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干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讲解
2023年我国粮食烘干机发展趋势:广泛应用节省成本

我国粮食烘干机2022年发展趋势:广泛应用节省成本随着粮种的改进、单产的提高和国家对粮食烘干设备的投资增加,建设大、中、小型粮食烘干设施的越来越多。
能否选配质量高、使用寿命长、经济有用、牢靠性好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烘干机至关重要。
近年来,受益于中国高速进展的经济态势,我国粮食烘干机市场进展较快,据统计2022年至2022年,我国粮食烘干机保有量由3.6万台增加至6.87万台,复合增长率24.04%,这主要是源于我国农机市场终端用户支付力量的提高、国家粮食平安战略和农业补贴政策的推动,带动了粮食烘干机市场的需求和消费。
粮食烘干机市场在政府持续加大扶持力度、龙头企业产品不断创新等良好进展形势下,我国粮食烘干机市场将来连续保持良好增长的态势。
估计我国粮食烘干机保有量将从2022年8.5万台增加到2022年14.08万台,机械烘干粮食占总产量从2022年20.33%增加2022年的32.33%。
烘干机2022年至2022年估计总需求将达到7.21万台,年均需求1.44万台。
国外粮食干燥机械的讨论起步于20世纪40年月,90年以后粮食烘干燥设备已经达到系列化、标准化。
目前,全球粮食烘干机产业可分为美系、欧系、日系和台系。
美系主要是以美国捷赛集团、NECO、GrainHandler为主,欧系粮食烘干机厂商主要有丹麦兴百利集团、英国的BriceBaker、瑞典的Tornum,日系粮食烘干机厂商以金子、佐竹等为主,台系主要以三久、太阳等为主。
世界发达国家机械粮食烘干占粮食总产量的90%-95%左右,而我国2022年的粮食机械化烘干总量约为10,766.40万吨,仅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33%,远远低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粮食烘干机行业进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讨论报告表明,粮食烘干机产业是农业产业自动化进展必需经过的路径,也是做简洁有效的途径,随着农业产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农田的面积也随之扩大,粮食干燥场地就显的相对不足,但是粮食烘干机不但能完善的解决这些问题,还能提高粮食干燥后的质量,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刚刚收获的粮食得到准时的烘干。
秋冬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秋冬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存在的困难及建议】一、引言秋冬季节是粮食生产中的关键时期,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段。
在这个时期,我国的粮食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困难,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存在的困难1. 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了降雨不均、温度波动大等情况,增加了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也会导致一些新型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干旱、洪涝等,给秋冬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2. 资金投入不足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限制了科技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了粮食生产的效益。
3. 技术手段滞后一些地区的农民在粮食生产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上,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手段,使得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4. 灾害防范措施不足一些地区在灾害防范方面做的不够充分,导致一旦遭受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建议1. 科技手段引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科技及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强化灾害防范意识加强对灾害防范措施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民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3.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用于农业的科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种植技术引进,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四、个人观点在我看来,要想解决秋冬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存在的困难,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提高对农业的关注度,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企业应当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力度,提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施;农民则需要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增强灾害防范意识,使得整个粮食生产能够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总结秋冬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存在的困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
