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知识点及公式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基本公式(二)2024

大学物理基本公式(二)2024

大学物理基本公式(二)引言概述:大学物理中,物理基本公式是学习和应用物理学概念和原理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学物理中的一些基本公式(二),包括力学、电磁学和波动光学等领域的公式。

通过学习这些公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正文:1. 力学公式:1.1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描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1.2 动能公式: E_k = (1/2)mv^2,计算物体的动能。

1.3 势能公式: Ep = mgh,计算物体在重力场中的势能。

1.4 动量公式: p = mv,描述物体的动量。

1.5 万有引力定律: F = G(m1m2/r^2),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2. 电磁学公式:2.1 库仑定律: F = k(q1q2/r^2),描述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2.2 电场强度公式: E = F/q,描述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力。

2.3 电压公式: V = IR,描述电流通过导体时的电势差。

2.4 磁场强度公式: B = µ0(I/2πr),计算在电流通过导线时的磁场强度。

2.5 磁感应强度公式: B = µ0N/lI,计算螺线管中的磁感应强度。

3. 波动光学公式:3.1 光速公式: c = λν,描述光的传播速度。

3.2 折射定律: n1sinθ1 = n2sinθ2,描述光在两种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3.3 成像公式: 1/f = 1/v + 1/u,计算透镜成像的距离。

3.4 焦距公式: f = R/2,计算球面镜的焦距。

3.5 干涉公式: Δd = mλ,描述两束光相干干涉时的光程差。

4. 其他公式:4.1 热力学公式: Q = mcΔT,计算物体的热量变化。

4.2 波函数公式: Ψ(x,t) = A sin(kx - ωt + φ),描述波动的波函数。

4.3 相对论能量公式: E = mc^2,描述物体的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4.4 等离子体频率公式: ω^2 = (e^2n)/(ε0m),计算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频率。

大物期末公式总结

大物期末公式总结

大物期末公式总结一、力学部分公式总结1.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 Δs/Δt其中,v为速度,Δs为位移,Δt为时间。

2.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a = Δv/Δt其中,a为加速度,Δv为速度变化量,Δt为时间。

3.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v = u + at其中,v为最终速度,u为初始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4.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Δs = ut + 1/2at²其中,Δs为位移,u为初始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5. 牛顿第一定律: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6. 牛顿第二定律:F = dp/dt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p为物体动量,t为时间。

7. 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其中,F12为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F21为物体2对物体1的作用力。

8. 力对应的功:W = F·s其中,W为力对应的功,F为力,s为位移。

9. 动能定理:W = ΔK其中,W为力对应的功,ΔK为动能的变化量。

10. 动能与动量的关系:K = 1/2mv²其中,K为动能,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11. 惯性力公式:F = -m•a'其中,F为惯性力,m为物体质量,a'为非惯性系中观察到的加速度。

12.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F = mv²/r其中,F为向心力,m为运动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r为运动半径。

13. 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公式:ω = v/r其中,ω为角速度,v为物体速度,r为运动半径。

14. 动量守恒定律:Σmv1 = Σmv2其中,Σmv1为系统在初始时刻的总动量,Σmv2为系统在末时刻的总动量。

15. 能量守恒定律:ΣE1 = ΣE2其中,ΣE1为系统在初始时刻的总能量,ΣE2为系统在末时刻的总能量。

二、热学部分公式总结1. 温度变化公式:ΔT = Q/(mc)其中,ΔT为温度变化,Q为热量,m为物体质量,c为物体比热容。

大学物理公式总结(全面-易懂)

