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生活习性
初一生物蝎子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初一生物蝎子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蝎子是一种生活在地球上的节肢动物,属于类似于螃蟹和蜘蛛的无脊椎动物。
它们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本文将介绍蝎子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
蝎子的特征一蝎子的身体呈扁平状,并且具有分节的外骨骼。
它们通常有一个长长的尾巴,尾巴的末端上有一对剧毒的钳子。
蝎子还有一对长而细的触角,用来感知周围的环境。
它们的眼睛通常很小,但在一些物种中,眼睛发展得很好,能够感知光线。
蝎子的特征二蝎子的特征之一是它们喜欢在夜间活动。
这是因为它们对光线比较敏感,夜间能更好地捕食和保护自己。
蝎子的外骨骼颜色通常为棕色或黑色,这有助于它们在夜晚中更好地隐藏自己。
蝎子的特征三蝎子是肉食性动物,以昆虫、蛛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它们使用钳子抓住并麻痹它们的猎物,然后用口器将其进食。
蝎子通常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中存活,并且在食物稀缺的情况下也能生存。
蝎子的特征四蝎子具有较长的寿命,通常可以活到3-5年。
它们繁殖能力也很强,一次可以产下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卵。
蝎子的卵通常会孵化出幼虫,经过数次蜕皮后逐渐成长为成年蝎子。
蝎子的生活习性一蝎子通常生活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中,如沙漠、荒原和岩石地带。
它们喜欢在洞穴、树下或岩石下寻找避难所,以躲避高温和捕食者。
蝎子的生活习性二蝎子是夜行性动物,白天通常躲藏在洞穴中休息。
当夜幕降临时,它们开始活动,寻找食物。
蝎子的眼睛对光线非常敏感,因此它们能够在黑暗中寻找猎物,并躲避来自天上的掠食者。
蝎子的生活习性三蝎子是孤独的动物,它们通常独自生活并守卫自己的领地。
当两只蝎子相遇时,它们可能会为了争夺领地而发生激烈的斗争。
蝎子还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标记自己的领地,以防止其他蝎子侵入。
蝎子的生活习性四蝎子是一种顽强的生物,它们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特性。
它们的身体覆盖着防水的外骨骼,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
此外,蝎子能够进入休眠状态来节省能量,并且可以将摄取的水分储存在体内以应对干旱环境。
昆虫记蝎子生活习性

昆虫记蝎子生活习性
蝎子是一种多样性的昆虫,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蝎子的生活习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蝎子是夜行性动物,它们在夜晚活动,白天则会躲藏在洞穴、石头缝隙等地方休息。
蝎子的视觉和嗅觉都很发达,它们可以通过视觉和嗅觉来捕食猎物,也可以通过视觉和嗅觉来躲避敌人。
其次,蝎子的繁殖习性也很特殊。
蝎子的繁殖期一般在春季,雌蝎会在地面上挖洞,然后将卵产在洞中,并用泥土将洞封住,以保护卵不受外界破坏。
此外,蝎子的社会习性也很特殊。
蝎子是群居动物,它们会结成一个大群,在一起活动,形成一个社群。
蝎子之间的互动也很活跃,它们会互相抚摸、护卫、报警等。
最后,蝎子的捕食习性也很特殊。
蝎子是一种食肉动物,它们主要以昆虫、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等为食。
蝎子会用视觉和嗅觉来捕捉猎物,并用锋利的爪子将猎物抓住,然后用锐利的牙齿将猎物咬碎,最后吞食。
总之,蝎子的生活习性多种多样,它们的夜行性、繁殖习性、社会习性和捕食习性都很特殊,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昆虫。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的生活习性蝎子喜欢阴暗潮湿,怕风,怕光(活动场所偏湿些,栖息穴窝稍干燥些),昼伏夜食,下午6-8时左右活动觅食,生长繁殖的最佳温度35℃-38℃,空气相对湿度60-75%,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零下25℃的地方,只要蝎子在窒内养殖或在1米深的地下坑养殖,都不会冻死),蝎子的寿命8-9年,生育能力6年左右,每平方米密度为800只左右。
