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射频技术及其测试项目

合集下载

蓝牙射频技术及其测试项目[多图]

蓝牙射频技术及其测试项目[多图]

蓝牙射频技术及其测试项目[多图]你现在的位置>>手机/便携 >> 射频技术 >>蓝牙射频技术及其测试项目[多图]2008-04-01 17:37:38 作者:来源:互联网关键字:测试频率蓝牙设备射频设计频率漂移频移键控GMSK镜像抑制频率误差延迟线噪声系数蓝牙设备工作于ISM频段,通过高斯频移键控(GFSK)数字频率调制技术实现彼此间的通信,设备间采用时分复用(TDD)方式,并使用一种极快的跳频方案以便在拥挤波段中提高链路可靠性。

对蓝牙设备来说,RF部分是主要测试内容之一。

蓝牙射频设计采用了多种系统体系结构,既有传统模拟调制基于中频的系统,也有基于数字IQ调制器/解调器配置的系统,但无论采用哪种设计配置,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都必须解决下面的问题:·全球各地法规要求·蓝牙认证·简单高效制造测试·与其它厂商产品的良好兼容性蓝牙射频技术蓝牙设备工作于ISM频段,通常是在2.402GHz至2.48GHz之间的79个信道上运行。

它使用称为0.5BT高斯频移键控(GFSK)的数字频率调制技术实现彼此间的通信。

也就是说把载波上移157kHz代表“1”,下移157kHz代表“0”,速率为100万符号(或比特)/秒,然后用“0.5”将数据滤波器的-3dB带宽设定在500kHz,这样可以限制射频占用的频谱。

两个设备间通过时分复用(TDD)方式通信,发送器和接收器在相隔时段中交替传送,即一个挨着另一个传送,此外还采用了一种极快的跳频方案(1,600跳/秒),以便在拥挤波段中提高链路可靠性。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预计波段利用率将不断增加,因此可靠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图1所示的蓝牙结构中,接收器仅采用一次下转换,这类设计使用一个简单的本地振荡器,输出经过倍频,并在接收器和发送器间切换。

FSK允许直接VCO调制,基带数据通过一个固定时间延迟且无过冲高斯滤波器,而脉冲整形仅用于发送器中,锁相环(PLL)可用采样-保持电路或相位调制器解除基带内的相位调制。

srrc 测试 项目及参考标准

srrc 测试 项目及参考标准

srrc 测试项目及参考标准
SRRC测试项目包括射频测试、功率测试、频率偏差测试、信道宽带测试、杂散发射测试、接收灵敏度测试等,具体如下:
1.射频测试:检测蓝牙产品的射频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功率测试:检测蓝牙产品的发射功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3.频率偏差测试:检测蓝牙产品的射频发射频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4.信道宽带测试:检测蓝牙产品的信道宽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杂散发射测试:检测蓝牙产品在非工作状态下是否会产生不必要
的射频发射。

6.接收灵敏度测试:检测蓝牙产品的接收灵敏度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另外,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国家无线电委员会加强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所有具有WIFI、蓝牙等无线通讯功能的产品均需具有《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也是SRRC认证的重要参考标准。

蓝牙BLE射频手动测试指导书

蓝牙BLE射频手动测试指导书

蓝牙BLE射频手动测试指导书(仅供内部使用)For internal use only拟制:Prepared by 日期:Date审核:Reviewed by 日期:Dateyyyy-mm-dd审核:Reviewed by 日期:Dateyyyy-mm-dd批准:Granted by 日期:Dateyyyy-mm-dd1、测试设备和测试项目简介1.1 测试设备a、CBT:CBT(带CBT-K57选件)b、信号源,如:SMU(含蓝牙模块)or E4438Cc、频谱仪,如:E4445A or FSP1.2 测试项目1.2.1仅使用CBT即可进行的测试项目:TRM-LE/CA/01/C (Output power at NOC)TRM-LE/CA/02/C (Output power at EOC)TRM-LE/CA/03/C (In-band emissions at NOC)TRM-LE/CA/04/C (In-band emissions at EOC)TRM-LE/CA/05/C (Modulation characteristics)TRM-LE/CA/06/C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and drift at NOC) TRM-LE/CA/07/C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and drift at EOC) RCV-LE/CA/01/C (Receiver sensitivity at NOC)RCV-LE/CA/02/C (Receiver sensitivity at EOC)RCV-LE/CA/05/C (Intermodulation performance)RCV-LE/CA/06/C (Maximum input signal level)RCV-LE/CA/07/C (PER Report Integrity)连接图如下:图11.2.2CBT+信号源测试项目RCV-LE/CA/03/C(C/I and receiver selectivity performance) RCV-LE/CA/04/C (Blocking performance)图 2RCV/CA/04/C(阻塞特性)连接图如下:图 3RCV/CA/05/C(互调特性)连接图如下:图 41.3 测试频点设置图 4说明:BLE测试为非信令测试,本文将以TI 1873平台为例,说明BLE手动测试方法。

