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即兴伴奏—《牧童之歌》
《牧童之歌》教案

《牧童之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欣赏》第三单元“童声合唱”,详细内容为《牧童之歌》。
通过学习该曲目,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感受童声合唱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之歌》的旋律、节奏、歌词,能准确演唱。
2. 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合唱中的音准、节奏及声部配合。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以及合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合唱谱。
2. 学具:歌词单、合唱谱、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牧童放牧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牧童们在做什么?”让学生回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牧童之歌》。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唱歌曲: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跟唱,注意音准、节奏。
(2)分声部练习:将学生分为高、低两个声部,分别练习合唱。
(3)合唱练习:将两个声部合并,进行合唱练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合唱技巧:音准、节奏、声部配合等。
(2)分析歌曲结构:前奏、主歌、副歌、尾奏。
(3)讲解歌曲背景:介绍作曲家、创作背景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练习合唱,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之歌》2. 合唱技巧:音准、节奏、声部配合3. 歌曲结构:前奏、主歌、副歌、尾奏4. 歌曲背景:作曲家、创作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合唱《牧童之歌》,注意音准、节奏、声部配合。
答案:正确完成合唱。
2. 作业题目:分析《牧童之歌》的歌词,谈谈你对歌曲主题的理解。
答案:歌曲主题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合唱技巧方面,部分学生仍需加强练习。
《牧童之歌》教案详教学设计

《牧童之歌》教案(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牧童之歌》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歌词的理解、旋律的掌握、节奏的练习以及歌曲背后的文化含义。
该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民间歌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之歌》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间歌曲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牧童之歌》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难点:歌曲中部分音高的把握以及节奏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牧童放牛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牧童的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牧童之歌》的背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3. 歌曲学习:分步骤教学,先教歌词,再教旋律,练习节奏。
4. 示范与练习: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练习,相互交流,纠正错误。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分组演唱,评选最佳演唱小组。
6.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7. 随堂练习:设计简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牧童之歌》2. 歌词:展示歌曲歌词,标注重点词语。
3. 旋律:用五线谱展示歌曲旋律,突出难点。
4. 节奏:用节奏谱展示歌曲节奏,强调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练习《牧童之歌》,熟练演唱。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演唱准确、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其他民间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组织一次民间歌曲演唱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示范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应关注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的掌握。
对于难点,要特别关注歌曲中部分音高的把握和节奏的准确性。
音乐《牧童之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音乐《牧童之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详细内容为《牧童之歌》。
歌曲描绘了牧童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展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之歌》的歌词和旋律,能正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2. 通过学习《牧童之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兴趣。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描绘的情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牧童之歌》的歌词、旋律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教材、歌词单、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了解到的草原生活,为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
2. 新课导入:介绍《牧童之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3. 教唱歌曲:(1)教唱歌词:引导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熟悉歌词的韵律。
(2)教唱旋律: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学唱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3)教唱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4. 随堂练习:(1)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演唱歌曲,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2)个人展示:挑选部分学生进行个人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之歌》2. 歌曲旋律:简谱及五线谱3. 歌词:歌词全文4. 演唱技巧: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牧童之歌》,录制视频或音频。
2. 答案:正确、流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音乐,如藏族、维吾尔族等。
(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3)推荐学生观看音乐剧、音乐会等,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中的歌曲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2024年《牧童之歌》音乐教案

2024年《牧童之歌》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音乐教材第七章《童声乐园》第二节《牧童之歌》。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歌曲《牧童之歌》的歌词学习、旋律学唱、节奏练习以及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高、音程、拍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之歌》的歌词、旋律和节奏,能独立演唱歌曲。
2. 学习并理解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高、音程、拍子等,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节奏的掌握以及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学重点:歌曲的整体演唱、音乐知识的运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牧童放牧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牧童的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分句教唱,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和节奏。
3. 音乐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音高、音程、拍子等概念。
(2)结合歌曲,分析音乐理论知识在实际演唱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5. 团队协作演唱(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名组长,组织团队演唱《牧童之歌》。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牧童之歌》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词4. 音乐理论知识:音高、音程、拍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牧童之歌》的歌词,并独立演唱歌曲。
2. 答案:歌词正确无误,歌曲演唱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搜集其他牧童题材的歌曲,了解不同地区的牧童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教案:牧童之歌