人工怎样养蝎子一、蝎子的养殖设备及养殖形式(一)、盆养:选内壁光滑的瓷盆或塑料盆,在盆底垫有1至2寸厚的土,拌水压平、压实,然后在土上面用砖块或瓦片或土坯垒成留有许多缝隙的假山供蝎子栖息。
(二)、箱养、没有放过化学农药的废旧包装箱均可使用,大小不限,养殖方法与盆养一样,不同的是箱内壁四周钉有2寸宽的塑料布,以防蝎子逃跑,凡是光滑面,蝎子爬不动,跑不了。
(三)、池养、用砖池或水泥池都能养殖(室外养殖要搭棚盖,以防雨水),规格视引种数量而定,一般池长1米,宽06米,高0.5米,在池底垫有1至2寸土拌水压实,压平。
在压实的土上面又垒有蝎窝,池口四周边缘钉上条宽为2寸左右的塑料薄膜条。
(四)、坑养、坑养形式在北方较为普遍,建坑深度为1米,面积大小视投养蝎多少而定,挖好坑后,也要用瓦片和碎石垒于坑内,供蝎子活动,防逃方法参照池养防逃措施。
坑养的优点是利用坑内适度的潮湿的空气,满足蝎子对空气湿度的要求。
(五)、架养、居住条件比较紧张的养殖户,可利用空间,饲养管理也比较方便。
制造养殖架可采取任何木材作框架,规格大小根据空间位置而定,一般长3米左右,宽为0.5米,每层高0.5米,其它同池养方法一样。
(六)、墙养、房养,散养缸养参看尾面图。
(七)加温养殖(1)、加温设备,用煤炉、火墙、电暖气、水暖气等,无论结采用那种加温方式,温度和温度都要达到要求,同时加温方式和规模取决于饲养数量,要求薄膜布封窗,不能有漏洞和缝隙,职用煤炉加温,要通过铁皮做成烟道排出烟气,为了使热量最大限度地散发在室内,管道宜长些,尽量多拐几个湾,如果饲养量大,可采用透明塑料大棚养殖,棚内用瓦片土坯等垒假山,棚体规模和构造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了加强保温,棚外可加设风障,薄膜加盖蒲帘,整个棚体要严密,蝎子对恒温要求不高,一般昼夜温差范围为5℃-8℃,根据外界气温变化及温室内的温度情况适时调节火候,增温或降温,一般白天开炉增温,晚上加足燃料即可,恒温温度在35℃-38℃,空气相对温度60%-75%(在北方加温时间长些120天-150天,在南方有的一些地方无须加温)采用加温方法,就可以打破蝎子冬眠的习性,一年四季照常生育繁殖,8-10个月仔蝎便可以长成蝎,母蝎在一年之中便可以繁殖。
描写蝎子生活习性的句子

描写蝎子生活习性的句子野生蝎子喜欢生活于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不干不湿、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
在树木成林、杂草丛生、过于潮湿无石土山或无土石山以及蚂蚁多的地方,蝎少或无。
它们居住在天然的缝隙或洞穴内,但也能用前3对步足挖洞。
蝎子喜温暖,怕寒,生长繁殖最佳温度为25—35℃,活动场所相对湿度为60—80%。
栖息窝的湿度为15%—20%,冬眠期间为10%—15%。
当气温降到10℃左右时,便潜伏于土中冬眠,在窝中不食不动;当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又开始苏醒活动。
蝎子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在此温度下,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
若温度超过39℃,机体水分蒸发量加大,又得不到补充时,蝎子就会躁动不安,发生异常行动,如互相残食、咬杀,或因极度缺水而死亡;有时表现抑制型,类似冬眠现象,称“夏眠”。
温度超过41℃,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
温度超过43℃时,蝎体很快产生烘十干性失水,肢体瘫痪,从而迅速死亡。
蝎子有迁徙习性,如栖息环境不适宜,便会迁徙逃跑。
野生蝎子如果遇上久旱无雨、湿度太低的情况,这时就会钻入地下约1m深的湿润缝隙处躲藏;若遇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窝内湿度超过80%的情况,这时蝎子又会离开窝穴,爬到无水的高处避水。
因此,人工饲养蝎子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
一般来说,蝎子的活动场所湿度宜大一些,而他们栖息的窝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但湿度也不宜太低,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和窝穴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和阻碍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诱发互相残杀的现象。
空气相对湿度以65%—75%为宜,窝穴的湿度以15%—18%为宜。
蝎子栖息环境介绍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蝎子的生活也出现许多新的现象和特点。
其一,由于饲养密度大或饲料缺乏等原因,蝎子常会发生争窝、争食而互相残杀的现象。
