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征是体内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减少,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对贫血进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可以帮助确定其病因并指导治疗方案。

1. 临床症状贫血患者常表现为乏力、疲倦、头晕、心悸等症状。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2. 血常规检查2.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贫血的程度和类型。

2.2 红细胞比容(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HCT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比例,MCV反映红细胞平均大小。

这些参数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贫血。

3. 鉴别诊断3.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常见症状包括乏力、苍白、头晕等。

血清铁蛋白和铁饱和度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3.2 酶病性贫血酶病性贫血是由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常见类型包括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性贫血。

血涂片和血红蛋白电泳是诊断酶病性贫血的关键检查。

3.3 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慢性疾病可以导致慢性炎症,进而引起贫血。

血清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有助于鉴别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

4. 处理和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口服铁剂补充,酶病性贫血需要根据特定的遗传病学情况进行治疗。

结语贫血的鉴别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该综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贫血状况,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综合征。

实验室诊断对于明确贫血的原因、类型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首先,血常规检查是诊断贫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检查。

其中,血红蛋白(Hb)浓度是判断是否贫血的关键指标。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 Hb 低于 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 低于 110g/L,孕妇 Hb 低于 100g/L,就可以诊断为贫血。

除了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也能提供重要信息。

根据这些指标,可以将贫血大致分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三大类。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此时,红细胞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浓度降低。

进一步检查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可以帮助明确是否为缺铁性贫血。

如果怀疑是地中海贫血,还需要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等。

正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肾性贫血等。

对于这类贫血,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等,以了解骨髓造血功能。

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这种情况下,红细胞体积增大。

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 水平有助于诊断巨幼细胞贫血。

网织红细胞计数也是贫血诊断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骨髓的造血功能。

如果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活跃,可能是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如果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则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此外,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等铁代谢指标对于诊断缺铁性贫血非常重要。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往往提示缺铁性贫血。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贫血,还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

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

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

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疲乏、头晕、心悸、气促、皮肤苍白、口唇苍白、指甲床苍白、运动耐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

贫血严重时还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神经系统损害和生活质量下降。

在诊断贫血时,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铁蛋白、铁蛋白和铁饱和度等。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还需要进行其他特定的实验室检查,例如地中海贫血的血清电泳和遗传学检查等。

贫血的治疗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而定,主要包括改善营养状况、治疗基础疾病、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输血和造血刺激因子治疗等。

在具体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旨在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贫血,提高诊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贫血临床诊疗指南的最新版内容。

一、分类和病因贫血可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造血障碍性贫血三大类。

失血性贫血是由于出血量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导致血容量减少而引起的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而引起的贫血。

造血障碍性贫血是由于机体无法正常生成红细胞,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而引起的贫血。

根据贫血的病因,还可将贫血分为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贫血性心脏病等多种类型。

营养性贫血是由于营养摄入不足引起的贫血,常见于儿童和孕妇。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代谢障碍引起的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功能不全引起的贫血,常常伴有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引起的贫血,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和后天性溶血性贫血。

怎样判断女人贫血

怎样判断女人贫血

怎样判断女人贫血女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于体内红细胞数量不足,造成氧气供应不足。

贫血的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头晕、无力、心慌、呼吸急促等。

如何判断女性是否贫血?如何治疗女性贫血?有哪些注意事项?一、判断女性是否贫血女性贫血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检查血红蛋白值血红蛋白是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到细胞的血液成分。

通过血红蛋白值的检查,可知道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否正常。

一般来说,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值正常范围为120~160g/L。

低于该范围,就会被判断为贫血。

2.检查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是负责携带氧气到细胞的主要细胞。

通过红细胞计数的检查,可知道红细胞数量是否正常。

一般来说,成年女性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 4.0~5.5×10^12/L。

低于该范围,就会被判断为贫血。

3.检查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反映红细胞大小情况,通常情况下,这个数值大致可判定贫血的类型。