教案:牧童之歌教材分析.钢琴曲《牧童短笛》这是一首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的钢琴曲,为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
此曲作于年,参加由欧洲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荣获头奖。
从此,这首曲子蜚声国内外,更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全曲共分为三段。
第一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全段由六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从/拍的第三拍开始。
第二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速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的特点。
乐曲的第三段采用了我国民间音乐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旋律显得格外流畅。
乐曲的末尾渐慢渐弱,音区上升,结束在富有民族风味的和弦上,给人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
作曲家介绍贺绿汀(~)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早年即投身于革命并进行音乐创作。
后入上海国立音专,攻读音乐。
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在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分别获头奖和名誉二奖。
此后进入电影界,为进步电影《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创作音乐。
抗日战争期间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歌曲,广为流传。
解放战争期间,又创作了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晚会》等佳作。
解放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培养音乐人才,但仍坚持音乐创作园地上的耕耘。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
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因丧偶而疏于教育。
为了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家庭女教师。
女教师能歌善舞,并喜爱这些孩子。
女教师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男主人公的爱情。
此后,他们一家组成家庭合唱团,在被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奥地利,以巡回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的形式,与纳粹分子进行斗争和周旋。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牧童之歌》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牧童放牧时愉快的心情。
2、通过欣赏《牧童短笛》,了解不同地域牧童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1、体验不同地区牧歌的风格。
2、掌握歌曲中连续附点音符节奏。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播放新疆风光图片,背景音乐《牧童之歌》伴奏简介: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地域非常的辽阔,中部是横贯着天山山脉,背面是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面是肥沃的千里牧场。
新疆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哈纳斯湖便是其中之一。
新疆的物质资源也很丰富,最著名的要数哈密瓜和葡萄干了。
新疆是有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组成的,他们非常的能歌善舞,因此也有“歌舞之乡”的美称。
(二)节奏练习,突破难点让我们跟随小牧童一起分享他美好的放牧生活!听,从遥远的天山牧场,传来了谁的脚步声?出示节奏︱你能模仿出马儿的脚步吗?1、认识小附点节奏,学生跟读。
2、师生接龙练习此节奏。
3、渐强,渐弱处理,模仿小马由远及近再到远的马蹄声。
4、你们可真棒!你梦按照这样的节奏把这句话念出来吗?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
(三)学习牧童之歌骑上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真是件快乐的事,让我们也跟随小牧童去放牧,好不好?1、出示歌谱(1)老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按节奏朗读歌词,体会牧童愉快的心情。
(2)用“啦”跟钢琴模唱旋律。
(3)跟随老师模唱歌曲2、找出歌曲中难唱的部分,并解决问题3、歌曲情绪的处理。
牧童骑在马背上是那样的轻快,我们在演唱时要注意些什么?(活泼;欢快;热情;豪放;喜悦的注意唱歌的表情噢)4、跟伴奏唱歌曲。
(男女同学分唱,女同学优美活泼些,男同学热情豪放些)5、分组演唱歌曲。
(四)拓展欣赏1、笛子独奏《牧童短笛》刚才我们领略到了新疆牧童放牧时的热情豪放,是不是所有的牧歌都是这样呢?在我们江南也有一群可爱的小牧童,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他们又是怎样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的?2、说一说乐曲的情绪。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案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牧童之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牧童生活的向往,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牧童之歌》,了解歌曲背景,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牧童之歌》。
2. 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风格。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较高音的演唱。
2. 歌曲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钢琴。
3. 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牧童的生活,激发学生对牧童的向往。
2. 新课导入:播放《牧童之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歌曲解析:介绍歌曲的背景,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
4. 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5. 歌曲演练: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熟练度。
6. 音乐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牧童之歌》,准备下一节课的表演。
9.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演唱、课堂参与度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牧童生活的其他方面,如牧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欣赏学生的演唱,增进家校联系。
3. 开展校园牧童歌唱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2. 观察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练习情况。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掌握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如分组指导、个别辅导等。
3.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九、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牧童之歌》的熟练程度。
人音版(简谱)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牧童之歌》