蓝牙EDR射频测试(一)

蓝牙EDR射频测试(一)

蓝牙EDR射频测试(一)蓝牙传输设备工作在2.4GHz ISM(工业、科学、医学)频段,本规范确立了蓝牙传输设备的专用工作频段范围。

据此而论,蓝牙系统必须符合下述两个必要条件:●工作在蓝牙系统中的各无线电设备之间,必须具有兼容性;●应确定系统容量; 蓝牙传输设备应遵循完整操作规范的操作条件,无线电收、发设备的参数必须按射频测试标准的所述方法测试。

目前世界上主要采用的是BLUETOOTH SPECIFICATION Version 2.1 + EDR 这个标准,当然相关测试标准也是随着蓝牙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被修改和完善的。

蓝牙EDR 是蓝牙增强速率的英文缩写,其特色是大大提高了蓝牙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2.1Mbps ,是目前蓝牙技术的三倍。

因此除了可获得更稳定的音频流传送的更低的耗电量之外,还可充分利用带宽优势同时连接多个蓝牙设备。

目前越来越多的蓝牙设备已经开始支持蓝牙EDR 技术。

其中EDR 测试分:发射机测试(TRM);接收机测试(TRV)。

EDR 发射机测试项包括EDR 接收机测试项包括EDR Relative Transmit PowerEDR SensitivityEDR Carrier Frequency Stability and Modulation AccuracyEDR BER Floor PerformanceEDR Differential Phase EncodingEDR C/I PerformanceEDR In-band Spurious EmissionsEDR Maximum Input Level 下面是一项蓝牙测试项的介绍: EDR Relative Transmit Power 测试意图:这项测试以确保在不同的平均发射功率在调频[ GFSK ]和相位调制[ DPSK]的部分,数据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测试方法:1)将被测物(EUT)通过一个50Ω的连接器或者一个50Ω的外接天线连接到测试系统上。

蓝牙认证测试项解析

蓝牙认证测试项解析

蓝牙认证测试项解析摘要:1.蓝牙认证测试项简介2.蓝牙认证测试项分类3.各类测试项的具体内容与要求4.蓝牙认证测试的意义和作用5.结论正文:蓝牙认证测试项解析蓝牙技术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为了确保蓝牙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蓝牙认证测试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解析蓝牙认证测试项。

一、蓝牙认证测试项简介蓝牙认证测试项是对蓝牙设备进行性能和功能测试的一系列具体项目。

测试项涵盖了射频、基带、链路管理、应用层等多个层面,以确保蓝牙设备在通信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和功能要求。

二、蓝牙认证测试项分类蓝牙认证测试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射频测试:包括频率稳定性、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等测试。

2.基带测试:包括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信道利用率等测试。

3.链路管理测试:包括连接建立、连接维护、连接终止等测试。

4.应用层测试:包括服务发现、数据传输、安全认证等测试。

三、各类测试项的具体内容与要求1.射频测试:频率稳定性要求蓝牙设备在通信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频率;发射功率要求设备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发射,以保证通信质量;接收灵敏度测试则要求设备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接收到有效的信号。

2.基带测试: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设备在不同的通信距离和环境下都能达到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测试则要求设备在通信过程中能够降低误码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信道利用率要求设备在多个信道间进行高效切换,提高信道使用效率。

