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蟹田水稻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北方稻蟹种养技术要点

北方稻蟹种养技术要点

北方稻蟹种养技术要点北方地区稻蟹种养技术是指在北方地区栽培水稻的养殖稻蟹,以此为目的的一项特色农业养殖业。

北方地区的气温和地理环境与南方有很大差距,因此在养殖稻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技术要点。

以下是北方稻蟹种养技术的要点:场地选择:1.选择水稻田的种植面积较大,水深适中(20-40cm)的田地作为种养场地。

2.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田块。

3.场地应避免久水滞、水浊和富有寄生虫的情况。

浸泡养殖:1.在稻田中使用固定网袋进行浸泡养殖。

2.放入适量的水稻种子,并在田中种植好水稻苗。

3.稻蟹自然钻入稻田。

饲料投喂:1.北方稻蟹以海蟹为主要饲料,可以投喂其他水生动物、浮游生物等作为补充饲料。

2.根据稻蟹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特点,将饲料分为不同形状和大小,以适应蟹类的口腔和食道特征。

3.每天定时定量投喂,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干净,避免腐烂现象。

水质管理:1.保证水域干净、无毒、无过度的水质。

对于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等参数都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水质清洁,不得有漂浮物、尸体和饲料残渣,以避免污染水体和对稻蟹健康的影响。

疾病防控:1.加强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定期清理密度过大、病虫害严重的稻蟹。

2.定期检查稻蟹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覆膜技术:1.北方地区的气温低,稻蟹在冬季容易冻死。

可以在水稻田上覆盖黑色塑料膜,起到保温的作用。

2.覆膜后可利用农村秸秆或小麦稻草做稻草垫底,增加保湿性,以利于稻蟹的越冬和生长。

生长周期控制:1.北方地区可以通过调整稻蟹种植育肥户的产蟹时间,以控制生长周期。

2.根据北方地区的气温、水质等条件,合理控制稻蟹的生长和发育。

北方稻蟹种养技术要点

北方稻蟹种养技术要点

北方稻蟹种养技术要点北方稻田是中国北方农业的主要耕地类型之一,也是重要的稻田生态系统。

与南方稻田不同,北方稻田常常会出现待耕田畴中含有不同程度的荒草、淤泥、石块等杂质,且泥壤硬度较大,对稻田养护和利用增加许多难度。

因此,对于北方稻田的蟹种养护技术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蟹苗及种质的选育、特定的养殖场地、科学的饵料及营养物质配比以及优良的养殖手法等方面。

以下列举几个关键要点,希望能对北方稻田蟹种养护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助益。

一、蟹苗及种质的选育在北方的高寒地区,如何让螯蟹适应低温环境是关键。

同时,为了让螯蟹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选育优良的螯蟹品种也是至关重要的。

种苗的选育需要对螯蟹的体型、生长周期、食欲、泥道建设等方面进行精选,并利用遗传育种技术提高蟹苗产量和品质。

二、特定的养殖场地建立螯蟹养殖场需要选择潮湿、肥沃的水、泥壤等适宜条件的地方,建造特定的蟹池,使螯蟹能够自由进出,并进行泥道的建设,以保证螯蟹食欲和生长发育。

同时,需要认真保持水质的清洁、含氧水平的升高以及有机物的定期清除等,以保证稻蟹健康、生长良好。

三、科学的饵料及营养物质配比稻蟹属于杂食类动物,在采食方面较独特,青菜、豆腐、小鲜虾等均是它们非常喜欢的美食。

总体来说要保证膳食的多样化、富有营养//以及在加入食物时严格控制食物的质量与量。

为了保证蟹体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需要编制科学的饵料配方,控制食物的纤维含量,适量添加碳水化物、蛋白质等成分,保证能够提供蟹体所需的各类营养成分。

四、优良的养殖手法关于蟹种养护技术而言,选择合适的养殖手法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养殖方法有盆养、堤养、湾养、池塘养等多种。

