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胸部解剖学
【课件-局部解剖学】_胸部局解_

下胸膜间区,又称心包 三角,内有心和心包。
2.胸膜下界: 为肋胸膜的下缘与膈胸膜的反折线。
起自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左 第6肋软骨中点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右 第6胸肋关节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脊柱旁线 第12胸椎棘突 第12胸椎棘突
(二)肺
肺下界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静脉。此静脉是沟通上腋、下腔静脉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门 腔 静脉的侧支循环通道之一。
乳房 mamma
位置:胸前壁浅筋膜内 结构
乳房由皮肤、乳腺、脂肪组织和纤维 组织构成。纤维组织主要包绕乳腺,并 有纤维隔嵌入乳腺叶之间,将乳腺分为 15~20个乳腺叶。
每一乳腺叶有一输乳管。 乳腺叶和输乳管围绕乳头呈放射状排 列,输乳管在乳晕处膨大为输乳管窦, 开口于乳头。
肺下缘 胸膜下界
锁骨中线 第6肋 第8肋
腋中线 第8肋 第10肋
肩胛线 第10肋 第11肋
脊柱旁线 第10胸椎棘突 第12胸椎棘突
肺门和肺根: 肺门:肺纵隔面中部的凹陷,有肺根出入。 肺根: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包括主支气管、肺动、静脉、
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肺丛等外包以胸膜。 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下静脉 自上而 下: 右: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左: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经(腋静 Nhomakorabea及属支)
肩胛下淋巴结——胸背神经 尖淋巴结——头静脉
3.深筋膜: 分为浅、深二层 浅层:胸大肌的表面 深层: 胸大肌的深面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张于喙突、锁骨 下肌和胸小肌上缘,穿行结构有胸内、外侧神经, 胸 肩 峰动脉的分支, 头静脉, 淋巴管等。
局部解剖学(二十九)胸部局解

(二十九)胸部局解问:试述第四胸椎下缘平面(胸部)的解剖结构?(中大2001)答:胸骨角 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角。
该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的标志。
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纵隔内一些重要器官在此平面行程和形态改变,如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脉的分界,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等。
1.胸壁的层次结构一、浅层结构(一)皮肤胸前、外侧区皮肤较薄,除胸骨表面皮肤外,均有较大的活动性。
胸前部皮肤面积大,颜色和质地与面部相近,可用于颌面部创伤的修复。
(二)浅筋膜浅筋膜内含脂肪、皮神经、浅血管、浅淋巴管和乳腺。
1.皮神经胸前、外侧区的皮神经来自颈丛和上部肋间神经的分支。
(1)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约2-4支,属于颈丛皮支,自颈丛发出后向下跨越锁骨的前面,分布于胸前区上部和肩部皮肤。
(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肋间神经在腋前线附近(或腋中线)发出外侧皮支,分布于胸外侧区和胸前区外侧部皮肤;在胸骨两侧发出前皮支,分布于胸前区内侧部皮肤。
肋间神经的皮支分布具有两个特点:①明显的节段性和带状分布,自上而下按神经序数排列,第2肋间神经皮支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的皮肤,其外侧皮支分出肋间臂神经分布于臂内侧部皮肤,第4肋间神经分布于男性乳头平面,第6肋间神经至剑突平面,第8肋间神经至肋弓平面。
根据皮神经的阶段性分布,可判断麻醉平面和脊髓损伤节段。
②重叠分布,相邻的三条皮神经互相重叠,共同管理一带状区的皮肤感觉。
一条肋间神经受损,其分布区的感觉障碍不明显,只有在相邻两条肋间神经受损时,才出现这一共同管理带状区的感觉障碍。
2.血管(1)动脉:主要是胸廓内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腋动脉的分支(如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
