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 专业核心课程
食品化学 食品营养学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艺概论 食品分析 现代食品装备与自动化 食品工厂设计
* 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食品工艺概论 食品化学 食品营养学原版外文教材课程:食品工艺概论研究型课程:食品新产品开发自学型课程:食品感官评定
就业前景: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规模在世界各国均占各工业门类的前1-2位。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从1995年以来一直处于各工业门类的首位,目前年产值已超过3万亿元。
⑶ 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装备产业
我国水稻产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水稻机械收获面积约占种植面积的40%,而目前的机插面积仅7%左右,这已成为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本研究方向针对水稻生产的瓶颈问题,对水稻栽植装备各部分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水稻高速插秧机的机构设计、步行式水稻插秧机的设计、水稻插秧机核心机构优化与理论研究、水稻有序抛秧机构与机具、水稻自播机械等的研究。
*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和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的基本能力。本专业设水利、机电、信息、环境共四个模块课程,学生须选择一个模块课程修读。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以及熟练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2.具有良好的文献收集和综合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3.获得良好的系统分析、设计、集成与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4.掌握系统的生物科学、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和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适应复杂生物产业和相关领域对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的要求。
2006级浙江大学生物技术专业

2006级浙江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基地)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广博的生物技术理论知识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及数据分析等实验技能,能在理、工、农、医、环境等领域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教育、研究、管理、经贸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人才和领军人物。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2.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医药、环境、化工、农业、海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及生物工程安全条理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与数据处理、发酵工程技能训练、基因工程技能训练细胞工程技能训练等。
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原版外文教材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型课程:功能基因组与蛋白组学研究计划学制 4年毕业最低学分 160+4+5授予学位理学学士辅修专业说明在标注“*”的课程中,选读30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48 + 5学分(1)思政类 5门 11.5 + 2学分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学分秋冬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学分春夏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4学分秋冬、春夏重要思想概论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学分秋冬、春夏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学分(2)军体类 5.5 + 3学分031E0020 体育I 0-2 1学分第一学年秋冬031E0030 体育II 0-2 1学分第一学年春夏031E0040 体育III 0-2 1学分第二学年秋冬031E0050 体育IV 0-2 1学分第二学年春夏031E0010 军事理论 1.5学分03110021 军训 +2学分第一学年短学期大三达标 +0.5学分大四达标 +0.5学分(3)外语类 9学分必须通过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课程取得3.0学分;此外在课程号含“F”的课程中任选≥6学分。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五稿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五稿)(2013年5月)培养目标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培养模式,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本博连读、国际化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国际视野、远大理想、领导潜能的生物医学复合人才。
培养要求遵循学校的办学原则,通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使毕业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态度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理想、有抱负,愿为生物医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3)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4)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发现做出贡献的意识;(5)尊重同仁,具有团队协作、国际合作和竞争意识;(6)树立依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2.知识要求:(1)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2)掌握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研究前沿和研究方法;(3)掌握医学科学的重要知识、研究前沿和研究方法;(4)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5)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掌握主要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预防与诊断、治疗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当前的研究发现及不足。
3.技能要求:(1)掌握生物医学实验技能;(2)较强的科学思维、分析和表达能力;(3)较强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实施能力;(4)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5)具有生物医学知识教学和宣讲的能力;(6)具有与团队成员、同行和其他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7)结合研究实际,能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研究生物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8)能用英文交流、写作和演讲,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9)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浙大西湖大学培养方案 生物

浙大西湖大学培养方案生物生物是研究生命存在形式、生命运动规律、生物过程机制的一个理科专业。