例如,平均红细胞体积<80fL,多数属于铁缺乏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100fL,多数属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二、治疗女性贫血1.首先,应对引起贫血的原因采取对应措施,例如补充失血,处理消化道道肝病等疾病等等。

2.食疗实践,注意补充含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等食物,包括动物肝、蛋类、海鲜、瘦肉、豆制品等。

3.尽量避免喝茶、咖啡等应该效果的饮料,并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对富含铁质的食物进行更好的膳食搭配。

4.让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注意身心保健,通过去疲刺激的运动安排和增加睡眠时间等方法,促进身体康复。

5.定期用药或注射,选择合适的口服药物或注射剂进行治疗,如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

三、注意事项1.铁剂可以刺激胃肠道,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所以应避免空腹服用。

2.口服铁剂中的维生素C会帮助铁的吸收,因此可以选择搭配它。

3.应尽可能注意健康饮食,避免食用包含咖啡因、茶碱等成分的饮料和食品,应采取足够多的膳食纤维以及饮食搭配要求。

4.根据情况,可适当增加运动,增加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小儿贫血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

小儿贫血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

小儿贫血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小儿贫血是指儿童因各种原因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或)质量减少的一种疾病。

根据贫血的病因的不同,小儿贫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最常见的一种小儿贫血类型。

常见原因包括营养不良、生长迅速、慢性失血、铁吸收障碍等。

症状包括苍白、乏力、厌食、发育迟缓等。

诊断依据包括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参考范围、血清铁蛋白减少、骨髓铁源枯竭等。

治疗原则是补充铁剂,包括口服铁剂和静脉输铁。

2. 遗传性贫血:包括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和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等。

地中海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类贫血疾病,主要分为α和β型。

症状包括贫血、骨骼畸形、肝脏和脾大等。

治疗原则是输血、雌激素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红细胞膜蛋白突变或缺陷导致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而引起贫血。

治疗原则是适当红细胞输血、脾切除等。

3.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障碍导致的一种贫血疾病。

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后天性病因、病毒感染、药物毒性等。

症状包括贫血、出血、感染等。

治疗原则是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4. 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包括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等。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疾病。

常见原因包括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感染等。

治疗原则是治疗原发病、支持性治疗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最终可能发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治疗原则是治疗症状、改善贫血。

1.补充缺损:根据不同类型的贫血,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在缺铁性贫血中补充铁剂,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注的方式补充患儿体内缺乏的铁元素;在溶血性贫血中,通过输血或使用免疫调节药物来控制贫血的进展。

肾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肾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的异常,则需要进一步的评估,以除外其它贫血 原因(见后:EPO抵抗原因)。
肾性贫血检查
起始检查应包括下列项目: 红细胞计数、Hb水平、MCH/MCV/MCHC、白
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绝对数、血清 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网织红细胞 Hb量(CHr)等。 有时需要做贫血的鉴别诊断 影响贫血的因素分析 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rHuEPO的临床应用——初始剂量
皮下给药:100~120IU/Kg/W; 静脉给药:120 ~150IU/Kg/W。 初始剂量选择要考虑患者的贫血程度和导致贫血的原 因,对于Hb<70g/L的患者,应适当增加初始剂量。 对于非透析患者或残存肾功能较好的透析患者,可适 当减少初始剂量。 对于血压偏高、伴有严重心血管事件、糖尿病的患者, 应尽可能的从小剂量开始使用rHuEPO。
肾性贫血的治疗
铁剂的使用
铁代谢状况检测
目的:评价贫血程度、指导铁剂应用 频率:1次/1-3月 下列情况应该增加检测频率:
开始ESA治疗、ESA治疗未能充分纠正贫血、近 期出血、手术后、出院后、静脉铁剂疗程结束后 监测治疗反应.
铁剂治疗目标-ND-CKD、PD-CKD患

