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上课讲义
东北水稻栽培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

东北水稻栽培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东北地区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在东北地区,水稻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东北水稻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东北水稻栽培技术: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东北地区的水稻品种,如吉稻系列、大优系列等。
这些品种适应东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产量稳定。
2. 中耕与田面平整:在水稻的准备栽培前,要进行彻底的中耕,并使田面平整,这样有利于后续的水稻栽培工作。
3. 良好的秧苗管理:良好的秧苗管理是保证水稻产量的关键。
选择良好的种子,适时进行水田预备。
播种后管理良好,保持适当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4. 合理施肥:施肥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水稻生长期的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
5. 水田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
根据水分的需求,及时进行灌溉,并合理控制水田水位。
6. 病虫害防治:水稻病虫害是水稻栽培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东北水稻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1. 稻瘟病:稻瘟病是东北地区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病害。
预防稻瘟病的关键是适时灌水、选择抗性品种、合理施肥和药剂防治。
3. 水稻蚜虫:水稻蚜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会使水稻叶片黄化和感染病毒。
预防水稻蚜虫的关键是保持田间卫生、合理施肥和药剂防治。
5. 水稻纵卷叶螟:水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会使水稻叶片卷曲和丧失光合作用。
预防水稻纵卷叶螟的关键是挑选适应性强的品种、提前防治和草田纱覆盖等。
东北水稻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只有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用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并采取科学的栽培和防治措施,才能保障水稻生产的顺利进行。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第一篇: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1、东北水稻种植情况(1)面积:5000万亩左右,且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度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2)轮作制度:在东北稻区,由于冬季温度低,夏季生长季节短,稻田常实行水稻常年连作的一年一熟制,冬季休闲,部分稻田实行隔年水旱轮作,即稻/稻/绿肥、稻/稻/豆类、稻/稻/春小麦,此种水旱轮作制度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3)气候及播期:该区稻作生长季为110-180天,平均气温18-23℃,≥10℃积温2000-4000℃。
该区水稻是春种秋收,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时开始播种,安全播种期自南向北为4月25日至5月25日。
安全齐穗期为7月20日至8月15日,收获日期在10月上旬。
(4)品种:早熟早粳稻,南部为中、迟熟类型,北部为特早熟类型,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54.3%。
2、水稻需肥规律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须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
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公斤每生产500kg稻米需要吸收:纯氮:8-10kg,纯磷3-4kg,纯钾8-10kg,N:P2O5:K2O=2.2:1:2.05。
在确定稻田施肥量时,应首先根据计划要求的产量计算所需要吸收的肥料数量,再调查土壤的供肥量和肥料的利用率,就可以用下式求出理论上的施肥量:稻田施肥量=(计划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
在水稻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的田块,寒地水稻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
3、硅的作用硅是水稻、甘蔗等作物健康生长的必需元素。
水稻茎秆中硅含量是N含量的十倍多,超过N、P、K的总和。
水稻是作物中选择吸收和富集硅最多的,这种生理特性是由其特有的遗传性所决定的,硅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点:(1)硅是植物体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其作用仅次于氮磷钾,居第四位。
水稻播种与育秧PPT课件

知识准备
三、育秧技术 5.两段育秧技术 水稻两段育秧的小苗秧田、寄秧田与大田面积之比为1:4:16;小苗秧田的
秧龄为3~4叶。 6.杂交晚稻露地培育多蘖壮秧技术 (1) 适期播种:根据当地水稻安全齐穗期和所选用的杂交组合从播种到齐穗所
需天数确定好适宜的播种期。 (2) 稀播匀播:一般每公顷秧田播种量为112.5~225.0kg。播种要分厢过秤,