在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我国粮食烘干机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浅析我国粮食烘干机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全程化、自动化是降低农民体力劳动强度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出路,而现阶段我国粮食收获后处理机械严重不足。
粮食烘干机既是补齐这“短板”的重要环节,又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助力粮农减损增收的重要工具。
现随着国家政策刺激以及市场意识的不断提高,粮食烘干机产业出现“井喷式”发展,但由于行业标准不规范,准入门槛较低等多方因素导致市场产品鱼目混杂、参差不齐。
清晰了解和掌握粮食烘干机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意义重大。
标签:粮食烘干机;行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一、粮食烘干机行业发展的基础和需求自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粮食烘干机开始,粮食烘干机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仿造到自主研发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由于烘干机高昂的制造成本以及市场产品使用的局限性,导致烘干机产业均未得到较好发展。
直至本世纪初叶,随着经济的不但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转变,涌现了大批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大型的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粮食种植初见雏形。
粮食集中上市尤其是南方“双抢”时节,没有足够的时间、劳力、场地对粮食进行集中晾晒。
这为粮食烘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主体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家统计局关于2016年粮食产量公告》指出,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其中谷物产量56516.5万吨(见下表),但其中烘干比例仅占10%~15%。
这较欧美平均90%的烘干比例以及亚洲日本92%的烘干比例还有很大差距和空间。
现阶段市场上每年对粮食烘干机需求总量为2万台套以上,这为粮食烘干机产业发展奠定了市场需求基础。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需求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目前我国每年粮食因霉变、发芽等造成的损失率高达5%,较发达国家1%的损失率高出5倍之多。
政府陆续出台多项补贴政策,从农机补贴到粮食作业补贴再到水稻、玉米全程化项目资金均对粮食烘干机的发展产生了刺激因素,也为粮食烘干机的产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粮食干燥工艺与设备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较高温度状态 ( 高于 5 C一 o . C 6 : 干燥后粮食品质明显下降。() E) 2
引进的V re型移动式粮食干燥机, ee t 价格昂贵, 机器过于庞大, 因
而限制 了它的推广 使用 二、 粮食干燥工艺及设 备的存在问题
维普资讯
中国农机化
应 有作甩 , 并增大能耗。 低温干燥被认为 所 有^ 工干燥 方法中能源利用率 最高的
一
种方法,在发达国家早已得到普遍重
2 按 空气与粮食 占 相对运动舟 々
视。
口 李 国嘀
摘
马淑英
郑立新
陈立东
李歌莘
有顺 流干燥 、 逆渡干燥、 横流干燥和 混流干燥 从相应干燥机 自身性能 上 比
初从 前苏联 引进的 库兹巴新 移动式粮食干燥机 , 目无循环功 能.
都是利用干燥介质的热能 使粮食中的水分蒸发, 从而达到干燥降
永 的目的。广为应用 的干燥工艺和干燥设备 , 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和
抒类类型 . 每种类型有各自的优缺点。
I 按干燥夼质温度分 有高温干燥 、 常温干燥 和低温干燥。高温干燥热风温度高 、 相
要 对粮食干燥工艺设备进行 了分析.认为粮食干燥存
较, 认为: 机型优先选择顺序依次为混流设备、 顺流设备和横流设 备; 混托设备干燥时降水幅度大、 砖结构串联烘干设备能耗省 ( 因 为有寐热利用且烘干介质温度高)烘干品种范围宽、 、 故障率低、 环 保指标较好( 达到国家标准上排气)为首选机型。 .
3 按 可否移动分
在的 f题为: o ' l 中小型干燥设备短缺 、 干燥工艺不旮 理、 干燥质量差、 托耗较高 为此 , 皿采取的对策为 : 中小型干燥 设备、 索干燥 盅展 摭 新工艺、 采用干燥新 能潭
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摘要:多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广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然而,由于许多农民不愿意使用这项技术,使得粮食在干燥过程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表明,尽管如此,在粮食机械化铁干技术的应用上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措施,以帮助农民降低这种损失。
关键词:农业;粮食烘干;机械化;建议引言随着农民进入收获季节,干燥和存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尽管“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令人担忧,但在我国,粮食的干燥仍然主要依赖自然晾晒,而仓储和干燥问题造成的粮食浪费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这种损失本可以通过机械化烘干来减少,但实际情况却表明,当前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粮食的质量,减少粮食的浪费,保护农民的利益。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