大学物理公式总结(全面-易懂)
大学物理公式总结
目录 CONTENT
• 力学 • 热学 • 电磁学 • 光学 • 量子物理
01
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01
一个物体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
作用于它。
牛顿第二定律
02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
0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
B=μ0*H,其中B是磁感应强度,μ0是真空中的磁导率,H是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描述了磁场对电流和磁体的 作用力。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总结词
描述当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的规律。
详细描述
E=N*dΦ/dt,其中E是电动势,N是线圈匝数,dΦ/dt是磁通量 随时间的变化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表明,当磁场发生变化 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薛定谔方程
总结词
描述量子力学中粒子状态的偏微分方程。
详细描述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之一,用 于描述一个量子系统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它是一个非相对论的波动方程,可以用来计 算波函数的概率幅和概率密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中p是动量,m是质量,v 是速度。
冲量
I = Ft,其中I是冲量,F是力,t是时 间。
角动量
• 角动量:L = mvr,其中L是角动量,m是质量,v 是速度,r是物体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万有引力定律
•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 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衍射公式
$I = I_0 left| frac{sin(pi frac{a}{lambda})}{pi frac{a}{lambda}} right|^2$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速度不会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公式形式: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的力等于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公式形式: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公式形式:F1 = -F2,其中F1为物体1受到的力,F2为物体2受到的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作用于物体上时,合力的求解方法。

公式形式:F = √(F1^2 + F2^2 + …),其中F为合力,F1、F2为各个作用力。

力的分解是指把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公式形式:F1 = Fcosθ,其中F为力的大小,θ为力与某个方向的夹角。

5. 动量定理动量的改变等于作用力乘以时间。

公式形式:Δp = Ft,其中Δp为物体动量的改变量,F为作用力,t为作用时间。

6. 质心与惯性力质心是指系统或物体的集中质量点。

公式形式:x = (m1x1 + m2x2 + …) / (m1 + m2 + …),其中x为质心的坐标,m为质量,x为位置。

惯性力是指非惯性系中物体所受的力。

公式形式:Fm’ = -ma’,其中Fm’为惯性力,m为物体质量,a’为非惯性系下的加速度。

7. 功与功率功是指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

公式形式:W = Fd.cosθ,其中W为功,F为力,d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公式形式:P = W/t,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8.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弹性变形物体在恢复原状过程中所积累的能量。

公式形式:E = 1/2kd^2,其中E为弹性势能,k为弹性系数,d为变形量。

9.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改变等于作功的大小。

公式形式:ΔKE = W,其中ΔKE为动能的改变量,W为力做的功。

大学物理公式汇总 (完整版)

大学物理公式汇总 (完整版)

大学物理公式汇总目录1力学31.1运动学 (3)1.2牛顿运动定律 (3)1.3动量和冲量 (3)1.4力的合成与分解 (4)1.5摩擦力 (4)1.6重力 (4)1.7弹力 (4)2功和能52.1功 (5)2.2功率 (5)2.3动能 (5)2.4重力势能 (5)2.5弹性势能 (5)2.6机械能守恒定律 (5)3转动动力学63.1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6)3.2转动惯量 (6)3.3转动动能 (6)3.4转动定律 (6)3.5角动量 (6)3.6角动量守恒定律 (6)4流体力学74.1流体静力学 (7)4.2流体动力学 (7)5热力学75.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7)5.2热力学第一定律 (7)5.3热力学第二定律 (7)5.4卡诺循环 (8)6电磁学86.1静电场 (8)6.2恒定电流 (8)6.3磁场 (8)6.4电磁感应 (9)7光学9 8现代物理基础98.1狭义相对论 (9)8.2量子力学 (10)9原子物理与核物理109.1原子模型 (10)9.2核反应 (10)1力学1.1运动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v=dxdt(1.1)速度v是位移x对时间t的导数。

a=dvdt=d2xdt2(1.2)加速度a是速度v对时间t的导数,等于位移x的二阶导数。

1.2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ìF=mìa(1.3)物体的加速度ìa与作用力ìF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ìF作用=−ìF反作用(1.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3动量和冲量动量ìp=mìv(1.5)动量ìp是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ìv的乘积。

冲量ìJ=∫ìF dt(1.6)冲量ìJ是力ìF对时间t的积分。

大学大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公式

大学大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公式

大学大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公式在大学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大学大一物理学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相关公式的总结。