缺乏支持ND-CKD、PD-CKD 患者治疗目标 的循证医学证据 由于存在透析相关失血,HD-CKD患者治疗 目标不适用于ND/PD-CKD患者 对于ND/PD-CKD患者,建议采用传统的铁 剂治疗目标:血清铁蛋白>100ng/ml、
✓ 靶目标值应在开始治疗后4个月内达到,并依 据患者年龄、种族、性别、生理需求以及是否 合并其他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对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前采取标本检测Hb 浓度。
rHuEPO的临床应用——时机
无论透析还是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若间 隔2周或者以上连续两次Hb检测值均低于110g/L, 并除外铁缺乏等其它贫血病因,应开始实施rHuEPO 治疗。

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尤其是在儿童人群中,表现为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标准值。

鉴于贫血可能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发育功能受损,甚至短期及长期的并发症,因此对贫血的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诊断贫血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病因,其中包括特发性贫血和伴随性贫血。

特发性贫血可以由遗传性因素引起,也可以由外部环境因素引起,比如,血液减少的日常病变,婴儿的营养不良等。

伴随性贫血可以是其他疾病的结果,如慢性疾病、感染等。

其次,诊断贫血时要做血液检查,检查血红蛋白水平。

血红蛋白计数低于正常值(普通成人为11.5-17.5g / dL)可诊断为贫血。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发现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血液生化检查,以确定血液减少的类型。

此外,为了更好地评估病情并确定治疗方案,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例如X射线、CT和MRI,以便判断是否有血液减少的机械源。

在治疗贫血方面,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血液移植,以替代患者的血液;药物治疗,比如血小板生成素;以及强化营养支持或康复治疗。

事实上,贫血的诊断标准多样,在诊断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医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所以在设计贫血诊断标准之前,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病因、症状、血液检查结果等。

此外,在治疗贫血时,
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考虑多种治疗方案,以便取得满意的并发症控制效果。

妊娠期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妊娠期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肌内注射
100 mg肌内注射
25 mg/d
蔗糖铁
5
100
静脉滴注
100~200 mg/ 次,2~3 次 / 周
《指南》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输 血 当Hb ≤60g/L 时、接近预产期或短期内需行剖宫产手术者,应少量、多次输红细胞悬液或全血,避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指南》
输血 输注浓缩红细胞是治疗重度贫血的重要方法之一。 Hb<70g/L者建议输血;Hb在 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手术与否和心脏功能等因素,决定是否需要输血。 由于贫血孕妇对失血耐受性低,如产时出现明显失血应尽早输血。 有出血高危因素者应在产前备血。所有输血均应获得书面知情同意。
重度贫血产妇于临产时配血备血。 严密监护产程,可阴道助产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产伤。 积极预防产后出血,胎儿前肩娩出后肌内或静脉注射缩宫素10~20U。 如无禁忌证,胎盘娩出后肌内或静脉注射麦角新碱0.2mg,同时缩宫素20U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持续至少2小时。 产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产时及产后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出血多时应及时输血。
01
一、缺铁性贫血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2014解读
《指南》
母体铁储存耗尽时,胎儿铁储存也随之减少。补铁可增加母体铁储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我国孕妇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病率为 19.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妊娠早、中、晚期 IDA 患病率分别为 9.6%、19.8% 和 33.8%。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治疗至Hb恢复正常后,应继续口服铁剂3~6个月或至产后3个月。
一般原则:
饮食 口服铁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成人体内含铁总量为3 ~ 4.5 g
分布 血红蛋白 贮存铁 肌红蛋白、细胞色素 、含铁酶

65% 30% 5%
循环血液中转运的铁仅占体内总铁量的0.1%左右。
铁的来源
①内源性
自身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分解释 放出的铁被重新利用,是铁的主要来源。
②外源性
来自食物,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有动物的 血、肝、海带、紫菜、黑木耳,其次为肉 类、豆类、绿叶蔬菜、谷类,乳类和乳制 品中铁的含量很低。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红系增生、早幼红、中幼红 ↑, 各期的 幼红细胞体积均较小,胞浆量少,染色偏蓝。老 核幼浆 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细胞内铁大 多消失。
生化检查

