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探讨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集成

O . 前 言 水稻 是我 国的主要粮食作 物 . 也是我 国重 要的商 品粮之 一 . 水稻 的播种面积 和总产 量均居 粮食作 物的首 位 播种 面积在世界产稻 国中 位居第 二 , 总产量居世界首 位。全国水稻种植 面积基本稳定在 3 0 0 0 — 3 1 0 0 万公 顷, 产量 占谷物 总产量 的 4 3 . 4 %. 由于水稻产量高而稳定 . 在 我 国粮食生产 中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目前 . 随着商 品经济 的发展 , 劳动力价格上升 , 农业 生产资料价格 猛增 , 生产成本大大提高 , 导致种植户收人下降 因此 . 采用各 种技术 手段 . 摸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以成为 当前任务 中的重 中之重
◇ 农林 科技◇
科技 目向导
2 0 1 3 年 第0 5 期
Hale Waihona Puke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集成
俄立生 苏 娟 ( 黑龙江省胜 利农场 黑龙江 饶河 1 5 5 7 0 0 )
【 摘 要】 结合建三 江地 区的生产 实践 , 采用“ 三化一管” 栽培模式, 应用旱育稀植 、 井水增温、 氮肥后移、 浅湿干灌溉 、 高光效栽培 、 综合防病
等技术措施 , 使水稻的生育栽培指标和产量指标均达到既定的要 求。
【 关键词 】 三化一管; 栽培指标; 产量指标
温 度控制在 2 8 ℃, 1 . 5  ̄ 2 . 5 叶期 。 温度控 制在 2 5 c c ; 2 . 5 ~ 3 . 5 叶期 , 温度 控 制在 2 0 %. 如超此温度及 时通风炼苗 . 可在 早晨 7 点前 以后 卷帘通 风, 通风 口先小后大 , 下午 3 点 以后盖膜保温 。 水分管理方面 . 要控制水 分, 促进根系发育 。采用微喷浇水 , 掌握 “ 三看” , 每浇必透。插秧前 一天, 做好“ 三带” , ( 带肥 、 带蘖 、 带药 ) 。 2 . 2及时插秧、 合理密植 根据 多年栽 培经验 . 5 月 1 5日 一 5 月2 5日为水稻高产移栽期 . 结 合我局 5 月份气 温情 况 、 所选地块 土壤肥力情况 以及计划产 量 . 确定 1 . 内容 与 方 法 插秧时期为 5 月1 5 — 1 8日. 5 - 7 株/ 穴. 达到平方米基本苗数 1 5 0 株以 1 . 1 土壤质地基本概况 确保平方米 有效穗数不低于 8 5 0 穗, 插秧标 准为早 、 密、 浅、 正、 直、 胜利农场位 于三江平原 东北边陲 . 土壤类型为草 甸白浆土 . 多年 上 , 满、 齐、 扶. 插后 同步补苗 。 老水 田 ,有 机 质 含 量 为 3 . 7 6 ; P H值 5 . 5 :速 效 磷 1 9 p p m:速 效钾 匀 、 2 - 3 采用浅 、 湿、 干灌溉技术 1 4 3 p p m: 速效氮 2 3 2 p p m; 速效硅 2 1 0 1 p p m 合理灌 溉是增产 的重要手段 . 实施合理灌溉 . 能以水调温 、 以水调 2 0 1 2 年4 月气 温稳定 , 对播 种 、 出苗影 响不大 , 5 月插秧 期 、 返青 以水调肥 。 根据水稻生态需水和生息需水 的要求进行灌溉 。 灌水的 期气 温高水稻生长较快 : 6月分蘖期 天气 晴朗 . 促进水稻 分蘖 , 7 月5 气, 原则 是 : 前期灌水 以浅水层为主 , 目的是促进分蘖不过盛 : 中期 灌水以 日大雾 ,水稻处于扬花期 ,多雨引起病害 ; 7 、 8 月温度 高水 稻长势 良 目的是控蘖 、 壮杆 、 蹲节 、 防病 、 促转换 ; 后期灌水 以 好. 在 8月 2 9日 受 台风 “ 布拉万 ” 影响. 部 分水稻有 倒伏现 象。 9 月 晾田或烤 田为主 , 目的是 以气养根 、 保蘖 、 活杆成熟 。 上、 中旬在水稻成熟 期出现长 时间降雨 、 高 湿对水稻 的正 常生 长有一 浅水 间断为 主. 2 . 4 严格叶龄跟踪 、 结合氮肥后移技术合理施肥 定影 响。 合理施 肥 . 应用氮肥后 移技术 . 根 据叶龄进程以及叶色变化进行 1 . 2品种选择与栽培技术要点 6 %尿素 1 2 K 亩, 基蘖 供试水 稻品种 :选用标准是 , 熟期 适当 , 高产优 质 . 抗病 耐肥 , 分 施肥 。根据 土壤 条件以及 目标确定全年施用 4 3 : ( 2 : 1 ) : ( 2 : 2 ) ; 6 4 % 磷酸二铵 8 公斤/ 亩全部做基肥施人 ; 蘖力较强和矮秆 叶直立 。较强分蘖力和矮秆叶直 的株 型 , 才适 于插稀 穗肥 比例为 : 0 K g / 亩, 基 肥施用 4 0 %, 穗肥施 用 6 0 %: 增施 硅肥 5公斤, 长密 的需要 , 而高产优 质和抗病耐肥程 度 . 更是确定 技术标准 的重要 氯化 钾肥 1 自 分蘖期开始 , 配合健身防病每隔一周喷施农丹叶面肥 一次, 亩施 根据 由于品种 的主茎 叶数 , 是一个 比较稳定 的性状 . 且 同生育期高度 亩 。 2 5 r r d叶面喷施 相关 。可根 据公式 :主茎叶数二 f 全 年 ≥1 0 * C  ̄动积 温—4 0 7 . 