1. 运动学1.1 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1.2 平均加速度公式:平均加速度 = 总速度变化 / 总时间1.3 匀速运动公式:位移 = 速度 ×时间1.4 匀加速运动公式:位移 = 初始速度 ×时间 + 0.5 ×加速度×时间的平方1.5 自由落体公式:位移 = 初始速度 ×时间 + 0.5 ×重力加速度 ×时间的平方2. 动力学2.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称为惯性定律2.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导致加速度的改变,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 × a2.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4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乘以时间,即Δp = F × Δt2.5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即 E = 0.5 × m × v^23. 静力学3.1 支持力: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力,阻止物体下沉或浮出液体3.2 重力:受到地球或其他物体引力的力,称为物体的重量3.3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或即将发生运动时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的力3.4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3.5 牛顿定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合力为零,即ΣF = 04. 电学4.1 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4.2 电场强度: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力4.3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4.4 电阻: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4.5 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 I = V / R4.6 等效电阻:并联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4.7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即 P = IV5. 磁学5.1 电磁感应:导体中的磁场变化引起感应电动势和电流5.2 法拉第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于导线两端的磁通量变化率5.3 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所受到的力5.4 毕奥-萨伐尔定律:电流元在某一点产生的磁场对该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的影响总结以上知识点和公式只是大学物理学中的一部分,但对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原理和问题求解是非常重要的。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

大物知识点公式总结大物学,即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能量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大物学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公式,这些公式对于解决物理问题、推导物理规律以及应用于工程技术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对大物学中的一些重要公式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运动学公式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其中的运动学公式是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各种物理量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1. 位移公式:s=v0t+1/2at^2s-位移v0-初速度t-时间a-加速度2. 速度公式:v=v0+atv-速度v0-初速度t-时间a-加速度3. 动能公式:E=1/2mv^2E-动能m-质量v-速度4. 动能定律:W=ΔEW-做功ΔE-动能的变化量5. 功率公式:P=W/tP-功率W-做功t-时间6. 圆周运动公式:v=2πr/Tv-线速度r-半径T-周期7. 圆周运动加速度公式:a=v^2/ra-加速度v-线速度r-半径二、力学公式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物体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的力学公式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F=maF-力m-质量a-加速度2. 牛顿第二定律:F=dp/dtF-力dp-动量dt-时间3. 牛顿第三定律:F12=-F21F12-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F21-物体2对物体1的作用力4. 弹性力公式:F=kxF-弹性力k-弹簧系数x-位移5. 引力公式:F=G(m1m2/r^2)F-引力G-引力常数m1,m2-两个物体的质量r-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6. 摩擦力公式:f=μNf-摩擦力μ-摩擦系数N-法向压力三、热力学公式热力学是研究热量、能量和工作的转化与传递规律的学科,其中的热力学公式描述了热量和能量的转化规律。

1. 热力公式:Q=mcΔTQ-热量m-质量c-比热容ΔT-温度变化2.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ΔU-内能变化Q-吸热3. 卡诺循环效率公式:η=1-T2/T1η-效率T2-低温T1-高温4. 熵增加公式:ΔS=Q/TΔS-熵变化Q-吸热T-温度四、电磁学公式电磁学是研究电荷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的电磁学公式描述了电荷和电场、磁场之间的关系。

大一物理知识点及公式大全

大一物理知识点及公式大全

大一物理知识点及公式大全在大一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

这些知识点和公式对于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以及解决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整理并介绍一些大一物理学中常见的知识点和公式。

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合外力作用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F = ma。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热学1. 热传导: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遵循热传导定律。

2. 热容量: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其温度变化成正比。

Q = mcΔT。

3.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会发生体积的变化。

电磁学1.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电磁力与电荷间距的平方成反比。

F = k(q1q2/r^2)。

2.电场强度:某点处电场对单位正电荷的作用力。

E = F/q。

3.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

U = qV。

4.电容: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

C = Q/V。

5.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I = V/R。

光学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2.光程差:光线走过的路程差。

ΔL = n1d1 - n2d2。

3.薄透镜成像:透镜折射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的位置满足1/f =1/u + 1/v。