胸廓内动脉穿支:在距胸骨侧缘约1cm处穿出,一般与肋间神经前皮支伴行,分布至胸前区内侧部。
肋间后动脉的前、外侧穿支:与肋间神经前、外侧皮支伴行,分布于胸前、外侧区的皮肤、肌和乳房。
局部解剖学课件之 胸 部

1、解剖肋间肌 2、开 胸: 横行锯断胸骨 柄中份,向外侧 切至腋中线,再 向下依次切断第 2~10肋骨和肋间 肌,向前下方翻 开胸壁。
3、解剖胸廓内动、静脉 4、观察肋间血管和神经
(二)探察胸膜腔
1、观察胸膜的分布 2、探察胸膜隐窝
(三)取肺
1、解剖肺根的结构 2、取 肺 3、观察肺的形态
二、纵 隔
(一)纵隔侧面观
1、左侧面观 2、右侧面观
(二)解剖上纵隔
1、解剖胸腺 2、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3、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4、气和主支气管
(三)解剖中纵隔
1、解剖膈神经和血管 2、剪开心包 3、探察心包腔 4、取心
(四)解剖后纵隔
1、解剖迷走神经 2、解剖食管 3、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4、解剖交感干 5、解剖胸主动脉 6、解剖胸导管
胸 部
• 境界与分区
• 上界:以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 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的 连线与颈部分界。 • 下界:以剑突、肋弓、 第11、12肋下缘和第12 胸椎棘突的连线与腹部 分界。 • 两侧:以三角肌前、后 缘与上肢为界。
胸前区 胸壁 胸外侧区 胸背区 中部:纵隔
分区
胸腔 左部
右部
一、胸壁、胸膜和肺
目的要求
• • • • • 1、了解肋间血管和神经的安排。 2、了解胸膜的配布和肋膈隐窝的位置。 3、熟悉肺根的组成及其结构的位置安排。 4、熟悉纵隔的范围、分部及各部的内容。 5、掌握后纵隔内结构的局部位置关系
胸部局解PPT课件

胸部局解的影像学研究
总结词
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详细描述
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在胸部局解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胸部 局解的影像学研究,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位置、范围和性质,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
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胸部局解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结词
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VS
详细描述
胸部局解的知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手术技巧和方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胸部损伤的救治
胸部损伤是常见的急症之一,需要及时救治。通过对胸部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和位置 关系的了解,医生可以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在救治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胸椎
位于背部中央,与肋骨相 连,形成胸廓,对胸腔起 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胸壁的肌肉结构
胸大肌
位于胸前外侧,起自锁骨、 胸骨和肋骨,止于肱骨结 节间沟,主要作用是使上 臂屈、内收和旋内。
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 3-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突, 主要作用是使肩胛骨向前 下方运动。
肋间肌
位于肋骨之间,包括肋间 外肌和肋间内肌,主要作 用是使肋骨运动,协助呼 吸。
03
胸腔器官与功能
肺部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细描述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肺部 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肺实质包括肺泡和支气管,肺间质包括结缔组织、血 管和淋巴管等。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循环系统的核心
