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及工作人员。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实现所需的工作环境及人员的管理。

3.职?责:生产部技术部、生产车间,质管部
4.程序
4.1
4..1.6
4.2
4.2.3
4.2.4
4.3
4.3.1洁净区的门不论生产或非生产时,均应及时关闭。

4.3.2洁净室内生产操作所用设备应不产尘或少产尘,所用器具的材料最好选用不锈钢或其它发尘少的材料制作,记事、记录最好用圆珠笔,不要采用粉笔、告示板和记事板;
4..3.5洁净区应定期消毒,每次消毒均需做好消毒记录。

4.4空调净化系统的运行管理
4.4.1生产前启用空调净化系统,应根据系统本身自净时间及温度达到恒温的时间来确定提前开机运行的时间;在生产结束后空调系统停运期间,所有与洁净区相邻的房间、传递窗等均应密闭。

4..4.2空调净化系统应进行定期清洁,并作好空调净化系统的维护保养。

4.4.3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干燥用空气、压缩空气须经净化处理,符合生产要求。

4.5.洁净室的监测
4.5.1每批产品生产前都应由生产车间专人对温湿度及压差进行监控并作记录,洁净室内温度控制在18~26℃,相
对湿度控制在
4.5.4
4.6
5.相关文件
《生产和服务控制程序》。

QP-06设备与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QP-06设备与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一:目的
对公司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进行有效控制,以满足生产使用的要求,并保持有效的生产能力。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公司生产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控制与管理。

三:职责
3.1生产部:.负责设备的操作规程编制,设备的建档,标识维护维修和保养,车间进行出入管理。

3.2项目管理部: 负责对厂房、基础设施、办公设施不定期进行检查,如有损坏应及时申请维修。

3.3采购部:负责对批准后的设备请购单进行设备采购。

四:作业流程
五:相关记录:
5.1 《生产设备清单》
5.2 《设备保养记录表》
5.3 《设备维修申请单》
5.4 《设备报废申请单》
5.5 《设备验收单》
5.6 《请购单》
六:相关文件
6.1 《设备操作规范》。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 目的规定员工工作、产品生产及存储等环境控制,确保员工工作环境、人员安全及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厂区环境、办公室、产品生产以及仓库等环境控制。

3 职责与权限3.1 生产部:负责生产环境的控制实施和维护,保证生产区域设施设备、人员、物品和生产过程符合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

3.2 品质部:巡查监控生产工作环境。

4 内容及流程4.1 厂房设施环境控制总要求4.1.1 公司外部环境不能影响产品质量,厂房设计和建造应能满足产品生产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4.1.2 公司应远离辐射源、污染源等有害员工身心健康的环境,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4.1.3 厂房周围要有消防通道,进入车间的人流和物流应分开;办公区、生产洁净区、常规生产车间与仓库等应有效隔离。

4.1.4 应配置防止蚊虫、老鼠等动物进入的设施,确保产品质量和人员身心健康,例如安装灭蚊虫灯、捕鼠/灭鼠/驱鼠器等设施,具体执行《厂房防虫防鼠管理规程》。

4.1.5 公司内应配备充分的消防设施,确保公司财产和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4.2 人员办公区环境控制4.2.1 人员办公区应配备空调等调节环境的设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工作环境。

4.2.2 公司执行工作环境管理,保持公司内部环境清洁、有序分类摆放、整体条理清晰。

4.3生产车间、检验场所的环境控制4.3.1 各作业区应配备空调等调节环境的设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工作环境:a) 生产车间的环境温度控制在5℃~28℃,相对湿度控制在30%-80%;b) 检验场所的环境温度控制在5℃~28℃,相对湿度控制在30%-80%;c) 老化测试间的老化环境控制按《产品老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

4.3.2 各作业区按《防静电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只有接受过相应ESD 培训的人员才能进入ESD 防护区。

未经培训的人员(访客)必须有受过培训的人员陪同才能进入ESD 防护区,确保满足法规和产品质量要求。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确保产品生产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对一般的和特殊的生产车间的人流、物流、工作服的清洁等进行控制。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生产活动场所。

3、职责3.1公司确定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适宜的生产场所。

3.2各生产车间按规定要求保持生产场所的整洁。

3.3净化车间作为特殊生产场所有特殊的要求和控制程序。

3.4质检部负责对净化车间工作人员的各项要求进行监督。

4、控制程序4.1生产部、质检部对所有生产环境加以管理和控制。

4.2车间主任对所在车间生产环境中的温、湿度和人员情况加以管理控制。

4.3净化车间的生产、管理人员应符合健康的规定:4.3.1经区卫生防疫站体检合格后,方能上岗,并每年由公司生产科组织一次体格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如患传染病、皮肤病、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调离净化车间。

对临时在控制区环境下作业的人员应接受适当的培训或在有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工作。

4.3.2生产部负责将所有的体检表归入健康档案,体检不合格的下岗人员档案三年后销毁。

4.3.3净化车间的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及所有人员进入净化车间的流程按《净化车间个人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4.3.4质检部每天监督净化车间工作人员手指的消毒、工作服清洁情况。

