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政府采购专家评委评标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完善政府采购专家评委评标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政府采购其实就是专家评委采购。专家评委的专业知识水平、评标态度、工作责任心直接影响着一个政府采购项目的成功与否。笔者从事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多年,发现在实际采购操作过程中,特别在评标、定标的关键阶段,专家评委有时却并没有发挥出专家的作用,造成中标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很不理想,集中采购机构似乎好心办成了坏事,采购人、供应商不时埋怨、投诉,给政府采购的阳光形象、声誉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一、当前专家评委评标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的实际工作中,没有具体约束专家评委评标的体制机制,导致一些专家评委有些时候在评标室内评标时,没有完全尽到作为评标专家应尽的责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看标书,脱稿打分。有的评委自以为对投标人的情况熟悉,投标人花上多少个日日夜夜精心编制好厚厚的一本投标文件,他评标时翻都不翻一下,拿起笔就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投标人优劣直接填写评分表。评标时是该就事论事,还是就人论事?如此看菜下筷,带观点评标,导致公平、公正大打折扣。

二、仓促下笔,敷衍了事。遇上大的采购项目,有时投标人较多、评标时间紧迫,但有的评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评标时谈笑风声,临要下班了就急翻标书瞎打分,或借口有事,随便填好评分表应敷了事。对待严肃的评审工作态度草率、轻慢,你暗示他应该对照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打分时,他却道:“我的评分表我签字我负责”!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人员有苦难言、哭笑不得。

三、避实就虚,得过且过。由于诸多原因,有的评委与投标供应商很多都脸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担心评标内容泄漏,于是评标时充当老好人,抱着谁都不得罪的态度,都给高分,滥竽充数。

四、附炎趋势,奉迎讨好。专家评委很多是采购人行业里的拔尖人才,与采购人领导都是老朋老友的,抱着迎合采购人的心理,于是评标时看采购人的脸色行事,有意无意的征求采购人的意见,或者直接请采购人评标前先发表一番自己的倾向性意见,走过场,评标结束时还喜形于色,“我们是为业主服务的,皆大欢喜,皆大欢喜”,严肃的评审工作流于形式,无形中也给其他投标人授人以柄:“我早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我说不来陪标的。”

五、强词夺理、妄加评判。采购人一方评委对别的专家评委的一致性意见发出挑战,评标前公然发布倾向性意见,还振振有词:"这是我们领导的意见,别个品牌中了我们是不会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