技术讲解-蝎子养殖基本问题解答与养蝎常见问题解答

技术讲解:蝎子养殖基本问题解答与养蝎常见问题解答蝎子养殖基本问题解答与养蝎常见问题解答根据广大养户的需求,在这里对在养殖过程中应了解的一些基本问题结合我场的生态化养殖方法采用一问一答的解题方法作介绍:1、蝎子有哪些生活习性?答:蝎子喜欢背风、向阳、温暖、稍微潮湿的环境,具有群居性和识窝性,栖息于石、瓦、砖缝中,尤其喜欢钻土缝隙和泥洞。
昼伏夜出,其吃食、喝水、交配、繁殖都喜欢到潮湿的地方去,上半夜出来活动,下半夜则陆续返回原地栖息。
蝎子有识群性,凶狠好斗。
不同窝的蝎子混养在一起,短期内会发生打斗现象。
所以,在不同的蝎子混养前要对蝎窝吹点烟雾或喷些酒以造成气味统一,避免残杀伤亡。
冬眠期间喜群居,平时互不侵犯。
在混养情况下,繁殖期间会出现大蝎吃小蝎现象,个别母蝎由于产后供水不及时会吃掉一、二只刚生下来的幼蝎。
交配期间,如雄蝎少满足不了雌蝎的性要求会引起残杀。
蝎子怕强光(如太阳光、电弧光)喜阴暗,但人工饲养条件下,建造的蝎室仍需要一定的采光面,以吸收太阳热能,有助于蝎消化及孕蝎胚胎发育。
室内养殖在采光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日光灯补充。
蝎子耐饥渴,吃饱一次可数天甚至几个月不吃也饿不死。
在自然条件下,北方气候寒冷,整个冬眠期可不进食。
华南地区,蝎子基本无冬眠,偶尔几天气候寒冷,蝎子将卷成一团,气温回升,蝎子又会出来活动取食。
2、蝎子的寿命有多长?答:野生蝎子可活8-10年左右。
人工饲养条件下,如不冬眠,母蝎提前产仔,温度适宜可年产2-4胎,以我场为例,综合各方面因素,以每年两胎为宜。
幼蝎8-10个月成熟寿命5年。
种蝎的繁殖能力可达3-5年,旺盛期3年。
3、哪些地方和用什么设备可养殖蝎子?答:只要能防止蝎子逃跑,白天你能藏身,晚上可以出来活动,能通风散热,便于管理的地方和设备都可以养殖蝎子。
譬如房养,池养甚至盆养、缸养均可。
4、蝎子有哪些天敌?答:常见的有蛇、鼠、壁虎、鸟类、家禽、蟾蜍、青蛙、蚂蚁等。
因蝎子晚上才出来活动,鸟类和家禽很少伤害它。
蝎子生活习性 方式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属于变温动物,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它也由冬眠开始苏醒活动、生长和产仔。
冬眠时的最佳温度应为3-5℃,最多不超过-2~7℃,温度超过10℃时蝎子苏醒并开始微微活动。
当温度超过15℃后,大部分蝎子已经活动并有少量开始进食。
当温度超过20℃后,大部分蝎子开始进食,个别蝎子开始生长。
当温度超过25℃时,蝎子进食加快,大部分蝎子开始生长发育。
当温度升高到30℃以上时,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加快,母蝎的怀孕期缩短,仔蝎成活率增高。
32-35℃是蝎子生长、发育、产仔、成活最下想的温度。
如果能将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蝎子的怀孕期为95天,一只母蝎一年可产3胎,仔蝎从出生到长成成蝎只需要8个月。
温度不要超过38℃,一旦超过,蝎子容易脱水。
从仔蝎到成蝎约需1000天(4年时间);蝎子在野外生长一年中可分为生长期(清明-白露)、填充期(秋分-霜降)、休眠期(立冬-雨水)、复苏期(惊蛰-清明)。
温室(南方)饲养蝎子,则可大大缩短生长周期。
参考文献:武汉农科金源生物发展有限公司()。
蝎子的生活习性1

蝎子的生活习性人工养蝎必需创造适宜蝎子生存和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应该对蝎子的生活习性有深切的了解和全面的熟悉。
1.栖息环境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常暗藏在碎石、土穴、裂缝之间。
它喜欢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对声音有负趋性,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惶恐逃窜。
噪音会使蝎子烦躁不安,发情、怀孕、产仔的蝎子特别喜欢安静场所。
蝎子喜清洁,碰到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会远远避开。
2.活动规律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习性,在立冬前后入蛰,翌年清明前后出蛰,全年蛰伏期在6个月左右。
蝎子休眠时,大多成堆暗藏于窝穴内,缩拢附肢,尾部上卷,不吃不动。
生长期蝎子昼伏夜出,白天躲在石下或裂缝中,极少出来活动,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凌晨2—3时返回窝穴内栖息。
蝎子行走时,尾干展,仪尾节向上卷起;静止时,整个尾部卷起,尾节折叠于前腹部的背面或卷起平放于身体的一侧,毒针尖端指向前方。