6 5 3 1 ) / 用量为 1 2 . 5综合防病 、 虫、 草. 预防为 主 1 6 5 . 2 1 0 2 . 计算适于当地熟期叶数的品种 除草剂选择 以安全高效 易操作为主 , 如瑞 飞特 、 阿罗津 、 农 思它+ 栽培技术要点 : 4 月5 — 1 0日 j 番 种, 5 月1 5 — 1 8日进行机械插秧。 采 草克星。 水稻病害以预防为主 , 防病 的时期也相应的提前 , 第一次施药 用9 x 3 , 试验 区面积为 1 0 0 0 0 Ⅱ f 。 目标产量为 8 5 0 K g / 亩 在6 月1 9日. 采用 7 5 %三环唑 2 5 亩。 第二次施药在间隔 2 周后的 7 1 . 3 取 样及 测 定方 法 选用药剂为稻瘟酰安 , 施用量为 4 5 r r d / 亩 。之后在齐穗期 全 田随机抽 取 3 点. 每点 1 r I f 进行调查 分析 . 在 水稻整 个生育期 月 2日施用 . 中对 株高 、 有效分 蘖个数 、 无效 分蘖个数及相 应叶龄进程进 行 田间调 以及 灌浆期各 喷施一次
寒地优质香稻齐粳10 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优质香稻齐粳1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王俊河 刘传增 马 波 胡继芳 谭可菲 赵富阳 柴丽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齐齐哈尔 161006)摘要:为了培育优质香型水稻新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出水稻品种齐粳10。
该品种具有优质、香型、抗病、耐冷、抗倒伏等特点,于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种植。
关键词:优质;香稻;齐粳10;选育;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全国60%以上居民以稻米为主食[1]。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优质粳稻生产基地和优质米主产区,生产的稻米以绿色、优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2-3]。
目前在水稻生产上仍然存在推广品种表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品种丰产性及抗倒伏性较好,但蒸煮食味一般;有些品种适口性较好,但抗倒伏性、出米率不理想。
为响应国家农产品供给侧结构的调整,满足市场消费需求,选育优质、稳产、综合性状好的水稻品种是寒地水稻育种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 选育过程2008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以长粒香型品种五优稻4号为母本,早熟香型品种绥粳4号为父本,通过杂交组合获得F0杂交种;2009年将杂交种单粒种植得到F1;2010-2013年在分院试验地运用系谱选育方法,进行单株选择得到F5,其中的一个优良株系决选,决选品系号为齐粳10。
2014-2015年参加所内鉴定试验,异地鉴定试验、示范,该品种均表现为优质、抗病、耐冷、抗倒伏。
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品种比较试验,2017-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良食味组区域试验,2018年在黑龙江省自主开展该品种生产试验(齐粳10属于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同时进行品种)。
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稻20190053,定名为齐粳10。
2 特征特性2.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香稻品种,在适应区生育期136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500℃左右。
寒地水稻温室-大棚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增产原因分析及技术要点

12 突破寒地水稻育秧时间界限, . 争抢积温 该技术 3 然后播种育苗 。 每平方米播种量 4 0 50 。 0 —0 g 以上两种方法温度如达不到育苗要求 。 需采取加温 月 1—2 5 5日在温室 内( 或室 内) 进行第一段育苗 , 常 较 规生产育苗时间提前 1 5 , 5 2d 争抢有效积温 10 20 , 措施 , 5— 0 0 C 温室或大棚 内可用燃烧锯末 、 稻壳等方法提 高温 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 , 营养生长充分 , 水稻生长健壮, 抗 度。此种方法简便易行 , 成本低 , 农民易于掌握。 逆能力增强。 24 第一次移栽 ,适 当稀栽 当秧苗长至 2 ~ . 片 . . 31 5 1 3 秧苗素质提 高,培育 出大龄多蘖壮秧 . 通过采取
