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指南

合集下载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类别作用机理缺点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

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致细胞死亡。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

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DNA而干扰转录。

其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及RNA合成。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有更强的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分析

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分析

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分析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的安全范围小、选择性低,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毒副作用。

若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复发率和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潜在的用药失误进行防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药学室对本院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点评分析,旨在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及提高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率。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选取2020年1月一2021年10月在我院肿瘤患者住院的病历共1105份。

1.2参考依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NCCN 临床实践指南”、“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新编药物学(第17版)》、“306种注射剂临床应用检索”等2、结果2.1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 1105份医嘱中涉及的抗肿瘤药物共29种,用量前5名的药品为通关藤胶囊、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卡培他滨片、华蟾素胶囊、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详见表12.2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分类本次调查中发现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集中在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不适宜及溶媒量不适宜,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占90.26%,使用量前5位中的通关藤胶囊及卡培他滨片问题较多。

详见表23、讨论3.1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发现,中药抗肿瘤药物、抗代谢抗肿瘤药物及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为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主体。

其中中药抗肿瘤药物在辅助治疗中使用量较大,这可能与中药抗肿瘤药物有一定的疗效、副作用较少及有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3.2不合理医嘱点评3.2.1 用法用量不适宜的本次调查发现用法用量不适宜的情况最普遍,占90.26%。

药物治疗的方案、剂量、用法及疗程都是通过循证医学做出的评估。

合适的给药剂量是指既能产生明显的疗效、又可使不良反应最少或程度最低的剂量。

治疗不足无法获得期望的疗效,同时容易导致肿瘤细胞耐药,给后继治疗带来困难;过度治疗易产生药物蓄积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缩短患者生存期。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指南(2020年10月整理).pdf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指南(2020年10月整理).pdf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指南一、概述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类别作用机理缺点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

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致细胞死亡。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

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DNA而干扰转录。

其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及RNA合成。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有更强的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

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

附件: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目录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后,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目前医药更新快,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

因此,药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更新点评方法,不可仅凭借说明书草率判定处方合理性。

二、不合理处方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制定指南的法规依据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4.《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四、判断为不规范处方情况【点评标准】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抗肿瘤药物的处方点评经验研究

抗肿瘤药物的处方点评经验研究

抗肿瘤药物的处方点评经验研究摘要:为加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药学部门根据《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及药品说明书、CSCO及NCCN等相关指南对抗肿瘤药物进行专项点评,能够对临床抗肿瘤用药加以规范,保证抗肿瘤药物的科学使用。

本文主要针对抗肿瘤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经验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专项点评;经验分享引言:伴随我国进入老龄化发展社会,加之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癌症已经逐渐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与社会发展的一种主要疾病。

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药物治疗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治疗方式,但肿瘤化疗药物往往存在较强的毒性,所以应对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予以高度关注,药学部门定期对其开展专项点评。

一、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其一,针对一些全身性肿瘤诸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患者在确诊以后,需要及早予以应用。

其二,针对大部分比较常见的肿瘤诸如骨和软组织肉瘤、肺癌、乳腺癌等,可于术后当作辅助性或是巩固性治疗措施,用以实现对可能出现的远处散播进行处理[1]。

针对部分肿瘤诸如鼻咽癌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辅助性使用相关抗肿瘤药物,能够加强相应的放射治疗效果。

其三,针对晚期肿瘤可以作为姑息治疗,有效减小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使得患者的寿命得以延长。

其四,针对一些浅表肿瘤诸如皮肤癌等,可以试着进行局部治疗,部分能够实现有效治愈。

另外,很多的抗肿瘤药物也存在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应用在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暂时性减轻患者症状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器官移植所造成的排异反应。

二、抗肿瘤药物的处方点评研究(一)肿瘤化疗方案的制定依照相关作用机制与细胞增殖动力学,进行相应治疗方案的设计,传统所采用的化疗方案主要如下:其一,对于GO期细胞比较多为代表的实体瘤,通常首先使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增殖期和部分GO期细胞进行杀灭,减小瘤体,促进GO细胞进入相应的增殖周期,后选取周期特异性药物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2]。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1)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1)

附件: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目录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一、概述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后,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目前医药更新快,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具有滞后性。

因此,药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新规范、新指南、新共识等更新点评方法,不可仅凭借说明书草率判定处方合理性。

二、不合理处方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制定指南的法规依据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4.《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四、判断为不规范处方情况【点评标准】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

