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征是体内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减少,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对贫血进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可以帮助确定其病因并指导治疗方案。

1. 临床症状贫血患者常表现为乏力、疲倦、头晕、心悸等症状。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2. 血常规检查2.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贫血的程度和类型。

2.2 红细胞比容(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HCT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比例,MCV反映红细胞平均大小。

这些参数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贫血。

3. 鉴别诊断3.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常见症状包括乏力、苍白、头晕等。

血清铁蛋白和铁饱和度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3.2 酶病性贫血酶病性贫血是由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常见类型包括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性贫血。

血涂片和血红蛋白电泳是诊断酶病性贫血的关键检查。

3.3 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慢性疾病可以导致慢性炎症,进而引起贫血。

血清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有助于鉴别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

4. 处理和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口服铁剂补充,酶病性贫血需要根据特定的遗传病学情况进行治疗。

结语贫血的鉴别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该综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贫血状况,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贫血的诊断标准是

贫血的诊断标准是

贫血的诊断标准是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贫血的诊断需要根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

下面将介绍贫血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临床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乏力、疲倦、头晕、心悸、气短、皮肤苍白等症状。

在临床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的可能性。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30-175g/L,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15-150g/L。

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也是评估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2. 骨髓穿刺检查,对于难以确定贫血原因的患者,骨髓穿刺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明确贫血的病因。

3. 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测定是评估机体铁贮存量的重要指标,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 外周血涂片检查,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观察红细胞形态,进一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三、贫血的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2. 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范围;3. 骨髓穿刺检查或外周血涂片检查显示明显异常。

四、贫血的分类。

根据贫血的病因和临床特点,贫血可以分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不同类型。

对于不同类型的贫血,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五、贫血的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的贫血患者,医生会根据病因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补铁剂、输血、激素治疗等。

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豆类等。

六、预防贫血。

预防贫血的关键在于合理膳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对于易患贫血的人群,如孕妇、儿童、青少年等,更需要加强贫血的预防工作。

结语。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治疗非常重要。

小儿贫血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

小儿贫血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

小儿贫血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小儿贫血是指儿童因各种原因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或)质量减少的一种疾病。

根据贫血的病因的不同,小儿贫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最常见的一种小儿贫血类型。

常见原因包括营养不良、生长迅速、慢性失血、铁吸收障碍等。

症状包括苍白、乏力、厌食、发育迟缓等。

诊断依据包括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参考范围、血清铁蛋白减少、骨髓铁源枯竭等。

治疗原则是补充铁剂,包括口服铁剂和静脉输铁。

2. 遗传性贫血:包括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和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等。

地中海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类贫血疾病,主要分为α和β型。

症状包括贫血、骨骼畸形、肝脏和脾大等。

治疗原则是输血、雌激素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红细胞膜蛋白突变或缺陷导致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而引起贫血。

治疗原则是适当红细胞输血、脾切除等。

3.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障碍导致的一种贫血疾病。

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后天性病因、病毒感染、药物毒性等。

症状包括贫血、出血、感染等。

治疗原则是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4. 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包括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等。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疾病。

常见原因包括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感染等。

治疗原则是治疗原发病、支持性治疗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最终可能发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治疗原则是治疗症状、改善贫血。

1.补充缺损:根据不同类型的贫血,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在缺铁性贫血中补充铁剂,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注的方式补充患儿体内缺乏的铁元素;在溶血性贫血中,通过输血或使用免疫调节药物来控制贫血的进展。

