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课件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简易电路实验教案

小学简易电路实验教案

小学简易电路实验教案年级:小学科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2. 学习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3. 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能够正确搭建简易电路。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电路的基本概念。

2.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 电路的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1.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2. 电路的连接方法。

教学准备:1. 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灯泡、电池等实验器材。

2. 实验台或实验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路?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学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包括量程、接线柱、指针等。

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三、搭建简易电路(15分钟)1. 教师展示搭建简易电路的步骤,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实验观察与记录(10分钟)1. 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变化与什么有关?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分析电路原理。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继续搭建简易电路(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进行实验,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变化。

2. 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三、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变化与电路因素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研究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电路原理。

高中物理实验电路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电路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电路讲解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搭建和分析,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及
其区别。

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流表、电阻器、开关等。

实验步骤:
1. 将电源接通,设置为恒定电压输出。

将一个电阻器与另一个电阻器串联连接起来,连接
上电源,并接入电流表测量电流值。

2. 记录下电路中每个电阻器的阻值和电流值。

3. 将电源接通,并将两个电阻器并联连接起来,连接上电流表测量电流值。

4. 记录下电路中每个电阻器的阻值和电流值。

5. 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及其区别,比较两种电路的电流值、电压值和总阻值等。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电路连接的正确性,确保电阻器、电流表等器件的正负极连接正确。

2.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电源过量输出或产生短路等危险情况。

3. 实验结束后要关闭电源,将电路拆除并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果分析:
1.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器的阻值之和,电流在每个电阻器中相等,电压在
每个电阻器中不相等;
2.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小于各个电阻器的最小阻值,电流在每个电阻器中不相等,电压
在每个电阻器中相等。

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加深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性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物理电
路方面的知识。

幼儿园科学实验电路教案详细讲解

幼儿园科学实验电路教案详细讲解

幼儿园科学实验电路教案详细讲解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电路实验是一项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电路实验,幼儿可以在玩耍中学习,培养观察、动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初步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详细讲解幼儿园科学实验电路教案,为您提供一份高质量的教学参考。

一、前期准备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让幼儿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2. 教学资源准备铜导线、电灯泡、电池、电池盒、开关、插头、废旧玩具模型等。

3. 安全注意事项教师要提前对实验器材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损坏和安全隐患。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幼儿误碰电路,以免造成电击伤害。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前的引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或故事引入电路的概念,让幼儿对电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实验操作(1)组装电路:让幼儿用铜导线、电灯泡、电池、开关等器材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

(2)观察现象:当电路通电时,灯泡会亮起来;断开电路时,灯泡会熄灭。

(3)讨论解释: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电路的现象,然后和他们一起探讨电路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总结帮助幼儿总结电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巩固他们对电路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体验探究法通过自己动手组装电路,让幼儿亲身体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入故事、问题等方式,启发幼儿去思考和探究电路的奥秘,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实验,幼儿是否初步了解了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是否培养了观察、动手、思考的能力?2. 教学建议针对本次实验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以便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开展类似的科学实验。

个人观点和理解:电路实验是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还可以启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进行电路实验时,教师应该注重操作的安全性和教学效果的达成,同时也要注重启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实验十__RLC串联谐振电路PPT教案

实验十__RLC串联谐振电路PPT教案

360
4、RLC串联电路幅频特性
Z R j(L 1 ) c
(1)谐振条件
当XL=XC时电路谐振.1
谐振频率:
f0
2 LC
(2)电路串联谐振的特点:
①阻抗最小. Z = R. (输入端电压最小) Q测量值和计算值不同
②电流最大. I0 = U/R. (UR上电压最大)
③Φωi(相位) = 0.
Q:回路品质因数,一般情况下
R 0CR R
Q>>1
RLC串联谐振电路 R=0 和 R=20欧姆测两次
(3)UC~f曲线和UL~f曲线 (L、C上电压随频率变化的关系)
当保持信号电压U不
变而改变信号频率时 UL UC
1
因,此L、我C们上可电使压用随点频测率
UC
UL
法改测变量。输出电压幅频
特要性求的信方号法源测是量恒其压频源 0 率,特所性以。在测量过程中
实验日期
班级 姓名 学号
数据处理 f 0
1
2 LC
Q0 = UC/U = ? Q20= UC/U = ?
实验考核: RLC串联谐振电路 实验日期
班级 姓名 学号
绘图:
绘图:
数据处理
1


