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策略

合集下载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作者:李新宇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常见疾病[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探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在这种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取并分析我院从2009年至2011年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全过程的各种数据。

所有的患者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进行治疗,术后不存在复发的情况同时转移率为零。

结果我院从2009年至2011年接收的患者在手术治疗中采用全切或近全切的方法,手术之后所有的患者接受了TSH抑制治疗或者是甲状腺素的代替治疗。

所有的患者据此分成了两组。

经过随访和对比发现,接受TSH抑制治疗3年、4.59年和10年的患者的治愈率为98.42%、93%及76%,而接受甲状腺素代替治疗的患者治愈率分别是93.26%、83.15%及50.34%。

结论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TSH抑制疗法比较好,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康复。

【关键词】 TSH抑制疗法;分化型甲状腺癌;治愈率;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94-02甲状腺在我们的身体机能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健康的身体必须具备良好的甲状腺。

虽然甲状腺癌在全身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是很大只有1.48%左右[2],不过它是内分泌系统经常出现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以及不合理的生活规律使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恶性度都不高,而且经过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之后,大部分患者都会痊愈。

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对减低患者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有很大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09年至2011年120例患者,综合分析他们的资料。

其中男性患者有40例,女性患者80例,男女比例为2:1;年龄在19至79岁,平均年龄为46岁;经过诊断发现在这120例患者中,乳头状癌有76例,呈现滤泡状癌的患者有15例,剩下的29例患者为合并淋巴结转移;诊断之后经过测评发现一度患者有15例,二度患者有25例,三度患者有43例,五度患者有37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现状研究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现状研究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现状研究发布时间:2023-02-14T09:39:35.98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9月18期作者:于星海孟凡石通讯作者[导读]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现状研究于星海 孟凡石通讯作者(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发作几率近年来呈逐渐升高趋势,该病主要联用手术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方法,降低该病复发几率。

虽然该治疗方法虽然解决了复发率高的问题,但是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骨质疏松、多种情绪障碍、胰岛素抵抗等不良反应,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

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机制简要分析,然后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最后从心血管、骨代谢、神经与神经系统症状、糖脂代谢等方面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的推广应用提供保障。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促甲状腺素;治疗机制;安全性前言:甲状腺癌根据组织学可以分类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

分化型甲状腺癌又可以分类为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滤泡状甲状腺癌前者占全部甲状腺癌的75%,后者占16%。

乳头状甲状腺癌生长缓慢,恶性度较低,随年龄增长,肿瘤恶性度增加。

滤泡状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超过乳头状甲状腺癌,很少经淋巴结转移,一般通过血行向骨和肺等远处转移。

多见于中年女性和儿童,男女发病比例1:2~3,B超检查结节直径>1cm,实体性,可以与外周组织清楚地区分[1]。

1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机制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之所以联用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方法,是因为该细胞表明存在促甲状腺素受体,当采用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时促甲状腺素能够与受体结合并通过cAMP信号通路调节甲状腺特异基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钠碘转运酶的表达,这样能够间接达到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分化的目的。

甲状腺乳头状癌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

甲状腺乳头状癌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

甲状腺乳头状癌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近几十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内分泌系统中占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

随着体检的普及,PTC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其中大部分为微小乳头状癌,少数为T1b及T2期PTC,部分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PTC虽然是惰性肿瘤,但是少数侵袭性肿瘤会造成气管、神经、肌肉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手术切除是PTC的经典治疗方法,总体预后良好,文献报道术后肿瘤进展率 2.0%~13.6%,5年生存率98.9%~100%,10年生存率94.3%~98.3%。

但是越来越多的患者顾虑术后甲状腺功能减低及终生激素替代治疗,因此少数国内外专家推荐对于低危组PTC患者随访观察而不进行治疗。

但是随访观察会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而且在观察过程中有肿瘤进展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近十余年来,PTC热消融治疗在临床逐渐应用。

T1aN0M0 PTC热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已有大量研究报道,T1bN0M0 PTC热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也得到高质量研究的证实,甚至T2N0M0 PTC热消融治疗的初步研究也已经发表。

研究表明,热消融PTC疗效不亚于手术切除,T1a期肿瘤进展率4.0%~5.0%(随访期5年),T1b期肿瘤进展率5.5%~6.8%(随访期5年)。

而热消融的安全性则优于手术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发生率0~6.3%,极少引起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术后不需要终生激素替代治疗,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研究表明,热消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手术切除术后患者。

鉴于上述诸多优势,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接受热消融治疗。

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渴望从事PTC热消融工作。

鉴于目前PTC热消融治疗技术不断发展,手术方式非同质化,且现有专家共识和指南内容明显滞后于最新研究结果,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消融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介入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在大量临床实践和科研基础上,经过四轮讨论和评分后,制定了本临床专家共识。

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策略

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策略

甲状腺癌术后TSHM制(优甲乐治疗)策略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术后必需进行TSH(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其目的是一方面纠正甲状腺切除后甲状腺激素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目的,抑制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生长。