一般消耗完毕,这一时期称为“离乳期”。
知识准备
二、水稻安全播种期、用种量及秧龄的确定 1. 水稻安全播种期 全国各稻作区一般以与当地历年旬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和12℃,年保证率
在80%以上的开始日期分别作为粳稻(我省为3月底—4月中旬)和籼稻(我省为3 月下旬—4月上旬)品种露地育秧的安全播种期,对于塑料薄膜备
一、水稻幼苗的生长 1. “扎根扶针” 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鞘向上竖起,生产上叫“扎根扶针”。 2. 出苗与出苗期 不完全叶伸出芽鞘,称为出苗(也称现青)。全田有50%的芽谷出苗,即为
出苗期。 3. 幼苗期与“离乳期” 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在水稻的三叶期,种子胚乳内的养分
性强的品种秧龄可长些。
知识准备
三、育秧技术 1. 早、中稻薄膜保温育秧技术 薄膜保温育秧的秧田整地、施肥、播种等技术与露地湿润育秧基本相同,当
前生产上盖膜的方式有两种: (1) 搭架盖膜育秧的秧田管理措施
知识准备
三、育秧技术 1. 早、中稻薄膜保温育秧技术 薄膜保温育秧的秧田整地、施肥、播种等技术与露地湿润育秧基本相同,当
区或季节宜稀;多穗型品种可密,大穗型品种宜稀。 ② 水稻秧田面积与大田面积之比一般为1:(10~15)。
知识准备
二、水稻安全播种期、用种量及秧龄的确定 2. 水稻大田用种量、秧田播种量及秧龄 (3) 水稻秧龄的确定 ①小苗秧的叶龄少于3.0叶,中苗秧的叶龄为3.0~4.5叶,大苗秧的叶龄为4.5
浅析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

浅析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其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下文将对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浅析。
一、水稻种植技术1. 地块选择: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通常选择在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进行种植,同时选择平整的地势,有利于灌溉和田间管理。
2. 品种选择:东北地区常见的水稻品种有杂交水稻、籼稻、粳稻等。
在选择品种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3. 播种时间: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复杂多变,一般在春季3月至4月进行水稻的春播,秋季8月至9月进行秋播。
合理的播种时间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4. 施肥管理:东北地区水稻施肥一般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一般在播种前进行,追肥则是在水稻生长季节适时进行。
合理的施肥管理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5. 灌溉管理:东北地区的水稻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要合理安排灌溉,保证水稻的生长需求,同时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
二、病虫害防治1. 水稻病害防治:东北地区水稻常见的病害有纹枯病、纹枯病、纹枯病等。
防治病害的关键是选用抗病品种,同时注意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害病株,合理施肥等措施。
2. 水稻虫害防治:东北地区水稻的主要虫害有稻飞虱、稻螟、稻纵卷叶螟等。
防治虫害的关键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施肥、适时灌溉、轮作休耕、选用抗虫品种、合理使用农药等。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有着其特殊性,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希望相关部门和种植户能够重视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共同促进东北地区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
《水稻栽培》PPT课件

度。 • 主要原因: • (1)晒种可促进种子的后熟和提高酶的活性。经过晒种,可以增强
种皮的通透性,使之在浸种时吸水呼吸作用一致均匀,增进酶的活性, 出芽较整齐。 • (2)晒种可促使氧气进入种子内部。 • (3)晒种可降低谷壳内胺A、谷壳内胺B、离层酸和香草酸等物质的 浓度,这些物质浓度高时对发芽有抑制作用。 • (4)太阳光谱中的短波光如紫外线具有杀菌能力,因此,晒种有一 定的杀菌作用。
2.化除
待秧苗正常生长的同时,开始消灭杂草,进入化除阶段,未用封闭灭
草的就可采用融杀和内吸性除草剂进行灭草,一般采用稻杰、一克净、
苄磺隆等,已用封闭灭杂草的就可采用人工辅助拔
除杂草和杂
稻。
21
(二)分蘖期管理
1.水层管理
水层控制在4-5厘米,提高土温水温,使蘖节得到充足的光照和氧气。此时植株不能长时间 受旱,否则不发棵,分蘖末期总茎数达到预期穗数时,要落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一 般旺苗、肥田重晒、宜早,弱苗瘦田轻晒宜晚。
发芽,而且秧床中间严重与两边
7
一 育秧
• 5 秧床管理
第一阶段秧苗密封期 从播种到1叶1心为秧苗密封期,此时秧床应处于高温、高湿状态,经常保持膜内温度3035℃,促使稻种迅速生根立苗,一般不灌水或只在沟中灌水,水不上秧床。根据气候温 度情况6-7天注入一次水,保持束缚水和自由水的比例。
第二阶段炼苗期 从秧苗1叶1心到2叶1心为炼苗期,膜内温度保持在25-30℃ 为宜。当晴天上午膜内温度 接近室温(25℃)时要及时通风,如遇到低于13℃的气温时要采取密封炼苗即两头开门, 侧背开窗,一面打开,日揭夜盖,最后全揭的原则, 逐步扩大通风的办法来适应外界 条件。
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业版)教案:水稻育秧与移栽技术