肿瘤药物点评参考依据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 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 《临床用药须知》(2010)、《新编药物学》(第17版)等。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生部医政司
《NCCN相关肿瘤诊疗指南》、《FIGO妇癌指南》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8年版) 《恶性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恶性肿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点评指南》卫办医管函〔2012〕1179号
无适应症用药
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无 权威性循征医学依据)
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大处方)
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 药理作用 相同药物(人情方,经济利益挂
钩方)。
适应症不适宜
用法、用量不适宜
选药不适宜 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联合用药不适宜 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基本药物
重复给药
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
备注
不宜用0.9%NS溶解稀释,2~6小 时滴注完
滴注时间不少于1h,不可与其 它药物混合滴注,滴完后需继 续静脉滴注输液1000mL以上。
可用溶媒最低稀释至0.5mg/ml, >15min输注完毕
<40mg/ml,30min,最长不超过 60min
5mg/ml,静脉滴注超过10分钟, 不能溶于含有钙的稀释剂。
肿瘤处方点评
处方点评 的结果
不规范处方
不合理处方 合理处方
用药不适宜处方 超常处方
肿瘤处方点评
不规范处方
医师签名不规范
药师调配、审方未双签名
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的
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无临床诊断或诊断书写不全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PPT课件
肾功能已受损害、孕妇、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良或伴有血液病者,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 少、贫血及骨髓抑制禁用
有患水痘病史者禁用
博莱霉素
培美曲塞
长春瑞宾 长春新碱 达卡巴嗪 氟脲苷 氟尿嘧啶 吉西2他019滨/11/2
严重肺部疾患、严重肾功能障碍、严重心脏疾病、胸部及其周围接受放疗的患者禁用。
对培美曲塞或该制剂中的任何其它成份有重度过敏史的患者,禁忌使用培美曲塞。禁忌同时接 种黄热病疫苗。肌酐清除率<45ml/min的患者,不应给予培美曲塞治疗。
超常处方
2019/11/2
用药不适宜处方
.
不 合 格 处 方
8
甲地孕酮
2019/11/2
子宫内膜癌激素治疗
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食欲 和恶病质。
.
9
卡培他滨
卡培他滨为5-FU的前药
2019/11/2
晚期乳腺癌、卵巢癌(黏液性)
早晚各一次,餐后30分钟后用 水吞服
21天一周期,吃14天,停7天
.
10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严重肝功能不全禁用。禁与苯妥英或黄热病疫苗合用。该药一般不要与 减活疫苗及伊曲康唑合用。
Charcot-Marie-Tooth综合征引起的脱髓鞘患者禁用。
1.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禁用。2.严重过敏史者禁用。3.妊娠期妇女禁用。
1.对本品有严重过敏症状既往史的患者禁用。2.骨髓功能抑制的患者禁用。3.孕妇禁用。4.营 养不良患者禁用。5.有潜在重度感染者禁用。
的死亡风险可减少12%。
.
17
(4)用法、用量不适宜
参考依据: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指南中推荐的用法用量。 • 疗程过长或过短; • 给药频次或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 • 用药剂量过大或不足; • 不同适应证用法用量不适宜; • 特殊原因需要调整用量而未调整用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指南
一、概述
肿瘤就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得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得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得新生物。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得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得主要适应证就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得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与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得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得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得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得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
类别缺点
烷化剂能将小得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得高度活泼得一类化学物质。

所含烷基能与细胞得DNA、RNA或蛋白质
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
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基配
对错码,造成DNA结构与功能得损害,严重时可致细胞
死亡。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得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得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得功能,在核酸合成得水平加以阻断。

在抑制癌细胞生长得同时,对生长旺盛得正常细胞也有相当得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得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
DNA而干扰转录。

其药理作用就是:直接嵌入DNA分
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及
RNA合成。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有更
强得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得作用就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
现,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
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与细胞毒作用等。

毒性较大,尤其就是对神经系统
得毒性。

激素类药物包括性激素、黄体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前两者主要就是干扰肿瘤发生得体内激素状态,后一种则可能通过干扰
敏感得淋巴细胞得脂肪代谢,使淋巴细胞溶解、萎缩而发
挥其治疗作用。

疗效短暂,单独使用很难达到根治目得。

其她包括靶向治疗类药物、铂类、门冬酰胺酶等。

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就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得重要手段,就是肿瘤综合治疗得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部分抗肿瘤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可给人体造成伤害,对抗肿瘤药物得应用要谨慎合理,因而需进行抗肿瘤药处方点评,促进抗肿瘤药得合理使用。

二、点评依据
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
2.《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3.《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生部医政司
三、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实施方案
1.抽样标准:抽取诊断包含“肿瘤”、“癌”或“化疗”得病历;
2.抽样日:每季度首月1日-季度末;
3.抽样频率:1次/季度;
4.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或全样本抽样;
5.点评方法:根据本指南点评所抽取患者得处方或用药医嘱,按要求填写《抗肿瘤药处方
点评工作表》,并进行总结。

四、点评要点
【点评标准】
1.适应证不适宜得;
2.遴选得药品不适宜得;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得;
4.用法、用量不适宜得;
5.溶媒不适宜得;
6.联合用药不适宜得;
7.用药顺序错误得;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得;
9.重复给药得;
10.化疗方案不合理得;
11.医师超权限使用抗肿瘤药得;
12.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表
201___年第___季度
六、附件:常见抗肿瘤化疗指南推荐方案来源
1、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
2、美国NCCN临床实践指南中文版
3、汤光,李大魁、现代临床药物学[M]、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资料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刘新春、实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廖美琳,程刚,储大同,等、NCCN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指南(中文版) [EB/OL]、2011
[4]张艳华,宁华、抗肿瘤药得配伍与用药安全评价,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J], 2008,8(1):12-14、
[5]侯彬理、抗肿瘤药物得给药方法与护理体会,海峡药学[J], 2008, 20(9): 155-156、
[6]李苏芹,孟玲、抗肿瘤药物静脉用药与配置得相关问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J], 2010,03(18):97-98、
[7]张媛媛,童本定,魏青,等、肿瘤化疗输液不合理用药分析[J], 上海医药, 2010,31(11):487-488、
[8]陈楠,沈平雁, 肿瘤化疗药物与肾脏损害, 临床内科杂志[J], 2003, 20(4): 171-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