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合集下载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一、土地革命战争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

1927年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二、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打倒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

那么土地革命内容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经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摸寻,逐步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这些政策可以概括为: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分配土地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分配时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历史背景[请简述](1)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诉求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农民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土地兼并的农民起义中,早已表达了对土地的诉求,并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土地平均主义思想。

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说明农民对起义军的支持源自于对土地的强烈诉求和渴望。

土地问题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正确处理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的关键所在。

(2)资产阶级革命的平均地权1840年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被动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因此,中国的农民深受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外来帝国主义的压迫,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日益加深。

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来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但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并未成功。

中国人民在受到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的同时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的压迫。

第三讲:土地革命时期.ppt

第三讲:土地革命时期.ppt
蒋介石的反应如何?
大围剿
学生活动三: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 问题1:为什么要长征?概述红军长征过程的有关史实 以及长征胜利的意义。
学生活动三: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 问题1:为什么要长征?概述红军长征过程的有关史实 以及长征胜利的意义。
? 原因: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 ? 史实 (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 (2)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重新回到中央领导岗位 ,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3)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主张。 (4)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中共以延安为中心,建立 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土地革命时期大事记
时空坐标
19.27 8月. 9.月 10.月 19.30 19.31 193.4 19.35 1.月 8月.10.月19.36 10.月 1.2月
南八 秋 井 全 中 红 昌七 收 冈 国 华 军 起会 起 山 建 苏 长 义议 义 革 立 维 征
命了埃
遵 《中 义 八央 会 一红 议 宣军
言》到
红西 军安 三事 大变 主
根十临


据几时


地块中


的革央

建命政

立根府

据成

地立
课堂小结
? 土地革命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 →八七会议的正 确决策;“左”倾错误 →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 →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 1927—1936 年内战 →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②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了出路,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1927年9月9日发动,攻打长沙受挫。 三湾改编
10月3日,抵宁冈古城。 7日,毛泽东率部抵宁冈茅坪,
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党员数量急剧减少,由5.7万多人减少到1万多人; 白色恐怖 国民党新军阀
对中共领袖人 物的迫害

李大钊
汪寿华
赵世炎
陈延年
萧楚女
熊雄
李启汉
周文雍 陈铁军
夏明翰
陈乔年 罗亦农
郭亮

向警予

澎湃
杨殷
颜昌颐
邢士贞
蔡和森
恽代英
邓恩铭
邓中夏


1.井冈山和赣南、闽西的土地革命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动农民进行打土豪、分
浮财、废债毁契,分田只是在个别地区试行。 1928年5月起,开展分田斗争,到6、7月间形成高潮。 同年12月,毛泽东在总
结井冈山根据地分田经 验的基础上,颁布了 《井冈山土地法》。它 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 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 农民耕种。从而第一次 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
古田会议是党和红军建设史上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古田会 议决议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⑴它制定了一条正确的建党路线。对全党具有普遍意义; ⑵它制定了一条正确的建军路线。它解决了长期处于农村游击
战争环境里,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份的军 队,建设成为一支新型 人民军队的问题; ⑶它为党和军队的建设 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 和建军学说。

小学生课本红色经典征文

小学生课本红色经典征文

小学生课本红色经典征文第一章红色记忆 (1)1.1 红色足迹 (1)1.1.1 革命圣地的足迹 (1)1.1.2 长征路上的足迹 (2)1.1.3 抗日战争的足迹 (2)1.1.4 英雄人物的故事 (2)1.1.5 革命斗争的故事 (2)1.1.6 建设时期的故事 (2)第二章英雄赞歌 (3)第三章红色土地 (3)第四章革命岁月 (4)第五章红色文化 (6)第六章遗迹寻踪 (7)第七章传承红色基因 (8)1.1.7 红色信仰的传承 (8)1.1.8 红色品质的传承 (8)1.1.9 红色奉献的传承 (8)1.1.10 红色故事的选取 (9)1.1.11 红色故事的宣讲方式 (9)1.1.12 红色故事的宣讲意义 (9)第八章走进新时代 (9)1.1.13 红色文化的传承 (9)1.1.14 红色教育的普及 (10)1.1.15 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10)1.1.16 红色梦想引领新时代发展 (10)1.1.17 红色梦想激励青少年成长 (10)1.1.18 红色梦想照耀世界和平与发展 (10)第一章红色记忆1.1 红色足迹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无数曲折与辉煌,留下了深深的红色足迹。

这些足迹,不仅记录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更成为了我们今天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1.1.1 革命圣地的足迹从江西瑞金到陕北延安,革命圣地留下了无数红色的印记。

瑞金,这个曾经的中国革命中心,见证了苏区的建立与发展,红军长征的起点也在这里。

陕北延安,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更是中国共产领导全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重要基地。

1.1.2 长征路上的足迹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

从江西出发,历经艰难险阻,红军队伍跨越了五岭、乌蒙山、大渡河、金沙江等重重难关,最终胜利到达陕北。

长征路上的每一个足迹,都饱含着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钢铁意志。

1.1.3 抗日战争的足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后战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