肾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肾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贫血维持治疗阶段或血红蛋白(Hb)较为稳定的CKD患者,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血常规以及SF和TSAT (1C)。
针对CKD贫血患者进行网织红细胞Hb(CHr)、sTfR/log Ferritin比值及血清/血浆C反应蛋白(CRP)检验, 有助于准确评估铁状态(2D)。
可疑存在非肾性贫血或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低反应的患者,应检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必要
目前没有针对 HIF-PHI 起始治疗时机的研究,但参考罗沙司他临床试验及结合 ESAs 治疗时机,建议当患者 血红蛋白<100 g/L,即可考虑给予 HIF-PHI 治疗,维持Hb≥110 g/L,但不超过130 g/L。
罗沙司他口服治疗可增加非透析 CKD 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便利性。 HIF-PHI 治疗肾性贫血应监测铁代谢状态,需要时联合铁剂治疗; 口服铁剂治疗在多数患者达到和静脉铁剂一样的效果。
No
血液学检查
Thanks
存在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等病史患者,应根据原发病情 况调整ESAs/HIF-PHI治疗的Hb靶目标(2,未分级)。
铁代谢 指标
SF>100 μg/L且TSAT>20%,或者CHr>29 pg/红细胞和(或)sTfR/log Ferritin比值≤2 (1B)。 应维持SF 200~500 μg/L,TSAT 20%~50% (2B)。
存在功能性铁缺乏患者,应权衡治疗获益与风险后决定是否给 予铁剂治疗(2D)。
原则上SF>500μ g/L 不应推荐使用静脉补铁治疗。
3.诊断与治疗
口服补铁
静脉补铁
150-200mg元素铁/天,分2-3次服用
初始疗程总剂量约为1g,每次静脉注射100mg(时间 >30 分钟)共10次;

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的鉴别诊断

病因
丢失过多:失血 消化道:痔疮、溃疡、肿瘤、食管静脉曲张、钩虫 妇科: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功血 咯血、献血、血尿 1ml血→0.5mg铁
临床表现
贫血一般的临床表现
原发病的表现 无症状 非特异性症状
含铁酶缺乏 异食癖 上皮组织异常:匙状指 吞咽困难
Hale Waihona Puke 早期贫血特殊
贫血的诊断:
贫血分类
MCV
MCH
MCHC
疾病
正细胞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再障、急性失血、某些溶血
大细胞贫血


正常
巨幼细胞性贫血、某些溶血 MDS
单纯小细胞贫血


正常
慢性病贫血、慢性肝肾疾病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缺铁贫、地中海贫血、铁粒幼
小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 贫血
慢性病 贫血
地中海 贫血
地中海贫血又称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是由于一种或几种正常的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 正常人红细胞含有三种血红蛋白: HbA: α2β2 95% 以上 HbA2: α2δ2 2~3% HbF: α2γ2 1%
地中海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诊断依据: 1.难治性贫血 2.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或正常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骨髓象红系增生明显活跃,铁粒幼细胞增多,且可见大量环状铁粒幼细胞。细胞外铁增多 4.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及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 5.铁剂治疗无效
慢性病贫血
可能伴慢性病贫血的慢性疾病有: (1)慢性感染:肺部感染(脓疡、结核)、肺炎、亚急性细菌性 心内膜炎、盆腔感染、骨髓炎、慢性泌尿系感染、 慢性霉菌感染、脑膜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2)慢性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严 重创伤、烧伤、血管炎、无菌性脓肿等。 (3)肿瘤:包括癌症、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白血病、多发性骨 髓瘤等。 (4)其他: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栓塞性静脉 炎、缺血性心脏病等。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一、引言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特别在妇女和儿童中较为普遍。

其主要原因是机体摄入的铁量不足、吸收不良或丧失太多造成身体无法维持正常的红细胞生产所需的血红蛋白水平。

近年来,关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使得更多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正确而有效的治疗。

二、诊断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准确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目前常用且有效的诊断方法:1. 血液检查:通过测定血液中红细胞指标,如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血红蛋白浓度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

2. 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可间接反映机体铁贮存量的多少。

一般来说,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会显著降低。

3. 骨髓检查:骨髓检查是确诊缺铁性贫血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通过检查骨髓中铁粒幼细胞(iron-laden precursors)的含量和形态,可以明确判断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

三、治疗缺铁性贫血治疗缺铁性贫血既包括纠正体内的缺铁状态,也要恢复红细胞生成所需的足够铁供应。

以下是目前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1. 补充口服或静脉注射的铁剂:口服和静脉注射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给予剂型。

根据患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进行治疗。

通常情况下,口服剂量较小且更为接受普遍,但部分患者可能不能耐受口服剂量或吸收不良,此时可以选择静脉注射。

2. 遵循良好的饮食习惯:除了药物治疗外,正确的饮食习惯也能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患者应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品,如红肉、豆类、深绿色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等。

3. 找出并治疗潜在原因:有些患者可能患有其他致使缺铁性贫血加重的疾病,如消化道出血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

一旦找出这些原因,及时治疗相应问题可以更好地改善缺铁状态。

四、新进展:基于生物标记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随着医学科技和研究进展,关于缺铁性贫血诊断和治疗方面还涌现了一些新的方法:1. 轨迹标记法:通过监测人体内特定蛋白质等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来评估整个缺铁过程。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引起的贫血。