详细描述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心脏内部由四个腔室 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使得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生命活动。
局部解剖学_胸部局解(昆明医科大学)

浅筋膜
内含脂肪、浅血管、 浅淋巴管、皮神经、 乳腺
乳
房
1.位置 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 房后间隙(假体植入) 2.形态结构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锁骨 胸大肌
乳腺膜
脂肪
乳房切口
脓
5 1 3 4 2
肿
1.2 腺叶间脓肿切口呈放射状, 但不可达乳晕内; 3 乳晕脓肿沿晕缘的弧形切口; 4 乳房后或深部脓肿沿胸乳折呈 弧形切口
肋间外膜 肋间外肌
肋间最内肌
肋间内肌
肋间内膜
浅筋膜
肋间后动脉
胸主动脉 胸廓内动脉
肋间前动脉
肋间神经
• 第2肋间神经:平对胸骨角平面皮肤; • 第4肋间神经:平对乳头平面; • 第6肋间神经:平对剑胸结合平面;
• 第8肋间神经:平对肋弓平面;
• 第10肋间神经:平对脐平面;
• 第12肋间神经(肋下N):平对脐与耻骨联 合上缘连线的中点。
假体植入
5 腋下切口:这一切口是在腋 窝区域。手术后的疤痕能掩藏 在腋窝下。 3 乳晕切口: 这一切口是沿着 乳晕边上,手术后的疤痕最容 易掩藏。 4 乳房下切口: 这种切口是在 乳房下褶皱处,选择这一切口 的话,对乳房组织影响小,手 术后的刀疤能隐藏在乳房下皱 襞处。
乳房淋巴回流
外侧部和中央部 上部 内侧部 深部 结或尖淋巴结 胸肌淋巴结(主) 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胸肌间淋巴
肋间最内肌
肋间内肌
肋间神经
• 特点:
肋间神经的皮支分布呈明显的节段性。 • 临床意义: 根据皮神经的分布可判断麻醉平面和诊断 脊髓损伤节段。
胸穿和肋间麻醉
肋间后静脉 肋间后动脉 肋间神经
胸部局解

三、胸腔及其内容
胸腔thoracic cavity 胸壁和膈围成的空腔, 内衬以胸内筋膜。
(一)胸膜pleura
1.胸膜的分部
脏胸膜visceral pleura
紧贴于肺的表面。 壁胸膜parietal pleura 衬于胸壁内面、膈上 面和纵隔侧面。
壁胸膜分部: 肋胸膜:贴于胸壁内面。 膈胸膜:覆盖于膈上面。 纵隔胸膜:位于纵隔两侧。 胸膜顶:随肺尖突向颈根。
动脉导管三角
前:左膈神经 后:左迷走神经; 下:肺动脉干分叉 内容:动脉韧带 左喉返神经 心浅丛 意义:手术寻找动脉导管 的标志
气管胸部
前:胸骨柄、胸腺、左头 臂静脉、主动脉弓,头臂 干和左颈总动脉 后:食管和左喉返神经; 右:奇静脉和右迷走神经 左:主动脉弓、左颈总动 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
房室结功能特点:
1)自律性较低,40次/分左右,为异位起搏点。
2)传导慢0.2米/秒,产生房室延搁。
心传导系 与心电变化
(四)房室束及左、右束支: 1、房室束 2、右束支 呈圆柱形,细 长而分叉晚。
3、左束支
呈扁带状, 短而分叉早。
房室束及其分支的功能特点:
缺乏自律性,传导速度快。
(五)Purkinje纤维网
胸部局解
The Regional Anatomy of Thorax
主讲:郭开华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主要内容
一、胸壁和乳房 二、膈 三、胸腔及其内容 四、纵隔
胸部 Thorax
上界:颈静脉切迹、锁骨上缘、肩峰至第7颈椎 棘突的连线。 下界:剑突、肋弓、第11、12肋至第12胸椎棘突 的连线。
胸壁:胸廓与附于其上的软组织构成。 胸腔:胸壁与膈围成。因膈向上隆凸,故 胸壁下界比胸 腔下界低。腹 腔上部脏器被 胸壁下部覆盖。
局部解剖学胸部

→喉下神经
环甲肌以外所有喉肌 声门裂以下喉粘膜
右喉返N
左喉返N
44
迷走神经在腹部的分支:
迷走N前干
肝支
胃前支 胃后支
迷走N后干 腹腔支
45
46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
47
48
49
50
第二节 胸 壁
胸壁的层次:
➢ 皮肤 ➢ 浅筋膜 ➢ 深筋膜 ➢ 胸廓外肌层 ➢ 胸廓和肋间肌 ➢ 胸内筋膜
胸膜和肺
第3层为肋间肌。 ③ The innermost intercostal muscle
⑦ The boundary line between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mediastina Anterior and posterior intercostal artery
04胸部-局解

2.旁正中穿刺法
①部位:正中线旁1.5~2.0cm ②层次: 皮肤→ 浅筋膜 → 深筋膜 → 背阔肌腱膜 → 竖脊肌 → 椎板间隙 → 黄韧带 → 硬膜外隙
【思考题】
1.乳房的淋巴引流方向及其临床意义。 2.胸膜腔穿刺的部位和经过的结构层次。 3.何谓动脉导管三角、食管上三角和食管下三角?
