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情概况
马鞍山市情及党建工作

马鞍山市情概况马鞍山建市于1956年10月,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长三角经济圈顶端,东部、北部与江苏省南京市接壤,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距南京市中心45公里,距上海不到300公里,是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进东向发展和长三角城市向内地延伸的重要门户。
马鞍山是一座新兴工业之城,现辖1县3区,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总人口127.3万。
城市化率61%。
历史文化积淀较为深厚。
马鞍山史称江东,相传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退至我市对岸和县乌江,自愧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刎。
他的坐骑乌骓马在渡江途中思念旧主,一声悲鸣长嘶,马鞍脱落于江东,形成一山,马鞍山由此得名。
三国时期,马鞍山成为战略要地,东吴右军师左大司马朱然死后葬于此地。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曾多次游历马鞍山,留下了《望天门山》等50多篇传世佳作,并终老于我市当涂县大青山。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马鞍山留下了众多的古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采石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市区西南的采石矶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东吴朱然墓被列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马鞍山毗邻长三角城市群,临江近海,交通十分便捷。
境内铁路、高等级公路、长江水路以及邻近我市的空港,构成了立体交通网络。
穿境而过的沪铜铁路,与京沪、京九、京杭、皖赣等主干铁路相连。
205国道、314省道横贯全境,宁马高速、沿江高速与沪宁高速、徽杭高速连为一体,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需40分钟车程,到上海只需3小时车程。
正在建设中的马鞍山长江大桥和宁安城际铁路,将成为中部地区通向长三角的另一条快速通道。
长江马鞍山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天然深水良港,为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口岸,常年可停靠万吨级船舶,江海联运可达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居安徽省前列。
10多年来,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等指标一直居安徽省各市首位,部分人均值指标现已接近长三角中等发展水平城市。
马鞍山市情简介

◆马鞍山市情简介马鞍山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毗邻南京。
1956年10月建市,现辖3县3区,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总人口228.5万,其中市区面积70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3.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5.15%。
马鞍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在中国版图上有明显的标记:万里长江到了马鞍山掉头北流,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此留下的千古绝唱《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的就是这一景观,长江两岸也因此称为江东、江西。
楚汉战争中项羽乌江自刎时说“无颜见江东父老”,江东就是指马鞍山一带,马鞍山也素称江东大地。
马鞍山自然风光秀丽: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誉,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马鞍山规划建设富有特色:城市依山环湖拥江而建,容积率、建筑密度低,人口不多,公园、广场众多,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马鞍山是一座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城市。
是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去年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马鞍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刘禹锡的《陋室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李之仪的《卜算子》、周兴嗣的《千字文》等千古名篇均成就于此。
李白一生在此写下53首壮丽诗篇和7篇文章,并长眠于大青山脚下,至今在采石矶还流传着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故事。
为了纪念诗仙李白,马鞍山每年举办一届李白诗歌节,因此被誉为“诗城。
马鞍山是一座工业城市。
因钢设市,先有马钢、后有马鞍山市,又被称之为“钢城”。
全市二产比重60%,以钢铁为基础材料的下游产业比较发达,还有汽车、电力、化工、建材、食品、铸造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工业城市有两个特征:一是崇尚工业、崇尚企业家的文化蔚成风气;二是各类加工设备齐全,人才、产业配套能力较强。
这几年,也发展了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光伏、光电、风电、新能源等。
安徽省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概况

安徽省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概况1、各类矿产基本情况1.1、金属矿产马鞍山市矿产资源丰富,但区域分块情况较为明显,市区及当涂县主要以铁矿为主,绿松石及建筑石料次之;含山县以地热、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及石膏等为主,萤石矿、脉石英、辉绿岩等矿次之;和县以建筑石料灰岩为主,地热、白云岩次之。
(1)马鞍山及当涂县黑色金属矿产:以铁矿为主,伴生有钒、钛、钴、硫、磷。
分布较集中,矿床数量多,勘查程度高。
其中,铁矿:发现矿产地61处,查明矿产地48处,其中大型矿床6处、中型矿床18处、小型矿床11处、矿点13处。
主要集中分布在该市东部向山镇和当涂县南部太白镇一带。
截至2011年,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5755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29652万吨。
钒矿:均为铁矿中的伴生组份,无独立矿床,查明矿产地11处(中型3处、小型8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28万吨,保有资源储量92万吨。
钴矿:亦为铁矿中的伴生组份,无独立矿床。
查明矿产地1处,查明资源储量7383吨,保有资源储量7383吨。
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有铜矿、铜金矿和金矿及伴生银。
规模小且分散,勘查程度低。
其中:铜矿,发现矿产地2处,查明1处,查明资源储量2000吨,保有资源储量800吨。
金矿,发现矿产地5处,查明1处,查明资源储量730千克,保有资源储量676千克。
(2)含山县仅发现铁矿零星资源1处,现已采完闭坑。
(3)和县和县金属矿产较少,原有4个中型铁矿床,集中分布在南部靠近芜湖的雍镇,累计查明及保有铁矿资源储量均为8424万吨,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属芜湖市辖范围,现行政区划内没有金属矿产资源采矿权。
1.2、非金属矿产马鞍山市(含三县)范围内非金属矿产主要为化工原料、冶金、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27129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17181万吨。
具体情况如下:(1)市辖区及当涂县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包括:硫铁矿、明矾石矿。
其中,硫铁矿:矿产地13处,独立矿床3个,共生矿8个,伴生矿2个。
马鞍山简要地理