用钵体盘育苗 的直接摆放 于大棚苗床上 , 采用温室或大
棚直接育苗的移栽时每两株一穴分栽到苗床上 , 或移入
钵体盘 内(5 孔) 3 2 继续育苗。 25 苗床 管理 () . 1苗床施肥。床土配制时适当增加磷 上百株干重增加 0 — . 。 . 2 g 带蘖率 10 平均带 2 3 5 O 0 %, — 个 肥用量。第一 次移栽 后根据秧苗长势喷 1 2 — 次尿素液 蘖, 为生殖生长打下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每平方米 1g 对水 10倍 叶喷 , 5, 0 喷后 用清水冲洗 。 14 两段 式育苗, . 锻炼充分 , 生育进程 加快 , 抗逆 能力 肥,
在超稀植条件下 。 由于生育环境得到改善 , 通风透光条件 好, 叶龄进程快 , 能延长营养 生长期 , 特别是后期有效分
蘖增加快、 成穗率高。穗部经济性状表现尤为突 出, 为依
寒地优质超级稻龙粳21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Ef f e c t s o f Di f f e r e n t Cu l t i v a t i o n Pa t t e r ns o n S o y b e a n Yi e l d a n d Co mp o ne nt Fa c t o r s
( 1 . J i a mu s i B r a n c h o f He i l o n g J i a n g Ac a d e m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J i a mu s i , He i l o n g J i a n g 1 5 4 0 0 7 ; 2 . He i l o n g j i a n g Ac a d e m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Ha r b i n , He i l o n g j i a n g 1 5 0 0 0 0 )
温 区域超 级稻 品种 的相 关 研 究 还 较 少 , 尤 其 在超
启 动实 施“ 中 国超 级 稻育 种 计 划 ” 以来 , 为 粮 食增
收做 出 了巨大贡 献 。黑龙 江稻 区是 全 国单季 粳 稻 种植 面 积最 大 的省 份 , 近 年 来 超 级 稻 品种 的应 用 和推 广 , 为黑 龙 江省千 亿斤 粮食 产 能工程 目标 的
黑 龙 江农 业科 学 2 0 1 4 ( 2 ) : 2 3 ~2 8 He i l o n g j i a n g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寒 地优质超级稻龙粳 2 1配套 高 产栽 培技 术 研 究
陈书 强 。 杨 丽敏 , 赵海 新 , 薛菁 芳 。 潘 国君
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及耕整地技术浅述

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及耕整地技术浅述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在北方地区,水稻的种植和耕整地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浅述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及耕整地技术,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北方水稻种植模式主要分为旱地水稻种植和水田水稻种植两种方式。
旱地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等地,这类地区降雨量比较充足,适合水稻生长。
而水田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基地,这类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1. 旱地水稻种植模式二、耕整地技术耕整地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前进行土壤整地和田间管理的相关技术,包括耕地、施肥、灌溉和田间管理等环节。
良好的耕整地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1. 耕地耕地是指在水稻种植前对于土壤进行整地处理,主要包括松土、耕翻、弄平等工作。
松土是指在耕整地前对于土壤进行翻松和破土,使得土壤松软,便于水稻的根系生长。
而耕翻则是指将土壤的下部土壤翻到上部,有助于土壤中的养分和微生物的充分混合。
弄平是指在土壤整地后,将土地整平,便于水稻的田间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2. 施肥施肥是指在水稻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养分的补充,主要包括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是指在水稻种植前将有机肥和无机肥均匀施入土壤中,在耕整地后进行混合和覆盖处理。