2.教学难点
-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的准确演唱:学生往往在演唱时对八分音符的时值掌握不准确,休止符容易被忽略。
-切分音和连音的演唱技巧:这些节奏型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歌曲情感的表达:学生需要理解歌曲背景,将情感融入歌声中,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分组创作中的团队协作:如何平衡每个成员的意见,创作出和谐的作品,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
举例:在《牧童之歌》的第三小节中,连续的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组合“× × × 0 | × × × 0 |”是学生的难点,教师需要设计专门的练习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在情感表达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歌词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体验牧童的情感,从而在演唱时更好地表达出来。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上,我尽量通过生动的例子和详细的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从教学效果来看,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课堂总结时,仍有部分学生表示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巩固学生的记忆。
3.培养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创作以“牧童”为主题的简谱小曲,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音乐创作能力。
4.理解音乐文化背景:通过学习《牧童之歌》,使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及民俗风情,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5.培养音乐表现力: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歌声、表情和肢体语言,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童之歌
ⅰ
小调常用的三种伴奏织体
• 柱式和弦
3 1 6 5 3 1 4 2 6 3 7 5
ⅰ ⅲ ⅳ ⅴ • 分解和弦 63 13 ︱ 15 35 ︱ 64 24 ︱ 53 73 ︱ ⅰ ⅲ ⅳ ⅴ • 半分解和弦 • 3 33 5 5 5 4 4 4 3 3 3 • 61 1 1 ︱ 13 3 3 ︱ 62 2 2 ︱ 57 7 7 • ⅰ ⅲ ⅳ ⅴ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对歌曲调式调性的分析能力。
2、训练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走向、音乐 风格选用恰当的伴奏织体。
3、训练学生双手弹奏歌曲《牧童之歌》 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连续附点节奏。 3 4 5· 6 ︱ 5 4 3· 2 ︱ 1 2 3· 4 ︱ 3 2 1· 7︱
2、d 小调的调号以及双手弹奏的位置。
1 6 4
2 7 5
3 1 6
音 级: i
ii
iii
iv
v
vi
vii
I
3、分析歌曲《牧童之歌》,给歌曲的每小结配上恰当的 级数。 4、教师给歌曲演奏三种不同的伴奏形式(如:柱式和弦、 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让学生去感受并选出最恰 当的伴奏织体。 5、教师演奏,并分解其中的重难点。 6、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对同学们针对性指导。
C大调 : 1
音 级 : I
2
II
3
III
4
IV
5
V
6
VI
7
VII
1
I
a小调 :
音 级 :
6
i
7
ii
1
iii
2
iv
3
v
4
vi
5
vii
6
I
• 复习F大调、学习它的关一首乐曲是什么调的,均固定用C大调的唱名。 首调唱名法,以大调音阶的首音唱,小调音阶的首音唱。首调唱 名法中,音名虽然不变,但唱名却必须随着调性的不同而变化, 当确定某一固定音的唱名后,其他唱名则可依次类推。)如:
琴法
钢琴即兴伴奏—《牧童之歌》
授课人:王成
• 教学时间:40分钟 • 教学地点:活动中心钢琴教室 • 教学对象:14艺术幼师(2)班
教学内容:
• 钢琴(电子琴)即兴伴奏《牧童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钢琴曲《欢乐牧童》、歌曲 《牧童之歌》、《牧童》,了解哈萨 克族牧童与江南一带牧童的生活以及 音乐风格。 2、选用恰当的伴奏织体给《牧童之歌》 配伴奏。
教学分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 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 心 情 ,刻 画 出 天 真 可 爱 的 人 物 形 象。 全 曲 由 四 个 乐 句 组 成 ,为d自 然 小 调 式 。前 两 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 结合,描绘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画卷 。第 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 第三乐句以连续的 x x x.x| x x x.x节奏和 旋律三度模进,形成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 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 驰的形象。
3、欢快而富有弹性的旋律,切勿弹得笨重、拖 泥带水。
教学方法:
• 以看视频和教师演奏为基础,通过观 看、听、比较等方法了解乐曲的民族特 色,选择恰当的伴奏织体配伴奏。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钢琴、电子琴、黑板、粉 笔
教学步骤:
1、欣赏钢琴曲《欢乐牧童》、歌曲 《牧童》引发学生们的想象力,提 问这两首曲子的风格,导入新课题 《牧童之歌》。 2、复习C大调及它的关系小调a 小调, 区分大小调的音级标记,大调写大 写,小调写小写。如:
F大调:
固定调:1
首 调:4
2
5
3
6
4
7
5
1
6
2
7
3
1
4
音 级:I
d 小调: 固定调:6 首 调:2 音 级:i
II
III
IV
V
VI
VII
I
7 3 ii
1 4 iii
2 5 iv
3 6 v
4 7 vi
5 1 vii
6 2 I
d 小调各级和弦: 三和弦:3 4 1 2 6 7
5 3 1
6 4 2
7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