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民居绿色建筑分析

合集下载

皖南徽州民居室内环境初探

皖南徽州民居室内环境初探

皖南徽州民居室内环境初探发表时间:2018-09-12T12:09:05.0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作者:王慧[导读] 摘要:皖南徽州民居是风格较为鲜明的地方传统民居建筑,历史悠久,具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徽州民居室内环境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学专业 410075摘要:皖南徽州民居是风格较为鲜明的地方传统民居建筑,历史悠久,具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徽州民居室内环境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更是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为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着借鉴。

本文初步探讨文论述了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环境的地方特征,分析了皖南徽派民居具有地域文化的室内环境与人们生活行为的互动关系,以提出对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皖南;徽州;民居室内环境一、徽州民居室内空间环境特征徽州民居集古民居、祠堂、牌坊为一体,有明、清两代最典型的各式古建筑群及距今五百多年的古树、古井、古匾,被誉为“我国明代民间艺术的活专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

走进徽州民居,犹如走进五百年前的徽州。

徽州民居室内空间环境有着集聚文化气息的艺术特色,在旧时徽州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

明代以楼上宽敞为特征。

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

一屋多进,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

在室内的环境设计上,仍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皖南徽州民居室内环境设计有着更加独特的艺术特征[1]。

(一)空间的变换徽州民居室内空间环境遵循着一定的模式,但又是多变的空间,在不同的地域内的徽州民居室内空间环境也有差异,在同一个地方,建筑特色也有很多的差异。

但是都是紧随中轴对称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对于不规则的地带则采用不同的设计。

在平面设计中有“凹”型“回”型“H”型“日”型等形式,很多的民居的室内设计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设计,在室内还会有书厅、排山阁、吞云轩、书房等辅助的设计环境。

皖南民居调研报告

皖南民居调研报告

皖南民居调研报告皖南民居调研报告一、引言皖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农村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和文化资源。

民居是农村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居民的生活和乡土文化。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皖南地区民居的调研,了解其特点和变迁,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田野调查和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

我们选择了皖南地区的几个代表性乡村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获取数据和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习俗和思维方式。

三、民居特点皖南地区的民居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首先是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皖南地区的民居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有传统的中式建筑,也有受到南方水乡文化影响的水上民居。

其次是建筑材料的特点。

由于地区资源的限制,人们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土木、石头和砖块,这给民居增添了一种纯朴和古老的气息。

此外,民居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采用多种技术和设计手法,使得民居与自然融为一体。

四、民居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乡发展的差异,皖南地区的民居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是居住方式的改变。

过去,皖南地区的民居多为传统的四合院结构,以家庭为中心,注重家族和亲情的联系。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影响了民居的设计和功能,人们更倾向于追求舒适和便利。

因此,现代的民居通常是独立的住宅,注重个体的隐私和自由。

其次是材料的改变。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新型建筑材料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土木和石头,使得民居的建造速度更快,质量也更高。

此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使得传统的民居风格逐渐消失。

五、民居保护与发展皖南地区的民居保护与发展是当地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保护传统民居的文化遗产价值,对于维护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民居的改建和更新也是必要的,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和规划,鼓励民众参与民居保护和发展,同时加强文化传承的教育和宣传。

浅析皖南古村落景观的色彩

浅析皖南古村落景观的色彩

浅析皖南古村落景观的色彩作者:夏守军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6期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而灿烂,徽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皖南古村落的景观堪称一绝,其青山绿水,粉墙黛瓦,黑白灰,枕山、环水、面屏的景观,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水墨丹青,充分的体现了中国画的山水人家的意境,可谓是“天人合一”的景观设计。

皖南古村落的景观色彩,以黑白为主色调,可以说是我国古村落景观色彩的奇葩,纵观皖南整个古村落,可以说是,青山绿水黑白灰,典型的中国画意境,用建筑无彩的色,体现自然的彩,突出自然,山水人一体,天地融合,和谐至极!一、皖南古村落的景观皖南古村落给人清新简洁、淡雅明快的感觉,因此在景观意象上整体呈现出一幅“全村同在画中居”的山水泼墨国画意境。

