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化是人类文化开山之祖

合集下载

温岭文化

温岭文化

温岭石文化石文化之于人类文明进程的独特地位相对于漫长的数十亿年的地球历史,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实在短得仿佛弹指一挥。

但也就是这短短的几百万年间,人类创造了绚烂的地球文明。

从三百万年前的非洲大陆猿类开始艰难的尝试直立行走、并用随处可见的树枝、石头或动物骨骼获取食物或对食物进行进一步加工,到20世纪人类运用自己这数百万年间创造的科技手段首次登上月份球,这段漫长的时光人类走得无比艰辛。

而无疑,学会工具的使用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类应该感谢那和一只用石头、树枝或者骨骼去猎取食物或者保护自己的猩猩。

因为它代表着地球进入了最激动人心的进化史。

石头,一般指由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多依附于大岩体表面,一般成块状或椭圆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固、脆硬---这是辞海对“石头”的生硬解释,对于人类来说,同样生硬的石头则意味着更多。

按照今天人类文明的简单划分,人类进行直立行走、并开始使用工具,是人类产生的标志,而后历经旧、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才真正步入今天所说的文明阶段。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是史学家划分原始社会的传统方法,划分的依据是原始社会人类的工具制造方法。

在这个分期方法下,还可以把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分得更细,例如原始社会晚期的金石并用时代等。

工具的技术发展,对文明进化的影响巨大。

人类蒙昧时代的工具制造技术发展,不可能是顿变的,只能是渐变,每一次渐变的过程,都可能经历上千年。

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是旧石器,旧石器的制作方法是用另一块石头砸打,砸出锋利的薄刃,用来切割兽肉、兽皮等。

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新石器,新石器和旧石器的差别在于,工具是凿磨而成的,这样制作出来的工具比较精致,用途也分化了,同类石器的形制呈现出明显的统一性。

有的新石器还安上木柄,钻孔穿绳。

中国境内发现的山顶洞人、河套人、峙峪人、资阳人、柳江人等等大量1.5万年前到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这些7、8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着石头---这个大自然随时可见的玩意是如此巨大的影响着人类前进的脚步。

中国文化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史名词解释

李贽明清思想家、文学理论家。

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他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把儒家经典看做真理的标准,对理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表现出了大胆的精神。

他的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中国中国由“中”与“国”组合而成。

“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引申为军事、政治中心地。

“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周初。

其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与“四方”对称。

其引申义包括:一、诸夏列邦,即黄河中下游这一文明早慧、国家早成的中原地带,居“四夷”之中;二、国境之内;三、中等之国;四、中央之国。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诸夏列邦之意。

“中国”一词包含地理、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含义。

“中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体概念,萌发于宋代,至清代则成为正式国名之一。

辛亥革命后,“中国”先后作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以正式国名被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文化文化由“文”与“化”组合而成,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省称。

其本质内涵是自然地人化,是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对象化的过程与结果,包括外在文化产品的创制和内在心智、德性的塑造。

广义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层面的文化;而作为不停运行的广义文化在观念领域摹本的精神文化,是狭义文化。

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与不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小农经济相联系。

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楚文化楚文化是先秦时期形成的,以长江中游为核心地带,造就华夏文化幽丽清奇的区域文化,它影响了整个南中国。

楚文化除了崇凤、拜火、尚东、尊左、尚赤等特点外,显著特色是“信巫鬼,重淫祀”。

楚文化另一显著特色是长于幻想玄思,它孕育了以“虚无”为取向的老庄道家、浪漫主义风格的庄子散文、屈原、宋玉创造的骚体诗歌楚辞。

写温岭石文化的作文

写温岭石文化的作文

写温岭石文化的作文篇一:温岭文化温岭石文化石文化之于人类文明进程的独特地位相对于漫长的数十亿年的地球历史,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实在短得仿佛弹指一挥。

但也就是这短短的几百万年间,人类创造了绚烂的地球文明。

从三百万年前的非洲大陆猿类开始艰难的尝试直立行走、并用随处可见的树枝、石头或动物骨骼获取食物或对食物进行进一步加工,到20世纪人类运用自己这数百万年间创造的科技手段首次登上月份球,这段漫长的时光人类走得无比艰辛。

而无疑,学会工具的使用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类应该感谢那和一只用石头、树枝或者骨骼去猎取食物或者保护自己的猩猩。

因为它代表着地球进入了最激动人心的进化史。

石头,一般指由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多依附于大岩体表面,一般成块状或椭圆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固、脆硬---这是辞海对“石头”的生硬解释,对于人类来说,同样生硬的石头则意味着更多。

