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寒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寒地优质香稻齐粳10 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优质香稻齐粳10 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优质香稻齐粳1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王俊河 刘传增 马 波 胡继芳 谭可菲 赵富阳 柴丽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齐齐哈尔 161006)摘要:为了培育优质香型水稻新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出水稻品种齐粳10。

该品种具有优质、香型、抗病、耐冷、抗倒伏等特点,于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种植。

关键词:优质;香稻;齐粳10;选育;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全国60%以上居民以稻米为主食[1]。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优质粳稻生产基地和优质米主产区,生产的稻米以绿色、优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2-3]。

目前在水稻生产上仍然存在推广品种表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品种丰产性及抗倒伏性较好,但蒸煮食味一般;有些品种适口性较好,但抗倒伏性、出米率不理想。

为响应国家农产品供给侧结构的调整,满足市场消费需求,选育优质、稳产、综合性状好的水稻品种是寒地水稻育种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 选育过程2008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以长粒香型品种五优稻4号为母本,早熟香型品种绥粳4号为父本,通过杂交组合获得F0杂交种;2009年将杂交种单粒种植得到F1;2010-2013年在分院试验地运用系谱选育方法,进行单株选择得到F5,其中的一个优良株系决选,决选品系号为齐粳10。

2014-2015年参加所内鉴定试验,异地鉴定试验、示范,该品种均表现为优质、抗病、耐冷、抗倒伏。

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品种比较试验,2017-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良食味组区域试验,2018年在黑龙江省自主开展该品种生产试验(齐粳10属于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同时进行品种)。

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稻20190053,定名为齐粳10。

2 特征特性2.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香稻品种,在适应区生育期136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500℃左右。

方正县优质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方正县优质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此, 推广 应 用测 土配 方施 肥技 术 , 坚 持控 制 氮肥 , 保 证 磷肥 ,
培 育 壮 秧 是水 稻 优 质 高产 栽 培 的 基础 , 秧 苗 插 秧 后 成 活快 , 返 青 期短 , 抗 逆 能 力强 , 分 蘖 早且 多 。 根 据寒 地水 稻 特 点. 一 是 建 设标 准 开 闭 式旱 育 秧 大棚 , 并 安 装 微喷 , 便 于 调 温 控水 。 二 是应 用 苗床 增温 新技 术 , 实现 早育 苗 、 育 壮秧 , 种 植长 生 育 期 品 种 。 由于 寒地 水 稻 生产 区 早春 气 温 低 、 地 温 低. 生 产 上应 用的 苗床 增温 技 术主 要 是三膜 覆盖 , 以及 利 用
关键 词 水稻 ; 优质 ; 高产 ; 栽培 技 术 ; 寒地; 黑 龙 江 方 正 中 图分类 号 ¥ 5 1 1 . 0 4 8 文 献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4) 0 1 — 0 0 6 4 一 O 1
方正 县 是黑 龙 江省 水稻 主 栽区 , 以米 质优 闻 名全 国。 为 确 保水 稻 高 产 、 稳产 、 优质 发 展要 求 , 通 过选 择 适 宜 方 正地 区 栽培 的 高产 、 优质 、 抗 病 品种 , 培 育 根旺 苗挺 叶 绿壮 秧 , 调 优 栽培 模 式 , 优化 群 体 结 构 , 确 保 水 稻 高产 、 稳产 、 优质 , 开 展新 技 术综 合组 装 形成 了适 宜 寒地 的 优质水 稻 高产 栽 培技
性. 保 持水稻 群体 良好的 空间 布局 。
5 科 学配 方施肥
水稻 是需肥 量较 大 的作 物 , 影响其 产量 的主要 营养 元 素 是氮 、 磷、 钾三大要 素。 在 施 用 这 些 肥 料 的过 程 中 , 施 用 比 例、 施 用 时期 、 施用 方法 对水 稻 产量 、 品质 影响 十分 重 大 。 因

寒地优质水稻新品种垦研0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寒地优质水稻新品种垦研0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院S511.03
文献标志码院A
文章编号院1673原6737渊圆园19冤06原园园50原园3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是黑龙江省水稻主产 区 袁经 过 历 代 水 稻 工 作 者 的 不 懈 努 力 袁这 一 地 区 的 水 稻 育 种 工 作 取 得 了 显 著 成 果 袁目 前 第 二 积 温 带 主 栽 品 种 主 要 有 龙 粳 21尧绥 粳 18尧垦 稻 12尧绥 粳 4 号 等 遥这 些 主 栽 品 种 在 某 些 性 状 上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缺 点 袁迫 切 需 要 培 育 出 适 应 第 二 积 温 带 的 优 质 的 水 稻 新 品 种 [1]遥