4.解析几何成像:光线经过反射或折射后,可通过几何方法确定成像点。

这些只是大一物理学中的一部分知识点和公式,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的物理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练习,培养我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在大一物理学学习中有所帮助。

请大家持续努力学习,深入理解物理学的知识点和公式,为之后的深入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振动学基础知识点:1. 1. 简谐振动方程)t cos(A x φ+ω=振幅A :取决于振动的能量(初始条件)。

角频率ω: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

初相位φ:取决于初始时刻的选择。

2. 2. 振动相位ωt+φ:表示振动物体在t 时刻的运动状态。

φ:初相位,即t=0时刻的相位。

3. 3. 简谐振动的运动微分方程0x dt x d 222=ω+弹性力或准弹性力 kx K -=角频率:m k =ω, k m2T π=A 与φ由初始条件决定:2202v x A ω+=, )x v (tg 001ω-=φ- 4. 4. 简谐振动能量)t (sin A m 21mv 21E 2222K φ+ωω==, 2K kA 41E =)t (cos kA 21kx 21E 222P φ+ω==, 2P kA 41E =2P K kA 21E E E =+=5. 5. 同一直线上两个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合振幅:)cos(A A 2A A A 12212221φ-φ++=221122111cos A cos A sin A sin A tg φ+φφ+φ=φ-同相: π=φk 2∆, 21A A A +=反相: π+=φ)1k 2(∆,21A A A -=,Λ,2,1,0k ±±=第八章 热力学平衡态知识点:1.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平衡态下 RT M PV μ=, nkT p =,普适气体常数 K mol /J 31.8R ⋅=玻耳兹曼常数K /J 1038.1N Rk 23A-⨯==2. 2.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t 2E n 32v nm 31p ==3. 3. 温度的统计概念kT 23E t =4. 4. 能量均分定理每一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为1/(2KT)。

一个分子的总平均动能为自由度):i (kT 2iE =。

ν摩尔理想气体的内能RT 2i E ⋅ν=。

5. 5. 速率分布函数Ndv dN)v (f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 )v v v (kT 2m23z y x 2z 2y 2x e)kT 2m ()v ,v ,v (F ++-π=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2v kT 2m23v e )kT 2m (4)v (f 2-ππ=三种速率最概然速率μ==RT 2mkT2v p平均速率πμ=π=RT8m kT 8v方均根速率μ==RT 3mkT3v 26. 6. 玻耳兹曼分布律平衡态下某状态区间的粒子数∝e -E/kT(玻耳兹曼因子),在重力场中粒子(分子)按高度的分布 kT/mgh 0e n n -=第九章 热力学定律1. 2. 体积功:准静态过程中系统对外做的功为pdV dA =, ⎰=21v v pdVA2. 3. 热量:系统与外界或两个物体之间由于温度不同而交换的热运动能量。

3. 4. 热力学第一定律A )E E (Q 12+-=, A dE dQ +=4. 5. 热容量dT dQ C =定压摩尔热容量dT dQ C pp =定容摩尔热容量dT dQ C VV =迈耶公式RC C V p +=比热容比i 2i C C Vp +==γ5. 6. 气体的绝热过程c pV =γ, 绝热自由膨胀:内能不变,温度复原。

6. 7. 循环过程热循环(正循环):系统从高温热源吸热,对外做功,同时向低温热源放热。

效率121Q Q 1Q A-==η致冷循环(逆循环):系统从低温热源吸热,接受外界做功,向高温热源放热。

致冷系数:2122Q Q Q A Q -==ε 7. 8. 卡诺循环:系统只和两个恒温热源进行热交换的准静态循环过程。

卡诺正循环效率12T T 1-=η卡诺逆循环致冷系数212T T T -=ε8. 9. 不可逆过程:各种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且它们的不可逆性又是相互沟通的。

如功热转换、热传导、气体自由膨胀等都是不可逆过程。

9. 10.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任何循环动作的热机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有用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是不可能的。