按照今天人类文明的简单划分,人类进行直立行走、并开始使用工具,是人类产生的标志,而后历经旧、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才真正步入今天所说的文明阶段。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是史学家划分原始社会的传统方法,划分的依据是原始社会人类的工具制造方法。

在这个分期方法下,还可以把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分得更细,例如原始社会晚期的金石并用时代等。

工具的技术发展,对文明进化的影响巨大。

人类蒙昧时代的工具制造技术发展,不可能是顿变的,只能是渐变,每一次渐变的过程,都可能经历上千年。

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是旧石器,旧石器的制作方法是用另一块石头砸打,砸出锋利的薄刃,用来切割兽肉、兽皮等。

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新石器,新石器和旧石器的差别在于,工具是凿磨而成的,这样制作出来的工具比较精致,用途也分化了,同类石器的形制呈现出明显的统一性。

有的新石器还安上木柄,钻孔穿绳。

中国境内发现的山顶洞人、河套人、峙峪人、资阳人、柳江人等等大量1.5万年前到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这些7、8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着石头---这个大自然随时可见的玩意是如此巨大的影响着人类前进的脚步。

江苏地域文化答案

江苏地域文化答案

(一)填空1、吴文化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现今紧靠太湖的苏、錫、常地区)为中心地带。

2、1949年,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以长江为界分置(苏南)和(苏北)两行署域。

3、(齐梁)时期的沈约发现的四声依据是(盖金陵话)。

4、“东晋二王”指建康人(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

5、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扬州)和(成都)。

6、明代官话是以(江淮方言)为基础语言,以(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白话小说)为其语法楷模的市民社会语言。

7、(30)年代,陶行知在南京创办了培养小学教师的学校(晓庄师范)。

8、梁文帝时编辑的(《千字文》)是世界教育史上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

9、南朝《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提倡(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的著作。

10、清代(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在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江苏分属于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二州大致以淮河为界。

12、三国时,今苏南、苏北分属于孙吴和曹魏。

13、元代时,江苏长江以南属江浙行省,以北属河南行省。

14、历史学家顾颉刚是江苏苏州人,社会学家费孝通是江苏省吴江县人。

15、刘向编辑《楚辞》。

枚乘创作《七发》,为汉大赋首篇。

16、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齐朝刘勰著《文心雕龙》。

17、扬州大云寺(今大明寺)和尚鉴真东渡日本。

18、兴化人施耐庵《水浒传》,淮安人吴承恩《西游记》。

1、六朝(P35):从220年到589年,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在南京定都,史称“六朝”。

2、金陵文化(P8):或称“宁镇文化”。

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唐代时亦称金陵)。

以三国时孙吴政权先建都京口(镇江)后移都建业(今南京)为契机,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相互并存乃至相互交融为语言文化的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3、吴越文化(P30):春秋中期,吴王寿梦以江北之邗邑(今扬州)为政治、军事重镇,自称邗王。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1.前秦朝曾是战国时期七雄之一。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东周后半期称为春秋时期。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秦国于公元221年扫平六国,统一全国。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开辟了重要的丝绸之路。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父系氏族文化遗存以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刘秀建立了西汉王朝。

[判断题] *对7.明清时期在绘画艺术上最为突出的是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壁画。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一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王维倡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成了诗、画两位一体的独特风格。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0.国画十分重视装裱。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1.在人物画方面,有初唐的吴道子,其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卷》等。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2.八卦中,乾代表地,坤代表天,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3.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判断题] *错1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5.庄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6.儒家在先秦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和荀子。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7.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庄子。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8.道家以辩证思维主张民贵君轻、清静无为而著称。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9.孔子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发展影响最大、时间最久、程度最深。

中国文化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史名词解释1文明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

是人类审美观念和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

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

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

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

研究发现,人类现代文明在4.4万年前就已出现。

2狭义文化即“广义文化”中的观念形态或“精神财富”部分。

通常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这是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的一种传统观点。

它只强调了凝固化的精神财富,而忽略了创造、传播精神财富的文化活动本身;且难以解释从精神财富到物质财富、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之间的联系与转换。

这种静态的表述方式往往为各种静态的文化制度专史所采用。

但在总体的文化研究或文化史研究中,这一术语却不足以描述文化的动态特征和揭示文化的运动规律。

3宗法制度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到周代逐渐完备。

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的大宗。

天子的庶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由嫡长子继承,他们以国名为氏。

诸侯的庶子有的封为卿大夫,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职位由嫡长子继承,他们以官职、邑名、辈份为氏。

卿大夫至士的大宗、小宗关系与上相同。

有世袭权的嫡长子称宗子,他们有掌握本族财产、祭祀,管理本族成员的权力。

后世地主阶级长期利用这种制度,来巩固其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4二十四节气它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独特的发明与伟大的创造,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电大标准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1