3.链路管理测试:连接建立要求设备在短时间内完成与其他设备的连接;连接维护要求设备在通信过程中能够保持连接的稳定;连接终止要求设备在通信结束后能够及时断开连接。

4.应用层测试:服务发现要求设备能够自动发现并连接其他设备提供的服务;数据传输要求设备能够实现稳定、高效的数据传输;安全认证要求设备能够提供安全的通信保障。

四、蓝牙认证测试的意义和作用蓝牙认证测试能够确保蓝牙设备在通信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性能和功能要求,提高设备间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蓝牙射频调变模式与测量

蓝牙射频调变模式与测量

蓝牙射频调变模式与测量1 引言蓝牙是一种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技术,IEEE 将其作为802.15.1,它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蓝牙1.2 版(标准速率)当前提供721 kb/s 的最大数据传输率,理论值为1 Mb/s。

蓝牙2.0 版(增强速率EDR)的是蓝牙无线技术的演进,提供的最大实际数据传输率为2.1 Mb/s,理论值为3 Mb/s。

由于蓝牙EDR 用移相键控(PSK)调变模式替代标准速率的高斯频移键控(GFSK),实现较高数据传输率,蓝牙收发系统的射频设计也由直接调制VCO 架构转向IQ 混合架构,提高了电路集成度,从模拟信号处理转向数字信号处理。

在研发蓝牙应用产品的过程中,射频部分是一个关键环节,其性能的好坏决定了蓝牙无线通信质量的优劣。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蓝牙标准速率与增强速率的三种调变模式的差异性,以及用实时频谱仪测量蓝牙跳频信号的方法。

2 蓝牙系统简述蓝牙系统工作于ISM 频段上,通常是在2.402~2.48 GHz 之间的79 个信道上运行,信道带宽1 MHz,采用了跳频扩频技术(FHSS)。

蓝牙v1.2 系统使用称为0.5BT 高斯频移键控(GFSK)的数字频率调变模式实现彼此间的通信。

即将载波向上频移157 kHz 代表“1”,向下频移157 kHz 代表“0”,基本传输速率为1 Mb/s。

在发送器中,先通过高斯脉冲滤波器对基带数据整形,然后在压控振荡器(VCO)上进行简单的FSK 直接调制,实现了GFSK 调变模式。

将数据滤波器的-3 dB 带宽设定在500 kHz,-20 dB 带宽设定在1 MHz,以限制射频信号的占用频带。

蓝牙设备之间的通信采用时分复用(TDD)技术,即接收器和发送器在不同的时隙交替传送信息,如:单时隙(DH1)、三时隙(DH3)和五时隙(DH5)等,时隙。

蓝牙EDR射频测试(三)

蓝牙EDR射频测试(三)

蓝牙EDR射频测试(三)目前各种通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产品的质量和功能都是产品赖以生存的根本。

对于一个投入市场的产品来说,不仅要具有相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各项参数指标都要符合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如何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质量是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例如蓝牙产品,在它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射频测试是保证蓝牙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为了方便测试,提高产品的更新速度,摩尔实验室为您提供了一整套的测试方案。

以下是蓝牙EDR 射频测试的一些介绍:目前蓝牙EDR 测试主要采用的是BLUETOOTH SPECIFICATION Version 2.1 + EDR 这个标准,该标准定义的测试又分发射机测试(TRM)和接收机测试(TRV),本文介绍的是发射机测试其中的一项测试。

EDR 测试项EDR Carrier Frequency Stability and Modulation Accuracy 测试意图:这项测试需要鉴定被测物发射机的载波频率的稳定与精确度。

测试方法:1.将被测物(EUT)通过一个50Ω的连接器或者一个50Ω的外接天线连接到测试系统上。

2.进入EUT 的测试模式,将测试系统调成回环模式同时关掉Whitening 功能。

3.系统进入测试环境时关掉hopping。

4.EUT 发射一个很低的信号。

5.测试的EUT 发射一个最低的信号。

6.测试的EUT 将以最大的功率输出连接到测试仪器上。

(具体的系统测试流程参照标准RF.TS.2.1.E.1 中的5.1.13 项)7.将EUT 设定中心频率开始测试,以中心频率的偏差来鉴定被测物发射机的载波频率的稳定与精确度。