因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细胞一样,细胞表面都有TSH的受体表达。

因此分化型甲状腺癌受TSH的刺激而生长,如果能将TSH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TSH的抑制是通过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国内常用左甲状腺素,也称优甲乐)来反馈性抑制脑垂体分泌TSH来实现。

TSH抑制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Q的复发、转移和癌症相关死亡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对高危DTC者,这种关联性更加明确。

TSH>2mU/LM癌症相关死亡和复发率增加。

高危DTC患者术后TSH抑制到<0.1mU/L时,肿瘤复发,转移显著降低,低危DTC患者术后TSH抑制到0.1~0.5mU/L时即可明显改善总体预后,而进一步抑制到<0.1mU/L时只会增加副作用而不会改善预后。

当然,那些不表达TSH的甲状腺癌,如未分化癌,髓样癌,某些低分化的DTC即使将TSH抑制到很低的水平也不能抑制肿瘤生长。

TSH抑制治疗副作用是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会造成亚临床甲亢,长期TSH抑制会影响DTC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心脏负担和心肌缺血(尤其在老年患者),引发或加重心率紊乱(特别是房颤),导致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增高。

TSH抑制的另一副作用是增加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严重时会出现病理性骨折。

TSH抑制治疗的最佳目标值是即能降低DTC的复发、转移,又能减少外源性亚临床甲亢导致的副作用。

对于个体来说,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应评估患者的肿瘤复发危险度和副作用风险度,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DTC术后复发危险度分为低、中、高危3层。

低危组需符合以下全部条件:无局部或远处转移;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均被清除;肿瘤未侵犯周围组织;肿瘤不是侵袭性的组织学亚型,并且没有血管侵犯;清甲后行全身碘131显像,甲状腺床以外无碘摄取。