课题:水稻育秧与移栽技术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了解通气秧田、水稻抛栽的概念;如何制作水稻秧田;水稻壮秧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培育水稻壮秧;水稻育秧怎样催芽;怎样保证水稻插秧质量;水稻抛栽的技术要点。
本课重点:1、通气秧田、水稻抛栽的概念;2、如何制作水稻秧田;水稻壮秧的标准是什么?3、如何培育水稻壮秧;水稻育秧怎样催芽;4、怎样保证水稻插秧质量;水稻抛栽的技术要点教具:课外作业(或复习题):1、通气秧田、水稻抛栽的概念;2、水稻壮秧的标准是什么?3、怎样保证水稻插秧质量;4、水稻抛栽的技术要点任课教师:审批人:课程内容:一、名词解释1、通气秧田:湿润育秧要求通透性良好的“通气秧田”。
苗床特点是上糊下松,通气保温,易排易灌。
2、水稻抛栽:是把育成的水稻秧苗,直接均匀地抛撒在大田中的一种水稻移栽方式。
二、简答题1、水稻壮秧的标准是什么?答:壮秧的形态特征是:叶片宽大挺健,叶短,叶色鲜绿无病虫,黄叶少;苗基部扁宽、粗壮、有弹性;根系发达,短白根多,无黑根、烂根;秧苗长势旺,不徒长,高度整齐一致,叶龄适中。
3、怎样保证水稻插秧质量?答:水稻插秧要做到“五要”和“五不要”,以保证插秧质量。
“五要”是:“浅、稳、足、匀、直”。
“浅”是要求插秧深度不超过3.3 cm,水层深度以1 cm左右为宜;“稳”是指秧苗不漂不倒;“足”是指每穴苗数要插够数,以保证密度;“匀”是指行、穴距均匀,秧苗大小一致,每穴苗数一致;“直”指插正,不插斜秧、烟斗秧。
“五不要”是:不插隔夜秧,不插超龄秧,不插混杂秧,不插带病虫秧,不丢秧。
4、水稻抛栽的技术要点有哪些?答:水稻抛栽的技术要点如下:(1)播前准备;(2)播种;(3)苗床管理;(4)抛秧。
水稻插秧—稻田整地(寒地水稻栽培课件)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3.稻田整平 旱整地:旱整地包括旱耙地、旱整平等。同传统的水整地相
比,旱整地可以提早作业,缓和农时紧张程度;节省泡田用水,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使土壤孔隙度增大,氧化还原电位 提高,有利于栽后秧苗的返青和生长发育。因此,实行旱整地是 稻田土壤耕作的一项重大改革。旱耙地:用于耕翻后的稻田土壤, 主要作用是碎土。早耙地的机具一般采用拖拉机牵引缺口耙或圆 盘耙进行。旱平地:经过旱耙或旋耕的稻田土壤,还要进行旱整 平,提早做好水整地和插秧的准备。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黑龙江省稻区属于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高,昼夜温 差大,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日照时间长,水资源充足,土质肥沃, 地势平坦,这些都有利于发展水稻生产,尤其有利于优质品种的选 育和生产。
黑龙江省有近百年的稻作历史,这里虽然有年平均气温全国最低, 无霜期全国最短,夏季高温时间短,秋季气温下降快等不利条件, 但还有许多有利于水稻生长的生态条件。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1.地处冻土带,半年休闲期,环境污染小,土壤无污染
黑龙江稻区全部稻田在10月到翌年4月的时间里为休闲、风化、 干燥、冻结时间,此间水稻本田完全处于非淹水的风化休闲状态,且 大部分实行秋翻地,尤其11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这5个月的时间里, 土壤全部处于冻结状态,最低温度-20— -30℃,使大多数病虫害难 以存活、发展、蔓延,长时间的休闲风化,可以改变耕层土壤的氧化 还原状态,保持土壤肥力,加速潜在养分的转化,有利于优质稻米生 产。
3.昼夜温差大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黑龙江稻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秋夏温差大,昼夜温差大。 水稻生育季节的4—9月份,昼夜温差的平均值为11℃左右,水稻在 生育旺季,昼间的相对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增强和干物质的积累, 夜间的低温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干物质消耗,从而提高代谢 积累,既有利于增加单产,也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
北方水稻生产 水稻生产新技术稻田养鱼技术护理课件

社会效益
稻田养鱼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农村 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生态效益
稻田养鱼有助于增加稻田中的生 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减少 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
环境污染。
04
稻田养鱼技术护理课件
稻田养鱼技术护理课件的目标与内容
抗性育种
培育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03
稻田养鱼技术
稻田养鱼技术的原理与优势
原理
稻田养鱼技术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鱼类养殖相结 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合理利用稻田的水、土 、肥等资源,实现稻鱼共生、互利互惠的目标。
促进生态平衡
稻田养鱼有助于增加稻田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 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THANK YOU
北方水稻生产与水稻生产新技术 稻田养鱼技术护理课件
目 录
• 北方水稻生产概述 • 水稻生产新技术 • 稻田养鱼技术 • 稻田养鱼技术护理课件 • 案例分析
01
北方水稻生产概述
北方水稻生产的地理与气候特点
01
北方地区主要指中国东北、华北 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广阔 的平原和河谷地带,适宜水稻种 植。
目标
提高稻田养鱼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 促进北方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