⑻六汾河
为马钢三厂区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江通道。市区地下水一般位于地面下0.5.2.0m,地下水位大部分随地势起伏而变化,由雨水渗入而产生,与江水及内河、湖亦有补给关系。蓄水层深度在地下2m左右的砂层中,水位升降随季节、雨量多少变化,升降幅度0.2.0.5m。
4、水文
马鞍山市地表水系发达,除长江外,还有采石河、襄城河、乙字河、慈湖河、雨山湖、雨山河,均属长江水系。项目附近地表水体主要有长江、牛屯河、太阳河、姥下河等。
⑴长江
长江马鞍山段上起东西梁山,下至慈湖和尚港、石跋河口,主航道长约36公里,江面最宽处8.3km,最窄处只有880m。据南京站水温观测资料,最高水温32.2.C(1966.8.8,1967.8.12),最低水温2.2.C(1964.2.24),多年平均水温17.7.C。
2013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9.57亿元,同比增长15.1%,比上年同期提升5.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升1.4个百分点。主体行业贡献突出。在全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4个行业生产不同程度增长,行业增长面达94.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8.47亿元,同比增长15.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提升15.1个百分点。亿元以上企业生产增幅显著回升。全市1—10亿元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2%,比上年同期提升12.2个百分点。10亿元以上企业产值增幅由上年同期的下降1.6%转为增长7.3%,比上年同期提升8.9个百分点;10亿元以上企业生产的增长面为71.4%,比上年同期提升10.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持续较快增长。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
马鞍山市城市概况及房产市场研讨

马鞍山市城市概况及房产市场简介1、地理位置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31°46'42''~31°17'26''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
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
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
全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6公里。
2、行政划分及人口情况全市户籍人口为126.57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66.49万人,非农业人口60.08万人。
据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10.1‰,死亡率为4.6‰,自然增长率为5.5‰。
全市土地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54平方公里。
境内辖1县3区、17个镇、14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12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66个村民委员会。
3、城市交通马鞍山市是安徽省东部的重工业城市,也是重要的经济强市,它的交通系统尤其是铁路交通十分发达,比如宁铜线上的列车均会停靠马鞍山站。
而马鞍山到南京的高速公路已经开通,到南京走高速公路仅需半个小时车程。
至于航空方面,马鞍山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8公里之遥。
除此之外,马鞍山还有发达而又廉价的水运。
4、城市规划(一)规划目标至2010年城市发展规模为城市人口94万人(包括当涂县城),城市建设用地约为100.8平方公里(包括当涂县城),人均用地为107.2平方米。
(二)发展模式城市的发展模式为“一主一副二带”的城市空间体系和“两轴两带”的空间发展模式,以实现南进东扩的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在城市空间网络节点和主轴线的激发与支撑作用下,带动城市空间发展。
介绍家乡马鞍山

介绍家乡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安徽东部,横跨长江两岸,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这座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马鞍山是诗仙李白的终老之地,这里有李白墓、太白楼等遗迹,吸引着众多文学爱好者前来探访。
此外,马鞍山还是一座钢铁城市,拥有著名的马钢集团,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鞍山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
这里有著名的采石矶,它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峭壁千寻,突兀江流,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
此外,雨山湖、濮塘等自然景观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魅力。
这座城市的美食文化也别具特色。
马鞍山的特色小吃如采石茶干、当涂大肉面等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这些美食不仅反映了马鞍山的地方特色,也成为了人们了解这座城市的窗口。
近年来,马鞍山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马鞍山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打造一个绿色、宜居的城市。
总之,马鞍山是一座兼具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发展的城市。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
无论你是来旅游、学习还是工作,马鞍山都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马鞍山介绍

