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岩土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发展(郝)
岩土工程施工现状(3篇)

第1篇一、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不断进步1. 针对不同岩层,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
例如,针对软土地基,采用排水固结法、预压法等技术;针对岩石地基,采用爆破、钻孔、锚杆等技术。
2. 隐蔽性地基处理技术。
桩基地下连续墙、锚杆等施工技术,在岩土中实现隐蔽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
3. 施工新技术应用。
近年来,岩土工程施工新技术不断涌现,如自动化施工、智能化施工等,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岩土工程施工现状1. 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提高。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施工效率得到提升。
岩土工程施工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3. 施工成本降低。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使得施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4. 施工安全得到保障。
岩土工程施工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岩土工程施工面临的挑战1. 施工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施工技术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
2. 人才短缺。
岩土工程施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但目前我国岩土工程行业人才短缺问题较为严重。
3. 施工环境复杂。
岩土工程施工往往面临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4. 施工监管有待加强。
岩土工程施工涉及多个环节,施工监管有待加强,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总之,岩土工程施工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面对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施工监管,推动岩土工程施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2篇一、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1.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岩土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岩土工程,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2. 施工方法多样化。
针对不同岩土工程特点和需求,岩土工程施工方法逐渐丰富,如地基处理、桩基础、地下连续墙、锚杆等。
浅谈岩土工程技术及其发展现状(精选五篇)

浅谈岩土工程技术及其发展现状(精选五篇)第一篇:浅谈岩土工程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浅谈岩土工程技术及其发展前景本次讲座内容围绕岩土工程技术展开。
通过学习,让我们对岩土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技术及其发展前景有了一个感性认识。
岩土工程,是指在工程建设中有关岩石或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的科学技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岩土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以岩体、土体为对象,一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基础工程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为指导,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利用,整治和改造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
按照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岩土工程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施工、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管理。
岩土工程勘测要服务于评价、论证和检验场地的稳定性、建筑的适宜性和环境的演化性,以及设计施工基本资料的可靠性与原则建议的合理性。
岩土工程设计应注意它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岩土工程性质的变异性,建筑经验、试验测试与建筑法规的重要性,地基、基础结构的整体性以及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与经济性。
岩土工程施工要根据它施工条件差,工期长、费用高、风险大、变化多、更改难的特点,十分注意吃透设计意图,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抓质量、抓效率、抓安全、抓环境,把完成设计要求与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结合起来。
岩土工程检测要把检测勘察成果、评价建议和施工质量与监测岩土反应、结构性状和环境演变相结合,强调计划性、及时性、准确性、系统性和经济性,既立足于工程对象,又放眼于经验总结与理论发展。
岩土工程管理体制要努力使指挥服务系统与技术决策系统间建立灵活、有序、有效、协调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工程整体质量的全面优化。
岩土工程按工程类型为线索,又可分为岩土地基工程,岩土边坡工程,岩土洞室工程,岩土支护工程和岩土环境工程。
岩土地基工程应将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视为一个共同作用的体系,根据变形稳定、强度稳定和渗透稳定的总要求,针对地基的土质类型(如软土、黄土、膨胀土、冻土、盐渍土、填土、海洋土等),地基的所在地区(地震区,采空区,岩溶区,泥石流区等)和地基的工程对象(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交通工程、核电工程等)得实际特殊性,从地基体系诸方面可能的增稳措施中选择出安全、经济、先进的最优组合方案。
岩土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岩土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摘要:岩土工程的技术是建筑结构设计的最重要的依据,技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计质量的好坏,因此,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本文主要对岩土工程技术勘察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利于岩土工程技术勘察的解决措施,对于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岩土勘察;勘探;地下水;问题处理;引言:岩土工程技术勘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修建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岩土的参数关系到基础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环节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执行,同时结合地区经验,才能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一、对岩土技术勘察的简单介绍1、岩土勘察的定义岩土勘察是一种编制文件的勘查活动,主要就是根据所要建设的工程的要求来对建设场地进行分析、评价、查明它的地质、岩土工程的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特征。
2、岩土技术勘察的分类以及应用按照所需要勘察对象的不同将勘察分为铁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工程勘察、大型桥梁工程勘察、公路工程勘察、工业建筑工程勘察、民用建筑工程勘察和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且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的就是水电站和水工构造物的勘察。