4.4净化车间物流控制4.4.1物料进入净化车间必须在缓冲间脱去外包装,由传递窗输入净化车间,产品包装完成后由传递窗输出净化车间。

4.4.2对返回本公司进行处理的产品应标识“返回品”字样与新产品区分开。

4.5净化车间工作人员的工作服控制工作服、工作帽等采用质地光滑、不掉纤维的化纤材料制成,工作服、工作帽一周清洗一次,工作鞋每清洗一次,并填写清洗记录。

4.6净化车间清洁、消毒控制4.6.1车间主任负责按《净化车间卫生管理制度》组织进行车间环境、工位器具的清洁工作,卫生专管员负责检查,填写净化车间环境卫生监测记录。

4.6.2车间卫生专管员按《净化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要求对净化车间进行卫生管理,按《紫外线灯管理制度》使用紫外灯,并填写“紫外线灯使用记录表”。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介绍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Device and Work Environment Control Program,简称DWCP)是一种用于控制设备和工作环境的软件程序。

它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对相应的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控制操作,实现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智能化管理。

本文将介绍DWCP的功能、应用场景、以及实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功能DWCP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设备开关:通过对设备的控制信号输出,实现设备的开闭操作,例如空调、电视、电灯、窗帘等。

•调节设备参数:通过控制信号的大小和频率,调节设备的参数,例如空调温度、电视亮度、电灯光暗等。

•集成传感器:通过集成温度、湿度、光线等传感器,实时检测环境参数,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控制操作,例如调节空调、电灯等。

•可视化管理:可以通过Web界面、移动端APP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实时监控工作环境和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除了基本功能外,DWCP还支持以下扩展功能:•计划任务:可以对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计划任务的设置,例如在指定时间点自动开启、关闭电灯等。

•条件触发:可以设置触发条件,例如当环境温度超过一定值时,触发空调自动调节温度等。

•历史数据记录:可以记录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历史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

应用场景DWCP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和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包括以下场景:•家庭智能化:可以通过DWCP控制家庭中的各种设备,例如空调、电视、电灯、窗帘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办公场所管理:可以通过DWCP控制办公场所中的各种设备,例如空调、投影仪、音响、灯光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商业场所管理:可以通过DWCP控制商业场所中的各种设备,例如空调、灯光、音响、广告屏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工业设备管理:可以通过DWCP控制工厂中的各种设备,例如机器人、传送带、气动设备等,实现自动化生产和管理。

实现技术DWCP采用了以下技术进行实现:•通信协议:采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范文(三篇)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范文(三篇)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范文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是一个组织内部的核心资源,对于组织的运作和员工的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稳定和良好,需要有相应的控制程序来管理和维护。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范文,包括程序的目的、范围、责任、程序流程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

一、目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目的是确保组织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以提供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二、范围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适用于组织内部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楼、设备设施、通信网络、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

三、责任1. 组织领导层负责制定和审核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设施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和执行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包括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环境卫生的管理、应急管理等。

3. 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和执行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如正确使用设备设施、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卫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

四、程序流程1.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评估a. 确定评估的频率和方法。

b. 进行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评估,包括设备设施的性能、环境卫生的状况、工作场所的安全等方面。

c. 分析评估结果,确定改进措施。

2. 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a. 制定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计划,包括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等。

b. 具体实施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c. 记录维护和保养的情况,包括维修记录、更换记录等。

3. 环境卫生管理a. 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工作区域的清洁、垃圾处理、消毒、通风等方面。

b. 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的检查和清洁,确保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c. 记录环境卫生的情况,包括检查记录、清洁记录等。

4. 应急管理a. 制定应急管理计划,包括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预案。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3.4审核:办公室主任以上管理者
4、定义:无
5、作业内容
5.1工作环境责任区域划分
公司工作环境管理责任区域的划分,由管理者代表召集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开会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填入《责任区域划分一览表》加以公布;
5.2责任区域相关工作环境区域的“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维持规定依《“5S”奖惩办法》办理;
程序文件
编号
QP6.4-01
版次
B
页次
1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实施日期
2022-5-01
修改日期
1、目的:确保公司工作环境干净整洁,便于各类物料取用及提高产品质量。
2、范围:公司厂区、车间、仓库、办公室、洗手间等均属此范围。
3、权责
3.1制订:各部门主管、主任负责
3.2执行:各部门相关负责人
3.3监督及协调相关问题:各部门主管、主任
7、质量记录
7.1工作环境检查评分表;
7.2责任区域划分一览表。
பைடு நூலகம்5.3工作环境之督导
5.3.1各部门的工作环境区域督导由部门主管、主任负责;
5.3.2工作环境的总体督导由“5S”委员会负责,实施定期或不定时检查,按《“5S”奖惩办法》办理。
5.4工作环境维持的检查与考核,由“5S”委员会按《“5S”奖惩办法》办理。
6、相关文件
6.1“5S”实施细则
6.2“5S”奖惩办法

5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5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5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工作环境控制程序是一种通过对工作场所条件进行管理和调节,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舒适度的系统。

在现代企业中,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下面将介绍5种常见的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员工工作效率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员工的工作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应包括温度控制。