其中一些养殖方法相关的技术操作包括:保持水质稳定。

保持水质的清洁并且的定期换水,提供充足的氧气,并且保持稳定的水温,以保证螯蟹的健康生长。

定期清除残饵。

饲料会在水中分解产生有机物,如果长期不处理,这些物质会对螯蟹的健康造成威胁。

喂食和饵料管理。

合理的饲养量和饲料类型可以有效提高螯蟹的成长速度,并且体质更健康。

北方稻田养蟹的主要措施

北方稻田养蟹的主要措施

康、 附肢 齐全 、 规格整 齐 的幼蟹 , 一般 要求 10 10 0 ~ 5 只 / 克为 宜 , 亩放 养 蟹 种 3 0 40只 。蟹 种 放 养 千 每 0 —0 前 要 在暂 养 池 中进行 适 温及 投 喂 , 养 时 进 行 消 毒 , 放
用 浓度 1~ 0毫克 / 高锰酸钾 浸泡 消毒 5 1 钟 , 52 升 ~ 0分 或 用浓 度 为 3 5 %~ %的 食盐 水 浸 泡 消 毒 1~ 5分 钟 。 01
4 捕捞方法
稻 田河蟹 捕 捞 一 般 在 9月 份 进 行 ,避 免 河 蟹 因
气 温下降而钻泥或逃跑 ,给捕捞带来不便和养殖生 产造 成 损 失 ,稻 田养殖 河 蟹 的捕 捞 方 法是 利 用 河 蟹
的趋 光 性 夜 晚 上岸 的 习性 , 稻 田角 落 设 置 陷 阱 , 在 用
具体浸泡消毒时间需视蟹种反应而定。 要 充分 发挥 稻 田河蟹 适宜 饵料 生物 的 资源 优 势 ,同 时辅 佐 投 喂 人 工 配合 饲 料 。投 喂 饲料 应 按 照
和营养价值 , 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的名优水 产品 。 本 文 通过 总 结 我 省几 年 来 稻 田养 蟹 方 法 ,提 出 我 省 稻 田养蟹 主要技术环节 , 为稻 田养蟹业户提供参考 。
投 饵 方 法进 行投 喂 管理 。 6月 份 以投喂 动 物性饲 料 为 主 ,、 78月份 是 河蟹 生 长 旺盛 季 节 ,动物 性饵 料 与植 物性 饵 料并 重 , 日投 饵 量 占河 蟹体 重 的 1%一 5 河 0 1%。
治结 合 。
逃 网, 避免 下 雨或 注 水 时河 蟹顶 水 逃逸 。最 后是 认 真 做好 田块 消毒 工作 ,每 亩 ( 6 6 7平方 米 )用 生 石 灰

稻田养蟹技术北方稻田如何养蟹?

稻田养蟹技术北方稻田如何养蟹?

稻田养蟹技术北方稻田如何养蟹?稻田养蟹技术北方稻田如何养蟹?【常见问题】北方稻田如何养蟹?【专家解答】北方稻区养蟹时,因为春季水温低,水稻的生育期短,河蟹的生长期受到限制,河蟹长得小,其商品价值低。

而且养殖技术要求高,养殖环境的设施要求严格,成本增加。

具体做法如下:一、养蟹稻田的工程建设养蟹稻田的工程建设有两项,一是放蟹到稻田前暂养的暂养池工程,二是稻田的田间工程。

1.暂养池工程。

为了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从外地购来的扣蟹先进行暂养。

一般准备的暂养池面积是养蟹水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

暂养池可利用稻田边沟、小池坑塘等地。

暂养池要平整,池深1.5米,保持30~50厘米水位,以便扣蟹栖息和活动。

暂养池最好700平方米为一格,进排水要自成体系。

2.稻田田间工程。

田间整地时,要挖环形、田字或井字形沟。

一般在离稻田埂1米处,挖0.5米深、0.5~1米宽的环形沟,环沟面积占整个水稻面积的5%~10%。

挖环沟的土方叠在埂上形成坝埂,并夯实。

田间工程的目的是增加水深和水量,调节水温,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设置防逃避墙、防涝、巡池、投饵和河蟹栖息,便于回捕。

3.防逃设施工程。

防逃是稻田养蟹的关键环节之一。

坝埂要坚实,高0.7~0.8米、顶宽0.5米、坡度1︰1.25。

不能过陡,否则容易造成河蟹上下爬行困难,形成懒蟹。

防逃墙是在养蟹稻田的周围,用90厘米宽塑料薄膜,埋入地下30厘米,压实,剩余60厘米,在上面用绳往田外方向卷,并每隔1米插入木桩固定,防逃墙拐角处要建成弧形,以防河蟹攀爬。