因为铁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工程勘察、大型桥梁工程勘察、公路工程勘察等工程勘察更具重要性,且需要很高的投资造价,所以国家都对这些工程勘察分别制定的各自的勘查规范、技术标准和规程等,且这些工程勘察被称为工程地质勘察,所以说岩土勘察主要应用在建造医院、学校的校舍、住宅楼宇、工业厂房还有地基的处理、基坑、边坡、堤坝等工程的施工方面,或者是管线的架空都会应用到岩土勘察。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1、勘查的依据不充分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规定,在进行勘察时,“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岩土工程未来20年前景

岩土工程未来20年前景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领域,在未来20年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增加,岩土工程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为岩土工程行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
岩土工程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地基处理、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等。
未来20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复杂度的增加,岩土工程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市场需求也会随之增长。
其次,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岩土工程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岩土工程在矿山治理、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岩土工程技术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再次,新兴领域的发展也将为岩土工程带来新的机遇。
例如,岩土工程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如风电场、太阳能发电厂等,对地质勘察与地基处理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岩土工程的技术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例如,岩土工程中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地质勘察技术、土壤力学与岩石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将不断推动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
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将为岩土工程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使其在实践中更加高效、可靠。
然而,岩土工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岩土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关键。
岩土工程领域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但目前行业内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仍然相对匮乏。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相关专业的培养,同时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岩土工程行业。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在未来20年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新兴领域的发展,岩土工程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然而,还需要解决岩土工程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以保证岩土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浅谈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摘要:岩土工程是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一门应用性新学科。
它涉及到土木工程建设中岩石与土体的利用、整治或改造,其基本问题就是岩体或土体的稳定、变形和渗透等问题。
岩土工程的发展将围绕相待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并融取吸收其它学科所取得的新成果。
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规模、发展的时间以及建设中遇到的岩土工程技术问题都是其它国家不能相比的,这给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特点;发展前景;施工技术1.引言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岩体和土体,是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三者结合为一体并的一门既古老又新近的专业技术。
上古时代的修路建桥、挖渠道,近代中建厂房、修铁路其土木工程中都与岩石和土打交道。
对于岩土工程人们有几种不同的表述:一种认为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处理和改良的科学技术;另一种看法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以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的涉及到岩石和土利用的一门技术科学。
第三种则认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研究岩土体最为支撑体、荷载、介质或材料,必要时改良或治理的一门工程技术学。
以上三种表述方式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总的来说,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岩石和土、是一门技术科学或工程技术。
岩土工程的实践性很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岩土作为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的支撑体,主要研究承载力或变形问题;边坡工程、基坑工程、隧道及地下开挖工程,岩土体即可是载体、也可是自承体,面临的问题是稳定和变形;对于填土、水坝、路堤等岩土可以作为其材料,除了研究稳定和变形外,另外一个就是考虑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的问题;塌陷、滑坡、泥石流等沉降地质灾害时,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也是岩土工程的一部分;地址和水文的评估、土石文物的保护等等都是作为环境岩土工程来研究的。
岩土工程发展现状及进展

浅谈岩土工程发展现状及进展摘要:根据岩土工程学科特点、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发展的要求、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分析了12个应予以重视的研究领域,展望了21世纪岩土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发展,展望引言岩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岩体和土体。
岩体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因而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
而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体,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不同,其工程性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
岩石出露地表后,经过风化作用而形成土,它们或留存在原地,或经过风、水及冰川的剥蚀和搬运作用在异地沉积形成土层。
在各地质时期各地区的风化环境、搬运和沉积的动力学条件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土体不仅工程性质复杂而且其性质的区域性和个性很强。
岩石和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渗透特性都是通过试验测定。