131I+TSH_抑制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及复发转移的影响

131I+TSH_抑制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及复发转移的影响

㊃0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1月第21卷第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a n u a r y2024,V o l.21,N o.1㊃论著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4.01.016131I+T S H抑制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甲状腺功能㊁免疫功能及复发转移的影响*薛媛,石昊ә,张杰,李二乐,拓明祥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陕西延安716000摘要: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 T C)术后采用131I+促甲状腺激素(T S H)抑制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甲状腺功能㊁免疫功能及复发转移的影响㊂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该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97例D T 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采用T S H抑制治疗)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131I治疗)㊂观察两组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效果,以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 T3)㊁游离甲状腺素(F T4)㊁促甲状腺激素(T S H)及甲状腺球蛋白(T g)]㊁甲状腺抗体指标[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 R A b)㊁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 g A b)㊁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 P O A b)]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 D3+㊁C D4+㊁C D8+T淋巴细胞细胞亚群比例)变化㊂随访统计两组术后1㊁3年复发和转移情况㊂结果观察组完全清除率为7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F T3㊁F T4水平明显升高(P<0.05),T S H和T g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F T3㊁F T4㊁T S 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 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T R A b㊁T g A b㊁T P O A b水平及C D8+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 D3+㊁C D4+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观察组术后1㊁3年复发率分别为0㊁7.5%,转移率分别为2.5%㊁10.0%;对照组术后1㊁3年复发率分别为14.4%㊁22.8%,转移率分别为15.8%㊁2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131I+T S H抑制治疗能够提高清甲效果,降低T S H㊁T g水平,维持甲状腺功能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复发㊁转移,提高患者预后㊂关键词:131I;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复发;转移中图法分类号:R73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4)01-0070-05E f f e c t s o f131I+T S H i n h i b i t i o n t h e r a p y o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t h y r o i d f u n c t i o n,i m m u n e f u n c t i o n,r e c u r r e n c e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X U E Y u a n,S H I H a oә,Z HA N G J i e,L I E r l e,T U O M i n g x i a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t o l a r y n g o l o g y H e a d a n d N e c k S u r g e r y,Y a n'a n M u n i c i p a l P e o p l e'sH o s p i t a l,Y a n'a n,S h a a n x i716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131I+T S H i n h i b i t i o n t h e r a p y a f t e r s u r g e r y i n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D T C)a n d i t s e f f e c t s o n t h e t h y r o i d f u n c t i o n,i mm u n e f u n c-t i o n,r e c u r r e n c e 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M 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97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T C r e c e i v i n g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i n t h i s h o s-p i t a l f r o m J a n u a r y2018t o D e c e m b e r2019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s e l e c t e d a n d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57 c a s e s,a d o p t i n g t h e T S H i n h i b i t i o n t h e r a p y)a n d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40c a s e s,c o m b i n i n g131I t r e a t m e n t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c o n t r o l g r o u p)a c c o r d i n g t o d i f f e r e n t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s.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r e s i d u a l t h y-r o i d c l e a r a n c e,l e v e l s o f t h y r o i d f u n c t i o n i n d e x e s[f r e e t r i i o d o t h y r o n i n e(F T3),f r e e t h y r o x i n e(F T4),t h y r o i d s t i m u l a t i n g h o r m o n e(T S H)a n d t h y r o g l o b u l i n(T g)],t h y r o i d a n t i b o d y i n d e x e s[t h y r o t r o p i n r e c e p t o r a n t i-b o d y(T R A b),a n t i-t h y r o g l o b u l i n a n t i b o d i e s(T g A b),t h y r o i d p e r o x i d a s e a n t i b o d y(T P O A b)]a n d i mm u n e f u n c t i o n i n d e x e s[C D3+,C D4+,C D8+T l y m p h o c y t e s u b s e t s r a t i o]w e r e o b s e r v e d i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T h e r e-c u r r e n c e 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 i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1,3y e a r s i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w e r e f o l l o w e d u p a n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a n a-l y z e d.R e s u l t s T h e c o m p l e t e c l e a r a n c e r a t e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72.5%,w h i c h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52.6%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A f t e r t r e a t-*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S F-264)㊂作者简介:薛媛,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疗研究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s i12657@126.c o m㊂m e n t,t h e F T3a n d F T4l e v e l s i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i n c r e a s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w h i l e t h e T S H a n d T g l e v e l s d e-c r e a s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T h e r e w a s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 F T3,F T4a n d T S H l e v e l s b e t w e e n t h e o b s e r v a-t i o n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P>0.05),b u t t h e T g l e v e l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i t h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c e(P<0.05).