其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其症状与贫血程度以及起病的缓急程度有关。

在病史追问方面,应注意饮食惯、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是否有月经过多等。

临床症状包括贫血的一般表现、组织缺铁的表现和原发病表现。

体征方面,除了贫血外貌外,还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易碎裂等。

辅助检查方面,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

生化检查方面,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包括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血清(浆)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6.44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和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如下:1.血红蛋白<110g/L(女性)或<120g/L(男性);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3.血清铁<10.7μmol/L;4.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62.7μmol/L;5.血清铁饱和度<16%;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XXX或FEP/Hb>4.5μg/gHb;7.血清铁蛋白(SF)<12μg/L(诊断非单纯性IDA,SF标准可以提高到<60μg/L);8.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8mg/L(ELISA法)或2.25mg/L (26.5nmol/L,S&D systems);9.铁剂治疗有效。

缺铁性贫血分为三个阶段:1.缺铁期(ID):仅有体内贮存铁的消耗,血清铁蛋白<12μg/L或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XXX):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除血清铁蛋白4.5μg/gHb,但血红蛋白是正常的;3.缺铁性贫血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尤其是在儿童人群中,表现为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标准值。

鉴于贫血可能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发育功能受损,甚至短期及长期的并发症,因此对贫血的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诊断贫血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病因,其中包括特发性贫血和伴随性贫血。

特发性贫血可以由遗传性因素引起,也可以由外部环境因素引起,比如,血液减少的日常病变,婴儿的营养不良等。

伴随性贫血可以是其他疾病的结果,如慢性疾病、感染等。

其次,诊断贫血时要做血液检查,检查血红蛋白水平。

血红蛋白计数低于正常值(普通成人为11.5-17.5g / dL)可诊断为贫血。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发现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血液生化检查,以确定血液减少的类型。

此外,为了更好地评估病情并确定治疗方案,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例如X射线、CT和MRI,以便判断是否有血液减少的机械源。

在治疗贫血方面,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血液移植,以替代患者的血液;药物治疗,比如血小板生成素;以及强化营养支持或康复治疗。

事实上,贫血的诊断标准多样,在诊断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医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所以在设计贫血诊断标准之前,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病因、症状、血液检查结果等。

此外,在治疗贫血时,
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考虑多种治疗方案,以便取得满意的并发症控制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BC是人体O2的载运工具,贫血时血液携O2能力 降低、可造成组织缺O2并造成相关贫血症状。 与贫血症状出现及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
贫血原因或原发疾病
贫血发生的快慢 血容量变化和Hb减少的程度 年龄及机体代偿能力 患者体力活动的程度
贫血的分类1:根据红细胞形态
类型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贫血病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
1. 2. 3. 4. 营养性贫血:IDA、MA(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BM衰竭或抑制:AA、细胞毒药物、放射线 BM浸润:各种血液肿瘤和其他恶性肿瘤BM浸润 ACD:慢性肝、肾和感染性疾病、CTD和内分泌疾病。
红细胞破坏过多:
1. 溶血性贫血(HA):
获得性:AIHA、PNH、MAHA(如TTP/HUS) 先天或遗传性:RBC膜或酶异常、珠蛋白合成异常。如HS、HE、G6-PD缺乏症、PK缺乏症、血红蛋白病(海洋性贫血和镰状细胞贫 血)。
贫血定义
贫血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 凡循环血液单位体积中Hb、RBC计数和/或HCT 低于正常值即称为贫血,一般以Hb低于正常值
95%下限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
贫血的国内标准(适用于海平面地区):
成年男子:Hb <120g/L 成年女子(非妊娠):Hb <110g/L 孕妇:Hb <100g/L
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红细胞的生成
血细胞正常值