电大标准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1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第一次作业任务: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早在10万年前,山西这块土地上就繁衍、生息着中华民族的先祖,他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远古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文化遗存。

(错误)2、从人类的出现到国家的产生,在山西形成了一个绵延不断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发展序列。

(正确)3、山西,不仅是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又因创立华夏文明的帝王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活动中心都在晋南,因而晋南又是“帝王所都”。

(正确)4、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最后阶段,与地质学上的第四纪更新世大致相当。

(错误)5、人类自身的体质演进也经历了猿人、类人猿、新人三个阶段。

(错误)6、山西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相当广泛,其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文化年代衔接,历史脉络清晰,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正确)7、在旷古而久远的旧石器时代,山西地区曾是中国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的集中地带,也是我们民族的先民们最早开发的地区之。

(错误)8、西侯度遗址位于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以北约10公里处的西侯度村一带,距今约180万年,(正确)9、下川遗址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最古老的一处文化遗址,而且也是世界范围最古老的文化遗址之一。

(错误)10、从动物群生态分析,旧石器时的晋南应是四季分明的疏林草原环境。

(正确)11、考古学家称之为“大石器传统”,“西侯度人便是大石器传统的开山之祖”。

(正确)12、从西侯度人石器的打制技术来看,他们已经采用了锤击、碰砧、砸击的三种方法,用这些方法从石材上获取石片,再将这些石片加工成石器,考古学家称这为“石片文化传统”。

(正确)13、下川的石片文化,为探索人类石片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而也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石片技术的国家。

(错误)14、被火烧过的兽骨、鹿角和马牙化石,是龙山发现的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类文化遗物,它证明西侯度人当时已经开始用火。

浅析传统文化的淡化

浅析传统文化的淡化

传统文化的缺失【引言】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而形成的,不同的传统文化自然都深深地刻上了本民族的烙印。

然而,当社会处于动荡、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

南怀瑾《亦旧亦新的一代·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世纪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二十世纪的中国,更是在内忧外患中颠沛困顿,力图自强。

辛亥革命,中国的专制政体被打倒了;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古老文化被破坏了。

生长在这新旧文化夹缝中的青年,整个思想便陷于古今中外的矛盾混乱之中。

”今天,敞开国门的中华民族又一次处在大变革时期,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再次摆在国人面前。

而一个令人不容乐观的现实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慢慢流失,已到了应该警省的时候了。

冷落,是遗弃的前兆!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热衷于过洋节而冷落自家的传统节日,在某种程度上是传统文化流失的外在表现,而冷落又恰恰是遗弃的前兆。

因而应加大对传统节日的教育、宣传和保护力度,并使其发扬光大,使国人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首届中国社会发展政策高层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先生建议“增加清明、端午、中秋节为法定节日”,以便“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今天的作用”,使之“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为识见。

圣诞老人比屈原名气大教育工作者担忧:中国传统文化会因此流失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却不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是纪念谁?青少年狂热追捧洋节,使教育工作者担忧:中国传统文化会因此流失。

今天下午,记者在海师附中、海口九中等几所中学采访了38名初中学生,事先设计的调查题目有: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知道圣诞节是为何而设吗?知道端午节、重阳节是为纪念谁吗?有31名受访学生回答: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和圣诞节,理由是:过春节可收到红包,过圣诞节又好玩又有人请客吃洋快餐。

虽然初中生们大都喜欢过圣诞节,却很少有人知道圣诞节是为何而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5月22日,在北京和王文祥先生谈观赏石文化,当讲到南京北阴阳营出土的距今四、五千年的雨花石时,他说:“写下来”。

拟题为“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开山之祖”。

最近笔者查一些资料.深感石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开山之祖,而且演化出观赏石文化,玉文化等等。

早期人类以鱼猎、采集为生,流动性很大他们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天灾.部分群落被灭亡,又有后继者,从猿到猿人,从猿人到智人.都是走!走!走!于是走遍中国,走遍亚、欧、非。

北冰洋坚冰,挡不住爱斯基摩人去北美,再到南美。

这是几十万年漫长的过程。

特别是距今1万年前,人类已渐渐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此时,大冰期来了.到处是冰山,对人类是一次大考验,海平面下降100米左右,台湾与大陆相连,北美洲与亚洲相连,人类在生存斗争中。

去美洲是完全可能的。

人类祖先起源于南非?起源于欧洲?起源于中国?这是一个大课题。

而起源于中国的证据丰富。

当第一个古猿拿起石头与野兽博斗的时候,这个举动开创了从猿到人的先河,二、三百万年前开始了旧石器时代。

中国古猿化石丰富.云南开远县腊玛古猿距今1500万年。

禄丰县发现禄丰森林古猿和禄丰腊玛古猿,距今800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猿人化石,经古地磁法测定,元谋猿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

