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考试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考试知识点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细胞所含染色体的示意图,这两种细胞都是某一雌性动物个体内的正常细胞。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推论或叙述最合理的是()A.甲总共含8个基因,乙总共含4个基因B.若甲具有性染色体,则乙不具有性染色体C.若甲具有成对的基因,则乙不具有成对的基因D.甲有4对成对的染色体,乙有2对成对的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1)在受精过程中,精子(染色体数目为N)进入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N),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形成了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为N+N=2N)。
可见,受精卵的染色体又恢复了原来的数目,受精卵中既含有精子(父方)的一组染色体,又含有卵细胞(母方)的一组染色体。
(2)如图是甲、乙两种细胞所含染色体的示意图,这两种细胞都是某一雌性动物个体内的正常细胞,甲有4对染色体,乙有4条染色体,则甲为体细胞,乙为卵细胞。
【详解】甲总共含8个染色体,乙总共含4个染色体,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A错误;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染色体,B错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则乙不具有成对的基因,C正确;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而且成单不成对;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因此其精子有4条染色体不是2对,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豆天蛾是一种危害大豆的害虫,下面是它发育过程中的四个时期的形态图。
在其生活史中对大豆危害最大的时期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像豆天蛾这类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差别,叫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豆天蛾是害虫,它在幼虫期取食植物的叶,由于它在幼虫时期没有翅膀不会飞,活动范围小,因此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幼虫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例如: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1)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不久,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部发芽,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
天竺葵、葡萄、月季2)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接穗,砧木嫁接分为:枝接,芽接,嫁接的关键:确保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组织培养:(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都有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
(2)组织培养的过程:人工配置的营养物质→植物组织→愈伤组织→分化出根和芽→试管苗→移栽→植物体(3)组织培养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繁殖速度快;可以培育出无病毒的植株;不受季节的影响;易于诱导变异,有利于科研与生产。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家蚕的生活史:卵、幼虫、蛹、成虫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2.其他昆虫的发育1)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
2)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都在水中进行,有性生殖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2.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被污染不利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四.鸟类的生殖与发育1.鸟卵的结构:卵壳保护内部结构卵壳膜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卵黄膜卵细胞卵黄:提供胚胎发育用的养料胚盘:含细胞核,胚胎发育的部位卵黄系带:固定卵细胞气室:提供空气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画线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生物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形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知识点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2.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 或Dd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Aa×A a=AA+Aa+Aa+aa四人的性别遗传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2.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五生物的变异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二、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初中生物八下 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本章属于新课标的[概念]7.1生物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产生后代的7.1.2生物可以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繁殖后代(25、26页)。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如:种子繁殖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陆生活。
4.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比较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1.鸟类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人教版】生物《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生物《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正常男性把X染色体传给女儿的概率是()A.0 B.25%C.50%D.100%【答案】D【解析】【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父亲Y染色体一定传给儿子,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
因此正常男性把X染色体传给女儿的概率是100%。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人类体细胞中具有23对染色体,则人的精子、神经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A.23条、46条、46条、23条B.46条、92条、46条、92条C.23条、23条、23条、46条D.23条、46条、23条、46条【答案】D【解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
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因此,人的精子、神经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23条、46条、23条、46条。
3.鸡卵中能发育为雏鸡的结构是()A.胎盘B.胚盘C.胚胎D.卵带【答案】B【解析】【分析】鸡卵中的大多数营养物质都集中在卵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对卵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有:卵壳、卵壳膜和卵白,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其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
【详解】鸡卵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卵壳、卵壳膜、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胚盘等。