表 1 垦研 017 区域及生产试验产量汇总
类别
年份
试验点
区域试验 渊对 照 品 种 龙 粳 21冤
2015 2016
水稻所 二九一 友谊 江川 八五茵 八五六 八五七 兴凯湖
平均 水稻所 二九一 友谊 江川 八五茵 八五六 八五七 兴凯湖
平均 总平均
产量 渊kg/hm2冤 10 559.5 11 464.1 9 907.4 9 305.6 10 231.5 10 557.1 10 218.2 9 132.0 10 171.9 10 195.6 9 315.8 8 842.6 9 827.1 8 950.6 10 552.4 9 385.5 9 791.7 9 607.7 9 889.8
2品质特性
品 质 分 析 结 果 院出 糙 率 83.0%耀85.3%袁整 精 米 率 71.1%耀73.6%袁垩 白 粒 米 率 3.0%耀7.5%袁垩 白 度 0.7% 耀1.9% 袁 直 链 淀 粉 含 量 渊 干 基 冤14.03% 耀 16.17%袁 胶 稠 度 71.0耀75.2 mm袁 食 味 品 质 80耀85 分 袁达 到 国 家 叶优 质 稻 谷 曳标 准 二 级 遥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摘要] 介绍了寒地水稻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苗床准备、培育壮苗、插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寒地[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90-01一、产量目标水稻产量的构成由单位面积上的穴数、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个部分构成,要求达到的标准:穴数17~22穴/平方米;穗数 450~500穗/平方米;实粒数 85~90 粒/穗;千粒重 24~26 克;产量 9000~10000 公斤/公顷。

二、基地与良种选择1.自然条件黑龙江垦区位于东经 123°40′~134°40′和北纬 40°10′~50°21′之间,总面积 5.43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2.2%。

分布在黑龙江省 12 个地(市)69 个县(市、区),横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

2.种子质量标准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5%;水分≤14.5%。

3.品种要求选择品种要根据垦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品种的品质、抗逆性、产量等综合选择。

产量 9000~10000 公斤/公顷,品质口感好,抗倒伏、抗病害、耐盐碱、分蘖力强的中早熟品种。

三、适时旱育苗、旱育稀植,培育壮秧1.壮秧标准秧龄 35~45 天,叶龄 3.5~4.5 叶,苗高 13~17 厘米,根数13~15 条,百株千重 3.5~4 克以上,20%的秧苗带 1~2 个分蘖,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根好,插后返青快。

2.营养土配制营养土的选择与配制关系到秧苗的长势,因此要选择含盐少、ph 值低、草籽少、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一般要采用灌区干的渠干土方宜配制比例用 95%的渠干土过筛(3~4 口径)加 5%的优质腐熟的马粪或猪粪作育苗土。

配制床土、化肥、农药、调酸剂要准、要均匀,配制后要过筛,使ph 值为 4.5。

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及耕整地技术浅述

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及耕整地技术浅述

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及耕整地技术浅述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在北方地区,水稻的种植和耕整地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浅述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及耕整地技术,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北方水稻种植模式主要分为旱地水稻种植和水田水稻种植两种方式。

旱地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等地,这类地区降雨量比较充足,适合水稻生长。

而水田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基地,这类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1. 旱地水稻种植模式二、耕整地技术耕整地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前进行土壤整地和田间管理的相关技术,包括耕地、施肥、灌溉和田间管理等环节。

良好的耕整地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1. 耕地耕地是指在水稻种植前对于土壤进行整地处理,主要包括松土、耕翻、弄平等工作。

松土是指在耕整地前对于土壤进行翻松和破土,使得土壤松软,便于水稻的根系生长。

而耕翻则是指将土壤的下部土壤翻到上部,有助于土壤中的养分和微生物的充分混合。

弄平是指在土壤整地后,将土地整平,便于水稻的田间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2. 施肥施肥是指在水稻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养分的补充,主要包括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是指在水稻种植前将有机肥和无机肥均匀施入土壤中,在耕整地后进行混合和覆盖处理。

追肥则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进行追加施肥,使得水稻的养分供应充足而稳定。

3. 灌溉灌溉是指对于水稻田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控和利用,使得水稻的生长水平保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

合理的灌溉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是水稻种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进行除草、杀虫、病害防治等相关工作,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良好的田间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寒地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龙粳50及栽培技术

