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单元旨在通过对话、习作、朗读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技能,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本单元的难点在于如何教育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和个体情感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表达,需要引导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一课:我说我说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交流,通过问答、描述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1.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通过这节课,学生会对口语交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够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讨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第二课:书信好朋友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书写和阅读信件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语言,增加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学生写一封给好朋友的信。

2.学生交换信件进行阅读。

3.学生就信件内容进行讨论。

教学评价通过这节课,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语言写一封给好朋友的信,增加了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口语习作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口语习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在实践中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1.学生分组进行口语演讲。

2.学生互相评价,并进行改进。

教学评价通过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互相评价和改进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第四课:故事讲述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教师讲述一个故事。

2.学生重新讲述这个故事。

3.学生就故事内容进行讨论。

教学评价通过这节课,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在讨论和反馈中掌握语言表达的要点,增加了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是什么,学习如何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通过识字、读写、口语和听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本技能。

3.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语文是什么,学习如何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掌握字、词及句子的基本构成要素。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美和作用。

2.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教学内容1.学习《语文园地》这篇课文,了解其主题和内容。

2.进行读课文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词的组成和句子的基本要素。

3.学习不同文字的读写方法。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并引导学生探索语文的作用和美。

2.教师进行“看图说话”的活动,让学生猜测词语,并根据剪贴图片判断图片描述是否准确。

3.在引入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单词和句式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练习课文,让每个学生轮流读一段,并提问每段的重点。

5.通过单词和句式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字的读写方法。

第二节教学内容1.学习如何运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用语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2.通过诗歌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并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朗诵诗歌。

3.进行实际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和表达自己的诗歌作品。

第三节教学内容1.学习如何听懂他人的语言表达,并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通过读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传授听懂他人的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2.组织小组阅读小说或故事书,讲述学习故事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学会跟读并深入理解。

3.通过写作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活动和方法1.让学生动手、多参与、多交流。

2.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喜欢创作。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培养感悟文字、积累文字的能力与习惯。

2.体会成语对于描写人物的重要作用,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初步掌握朗读技巧,不断提升良好的语感。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同时能够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个响亮有个性的名字.5.诵读古诗《所见》,感受诗歌中的童趣,丰富古诗文化积累。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语文学科显得尤为重要,那怎样才能学好三年级的语文呢?本课通过。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用游戏活动组织教学,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新颖有趣,寓教于乐。

重点难点1.培养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形成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

2.诵读古诗《所见》,感受诗歌中的童趣,丰富古诗文化积累。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培养感悟文字、积累文字的能力与习惯。

2.体会成语对于描写人物的重要作用,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初步掌握朗读技巧,不断提升良好的语感。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同时能够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个响亮有个性的名字.教学过程【引学——谈话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在第一单元的课文中,我们一边读书,一边了解了一些可爱的学校,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民族小学,这所学校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而花的学校里面与一来,花儿们便放假了,在绿草上跳舞狂欢,今天我们来到语文园地探秘,又会有哪些发现呢?打开语文书,挺起你的小胸脯坐端正,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马上开始今天的朗读吧。

【引探——交流探究】一、课件出示“交流平台”1.我会读:认真读两个句子,注意轻声,读准字音,有感情的朗读。

(1)引导学生读一读第一句话,并说说它的出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这句话,写得好不好(好,写出了孩子们读课文,读得非常认真)教师小结:这么好的句子,我们需要把它记在脑海里,但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摘抄下来。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语文要素】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1.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

2.掌握含近义词且描写人物的四字词语,并举一反三。

3.通过朗读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初步了解“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结构特点。

(重点)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重点)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呢?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指名读“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3.教师指名说阅读体会。

4.师小结:阅读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

巧妙的用词、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

同学们一定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字词句运用1.课件出示: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1)学生自由读成语。

(指名读成语,教师相机正音)(2)学生开火车读成语。

2.观察画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画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近义词)师小结:这八个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每个词语中画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近义词。

第一排的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近义词,第二排的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近义词。

3.课件出示练习题,进行词语巩固练习。

三、朗读有方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篇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2、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3、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教学过程:①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②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③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

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

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④全班交流。

⑤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

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①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

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②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③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过程:我的发现①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②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③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abb式。

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④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⑤拓展积累。

读读背背①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名试读。

③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④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⑤自由朗读,熟读成诵。

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课外扩展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积累成语。

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读读记记①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②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

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第一课时: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第11-12页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 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第11-12页
教学目标:
1.学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并能说出所取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2.熟读并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并能说出所取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2.熟读并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方案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1.1 本单元的主题与编排意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大自然”,围绕这个主题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等课文。

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语文园地一》作为单元学习的总结与拓展,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字词、句段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

1.2 《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块《语文园地一》包含了“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板块。

“交流平台”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事物的方法,例如从颜色、形状、声音等方面描写大自然中的景物。

“识字加油站”通过展示一些与秋天相关的字词,如“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既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又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特色。

“词句段运用”包括词语的运用、句子的仿写等内容,如给出一组表示颜色的词语,让学生选择其中几个写一写秋天的景色,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日积月累”则选取了一首古诗《所见》,让学生在积累古诗的同时,体会古代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2.1 已有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字词、句式,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描写大自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接触,但可能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2.2 学习能力与习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发展,但可能会存在用词不准确、语句不通顺等问题。

例如,在描写景物时,可能会描述得比较简单,缺乏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回顾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方法,并能在交流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设计)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1.读一读,找规律。

(1)提出问题: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2)出示范例,交流指导。

①课件出示:②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

③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④小组交流:小朋友,观察这里出现的兴趣小组标牌,说说有什么特点?(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①这里出现的都是一些兴趣小组的标志,上面的名字能体现出活动的特点,一些名字中还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如“侠、巧手、鲲鹏、弈秋”等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板书 设计兴趣小组的名字:包括兴趣小组内容 体现兴趣小组的个性)②同时标识牌上还有能体现其特色的图标,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这种活动的特点。