防逃墙一定要牢固,向内侧稍有倾斜。

每个进排水口内外两侧,都用铁丝网和直径20厘米塑料管设置防逃网。

二、扣蟹的养殖技术1.扣蟹放入暂养池前的预备工作。

由于是在每年4月购扣蟹,而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放入稻田的时间,因此这段时间需要扣蟹暂养。

蟹暂养池不能施用除草剂,禁用刺激性、挥发性化肥等物。

放蟹前20天,施正常施肥量一半量的有机肥或鸡粪等农家肥或尿素。

最新-水稻田成蟹养殖方法 精品

最新-水稻田成蟹养殖方法 精品

水稻田成蟹养殖方法北方地区稻田养蟹虽然历经多年的发展,但仍存在养成规格较小、效益增长较慢等问题。

近年来,辽宁省盘山县河蟹技术研究所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在稻蟹生态种养增产增效机理研究过程中,探索出了在保证水稻不减产或增产的前提下,稻田成蟹养成规格、水稻产量和综合效益同步增长的种养新技术模式。

该技术模式于2010年9月通过了农业部现场验收。

现将技术关键总结如下一、养蟹条件稻田养成蟹应在4月25日放养扣蟹,但受稻田供水时间的限制,放养时间延迟至5月15日,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前提下,5月15日放养扣蟹,河蟹养殖中只能蜕3次壳。

因此,提早放苗以延长生长期是保证河蟹蜕4次壳的首要技术关键。

1设置苗种暂养池设置苗种暂养池,可以使扣蟹早摄食、早蜕壳、早生长,至投放稻田时,河蟹在暂养池已蜕1次壳。

1暂养方式利用邻近水源的稻田作为苗种暂养池是目前扣蟹暂养的主要方式,但水体小、时常缺水是影响暂养效果的主要因素。

因此,设置宽08~10米、深05米的环沟,并加遮阳物可以获得较好的暂养效果。

也可以利用稻田的排水沟作为苗种的暂养池,一般在每年3月下旬排水沟就进水,此时正是投放扣蟹的最佳时节。

需要注意的是应设置好防逃设施。

2暂养密度根据暂养时间确定扣蟹暂养密度。

在稻田插秧前投放扣蟹,暂养时间为30~45天,河蟹在暂养期间完成1次蜕壳,扣蟹入池密度15~20千克亩,出池密度为30~40千克亩。

稻田插秧后投放扣蟹,暂养时间为50~60天,如暂养环境好,能完成2次蜕壳,扣蟹入池密度不超过25千克亩,出池密度为60千克亩。

2设置环沟从扣蟹投放至7月下旬是河蟹的快速增长期。

由于稻田处于插秧至分蘖前期,受秧苗小、水位浅和炎夏高温等因素的影响,田面时常缺水,制约稻田中河蟹的生长乃至生存。

可以通过设置环沟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环沟占地减少水稻穴数,可以将环沟移到距田埂内第一穴稻06米外挖。

06米宽、04米深的环沟,即可满足河蟹在此期间的生长需求。

北方商品河蟹稻田养殖技术-最新资料

北方商品河蟹稻田养殖技术-最新资料

北方商品河蟹稻田养殖技术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青睐。

利用稻田养殖河蟹,既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间、天然饵料实施养殖,又可通过河蟹的日常活动为稻田松土、除草、施肥,达到蟹稻互利、丰产增收的目的,是稻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北方高寒地区商品河蟹稻田养殖技术,既能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又可提高河蟹的养成规格和质量,从而达到蟹稻双收、稳产高产的目的。

一、养殖田块的选择和基础设施建设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的稻田。

养殖用水最好采用河水,PH值在7.5-8.5之间,春季水田耙地前在田埂内侧1米远处开挖环沟,依据田块大小,可挖成“一、十”字形,环沟开口宽1.2-1.5米,沟深0.6-0.8米。