测试结果:所有的测试值必须达到以下条件。

1. Carrier frequency stability: -75 kHz2. RMS DEVM: RMS DEVM3. Peak DEVM: DEVM4. 99% DEVM: DEVM 以上是对蓝牙EDR 部分发射机测试项。

蓝牙射频测试项

蓝牙射频测试项

蓝牙一致性测试,(蓝牙射频测试),验证蓝牙产品的射频性能是否符合蓝牙射频规范。

许多OEM厂家直接购买已经获得蓝牙认证的蓝牙芯片或模块,进而开发蓝牙产品,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电脑、打印机、MP3播放器等。

由于不同类型产品的需要,可能需要更换天线,或者由于其它无线模块或时钟模块的影响,以及电源的变化,这些都会导致蓝牙最终产品的射频性能发生变化,因此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对该产品的射频性能进行测试,以保证其无线指标符合蓝牙射频规范的要求。

1 蓝牙射频测试方法和指标蓝牙无线测试规范的版本定义了蓝牙无线测试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蓝牙无线测试配置包括一台测试仪和被测设备(EUT,Equipment Under Test),其中测试仪作为主单元,EUT作为从单元。

两者之间可以通过射频电缆相连也可以通过天线经空中传输相连(需要可靠的耦合以及屏蔽箱)。

测试仪发送LMP指令,激活EUT进入测试模式,并对测试仪与EUT之间的蓝牙链路的一些参数进行配置。

如测试方式是环回还是发送方式,是否需要进行跳频,分组是单时隙分组还是多时隙分组。

下面介绍蓝牙无线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1.1发射测试(1)输出功率测试仪在低、中、高三个频点,对整个突发范围内测量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

规范要求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各小于23dBm和20dBm,并且满足以下要求:如果EUT的功率等级为1,平均功率> 0dBm;如果EUT的功率等级为2,-6dBm<平均功率<4dBm;如果EUT的功率等级为3,平均功率<0dBm。

(2)功率密度测试仪通过扫频,在240MHz频带范围内找到对应最大功率的频点,然后以此频点进行时域扫描(扫描时间为1分钟),测出最大值,要求小于20dBm/100kHz。

(3)功率控制初始状态为环回,非跳频。

EUT分别工作在低、中、高三个频点,回送调制信号为DH1分组。

测试仪通过LMP信令控制EUT输出功率,并测试功率控制步长的范围,规范要求在2dB和8dB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牙射频技术及其测试项目
蓝牙设备工作于ISM频段,通过高斯频移键控(GFSK)数字频率调制技术实现彼此间的通信,设备间采用时分复用(TDD)方式,并使用一种极快的跳频方案以便在拥挤波段中提高链路可靠性。

对蓝牙设备来说,RF部分是主要测试内容之一。

蓝牙射频设计采用了多种系统体系结构,既有传统模拟调制基于中频的系统,也有基于数字IQ调制器/解调器配置的系统,但无论采用哪种设计配置,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都必须解决下面的问题:
·全球各地法规要求
·蓝牙认证
·简单高效制造测试
·与其它厂商产品的良好兼容性
蓝牙射频技术
蓝牙设备工作于ISM频段,通常是在2.402GHz至2.48GHz之间的79个信道上运行。

它使用称为0.5BT高斯频移键控(GFSK)的数字频率调制技术实现彼此间的通信。

也就是说把载波上移157kHz代表“1”,下移157kHz代表“0”,速率为100万符号(或比特)/秒,然后用“0.5”将数据滤波器的-3dB带宽设定在500kHz,这样可以限制射频占用的频谱。

两个设备间通过时分复用(TDD)方式通信,发送器和接收器在相隔时段中交替传送,即一个挨着另一个传送,此外还采用了一种极快的跳频方案(1,600跳/秒),以便在拥挤波段中提高链路可靠性。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预计波段利用率将不断增加,因此可靠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图1所示的蓝牙结构中,接收器仅采用一次下转换,这类设计使用一个简单的本地振荡器,输出经过倍频,并在接收器和发送器间切换。