RBC (1012/L) Hb (g/L) Hct MCV (fl) 4.5~5.5 120~165 40~50 80~94

4.0~5.0 110~150 37~48
MCH (pg)
MCHC (g/L) Ret. %
26~32
310~350 程度:严重程度? 贫血类型:小细胞?正细胞?大细胞? 贫血原因:最终诊断!(病因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有针对性选择!
病史
年龄、性别、职业 发病缓急、时间和进展
伴随症状
治疗反应
饮食、二便、体重
药物、化学品、重金属暴露史
家族史
C
MDS-RCMD-RS
铁染色:幼红细胞胞浆内的蓝色颗粒在6粒 以上,并围绕核周排列成半圈以上。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HS)
RBC直径<6μm,外形圆,厚度增加,中央淡染区消失而浓染。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镰状红细胞性贫血
RBC细长,两端尖,似“镰刀”状。
AA骨髓像
A. BM活检:有核细胞增生低下 B. BM涂片:增生低下,仅有少量淋巴样细胞和非造血细胞团(亦称“再障 群”), 该细胞团以成纤维细胞为框架,组织嗜硷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网络其中。
体格检查
指/趾甲、毛发 舌体 睑结膜、巩膜 淋巴结 胸骨 心脏 肝脾
实验室检查(1)
基本检查:
血Rt (注意Hb、MCV、MCH、MCHC) + Ret% 血DC:注意RBC形态 大便常规+OB、尿常规沉渣、肝肾功能(注意Bil、 LDH、Cr) BM穿刺活检:必要时!
营养性贫血:
铁四项
叶酸(血清和RBC)、VitB12、内因子、抗胃壁细胞 抗体
实验室检查(2)
溶血性贫血:
FHb
Coombs 冷凝集素
Ham、糖水、COF、尿Rous,CD55、CD59
RBC寿命
遗传性贫血:
RBC渗透脆性
Hb电泳 G-6-PD、PK酶等
实验室检查(3)
其它排除性检查(继发因素?)
ANA、ds-DNA,ENA等
CMV、EBV等
骨髓核素显像
全消造影、内窥镜
B超、CT等
常见贫血的细胞形态学
正常红细胞
RBC胞体多明显变小, RBC淡染或中央苍白区扩大。
BM铁染色 细胞外铁消失,内铁减少。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IDA)
A
B
巨幼细胞性贫血:
A. 巨变的中幼红细胞 B. 巨变的中性干状核细胞 C. 中性多分叶核粒细胞 (以上改变亦见于MDS、感染、 中毒或化疗后。)
贫血的分类2:根据病因(见前)
贫血的分类3:根据骨髓增生情况
增生性贫血:
IDA、MA 各种HA 失血性贫血 多数MDS、ACD、白血病或肿瘤浸润
增生低下性贫血:
AA、低增生MDS或AL 骨髓抑制
细胞毒药物:化疗等 放射线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乏力、怕冷,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枯
心血管系统:
心悸、气短、心脏杂音、心脏扩大、心绞痛、心衰
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多神经炎
消化系统:
纳差、恶心、腹胀、黄疸、便秘等
生殖系统:
性欲减退、月经失调
泌尿系统:
轻度蛋白尿、夜尿增多等
特殊表现:
如IDA、MA、HA、HS等
贫血的诊断
对贫血的诊断过程实际上就是鉴别诊断的
WHO标准(1968)
海平面地区,Hb低于以下水平诊为贫血:
儿童:
6月~6岁:110g/L 6~14岁:120g/L
成人:
男性:130g/L
女性:
非妊娠:120g/L 妊娠:110g/L
贫血严重度分级标准
Hb(g/L) 极重度 重 中 轻 度 度 度 < 30 30~60 60~90 > 90
WBC (109/L) NEU% Lym% PLT (109/L)
4.0~10.0 50~70 20~40 100~350
关于血红蛋白(Hb)水平
正常Hb水平受许多因素影响:
种族 地域 性别 年龄
贫血标准的制订需考虑上述情况。
成年白人和黑人Hb水平的正常低限
BLOOD, 2006; 107(5):1747-1750
MCV (fl)
< 80
MCH (pg)
< 26
MCHC 常见疾病 (g/L)
< 310 IDA、少数ACD Thalassemia HS (MCHC) 少数ACD
< 80
< 26
310-350
正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80-94 > 94
26~32 >32
310-350 310-350
AA、多数ACD、 HA、急性失血 MA、MDS、AA 、 HA
2. 急性感染、中毒等 3. 机械性破坏:心瓣膜病变或机械瓣
失血所致:
创伤、手术后失血,消化道和阴道等部位出血。
发病机制
随病因不同而异,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同一类型贫血也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MA:DNA合成障碍、原位溶血
AA:干细胞损伤、微环境、免疫因素
淋巴瘤贫血:骨髓浸润、AIHA
病理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