受刺激后,尾刺迅速向后弹,呈刺物状态,毒针碰实在物便排出毒液3.捕食习性蝎子为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蜘蛛、小蜈蚣和蚊类、蝇类等多种昆虫,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蝎子喜爱吃的饲料虫有以下特点:鲜活、体软多汁、大小适中,含丰硕蛋白质和脂肪,无特殊气味。
蝎子捕食能力较低,对饲料虫的感知凭感觉器官的功能,主要乘各类饲料虫在身旁活动时用钳捕捉。
对个体较大的饲料虫,蝎子先用毒针将其剌蜇麻醉。
由于蝎子无口器,消化方式为体外消化,先从体内分泌消化液,将捕得的饲料虫消化为汁液,然后再吸食。
蝎子的食量很大,饥饿的蝎子一次可吃掉与自身体重相等的饲料虫。
蝎子每隔3—5天进食一次,有时也食入少量的风化土。
蝎子的进食具有周期性规律,这是由蝎体内营养消耗进程所决定的。
蝎子在大量进食时,所取得的营养较多,其中一部份供给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剩余营养则以糖元或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
由于营养多余,随之进入弱食期,出现食欲降低、食量减少的现象。
几天后,正常的代谢消耗使旺食期贮存的营养物质大体耗尽,再次进入旺食期。
养蝎子技术一览

家庭养蝎技术经验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
具有抗癌、解毒、止痛等功能,此外,以全蝎烹调的菜肴为中国一大名菜,社会需求量很大,近几年野生资源缺少,人工养殖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家庭致富的好门路。
家庭养蝎投资少,省工省力,技术不复杂,经济效益高,利用10 平方米闲房室内养殖7500条母蝎,2500条公蝎,每条母蝎每年可产仔蝎20 条,每条仔蝎售价三角线,年收入可达4~5万元。
一、蝎子的生活习性:蝎子喜群居,好静不好动,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昼伏夜出进行捕食、饮水和交尾活动。
在4℃~20℃的条年下,4~5个月不饮食也不会死亡。
出生后的幼蝎在7~10天内可以不吃食物,靠卵黄供应营养照样生长。
4~6天开始第一次蜕皮,蜕皮后呈棕黄色,称为二龄蝎。
刚蜕皮的仔蝎明显增大,在母蝎周围活动,母蝎乘仔蝎离开自身的机会,用尾刺将自己背上仔蝎蜕下的皮开掉。
待清理干净后,仔蝎又重新爬到母蝎背上由母蝎继续背负。
再过4~5天后,仔蝎离开母背而独立生活,仔蝎在母背上约十天左右。
在这期间母蝎很少活动,也不外出寻食。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仔蝎,寻找安全环境。
在这期间如若母蝎受惊,母蝎就会将仔蝎抛弃或吃掉而逃走。
蝎子从生到能繁殖需经过6次蜕皮,成为7龄蝎即为成蝎,在自然环境中需要三年时间,恒温和半恒温人工养殖需要1~2年时间。
成蝎可以连续繁殖5天,寿命可达8年。
二、家庭养蝎技术:家庭养蝎技术适合于城乡居民和下岗职工利用闲置的房屋室内小规模养蝎者应用。
1、室内池养池:室内池养法就是在室内建池养蝎,选择或建一个适合蝎子生活习性的蝎房。
在选择或建造蝎池和蝎房时,应首先考虑,蝎池蝎房周围是否安静、通风、保温、排水是否良好,光照是否充足等。
蝎子虽然白天栖息暗处,害怕强光照射和阳光曝晒,但也需要一定的光照。
蝎池的建造,可根据蝎房的大小和高低在室内用砖砌成一排池子。
池子的长度多少可根据养蝎多少而定。
宽为0.9米,高为0.5米,这样操作人员即能伸手够到对面,又能弯腰够到池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蝎子生活习性
习性
蝎完全为肉食性,极个别种类会少量摄取植物性饲料(如会全蝎),取食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
它靠触肢上的听毛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
沙漠蝎能够确定穴居50厘米深的蜚蠊。
蝎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后腹部(蝎尾)举起,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螫刺。
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缩,毒液即自毒针的开孔流出。
大多数蝎的毒素足以杀死昆虫,但对人无致命的危险,只引起灼烧样的剧烈疼痛。
蝎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开,先吸食捕获物的体液,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于体外消化后再吸入。
进食的速度很慢。
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干,喜暗惧怕强光刺激。