追肥则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进行追加施肥,使得水稻的养分供应充足而稳定。
3. 灌溉灌溉是指对于水稻田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控和利用,使得水稻的生长水平保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
合理的灌溉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是水稻种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进行除草、杀虫、病害防治等相关工作,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良好的田间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黑龙江寒地超级稻综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示范

状 明显优于其他育苗方 式 , 且立枯病等病害轻 。同时 , 在取 土早育苗 困难 的稻区 ,可以应用发酵稻壳进行旱
育苗 , 对培育壮秧 、 解决取土难题有较明显的优势。 1 不同栽培技 术对水稻 分蘖进程 的影响 . 2
分蘖肥 ) 的氮肥 、 钾肥用 量 , 根据 天气及水 稻长势 情况
行大量多 次追施氮肥 , 造成后 期 田间荫蔽 , 稻瘟 病 、 倒
l 超级稻集成栽培相关技术 的效果研究
11 不 同 育秧 方式 对 水 稻 壮 秧 的影 响 .
伏严 重 , 和品质下降 ; 产量 四是施肥方法不合理 , 表施 、 浅施为 主 , 肥料利用 率不 高 , 的不足 4 %, 成大量 低 0 造
关键词 : 超级稻 ; 栽培技术 ; 集成 ; 黑龙江 中图分类号 :5 1 4 ¥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6 88 (0 2 0 — 0 0 0 10 — 0 2 2 1 )3 05 —4
黑龙江省从 2 0 年开始示 范推广 超级稻 , 06 由于技
实现 了带 土插秧 , 无植伤 , 秧后 即成活 , 插 增加 了分 蘖
蘖 时间延长 、 单株分蘖 数及有效 分蘖数增 多 、 穗早 、 抽
成熟期提前 、 成熟度高。
1 平稳促施肥技术 的集成 配套 . 3
育秧技 术 、 超早 钵育苗 技术 、 理稀植技 术 、 合 科学 控灌
技术 、 平稳施 肥技术 、 病虫害综 合 防治技 术 、 水稻 生育
动 态监测分 析技术 ” , 等 改变 了传统水 稻生产 “ 品种退
收稿 日期:0 I 1— 率高 , 秧苗素质好 , 特别是
・
5 ・ 0
董 国忠 等 : 黑龙江寒地超级稻综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示范
211128685_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要点

应用技术Vol.53No.2俗话说“秧好半年粮”,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移栽后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水平。
秧苗素质好,移栽后返青快,有效分蘖多,产量高;反之则返青慢,分蘖期短,有效分蘖少,产量低。
培育壮苗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前提。
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寒地生态区,有效积温少、低温冷害多,区域内种植的寒地水稻面临生育期短、热量资源差、返青期长等问题。
有效利用热量资源,培育壮苗,保证寒地水稻移栽后早生快发进而早熟增产尤为重要。
在寒地生态区,保温旱育苗是主要的育苗技术;但在生产过程中,常因苗床管理不当或早春低温寡照、冻害等造成秧苗素质变差,最终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给种植户造成经济损失。
为保障寒地水稻的稳产高产,本文阐述了寒地水稻苗床管理关键措施,以期为种植户科学管理苗床提供参考。
1秧田建设1.1科学选址“育秧先育根”,良好的土壤环境是培育壮秧的前提。
应选择地势相对较高、排水方便、土壤结构良好的地块作苗床地,建立专用秧田,做到“两秋”“三常年”。