环沟挖出的土用于加固田埂,使田埂高度不低于50cm,顶宽不少于50cm。

用光滑的塑料板或塑料薄膜做防逃墙,地上高度在60cm左右,且向内稍微倾斜10-15度,地下埋入坝埂20cm,防止商品蟹打洞逃跑,进排水处要设好防逃网。

二、蟹种选择及暂养1、暂养池的选择:可用浅塘、稻田进行暂养。

暂养池面积占养成面积的20%左右,其标准不应低于田间工程标准,暂养池内应投放瓦片、苇席等作为隐蔽物,以利于蟹种褪壳生长。

2、蟹种选择及消毒:由辽宁盘锦引进的扣蟹规格为每公斤120-200只,选择活力强、肢体完整、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蟹苗。

在运输中采用干法运输,途中经常淋水,一保证蟹种体表及鳃腔水分,提高运输成活率。

苗种放养前要用3-4%盐水浸洗5-10分钟或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浴5-10分钟。

3、蟹种暂养:水温6—8℃时即可投喂饲料,以促进河蟹恢复体质,提早褪壳,暂养期间定期换水、调节水质,预防疾病发生。

4、在5月底、6月初,稻苗分蘖后将蟹苗放入稻田中,每亩放苗300-500只。

三、饲养管理1、投饵:河蟹属杂食性甲壳动物,既摄取各种野杂鱼、虾、螺、蚬、蚌肉、蠕虫等动物性饵料,又摄取植物性饵料如豆类、玉米、水草等均可做其饲料。

北方蟹田水稻栽培技术

北方蟹田水稻栽培技术

北方蟹田水稻栽培技术摘要介绍北方蟹田水稻栽培技术,包括种子选择、育苗、大田封闭、栽插、肥料选择与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蟹田水稻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蟹田;水稻;栽培技术;北方水稻种植、河蟹养殖在北方虽然经历了多年,但自然条件、人为因素仍然是困扰产量、规格、效益增长的症结。

为此,要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去应对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不适。

现将示范基地几年来在水稻种植、河蟹养殖过程中保持水稻稳产的技术环节总结如下。

1种子选择一是最好选用当地原种培育出的常规种子,但要注重其适应性、抗病能力、米质和产量至少在中上等水平。

二是到有信誉的种子站购买种子,选择近年来稳产、抗病品种。

2培育壮苗培育壮秧是保证水稻产量的基础。

插前秧苗的大与小、弱与壮,在插后缓苗到接续生长到产量,有着明显的差距。

特别是利用稻田育苗,步道沟过浅、渗透力差、返碱、湿度大、温度低、营养土不透气等,是导致不能培育出壮苗的关键因素。

连续2年的苗期阴雨低温,是造成稻苗生长缓慢甚至萎缩生长、抗病力下降、生长滞后、病害严重的主要因素[1-2]。

2.1播种水稻萌发到生长的底限温度是12~15 ℃,播种与栽插的时间,应该遵循床内和地面的温度保持在底限温度以上,且每天持续至少8 h以上。

因此,要适时育插。

播前进行晾晒、浸种后清除未成熟籽粒。

同时,要控制播种量,播量33.75 kg/hm2,苗田不少于120 m2/hm2。

营养土以2 cm厚度为准,种子下面土厚度至少在1.4 cm左右。

覆土后要浇透水,这是出齐苗的关键。

2.2开沟与覆膜在本田育苗,要加深步道沟,苗床排水沟深25 cm左右(超过机作业硬层),提高渗透能力,降低床面湿度。

为保持秧苗平稳、健壮生长,覆盖无纺布育苗,特殊年份可将拱架和先期地膜附在无纺布上面,能增加床内温度3 ℃以上。

2.3苗床封闭药必须在床面无积水后进行。

最安全的方法是育苗前每床按“固定量”的细沙或干土,按用量拌均封闭药,再用薄膜包裹封闭待用。

北方稻蟹种养技术要点

北方稻蟹种养技术要点

北方稻蟹种养技术要点一、选育优良品种在北方地区进行稻蟹的种养,首先要选育适应北方气候和水质条件的优良品种。

通常选择的品种有河蟹、坛子蟹等。

这些品种在北方地区养殖的适应性较强,具有抗病性好、生长快、肉质好等优点。

二、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是养殖稻蟹的第一步。

北方地区的稻蟹养殖通常选择背靠山丘或丘陵坡地,地势稍高、周围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这样有利于稻蟹的生长和繁殖。

