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历史故事

合集下载

史记中的著名故事

史记中的著名故事

史记中的著名故事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丰富,包含了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故事:
1. 五帝本纪:记载了黄帝、尧、舜等中国古代的传说性统治者的故事,是中国古代传说历史的重要篇章。

2. 伍子胥复国:伍子胥为楚国大臣,被误杀后,其子伍员以父亲之血盟誓报仇雪恨,历经艰险最终辅佐楚庄王复国。

3.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

4. 范睢相赵:范睢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相国,他与赵国君主的关系和故事,在史记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5. 曹沫断发求将:战国时期齐国将领曹沫为报效国家,自断发发誓要杀秦将王贲,是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史记》中不仅有关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正史记载,还有不少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这些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记故事中的10个经典故事

史记故事中的10个经典故事

哎呀,史记里的故事可多了去了,要挑出10个经典故事,那可得好好想想。

咱们就随便聊聊,不搞那些文绉绉的,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

1.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事儿可不得了,秦始皇那哥们儿,把六个国家给统一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想想看,那时候的中国,跟现在欧洲似的,国家多得跟星星一样,秦始皇一统天下,这得多牛啊!2.荆轲刺秦王:荆轲这哥们儿,胆子大得很,带着匕首就去刺杀秦始皇。

虽然最后没成功,但他那股子勇气,真是让人佩服。

想想看,一个人对抗一个国家,这得多大的勇气啊!3.项羽和刘邦争天下:这俩哥们儿,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个智谋过人。

最后刘邦赢了,建立了汉朝。

这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光有力气是不够的,还得有脑子。

4.韩信点兵:韩信这哥们儿,是个军事天才。

他用兵如神,点兵点将,把项羽打得落花流水。

这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个好将军,比千军万马还重要。

5.张良拾履:张良这哥们儿,是个谋士。

他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个老头儿,让他捡鞋。

张良照做了,结果老头儿给了他一本兵书。

这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尊重别人,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6.陈胜吴广起义:这俩哥们儿,是农民起义的先驱。

他们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后来的无数人。

7.孟尝君招贤纳士:孟尝君这哥们儿,是个爱才的人。

他招揽了很多有才能的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领导,懂得用人。

8.范蠡和西施:范蠡这哥们儿,是个商人,也是个政治家。

他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然后带着西施隐居。

这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功成名就之后,懂得退隐,也是一种智慧。

9.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的是赵盾的儿子赵武,被陷害后,被一个忠心的门客救下,最后报仇雪恨。

这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忠诚和正义,比什么都重要。

10.司马迁写《史记》:最后,咱们得说说司马迁这哥们儿。

他因为替李陵辩护,被汉武帝给阉了。

但他没有放弃,最后写成了《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书之一。

史记里的历史故事6篇

史记里的历史故事6篇

史记里的历史故事6篇史记里的历史故事6篇史记里的历史故事1一次,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前往上林苑。

他们登临虎圈(等于皇家动物园),汉文帝询问书册上登记园中饲养的动物有多少种类、每类有多少、牲畜繁殖、存活情况如何等,一连问了十几个有关的事项。

上林尉左顾右盼,一个都答不上来。

看管虎圈啬夫在一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答得极其周全。

汉文帝对上林尉说:“你是怎么当官的?没本事就不要当!”然后就打算把他免职,再提升那个虎圈啬夫来当上林尉。

张释之在皇帝问话时,一言未发,但对这个仆从在皇帝面前夸夸其谈,多方表现自己的作风已经不太满意了。

现在皇帝居然要他写诏书罢免原来的上林尉,而由这个官卑却伶牙俐齿的啬夫来接任,他认为不妥。

张释之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文帝说:“是长者啊!”又再一次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说:“是个长者。

”张释之说:“既然皇帝也认为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都是有德有才的治国能臣,可是这两个人都曾在回答您的提问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尤其是周勃,皇上不久前还亲自问他全国一年判案多少?钱财收支多少?周勃也回答不出来,皇上并没有罢他的官,还认为他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能臣。