在村落景观、规划方面,皖南宗族以风水学说的“四神论”为理论依据,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基本风水模式,因借自然,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本地良好的生态山水环境,体现出中国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

它既有小品的点缀又有宏篇巨制的大手笔。

无论春夏秋冬四季如何变幻,呈现出来的依然是美不胜收的,让人流连忘返的绝世景观。

山水一体,天地融合,人在其中,从而烘托出大自然的魅力,不经意间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统一,平淡、恰静与和谐的社会效果。

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徽州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是徽州人千百年在劳动中凝练的智慧的结晶、是徽州人对大自然的一种独到的解读、也是徽州人求真务实的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徽州人对美好理想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追求,表达了徽州人质朴的生活观念。

它承载着优秀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民间艺术、民俗风貌,具有历史文化、美学、经济、科研等多方面的珍贵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所在。

二、皖南古村落景观的形成在唐末至南宋这段时期是皖南景观的形成期。

外来富商带来了中原崇儒重教的思想,凭借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从而使得皖南文风昌盛,以致后来即使是“十户之村”也“不废诵读”。

皖南民居建筑材料与形式的生态性研究及启示——以宏村为例

皖南民居建筑材料与形式的生态性研究及启示——以宏村为例

在古人看来,风水能够直接影响到
色生态”相互论证,在其内涵方面具备很
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从建筑材料和构
整个家族的运势,决定着人和家族的命
强的相似性。在皖南民居选址和建筑的
造形式出发,打造良好的人类居住建筑
运走向。在古时的《黄帝内经》中就谈及
过程中讲究“山水聚合,藏风得水”,
“负
环境,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在使用
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
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
环系统。皖南民居建筑群从选材到建造
和形式,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长久保留
风水讲究相山勘水,山川河流的位置很
重要,如果水流和山脉的位置不符合风
物博。中国跨越了多个气候带,从黄沙
水中所谈的理念就会对环境的人和建筑
漫天的大漠到绿草碧水的草原,从江南
皖南民居建筑材料与形式的生态性研究及启示
——以宏村为例
常思懿,周玉佳,王冰心,张瑶,邵艳,韩家亮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作者简介:

常思懿(1999-),男,安徽阜阳人,本科就读于
蚌埠
233000)
要: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人口剧增,资源锐减,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挑战。
性研究十分必要。文章以皖南民居宏村为例,从生态性和生态建筑出发,通过对其建筑
成一个矩形的内部庭院,是宅舍的中心
图2
图3
木构架轴侧
因地制宜也是建筑生态性重要的一
点。皖南地区地形多为山地环境,同时
剖轴侧图
4.2立面设计
以及有机生成点。
天井的长度与正屋的开间尺寸相
皖南民居建筑外立面体现了中国人
同,宽度则与周围厢房进深相同。在实
这里气候环境良好,湿度和温度都符合