三、改良水体环境稻蟹是一种喜欢生活在清洁、流动的水体中的动物,在养殖过程中要确保水质清洁、氧气充足。

为了改善水体环境,可以进行水体净化,采用植物净化、曝气和过滤等方式,提高水质的清洁度和氧气含量。

四、科学投料养殖稻蟹要科学投料,根据稻蟹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配比饲料。

通常可以采用幼蟹粉、小米、杂粮等为主要饲料,适当添加水生植物、活虾、鱼饲料等,这样可以满足稻蟹的营养需求,促进其生长发育。

五、注意稻田管理稻蟹养殖通常与稻田种植结合进行。

在稻田管理中,要注意适时灌溉、松土、施肥等工作。

稻田的灌溉要保持稳定的水位,不要有过多的积水或过高的矮水,以免影响稻蟹的生长。

松土和施肥要注意适量,不宜过多,以免水质污染。

六、合理密度养殖稻蟹的养殖密度要根据养殖场地的大小、水质的好坏、品种的繁殖力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来说,养殖密度不要过高,以免稻蟹之间产生竞争,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一般每亩水面养殖3000-5000只稻蟹为宜。

七、定期清理饲料残渣定期清理饲料残渣是保持水质清洁的重要措施。

稻蟹饲料经过一段时间后会产生残渣,如果不及时清理,会造成水质污染,影响稻蟹的生长和养殖效果。

要定期清理饲料残渣,保持水质清洁。

八、防治病害稻蟹容易发生疾病,因此要注意防治病害。

通常可以采用保持水质清洁、增强养殖密度、合理投喂饲料等方式来提高稻蟹的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稻蟹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九、注意养殖水温北方地区的稻蟹养殖水温较低,稻蟹比较适应较低的水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蟹田水稻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北方蟹田水稻栽培技术,包括种子选择、育苗、大田封闭、栽插、肥料选择与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蟹田水稻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蟹田;水稻;栽培技术;北方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
12-0030-01
水稻种植、河蟹养殖在北方虽然经历了多年,但自然条件、人为因素仍然是困扰产量、规格、效益增长的症结。

为此,要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去应对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不适。

现将示范基地几年来在水稻种植、河蟹养殖过程中保持水稻稳产的技术环节总结如下。

1种子选择
一是最好选用当地原种培育出的常规种子,但要注重其适应性、抗病能力、米质和产量至少在中上等水平。

二是到有信誉的种子站购买种子,选择近年来稳产、抗病品种。

2培育壮苗
培育壮秧是保证水稻产量的基础。

插前秧苗的大与小、弱与壮,在插后缓苗到接续生长到产量,有着明显的差距。

特别是利用稻田育苗,步道沟过浅、渗透力差、返碱、湿度大、温度低、营养土不透气等,是导致不能培育出壮苗的关键因素。

连续2年的苗期阴雨低温,是造成稻苗生长缓慢甚至萎缩生长、抗病力下降、生长滞后、
病害严重的主要因素[1-2]。

2.1播种
水稻萌发到生长的底限温度是12~15 ℃,播种与栽插的时间,应该遵循床内和地面的温度保持在底限温度以上,且每天持续至少8 h 以上。

因此,要适时育插。

播前进行晾晒、浸种后清除未成熟籽粒。

同时,要控制播种量,播量33.75 kg/hm2,苗田不少于120 m2/hm2。

营养土以2 cm厚度为准,种子下面土厚度至少在1.4 cm左右。

覆土后要浇透水,这是出齐苗的关键。

2.2开沟与覆膜
在本田育苗,要加深步道沟,苗床排水沟深25 cm左右(超过机作业硬层),提高渗透能力,降低床面湿度。

为保持秧苗平稳、健壮生长,覆盖无纺布育苗,特殊年份可将拱架和先期地膜附在无纺布上面,能增加床内温度3 ℃以上。

2.3苗床封闭药
必须在床面无积水后进行。

最安全的方法是育苗前每床按“固定量”的细沙或干土,按用量拌均封闭药,再用薄膜包裹封闭待用。

盖布前按固定的砂土量均匀撒在床面上,是避开药害、草荒的有效方法[3]。

2.4肥水管理
苗齐后即过水,关键是2叶1心稻苗离母前后,是秧苗最脆弱的时段,地膜应撤出1/2或全部撤掉,晴天时过1次大水,喷洒苗病青预防青枯病,3叶1心后,温度控制在30 ℃以内。