史记里的历史故事2诸侯结盟吴王担心朝廷的削藩行动很快就会削到自己的头上,更何况自己与文帝有杀子之仇,就想借机公开图谋,起兵发难。

他担心力量不足,知道胶西王勇壮,好逞势斗胜,几个齐地的诸侯王都畏惧他,和他强强联合,把握大些。

于是派中大夫应高去鼓惑胶西王一起反叛朝廷。

应高不带书信,只是口头通报说:吴王不才,危在旦夕,也不愿束手就擒任人宰割,希望您明白他的好意。

胶西王也被说中了心事,急忙说:不知道先生有什么要指教我的应高说:现在皇帝任用奸臣,被奸邪之臣蒙蔽,他只顾眼前利益,听信谗言,擅自改变法令,侵夺诸侯的封地,对封国征求越来越多,诛罚贤良,情形日益严重。

俗话说:米糠吃完了就该吃米了。

吴王和胶西王是有名的诸侯,一旦被朝廷盯上,恐怕就不能安宁了。

史记中的故事15篇精选文档

史记中的故事15篇精选文档

《史记中的故事》史记中的故事(一):史记中的故事:完璧归赵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

赵王欲勿之,畏秦强;欲与之。

恐见欺。

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不许。

曲在我矣。

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

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

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

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

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史记中的故事(二):史记中的故事:赵奢秉公执法来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税务最高长官。

赵国都城邯郸城里,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九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九个官家负责,这九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抗拒缴纳国家税款,并将前去收税的税务官打伤。

赵奢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九个管家。

这下子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气势汹汹地找赵奢算帐,扬言要杀死赵奢不可。

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国内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凭你家藐视税法,那么国家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国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国家的实力就会被削弱;国家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迥边的其他国家就会虎视耽耽,趁机侵犯我国,到时候,赵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富贵荣华:以你平原君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团结一致,上下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强大,国家强大了,政权才能稳定。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感动了,顿时怒气全消,内心十分惭愧,悄悄地走了。

赵奢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很快使赵国财务充实,国泰民安。

赵国也由一个不太富足的国家,成为春秋战国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

史记中的故事(三):史记中的故事:张良拜师来源《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常常出游外地,访贤求师。

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桥旁边,看见桥头上坐着一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内容,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巨著”。

其中,不仅有详细的历史记载,还有许多经典的故事,成为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

一、伍子胥复国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名将,但因为与夫差不和,被流放到越国。

后来,夫差被吴国攻打,伍子胥趁机回到楚国,以其计谋帮助楚国打败了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正义,不屈不挠,最终会有收获。

二、吕不韦变法秦国末年,吕不韦提出了一系列变法措施,改革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使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改革创新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

三、荀子修身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强调修身齐家,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自我修养好了,才能做好其他事情。

四、孟子劝学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儒,他提出了“性善论”和“天命论”,主张要发扬人的善良本性,努力学习,以成就自己和社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生的事业,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五、韩信用兵韩信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他善于运用兵法,多次打败强敌。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反间计”,通过破坏敌方内部的信任,使敌方自相残杀,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运用智慧,善于变通,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六、项羽与虞姬项羽是楚国的名将,他与虞姬相爱,但因战争而分离。

最终,项羽失败,虞姬选择了自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可以是美好的,但也要珍惜当下,不要让悲剧重演。

七、兵家必争“兵家必争”,是史记中的一句名言。

它告诉我们,战争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准备和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八、孔子论语《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思想和故事,如“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史记》是司马迁本着实录历史事件的原则,根据自身学识和生命体验,在设置历史事件场景,叙述历史事件细节。

史记中有哪些故事?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史记中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史记中的故事篇1: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史记中的故事篇2:伊尹放太甲伊尹名叫阿衡。

他一心想辅佐成汤,但是他们并不认识,而且也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见面。

于是,他想了个奇怪的办法,当时生活在今陕西省陈留县附近的有莘氏部落女子要嫁给成汤做妃子,他便跑去作为男仆一块儿陪嫁过去,他背着炊事用具来到了成汤的宫殿里。

阿衡用烹饪中的各种滋味作比喻来游说成汤,让他致力于实施王道政治。

史记历史故事

史记历史故事

《史记》中的历史故事1. 鸿门宴:项羽邀请刘邦赴宴,意图在席间杀害刘邦。

然而,刘邦凭借聪明才智和机巧逃脱了险境。

这个故事展示了刘邦的谋略和机智,也是楚汉相争的重要事件之一。

2. 荆轲刺秦王:荆轲奉燕国太子丹之命,前往秦国刺杀秦王政。

他在献上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时,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

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刺客的英勇和忠诚。

3. 勾践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为了复国报仇,每天卧薪尝胆,以激励自己不忘国耻。