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t h e l e v e l s o f T R A b, T g A b,T P O A b a n d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C D8+i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d e c r e a s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w h i l e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s o f C D3+a n d C D4i n c r e a s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m o r e o v e r t h e l e v e l s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e r e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T h e r e c u r r e n c e r a t e s i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1a n d3y e a r s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e r e0a n d7.5%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n d t h e m e t a s t a s i s r a t e s w e r e2.5%a n d10.0%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h e r e c u r r e n c e r a t e s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e r e14.4% a n d22.8%,a n d t h e m e t a s t a s i s r a t e s w e r e15.8%a n d28.1%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131I+T S H i n h i b i t i o n t h e r a p y c o u l d i m p r o v e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c l e a r i n g n a i l,r e d u c e T S H a n d T g l e v e l s,m a i n t a i n t h e t h y r o i d f u n c t i o n 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i mm u n e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i n h i b i t t h e t u m o r r e c u r r e n c e 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a n d i n c r e a s e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a n d s u r v i v a l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K e y w o r d s:131I;t h y r o i d s t i m u l a t i n g h o r m o n e;i n h i b i t i o n t h e r a p y;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t h y r o i d c a r c i n o m a; t h y r o i d f u n c t i o n;i mm u n e f u n c t i o n;r e l a p s e; m e t a s t a s i s分化型甲状腺癌(D T C)占全部甲状腺癌的95%以上,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最为多见[1-2]㊂手术仍是D T C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术中切除甲状腺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并且甲状腺外组织受到侵犯时,手术难以完全切除病灶,残余甲状腺组织会增加术后复发㊁转移风险[3-4]㊂因此,促甲状腺激素(T S H)抑制治疗是D T C术后重要的一环,而131I治疗能有效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是治疗D T C术后远处转移灶的一种补充性方案,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㊁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5]㊂目前D T C术后采用131I+T S H抑制治疗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有学者对131I清除D T C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简称 清甲 )的效果及其在中低危D T 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存在质疑㊂另一方面,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研究发现大部分甲状腺癌患者存在着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6]㊂因此,本研究探讨了D T C术后采用131I+T S H抑制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甲状腺功能㊁免疫功能及复发转移的影响,旨在为D T C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97例D T C患者为研究对象㊂其中男36例,女61例;年龄25~73岁,平均(52.5ʃ8.6)岁;病理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74例,甲状腺滤泡状癌23例;美国癌症联合会/国际抗癌联盟(A J C C/U I C C)分期:Ⅰ~Ⅱ期41例,Ⅲ~Ⅳ期56例;手术方式:全切66例,次全切31例㊂纳入标准:年龄>18岁;根据‘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7]进行甲状腺全切/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D T C;术后接受放射性131I和(或)T S H抑制治疗;无手术及131I治疗禁忌证;临床资料完整㊂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㊁其他恶性肿瘤㊁感染性疾病㊁血液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半年内有免疫抑制剂类药物㊁糖皮质激素㊁雌激素等服用史;患有精神㊁认知障碍性疾病;处于孕产期或哺乳期;治疗依存性差或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停药未完成治疗;既往颈部手术史㊁放疗史㊁碘药物治疗史;手术造成甲状旁腺损伤;再次入院复发;临床资料不完整㊂根据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采用T S H抑制治疗)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131I治疗)㊂两组患者性别㊁年龄㊁病例类型㊁A J C C/U I C分期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㊂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本研究(审批号:K Y005)㊂1.2方法入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全切/次全切除术㊂对照组术后接受T S H抑制治疗,所用药物为左甲状腺素钠片[国药准字J20160065,默克制药(江苏)有限公司],空腹服用,每日剂量75~150μg/d,控制血清T S H水平在标准范围内㊂T S H抑制标准[8]:Ⅰ期控制水平ɤ0.10~0.30m U/L,Ⅱ~Ⅲ期控制水平为0.05~0.10m U/L,Ⅳ期控制水平< 0.05m U/L㊂治疗4~6周复查血清T S H水平,每6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调整用药剂量,若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立即停药,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案㊂观察组术后1个月予以131I治疗,首次治疗剂量70~100 m C i,经颈部C T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无残余甲状腺组织则判定为清甲成功,并经131I全身扫描证实无颈部浓聚灶及转移灶,再进行下一步治疗㊂T S H抑制治㊃1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1月第21卷第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a n u a r y2024,V o l.21,N o.1疗方法㊁剂量同对照组㊂131I治疗前2~4周停用甲状旁腺素制剂,禁用含碘药物/食物及碘造影剂,要求甲状腺球蛋白(T g)>30n g/m L,完善血常规㊁甲状腺功能九项㊁肝肾功能及胸部C T㊁颈部超声㊁甲状腺摄碘率等检查㊂治疗后6个月复查,判断是否再次进行131I 治疗㊂1.3观察指标(1)清甲效果比较㊂治疗完成后所有患者均进行131I全身扫描,评价清甲效果㊂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完全消失,血清T g水平正常;不完全清除:残留少量甲状腺组织或甲状腺组织缩小,血清T g水平正常或降低;无改变:残留甲状腺组织无改变,血清T g水平无变化或升高㊂(2)甲状腺功能比较㊂分别于治疗前㊁治疗后3个月抽取患者清晨空静脉血标本,采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 T3)㊁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 T4)㊁T S H及T g水平㊂(3)免疫功能比较㊂分别于治疗前㊁治疗后3个月后采集患者清晨静脉血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 R A b)㊁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 g A 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 P