在室内试验中,原状试样的代表性、取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扰动以及初始应力的释放,试验边界条件与地基中实际情况不同等客观原因所带来的误差,使室内试验结果与地基中岩土实际性状发生差异。
在原位试验中,现场测点的代表性、埋设测试元件时对岩土体的扰动,以及测试方法的可靠性等所带来的误差也难以估计。
岩土材料及其试验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
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在岩土工程分析时不仅需要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室内外测试成果、还需要应用工程师的经验,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逐渐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新学科。
岩土工程的发展将围绕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将融人其他学科取得的新成果。
岩土工程涉及土木工程建设中岩石与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其基本问题是岩体或土体的稳定、变形和渗流问题。
2 岩土工程的概念我国的大百科全书中,对岩土工程的定义[1]是:“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和处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与所有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新的专业学科。
现阶段岩土工程的发展趋势及利用分析

现阶段岩土工程的发展趋势及利用分析摘要:岩土工程是以岩体与岩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寻找对其整理、利用以及改造的方法。
它是以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以及土力学为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学科。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岩土工程犹如雨后春笋,逐渐在建筑工程的发展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对各种建设项目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正由于岩土工程的重要性决定需要对其不断的深入探索,不断的使其与时俱进,从而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文章主要对岩土工程的发展趋势以及利用进行有效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发展;利用岩土工程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对建设场地的岩土与土体的强度特性、渗透特性以及变形特性进行试验,从而使建设工程能够在修建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地貌情况进行工程设计与工程建设。
岩土工程属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因此,在对岩土工程发展与利用进行研究的同时,就应该综合的考虑土木工程的学科特点,从工程建设与岩土发展要求,对其利用价值以及发展方向进行详细探究。
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岩土工程的效益,就需要对岩土工程进行深化认识,将施工技术与岩土工程技术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岩土工程的未来发展。
1 岩土工程的施工特性要想深刻探讨岩土工程的未来发展以及其利用价值就需要立足现状,对其进行深入了解,认识其真实特性,从而更好的促进其走向未来。
①岩土工程的施工条件复杂性。
岩土工程的施工条件复杂性主要是由于客观自然条件的影响。
岩土工程都是在露天、自然的条件下进行施工。
一方面,我国本身自然条件差异就比较大,所以,在自然条件差异性大的条件下,也会增加其施工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又由于本身岩石与土质的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别,各种岩土的承载力都有差异,就增加了岩土工程的施工难度,不能够准确把握岩土的详细参数。
因此,岩土的性质差异性也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
②岩土工程的施工具有不确定性。
岩土工程施工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由于各种地质、地貌、自然条件以及岩土与土体的性质差异性比较大造成的。
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岩土工程的现状及发展摘要:岩土工程专业体制在我国已基本确立,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建设部和工程勘察协会的大力推动和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 从科研、教学、标准规范到工程实践, 岩土工程专业体制在我国已基本形成, 但尚不完善。
将来的岩土工程专业体制将会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岩土工程将成为工程建设领域中一个非常富有活力和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行业。
关键词:岩土工程;现状;发展中图分类号:P6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06-0037-011所取得的成果回顾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专业体制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我国已经能够基本解决技术要求高严,地质条件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
相应的规范、规程的编制,标志着我国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勘察工作已从单一的钻探、取样、试验、提报告模式发展为多种测试手段、综合评价的模式。
多功能静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预钻式和自钻式旁压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波速试验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地基评价的水平。
室内土工试验中高压固结试验和三轴压缩(剪切)试验的普遍应用,使土力学理论更进一步应用到勘察生产实践中。
(3)勘察与设计、施工密切结合,初步形成了从勘察到设计、施工、监测,贯穿各个阶段的认识、实践、改造全过程。
(4)地基处理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多年来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引进、发展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对第四纪松散地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填土、饱和松散粉细砂等各种不良地基,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已成为岩土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
2存在主要问题2.1国内当前勘察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勘察方案不合理,工作量偏多或偏少的现象比较普遍,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手段齐全”,也有为了争取招标任务压低费用,勘察工作粗糙,不能满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岩土工程建设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国家经济发展形势 1.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及经 济危机的可能性 ①发展目标: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 ②出现经济危机(生产和经济发展大幅度的下 滑)的可能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排除了老牌资本主 义国家和没有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影响的发展中国 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破坏性大幅度经济衰退(经济危 机)的可能性。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例如在原始单一重力场的条件下,我们可以肯定处 于压缩弹性能超限或超过冲击破坏临界深度的脆性 岩层中开掘和维护的巷道(或硐室)都有发生冲击 地压的可能。波及的长度,可能涉及无支护裸露围 岩的全部。 b实测推断法 通过采动促发的围岩破坏深度和波及长度动态 观测推断,包括声、波、微震监测方法和通过围岩 破坏和压力显现推断压力分布预报围岩运动的“井 下岩层动态观测研究方法”。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2.岩爆(冲击地压)预测和预报 ①预测预报的内容 a发生可能性的预测 脆性破坏特征的围岩承受的压缩弹性能达到产 生冲击破坏的极限。 b发生时可能波及的范围(包括横向破坏深度和 纵向破坏长度) c发生时间和地点预报 ②预测预报的方法 a理论推断法 通过冲击地压发生条件的研究和相应采动条件 下的围岩运动破坏和应力场应力分布结构模型的建 设实现。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我国岩土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和 发展的道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振骐 2013-7-11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汇报提纲
