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习题精选三十六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八篇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四个历史人物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李悝B、商鞅C、申不害D、张仪【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鞍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
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A、奖励农耕B、按军功授爵位C、推行县制D、抑制商业贸易【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华阳国志》有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那么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原因是(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B、都江堰的修建C、商鞅变法的实施D、秦朝统一的完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秦国蜀守李冰修筑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白渠【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改革变法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促进社会发展。
下列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①商鞅变法②管仲改革③洋务运动④俄国1861年改革⑤明治维新⑥罗斯福新政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⑤⑥D、①④⑤【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此举(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导致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百家争鸣B、新兴地主阶级C、争霸战争D、社会生产力发展【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读材料:(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2)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3)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习题精选一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习题精选一第1题【单选题】对商鞅变法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得到发展B、军队战斗力增强C、商鞅被处死,变法失败D、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都江堰处在离汶川大地震震中最近的地区之一,但主体工程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
你知道这一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类的水利工程修建于何时( )A、春秋B、战国C、秦朝D、蜀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A、夏商周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耜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
”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耜耕B、牛耕C、耧车D、机耕【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南北朝时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六辅渠C、都江堰D、白渠【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在长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如下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 )A、防洪排水B、水运C、防洪灌溉D、蓄水防旱【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 )A、争霸战争频繁B、铁器、牛耕使用C、封建制度确立D、诸子百家争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李冰修建都江堰主要是为了( )①造旅游景点②防洪③发电④灌溉Aâ‘ 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书局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书局版练习题八十五第1题【单选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它”位于战国时期哪一诸侯国境内( )A、齐国B、魏国C、秦国D、赵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任用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A、孝文帝B、秦始皇C、秦孝公D、齐桓公【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
”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最早形成于A、春秋B、秦朝C、西汉D、战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古代生产工具,在战国时使用广泛的是( )A、石制工具B、木制工具C、青铜工具D、铁制工具【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理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
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解析】:第8题【单选题】都江堰市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修建于隋唐时期②由李冰主持建造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一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一第1题【单选题】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此举(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
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一次革命( )A、筒车B、铁农具C、曲辕犁D、牛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军功D、建立县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主要的是因为( )A、分封制的推行B、百家争鸣的活跃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D、周王室不断衰微【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序幕中,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将士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A、打制石器B、钻孔石斧C、骨耜D、铁犁铧【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其主要标志是( )A、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B、各国纷纷进行变法C、诸候国数量大大减少D、江南地区逐渐开发【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战国时期的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______,造福于民;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进扰,派大将______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公元前______年,齐桓公在______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正式承认了______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书局版复习特训第二十一篇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书局版复习特训
第二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同学们最后来到了位于岷江流域的都江堰。
在对都江堰进行仔细观察和讲解员的帮助之下,晓明终于明白了:用来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的水源都要经过_______引入支流。
( )
A、分水鱼嘴
B、飞沙堰
C、宝瓶口
D、外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受法家思想的影响
C、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D、为了统一中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
B、奴隶主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后人写诗“始知事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治水,这是因为李冰( )
A、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B、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
C、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
D、进行了变法,推动了历史前进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2019-2020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测试

2019-2020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2.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确立县制C.奖励军功 D.统一度量衡3.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灵渠 B.都江堰 C.隋大运河 D.元朝运河4.导致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制度的变化B、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耕作技术的进步D、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5.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
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小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6.以下哪一项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A.青铜器的使用 B.干栏式房屋C.种植水稻 D.牛耕7.小林正在写一篇关于古代一场战役的论文,其中关键词有“赵国”“纸上谈兵”“坑杀降卒四十万”等,小林论文是关于哪次战役()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8.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有()①齐国②晋国③秦国④宋国⑤楚国A、①③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⑤9.史书记载:明朝时期“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毕集于燕”。
这说明“燕”()A.商品经济活跃B.农业生产发展C.手工业发达 D.百姓富裕10.下列先秦时期成语典故的出现顺序正确的是()①问鼎中原②葵丘会盟③朝秦暮楚④退避三舍⑤卧薪尝胆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①⑤③C、①③④⑤②D、①③④②11.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军大败楚军的战役是()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12.下列属于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的是()①孙膑②白起③孙武④管仲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3.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是在()A.围魏救赵后 B.牧野之战后C.城濮之战后 D.长平之战后14.从地理位置上看,“战国七雄”中位于最东面和最南面的分别是()A.齐和楚 B.齐和燕C.秦和楚 D.秦和燕15.与“朝秦暮楚”这一成语有关的事件是()A.齐桓公称霸 B.合纵连横C.晋楚争霸 D.吴越争霸16.小明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学卧薪尝胆,不学纸上谈兵。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书局版课后练习二十八第1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A、牛耕B、灌溉C、施肥D、选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古书赞扬某项水利工程时写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大运河C、灵渠D、江南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 这是古人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赞美( )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灵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
