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14.04.2021
生产计划部
一、知识梳理
(一)基础知识点梳理
1、自主梳理(字词句和文 学常识)
要求:1、把你认为重点的字、词、句整理出来。 并做好展示的准备。
2、小组内A层同学做解析(从字音、字形、字义方 面入手)
特别强调
• 1、字词:看准、读准、写准。 • 2、要全面。①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中的重点
(二)、 品味修辞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 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 开放的情景。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用“火”“霞”“雪”来比 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写出 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名句。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提示:从哲 理角度分析)
这两句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 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 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 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 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 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 鼓舞力量。
天涯(yá)
三、典型例题
二、课文内容知识点与考点梳理
1、小组内合作自主梳理 要求:(1)列出三篇现代文和古诗四
首中的知识点。 (2)C层展示,A层讲解。
三、典型知识点与考点例题
(一)、景物特征
1、《春》文中的春草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几 方面来写草的?
• 长态:钻(生命力强); • 质地:嫩嫩的(鲜嫩)、软绵绵的(柔软); • 色泽:绿绿的(浅绿); • 长势:满是的(旺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是同学们进入初中语文学习的开端,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内容。
下面就为大家进行详细的归纳。
一、重点字词1、字音在本单元中,需要注意以下字音:“酝酿(yùn niàng)”“窠巢(kē cháo)”“黄晕(yùn)”“抖擞(dǒusǒu)”“镶(xiāng)边”“贮蓄(zhù xù)”“棱(léng)镜”“粗犷(guǎng)”等。
2、字形易错的字形有:“嘹(liáo)亮”不要写成“缭(liáo)亮”;“烘(hōng)托”不要写成“哄(hōng)托”;“睫(jié)毛”不要写成“捷(jié)毛”;“吝啬(lìn sè)”不要写成“吝蔷(qiáng)”等。
3、词义(1)“朗润”:形容山的颜色一下子变得鲜亮、明快。
(2)“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4)“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二、文学常识1、朱自清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
2、老舍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新课标2024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复习提纲+典型例题

新课标2024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典型例题作者:lydia"新课标2024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典型例题"强势来袭!汇集重点课文解析、核心知识总结,涵盖《春》《济南的冬天》等重点篇目及四首经典古诗。
多维度题型练习,精确匹配考试要求,附详细解答和答题技巧,助你高效备战!无论是阅读理解、写作技巧,还是古诗文解析,都将带你迅速掌握考试核心。
适合考前冲刺,轻松提升语文成绩!复习提纲一、单元主题:四季美景与人文情感的结合本单元通过描写四季的景物,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自然的美妙。
文章多采用抒情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增强表达效果。
二、课文重点分析第1课《春》——朱自清主题: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丽,展示了春天带给人的希望与活力。
写作特点:结构:文章按春天的不同景物分段描写,包括草木、花朵、动物、雨、风筝等,描绘出春天的活力四射。
修辞手法:大量使用比喻(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和拟人(如“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语言风格:文字清新活泼,富有诗意,节奏欢快,充满童趣和希望感。
复习重点:了解文章如何从多个角度描绘春天。
掌握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抒发的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第2课《济南的冬天》——老舍主题:展现济南冬天的温暖、宁静与独特美景。
写作特点:结构:作者由整体到细节描写济南冬天的特点,从无风的天气到阳光明媚的小山,再到温暖的雪景。
修辞手法:运用了拟人手法(如“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让冬天的景物更显得亲切动人。
语言风格:语言平易自然,生动亲切,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抒情色彩。
复习重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特殊情感。
分析拟人手法在描写自然景物中的作用。
掌握文章的整体布局,如何从不同角度展示济南冬天的特点。
第3课《雨的四季》——刘湛秋主题:通过描写四季中的雨,表现雨的多样性格和它对自然界的影响。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课件(共54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统编版2024).ppt

他是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李太白集》传世。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现在北京)
马致远 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
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3.写作背景
篇目 1.春
2.济南的冬天
3.雨的四季
《观沧海》《龟虽寿》等。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 王湾 洛阳尉等。现存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
李白 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誉为“诗仙”。
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 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应和• (
) 贮• 蓄(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liáo( )亮 粗guǎng( )
【答案】(1) hè zhù (2)嘹 犷