动脉导管三角 (动脉韧带)
上 纵 隔
1m05s
四.下纵隔
(一)前纵隔:胸腺、淋巴结
(二)中纵隔:心包、心脏
(三)后纵隔 1.食管胸部 2.胸主动脉 3.胸导管 4.奇、半奇和副半奇静脉 5.迷走神经、胸交感干
下 纵 隔
1m44s
脊柱区
1.境界与分区
项部 胸背区
背部 腰区
骶尾部
2.体表标志
隆椎棘突---------------C7 肩胛冈 -----------------T3
肩胛骨下角 ------------T7
髂嵴--------------------L4 髂后上棘---------------S2 骶管裂孔、骶角
3.层次结构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肌层
枕大N(C2后支) 第3枕N(C3后支)
二.纵隔 Mediastinum
1.概念 ?
2.分区 ?
3.侧面观
纵膈左侧面
食管上三角
中央为左肺根 上方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前下方心包 后方胸主动脉、左交感干、内脏
大神经及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左膈神经和左迷走神经
食管下三角
纵 隔 左 侧 面
32s
纵膈右侧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意义: 动脉导管三角
是手术寻找动脉 导管的标志。
(四)气管胸部和主支气管
1、位置
位于上纵隔中 央,上端平胸骨 的颈静脉切迹与 颈部相续,下端 平胸骨角分为左、 右主支气管,分 叉处称气管杈。
左
右 主 支 气
主 支 气 管
管
气管杈
气管隆嵴
2、毗邻
前方:
胸骨柄 胸腺 左头臂静脉 主动脉弓 头臂干 左颈总动脉 心深丛
胸导管在上胸部位于脊柱左侧,在下胸部位于脊柱右侧。损伤可引起同侧乳糜胸。
(二)分区
上纵隔
1、四分法
2、三分法
后
纵
隔
前纵隔 中纵隔
(三)侧面观 以肺根为标志
右侧面观:
前方: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上腔V、部分心包
后方:迷走N、奇V、食管 上方:奇静脉弓 下方:肺韧带
左侧面观:
前方: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二层在大血管根部相移行。
(4)心包腔
为浆膜心包 壁层和脏层之间 的腔隙,内含少 量浆液,起润滑 作用。
心包窦:
主要有:
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
心包前下窦
心包横窦 心包窦 心包斜窦
心包前下窦 心包穿刺部位
2、心的心体表投影
心的体表投影
左上点-左第2肋软骨 下缘,距胸骨左缘 1.2cm 右上点-左第3肋软骨 上缘,距胸骨右缘 1cm 左下点-左第5肋间隙 锁骨中线内侧1-2cm 右下点-右第6胸肋关
16、右肺下叶
17、右肺斜裂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7 8
此层面上左肺动脉和右主支气管消失,右心耳、中间支气管、叶间动脉和左肺上 叶支气管的断面出现。
纵隔结构自前向后为5层:第一层(血管前间隙)、第二层(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 前方出现右心耳,左侧可出现肺动脉口和肺动脉瓣)、第三层(为肺动脉干和右肺动 脉及其向右延伸的叶间动脉,呈弧形至右肺门,叶间动脉的后方有中间支气管)、第 四层(左主支气管及分出的左肺上叶支气管)和第五层(奇静脉、食管和胸主动脉)。
Regional Anatomy
胸部(二) Thorax
Department of Anatomy, Basic Medical College, Guiyang Medical University
第六节
纵隔 Mediastinum
一、概述
(一)境界与位置
胸腔内左、右纵 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 官、结构与结缔组织 的总称。
心心瓣膜瓣体膜表投体影表及心投音影听诊及部心位 音听诊部位
名称
肺动脉 瓣
主动脉 瓣
左房室 瓣
投影位置
左第3胸肋关节 胸骨左第3肋间
隙 左第4胸肋关节
听诊部 位
左上点
右上点
左下点