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
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杀现象。
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
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
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出来活动。
3、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热。
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存。
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
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
温度超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
温度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
蝎子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
因此,我们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掌握。
4、蝎子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的关系。
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
因此,在养殖蝎子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
一般来说,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黄肥尾蝎
黄肥尾蝎
和繁殖。
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十分困难;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到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
5、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但它们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有利于胚胎在孕蝎体内孵化的进程。
据报道和观察,蝎子对弱光有正趋势,对强光有负趋势,但它们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
6、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
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终止吃食、交尾繁殖、产仔等。
繁殖
蝎有求偶行为。
东亚钳蝎雄性多在6~7月间寻找雌性,找到以后,用触肢拉着雌蝎到僻静的处所。
然后,雄蝎触肢的钳夹着雌蝎的钳,两蝎头对头,拖来拖去。
求偶行为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然后,雄蝎从生殖孔排出精荚粘于地上,把雌蝎拉过来,使精荚的游离端与雌孔相接触。
游离端有一杠杆装置,因受雌体生殖区的压力而释出精块。
雌蝎接纳精子后,可连续产仔3~5年。
蝎卵胎生或胎生。
卵胎生的种类的卵大,为端黄卵,行不全卵裂,在卵巢管腔内发育。
胎生种类的卵几乎无卵黄,行完全均等卵裂。
南方链蝎的卵在卵巢的盲管内发育。
胚
亚利桑那沙漠金蝎
亚利桑那沙漠金蝎
胎在盲管的端部,此处再延伸出一管,其终端是一簇吸收细胞,紧靠着消化系的盲囊,吸收养料顺管传送给胚胎,有点象哺乳动物的脐带。
发育经历数月甚至1年多。
幼蝎6~90个不等,因种类而异。
幼蝎产出后立即爬上母背,脱一次皮后,陆续离开母蝎独立生活。
东亚钳蝎约在7~8月间产仔。
产仔前,母蝎寻找一合适的场所,两栉状器向左右展开,从生殖孔陆续产出。
幼蝎外包白色粘液,米粒状。
数分钟后,幼蝎的尾和附肢从粘液中伸展开,顺母蝎的附肢爬上母背。
每胎产15~35只幼蝎。
初产幼蝎长约1厘米,色乳白,仅眼丘黑色;体和附肢上的齿、突起和爪都尚未长成;在母背上不吃任何食物。
5天后脱皮成2龄蝎,体长达1.5厘米以上,仍生活于母背。
约1周后脱离母体营独立生活。
共经5次脱皮(6龄蝎),到第3年才变为成蝎,但到第4年秋天才能繁殖。
从出
生到繁殖,约需3年时间,大致可以连续繁殖5年,其寿命达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