词语(成语)运用
1.词 语 释 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略有改动。本文大 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 利、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使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江南美好的境 地,因此,他写下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散文名篇。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 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2.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
举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

知识梳理与复习(第一单元)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i.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 窠.巢( ) 应和.( ) 看.护( )着.落( ) 发髻.( ) 水藻.( ) 花bāo( )静谧.( ) 诱huò( ) 屋yán( ) 莅.临( )黄晕.( ) zhù蓄( ) 干sè( ) 高邈.( )田畦.( ) 碣.石( ) 竦.峙( ) 啼.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欣欣然...张开了眼。
( )(2)山朗润..起来了。
( )(3)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 )(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 )(5)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
( )3.选词填空。
(i)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响亮嘹亮)地响。
(2)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躺着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摇醒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3)那是雨;是使人——(安静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l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山岛竦峙..:(3)幸甚.至哉: (4)海日生残夜..:(5)闻.道龙标过五溪: (6)断肠..人在天涯:知识要点二:语言运用5.仿照课文例句写句子。
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仿句:生活像.生活像.生活像. 6.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复习一:字词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朱自清,现代散文家。
字佩弦,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二、字词朗(lǎng)润明亮润泽。
朗,明亮,明朗,光线充足。
抚摸(fǔ)酝酿(yùn niàng)原指造酒的发酵过程,课文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抖擞(sǒu)应(yìng)和(hè)(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卖弄(nòng)故意显示、炫耀,常带贬义。
婉转(wǎn)形容声音抑扬起伏,十分动听。
婉转 (1) ∶说话含蓄、曲折而温和婉转的措词(2) ∶声音委婉而动听歌喉婉转宛转wǎnzhuǎn(1) ∶圆场;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明·冯梦龙《警世通言》(2) ∶辗转路宛转石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宛转而不卧(3) ∶同“婉转”黄晕(yùn)水涨(zhǎng)起来散(sǎn)在草丛鸟巢(cháo)撑(chēng)伞嘹(liáo)亮声音响亮。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三、课文理解(一)课文结构:《春》是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描写春天的。
春草勃发、春花争艳、春风和煦、春雨润泽、春早人勤五幅图画,勾画出春天美丽动人的景象,(二)主题思想: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三)句段理解(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欣赏:第1句运用拟人方法先总体勾勒,写出了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情态。
然后分写山,水,太阳“睡醒”的情态。
山“睡醒”的情态用“朗润”形容,写出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水“睡醒”的情态用“涨”形容,表现了冰雪融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太阳“睡醒”的情态用“红”形容,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讲义完整版

第一单元复习讲义一、词语积累嗡wēng朗润rùn 酝yùn酿niàng 卖弄喉咙应和h è 嘹liáo亮烘hōng托静默风筝抖dǒu擞sǒu健壮窠kē巢cháo 宛转黄晕yùn 呼朋引伴花枝招展一年之计在于春镶xiāng单单安适着zhuó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zhù蓄xù 澄chéng清空灵地毯响晴髻jì蝉chán 池畦qí花苞bāo 娇媚棱léng镜粗犷guǎng 睫毛衣裳shɑng(轻声)铃铛端庄静谧mì屋檐yán 凄冷化妆莅lì临造访吝lìn啬sè淅xī沥lì干涩sè草垛duò高邈miǎo 绿茵yīn茵咄duō咄逼人二、文学常识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2.老舍(1899~1966),原名_舒庆春_,字舍予_。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__人民艺术家__”。
著名作品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和戏剧《茶馆》、《龙须沟》,其中话剧《_茶馆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5 ①《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曹操《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庙号太祖。
著作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有诗歌代表作《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诗仙”。