本文首先从粮食机械与烘干机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然后结合目前粮食烘干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粮食烘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存在的问题(一)烘干设备投资大目前,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投入问题,尽管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为了推动其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设备体系,包括购买烘干机械、清选机、输送机等,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并且不断提升其效率和质量。
尽管烘干机的价格在我国十分昂贵,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甚至最小型的烘干机械也需要十多万元,但是由于政府提供了一定的补贴,普通农民仍然可以承担得起,只有少数种粮大户才有能力投入资金购买。
目前,我国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补贴来进行烘干机械的推广和普及,虽然可以有效地减少烘干成本,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推动烘干机械的推广与应用,应该加强对烘干机械的研究工作,不断优化烘干工艺技术,使其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人们对于烘干机械的认识水平,促进农民群众积极性的调动起来。
中国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讲解

中国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 对中国干燥技术、干燥理论研究及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作了评述; 对干燥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作了全面介绍; 对干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发展趋势作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干燥技术; 理论研究; 技术创新; 应用现状; 发展道路1 干燥技术现状第一届全国干燥会议于1975 年6 月23 日至30 日在南京召开, 至今已30 年了。
30 多年来, 我国干燥技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我国从事干燥技术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约有50 多家, 领域涉及化工、医药、染料、轻工、林业、食品、粮食、造纸、硅酸盐、水产等行业。
全国共有设备制造厂600 多家, 企业自身也已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干燥科研开发队伍。
通过广泛开展干燥技术基础研究、工艺研究及工业化应用研究, 使得我国干燥技术正在走近国际先进水平, 而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0 多年来, 我国干燥技术学术交流活跃。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委员会干燥技术专业组主办的全国干燥技术会议已举办10 届, 共发表论文665篇。
这是我国规模最大、涉及行业最广的干燥技术交流盛会。
除此之外,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加工机械分会干燥技术专业委员会举办过农产品干燥技术研讨会9 届; 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木材干燥学组举办过全国木材干燥学术讨论会10 届, 共发表论文537 篇; 中国制冷学会举办过全国真空冷冻学术讨论会10 届, 冻干技术交流活跃; 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主办, 也已达10 届, 微波干燥是会议内容之一。
30 年来, 中国的许多干燥技术已得到了工业化应用, 主要有喷雾干燥、流态化干燥( 普通流化床,振动流化床, 内加热流化床, 流化床喷雾造粒干燥) 、蒸汽回转干燥、气流干燥、回转圆筒干燥、旋转快速干燥、圆盘干燥、带式干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桨叶式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及远红外干燥、粮食干燥等。
地方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

地方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地方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食,不仅是为百姓提供最基本的能量来源,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自古粮食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战略作用,再到建国以来我国紧抓粮食生产,使我国粮食供应逐渐做到自给自足,解决老百姓温饱问题是振兴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稳定向前的动力。
由此看来,粮食对维护社会稳定、军事战略、科技经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国土面积2.4万km2,山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7.5%,23.36万hm2的常用耕地中,旱地面积达17.14万hm2,占73.06%,高于全省6个百分点,基本分布在山区、半山区[1]。
临沧市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西南隔着缅甸,与印度洋邻近,形成四季温差不大,干雨季分明,雨水较多,立体气候显著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
由于山峦重叠,海拔差异大,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