FSK允许直接VCO调制,基带数据通过一个固定时间延迟且无过冲高斯滤波器,而脉冲整形仅用于发送器中,锁相环(PLL)可用采样-保持电路或相位调制器解除基带内的相位调制。

通常中频相当高,以限制滤波器元件的物理尺寸,使中频远离LO频率,确保足够的镜像抑制。

如果电平过高造成接收器输入过载,则应使用天线开关。

测试项目
下面介绍一些适用于蓝牙设备RF部分的测试。

功率──输出放大器是一个选件,有这种选件无疑可提升I类(+20dBm)输出放大器的输出功率。

虽然对电平精度指标不作要求,但应避免过大的功率输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电池耗电。

无论设计提供的功率是+20dBm还是更低,接收器都需要有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信息允许不同功率设备间互相联系,这类设计中的功率斜率可由控制放大器的偏置电流实现。

与其它TDMA系统如DECT或GSM不同,蓝牙频谱测试并不限于单独的功率控制和调制误差测试,它的测量
间隔时间必须足够长,以采集到斜率和调制造成的影响。

在实际中这不会影响认证,时间选通测量由于能迅速确定缺陷,具有很高的价值。

有些设计在调制开始前使用未经指定的周期,这通常用于接收器的准备。

频率误差──蓝牙规范中所有频率测量选取较短的4微秒或10微秒选通周期,这样会造成测量结果的不定性,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首先,窄的时间开口意味着测量带宽截止频率较高,会把各类噪声引入测量;其次应考虑误差机制,如在短间隔测量中,来自测量设备的量化噪声或振荡器边带噪声将占较大百分比,而较长测量间隔中这些噪声影响会被平均掉。

因此设计范围要考虑这一因素,它应超过参考晶振产生的静态误差。

频率漂移──漂移测量将短的10位相邻数据组和跨越脉冲的较长漂移结果结合在一起。

如果在发送器设计中用了采样-保持设计,就可能出现这一误差。

对其它类型设计,在波形图上可观察到像纹波一样的有害4kHz至100kHz 调制成分或噪声,表明了它可作为另一个方法确保很好地将电源去耦合。

调制──在发送路径中,图1中的VCO被直接调制,为避免PLL剥离带宽内调制成分,可让传输器件开路或使用相位误差校正(两点调制)。

采样-保持技术应该是有效的,但需注意避免频率漂移。

除非使用数字技术调整合成器的分频比,否则应校准相位调制器,以免出现不同数据码型调制的响应平坦度低的问题。

蓝牙RF规范要检查11110000和10101010两种不同码型的峰值频率偏移,]GMSK调制滤波器的输出在2.5bit 后达到最大值,第一个码可检查这一点,GMSK滤波器的截止点和形状则由第二个码检查。

在理想情况下,1010码峰值偏移为11110000的88%,某些设计的发送未施加0.5BT高斯滤波而会显示更高比值。

最高基本调制频率为500kHz,此时的比特率为100万符号/秒。

带内频谱──-20dB测试可确认调制和脉冲信号的确在1MHz宽的波段中,图2的方框可以看作是极限范围,通过设置10kHz分辨率带宽可实现这一要求,因幅值具有脉冲特性而使用峰值保持法进行测量。

通过频率宽度测试而不仅只是固定模板测试,该方法能使波形偏离精确的中心频率,效果与信号模板内对中非常类似,图中隆起部分由数据包报头的非数据白化零造成。

邻近信道测量作为系列点频测量中的一项是规定要做的,非选通扫描是快速容易的检查方法。

选通有时仍被使用,尽管它是一种组合测量,这与GSM、DECT和PDC之类其它TDMA系统测量有所不同。

带外频谱──倍频是通常用来防止RF通过耦合返回VCO从而拉动中心频率的一项技术,需要在RF输出路径中消除次级谐波,特别当它们可能危及相关站点时,如L2频率为1,222.7MHz的GPS接收器或蜂窝无线设备功能。