浅析皖南传统民居建筑与群体布局之特色

浅析皖南传统民居建筑与群体布局之特色
这种水墨画般的隽永意境渲染出皖南传统民居极具地域特色的基本风12建筑形式121别具一格的山墙造型皖南民居的造型颇有特色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
城 市 t 设
浅析 皖南传统民居建筑 与群体布局之特色
李慧勇
山东 聊 城 大 学建 筑 工 程 学 院 2 2 5 50 9
院不尽相 同。北 方的合院 ,分别 由正房和东西 两侧厢房组成 ,天井较 法 。
大 ,四面建筑 与天井大院是相 隔开的 。江 浙一 带的个体 院落 略小 ,一
木雕 比砖 雕使用的地方 更多 ,一般多用 于檐 口、梁架 、门窗 、栏
处宅院一般仅 为一家使用 ,但东 西厢房分 明,仍 是 乃『 房间。皖 杆 和室 内陈设 。由于小质细韧 ,较 砖石易于加工 ,故木雕 的刀工更 为 f
1 皖南 民居的建筑特色 .
11 筑色彩 . 建
皖南民居的色彩 ,以清新 淡雅为基本风 格。建筑采用 白色粉墙 、
天井 院又是家庭 内向的共享空 间 ,养花植草 、纳凉晒阳 ,亲朋叙
谈 ,是大家共 同活动的地方 。同时它还是联 络楼梯 、过道 、通廊及前
后其 他天井 、房 间的交通枢纽 ,与厅堂共 同组 成了徽州 民居 的核心部
1. .2 2 实用 、美观的漏天之井
皖南 民居的基本形式为庭 院式布置 ,院内以南 向房间为 主 ,东两 刻 ,形成 一种清丽高雅的建筑 艺术格调。
两侧为辅 ,中为东西 较长的天井 ,平面组成 口字形。也有在人 口处设
进厅 的 口字形布置 ,以及 两个庭 院前后 重复拼接 的 日字形庭院组合 体 处为门罩 、门楼 、八字墙 及马头墙 的端 部。其镂刻 的内容 、题材极 为 等。 皖南 的这种庭 院型住宅 与北 方 的 四合 院及 江浙 一带 的合 院型宅 表 现人 物 的逼真 和楼 台的主体感 ,多采用 高浮雕 、透雕 和半 圆雕的技

《皖南民居建筑》课件

《皖南民居建筑》课件
,使建筑显得更加庄重和富有气势。
石雕的题材与木雕相似,包括人物、动 物、花卉、山水等,通过精湛的雕刻技 艺,将各种题材表现得生动逼真,给人
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石雕的色彩相对单一,主要以灰色为主 ,但通过雕刻技艺和造型的变化,也能
呈现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彩绘艺术
彩绘艺术在皖南民居建筑中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手法,通过在墙面、屋顶、门窗等部位绘制各 种颜色和图案,使建筑显得更加绚丽多彩。
源。
皖南民居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灵活多变,根据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和习 惯进行合理规划,注重实用性。
文化价值与影响
皖南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 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皖南民居建筑风格对周边地区 乃至全国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民居 建筑的代表之一。
皖南民居建筑所体现的人文精 神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 意义。
近代民居建筑的代表作品
近代民居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黄山市区的老街区、屯溪老 街等,这些街区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传统的徽派特色, 又融入了西式建筑的元素。
近代民居建筑的影响
近代民居建筑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皖南地区的建筑风格, 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实用的居住环境。
现代民居建筑
现代民居建筑的特色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皖南地区的民居建筑逐渐向现代化、多 元化方向发展,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南屏村
总结词
南屏村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浓郁 的历史文化氛围吸引着游客前来探访。
详细描述
南屏村位于黄山市黟县,是一个有着千年历 史的古村落。这里的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 完好,展现了明清时期徽派建筑的典型特点 。南屏村的祠堂、民居、戏台等建筑各具特 色,其中以叶氏宗祠和叙秩堂最为著名。南 屏村还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着游客

皖南民居建筑

皖南民居建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皖南古村坐落与其它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 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 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 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 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 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 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穿堂式(回 厅)
典型徽派建筑 结构方式。穿堂的 位置在大厅背后, 与大厅紧连,是大 厅进入内室的过渡 建筑。大部分为木 地板,小三间与大 厅相背,人口则由 大厅正面隔屏的两 侧门进入。一明堂, 二个房间。穿堂较正 式三间为小,有天
井采光。
大屋脊吻
指徽派大型屋脊 脊吻装饰件。常见 于祠堂,庙宇,府 宅等大型建筑,有 正吻,蹲脊等。属 徽派特色。且附会 了许多的传说。诸 种说法皆为庇护平 安,寄寓生生不息
特点门楼
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 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 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 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 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 饰。多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 上双狮戏球雕饰,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 大的抱鼓石,高雅华贵。民宅墙式多用百子 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各异,神韵 毕现,栩栩如生。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