水热状况的时空分布不均,使农业生产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1临沧近10年粮食生产发展状况1.1近10年粮食生产发展情况临沧市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麦类,薯类、杂粮(豆类)等,其中:玉米、水稻、小麦是临沧市主要粮食作物,对粮食产业稳定发展、粮食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年来,努力克服冬春干旱、夏秋洪涝等诸多自然灾害,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科技支撑,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高原生态农业,全市粮食生产呈现面积稳定增长、效益提高的大好形势,常年播种面积400多万亩,总产70万t以上,2017年首次突破100万t大关,实现“十连增”(见附表)。
1.2粮食增产措施临沧市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总产”的要求,扎实推进夏粮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全力推进春耕生产,落实粮食增产措施,实现了连续10年稳定增产。
1.2.1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发展,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提高认识,把粮食产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把中央、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在粮食产业发展的关键时节,各级各部门领导亲自挂帅,市政府组织召开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专门部署粮食产业发展工作,层层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建立和完善粮食产业发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激励机制。
粮食储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粮食储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单位省市:四川省成都市单位邮编:610031摘要:粮食储藏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保证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的幸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将粮食储藏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可以达到维护粮食供需关系平衡的目标,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得到保障。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的产量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并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样的发展情况使粮食储藏工作难度有所增加。
本文就粮食储藏常见问题和技术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粮食储藏;存在问题;解决策略1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应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粮食储藏过程中水分丢失严重。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若粮仓内的相对湿度低于粮食平衡水分所对应的相对湿度,粮食就会丢失水分。
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华北、西北和西藏地区,粮食水分丢失尤为严重。
在拉萨,储藏一年的大米,粮食水分可能降至9%以下。
如果进行机械通风,水分丢失将更加严重。
粮食水分的丢失,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特别是稻谷,其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都将大大降低。
其次,高水分粮不断增加,给粮食安全储藏带来了新的困难。
在南方,稻谷的主要干燥方式是传统的晾晒,劳动强度大,但农村劳动力又大量转移。
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粮食收购已经进入了卖方市场,在一些地方,农民不再晒粮,也不再清理粮食,粮库不得不收购越来越多的高水分粮。
在南方地区,稻谷收获季节恰是气温较高的时候,为粮食储藏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现阶段,尽管各科研院所、粮食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储粮保鲜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以现代温控气调为代表的无公害储粮新技术,积极倡导绿色储粮,但绿色储粮具有哪些特点,具体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开展评价等,目前尚未有统一定论。
绿色储粮认证体系亟需建立,只有绿色储粮结果得到广泛认可,才能真正彰显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才能使现代粮食储藏技术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使得粮食行业取得更大进步和持久发展。
2粮食储藏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2.1粮食进仓环节的安全防护措施粮食储藏时发生粉尘爆炸通常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空气当中的粉尘要积累到一定的极限,二个是要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三个是要有氧气和火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6/9
张来林
5