插前7 d施
磷肥100 g/m2,3 d前喷洒阿克泰防治稻象甲,带肥药下地,对稻象甲防治和促进稻苗返青分蘖很明显。

3大田封闭
近年来,插秧供水一直在延后,封闭时间短,温度高,常规药量对水稻发扎新根的影响很明显,养过蟹的稻田,如果能在插前放苗可以不用封闭,如怕有草荒,最多用常量的1/2以下用药。

4栽插方式
稀植是控制无效分蘖、减少肥力流失、保持有效蘖在适宜密度下健壮生长的前提。

实践中发现,1~3株苗的分蘖最好,每穴栽插5株和5株以上的,只有4株有分蘖空间。

所以栽插水稻,毎穴最多控制在4株以内。

机插田块,为防止插后秧苗下沉,延误早期分蘖,平靶地后,表层沉淀至少在3 d左右。

带水机插或插后及时补水是苗快速返青的关键。

以大垄双行机插,20穴/m2,株距16.7 cm,2~3株/穴,栽插20.25万穴/hm2左右。

秧苗栽插深浅与分蘖关系十分明晰,栽插深度在1 cm以下与2 cm以上的第1次分蘖,时间相差至少在1周以上。

养蟹田用常规30.0 cm行距插秧机,可以在12行处,多留出15.0 cm,为河蟹创出光照空间。

这块空间的产量,可以靠边际优势弥补。

5肥料选择与施用
目前,市场上的水稻一次性肥大多存在不足,多数品牌都在分蘖期需要补施氮肥150~300 kg/hm2。

水稻的分蘖峰期正是河蟹二次脱
壳期,这也是稻蟹共生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难题。

总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是保证水稻有效生长的重要环节,水稻生长所需营养时段呈“两头低中间高”,就是在插秧后5~21 d有效分蘖期间为大量需肥期,是保证有效株数360株/m2获得高产的关键时段。

水稻全程肥在旋地前一次施入80%~90%,余下肥在平靶地后插秧前作表肥一次施入。

如果稻苗弱或其他原因需补肥,要依据苗径、根系发育情况决定补施量。

分蘖肥与底肥衔接在插后3~5 d、6~10条根系时最好。

6病虫害预防
由于每年的物候期、生产的延后、自然环境的变化,病虫害的发生没有确切时间,只有在生产中密切观察,估测病害发生和虫害破膜前的变化,才能药到病除。

6.1虫害
一是稻象甲。

在插后1周开始危害,在插前3 d,用内吸剂象甲虫药,药量较常规量稍加,完全可以防止。

建议用杜邦(下转第32页)
(上接第30页)
康宽、阿克泰。

二是二化螟一、二代。

正常年份,二化螟一代危害发生在6月末至7月初,二代在8月初。

防治最佳时间,是二化螟“卵膜点”变深色时,在2 d内用药效果最佳。

6.2病害
一是瘟枯病。

防治时间是拔节前、孕穗后期和穗齐后各1次,关键点是“病灶部位有药液”。

建议用稻艳、井冈霉素防治。

二是穗、
茎、粒瘟。

穗病生成是在破口期,一般第1株穗破口开始到最后穗结束,需要1周以上时间,也就是穗茎随着穗的生长而生长,它存裹于叶片内,每天要生长至少1 cm的嫩茎,这期间如果有雨水溅进,再逢阴天,潮湿的环境是茎感染瘟病的因素。

在见破口和3~5 d 后防治2次,特别是遇上雨季、连续阴天,要增加防治次数和质量。

建议以稻艳、三环唑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目前,凯润防治穗、茎瘟的效果要好于其他药剂[4-5]。

7参考文献
[1] 付玉秋.浅论北方水稻种植技术[j].吉林农业,2011(7):155.
[2] 周序清.北方稻蟹共生田水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2(10):79.
[3] 王济湘,娄天酬.坡螃田水稻稳产技术探讨[j].耕作与栽培,1983(2):32-39.
[4] 张文民,梁喜飞.浅议北方地区水稻的栽培种植技术[j].吉林农业,2012(12):91.
[5] 金成仙.北方水稻覆膜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9):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