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7-1923.6.) 二、党在大革命时期(1923.6-1927.7) 三、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四、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五、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第一篇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921年7月-1923年6月)
一、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5月4日在 北京爆发的中国 人民彻底的反对 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 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 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 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 立准备了条件。
如此美好、幸福、和谐的人类社会理 所应当成为我们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 所有怀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人要么 是不懂得共产主义社会真正的含义、要么 就是自己的人生没有理想信念! 大家作为要求入党的先进青年就应当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当有人问起 时就应当很自豪的说出来! 每个党员就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不去开始奋斗,什么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无法实现!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南陈 北李)
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举起社会主义革命旗帜 的第一人
三、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1、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建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2、1920年10月,李大钊等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3、1920年秋,董必武等正式成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4、1920年秋,周佛海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主义小组。 5、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等在长沙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6、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 产主义小组。 7、1921年,周恩来等在法国巴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第七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七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4)长征途中三次会师: A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与红四方 面军会师; B1935年10月,陕甘支队在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 团会师; C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 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P136-137)
5)长征精神: A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 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 然胜利的精神; B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 一切牺牲的精神; C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精神; D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E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 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P137)
3)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年秋, 年秋 毛泽东领导;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创建; 5)广州起义:1927年底,张太雷、叶挺、叶剑英 )广州起义: 年底, 年底 张太雷、叶挺、 领导发动。 领导发动。 3.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冈山的斗争》 冈山的斗争》:1928年,毛泽东著作,阐述了共 年 毛泽东著作, 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 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之 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第七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十年
内战时期(1927-1937年 内战时期(1927-1937年)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易帜,标志 )东北易帜: 年底, 年底 张学良通电易帜, 着国民党统一全国; 着国民党统一全国; 2)南京国民政府性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 )南京国民政府性质: 产阶级的统治政权;( ;(P123) 产阶级的统治政权;( ) 3)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A国民 )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国民 党建立庞大军队; 国民党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 党建立庞大军队;B国民党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 系统:中统、军统; 推行保甲制度 推行保甲制度; 厉行文化 系统:中统、军统;C推行保甲制度;D厉行文化 专制主义。( 。(P124-125) 专制主义。( )

中现代第三章练习答案

中现代第三章练习答案

中现代第三章练习答案一、填空题1、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在(南京)建立了反革命军事专政,其实质仍然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和组织农民秋收起义。

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达到(井冈山),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1927年11月,湘赣边界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民主政府成立,(谭震林)任主席。

5、1927年8月、9月和12月,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南昌)、(秋收)、(广州)三大武装起义,使中国历史进入了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

6、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民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

7、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在湖南平江领导革命士兵起义,建立了红五军。

8、1928年6、7月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六大指出,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处于两个高潮之间的低潮;党的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武装起义);党内主要危险倾向是脱离群众的盲动主义、命令主义和(军事冒险主义)。

9、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开始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10、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在广西(白色)地区发动武装起义。

11、1929年12月底,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案”)。

土地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时间:十年内战,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土地革命战争”,是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一阶段。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南昌起义后内战正式开始;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二、战争经过:1927-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及革命群众。

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

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撤换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

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领导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后,逐步扩大了根据地。

在此期间,党还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等地领导了平江起义、百色起义、宁都起义等武装起义,成立了几支红军和几处革命根据地。

从1930年底到1931年9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农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