生物科学是现代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基础科学之一,包括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仿生学五大分支,分别在群体、个体、组织、细胞、分子等层面上,诠释起源、进化、发育、衰老、代谢、遗传、免疫、疾病等生物过程的运动机制。
就生命运动的研究模式而言,生物科学可分为纯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三大领域。
培养方案:侧重培养从化学角度探索生命存在形式及过程机制的研究素质,同时注重生命科学各分支(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酶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的平衡。
生物致力于培养适应新世纪生命科学探索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掌握先进的实验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能胜任生物过程分子机制研究工作的理论人才与生物科学教育人才。
未来可在生物医药、轻工、化工、食品、环保等相关企业从事生产或者销售等工作;也可在商检局、海关、食品、药品检验所等从事检测与诊断等工作;通过进一步深造,可在高校、高等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从事科研与开发工作。
生物的前身是1958年由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其它生物科学类研究所于上海科技大学联合创办、1972年调入我校的“生物物理化学”专业,1976年以“工业生化”专业招生,1977年更名为“生物化学”专业。
1998年执行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时将“生物化学”专业改设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
生物科学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设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学博士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三个理学硕士点。
浙大培养方案

浙大培养方案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是我国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培养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设置浙大拥有全日制本科专业102个,涵盖了理学、工学、医学、农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2. 基础教育浙大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培养,开设了大量的基础必修课程,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专业教育浙大强调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在选修课方面,学生可以选择专门的专业课程,深入学习相关方向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科研、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全人教育浙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设置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一系列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学科背景和思维广度。
此外,学校还提供了各种校园活动、社团组织、体育运动等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5. 国际交流浙大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
学校与多个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可以申请参加交换生项目、暑期学校、国际会议等,增加国际视野和体验不同的学术环境。
总的来说,浙江大学的培养方案力求全面、个性化和国际化。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专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提供了多种途径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江大学2015级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1.5 1.5-0.0 三 春
r 07120390 细胞工程
1.5 1.5-0.0 三 春
s 07120700 序列与基因组分析
2.0 1.5-1.0 三 春
i 07191040 免疫学
2.0 2.0-0.0 三 春
ty 07120250 神经生物学
2.0 1.5-1.0 三 春夏
07120600 高级生物化学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0 +2
二短
07188190 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
U 2)选修课程
3 学分
n 课程号
课程名称
iversity 07120120 生物信息与数据处理
3.0 +3
二短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3.0 +3
一短
07188111 07188121 07188141
浙 发酵工程技能训练
江 基因工程技能训练
细胞工程技能训练
大
(4)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 8 学分
3.0 +3 3.0 +3 3.0 +3
一短 二短 二短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浙
07189010 毕业论文(设计)
江 4.第二课堂
+4 学分
大
学
8.0 +10
三 春夏,秋冬
Zhejiang
浙 江 大 学
Zhejiang University
计划学制 4 年
最低毕业学分 140+6+4
授予学位
Zhe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j 1.通识课程
42+6 学分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大类培养方案电子教案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大类培养方案大类培养特色:以“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宗旨,实施哲学思想教育、数理能力训练、等方面本科全程培养的卓越教育计划,为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精神俱佳,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奠定坚实基础。
1.特别培养。
每年从全校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单独编班,因材施教,特殊培养。
2.荣誉课程计划。
实施课程内容精、深、通的研究性教学,强化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数理、人文社科基础的培养,打好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优秀人才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荣誉项目计划。
实施国家、省、校院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强化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开展广泛的跨国际交流项目,加强与国外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胆识,激励成长,开阔视野。
4.卓越讲座计划。
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开设人文、社科、高科技学科前沿等讲座,了解和接触传统经典与现代科技前沿,开拓学生视野。
5.实行专业导师制。
根据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专业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
6.引进竞争机制。
前期实行“滚动制”培养,根据学业等综合表现进行分流培养和择优递补。
后期实行荣誉学生认定制度,根据学生的学业、荣誉课程、荣誉项目等综合情况,认定浙江大学荣誉学生。
大类培养面向:(含本大类包括的专业及所在院、系名称)竺可桢学院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宽、专、交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强化学科知识基础、多种思维方式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学生在修读相应大类课程的基础上,可在全校自主确认主修专业。