已直立行走,同时出土了少量石器和用火的痕迹。

南方古猿发现于南非和东非.生存于距今530-160万年的上新世和距今160万年至l万年更新世初期和中期,能制造简单工具。

在陕西蓝田发现蓝田猿人,古地磁法测定。

距今115--65万年,早于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同时出土打制石器,有刮削器、石片、石核。

北京猿人发现于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内,能直立行走,距今70-23万年,向智人转化,用火熟食。

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和骨器。

印尼爪哇猿人,属于更新世中期,能直立行走。

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1856年发现于德国杜塞尔多尼安德特河谷附近洞穴内。

距今约7万年。

因为发现早,所以是智人阶段所有人类化石通称。

在广东韶关马坝乡狮子山洞穴发现尼人化石.属于晚更新世初期,是智人化石之一。

山顶洞人是北京猿人后代,c14测定,距今18000年,装饰品有石珠、穿孔卵石、兽牙。

中国各地都出土过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遗址。

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仰韶文化。

C14测定,公元前5000 前 3000年。

母系社会,石器有刀,斧、奔、凿,打制石器占一定数量,骨器精制。

饲养猪、狗等。

使用彩陶,陶面有动物花纹。

山东章丘发现龙山文化,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C14测定,公元前2800---前2300年。

父系社会,巳用磨制石器,有石镰,蚌镰。

用轮;制陶器,陶面有绳纹、力格纹,弦纹蓝纹、见到卜骨,农业为主,畜牧业发达。

看来五千年前是母系和父系社会分界线。

黄帝距今4700年左右,传说已经有养蚕、舟车、
文字、音律、医学算学等等。

黄帝是姬姓,最早的姓多为”女”字旁,“姓”电是”女”字旁,说[明母系社会影响深远。

辽西红山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出土打制和磨制石器,玉器有龟、兽形玉。

上海崧泽文化,含太湖流域,c14测定,公元前3900前3200年.已经种稻,石32有穿孔斧、扁锛、条形锛、犁状器等。

浙江余姚发现河姆渡文化,共分四层。

一、二层相当于崧泽文化,二、四层年代约公元前4800年左右。

出土文物中有伐木的石斧、石凿.农用的骨耜,打猎用的骨镞等。

西安东郊的半坡文化,c14测定为公元前4800--前4200年,用石器,骨器和陶器为生产
工具和生活用具。

陶面有人面、鱼和鹿图案。

嘉兴的马家浜文化,越南的北山文化,青海、甘肃的马家窑文化等等,全国各地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存,都有大量的石器、玉器和陶器。

人类用火是进化的关健一步。

如雷击引起原始森林大火,古人类拣烧死的动物充饥,当然比生的好吃,也更有营养。

中国古代有燧人氏钻木取火,也可能是击石取火,较为客观、门然。

欧洲有普罗米修斯盗神火给人类。

借助神话说明火的重要性。

中国盘古氏开天辟地,日、月、星辰、风云山川、田地、草木、金石等都是盘占氏死后身体各部分变的。

说明那时候人们对这些自然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中国人说伏羲、女娲兄妹是人类始祖制订族外婚。

基督教说上帝造人,有亚当、夏娃的故事。

事实。

大量出土文物说明,石头作为随手可取之物,是促使人类进化的物质基础。

笔者拙作《名胜古石》中“帝王与石”二篇的开头各有大段落叙述石器时代状况、引用夏华炳《奇石学基础)中28640年前古人有云母串珠,南京北阴阳营出土四、五千年前雨花石陪葬品.前述180130年,山顶洞人有石头串珠,新石器时代人们爱美的遗物中以玉石制器为最,所以说石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开山之祖,观赏石文化、玉文化是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观赏石文化足石文化之子。

此说拟为石文化定位,也为观赏石文化定位。

大量甲骨文出现于3000多年前,直到孔子才进行系统教育.而人类活动历史漫长。

人类知道自己的事太少了,大量未知的事,只有石头能告沂我们。

奴隶社会之后,观赏石文化反映一定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另文论述)。

当代观赏石文化反映当代社会、经济、思想意识。

当代中国是多元经济,赏石也反映多种思想意识。

笔者在1999年《石友》总第九期发表拙作“石头科技与扑会发展”一文,石头敲开许多科学技术的大门,敲开美学大门,敲开艺术的大门,敲开音乐(石磬)的大门,敲开教育的大门,也敲开人类的大门,科学发展永远离小开石头.过人如此.当代如此,将来也必然如此。

到外星取岩石,分析是不足碳酸盐,以便确认是否钟经有水?这样的研究工作很多,任务山艰巨、不爱这种岩石呢?石最可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