举 杯 邀 明 月
饮中八仙指唐朝嗜 酒的八位学者名人, 亦称酒中八仙或醉 八仙。《新唐书· 李 白传》载,李白、 贺知章、李适之、 汝阳王李进、崔宗 之、苏晋、张旭、 焦遂为“酒中八仙 人”。
• 马钢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 业和重要的钢材生产基地,隶 属安徽省管辖,主营业务为黑 色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与产 品销售、钢铁产品延伸加工、 矿产品采选、建筑、设计、钢 结构、设备制造及安装、技术 咨询及劳务服务等,其中钢铁 生产业务集中于马鞍山钢铁股 份有限公司。截至2009年底, 公司具备1600万吨钢配套生产 能力,员工近6万人,总资产 761亿元。 • 马钢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马 鞍山铁厂。1958年,马鞍山钢 铁公司成立。1993年,马钢进 行股份制改制,分立为马鞍山 马钢总公司和马鞍山钢铁股份 有限公司。1998年,马鞍山马 钢总公司改制为马钢(集团) 控股有限公司。
太白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 (806~820年),原名“谪 仙楼”,宋元时期均有修葺。 明正统五年(1440年),工 部右侍郎周忱巡视江南时重 建。清顺治十四年(1657 年),知府胡季瀛重建,改 名为太白楼,又称“唐李公 青莲祠”。后毁于兵燹。清 光绪三年(1877年),兵部 尚书彭玉麟捐资重建。
天官赐福、地官赦 罪、水官解厄
大 脚 印
月 台
太 白 墓
诗 仙 长 原葬于当涂县城南5公 里的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白生前好友范 作之子范传正,时为宣歙观察使,因念与李白有通家之情, 经过几年的明察暗访,得知李白儿子李伯禽虽然定居当涂, 曾为其父守孝,但已于25年前离开人世。李白孙子离家出 走,不知所终,唯有两个孙女,也已“一为陈云之室,一 乃刘劝之妻。”她们告诉范传正:“先祖志在青山,殡于 龙山东麓,地近而非本意。”范传正为了遂李白的遗愿, 他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将李白墓迁葬于青山西麓。范传 正亲自为新墓撰文,“谢家山兮李公墓,异代诗流同此 路。”给予李白很高评价。墓前建了享堂一座(今太白 祠)。
马鞍山简介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东部,东北与南京市接壤,南与芜湖市相邻,西临浩荡长江,是安徽东大门,也是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马鞍山地处江东。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西周春秋时先后隶属吴越南楚等诸侯国,秦置郡县制分属分属丹阳、于湖二县,隋属当涂县,沿迄至明清。
解放初期,这里仅是一个80多户数百人的小村镇。
195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市,以境内滨江而立的马鞍山命名,为省辖市。
经过四十年发展,全市现辖当涂县和花山,雨山,金家庄、向山4个区,总面积1684平方公里,人口112万,其中市区面积286平方公里,人口48万。
马鞍山地处北亚热带,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境内呈现微丘地形东高西低,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地下矿藏丰富,已探明储量的达到20多种,其中铁、硫、磷的储量在华东至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勤劳智慧的马鞍山人民,凭借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创造出熠熠生辉的现代文明。
景观:马鞍山旅游资源丰富,翠螺山麓的采石矶,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太白楼与黄鹤楼、岳阳楼、藤王阁齐名,并称长江“三楼一阁”;“诗仙”李白长眠在当涂青山脚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仰慕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鞍山市情概况发布时间:2008/12/26 11:09:22 浏览次数:4118 次马鞍山市情概况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安徽省东部。
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成员城市。
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佳绿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全市土地面积4042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715平方公里。
全市辖三县三区,6个乡,30个镇,171个社区居委会,425个村民委员会。
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228万人。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今当涂县丹阳镇)。
东晋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
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
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属马鞍山市。
2011年8月,含山县、和县划归马鞍山市。
马鞍山是安徽省东大门和对外开放的重点城市,地处长江下游东岸,与江苏省南京市接壤, 1956年10月建市,现辖1县3区,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总人口127万,其中市区规划区面积7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61万。
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百强城市第74位。
区域优势突出。
马鞍山濒江临海,位于中国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交汇处,是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轴线边的节点城市,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是安徽省的东部门户。
马鞍山对外交通十分方便。
到上海走高速公路只要三个小时,到南京市区和禄口国际机场均不到40分钟。
马鞍山港是天然深水良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口岸。
宁铜铁路贯穿全境,与京沪、京久、皖赣、宣杭等铁路干线相连。
产业基础雄厚。
马鞍山工业以钢铁、专用汽车、高档纸板、新工艺炭黑、电子材料、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为主导。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中排名第五位,已连续多次被评选为中国《上市公司》50强。
星马股份有限公司专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2003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山鹰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包装纸产销量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年生产规模超过50万吨,并在上交所上市。
近年来,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已有法国圣戈班集团、英国BOC、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台湾中橡集团、青岛啤酒集团、香港中华煤气、北京首创、珠海格力、浙江海外海、南通瑞慈、蚌埠丰原、蒙牛乳业、江苏雨润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落户马鞍山。
以省级马鞍山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三区五园”开放格局加速形成。
科技教育发达。