混合班:理学部:本科专业所依托的一级或二级学科1.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2.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3.统计学数学4.物理学物理学5.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学6.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7.大气科学大气科学8.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地理学9.心理学心理学10.应用心理学心理学11.化学化学12.应用化学化学工学部: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工程3.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4.工业工程工业工程5.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6.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8.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电路与系统9.自动化(电气)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10.系统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电气工程11.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力学12.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水利工程13.过程装备与控制机械工程及自动化14.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技术15.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16.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17.工程力学力学18.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信息学部:1.信息工程(光电)光学工程2.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3.信息与通信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4.自动化(信息)控制科学与工程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7.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仪器科学与技术8.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生命环境学部:1.生物科学生物学2.生物技术生物学3.生物信息学生物学4.生物系统工程农业工程5.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6.环境科学环境工程7.资源环境科学农业资源利用8.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资源利用9.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10.应用生物科学(理学学位)园艺学植物保护学作物学生物学11.应用生物科学(农学学位)园艺学植物保护学作物学生物学12.动物医学兽医学13.动物科学畜牧学水产学医学部:1.基础医学(五年制)基础医学2.预防医学(五年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临床医学临床医学4.口腔医学口腔医学5.药学药学6.药物制剂药学7.中药学中药学人文社科实验班:人文学部:1.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2.古典文献中国语言文学3.编辑出版学中国语言文学4.历史学历史学5.博物馆学博物馆学考古学6.哲学哲学7.新闻学新闻学8.广播电视新闻新闻学传播学9.广告学传播学10.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2.金融学应用经济学3.财政学应用经济学4.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经济学5.电子商务(经济)应用经济学6.法学法学7.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学8.教育学教育学9.教育技术学教育学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11.工商管理工商管理12.会计学工商管理13.财务管理工商管理14.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二春夏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二秋冬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Marxism02110081 形势与政策+2.0 每学期Situation and Policy(2)军体类 5.5+3学分第1、2学年,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和工程学基础,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适应生物技术领域发展需求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生物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生物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生物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2. 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物工程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3. 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设计、操作和管理生物工程领域的实验室和生产线;4. 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和信息技术水平,能够进行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5.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合作环境中开展研究和项目实施。
二、培养内容1.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2. 生物学基础课程:包括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3. 工程学基础课程:包括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化学工程原理、生物反应工程等;4. 生物工程核心课程:包括生物工程导论、生物工程实验技术、生物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传感与仪器等;5.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工程、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生物能源工程、生物计算和模拟等。
三、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 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科研实践:通过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5. 学科竞赛: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培养要求1. 学分要求:学生需修满规定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2. 实践要求:学生需完成一定量的实验、实习和实训活动,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3. 科研要求: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撰写科技论文;4. 学业要求:学生需完成毕业论文,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5. 综合素质要求:学生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5 2.0-1.0 一 秋冬 2.5 2.0-1.0 一 春夏 2.5 2.0-1.0 二 秋冬,春夏 4.0 3.0-2.0 三 秋冬,春夏 +1.0 0.0-2.0 一 +1.0 0.0-2.0 二、三、四
U (2)军体类
5.5+3 学分
ian ers 大类培养面向
g i 学生在入学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归属专业所在学院(系)管理。理学类(生