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新版部编初一语文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语文知识: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⑶词性:名词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重点词语:【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垛绿茵茵【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肠天涯(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需要背诵的篇目: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写作: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第二单元语文知识: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⑵词义和语境⑶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文章语言的品味、关键语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对称句子的作用、重点词语:【秋天的怀念】憔悴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散步】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散文诗二首】匿笑花瑞菡萏敧斜蒂梗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荫蔽【〈世说新语〉二则】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风期行日中舍去乃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写作:⑴记事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反复学习、训练;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⑵记事的要求: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来龙去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⑶记事的目的:传达情感、分享经验;⑷如何记事:写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说发自内心的话⑸模仿课文写法综合性学习:⑴如何交友?⑵展示自我(自我介绍)的方法⑶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第三单元语文知识: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林海音《窃读记》、《论语十二章》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⑵词性:动词⑶词语的感情色彩⑷默读的方法与要求,过渡段的作用⑸出自《论语》的成语含义及用法重点词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长吟轻捷拥肿(臃肿)攒敛人迹罕至无从消释宿儒人声鼎沸拗盔甲绅士窜觅跪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再塑生命的人】不求甚解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捡感慨搓捻绽开争执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企盼截然不同疲倦不堪小心翼翼恍然大悟油然而生【窃读记】汗涔涔尴尬众目睽睽煞有介事贪婪饥肠辘辘惯技贪懒踉踉跄跄惨淡蹭抵达难堪俯视狼狈原谅枉然弹簧自卑畅销诅咒威风凛凛废寝忘食【《论语》十二章】子时习不亦说乎愠君子吾日三省为人谋忠信传十有五立惑天命耳顺从心所欲逾矩温故而知新罔殆回箪堪之者好乐饭疏食,饮水肱于如浮云焉善者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军夺匹夫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写作:如何写好一个人:首先要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展开具体描写,要抓住人物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把人放在事件中来写(与人交往,个性化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与各篇特典,以及读经典的作用与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复习生字熬过拆散嫩芽咕咕分歧一霎时拆散委屈粼粼取决各得其所鱼塘铺着瘫痪暴怒砸碎摔向侍弄捶打憔悴央求豌豆踩扁敏感整宿诀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絮絮叨叨泼泼洒洒仿膳友谊撒谎点燃逮着玩树杈裁缝伤疤脸颊攥着抹怦怦仗义寒战(寒颤)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花瓣沐浴祷告嗅到罗摩衍那匿笑并蒂姊妹花瑞莲蓬繁杂菡萏攲斜繁密遮蔽倾侧心绪荫蔽阴影梗徘徊柳絮无奕女尊君在否多音字{宿{背{觉{藏{熬{便{撒{杈{缝{得{血{抹{给{卷{载{禁{塞词语解释熬委屈粼粼信服分歧瘫痪憔悴侍弄诀别淡雅烂漫匿笑花瑞菡萏攲斜各得其所形影不离满不在乎翻来覆去喜出望外絮絮叨叨泼泼洒洒自作主张不可抗拒不知所措形近字密() ______ 粼()______ 蹲()________ 躁()_______ 燥( )_______蜜() ______ 鳞()______ 樽()________ 臊()_______ 抹()______ 袜()_______ 羚()______ 铃()________ 瑞() ______端()__________ 辩()_______ 辨( )_______ 辫( )__________瓣( ) __________作者简介《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的怀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羚羊木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色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叶·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思想:《散步》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画面,生动的表现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对家庭的责任感、使命感。
《秋天的怀念》本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羚羊木雕》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在父母逼迫下把送给好朋友万芳的羚羊木雕要回的故事,赞美了孩子们真诚而无私的友谊,表达了孩子们渴望得到父母理解尊重的愿望,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感情。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诗人以儿童的口吻,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描绘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表现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美好与圣洁。
《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诗人借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场景,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咏雪》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扬了谢道韫的聪慧和才情,表达了作者的赞誉之情。
《陈太丘与友期》写友人不守约定且不讲礼貌,因而被七岁的陈元方严词批驳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要守约讲信、懂礼,同时赞扬了少年陈元方维护父亲和自身尊严的做法。
