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一篇: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A.组织教学的能力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C.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学生的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2.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A.情绪冲动B.性格障碍C.情绪适应困难D.行为障碍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A.启发式B.搜索式C.算法式 D.排列式4.奥苏贝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B.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教育与遗传B.遗传与环境C.社会与遗传D.教育与环境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A.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B.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C.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D.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等9.技能的种类有()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是属于()A.能力的量的差异B.能力的质的差异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12.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学习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A.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B.知识理解的策略和知识记忆的策略C.通用策略和专用策略D.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14.观察法的不足是()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15.根据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C.意识到的动机和没有意识到的动机D.广泛性动机和狭隘性动机16.在问题教学的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起以下一系列的心理活动()A.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二章第二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典型真题评析: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ll~15岁的儿童思维已打破对具体内容可以认知的事物的倚赖,并使形式从内容中证悟出,步入()。
(2021年4月)a.认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内容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评析】答案为d。
此题旨在考查心智阶段理论的年龄阶段。
11~15岁步入形式运算阶段。
2.人格的核心就是()。
(2021年)a.性格b.气质c.风格d.理想【评析】答案为a。
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此题旨在考查人格与性格的区别。
同步模拟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b.充分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进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d.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2.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从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至细致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表明心理发展具备()。
a.差异性b.顺序性和定向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a.就是平衡时期b.就是最佳时期c.就是较快时期d.已开始有所下降4.从气质类型角度,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典型的()。
a.抑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5.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6.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7.少年期指()。
a.3岁~6、7岁b.11、12岁~14、15岁c.6、7岁~11、12岁d.14、15岁~25岁8.世界上最知名的智力量表就是(),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基本建设。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学习: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成就动机:个人对于他认为是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力求有所成就的动机。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学习等认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一类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
4.程序性知识: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的方式表征的。
5.命题网络: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生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6.替代强化:观察者由于看到别人的行为得到强化而增加这种行为时,就产生了替代性强化。
二、判断说明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什么是正迁移、负迁移?请举出一个正迁移实例、一个负迁移的实例,一个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的实例。
答案: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2分)负迁移也称干扰。
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
(2分)。
每个实例1分(共3分)2.研究者向被试呈现下述英文句子:Children who are slow eat bread that is cold.然后用自由联想法检测被试的命题成分的联想速度。
当呈现slow时,被试最先联想到的是children,而不是与slow临近的bread;当呈现bread时,被试最先联想到的是cold,而不是与bread临近的slow。
请解释这一现象,并将这个句子用命题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来。
答案:解释:被试保持的不是句子原文,而是意义的命题。
(4分)画出命题网络(3分)。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二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二答案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2、B,3、C,4、C,5、A,6、D,7、B,8、D,9、B,10、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个别差异性12、强化13、评价14、道德情感15、学习策略16、对教师的期望17、创造性18、问题解决19、寻求发展20、教学目标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对。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靠动作思维解决问题。
22、对。
23、错。
因为学习不仅有认知领域的学习,还有情感、态度领域的学习、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
24、错。
在要学习的新信息上增加了相关的信息来促进理解和记忆,故这种策略属于精加工策略,而不是组织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的实质。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分)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合理的或由逻辑基础的联系(1分)实质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词语虽然不同但确是等值的、实质的(1分)2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所有需要按等级层次排列起来,并把需要列成五个层级,它们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直接和生存、种族延续联系的需要。
(1分)安全的需要是降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保障个体生活在一个免遭危险的环境中。
(1分)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人与人之间对交往,爱与被爱的需要。
(1分)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要求得到别人的承认同时也得到自我尊重。
(1分)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完善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
(1分)27.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记忆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每点各1分。
中学教育心理学各章同步模拟试题及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心理学各章同步模拟试题及答案中学教育学试题: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达尔文B.布厄迪尔C.勒图尔诺D.孟禄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A.聘任制度B.科举制C.录用制D.任免制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A.主体教育观B.精英主义价值观C.知识主义价值观D.多元主义价值观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A.社会化B.民主化C.大众化D.自由化8.古代中国的教育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A.康德B.裴斯秦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E.教师素质现代化2.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有()A.库姆斯B.伊里奇C.杜威D.保罗•郎格朗E.夸美纽斯3.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A.兼爱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有教无类D.教学相长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C.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D.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E.教育自由化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A.以儿童为中心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C.学校即社会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6.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A.前制度化教育B.义务教育C.普及教育D.制度化教育E.非制度化教育7.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得到了进•步发展,具体的类型有()A.四门学B.官学C.太学D.私学E.书院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瑞士教育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二、心理特点 主导活动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认知过程
先天禀赋 后天环境
加工、组织
类型差异表现早晚
性格特征差异 性格类型差异
性别差异种族差异
反应时间 精确性
稳固的态度行为方式
独立型 顺从型
心理发展
感觉 动作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第二章)熊老师

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第二章)熊老师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心理一、选择题1.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2.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甚至口吃,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
这种心理症状属于( )。
A.抑郁症B.强迫症C.焦虑症D.恐惧症3.方老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对好几所学校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研究B.个案实验C.描述性研究D.实验室实验4.江珊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他这种行为属于( )。
A.自我认识B.自我反省C.自我体验D.自我调控5.在英语学习中,某同学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这种现象属于( )。
A.分化B.泛化13、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最先成熟的是()。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我检验14、小红认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一个人也都喜欢狗。