2. 练一练,学运用: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阅读兴趣小组:书香伴我行、琴子共读苑、书香心语 ②书法兴趣小组:书法乐园、书法天地、墨海弄潮、墨香堂 ③钢琴兴趣小组,朗朗钢琴社、天籁音乐团 ……3. 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兴趣班的名字吗?(我还知道一些兴趣小组响亮的名字:创意气球、艺术天堂、特色功夫扇、捕捉瞬间、七彩画廊。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 (( ( (板书设计:交流平台:有新鲜感的语句第一、三个字的意思相近含有身体部位名称的词语第二、四个字的意思相近一边读一边想象语文园地一词句段运用读好句子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包括兴趣小组内容设计兴趣小组的名字体现兴趣小组的个性日积月累:所见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交流平台”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内句子作为例子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想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了运用动作理解词语的方法;掌握了分类积累成语的能力;指导学生观察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兴趣小组取名字,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一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并积累这样的成语。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句子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重点
1.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并积累这样的成语。

2.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句子的重音。

3.朗读并背诵古诗《所见》。

难点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1.词句积累
“交流平台”积累具有新鲜感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在课内外阅读时,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注重积累,知道要抄写这样的语句。

“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所见》,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由清代诗人袁枚所作。

教师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情境和诗句大意,重在朗读、背诵。

2.语言运用
“词句段运用”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成语特点、朗读句子、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发现成语特点”部分编排了两行具有新鲜感的形容人的并列式成语。

“朗读句子”部分列举了课文中的3个句子,通过朗读练习和交流,学会抓住关键词读好句子,学习运用恰当的语气朗读。

“给兴趣小组取名字”部分先出示了5个有创意的兴趣小组名字,再提示学生取名字的方法——既要体现出活动的特点,又要加入有个性的词语,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相吻合。

1.预习提纲
(1)借助资料对“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词语的意思进行了解。

(2)熟读诗歌《所见》,解决诗歌的读音问题。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并积累这样的成语。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句子的重音。

一、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学生自读。

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2.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些句子有些什么特点?你喜欢这些语句吗?
3.学生交流汇报。

生1:我觉得这些句子非常新鲜,树枝、鸟儿、蝴蝶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把树枝、鸟儿、蝴蝶都当成了人来写。

生2:好奇特的人啊,居然想当一名更夫,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4.小结:我们平时在读书时读到一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应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多读几遍。

相信经过这样的练习,你们一定会积累很多好的词句。

设计意图:
借助课本中的句子,让学生围绕有新鲜感的词句展开交流、讨论,不仅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还能培养学生在课内外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的意识。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成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自己对哪些成语不理解,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说说这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这8个成语都和身体部位有关。

生2:都和人物有关:有的描写人物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有的描写人物外貌状态,如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写人物心理,如提心吊胆。

生3:每一个成语的前两个字组成的词和后两个字组成的词结构是一样的,是并列的。

生4:第一行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行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4)学生再次齐读成语,想象成语所描写的人物情态。

(5)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教师补充,课件出示:
眉飞色舞、垂头丧气、手舞足蹈……
2.练习句子的朗读。

①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②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③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平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句子的意思呢?(边读边想象画面、把部分字词的读音加重。


是啊,强调部分字词的朗读重音,无疑是突出句子意思的重要方式。

(2)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这三段话,想想怎样朗读才能准确表达出句子的意思。

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读。

(3)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段话中的“真的”“地下”、第二段话中的“一点儿”、第三句中的“不懂就要问”分别是朗读时要强调的重音。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注意强调句子中的几个词语的朗读重音。

学生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观察思考与交流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初步感悟了词语的特点以及句子朗读情感的处理技巧,并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体会了词句的特点,进而提升了语言积累的有效性,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2.朗读并背诵古诗《所见》。

一、探讨交流,创意取名。

1.同学们,你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试着说一说。

(预设:唱歌、跳舞、绘画、书法、阅读……)
2.同学们的爱好真广泛!那就让我们一起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并根据小组的特点,取几个有创意的名字吧!小组合作、交流。

3.小组汇报:
(1)小组1:我们小组的名字叫“一剪美”,因为我们都喜欢剪纸,而且我们能用剪纸来表现生活中的美。

小组2:我们小组取的名字叫“书友之家”,我想请大家猜一猜我们小组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生:我认为你们小组的成员一定是喜欢书法或者读书。

小组2:对,我们都喜欢书法,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小组应该是我们这些同学共同的家园。

(2)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兴趣小组的名字?
(预设:篮球侠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探索者小队黑白棋社)
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有什么特点?
生1:这些名字体现了兴趣小组活动的特点。

生2:这些名字非常吸引人,让人印象深刻。

生3:这些名字有新鲜感,让人特别想加入。

生4:这些名字中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采取了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既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让他们初次感受到了培养兴趣爱好的乐趣。

二、日积月累。

课件出示: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
立)。

同时指导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诗歌的停顿节奏。

课件出示: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重点字词的注释,请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课件出示: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3.教师说诗意,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指导朗读。

5.练习背诵。

(1)独立背诵。

(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

(3)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入对诗歌的学习,通过指导朗读的节奏、语感降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难度,并激发他们诵读诗歌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到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看到你们收获了不少新知识,老师为你们感到开心。

相信在下一单元的学习中,你们会掌握更多有价值的新知识。

成功之处:
在这一板块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足之处:
教学中,我对于教材的处理没有创造性,形式较单一,对于学生的引导和思考空间相对较小。

教学建议: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采用多种形式,肯定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地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只是学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