如图所示图片与文字体现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的是( )A、是都江堰.它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B、体现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C、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D、总结中国农业和药物学的成就【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为显著。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下列哪几类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演进B、生产工具的进步C、耕作技术的发展D、古代纹饰的演进【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 )A、“兼爱”“非攻”B、“民贵”“君轻”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治”【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书局版拔高训练四十四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书局版拔高训练四十四第1题【单选题】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B、去经商发财C、当兵建立军功D、大力垦荒【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揭示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A、都江堰修筑——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B、张蓦出使西域——海上丝绸之路开辟C、《辛丑条约》签订———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D、法国启蒙运动兴起——自由、平等思想得到传播【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公元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
公元前771年属于( )A、公元前8世纪70年代B、公元前8世纪80年代C、公元前7世纪70年代D、公元前7世纪80年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下列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A、秦国B、齐国C、燕国D、赵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选项最能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B、广泛使用磨制石器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开始种植水稻和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李克强总理“改革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红利”的讲话,启发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深入推进改革。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极大地打击了保守派贵族利益的是( )A、改革户籍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D、建立县制【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习题精选三十六第1题【单选题】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在震区,许多建筑物倒塌,但处于震区的如图所示工程虽然建于2000多年前,却没有损毁和垮塌,令人惊叹。
该工程是( )A、葛洲坝B、三峡大坝C、都江堰D、灵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戮力本业……,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中的这段话是讲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 )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夏令营的老师带领同学们再现了西周时期成千上万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兴盛B、水利工程的兴修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劳动力的增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有诗曰“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这是对谁的称赞( )A、李白B、李冰C、李商隐D、李清照【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汨汨清流。
”这是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对都江堰的赞美。
下列有关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组织发动民众修建的B、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起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C、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设计科学D、都江堰修建在咸阳附近,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填空题1、公元前1300年,商王(______)将都城迁到殷,所以商朝也叫(______)。
2、在打败蚩尤后,(______)和(______)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______)和(______)。
4、春秋的首位霸主是(______),他打出(______)的口号,借以号召其他诸侯。
5、战国时期是我国(______)社会的形成时期,(______)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阅读材料和回答问题: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2)文中的议论代表哪个阶级?什么时间进行的变法?(3)列举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4)这次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5)结合当前改革开放,谈谈卫鞅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探究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农业进步】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 ……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1)商鞅变法开始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想一想,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材料一又反映了商鞅变法怎样的经济思想?材料二下图。
(2)农业工具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出现的哪两种新农具?【现代农业变革】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见下图)(3)材料三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我国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开始于哪一年?它的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材料四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4)观察材料四,从F到G我国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当代发展思考】(5)当今我国农村出现土地抛荒现象,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瓶颈。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要实现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发展,最重要的应该做什么?【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晁错(西汉)《论贵粟疏》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材料三:材料四:(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
——《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1)材料一反映了汉代农民的艰辛生活,那时的“春耕”是应用何种农业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引发了怎样的社会变革?(2)材料二反映了南朝江南经济什么现象?指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北宋都城怎样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极大的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试举一例加一说明。
【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材料二:商鞅变法的措施: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世袭特权;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商鞅变法触犯了保守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材料三: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对。
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
一路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
于是他趁机说道:“行军途中,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后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相桓公”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可以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中的“皇帝”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主持的这场改革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有何看法?【答案】:【解析】:第11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县志》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建于何地?(2)材料中所说的水利工程由何人主持修建?修建于何时?(3)根据材料归纳该水利工程的作用。
【答案】:【解析】:第12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
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
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哪位国君任用他进行了变法?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要想获得爵位或土地,你应该怎么做?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解析】:第13题【材料分析题】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
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材料一:【引进优良作物】材料二:……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
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采用先进技术】材料三: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
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材料二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三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答案】:【解析】:第14题【材料分析题】某校七年级(2)班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农作物图片。
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它是______(填字母序号);有两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们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战国时商鞅变法重视农业生产的是哪一项法令?西汉时,刘邦减轻田租,还采取什么措施增加农业劳动力?东汉时,哪位皇帝统治时,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什么?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无【解析】:第15题【综合题】回答有关商鞅变法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请你说出支持商鞍变法的秦国国君是谁?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嘟些?【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