O A b)等甲状腺抗体指标水平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C D3+㊁C D4+㊁C D8+T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㊂(4)术后随访㊂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调查,时间截至2022年12月,随访期间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㊁颈部超声㊁T g检测及131I全身扫描等结果,观察记录两组术后1㊁3年复发及转移情况㊂复发/转移率=复发/转移的例数ː每组总例数ˑ100%㊂表1两组D T C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别n年龄(xʃs,岁)性别(男/女,n/n)A J C C/U I C分期(Ⅰ~Ⅱ期/Ⅲ~Ⅳ期,n/n)病理类型(乳头状癌/滤泡状癌,n/n)手术方式(全切/次全切,n/n)对照组5753.2ʃ9.725/3223/3443/1441/16观察组4051.5ʃ11.211/2918/2231/925/15 t/χ20.7972.6950.2080.0550.961 P0.4280.1010.6480.8140.3271.4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㊂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清甲效果比较观察组完全清除29例(72.5%),不完全清除11例(27.5%);对照组完全清除30例(52.6%),不完全清除27例(47.4%)㊂观察组清甲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4,P=0.048)㊂2.2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甲状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F T3㊁F T4水平明显升高,T S H和T g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 T3㊁F T4㊁T S H水平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 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2.3两组甲状腺抗体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T R A b㊁T g A b㊁T P O A b水平及C D8+比例明显降低,C D3+㊁C D4+比例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㊂表2治疗前后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xʃs)组别n时间F T3(p g/m L)F T4(n g/d L)T S H(μI U/m L)T g/(n g/m L)观察组40治疗前2.15ʃ0.320.62ʃ0.131.14ʃ0.2543.81ʃ11.42治疗后3.52ʃ0.64*1.05ʃ0.16*0.18ʃ0.03*15.75ʃ3.47*#对照组57治疗前2.13ʃ0.280.60ʃ0.111.12ʃ0.2643.69ʃ12.37治疗后3.43ʃ0.61*0.94ʃ0.14*0.23ʃ0.05*16.11ʃ3.64*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㊂2.4两组复发㊁转移情况比较随访期间,观察组共计复发3例,转移4例(包括颈部淋巴转移1例㊁远处转移3例);对照组共计复发13例,转移16例(包括颈部淋巴转移9例㊁远处转移7例)㊂观察组术后1㊁3㊃2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1月第21卷第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a n u a r y2024,V o l.21,N o.1年复发率㊁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4㊂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甲状腺抗体指标和T 淋巴细胞亚群比较(x ʃs )组别n时间甲状腺抗体指标(m I U /L)T R A bT gA b T P O A bT 淋巴细胞亚群(%)C D 3+C D 4+C D 8+观察组40治疗前85.52ʃ23.13426.13ʃ186.55524.07ʃ203.1152.12ʃ6.4328.14ʃ3.9837.64ʃ5.48治疗后49.23ʃ18.15*#229.39ʃ130.45*#337.08ʃ165.25*#68.25ʃ7.88*#43.26ʃ4.54*#26.67ʃ3.25*#对照组57治疗前85.47ʃ22.76425.96ʃ184.01523.98ʃ197.6952.16ʃ6.3728.17ʃ4.0337.57ʃ5.52治疗后54.78ʃ20.51*237.24ʃ133.06*354.27ʃ163.60*60.43ʃ7.41*37.16ʃ4.11*31.29ʃ3.43*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㊂表4 两组术后1㊁3年复发及转移情况比较[n (%)]组别n复发率术后1年术后3年转移率术后1年术后3年对照组578(14.4)13(22.8)9(15.8)16(28.1)观察组400(0.0)3(7.5)1(2.5)4(10.0)χ25.2943.9984.4894.689P0.0210.0450.0340.0303 讨 论目前采用手术切除治疗D T C 的患者预后相对良好,但术中切除甲状腺易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术后T S H 水平升高增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活性,一定程度上促进D T C 细胞生长,增加癌变风险[4]㊂现阶段,131I 和T S H 抑制治疗作为D T C 术后辅助治疗方法已获得临床认可,研究证实降低T S H 水平能够抑制甲状腺肿瘤生长,降低复发率㊁转移率[8-9]㊂循证医学证据也表明,术后T S H 水平<2mU /L 的D T C 患者较>2m U /L 患者相关病死率和复发率降低[10]㊂131I 释放的β射线可被甲状腺特异性摄取并聚集在甲状腺组织内,有利于杀灭残余甲状腺癌组织及隐匿微小病灶,对甲状腺内隐匿灶㊁颈部转移灶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等也能有效清除,降低复发的风险[11-12]㊂但部分学者对131I 治疗是否会影响T S H 水平仍存争议㊂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清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131I +T S H 抑制治疗能达到更好的清甲清灶 目的,提高临床疗效㊂对甲状腺功能的观察发现,治疗后两组F T 3㊁F T 4水平明显升高,T S H 和T g 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T g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F T 3㊁F T 4㊁T S 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F T 3和F T 4是重要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二者高表达及T S H 水平下降多考虑为甲状腺功能亢进[13]㊂本研究表明,131I +T S H 抑制治疗能够有效发挥清甲和T S H 抑制作用,缩小肿瘤病灶,减少病灶转移,维持甲状腺激素在相对合理水平,降低对甲状旁腺的损伤㊂研究报道,D T C 术后血清T g 水平降低,一旦出现再次升高往往预示着有复发或转移灶出现[14]㊂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T g 水平明显降低,考虑与131I 清甲作用有关,其通过抑制T g 分泌来降低其表达,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㊂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弱,会促进肿瘤的发生[15]㊂甲状腺癌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6]㊂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T 淋巴细胞亚群C D 3+㊁C D 4+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 D 8+比例明显降低,观察组以上指标优于对照组,提示131I +T S H 抑制治疗能够有效抑制T S H 分泌,131I 清除病灶和残余甲状腺组织,降低了肿瘤复发㊁转移风险,有利于病情缓解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㊂研究表明,当甲状腺滤泡细胞发生损伤时,D T C 病理改变会促使机体产生T R A b ㊁T g A b ㊁T P O A b ,因而血清中T R A b ㊁T gA b ㊁T P O A b 水平升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变[16]㊂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血清T R A b ㊁T gA b ㊁T P O A b 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可见131I +T S H 抑制治疗能够通过降低T R A b ㊁T g A b ㊁T P O A b 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考虑T S H 抑制治疗减少了外源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131I 联合T S H 抑制治疗对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具有促进作用㊂术后观察随访发现,观察组复发率㊁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131I +T S H 抑制治疗能更有效降低D T C 术后复发㊁转移风险,提升患者预后㊂本研究对131I 治疗D T C 的清甲效果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进行验证,证实131I +T S H 抑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能提高临床清甲效果,还能更好地维持甲状腺正常生理功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升患者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值得临床推广㊂综上所述,131I +T S H 抑制治疗能够提高清甲效果,降低T S H ㊁T g 水平,维持甲状腺功能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复发㊁转移,提高患者预后㊂㊃3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1月第21卷第1期 L a b M e d C l i n ,J a n u a r y 2024,V o l .21,N o .1参考文献[1]S C H L UM B E R G E R M,L E B O U L L E U X S.C u r r e n t p r a c-t i c e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J].N a t R e v E n d o c r i n o l,2021,17(3):176-188.