f0
2 LC


Q0 = UC/U = ?
Q20= UC/U = ?
四、回答问题(不作)
(1)谐振时,电阻R两端电压为 什么与电源电压不相等?电容两 端的电压是否等于电感两端的电 压? (2)为什么做串联谐振电路实 验时,在谐振频率附近信号源输 出电压显著下降? (3)用一只标准电容器,应用 谐振原理,设计测量未知电感的
f 2 1 ~ 相频特性

实验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示例

实验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示例

实验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示例电路是电学研究中的基础内容,了解电路,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学知识。

而授课者不仅要具备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关于实验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案示例,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为:1.让学生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构成结构;2.让学生掌握各种电器的串、并关系的特点;3.让学生能够了解电器的串并联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和构成结构;2.教学难点:掌握并联电路的构造过程和串并联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1.串联电路的结构及实验过程:(1)将三个电阻分别连接在一个导线上,按照大小排序,其中最大的电阻为R1,最小的电阻为R3;(2)将一个电池正极连接在R1上,负极连接在R3上;(3)用两支导线连接R1,R2,R2,R3。

2.并联电路的结构及实验过程:在同一导线上接入4个电阻,其中R1与R2,R3与R4并联(即两两并联),再将两组电阻串联起来,与电源连接,即可得到一个并联电路。

四、教学方法1.教师带领学生讨论:通过情境化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串并联的概念及构造方法,带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串并联关系的特点。

2.科学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手组建电路进行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来巩固理论知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工作,从小组内的讨论中探究出串并联关系的特点、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串并联的概念,并引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2.知识传授:讲解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及构造方法,并通过幻灯片讲解串并联关系的特点、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亲手实践串并联电路的搭建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记忆。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工作,讨论并总结出效果最好的串并联电路组合方式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高中物理电路讲课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电路讲课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电路讲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应该掌握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中的问题,能够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
2. 欧姆定律的应用;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
1. 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

2. 学习:讲解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和欧姆定律,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电阻值。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答。

5. 作业:布置相关课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2.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
3. 幻灯片:电路图、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评估:
1. 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欧姆定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理解情况。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学习情况是否符合预期目标,需要调整的地方;
3. 下节课的教学计划和准备工作。

《电路实验》教案-实验10

《电路实验》教案-实验10
* P1 *W
U
V
三 相 *P 2 * W负 载
W
图 10-1
图 10-2
2. 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中,不论三相负载是否对称,也不论负载是 Y 接还是△接,都可用二瓦 特表法测量三相负载的总有功功率。测量线路如图 10-2 所示。若负载为感性或容性,且当相位差φ >60°时,线路中的一只功率表指针将反偏(数字式功率表将出现负读数), 这时应将功率表电流线圈 的两个端子调换(不能调换电压线圈端子) ,其读数应记为负值。而三相总功率∑P=P1+P2(P1、P2 本身不含任何意义) 。 除图 10 -2 的 IA、UAC 与 IB、UBC 接法外,还有 IB、UAB 与 IC、UAC 以及 IA、UAB 与 IC、UBC 两种 接法。 3. 对于三相三线制供电的三相对称负载,可用一瓦特表法 测得三相负载的总无功功率 Q,测试原理线路如图 10-3 所示。
Y0 接对称负载 Y0 接不对称负载
首先将三只表按图 10-4 接入 B 相进行测量,然后分别将三只表换接到 A 相和 C 相,再进行测量。 2. 用二瓦特表法测定三相负载的总功率 (1) 按图 10-5 接线,将三相灯组负载接成 Y 形接法。
U
QS
FU
V
A ~ V ~ A ~
*
W
*

* *
380V
U 图示功率表读数的 3 倍,即为对称三相电路总的无功功率。
除了此图给出的一种连接法(IU、UVW)外,还有另外两种连接 V 法,即接成(IV、UUW)或(IW、UUV) 。
*
W
*
W
图 10-3
三 相 平 衡 负 载
实验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实验内容 1. 用一瓦特表法测定三相对称 Y0 接以及不对称 Y0 接负载的总功率Σ P。实验按图 10-4 线路接 线。线路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用以监视该相的电流和电压,不要超过功率表电压和电流的量程。