t 命、环境与地学)共有 10 个专业教育培养通道,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不同专业领域的成才发展需求。
U y 理学类(生命、环境与地学)培养主要面向的专业是:
n 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0 2.0-0.0 一 秋冬 2.0 2.0-0.0 一 秋冬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类课程)
(5)通识选修课程
13 学分
Z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组课程、科学技术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S”)、
he 新生研讨课程(课程号带“X”)。其中,人文社科组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
Zh 4.0 4.0-0.0 一 春夏 e1.5 0.0-3.0 一 春夏 j4.0 4.0-0.0 一 春夏 i1.5 1.0-1.0 一 夏 an 4.0 4.0-0.0 二 秋冬 g 1.5 0.0-3.0 二 秋冬
2.5 2.0-1.0 二 春夏
University University (2014 年6 月26 日修订)
高和强化外语水平。
Z 课程号
课程名称
he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j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i 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ang (4)计算机类
1)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浙 江 大 学
211G0200 Python 程序设计
211G0210 C 程序设计
211G0220 Java 程序设计
理学类(生命、环境与地学)培养基础宽厚、综合创新与竞争力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学术与技术精 英人才。学生通过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的通识和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Zh Un 系统学习理科试验班类(生命、环境与地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若干个生命、环境与地学专业的核心 e i 课程,系统接受若干个生命、环境与地学专业的基本科技训练,使学生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持久的 j v 综合竞争能力和灵活的专业方向转换能力。
2)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211G0230 计算机科学基础
211G0240 科学计算基础
Univers 5 学分 it 3 学分
University y 2学分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3.0 2.0-2.0 一 秋冬 3.0 2.0-2.0 一 春夏 1.0 0.0-2.0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3.0 2.0-2.0 一 春夏 3.0 2.0-2.0 一 春夏 3.0 2.0-2.0 一 春夏
2. 地理信息科学(070504)
浙 iv 3. 大气科学(070601)
4.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070903T)
e 5. 生物科学(071001)
6. 生物技术(071002)
江 r 7. 生态学(071004)
8. 环境工程(082502)
s 9. 环境科学(082503)
10.资源环境科学(082506T)
浙 江
大 2014 级理学类(生命、环境与地学)培养方案 学
浙 理学类(生命、环境与地学)培养方案包括大类培养特色、大类培养面向等内容,课程设置与学分分 Z 布主要安排通识课程和大类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详见各
江 h 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特色课程、计划学制、最低 e 毕业学分、学科专业类别、授予学位类别、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课程修读要求以及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等 大 j 内容。 学 iang 大类培养特色
大 ej (3)外语类
7 学分
i 外语类(课程号带“F”)课程最低修读 7 学分,其中必修“英语水平测试”1 学分课程。
学 an 学校安排一年级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
g “英语水平测试”。获得“英语水平测试”1 学分的学生,可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以进一步提
ni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 1 学分,要求在前 2 年内修读。学生每年的体质
versity 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 学分记,
浙 三、四年级合计+1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江
03110021 军训 031E0020 体育ⅠE0040 体育Ⅲ
U 余学分可在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经济与社会类中选择修读,也可在人 n 文社科类(课程号带“A”)、艺术设计类(课程号带“D”)大类课程中选择修读;
iversity 3)在通识选修课程或人文社科类、艺术设计类大类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浙
2.大类课程 课程号
江
34 学分 课程名称
大学 ity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
42+5 学分
(1)思政类
11.5+2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Zh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e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j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i 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an 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j 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
i 科学技术组课程包括: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带“M”)。
a 理学类(生命、环境与地学)学生的通识选修要求:
ng 1)在“通识核心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
2)在“人文社科组”中至少修读 6 学分。其中,在“沟通与领导类”中至少修读一门;其
大
061B0170 微积分Ⅰ 061B0200 线性代数
学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4.5 4.0-1.0 一 秋冬 2.5 2.0-1.0 一 秋冬
浙
061B0370 061B0450
江
061B0180 061B0211
大 061B0380
学061B9010 061B0190
大学化学实验(G) 无机及分析化学 微积分Ⅱ 大学物理(甲)Ⅰ 大学化学实验(O) 有机化学 微积分Ⅲ
Zhejiang University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061B90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Zhe 3.专业课程 j 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ia 4.个性课程 ng 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5.第二课堂
+4 学分
浙 江 大 学
2.0 0.0-4.0 一 秋冬,春夏 4.0 4.0-0.0 一 秋冬,春夏 2.0 1.5-1.0 一 春
学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0 +2 1.0 0.0-2.0 一 秋冬 1.0 0.0-2.0 一 春夏 1.0 0.0-2.0 二 秋冬
031E0010 军事理论 031E0050 体育Ⅳ
浙 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江 Zh 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1.5 1.0-1.0 二 秋冬,春夏 1.0 0.0-2.0 二 春夏 +0.5 0.0-1.0 三 +0.5 0.0-1.0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