[2]I B R A H I M P A S I C T,G HO S S E I N R,S HA H J P,e t a l.P o o r l y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c a r c i n o m a o f t h e t h y r o i d g l a n d:c u r-r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f u t u r e p r o s p e c t s[J].T h y r o i d,2019,29(3):311-321.[3]张泽莲,邹丽,陈军,等.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治疗进展[J/C D].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4):137-139.[4]田文,张浩.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9):1021-1028.[5]L I U J,L I U Y,L I N Y,e t a l.R a d i o a c t i v e i o d i n e-r e f r a c t o r yd i f fe r e n t i a t e d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 a n d r e d i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t h e r a p y[J].E n d o c r i n o l M e t a b(S e o u l),2019,34(3):215-225.[6]吴凯锴,郇金亮,唐小龙,等.不同术式对甲状腺癌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和喉返神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5):593-596.[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C D].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13(1):1-15.[8]HA S H I MO T O S,B A N D O H,N O G U C H I E,e t a l.G e n ee x p r e s s i o n p r of i l i ng o f a n a p l a s t i c th y r oi d c a r c i n o m a a n d c o e x i s t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t h y r o i d c a r c i-n o m a u s i n g t h eN a n o S t r i n g n C o u n t e r s y s t e m[J].J C l i n O n c o l,2021,39(15):e18049.[9]李亮,牛高华,邱福轩.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癌症杂志,2019, 34(4):587-589.[10]陈勇,孔锡根.T S H抑制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4):174-176.[11]贾云翔,何兴明,卢万军,等.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放射性131碘的清甲疗效及影响因素[J].河北医学,2022, 28(5):818-822.[12]丁勇,马庆杰,王任飞,等.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前评估专家共识[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10):832-840.[13]姜仲坪,魏捷,李文,等.手术+131I+T S H抑制治疗对Ⅳ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J].肿瘤药学,2018, 8(4):596-599.[14]何清,史育红,王朝点.甲状腺癌患者131I去除残余甲状腺治疗后血清T g㊁T g A b变化及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7):1157-1160.[15]李非凡,张尤历,闵静宇,等.外泌体介导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免疫异常[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1,37(2):245-248.[16]李亚洁.甲状腺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4):99-101.(收稿日期:2023-04-10修回日期:2023-10-22)(上接第69页)[15]F U S,WA N G J,HA O C,e t a l.T e t r a m e t h y l p y r a z i n e a-m e l i o r a t e s d e p r e s s i o n b y i n h i b i t i n g T L R4-N L R P3i n-f l a mm a s o m e s i g n a l p a t h w a y i n m i c e[J].P s y c h o p h a r m a-c o l o g y,2019,236(7):2173-2185.[16]K O R KMA Z H I,U L R I C H M M W,ÇE L I K G,e t a l.N O X2e x p r e s s i o n i s i n c r e a s e d i n k e r a t i n o c y t e s a f t e r b u r ni n j u r y[J].J B u r n C a r e R e s,2019,6(2):2-9.[17]N A J A F I M,S H I R A Z I A,MO T E V A S E L I E,e t a l.M e-l a t o n i n m o d u l a t e s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N O X2a n d N O X4f o l l o w-i n g i r r a d i a t i o n i n t h e l u n g[J].C u r r C l i n P h a r m a c o l,2019,17(19):147-153.[18]MUÑO Z M,LÓP E Z-O L I V A M E,R O D RÍG U E Z C,e ta l.D i f f e r e n t i a l c o n t r ib u t i o n o f N o x1,N o x2a n d N o x4t ok i d n e y v a s c u l a r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a n d e n d o t h e l i a l d y s f u n c-t i o n i n o b e s i t y[J].R e d o x B i o l,2019,16(8):71-76. [19]C HA N G J,Z HA N G Y,L I Y,e t a l.N r F2/A R E a n d N F-κB p a t h w a y r e g u l a t i o n m a y b e t h e m e c h a n i s m f o r l u t e i n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h u m a n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c e l l[J].F u t u r e O n c o l, 2018,14(1):44-49.[20]MO S S O VÁZ Q U E Z J L,MO S S O L D,MO S S O L A R A JL,e t a l.P a i n d i s t r a c t i o n d u r i n g a m b u l a t o r y s u r g e r y:v i r-t u a l r e a l i t y a n d m o b i l e d e v i c e s[J].C y b e r p s y c h o l B e h a v S o c N e t w,2019,22(1):15-21.[21]C O S T A G L,N A S T A S I B,S P A D O L A F,e t a l.E f f e c t o f l e v o b u p i v a c a i n e,a d m i n i s t e r e d i n t r a p e r i t o n e a l l y,o n p h y s i-o l o g i c a l v a r i a b l e s a n d o n i n t r a s u r g e r y a n d p o s t s u r g e r y p a i n i n d o g s u n d e r g o i n g o v a r i o h y s t e r e c t o m y[J].J V e t B e-h a v,2019,30:33-36.[22]Z HA N G Y,Z HO N G G J,C H E N F L,e t a l.L e v e l o ft u m o r r e c u r r e n c e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P G E2a n d I L-2i n p a-t i e n t s w i t h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m a l i g n a n c y a n d t h e c o r r e l a-t i o n w i t h c l i n i c a l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J].O n c o l P r o g,2019,19(8):417-423.[23]P E R R Y J A,D O U G L A S H.I mm u n o m o d u l a t o r y e f f e c t so f s u r g e r y,p a i n,a n d o p i o i d s i n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V e tC l i n N o r t h A m S m a l l A n i m P r a c t,2019,49(6):981-991.[24]WA N G Y,L I U Z,C H E N S,e t a l.P r e-s u r g e r y b e l i e f s a-b o u t p a i n a n d s u r g e r y a s p r e d ic t o r s o f a c u t e a nd c h r o n i cp o s t-s u r g i c a l p a i n:a p r o s p e c t i v e c o h o r t s t u d y[J].I n t J S u r g,2018,52:50-55.(收稿日期:2023-04-26修回日期:2023-10-22)㊃4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1月第21卷第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a n u a r y2024,V o l.21,N o.1。