科学实验电路学习教案

科学实验电路学习教案

科学实验电路学习教案一、引言电路是科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重要概念。

理解电路原理和搭建电路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一套科学实验电路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二、实验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1. 理解电路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如导线、电池、电流等;2. 熟悉常见的电路符号,能够正确阅读和绘制电路图;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元件搭建简单的电路,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4. 能够观察和记录电路中的现象,如灯泡的亮灭、电流的强弱等;5. 分析电路中发生的现象,并能够形成合理的结论。

三、实验内容1. 导线的作用- 实验步骤:使用两根导线连接一个电池和一个灯泡。

- 实验现象:灯泡亮起。

- 实验结论:导线的作用是将电能从电池传输到灯泡,使其发光。

2. 电池的作用- 实验步骤:将一个导线连接到一个电池的正极,另一个导线连接到灯泡。

- 实验现象:灯泡亮起。

- 实验结论:电池是电路的电源,它提供电流使灯泡发光。

3. 串联电路- 实验步骤:使用两个灯泡和一个电池进行实验,将两个灯泡依次连接起来。

- 实验现象:两个灯泡同时亮起。

- 实验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个路径,通过每个元件时电流强度相同,所以两个灯泡同时发光。

4. 并联电路- 实验步骤:将两个灯泡和一个电池组成并联电路,灯泡分别与电池相连。

- 实验现象:两个灯泡都亮起。

- 实验结论: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个路径,每个灯泡都能接收到电流,所以两个灯泡都能发光。