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前运算思维的何种特征?()A、不可逆性B、单维性C、自我中心D、集中化15、中学阶段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哪一个人格发展阶段相对应?()A、信任对不信任B、自主对羞耻C、勤奋对自卑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C[解析]心理学不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而且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2.D[解析]在公共社交场合出现情绪紧张、脸红等症状属于社交恐惧症。
3.C[解析]描述性研究指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描述社会环境中的行为。
实验研究指在研究中研究者采用特定的实验处理,并分析处理效果的研究方法,包括个案实验、实验室研究、自然实验。
4.D[解析]自我调控指对自己的管理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我调节。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a.客观性b.计划性c.可比性d.竞争性a.波斯纳b.科顿c.布鲁巴奇d.加涅a.中性反应b.条件反应c.无条件反应d.操作方式反应a.加涅b.布鲁纳c.苛勒d.奥苏伯尔a.内在动机b.外在动机c.交往动机d.无意识动机a.较高b.较低c.中等d.通常a.“家长代理人”b.“科学知识传授者”c.“学生楷模”d.“心理调节者”a.痕迹衰退说b.阻碍说道c.同化说d.动机说道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道c.经验类化说d.关系切换说道a.动机力量一效价×期待b.动机力量一志向x期盼c.动机力量一效价×目标d.动机力量一志向×目标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认知直观a.元认知策略b.心智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a.用途扩散b.结构蔓延c.方法扩散d.形态蔓延a.外部强化b.内部加强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a.认知结构b.价值体系c.观念系统d.策略框架a.呈现厌恶刺激b.官方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c.消除敏感反应d.消解肌肉紧绷a.上位学习b.下位自学c.概念学习d.同列自学a.问题行为b.教学犯罪行为c.学习行为d.操作方式犯罪行为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a.沉思型b.冲动型c.辐合型d.收敛型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a.劝服b.榜样示范c.群体签订合同d.价值辨析e.奖励与惩罚a.网络模拟动画b.观测实物c.演示实验d.至实地参观访问e.文艺作品赏析a.献唱b.文学创作c.踢球d.运算e.驾车b.同化c.转化d.迎合e.评价a.介绍群体的凝聚力情况b.培养群体认同感c.规定群体单一思想d.形成群体成员归属感e.给与学生赞赏与引导,构成力量感a.积极关注b.查问c.尊重d.真挚e.同感a.利用随意鼓腮和有意识记b.排除相互干扰c.多种感官参予d.提问e.碱线a.选择b.尊重c.接受d.赞许e.行动b.即时反馈c.所呈现出信息生动形象d.机器规定速度e.自定步调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评价原则e.强化原则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上恰当答案,错填、不填上均不罚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二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二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典型真题评析: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II〜15岁的儿童思维已超越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
(2008年4月)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评析】答案为D。
此题旨在考查认知阶段理论的年龄阶段。
11〜15岁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2.人格的核心是()。
(2007年)A.性格B.气质C.风格D.理想【评析】答案为A。
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此题旨在考查人格与性格的区别。
同步模拟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D.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2.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B.顺序性和定向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A.是稳定时期B.是最佳时期C.是较慢时期D.已开始有所下降4.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5.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6.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7.少年期指()。
A.3岁〜6、7岁B.11、12 岁〜14、15 岁C.6、7 岁〜11、12 岁D.14、15岁〜25岁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比纳一西孟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D.书克斯勒量表9.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D.在发展的关键期间,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英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10.研究材料表明,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
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初中三年级D.高中一、二年级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2.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智商分数差异E.同龄团体差异3.以下属于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是()。
A.场独立与场依存B.独立型和顺从型C.沉思型与冲动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E.外倾型与内倾型4.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A.性格的社会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E.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5.下列选项是对皮亚杰个体思维发展理论的叙述和评价,其中正确是()。
A.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式或认知结构B.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C.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感知一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D.现在有些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存在质疑E.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三、填空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 _________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2.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_____ 。
3.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_____ 。
4.埃里克森提出了,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成分和意志成分。
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____ 差异。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分。
&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
9. __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_ 和 __ 两个维度。
10. __ 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1.美国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 _____________ ,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四、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人格3.最近发展区4.关键期五、简答题1.性格与气质的关系?2.论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六、论述题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2.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心理发展有一定方向和先后顺序。
在认识客体时,是从外部现象向内部本质演变. 因此C项错误。
2.B[解析]略。
3.B[解析]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最大特点。
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
4.A[解析]心理学上将气质类型分为抑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胆汁质等。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抑郁质.故选A。
5.A[解析]由心理学常识可知,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B、C、D项表述不正确,故选A o6.A[解析]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
题干所指的是冲动型认知方式。
7.B[解析]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8.B[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9.B[解析]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种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但关键期并不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10.B[解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此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二、多项选择题1.ABCE[解析]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见大纲中心理发展特征的论述。
2.ABC[解析]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种族等的差异。
智商分数与同龄团体的差异属个体差异。
3.ACD[解析]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是属于性格差异。
4.BCDE[解析]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
5.A BDE[解析]略。
三、填空题1社会自我2.青春期3.精确性4.自我同一性5.情感6.类型7.自我体验8.认知能力差异9.纵向横向10性格11.斯金纳12.情感体验四、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人格: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3.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4.关键期:个体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 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
五、简答题[答案要点]1.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
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
2.(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
(3)教育含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的速度与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3.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传统教学条件下。
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
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4.教育工作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
对不同的人格类型、不同的人格特质结构,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应有所不同。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人格终生发展论还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 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1.(1)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少年的抽象逻辑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少年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他们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可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