图3显示了设备的一个信号,它不存在次级谐波,但会产生超过9GHz的谐波,这正是标准频谱分析仪能进行的测量。

对于研究工作来说,虽然可使用更快的扫描时间,但仍要好几秒。

如果选择长扫描时间,则需要用具有深数据捕获缓冲器的新型频谱分析仪,这类仪器能对特定感兴趣的点作扫描后的放大。

有些设计转而在发送和接收路径都有IQ混频,这种方法可提高电路集成度,将信号处理转成数字信号处理,而去除模拟电路。

图4显示了一些混合电路方法,某些设计可在前端增添镜像抑制混合,目前硅片技术更高的集成度也使这种做法更为经济。

所有这些的IQ级校准都需要仔细考虑,已发表很多关于雷达和蜂窝应用的技术文章介绍了所使用的序列和信号。

RF输出直接应用IQ调制可能会对信号造成重大影响,但调制器未对准频率误差则不会造成影响,因为频率仅仅是相位改变率,不过也许难以在频谱上鉴别出误差。

IQ调制误差意味着存在幅度调制,可用功率-时间显示进行检测,或用矢量分析仪做详细调查。

IQ调制器也可用来整形功率斜坡,这再次说明了选通测量的价值。

在接收链所有测量进行之前,还有些数字处理需要测量误码。

另外可能出现零中频系统,可由查找接收器混频器输出和ADC输入之间的DC块识别。

像LO-RF反馈这类非理想情况会产生随输入频率改变的直流成分,需要认真予以处理。

另外边带抑制也是一个问题,这里有个速算公式,即0.1dB增益误差或1度相位误差将使边带降低约40dB。

分析IQ波形──矢量分析仪本身就能解调各种各样信号,尽管直接应用FSK也许不能涵盖更复杂的情况,但在IQ设计过程中可能要考虑其它制式,如蓝牙2、蜂窝技术或LAN。

为了解设备的性能,具备多角度分析能力十分重要,图5显示了以四种方法观察相同数据的结果。

偏差观察为正确码型调制提供快速直观确认,眼图和FSK误差可显示调制质量,而解调数据观察则使用户能检查前同步码、报头、同步字和有效载荷数据的存在。

设计模拟──更高级的集成关注于模拟工具,这些工具不仅能迅速评估不同电路的拓扑结构,更有先进的工具把各种有效和受损信号注入接收器。

最近有两种非常有利于产品开发的进展,第一是数字信号发生器和矢量信号分析块的集成,它提供了模拟和实际测试间的相互交换,软件产品与物理仪器链接能在原型交付时立即比较结果。

第二是可以使工具设置自动化的设计指南,让用户能更好地用设计软件评估实际电路,而不必在基本配置信息中根据特定无线技术编写程序。

接收器测试──图1中的鉴别器是一个混频器/调谐电路,它是一个直通器件,但也需要进行校准。

在设计特性描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某些结果的非正态(高斯)分布。

由于调谐电路/混频器的相位/频率特性,这种电路的价值是很有限的。

延迟线鉴别器是另一种可能的选择,但也需要经过校准。

前端放大器设计和测试关注的是干扰,而不是最好的噪声系数,或1dB压缩特性。

已公开的很多技术能通过接收器链动态改变增益,优化对有害信号的抑制。

也可对信号发生器使用同步脉冲幅度调制,这种测试对AGC系统特别是当系统由软件控制时的脉冲间响应很有用。

测试接收器跳频──如前所述,所有蓝牙设计中都会采用的元件是简单的本地振荡器,其边带效应会在全部调谐范围造成小于300微秒的时滞,当设备工作于蓝牙测试模式时也必然产生这一效应。

在发送期间,必须在ISM频段的接收测试频率或以其它任意点为中心的另一端选择一个频率,VCO每次都使转换跳回到接收器频率。

每一脉冲都可用于数据传输,因此可使用连续序列,从而在使用跳频源时无需进行跳频BER测试。

虽然可以这样做,但在使用链路信号之前用户必须安排好对信号发生器和被测设备的同时控制。

一旦比特转换成数字格式就可进行BER测试,表1列出了几种可行的测试方法
本文来自:我爱研发网() - R&D大本营
详细出处:/S_txt/2005_6/TXT610.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