介绍稻田养鱼技术的原理、技术要点 、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以及北方 水稻生产的现状与趋势。
稻田养鱼技术护理课件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地考察、示范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 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
术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
1、东北水稻种植情况
(1)面积:5000万亩左右,且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度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2)轮作制度:在东北稻区,由于冬季温度低,夏季生长季节短,稻田常实行水稻常年连作的一年一熟制,冬季休闲,部分稻田实行隔年水旱轮作,即稻/稻/绿肥、稻/稻/豆类、稻/稻/春小麦,此种水旱轮作制度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3)气候及播期:该区稻作生长季为110-180天,平均气温18-23℃,≥10℃积温2000-4000℃。
该区水稻是春种秋收,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时开始播种,安全播种期自南向北为4月25日至5月25日。
安全齐穗期为7月20日至8月15日,收获日期在10月上旬。
(4)品种:早熟早粳稻,南部为中、迟熟类型,北部为特早熟类型,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54.3%。
2、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须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
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公斤每生产500kg稻米需要吸收:纯氮:8-10kg,纯磷3-4kg,纯钾8-10kg,N:P2O5:K2O=2.2:1:2.05。
在确定稻田施肥量时,应首先根据计划要求的产量计算所需要吸收的肥料数量,再调查土壤的供肥量和肥料的利用率,就可以用下式求出理论上的施肥量:稻田施肥量=(计划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
在水稻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的田块,寒地水稻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
3、硅的作用
硅是水稻、甘蔗等作物健康生长的必需元素。
水稻茎秆中硅含量是N含量的十倍多,超过N、P、K的总和。
水稻是作物中选择吸收和富集硅最多的,这种生理特性是由其特有的遗传性所决定的,硅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点:
(1)硅是植物体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其作用仅次于氮磷钾,居第四位。
(2)硅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提高了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量;(3)硅肥能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施用硅肥后,可使作物表皮细胞硅质化,茎叶挺直,减少遮阴,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
叶片生长期延长,不易衰老。
(4)硅肥能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作物吸收硅后,可在植物体内形成硅化细胞,茎叶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作物对病虫害抵抗力增强。
(5)还使表皮细胞的通透性显著降低,从而降低蒸腾量30%以上,相对提高了抗旱能力。
(6)硅肥能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80%以上。
倒伏与折断率减轻40-70%。
施用硅肥后,还能显著增强作物的抗旱、抗低温能力。
(7)硅肥能很好的调节作物对氮磷钾各元素的平衡吸收。
促进磷在作物体内的运转和吸收,从而提高结实率,并能抑制对铁、锰的过量吸收和毒害。
(8)可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提早抽穗,使穗轴增粗、穗长增加等。
(9)施用硅肥不仅可以增加作物产量,还可改善农产品品质,水稻施硅增产5-12%,小麦、玉米增产5-10%。
硅的积累和分布的特点水稻吸收硅的能力,是来自于体内的新陈代谢,而这种代谢活性仅限于水稻的根部。
水稻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硅的吸收量存在着差异,前期吸收量少,幼穗分化后吸收量急剧增加,抽穗后上升更明显,以后逐渐减少。
由于植物对硅的吸收是以硅酸分子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土壤中的硅很少能被利用。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作物不断吸收土壤中的硅,致使土壤中的有效硅逐步减少。
4、东北水稻施肥技术
(1)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地区氮肥施用量过高,施用时期不合理,蘖肥比例大,穗肥施用不足。
(2)施肥原则
①合理调整氮肥的基、追比例,使基肥中的氮占总施氮量的45%左右,减少分蘖肥,提高穗肥的施用比例。
②钾肥可优先选择氯化钾,在秸秆还田的地块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③根据测土结果,注意补施中微量元素和含硅肥料。
④采用节水灌溉,追肥“以水带氮”。
(3)施肥量及比例
①双联水稻专用肥(18-14-16、16-13-16、18-11-16)50斤/亩,在缺锌或缺硼的地区,每亩基施硫酸锌1-2公斤或硼砂0.5-0.75公斤。
②氮肥40%-45%作为基肥,20%-25%作为蘖肥,30%-35%作为穗肥;磷肥、钾肥作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