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盘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为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人教版初中生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生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级细菌对于细菌而言是一种不利变异B.为防止超级细菌的产生,应该大量服用抗生素C.超级细菌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长期选择的结果D.超级细菌具备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持续在人体细胞内自我复制答案:C分析:超级细菌的出现可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细菌中由于基因突变,出现了极个别的能抵抗抗生素的个体。
每一次使用抗生素,实际上就对细菌进行了一次选择,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死,原先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存活下来并大量繁衍。
A.超级细菌具有的抗药性变异对细菌而言是一种有利变异,使其能在抗生素环境下存活,A错误。
B.超级细菌具有的抗药性,大量服用抗生素对超级细菌没有作用,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细菌中本身存在少部分抗药个体,抗生素长期作为环境条件选择了抗药性强的细菌存活并不断繁殖,从而产生超级细菌,C正确。
D.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较小,靠分裂进行生殖,并不能在人体细胞内自我复制,D错误。
故选C。
2、根据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过程的顺序是()①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②形成有机小分子;③形成原始生命;④形成有机大分子A.②③④①B.①②③④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答案:D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据此解答。
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高温和宇宙射线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些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鸟卵中,将来可孵化成雏鸟的部分是A.卵黄B.卵白C.胚盘D.卵黄系带【答案】C【解析】【分析】如图是鸟卵的结构:鸟卵各部分的作用是:卵壳、外层卵壳膜、内层卵壳膜的作用是保护卵细胞;卵白能够保护卵细胞,还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系带能够固定卵细胞,还能减轻震动;胚盘、卵黄、卵黄膜构成卵细胞。
其中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将来可孵化成雏鸟;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气孔分布在卵壳上,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详解】A、卵黄储存着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卵细胞的主要的营养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B、卵白起保护卵细胞的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故不符合题意。
C、胚盘内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
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
故符合题意。
D、卵黄系带固定卵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此题为基础题,本题主要考查鸟卵的结构及功能,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灵活答题。
2.观察下图,图乙中“发育中的幼雏”是由图甲中的哪一部分发育来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鸟卵的结构主要为:①气室,②胚盘,③卵白,④卵黄系带。
【详解】①气室--贮存空气,有利于胚胎进行呼吸;②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③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④卵黄系带--固定卵黄的作用。
故B符合题意。
【点睛】关键是把握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3.研究发现,人的酒量大小与基因有关.若体内缺乏某种显性基因(用C表示),会导致酒精的彻底分解受阻而易脸红,这样的人酒量较小.那么()A.该事例表明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DNA片段B.喝酒不易脸红的人能够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C.喝酒易脸红的人的子女体细胞中至少有一个基因cD.若某人喝酒易脸红,则其父母必有一方喝酒易脸红【答案】C【解析】若体内缺乏某种显性基因(用C表示),会导致酒精的彻底分解受阻而易脸红,这样的人酒量较小。
8年级下册生物书笔记

8年级下册生物书笔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书笔记。
一、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一)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 植物的生殖。
- 有性生殖。
- 概念: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中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 意义:后代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 无性生殖。
- 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如:扦插(如月季、葡萄等植物可以用枝条扦插繁殖)、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如苹果、梨等果树常用嫁接繁殖,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压条(如石榴树可用压条繁殖)、组织培养(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新个体,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 意义: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 生殖: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蛾产卵。
- 发育: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期的家蚕会大量取食桑叶,在蛹期不食不动,成虫期主要是交尾产卵,家蚕吐丝结茧发生在幼虫期向蛹期转变的过程中。
- 蝗虫的生殖和发育。
- 生殖:蝗虫也是有性生殖,雌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
- 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若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蝗虫的若虫又称为跳蝻,跳蝻经过5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
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 生殖:青蛙的生殖过程为体外受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知识点汇总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A.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略胖 B.断尾的壁虎生出有尾的壁虎C.一对有耳垂夫妇生出无耳垂孩子 D.某人由于用眼不当导致近视【答案】C【解析】【分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略胖;断尾的壁虎生出有尾的壁虎;某人由于用眼不当导致近视属于环境引起的变异,不是可遗传的变异。
一对有耳垂夫妇生出无耳垂孩子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引起变异的原因。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
2.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相互关系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核、染色体、DNA的关系是: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详解】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如下图所示: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从属关系。
3.豆天蛾是一种危害大豆的害虫,下面是它发育过程中的四个时期的形态图。