5. 原材料的导电性- 实验步骤:分别使用铜线和铝线连接电池和灯泡。

- 实验现象:使用铜线连接时,灯泡亮而明亮;使用铝线连接时,灯泡暗而昏暗。

- 实验结论:铜的导电性好于铝,所以使用铜线连接的电路电流会更强,灯泡更亮。

四、实验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学生掌握了电路中导线、电池、电流、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搭建和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断,调Is使(A)满刻度;K合,调R,使IA=IS,则RA=R
3)电压表内阻测量 K合调US使(V)满刻度;K断,调R使U=12 Us,则Rv=R。
三、实验任务 1、测量直流电压
用数字式和指针式表分别测量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
被测电压(V) 1.5
6
稳压源示值
数字 量程
式表 测量值
量程
指针 式表
分格 常数 (V/分格)
V) 0 -1 -2 -2.5
5 10 15 20 25 30
5、(选作)电表内阻对伏安特性测量准确性的影响 改变图2—2电表接入位置,将电压表置电流表左侧:测
量二极管的正向特性,自行画出测量电路图与数据表格
预习要求
1、自学实验教材1-8 2、画出各实验任务的测量电路和数据表格。
实验三 示波器基本使用与正弦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
1、学习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基本原理、面板主要开关、 旋钮的使用方法
2、学习直流电压、正弦信号峰值、峰峰值、周期 等示波器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要点
1、示波器的基本组成
1)示波器的基本主要框图
2)示波器的基本结构
各组成部分作用:灯丝F给阴极加热→阴极K发射电子→栅极G控制电 子通过的数量→阴极A1、A2、A3使电子加速聚焦成极细的电子射线→偏转 板X、Y使电子射线偏转→电子射线撞击荧光屏发光显示波形。
5、测量电流表内阻 测量自备数字式电流表20mA量程内阻,Is取18mA,可变电阻用电阻箱。
四、预习要求
1、自学实验教材1-2,1-3,1-5,1-6 2、画出各项实验任务的测量电路和数据表格
实验二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测试
实验目的
1、学习线性、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测试 方法。
2、学习实验数据表格拟制、实验曲线绘制方 法。
2、伏安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实验教材1-8)
1)一般用直角坐标系 横轴:自变量 纵轴:因变量
2)要适当的线性分度,即将i=f(u)关系表示准确、清楚 3)曲线应光滑
实验任务
1、线性电阻伏安特性: I=f(u) R标=100Ω
U(V) 0 I(mA)
2 4 6 8 10 12
2 、测量白炽灯的I=f(u) U的取值点:0.1、0.5、1、2、3、4、5、6V 自行画出数据表格
3、示波器基本使用方法
主要开关旋钮 垂直衰减开关 Volts/DIV及微调———校正位置 扫描时间开关 TIME/DIV及微调———校正位置 触发电平
三、实验任务
1、测量正弦信号周期
测试要求:测Ui=1V(用毫伏表测),f=1、10、100KHZ正弦信号周期
测试要点:周期T用相邻特征点间时间间隔测量、特征点有两个过零点 和峰值点。过零点确定办法:设置零线位置(耦合开关→GND)测 量时耦合开关→AC或DC,波形与零线的交点为过零点,将此点移至 坐标格的竖线上以便于测量T值。微调→校正,显示周期数1~2个。
I反很小→0,U的取值点:0、-5、-10…….-30V 自行画表格 4、测量稳压管(2CW51)的I=f(U) (UZ:2.5~3.5V,I稳=10mA I稳max=71mA) 1)正向特性 测量方法与U的取值点与二极管相同,表格自拟 2)反向特性 设定量选取方法:当≤时,U作为设定量;当>时,I作为设定量
2、显示信号波形的基本原理
Uy
t Ux
图 3-3 示波器使用中的显示原理
1)垂直(y轴)放大器对被测信号电压进行调整,使显示波形的幅度适当。 2)扫描信号发生器对产生一个随时间线性变化的电压信号(锯齿波);
产生的时间由被测信号(或外加信号)触发、锯齿波的周期Tx与被测 信号周期Ty的关系为Tx=Kty;水平放大器对锯齿波幅度进行调整使 扫描线的长度适当。如图K=1时,Tx=Ty,Ux的幅度使扫描线长度为 10格。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直流/交流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 直流稳压电源和调压器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电流、电压测量值的读取、记录方 法及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原理
1、电流、电压表基本工作原理
1)分类:指针式、数字式 2)基本构成:
测量机构(指针式)→微安表头(直流电流→指针偏转角α) 按原理分三类:磁电、电磁、电动系 (数字式)→直流数字电压基本表
实验原理要点
1、电阻元件伏安特性
1)电阻元件的特性一般用伏安特性表示:U=f(I)或I=f(U) 2)线性电阻:它的I=f(U)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其阻值不
随加在两端电压和流过他的电流而改变 3)非线性电阻:它的I=f(U)是一条曲线,即其阻值随电压和
电流变化。 4)白炽灯的电阻随i而变化,即i↑→R↑,但不是线性变化。 5)普通二极管的电阻随其端电压的大小和极性不同而改变。 6)稳压管的电阻随其端电压的大小和极性不同而变化。
2、电流/电压表使用、测量值读取与记录
1)电压表并在测量电路两端;电流表串在被测电路中 2)量程选取:测量值小于并接近于量限 3)测量值读取:数字表:直读→极性、小数点、单位
指针式:表 单极性、读值方法
方值=分格常数*分格数(分格内估值)
=
量限 满刻度分格数
* 分格数
3、仪表内阻
1)电流表 2)电流表内阻测量
分格数
测量值
12
18
24
2、测量直流电流,数据表格参考1-2,按上表格式自行画出。
RL=100、250、400、800Ω
3、测量交流电压 用两种表分别测量调压器U相,给定值下的UV线电压值,U相电压分别 为:50、100、150V,数据表格参考1-3,按1-1表格格式自行画出。
4、测量直流电流
用指针式表测量U相电压为110V时,负载为1、2、3只灯泡时的直流电 压值,参考表1-4,按1-1表格格式自行画出数据表格。
频率(KHZ)
1
时间/格
一周期水平格数
测量的T值
计算的T值
10
100
2、测量正弦信号峰峰值电压
测试要求:fi=1KHZ,Ui(有效值)=0.5、1、2V,用CH2 侧其Upp。
3、测量二极管(IN4007)的I=f(u) (IN4007的I正max=100mA,UBR≥700V)
1)正向压降最大值<1V;0~0.4V,I正很小→0,取值点可少; 0.4V~0.8V,I=f(U)近似指数关系,取值点应多。 U的取值点: 0、0.2、0.4、0.45、0.5…….0.75,自行画出表格 2)反向特性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