血清铁(SI) 是循环中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可粗糙反映骨 髓幼红细胞造血用铁的多少。国内将成人血清 铁﹤50μg/dl作为缺铁诊断标准。
临床上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及感染为特点



(一)化学因素

约半数以上找不到明确病因—原发性AA
氮芥、阿糖胞苷、甲氨喋呤、柔红霉素、阿霉素 等抗肿瘤药,氯霉素、磺胺、苯、有机砷、染发 剂、有机溶剂等。
(二)物理因素
X线、放射性核素、电离辐射
(三)生物因素
肝炎病毒、HIV、风疹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 人类 微小病毒B19、严重感染

贫血的治疗原则

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铁剂、维生素、糖皮质激素、雄 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输血、 切脾、骨髓移植等

缺 铁 性 贫 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定 义

体内贮存铁被用尽,致使血红素合 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

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铁的代谢

缺铁性贫血期
血红蛋白↓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诊断
诊断要点 ①有导致缺铁的病因。 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特点。 ③铁缺乏的实验室检查依据,如血清铁、 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红细胞内游 离原卟啉增高,骨髓铁染色细胞内、外 铁减少或消失等。 ④铁剂治疗有效。 病因诊断更复杂。

鉴别诊断

慢性疾病性贫血
贫血总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
贫血(anemia)
定义
是指单位容积血液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同年龄、 同性别、同地区健康人正常值的下限,同时常伴 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压积的减少。

特殊情况 降低:婴幼儿;妊娠、低蛋白血症、心衰、肝硬化 升高: 高原、寒冷;脱水、循环血容量减少
贫血的诊断标准(Hb)
正常值20~200μg/L,﹤12μg/L作为缺铁性 贫血的诊断标准。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FEP)
缺铁时由于不能利用原卟啉合成血红素,而使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含量增高。 通常>0.9μmol/L。
临床分期
铁减少期
贮存铁↓
无贫血之缺铁期
血清铁↓ 转铁蛋白饱和度↓ 总铁结合力↑ 铁粒幼红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
骨髓受浸润: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 遗传性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海洋性贫血 获得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红细胞外因素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反应性溶血 机械因素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生物因素 疟疾、毒蛇咬伤 理化因素 烧伤
苍白、困倦、乏力 活动心悸气短 重者心衰昏迷
贫血的诊断

贫血是多种病因通过不同的发病过程而引 起的一个共同的病理情况,而不是一种疾 病的名称。确定贫血本身及其程度与类型, 最重要的是确定导致贫血的原因。

详细地询问病史 仔细地体格检查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网织红细胞计数 血涂片 骨髓象 必要时骨髓活检
发病机理

造血干细胞损伤 造血微环境异常 免疫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全血细胞减少引起 贫血 出血 感染
分 型
重型再障(重型再障Ⅰ型)
少见,起病急骤, 出血与感染的表现突出,病程短。
中性粒细胞 < 0.5 × 109/L;
血小板 < 20 × 109/L; 网织红细胞 < 15 × 109/L。
妇女月经过多、痔出血、消化道疾病所致的慢 性失血最多见,钩虫感染、反复血尿、血红蛋 白尿、咯血等。

铁需要量增加
婴幼儿、青少年、育龄妇女、妊娠、哺乳等。

吸收障碍
胃切除术及胃空肠吻合术后,胃酸缺乏或慢性 腹泻,长期进食植物性食物,嗜饮浓茶。
临床表现

原发病表现 一般表现
疲乏、头晕、心悸、气促、苍白等常见贫血表现。
三 、红细胞丢失过多 急性失血性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
两种分类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常结合应用。
贫血的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程度、贫血 发生的速度、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 年龄、有无心脑血管基础病等多种因素。
贫血的临床表现是由器官组织缺氧,机 体代偿和导致贫血的原发疾病所决定, 故临床表现累及全身各器官系统。