右房室 瓣
右第4肋间隙与 前正中线交点
右下点
心的血管:动脉
左冠状动脉
左室前壁 前室间支 右室前壁小部分
胸腺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中上纵层隔 :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膈神经 迷走神经
后上纵层隔 :
气管 食管 胸导管
一腺上—纵胸隔腺 二脉—上腔静脉及属支
主动脉弓及分支 三管—气管胸部
食管胸部 胸导管 三神经—膈神经
迷走神经
喉返神经
(一)胸腺 thymus
位置:
胸腔前纵隔上部, 胸骨柄后方,有时可 向上突入颈部,压迫 头臂静脉、主动脉弓 和气管。
胸腺、上腔静脉及属支
(胸二腺)、上上腔静腔脉静及属脉支 及属支
由左、右头臂静 脉在右侧第1胸肋 结合处汇合而成
垂直下行(7cm) 右第3胸肋关节下 缘注入右心房。
(三)主动脉弓及分支
1、位置
平右侧第2胸肋关 节高度续升主动脉, 自右前至左后,至第4 胸椎体下缘移行为胸 主动脉。
三大分支 小儿高位
境界: 前界:胸骨 后界:脊柱 两侧:纵隔胸膜 上界:胸廓上口 下界:膈
右肺动脉下份层面
5 43 21 6
1、升主动脉
2、右心房
3、上腔静脉
4、右肺动脉
5、叶间动脉
6、心包前间隙
7、肺动脉口
8、左主支气管
9、左肺上叶支气、奇静脉
14、右肺动脉
15、中间支气管
心包 心脏 大血管根部 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1、心包
pericadium
(1)位置
心包占据中纵隔。
(2)毗邻
前壁邻: 胸骨 第2~6肋软骨
在胸膜围成的心包区 直接与胸骨体下半部 和左侧第4~6肋软骨相 邻,因此常在左剑肋 角作心包穿刺。
心包后方邻:
主支气管 食管 奇静脉 半奇静脉 胸导管 胸主动脉
2、毗邻
上方:
头臂干 三大分支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头臂静脉
下方:
左肺动脉 左主支气管 动脉韧带 左喉返神经 心浅丛
左前方:
左肺 左纵隔胸膜 左迷走神经 左膈神经 左心包膈血管
右后方:
上腔静脉 气管胸部 食管胸部 左喉返神经 胸导管 心深丛
3、动脉导管三角
周界:
前界: 左膈神经 后界: 左迷走神经 下界: 左肺动脉
后方:
食管 左喉返神经
左侧:
左迷走神经 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跨过 左肺根上方
右侧:
奇静脉弓 右迷走神经
右主支气管前 方有升主动脉
三、下纵隔
inferior mediastinum
(一)前纵隔
胸腺下部 纵隔前淋巴结 疏松结缔组织
(二)中纵隔 middle mediastinum
• 结构:
左膈神经
左 迷 走 神 经 左肺动脉
3、动脉导管三角
内容:
动脉韧带 左喉返神经 心浅丛
动脉韧带
Arterial ligament - remnant of ductus
arteriosus, connects bifurcation of pulmonary trunk to inferior border of aortic arch
心包两侧邻:
纵隔胸膜 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心包上方 有出入心脏的大血管
心包下方 与膈相愈着
(3)心包的结构
分二层,即:
纤维心包
浆膜心包
纤维心包:
为坚韧的结 缔组织囊,上方 与大血管的外膜 相续,下方附于 隔的中心腱。
浆膜心包:
分为:
壁层
脏层
壁层:贴于纤维心包的内面。 脏层:贴于心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
后方:迷走神经 胸主动脉
上方:主动脉弓 下方:肺韧带
食管上、下三角
食管上三角: 由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脊柱围成。 内容:食管上段
胸导管
食管下三角:
由心包、胸主 动脉、膈肌围成。 内容:食管下段
迷走神经
二、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分三层: 前层 中层 后层
前上纵层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