他通过十年的艰苦奋斗,最终成功灭掉吴国,实现了复国梦想。

这个故事展示了勾践的毅力和决心。

4. 纸上谈兵: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导致赵国大败。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经验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5. 背水一战:韩信率领汉军背水一战,以少胜多击败赵军。

这个故事展示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6. 负荆请罪:廉颇因为自己的骄傲和嫉妒,多次与蔺相如发生冲突。

但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亲自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这个故事展示了廉颇的谦逊和勇气。

7. 指鹿为马:赵高为了篡夺秦朝政权,指鹿为马陷害忠良。

这个故事揭示了赵高的狡诈和残忍。

8. 霸王别姬: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四面楚歌,与爱妾虞姬诀别。

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壮和浪漫色彩,展示了项羽的英勇和柔情。

9. 狡兔三窟:孟尝君为了逃脱秦国的囚禁,让食客冯谖为他准备了三个藏身之处。

这个故事展示了孟尝君的智谋和冯谖的忠诚。

10. 毛遂自荐: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荐出使楚国,促成了楚、赵合纵抗秦的联盟。

这个故事展示了毛遂的勇气和自信。

这些故事只是《史记》中的一小部分,《史记》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故事等待读者去探索。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共130篇,记述了从黄帝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

在这部巨著中,不仅有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记载,还蕴含着许多经典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更能够启迪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第一则故事是《伍子胥列传》,讲述了吴国大臣伍子胥为了报父仇,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讨伐了吴王夫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二则故事是《屈原列传》,讲述了楚国大夫屈原为了挽救楚国,最终投江自尽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忠君爱国的精神,甘愿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奉献一切。

第三则故事是《孙子吴起列传》,讲述了孙武和吴起两位军事家的故事。

他们通过智谋和勇气,帮助了吴国和秦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战争是一门艺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结合。

第四则故事是《范睢列传》,讲述了范睢和子胥两位大臣的故事。

他们忠心耿耿,忠于国家,为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忠臣义士的品质,甘愿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一切。

第五则故事是《魏公子列传》,讲述了魏国公子无忌的故事。

他机智过人,善于用计,最终帮助了魏国夺取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六则故事是《孟尝君列传》,讲述了齐国大臣孟尝君的故事。

他治国有方,善于用人,最终帮助了齐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有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

第七则故事是《田文列传》,讲述了田文和田恒两兄弟的故事。

他们忠心耿耿,忠于国家,为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忠臣义士的品质,甘愿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一切。

第八则故事是《李将军列传》,讲述了李将军的故事。

他勇猛善战,带领军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决心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第九则故事是《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位将军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中的故事
司马相如追女孩
司马相如的追女孩子的故事很有意思啊,看到一个女孩子在偷看他弹琴,就弹个《凤求凰》,结果那个女孩子和他私奔了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狡兔三窟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

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

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

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

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

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

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

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

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

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运筹帷幄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

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用,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

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善用人。

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为张良的字)。

”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

这说明张良心计多,善用脑,善用兵。

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

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 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

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

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卧薪尝胆
" 卧薪尝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典故。

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

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

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但是,卧薪尝胆的典故始于何时?据有关吴越史料的书籍,战国时期的《左传》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践和昊王夫差的详细记载,而没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记录。

另一战国时的著作《国语》中,也无勾践卧薪尝胆之说。

至东汉期间,《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践归国外传”中,有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不绝于口”之句,而无“卧薪”之说。

“卧薪尝胆”作为成语,最早见于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著的《拟孙权答曹操书》游戏性的书信体裁文中,设想孙权在三国鼎立之时,曾经“卧薪尝胆”,但这与勾践毫无关系。

到了南宋,吕祖谦在《左氏传记》书中,曾有吴王夫差“坐薪尝胆”,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践”。

到了明代,张博在《春秋列国论》书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尝胆”,虽有“卧薪尝胆”,但亦是指夫差。

后来,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黄震的《古今记要》、《黄氏日抄》两书中,才开始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说。

明末,梁辰鱼所著《浣沙记》剧本中,将勾践“卧薪尝胆”作为传奇,加以渲染。

冯梦龙也在《东周列国志》中多次讲到勾践“卧薪尝胆”之事。

清初,吴乘权编的《纲鉴易知录》,亦有“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之句。

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故事,就愈传愈广,成为我国的成语典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