在此期间,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同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并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等的抗日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师:陆 斌
三、中共“六大”--正确回答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2、中共“六大”的主要成果
⑶大会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 动主义的错误。 ⑷修改了党的章程,选出了新中央委员会。
授课教师:陆 斌
三、中共“六大”--正确回答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3、中共“六大”的意义及其不足
意义:党的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 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4、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1929年3月,蒋介石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为争夺 两湖地区,爆发蒋桂战争; 5月爆发蒋冯战争,同时又发生第二次蒋桂战争; 9月,张发奎举兵反蒋; 11月,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张发奎反蒋; 12月,驻郑州的唐生智和驻安徽的石友三,举兵 反蒋拥汪; 1930年4月,爆发阎、冯、桂派联合反蒋的中原大 战,最后于1930年11月,以蒋介石获胜宣告结束。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南昌起义 ⑵起义的经过 1927年8月1日,在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 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共 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民革 命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经过约5个小时 的激战,全歼敌军,占领了南昌城。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南昌起义 ⑶南昌起义的历史功绩 ①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 响了第一枪,是中共独立地领导革 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实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起义既给予民国党反动派有力的回击,同时又极 大地鼓舞了千百革命群众的斗志,从此,中国革命进入 土地革命时期。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⑶朱毛会师及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 率部抵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 队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 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 部主任,土地革命也轰轰烈烈地开展。
以蒋介石为首的 四大家族(蒋介石、宋
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 陈果夫)逐渐形式官僚
资本主义并垄断了全 国的经济命脉。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南昌起义 ⑴起义的背景 首先,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批搜捕、 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造成中国一片白色恐怖。 其次,以陈独秀为首的共产党右派投降主义者,放 弃对革命的领导,放弃了革命斗争,致使共产党没有及 时反击反动派的进攻,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2、国民党“北伐”与全国“统一”
1928年4月,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号 称统一中国的“北伐”(也称第二期北伐)进攻奉军。 1928年12月29日,发出“易帜”通 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 府,改旗易帜”,接受蒋介石的指挥,至 此,国民党政府取得全国政权形式上的 “统一”,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统治。
缺点:①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对中国革 命的长期性和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②对中间阶级的两面性、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 正确的估计和对策。 这些都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授课教师:陆 斌
中共 党史 •
农村 革命 根据 地的 巩固 和 扩大
授课教师:陆 斌
一、井冈山的斗争和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创建 1、井冈山的斗争和井冈山精神 1928年6月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1928年 底,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红五军一部与红四军会合。 与此同时,湘赣两省军阀也纠集2万兵力,进攻井冈山, 并把井冈山围得水泄不通,企 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井冈山上。 井冈山精神:同甘共苦、艰苦 奋斗的精神。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后,多次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剿”,并全力进行党、军队和政 权的建设。经过艰苦 斗争,以宁冈为中心 的湘赣边革命根据地 有了初步基础。
授课教师:陆 斌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南昌起义 ⑴起义的背景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 1927 年 7 月中旬,根据共 产国际的指示,改组中共中央,由周恩来、李维汉等 五人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陈独秀停职。 第四,共产党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认识 到独立领导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 起义,反击反动派的进攻。
授课教师:陆 斌
一、井冈山的斗争和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创建 2、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创建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 陈毅率红四军主力4千余人进军赣 南,先后占领了宁都、兴国、瑞金 等,初步形成了赣南根据地。 3月,红四军进入闽西,在张鼎丞、邓子恢率领的 闽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先后占领了长汀、上杭、龙岩、 永定等地,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授课教师:陆 斌
三、中共“六大”--正确回答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2、中共“六大”的主要成果
⑴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指出大 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⑵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形势,指出革命正处于两 个高潮之间的低潮,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 众,积蓄力量,准备暴动。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4、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1927年12月11日发动的。其主要领导 人有:张太雷(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叶挺、叶剑英、周 文雍、聂荣臻等。起义发动后,起义军一度占领广州绝 大部分市区,成立了苏维埃政 府。但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 起义只持续了三天就失败了, 张太雷和许多同志壮烈牺牲。
蒋介石在角逐中能取胜对手的原因: 首先,得到美帝国主义的支持,日本的“谅解”。 其次,依靠黄埔系为骨干的较现代化装备的军队。 第三,标榜自己是国民党和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继承人。 第四,善于运用纵横捭阖的 权术。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6、国民党统治初期的社会经济。
授课教师:陆 斌
二、中央“九月来信”与古田会议 1、中央“九月来信” 中央“九月来信”是1929年9月由陈毅根据中央会 议精神和周恩来的谈话起草、经周恩来审定,中共中央 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九月来信”指出了红军的根本任务和前途,强调 中国革命是先有农村的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肯定了毛 泽东关于红军的行动策略和建设一支坚强的人民革命军 队的正确主张。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5、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建立。
1931年5月,蒋介石为 了排除异己巩固统治,南京 召开“国民会议”。会议通 过的《训政时期约法》,进 一步规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的政治体制,也从法律上确 立了蒋介石独裁统治地位。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5、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建立。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3、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⑴对外推行投降外交政策 ①对“南京事件”和“济南惨案” ②宣布“改订新约运动”。 ③对苏联采取敌对的反苏政策。 的处理。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3、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⑵对内实行法西专 政政策--对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 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八七”会议 ⑶会议的历史意义 ③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 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 折点。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⑴秋收起义 起义于9月9日发动,原定 攻打中心城市长沙,但进攻长 沙受挫。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 敌委员会当机立断,决定到敌 人控制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当队伍到达江西永新 县的三湾时,毛泽东领导部队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 。
授课教师:陆 斌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和中国革命的低潮 1、国民党派系角逐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各派势力主要有三个: 以蒋介石、胡汉民为代表的南京派(简称宁派); 以汪精卫、唐生智为代表的武汉派(简称汉派); 以谢持、张继为代表的西山会议派(简称沪派)。 除这三派外,还有一些地方实力派: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附和于宁派); 以冯玉祥为代表的西北军; 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山西军阀等。
授课教师:陆 斌
思考:
7、为什么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学习这一问题有何现实意义? 8、简述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主 要内容及其意义。 9、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及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10、西安事变爆发后各方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授课教师:陆 斌
中共 党史 •
具有 中国 特色 的武 装夺 取政 权新 道路 的 开辟
授课教师:陆 斌
二、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南昌起义 ⑷南昌起义的教训 就像周恩来所说的那样:“当 时武装暴动的思想,不是马上就地 深入农村,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农民”。在“国民党左 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 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 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
授课教师:陆 斌
思考:
1、简述“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 2、如何评析南京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 针? 3、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是什 么?从中应吸取什么历史教训? 4、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怎样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 6、如何认识“一二九”运动的历史经验?怎样继承 和发扬“一二九”运动的光荣传统?
中共 党史 •
土 地 革 命 战 争 时 期
授课教师:陆 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