4.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

4.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

组 上腺素能受体激动的症状或体征(6)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7)无合并疾
病(8)绝经前妇女(9)骨密度正常(10)无OP的危险因素
符合下述任一情况:
中 危
(1)中年(2)高血压(3)有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的症状或体征(4)吸
组 烟(5)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糖尿病(6)围绝经期妇女(7)骨量减
少(8)存在OP的危险因素
无复发生存率 (累计%)
TSH控制目标 TSH ≤0.1mU/L显著延长DTC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
P=0.01
时间(月)
• 1970年~1993年期间对141名甲状腺切除术后行TSH抑制治疗的DTC患者进行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95个月。TSH抑制药物:L-T4;平均剂量2.6μg/kg/天
36 11.Pujol P,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6; 81(12): 4318-4323.
•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 •检测不到 •避免复发 •降低死亡率
14
TSH抑制治疗机制
(-)
TSH
(-)
外源性L-T4
癌肿
15 8.Brabant G.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8, 93:1167-1169.
指南推荐:DTC术后应及时给予TSH抑制治疗
推荐2-24 推荐级别:B
19 9.Jonklaas J, et al. THYROID. 2006; 16(12):1229-1242.
Meta分析: TSH抑制治疗使复发和死亡风险下降27%
临床转归
风险比(RR)
疾病复发
疾病复发 疾病进展
死亡 死亡 死亡 死亡 死亡 死亡 死亡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

TSH是一种由垂体分泌的激素, 主要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 状腺激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表面存在 TSH受体,TSH的分泌会刺激 甲状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TSH抑制治疗的目标和方案
目标
将TSH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以降低 甲状腺癌复发的风险。
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包括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 物的种类、剂量和时间等。
02
将TSH抑制治疗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
增强抗癌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
03
结合中医的调理和西医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
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研发新型的TSH受体拮抗剂,旨在更有效地抑制TSH活性,降低 复发风险。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甲状腺癌细胞特异的分子靶点,开发靶向治疗药物,提高治疗 效果。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疗法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甲状腺癌细胞进行攻击, 减少复发和转移。
个体化TSH抑制治疗的探索和实践
01
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了解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
contents
目录
• 分化型甲状腺癌概述 • TSH抑制治疗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
应用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的监
测和管理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的前
沿进展和展望
01 分化型甲状腺癌概述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定义
01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甲状腺 癌的一种病理类型,主要包括乳头 状癌和滤泡状癌。
TSH抑制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

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策略

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策略

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策略甲状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在术后的治疗中,TSH抑制策略被广泛应用。

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脑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刺激甲状腺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促进正常甲状腺功能。

术后TSH抑制的目的是降低甲状腺癌复发的风险,增加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对于术后TSH抑制的最佳策略仍存在争议。

根据甲状腺癌的特点和个体化细分,术后TSH抑制策略一般可分为高、中和低风险三个层次。

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包括年龄大于45岁、肿瘤大于4cm、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建议进行更为积极的TSH抑制,以维持较低的血清TSH水平。

常规的抑制目标是将TSH抑制至低于0.1 mU/L的水平。

这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LT4)来实现,通常以甲状腺素替代剂的最高剂量进行治疗。

对于中风险患者,包括年龄在18-45岁、肿瘤大小在1-4cm、淋巴结转移等,建议进行中等程度的TSH抑制。

抑制目标是将TSH抑制至0.1-0.5 mU/L的水平。

这样的抑制程度可能需要给予较低剂量的LT4来实现。

对于低风险患者,包括年龄小于18岁、原发肿瘤小于1cm、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一般不需要进行TSH抑制治疗。

对于该患者群体,仅需要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以避免促进肿瘤生长。

此外,术后TSH抑制治疗的持续时间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通常,高风险患者需要长期进行TSH抑制治疗,可能需要终身服药。

对于中风险患者,抑制治疗一般持续3-5年。

尽管低风险患者不需要进行抑制治疗,但他们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确保疾病的稳定。

总的来说,术后TSH抑制策略应根据个体化情况制定。

这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风险特征、并发症风险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高龄患者可能不适合过于激进的TSH抑制治疗,因为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因此,在制定TSH抑制策略时,需谨慎权衡风险和利益,确保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同时,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TSH水平,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优甲乐治疗)策略
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术后必需进行TSH(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其目的是一方面纠正甲状腺切除后甲状腺激素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目的,抑制
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生长。

因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细胞一样,细胞表
面都有TSH的受体表达。

因此分化型甲状腺癌受 TSH的刺激而生长,如果能将TSH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TSH的抑制是通过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国内常用左甲状腺素,
也称优甲乐)来反馈性抑制脑垂体分泌TSH来实现。