通过安装空调、供暖设备等,可以确保工作场所的温度适宜,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2.空气质量管理良好的空气质量是保持员工健康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可以通过安装空气净化器、调节通风系统等方式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感。

3.噪音控制过高的噪音是干扰员工工作的一种主要因素。

噪音可以来自机器设备的运转声、同事之间的交流声等。

为了减少噪音对员工工作的干扰,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应包括噪音控制措施,例如通过隔音材料、噪音屏障等来降低噪音水平,保持工作环境的安静。

4.光照管理光照的合理管理对员工的视觉舒适度和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应确保工作区域有足够的自然光照,同时配备合适的照明设备,以便在夜间或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光照,保障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健康。

5.设备调节不同的员工对于工作设备的设置需求可能有所不同。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应考虑到员工的个体差异,提供可调节的工作设备,例如可调节高度的办公桌、可调节角度的显示器等,以满足员工对于工作设备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为了实施以上工作环境控制程序,企业可以进行以下步骤:1.进行环境评估:了解工作场所的温度、空气质量、噪音水平、光照等情况,分析员工对工作环境问题的反馈和需求。

2.制定控制措施:根据环境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例如安装空调、净化器、调节噪音等措施。

3.实施控制措施:根据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相应的设备安装和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保为从事生产的操作者形成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2.范围
适用于对生产现场的安全卫生、作业环境的控制。

3.术语
依ISO9000:2000及ISO/TS16949中的术语。

4.职责
4.1生产部负责设备的安全使用指导。

4.2公司办组织对新录用人员进行进厂教育。

4.3生产部人员按公司安全卫生、生产环境的有关规定负责具体执行。

5.工作程序
为达到目的,各负责部门应完成下述工作,努力保持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作业环境。

5.1对新录用的人员实施基本安全教育。

公司办对新录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5.2新录用与工种更改时,作业安全培训的实施。

为了在新岗位上搞好安全操作,当新安排或更改时,就现场的作业内容需要进行安全操作教育。

所属部门人以现场教育方式就设备的正确操作、材料的使用、作业的步骤与方法进行作业安全教育。

5.3生产现场日常安全管理的实行
为建立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有职工必须加强法制观念,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等,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5.3.1工作前要做到:
5.3.1.1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5.3.1.2检查设备、工具和工作现场,排除故障和隐患。

5.3.1.3检查好安全保护、信号保险装置、仪器仪表齐全、灵敏、可靠。

设备润滑良好。

5.3.1.4不准带小孩进入车间,不准赤脚、赤膊、敞衣、戴围巾、穿拖鞋进入工作场所。

酗酒后不准上岗。

5.3.2工作中:
5.3.2.1要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擅自把自己的机车交给他人操作。

5.3.2.2不准打闹、睡觉或做与本职无关的事。

5.3.2.3设备运转时,不准跨越、传递物件和触动危险部位,不准擦拭;不得用手拉、嘴吹屑子;不准站在砂轮正前方磨削。

5.3.2.4检修设备需拆卸防护罩时,要先停电关车,不准无罩开车;各种机具不准超限使用;中途停电,应关闭电源。

5.3.3搞好文明生产,保持厂区、车间、库房、工作场所、通道等整齐清洁和畅通。

配备消防器材,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消防培训。

5.3.5厂内行人要走指定通道,注意各种警示牌,严禁贪便道跨入危险区。

5.3.6高空作用必须扎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不准盲目投掷工具、材料等物件,不准穿便底鞋。

5.4安全使用设备
5.4.1设备应定人操作,操作工必须熟悉其设备性能、工艺要求和设备操作规程。

开动本工种以外设备时,须经领导批准。

5.4.2设备要经常维护,当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停止使用并通知修理人员检查修理。

检修机械电气设备时,必须停电挂警示牌或设人监护。

停电牌必须谁挂谁取,非工作人员严禁合闸。

5.4.3一切电气、机械设备和金属外壳和行车轨道等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或重复接地安全措施。

非电气人员不准装修电气设备和线路。

5.4.4对一些重要或关键设备,必须专人专岗,定期维护,保证机器的正常使用。

5.5生产现场的清洁
为了防止弄脏、损坏和混淆,相关部门须确保环境条件与工作内容和产品相适宜,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有序的状态,并清理生产产品的现场,贯彻“5S”要求并使现场达到如下要求:
a)对生产现场整齐和清洁的责任作出规定;
b)设备、运输工具、工位器具及工模夹具须清洁、完整;
c)工作和检验场地须清洁、明亮;
d)物流须清晰、整齐、尽可能同步;
e)有清晰的标识(如运输线路);
f)采用合适的废物箱;
g)合适的仓储条件。

5.6危险品的管理
5.6.1对生产现场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管理,要有专人负责,在生产现场不得出现火种,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特殊工作服。

5.6.2对危险品的生产现场要配备消防器材,对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严防事故发生。

5.6.3不得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就餐、饮水,工作人员应穿特殊工作服及防护用品,防止有害物质损害身体健康。

5.6.4工作人员负责有害物质和危险品的管理,严格控制物品,防止丢失。

6.相关/引出文件
现场“5S”管理规定
7.质量记录表格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