“两秋”即秋整地、秋做床,可以有效缓解春季农时紧张,促进土壤养分释放,提高旱育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要点黄成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三江平原主要作物育种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寒地水稻生育期短、热量资源差、返青期长,培育壮苗是保证秧苗移栽后早生快发进而早熟增产的重要环节;但在生产过程中,常因苗床管理不当或不利自然因素造成秧苗素质变差,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介绍了寒地水稻苗床管理关键措施,分析了苗床管理误区,总结了苗床常见病害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旨在为科学育苗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0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6737(2023)02-0052-04 Key Points of Rice Seedling Bed Management in Cold RegionsHUANG Cheng-liang(Jiamusi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main crop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inSanjiang Plain,Jiamusi Heilongjiang154007,China)Abstract:In cold region,rice has short growth period,poor heat resources and long regreening period.The cultivation of strong seedlings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ensure early growth and rapid growth of seedlings after transplanting,and then early maturity and yield increase.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the quality of seedlings is often deteriorated due to improper management of seedling beds or adverse natural factors,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the reduction of yield.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key measures of rice seedling bed management in cold region,analyzed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seedling bed management,summarized the causes of common diseases and thei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scientific seedling rearing.Key words:Cold region;Rice;Seedling bed;Management technique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级课题“三江平原水直播稻区化肥减施技术研究”(2020YYYF04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专项课题“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创制与应用”(HNK2019CX02)。
寒地水稻单本高产栽培技术

选旱 田地育苗 。在秋后翻耙地 ,耙 细后初步做床 ,待 春季土壤 熟化松软 、理 化性 良好 后做床 。床 高出地 面5~ 1 m,耙细压实整平 ,在播 种前浇透底水 ,同时压平 。 0c ( 二)采 用隔离层育苗 床面 浇足 底水 后 ,上面铺 上 带 眼的 隔膜或 秧盘 ,隔 层上再铺2c m的营养 土 ,浇水后可直接播 种 。用隔离层 育 苗不 仅减少 秧苗 移栽损 失 ,又能 提高 栽秧 质量 ,促 进秧 苗移栽后早生 快发 ,减少缓苗 。 ( 三)培肥营养土 、调酸壮苗 隔离 层上 铺 的营养 土为 :本 地表 土或 草炭 土 占三分 之一 ,腐 熟好 的优质猪 粪 占三分 之一 ,水 田土 占三分之
1 , 期叶面喷施 。 .i 5-
。
把 土过 筛混 拌 ,按 每 1 0 0 斤加 拌 二 铵3 、硫 酸 甲3 两
两 、尿 素3 ,与过筛 的营养土混 拌均匀 堆放 。按 每立 方 两
米 营养土可铺 5 0m 的床面来 准备 。调 酸可在 播种 前 ,在
对 营养 土浇水 时用 硫 酸或3%的高 醋喷 浇 ,使 p值 降 至 0 h
一
( 九)覆盖地膜 育齐壮秧
苗床上播种后 覆盖细土05c . m,上面覆盖 地膜 ,用玉 米 秆或葵 花秆 1 米横放 在床 上 ,然 后覆盖 地膜 ,地膜两 . 5 头 拉起离 床面高 3 ~4c m。覆盖地 膜对隔 离层育苗 或盘育 苗 都非 常重要 ,它 不但保 水 分 ,还 有增 温 的作用 ,使 种 芽 快 速生 长 ,扎 根伸 芽 ,促 进在 最 短 时 间 内出齐 且壮 。 封 闭灭 草可结 合覆 土后 ,选底 限量 施用 ,为 安全 也可在