TSH抑制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的复发、转移和癌症相关死亡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对高危DTC者,这种关联性更加明确。

TSH>2mU/L寸癌症相关死亡和复发率增加。

高危 DTC患者术后TSH抑制到<0.1mU/L时,肿瘤复发,转移显著降低,低危DTC患者术后TSH
抑制到0.1~0.5mU/L时即可明显改善总体预后,而进一步抑制到<0.1mU/L时只会增加副作
用而不会改善预后。

当然,那些不表达TSH的甲状腺癌,如未分化癌,髓样癌,某些低分化
的DTC即使将TSH抑制到很低的水平也不能抑制肿瘤生长。

TSH抑制治疗副作用是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会造成亚临床甲亢,长期TSH抑制会影
响DTC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心脏负担和心肌缺血(尤其在老年患者),引发或加重心率紊乱(特别是房颤),导致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增高。

TSH抑制的另一副作用是增加绝经
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严重时会出现病理性骨折。

TSH抑制治疗的最佳目标值是即能降
低DTC的复发、转移,又能减少外源性亚临床甲亢导致的副作用。

对于个体来说,目前没有
统一的标准,应评估患者的肿瘤复发危险度和副作用风险度,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DTC术后复发危险度分为低、中、高危3层。

低危组需符合以下全部条件:无局部或远
处转移;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均被清除;肿瘤未侵犯周围组织;肿瘤不是侵袭性的组织学亚
型,并且没有血管侵犯;清甲后行全身碘131显像,甲状腺床以外无碘摄取。

中危组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初次手术后病理检查可在镜下发现甲状腺周围软组织侵犯;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是侵袭性的组织学亚型;肿瘤侵犯了血管;清甲后行全身碘131显像,甲状腺床以
外有碘摄取。

高危组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肉眼下可见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肿瘤未能
完整切除,术中有肿瘤残留;有远处转移;全甲状腺切除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仍
较高;有甲状腺癌家族史。

TSH抑制治疗副作用风险同样分为低、中、高危3层。

低危组符合下列所有条件:中
青年;无症状;无心血管疾病;无心律失常;无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的症状或体征(怕热、多汗、多食、消瘦、易激动);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无合并疾病;绝经前妇女;骨密度正常;无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中危组需满足下列条件之
一:中年;高血压;有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的症状或体征;吸烟;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肥
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减小;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高危组需满足任一一条:临床心脏病患者;老年;绝经后妇女;伴发其他严重疾病。

DTC术后TSH抑制治疗期限分为初治期和随访期,初治期为术后1年内,随访期在复发低危
组为5~10年,中高危组为终身。

基于双风险评估的DTC患者术后TSH抑制治疗目标:①在
低复发危险-低副作用风险组(双低组)初治期目标值为0.1~0.5mU/L ,随访期为0.5~2.0 mU/L, 之后根
据甲状腺功能情况而定,如果甲功正常无需治疗,如果甲功低下,可仅进行甲状腺激
素替代治疗(口服优甲乐)至甲功正常水平。

②在低复发-中高副作用风险组,初治期目标
值为0.5~1.0 mU/L,随访期为1.0~2.0 mU/L,之后根据甲功行替代治疗。

③在中高复发- 低副作用风险组,初治期和随访期均为<0.1 mU/L,初治期最好控制在 0.04 mU/L④在中高
复发-中高副作用风险组,初治期为<0.1 mU/L,随访期为0.1~0.5 mU/L。

TSH抑制治疗的副
作用风险为中高危层次者,应个体化抑制TSH至接近目标值的最大耐受程度,予以动态调整,
同时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

对于个体患者而言,TSH抑制治疗目标值的实现需要通过边补充优甲乐边检测TSH来
逐步达到,大约需要3个月时间。

优甲乐的起始剂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伴发疾病情况以及甲
状腺切除范围而定。

在全甲状腺切除时,年轻患者直接启用 1.5~2.5卩g/kg天, 50岁以上,
如没有心脏病及倾向,初始剂量为50卩g天,如患者有冠心病或其他高危因素,初始剂量为
12.5~25 □輾,并且缓慢加量,需要的调整期长,并且需要严密监测心脏情况。

对于切除甲状腺一侧叶及峡部患者需相应减少,可按照体积比率估算。

在剂量调整阶段,每4周左右测
定TSH,达标后1年内每2~3个月测定一次,达标后 1~2年内每3~6个月测定,2~5年内每6~12个月测定一次。

优甲乐最好早餐前1小时一次性服用全天量,如有漏服,应服用双
倍剂量,直到补足全部漏服剂量。

部分病人需要根据冬夏季节TSH水平的变化调整优甲乐
用量,冬天需加量,夏天要减量。

服药期间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一段时间。

与维生素、滋补品间隔1小时,与含铁、钙食物或药物间隔2小时,与奶、豆类食品间隔 4小时,与消胆胺
或降脂树脂间隔12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