皖南民居 江南水乡
评价最有中国风 情的古镇,或许只有 皖南民居和江南水乡 可以一较高低。一般 而言,烟雨江南总让 我们想起古代的诗词, 似乎文人墨客的诗心 都留在了那里的雨巷 中;而皖南民居的徽 州风格则更儒雅一点, 它们多与学术鸿儒和 官宦大族相联系。

基于皖南古民居保护的城市特色构筑初探

基于皖南古民居保护的城市特色构筑初探

基于皖南古民居保护的城市特色构筑初探摘要:通过对皖南古民居的现状的分析,以及古民居的保护模式的探索来看现代城市特色构筑。

古民居的异地重建,功能置换从而达到既能保护历史遗迹同时又能塑造城市的特色。

关键词:皖南古民居、历史遗存保护、城市特色。

古民居,刻着社会发展的烙印,承载着一个地方优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现代社会,当高楼、广场、玻璃幕墙充斥每个大城市的时候,这些有着古朴生活气息的传统民居默默地表达着农业社会的乡情语言,因反映宁静、朴实的田园生活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徽州古民居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古民居的数量众多,建筑风格优美,构件雕凿精细,文化底蕴深厚。

徽州的园林水口、石桥古道、祠堂牌坊、古塔寺庙、戏台书院、古宅民居构成一幅幅精美淡雅的水墨画图。

一、皖南古民居的现状皖南山区的美,不仅在于其绿树成荫的山色,更在于分布其间的众多古建筑,这些被绿树相映、溪水环绕的古建筑见证了徽商的崛起与兴盛,体现了古徽州人商人的斗志、文人的雅致、隐士的情志,它们是一个时代地域风情的写照,更是明清建筑风格的完美遗存。

无论是从整体布局还是到单体设计,或是从水系构架到色彩运用,还是从天井安置到三雕装饰,每一个建筑理念都完美地结合了时代的风格与地域的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及艺术价值,是人类历史遗留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据有关部门统计,除划出黄山市版图的婺源、绩溪两县后的徽州地域,尚存地面历史文化遗存11000余处;其中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各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村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百种,其中,徽剧、歙砚制作技艺等14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古民居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由分散在古徽州各地的许多特殊的单体建筑构成,它的保护与管理难度远远超过了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点多、面广、头绪繁杂是其显著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南民居中的低技术生态设计手段
空间组织 天然采光 自然通风 给水排水 防火防盗
皖南民居中的低技术生态设计手段
天井
皖南民居中的低技术生态设计手段

1.空间组织
厚外墙 轻隔墙. 扩建时以天井为中心,重复利用墙体.符合环保要求. 造成了马头墙景观.
皖南民居中的低技术生态设计,天井内通透的大窗有 利采光. 但是皖南民居的采光仍然十分不足.因为遮阳是皖南民居 避暑的首要策略.
皖南民居中的低技术生态设计手段

自然通风
天井的夜间热压通风.
白天风压通风(穿堂风)
皖南民居中的低技术生态设计手段

防火
传统皖南民居为何不再传统?
节地策略的放松 采光 传统工艺的流失
谢谢.
参考文章: 皖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生态适应性设计研 究 对传统民居低技术生态设计策略与手法的继 承和发展——以北京和徽州新建民居为例 宏村徽州传统民居过渡季节室内环境分析_ 陈晓扬 传统民居外墙热工性能探究——以皖南民居 为例
江南传统民居的过去和未来
粉墙黛瓦
皖南民居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 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 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 以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 风格和淮扬风格为代表,徽州民居有强烈 的徽州文化特色,其他皖南民居则深刻凸 显其文化过渡地带风格特征。

夏热冬冷地区 湿度高 人多地少 建设和发展脱离对农业的依赖,追求生活 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