马鞍山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力量较强。
作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现有安徽工业大学、中冶集团马鞍山钢铁设计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等各类教育、科研、咨询机构100多家,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在我国中等城市中名列前茅。
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历史上襟吴带楚,史载周文王长子太伯在此创始吴国,是古都南京的天然屏障和战略重镇,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城市市名的由来就与项羽有关而充满传奇色彩。
发现于此的三国东吴大将朱然墓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揭开了考古史上的诸多悬念。
昭明太子读书阁、南朝的宋国开国皇帝刘裕所建黄山塔,以及采石矶、太白楼都展示了这里的文化魅力。
这里是唐代杰出大诗人李白的第二故乡,“诗仙”一生多次来这里咏诗作赋。
历代文人墨客来此揽怀追思,留下了大量名篇佳句。
秉承良好的古代文明,致力于建设现代文明,使这里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
自然环境优美。
马鞍山整个城市依山环湖临江而建,景色宜人。
城西南部的采石是著名的古战场、古津渡,采石矶以其雄奇神秀而冠中国长江三矶之首,太白楼是长江四大名楼之一,拥有国家级采石风景区;城郊的濮塘风景区和当涂境内的大青山更是休闲娱乐的佳境;城中心是充分展示江南园林城市风貌的雨山湖风景区,众山环绕,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锁大江”秀丽景色。
经过多年的建设,马鞍山基础设施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显著增强。
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是投资置业、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
发展前景广阔。
进入新一轮增长加速期,马鞍山及时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龙头,大力推进体制、科技创新,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经过10-15年的努力,将马鞍山建设成为城区面积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超100万的大城市,与长江三角洲互动发展的现代化加工制造业基地、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提前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马鞍山市——市情简介 字体大小[大中小] 打印此文章正文2007-08-31 09:45:53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31°46'42''~31°17'26''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
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
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
全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6公里。
全市户籍人口为126.57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66.49万人,非农业人口60.08万人。
据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10.1‰,死亡率为4.6‰,自然增长率为5.5‰。
....全市土地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54平方公里。
境内辖1县3区、17个镇、14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12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66个村民委员会。
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我国七大铁矿区之一。
矿区内铁矿山有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所属南山、姑山、桃冲铁矿及待开发的罗河铁矿,已探明的铁矿产地有31处,伴生矿产地10处,铁矿总储量16.35亿吨,占安徽全省铁矿总储量的57.32%,其中能满足工业开采的约10亿吨以上。
矿床规模以大中型为主,矿体较大,储量亿吨以上的有5处,矿石平均品位36.55%,多属易选的磁铁矿石,经过选别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53%~64%。
马鞍山郊区的高村、陶村、和尚桥,当涂县境内的白象山,庐江县境内的罗河是潜力很大的后备矿山。
硫铁矿集中分布在马鞍山郊区的向山、马山地区,总储量约2.62亿吨,约占安徽全省储量的55.39%。
伴生的磷资源储量大,品位高,仅以南山铁矿凹山矿采场和尾矿坝中含磷计算,储量达1427万吨,约占安徽全省磷矿储量的1/3。
钾长石矿主要分布于市郊葛羊山西部,储量达100万吨,剥离层薄,开采条件好,是陶瓷、玻璃、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材料。
制造钾肥、硫酸原料的明矾石矿,主要分布于向山地区的大黄山,储量约210万吨,含明矾品位38.7%。
可作水泥工业掺料的石膏矿,分布于市区东南向山,为中型矿床。
此外,还蕴藏可供开采的金、铜等有色金属矿及高岭土、云母等一些非金属矿。
....马鞍山市土地总面积约16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2万公顷,林地面积2.49万公顷,交通用地1403.73公顷,水域7.6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960.8公顷。
....马鞍山市(不含当涂县,下同)年平均降水量1060毫米,形成大气降水总量约2.9亿立方米。
河川径流总量达1.13亿立方米。
长江流经市区西部,平均年过境径流量高达9794亿立方米,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最可靠的水资源。
境内长江水面达21平方公里左右。
其他河流、湖泊、水库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积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积5.7平方公里。
地下水资源丰富,其流速约0.525厘米/昼夜,流量为0.22立方米/昼夜。
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层中,砂层之下为含水量最高的淤泥层。
另外,地下水位还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变动幅度约在O.2-0.5米之间。
地下水的总流向,由地势高的东部向地势低的西部流入长江。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
西周时属吴国。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
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
东晋北方战乱,难民南迁。
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
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3年(1914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
民国17年(1928年)废道,仍直隶安徽省。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
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马鞍山市。
....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现辖三区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