( 自身生 长能力 ,大幅 度延 长稻 株 分 蘖天 数 ,使 有效 分蘖 天 数增 加 ,减少 无 效分 蘖 天数 , 提 高蘖 、穗调节 率 ,使 水 稻形成 高产 形 体 。团 山子试 验 站 与依 兰县 农业 技 术推 广 中心 协 作 ,通 过 多年 的试 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探讨
摘要 阐述了北方寒地水稻采用超高产栽培技术后的产量表现,
并从培育壮秧、良种良法配套、采用调优栽培方式、科学施肥、采
用节水灌溉技术、本田管理实施叶龄诊断、健身防病促早熟、及时
收获等方面论述了其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 水稻;超高产栽培;产量表现;技术措施;北方寒地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
(2009)05-0188-02
目前垦区水稻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农业方
向发展,产量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寒地水稻栽培技术体系。
2005~2008年按照黑龙江农垦总局和七星农业分公司高产攻关项目
实施方案精神要求,在现有栽培技术水平下,开展了水稻良种良法
配套和新技术综合组装,为使寒地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突破产量
12t/hm2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通过4年的试验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量提高,效益增加,积累了丰富的高产栽培
经验。
1 产量表现
通过4年努力,产量水平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9 315 kg/hm2
到2007年的12.975t/hm2,几乎每年以1 500kg/hm2的速度增长。
为了提高稻谷品质、增强水稻自身抗病性、降低水稻生产成本,2008
年插秧穴数从2007年的39万穴/hm2降到30万穴/hm2,从而改善
水稻的群体结构,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水平都达到了10.5t/hm2以
上。可见,应用现有的高产栽培技术,平均产量水平达到10.5t/hm2
是可以实现的。但寒地水稻产量水平要想突破12t/hm2,提高单位
面积有效收获穗数是主要突破口。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培育壮秧,打好高产基础
一是应用苗床增温新技术,实现超早育苗、育壮秧,充分利用苗
期积温,种植长生育期品种。黑龙江垦区属寒地水稻生产区,早春
水稻育苗面临着气温低、地温低等不利气候条件。可见,温度是影
响水稻育苗的主要矛盾。目前生产上应用的苗床增温技术主要是三
膜覆盖,但秧苗素质仍达不到壮秧的标准,秧苗生长不均衡,地上
生长快,地下生长慢。2006~2008年利用稻壳和保温板2种材料,
在苗床下30cm深做成保温层,达到提高苗床地温的目的,取得了
很好的试验效果,地温平均增高3.77℃。应用苗床综合增温技术,
一般在4月1日开始播种,比常规播种提早7d左右,出苗提早7d,
达到了早播种、早育苗的目的,充分利用了秧田积温,延长了秧田
生长期,确保12叶品种安全抽穗成熟,为水稻高产创造了有利的
条件,插秧时秧苗叶龄达到4.6叶,单株带蘖率90%以上。二是建
设规范化旱育秧田,在坚持“两秋、三常年”和高台旱育的基础上,
采用标准开闭式大棚并安装微喷,便于调温控水。三是科学培肥置
床。通过增施家禽腐熟有机肥和酵素有机肥对置床土壤进行改良和
培肥,做到床平、肥匀、压实。在摆盘前1d置床浇1%的硫酸溶液
3kg/m2,使土壤ph值达到4.5~5.5,有利于秧苗生长,而且具有杀
菌的作用。四是旱育壮秧模式化管理。严格按照“三化”栽培技术
和旱育壮秧模式培育壮秧,重点抓4个关键时期,以调温控水为手
段,促使秧苗地上和地下均衡发展,达到标准壮苗。
2.2 选用优良超级稻品种,良种良法配套
优良品种是水稻高产的关键因素,所有增产措施只有通过良种才
能发挥和体现出来。应选择本地区近几年选育的超级稻新品种,以
主茎12片叶为主,而且分蘖力强,耐冷性强,抗病、抗倒能力强,
穗大粒多,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良种要良法才能充分发挥增产潜力,
要根据品种的自身特点,与钵育摆栽和宽窄行栽培进行配套组合,
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空间和营养生长环境,充分挖掘优良品种的
增产潜能。
2.3 采用调优栽培方式,解决产量构成主要矛盾
通过4年高产攻关实践分析,影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穗
数不足。这与寒地水稻生产的气候条件有关,前期气温低,返青慢,
限制了水稻单株分蘖能力,且分蘖发生晚,增加了无效分蘖,收获
穗数不够。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插秧基本苗数和秧