骨髓
食物铁 吸收 血清铁 (5-10%) (10-15mg) (0.1%)
单核巨噬 细胞 组织铁 在肌红蛋白、细胞色素 等含铁酶中(5%)
幼红细胞 血红蛋白铁(65%)
贮存铁 (30%)
月经丢失
(平均每日0.5 mg)
胃肠道、泌尿道和皮肤上皮脱落 (0.5 ~ 1.0mg/雄激素: 首选治疗,刺激骨髓造血, 疗程不少于6个月 丙酸睾丸酮 康力隆、安雄
654-2,一叶秋碱 胎肝输注 中药
4. 重型再障的治疗
骨髓移植:<45岁 免疫抑制剂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环孢菌素A(CSA) 糖皮质激素 造血因子
慢性再障
常见,起病缓慢,多以贫血起病, 出血很轻,合并感染者少见,病程长。
实验室检查

血象

骨髓象
多部位多次穿刺
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 胞明显增多。如增生良好时红系中常有晚幼红 细胞比例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骨髓活检
主要病变为红髓脂肪变。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无脾肿大。 骨髓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 需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 多。
大细胞性
>94
>32
31~35
小细胞 低色素性
< 80
<26
<30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海洋性贫血
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不足 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丢失过多


一、红细胞生成不足 (一)造血原料缺乏 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 叶酸和/或VitB12缺乏:巨幼细胞性贫血
(二 ) 造血功能障碍 造血干细胞病:
PNH
为一种溶贫,常有黄疸、脾大及血红蛋白尿 Ret可↑ 酸溶血试验(Ham试验)、糖水试验、热溶血试验、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CD55、CD59双阴性细胞>10%(正常<5%)。
巨幼细胞性贫血
三系巨幼样变、血清叶酸、VitB12降低
外周血白细胞不增多的急性白血病
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明显肿大 骨髓示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原始(或+幼稚细胞)≥30%


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鉴别诊断
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低增生性白血病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脾功能亢进 骨髓纤维化 恶性组织细胞病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恶性肿瘤侵犯骨髓
MDS
骨髓增生活跃,Ret可↑ 三系或二系细胞有病态造血表现 外周血可出现幼稚红细胞或白细胞 可有肝脾肿大、ALIP
慢性疾病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 铁的摄取速度增加,而释放到血循环的铁减少,故表 现血清铁蛋白和骨髓细胞外铁增高,而血清铁减少, 总铁结合力降低。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是铁失利用而引起的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骨髓铁染色时出现环状铁粒幼细胞 (﹥15%),血清铁和铁蛋白升高,总铁结合力降低。

海洋性贫血 是珠蛋白合成障碍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
少而出现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表现溶血性贫血的 特点。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可染铁均增加。为遗传 性疾病,有家族史,并有血红蛋白电泳异常等。
治疗

病因治疗 铁剂治疗

(一)口服铁剂 安全方便,故作为首选给药方式。 常用药有:硫酸亚铁、速力菲、福乃得、富马 酸亚铁等。
茶水、牛奶、碱性药物如氢氧化铝等均影响铁 的吸收,应避免与铁剂同服。

(一)一般表现

困倦乏力
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并非特异性症状

皮肤粘膜苍白
是最常见的具有特异性的客观体征
(二)心血管表现 症状:活动后心悸、气短。 体征:心率加快、心脏扩大、心脏杂音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症状:头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 (四)消化系统表现 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 体征:黄疸、脾大等。 (五)泌尿系统表现 症状:夜尿增加等。 (六)其它 皮肤干燥、毛发枯干等。
恶性组织细胞病
多有高热、出血严重,晚期可有肝、脾肿大、 黄疸、腹水 骨髓中有异常组织细胞嗜血现象。
治 疗

1.去除病因
对可疑因素要脱离接触、停药

2.支持治疗
粒细胞 < 0.5 × 109/L患者应于空气层流 室隔离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