2.1 耕种收环节可机械作业,干燥为缺环
? 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后,国内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 平不断提高,2013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59%,小麦水稻 玉米的“耕地、播种、收割”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不断提 高,玉米机收率达到57%,水稻机插秧率35%;
? 浙江省种粮大户基本实现湿粮机械干燥 ,出售给 粮库的粮食大都为安全水分粮。
2019/6/9
张来林
13
3.1.4 粮库通风降水解决偏高水分粮
? 粮库在1998年后所建新仓都配有机械通风 系统,对收购的15-16%偏高水分粮可直接 采取就仓通风降水方式,降低湿粮水分, 确保储粮安全。
2019/6/9
? 众多知名企业如 中联重机、中农农机、中国一拖 等工业集团纷纷跨入粮食干燥行业,对促进粮食 烘干产业发展、加速粮食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 最大限度地减少储粮损失、更好解决我国粮食干 燥问题将发挥出积极作用。
2019/6/9
张来林
4
2 我国粮食干燥存在的问题
? 我国在解决北方寒冷地区大批量高水分粮 干燥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果;
2
? 我国烘干机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简 单到复杂、仿制到创新的发展过程,较好 满足农业发展、安全储粮的要求。
? 北方寒冷地区依靠大型烘干塔、通风囤等 形式解决了大批量、高水分玉米的干燥;
? 温带及以南地区依靠双热式滚筒烘干机、 流化床烘干机、低温循环烘干机以及晾晒 等降水方式解决小批量湿粮的干燥问题。
? 20世纪60年代推广的200台烘干机,从建 成到报废几乎没有使用,以及2010年前后 建好的一些大型机也使用不好的事例说明 这些地区不适合使用大型移动床烘干机。
2019/6/9
张来林
8
2.4 粮食系统无法解决大批湿粮的干燥
? 2000年前湿粮干燥基本上依靠粮食系统解决; ? 粮食市场放开后,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 ? 土地流转,分散储粮变为合作社与大户储粮;
2019/6/9
张来林
3
? 随着连年粮食增产、大量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土 地流转与集中、大量机收湿粮的产生,加剧了温 带及以南地区湿粮干燥的难度;
? 烘干环节机械化 水平低下 ,同时为粮食干燥展现 出前所未有的 发展机遇 ,市场出现对粮食烘干设 备巨大的 需求商机 ,农机市场出现向烘干机转移 的发展趋势 ;
2019/6/9
张来林
12
3.1.3 种粮大户使用机械干燥粮食
? 据农业部消息,截至 2013年底,国内 土地流转率 超过了26%,有效流转面积超过了 3.4亿亩,土地 集中与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也改变 粮食现有储存方式,合作社、种粮大户欢迎中小 型的粮食烘干设备;
? 据了解,在未来 3年内南方省份会加大烘干设备的 规模,形成大面积的烘干效果,实现种粮大户达 到粮食干燥机械化的目标;
? 国内粮食期货市场兴起,粮价剧烈波动,粮农 市场意识增强,持粮观望现象增多;
? 产粮区粮食初加工增多;
? 现有粮食储于粮库、农业合作社与农户之中, 单靠粮食系统一家已无法解决分散储粮的干燥 问题,需国家、集体、农户齐心协力,共同解 决湿粮的干燥问题 。
2019/6/9
张来林
9
3 我国粮食干燥的发展方向
? 1979-1986 年开发出筛网柱式、顺逆流式烘干机, 干燥玉米、小麦、稻谷、大豆等粮种; 1998年后 又建大批烘干机,对完善布点、淘汰高耗、提高 烘干机性能发挥了积极作用;至此基本建立了我 国粮食干燥体系,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解决了高 水分粮烘干要求,年烘干能力达 500亿斤以上。
2019/6/9
? 我国已在大型粮库、农场建立了完整的湿粮干燥系统, 满足了当地湿粮的干燥需要,新建烘干机主要是淘汰高 耗低效的设备,实现烘干机的合理布局;
? 径向通风干燥仓、通风囤和小型烘干机作为基层粮库、 小规模用户等的降水设施。
2019/6/9
张来林
11
3.1.2 南方适合低温循环烘干机
? 温带及以南地区干燥特点:种植规模小、 每户湿粮少,收获时气温高、不允许湿粮 长时间存放,较适合采用低温循环烘干机。
? 3.1 多种干燥形式并重,因地制宜解决我国 粮食干燥问题
?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大,种植规 模不同,湿粮数量与存放时间的不同,决 定了我国必须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干燥方式, 才能较好地解决湿粮干燥问题。
2019/6/9
张来林
10
3.1.1大型烘干塔适合北方寒冷地区
? 北方寒冷地区干燥特点:集约化生产、湿粮批量大,加 上气温低、持续时间长,允许高水分湿粮长时间堆放;
张来林
14
3.1.5小农户因地制宜解决湿粮干燥
我国粮食干燥存在的问题 及发展方向
1 我国粮食干燥的发展
? 我国古代有过辉煌,近代落后了,整个仓储发展 缓慢,解放后才建起机械干燥体系。
? 1949-1953 年我国引进库兹巴斯烘干机, 1958年建 砖砌烘干塔, 1960年建全钢结构烘干塔,移动床 烘干机适合于北方大批量、高水分粮的干燥;
? 1963-1970 年开发出转筒烘干机、流化床烘干机和 顺逆流冷却塔,尤其流化床烘干机在全国稻谷产 区得到推广;
? 大量民工进城、农村劳力稀缺;土地流转、产粮相 对集中;机收粮大多为湿粮; 湿粮多、人工短缺, 使晾晒方式受到挑战 ;
? 温带及以南地区湿粮干燥成为当地政府亟待解决问 题,对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储粮稳定性意义重大。
2019/6/9
张来林
7
2.3 大型烘干机不适合且分散,加之收获 季节时气温高,湿粮无法大规模、长时间 堆放;
? 我国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很低,还不足5%,而日美机械 化水平在95%以上;
? 目前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化和全面化发展,农机需求则向产 前产后延伸,农机需求热点也向烘干类设备——粮食烘干 机发展。
2019/6/9
张来林
6
2.2 传统晾晒方式受到挑战
? 晾晒为我国传统做法,具有因地制宜、操作简便等 特点,解决了小规模湿粮的降水问题 ;但受气候、 场地限制,用人多、粮食有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