一. 我国岩土工程建设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岩土工程建设现代化发展到道路 ——走工程决策、实施操作、监控管理 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三.关于岩土工程学科体系建设发展问题 四.关于岩爆(冲击地压)预测和控制理论的探讨
三.关于岩土工程学科体系建设发展问题
工程学科的科学体系包括工程理论、工程装备、 工程材料和工程管理四个部分。 (一)工程理论(包括四个部分) I、工程物理(工程存在和发展的道理)及其科学体 系 1.工程(建设的)目标思想和理念(最简单的的文字 表白) 2.工程结构组成及特征(最形象的图形描述) 3.工程结构在灾害动力作用下的存在和发展的道理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b 十八大确定的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实施创 新驱动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和 调整产业结构适应生产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可持续社会发展强大的内需驱动和竞争全球 化的发展道路。 3.改革开放特别是近20年,农业、工业特别是 能源、钢铁、建筑材料制造业基础发展的成就,以 及决定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高速发展的现代信 息技术和产业发展成就奠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特别是大跃进时代高速度高 指标发展出现的错误再也不可能发生了。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为此,必须发展以不同采动条件下可能波及的围岩 范围和相应的应力场分布特征为核心“实用岩层运 动控制”的理论及相关决策模型的建设,以此为基 础,成功地完成计算机决策软件与相应信息采集系 统的开发任务; 2.采用遥控集生产操作、工况监控于一体的智 能化装备完成工程推进的全过程。为此,必须在发 展工程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装备的新突破; 3.灾害发生时抢险救灾工作的智能化。
四.关于岩爆(冲击地压)预测和 控制理论的探讨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巷道初始形成
巷道围岩稳定状态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1.岩爆的原因及实现的条件(机理)的研究 ①原因:工程裸露易脆性破坏的岩体承受的压 缩应力(压缩弹性能)超过其强度极限。 ②实现的条件,包括压缩应力(压缩弹性能) 超限;采动促发围岩失去原始平衡状态;围岩处于 无支护的裸露状态或采用支护不足以抵抗达到围岩 破坏极限的压缩弹性能释放所产生的冲击动力。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二)我国的岩土工程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稳步高 速发展的火车头 1.交通(公路、铁路、隧道)工程,资源、能 源开发工程,水利(水资源开发)工程,城市建设 工程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岩土工程为基础的 建设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2.岩土工程建设的现代化发展将带动钢铁、建 材、信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是我国工业化 和农业现代化的火车头,也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 火车头。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②必须实现采动(爆破)和支护操作的自动化 和遥控,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谢谢!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II、工程力学模型的建设 III、工程数学模型的建设 IV、工程物理相关模型的图像转化——定量模型的 数字化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研究 (二)工程装备 1、煤(岩)采集装备 2、煤(岩)运输装备 3、工作空间(包括采场及通道)支护装备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三)工程材料 1、工程装备材料 2、采动空间围岩支护材料 3、采动空间充填材料 (四)工程管理 1、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人才培养和充分 发挥作用为核心) 2、工程决策和实施监控现代化管理手段(包括决 策信息采集和决策软件开发) 工程理论的发展是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的核心, 必需首先取得突破性发展。现以岩爆为例加以说明。
二、岩土工程建设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 走工程决策、实施操作、监控管理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实现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包括: 1.工程安全高效运作环境灾害控制决策和实施 监控的信息化,即在可靠的地理地质信息和不同采 动条件下岩层运动和应力分布动态结构模型的敌情 基础上决策;智能化,即在正确的理论和相关事故 控制决策模型的指导下计算机自动决策;可视化, 即用三维图象表示,形象化的输出决策的结果。
3.关于岩爆(冲击地压)灾害的控制
①在对冲击地压发生可能高速破坏的围岩深度 作出正确预测的基础上,在采动(掘进)前,采用 能承受动压冲击吸收(缓解)岩体释放的压缩弹性 能量的“恒阻大变形锚索锚网支护技术”控制裸露 岩体。该技术采用的锚索长度由压缩应力拱位置决 定,数量应能承担能量释放由锚网掩护的破坏岩体 重量。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①工程(结构)存在和发展变化(包括在工程灾 害动力作用下破坏和新生)道理的“定性”表白 ( 最简洁的文字表述、最形象的图形描述) ②工程(结构)存在和发展变化道理的“定量” 描述包括: a.(结构)力学模型 (结构体系稳定破坏的力学模型 、结构组成部分的稳定破坏力学模型) b.(结构)数学模型——结构力学参数相互关系及 其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方程式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Hale Waihona Puke 2014年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但是,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控制,我国经济发展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危机 影响出现短时期经济发展减速是不可避免的。 ③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效益下降的原因: a 受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和市场需求下滑的 影响,我国经济GDP三分之一来源资本主义市场; b 转变粗放经济发展模式的迫切需要。 2.我国经济高速稳步发展的必然性 a 克服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活水平的差距和 违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标的贫富差距,保持社会 稳定的强劲内需(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