在其生活史中对大豆危害最大的时期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像豆天蛾这类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差别,叫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豆天蛾是害虫,它在幼虫期取食植物的叶,由于它在幼虫时期没有翅膀不会飞,活动范围小,因此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幼虫时期。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4.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树结果,酸甜各异”分别描述的是遗传和变异现象C.兰兰和妈妈都是双眼皮,而爸爸是单眼皮,由此推断兰兰只接受了妈妈的遗传物质D.袁隆平院士利用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培育出了杂交水稻【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A、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A 正确;B、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属于生物的遗传现象。
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说明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存在差异,属于变异现象,B正确;C、兰兰和妈妈都是双眼皮,而爸爸是单眼皮,由此推断兰兰的基因是杂合体(Aa)其中A 来自妈妈,a来自爸爸,C错误;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
5.我国的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的()A.后代易得遗传病B.后代都会得遗传病C.后代成活率很低D.后代得遗传病的机率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详解】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机率大。
如:如果父母基因组成都为Bb,所生孩子的基因组成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即为BB、Bb和bb,其中bb占的比例为25%,如果b代表的是致病基因,那么隐性遗传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因此后代得遗传病的机率增加。
故选D。
【点睛】本题要求掌握近亲结婚出现隐性遗传病的机率大。
6.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与基因无关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或卵细胞中C.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两个女孩,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明显大于50%D.受精作用完成后,孩子的性别就已经确定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体体细胞的内的染色体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决定人的性别有关,性染色体上有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性别属于性状,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选项A不正确。
性染色体存于体细胞中,精子或是卵细胞中只是体细胞中染色体的一半,选项B不正确。
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X精子和Y精子,女性产的卵细胞是X 卵细胞1种,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机会是随机的,X卵细胞与X精子或是Y精子是随机的,比例是1:1,即各50%,选项C不正确。
Y精子与X卵细胞结合形成XY基因的受精卵是男孩,X精子与X卵细胞结合形成的XX受精卵是女孩,受精作用完成后,孩子的性别就已确定,选项D正确。
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人类的性别决定,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7.下列昆虫中,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一项是()①蝇②蜜蜂③蟋蟀④蝗虫⑤蝴蝶⑥蟑螂A.②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④D.④⑤⑥【答案】B【解析】【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详解】①蝇、②蜜蜂、⑤蝴蝶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③蟋蟀、④蝗虫、⑥蟑螂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都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8.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中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等于a和b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之和B.经过A过程后,a和c的染色体数目相同C.c的染色体可以表示为22+YD.f的性别主要由父方决定【答案】D【解析】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都是为23对,A错误;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c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a体细胞中的少一半,B错误;男性体细胞内的染色是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Y,其中XY为一对性染色体,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故形成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有两种:22条常染色体+X和22条常染色体+Y,C错误;人的性别主要由父方决定,D正确。
9.人类体细胞中具有23对染色体,则人的精子、神经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A.23条、46条、46条、23条B.46条、92条、46条、92条C.23条、23条、23条、46条D.23条、46条、23条、46条【答案】D【解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
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因此,人的精子、神经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23条、46条、23条、46条。
10.当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表现出A.无规律B.中间性状C.隐性性状D.显性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只要能掌握基础知识,便可轻松作答。
【详解】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时,表现显性性状;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D正确。
【点睛】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1.关于人体细胞中有染色体数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性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B.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为46条C.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23条D.卵细胞中有染色体24条【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
【详解】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46条;因此生殖细胞(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3条。
故D符合题意。
【点睛】生殖细胞是遗传物质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12.已知有耳垂(B)和无耳垂(b)是一对相对性状,有一对夫妇均为有耳垂,生育的第一胎表现为无耳垂,他们响应二胎政策,准备生育第二胎,推测第二胎表现为有耳垂的几率是()A.0 B.25% C.75% D.100%【答案】C【解析】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dd,一对有耳垂的夫妇,却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说明这对夫妇控制耳垂的基因组成都是杂合的,即都是Dd,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各为无耳垂的孩子提供一个隐性基因d;如图所示:由遗传图解可知:生出有耳垂孩子的几率是75%;生出无耳垂孩子的几率是25%。
13.曾登上加拉帕戈斯群岛,并探究了各岛屿上地雀进化的情况,后来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范•海尔蒙特B.达尔文C.米勒D.巴斯德【答案】B【解析】【分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