阅读理解《散步》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可以去掉么?为什么?3、仔细品味文中两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怎样理解“我决定委屈儿子”?5、下列句子那些是比喻句,是的在后括号内打“√”,不是的打“×”。
A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
()B 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 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 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与括号内的词语换用?为什么?(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信任)地点点头。
(2)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度)过了一个严冬.7、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8、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其原因是:①②③后来“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是①②9、“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反映了人物_____品质,体现了__________的家庭关系。
10、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请简单说一说。
1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12、“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给你一种什么样的印象?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13、为什么“我”的母亲和儿子都不算重,“我”和妻子却都走得那么慢,那么仔细呢?1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有没有用到比喻手法?“好像”的作用是什么?《秋天的怀念》1、文章标题有何内涵?把秋天去掉好么?2、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3、本文写母亲提议在春天和秋天去北海看花,有什么深刻意蕴?4、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B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C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D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E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羚羊木雕》1、最佳选择(1)“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瞪、看、盯)着我。
(2)“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镇定、坚定、坚决)地说。
(3)“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肃、严格、严厉)。
(4)“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好奇、奇怪、惊奇)地看着我。
(5)爸爸的声音一直很()(A、沉静B、平静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A、违反B、抵抗C、抗拒)的力量。
(6)我是世界上最()(A、伤心B、悲伤C、伤感)的人!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⑴《羚羊木雕》一文的中心是作者赞美少年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为人父母者应该理解少年的心理,尊重他们的友情。
()⑵"我"不能要回木雕是因为万芳曾经帮助过我,跟我换过裤子,要回木雕太失礼了。
()⑶木雕是很贵重的,不应该随便送人,所以,"我"父母的做法没有错。
()⑷父母只想到木雕的贵重,但忽略了少年之间友情的贵重,所以他们的做法不妥。
()3、"这能全怪我吗?"从句式上看这一句_____句,它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描写了一场家庭冲突。
A、冲突的原因是:B、冲突的双方是:C、冲突的焦点是:D、冲突的结果是:5、本文开头(即第一段)故意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误区以吸引读者,这个误区是什么?6、本文的结构,有两套方案:一是先写木雕的来历,再写送人,后写索回;一是课文现在的方案,比较两套方案,判断下列选项的对错。
A、原方案比课文方案更合乎事理。
()B.课文方案比原方案,开头更吸引人,矛盾更集中。
()C、原方案着眼点在事理,课文方案着眼点在文章。
()D.叙事文章中"事"比"文"(让读者欣赏)更重要。
()7、、爸爸说,羚羊木雕很贵重,是相对什么而言的?他忽略了的、更贵重的参照物是什么?二、课内文段阅读(36—38)1、万芳先前的“突然不见”与选文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_____变化,由_________ 而变成 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3、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奶奶这样说是因为()A、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
B、表现奶奶忍无可忍。
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5、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向我们揭示了什么?(二)24—261.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这句话是对妈妈的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2.“屋子里静极了”说明了什么?3.写奶奶的目的是什么?4.妈妈让“我”把一盒糖送给万芳的目的是什么?她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荷叶母亲》1)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花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4)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5)写天气情况有何作用?《金色花》(1)小孩子领受着母爱,那么他想着怎样回报母亲?(2)作者为什么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3)“我不告诉你,妈妈。
”回报妈妈的爱,为什么又不告诉妈妈?(4)妈妈称他“坏孩子”,“坏”是什么意思?(5)这首诗用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什么样的心理,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世说新语》1、虚词归纳俄而血骤去后乃至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太丘舍去与友期行相委而去3、一词多义期行期日中寒雪日內集期日中4、词类活用门外戏友人惭5、特殊句式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及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6、默写课文7、课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