苗素质,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两方面进行解决。一是使基本苗数达到
120万根/hm2以上,首先是增加钵盘单穴播种量,从2粒提高到3~4
粒;其次是调整插秧规格,增加单位面积插秧穴数,对宽窄行进行
缩垄增行,宽行降到35cm,穴距降到12cm,插秧穴数达到30万穴
/hm2以上。二是提高秧苗素质,增加单株带蘖率,增强抵抗自然低
温的能力。通过钵育摆栽技术和宽窄行栽培方式合理组装,为水稻
生长创造有利的个体生长环境,确保分蘖早生快发。而且钵育秧苗
分蘖早,带蘖下地,可以充分利用低位蘖,穗大粒多,增大库容。
充分利用宽窄行的边际效应,改善水稻群体通风透光性,协调个体
与群体平衡发展,保持水稻群体良好的空间布局,搭好高产架子。
2.4 科学施肥,提质增效
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利用技术,控氮
稳磷增钾,增施硅肥和生物肥,中后期辅以叶面肥,确保水稻对养
分的均衡吸收,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全生育期施商品肥
525kg/hm2,其中尿素240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50%硫酸
钾135kg/hm2。增施硅肥750kg/hm2、生物肥30kg/hm2。通过超级
稻氮肥运筹试验结果,对氮肥各期施肥比例进行调整,氮肥适当后
移,确保后期养分供应,基∶蘖∶穗比例调整为4∶3∶3,分期施
入;磷肥全部基施;钾肥60%基施,40%穗施。生物肥全部基施。蘖
肥分2次施用,插秧5d后施1次,占施肥量的70%;插秧后15d施
入剩余的30%,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也可局部施肥进行生长调控。
2.5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降低能耗
综合利用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以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为主要
灌溉方式,达到增温、壮根、节水的目的,降低水资源消耗,节本
增效。通过灌溉技术,调节水稻生育期间所需要的氧气、温度、养
料,使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处于最合适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发育协调
良好。推广井水综合增温技术,通过扩大晒水池面积、宽浅式渠道、
延长水路、出水口利用上位取水及昼灌近夜灌远等技术手段,保证
井水入田温度18℃。
2.6 本田管理叶龄指标计划化、精细化
本田管理全面实施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按照叶龄指标计划管理,
做到实时准确诊断,提高各项栽培措施的到位率。对施肥、防病、
防虫、灭草的时期和各生育阶段的灌水标准进行叶龄指标确定。根
据叶龄进程和叶色,诊断水稻植株营养状况,随时调整管理措施,
改善水稻生长环境,调控生育进程,确保水稻安全抽穗成熟。本田
管理要做到精细管理,提高各种栽培技术综合增产效果。施肥方面
要使各种肥料混拌均匀,且田间施肥要施匀,到头到边。使用安全
性较高的除草剂,进行2次灭草,药剂配方可用瑞飞特750ml/hm2+
吡嘧磺隆225g/hm2。水稻生育后期阔叶杂草可以使用48%排草丹进
行喷雾防治。施药要选择晴好无风天气,进行甩喷或喷雾,施药要
均匀,防止药害发生。严格进行水层管理,达到以水调温的目的,
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2.7 健身防病促早熟
高产攻关水稻群体密度大,施肥多,对植保技术提出了新的考验。
主要推广健身防病综合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防病与促早熟相结合。采用3次用药、2次补肥的技术措施,确保
水稻免受病害侵袭,安全成熟。3次用药即在水稻倒二叶期、孕穗
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可用2%加收米1 200ml/hm2+80%多菌灵
1.5kg/hm2或2%加收米1 200ml/hm2+25%施保克900ml/hm2。药剂
交替使用,预防病害发生。2次补肥即在孕穗期结合防病和齐穗后
15d各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2.25kg/hm2+米醋1 500ml/hm2,做到防
病和追肥的有机结合,保证水稻植株的健壮生长,促进早熟,提高
品质。
2.8 科学组织,及时收获
本地区在水稻收获季节,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适宜收获时间
短,直接影响水稻安全收获。因此,要精心组织人力、物力,采用
多种收获方式,科学组织,分段收割,及时进行水稻脱粒。用半喂
入式收割机如洋马、久保田进行直收,糙米少,稻谷含水低,有利
贮藏,应当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