微观意义:自然过程总是沿着使分子运动向更加无序的方向进行。

10. 11. 热力学概率Ω:与同一宏观态对应的所含有的微观状态数。

自然过程沿着向Ω增大的方向进行,平衡态相应于一定宏观条件下热力学概率最大的状态。

11. 12. 玻耳兹曼熵公式 Ωln k S =12. 13. 可逆过程:无摩檫的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

13. 14. 克劳修斯熵公式)(T dQS S 2112可逆过程⎰=-, TdS dQ =14. 15. 熵增加原理:对孤立系统0S ≥∆0S >∆:对孤立系统的各种自然过程。

0S =∆:对孤立系统的可逆过程。

这是一条统计规律。

第十七章 机械波1. 3. 波速u ,波的周期T 及波长λ的关系ν=1T , T u λ=2. 4. 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设座标原点O 的振动初相位为φ))x2t cos(A y φ+λπω=μ3. 5. 波的传播是能量的传播平均能量密度22A 21ρω=ω平均能流密度即波的强度22A u 21u I ωρ=ω=4. 6. 波的干涉干涉现象:几列波叠加时合成强度在空间有一稳定分布的现象。

波的相干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干涉加强条件: π=-λπ-φ-φ=φk 2)r r (21212∆干涉减弱条件: π+=φ)1k 2(∆机械能守恒:沿+x 传播简谐波波方程沿-x 传播简谐波波方程])(cos[),(o ux t A t x y φω++=])(cos[),(o u xt A t x y φω+-=机械能不守恒:动能和势能任何时候都相等,同时达到最大,同时为零δλπϕ∆2=驻波t x 2A 2y cos cos ωλπ⋅=波节…,210k 2k x ±±==,,λ波腹Λ210k 41k 2x ±±=+=,,,)(λxA A λπ2cos2=合0x 2=λπcos21k 2x 2πλπ)(+=1x 2=λπcosπλπk x 2=5. 7. 驻波: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形成驻波。

波节:振幅恒为零的各点。

波腹:振幅最大的各点。

相邻两波节之间各点振动相位相同,同一波节两侧半波长范围内,相位相差π,即反相。

驻波的波形不前进,能量也不向前传播。

只是动能与势能交替地在波腹与波节附近不断地转换。

6. 8. 半波损失:波从波疏媒质(ρu 较小)传向波密媒质(ρu 较大),而在波密媒质面上反射时,反射波的相位有π的突变,称为半波损失,计算波程时要附加±λ/2。

第二十章 光的干涉和衍射明纹:,...,2,1,02=±=k aD kx λ暗纹:,...,2,1,022)12(=+±=k a D k x λ条纹间距:λa D x 2=∆3. 光程δ4. 位相差δλπφ2=∆有半波损失时,相当于光程增或减2λ,相位发生π的突变。

5. 薄膜干涉(1)等厚干涉:光线垂直入射,薄膜等厚处为同一条纹。

劈尖干涉: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直条纹. 对空气劈尖:明纹:,...2,122==+k k ne λλ暗纹:,...,2,1,02)12(22=+=+k k ne λλ牛顿环干涉:干涉条纹是以接触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环.明环半径:,...2,1)21-(==knRkrλ明暗环半径:,...,2,1,0==knkRrλ暗(2)等倾干涉:薄膜厚度均匀,采用面广元,以相同倾角入射的光,其干涉情况一样,干涉条纹是环状条纹。

明环:,...2,12sin222122==+-kkinneλλ暗环:,...,2,1,02)12(2sin222122=+=+-kkinneλλ6. 迈克尔逊干涉仪7. 单缝夫朗和费衍射用半波带法处理衍射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计算.单色光垂直入射时,衍射暗纹中心位置:,...2,122sin =±=k ka λφ亮纹中心位置:,...,2,1,2)12(sin =+±=k k a λφ马吕斯定律α212I I cos =布儒斯特定律12t n n ani B =i B —布儒斯特角或起偏角i = i B 时i B +r = 90O光的偏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