寒地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龙粳50及栽培技术

/news/2017/406493.html[2] 薛军,王克如,王东生,高磊,谢瑞芝,杨红军,卢永鑫,李少昆.天津玉米机械粒收初步研究.玉米科学,2019,27(1):118-123[3] 杨丹丹.安徽玉米籽粒直收突破品种瓶颈.农民日报,2016-9-19 (08)[4] 党政平,雷力,刘俊香.玉米机械直收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路径.中国种业,2016(4):16-1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5号.郑原玉432.(2017-03-30)[2019-04-16]./seed/14/seed_67800.html [6] 李沅津,祖祎祎.2018年玉米高产品种测产结果.(2019-04-02)[2019-04-16]./news/detail-66059.html [7] 刘海岗.丰收节里话丰收,郑原玉432亩产841.48公斤大显身手.(2018-09-25)[2019-04-16]./a/20180925/6906705_ 0.shtml[8] 陈海见,潘科峰,张俊威.优质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伟科702.中国种业,2017(9):81-82(收稿日期:2019-04-22)寒地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龙粳50及栽培技术张兰民(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佳木斯 154026)摘要:龙粳5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空育131为母本、龙花00-233为父本,采用花培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水稻品种。

2016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品质优,整精米率69.9%~72.2%,食味品质80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产量高,抗稻瘟病。

栽培上注意防治恶苗病。

关键词:水稻品种;龙粳50;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龙粳50(原代号龙花072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花培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水稻品种。

于2006年以空育131为母本、龙花00-233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号为龙生06058),2007年F1种于田间,于开花前减数分裂后期,采其F1花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绿苗于当年在温室中培养,通过自然加倍得到二倍体种子,后经系谱方法选育得到稳定材料龙花07211。

211128685_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要点

211128685_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要点

应用技术Vol.53No.2俗话说“秧好半年粮”,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移栽后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水平。

秧苗素质好,移栽后返青快,有效分蘖多,产量高;反之则返青慢,分蘖期短,有效分蘖少,产量低。

培育壮苗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前提。

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寒地生态区,有效积温少、低温冷害多,区域内种植的寒地水稻面临生育期短、热量资源差、返青期长等问题。

有效利用热量资源,培育壮苗,保证寒地水稻移栽后早生快发进而早熟增产尤为重要。

在寒地生态区,保温旱育苗是主要的育苗技术;但在生产过程中,常因苗床管理不当或早春低温寡照、冻害等造成秧苗素质变差,最终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给种植户造成经济损失。

为保障寒地水稻的稳产高产,本文阐述了寒地水稻苗床管理关键措施,以期为种植户科学管理苗床提供参考。

1秧田建设1.1科学选址“育秧先育根”,良好的土壤环境是培育壮秧的前提。

应选择地势相对较高、排水方便、土壤结构良好的地块作苗床地,建立专用秧田,做到“两秋”“三常年”。

“两秋”即秋整地、秋做床,可以有效缓解春季农时紧张,促进土壤养分释放,提高旱育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要点黄成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三江平原主要作物育种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寒地水稻生育期短、热量资源差、返青期长,培育壮苗是保证秧苗移栽后早生快发进而早熟增产的重要环节;但在生产过程中,常因苗床管理不当或不利自然因素造成秧苗素质变差,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介绍了寒地水稻苗床管理关键措施,分析了苗床管理误区,总结了苗床常见病害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旨在为科学育苗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寒地;水稻;苗床;管理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0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6737(2023)02-0052-04 Key Points of Rice Seedling Bed Management in Cold RegionsHUANG Cheng-liang(Jiamusi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main crop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inSanjiang Plain,Jiamusi Heilongjiang154007,China)Abstract:In cold region,rice has short growth period,poor heat resources and long regreening period.The cultivation of strong seedlings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ensure early growth and rapid growth of seedlings after transplanting,and then early maturity and yield increase.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the quality of seedlings is often deteriorated due to improper management of seedling beds or adverse natural factors,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the reduction of yield.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key measures of rice seedling bed management in cold region,analyzed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seedling bed management,summarized the causes of common diseases and thei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scientific seedling rearing.Key words:Cold region;Rice;Seedling bed;Management technique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级课题“三江平原水直播稻区化肥减施技术研究”(2020YYYF04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专项课题“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创制与应用”(HNK2019CX02)。

寒地水稻要素调控技术总结

寒地水稻要素调控技术总结

寒地水稻要素调控技术总结水稻高产创建首先要设计目标产量,围绕目标产量进行技术调控,最终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要素管控技术是针对构成水稻产量的四大要素(平方米穴数、每穴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进行定量调控和管理,并将各项技术措施综合集成组装,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

经过一年的试验亩产达到802kg 现将实施的高产攻关技术总结如下。

一、采用大棚、三膜覆盖、钵育摆栽育苗在“两秋、三常年”的基础上采用高台钢骨架大棚育秧。

3月5日提早扣棚,育苗时采用三膜覆盖钵育盘,用该种方法育出的秧苗素质高,其各项指标均达到壮苗标准。

调查表明,百株干重较常规育秧增加0.5g,带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提早返青分蘖5d,有效分蘖增加50株/m。

二、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选用了高产优质品种——龙粳26(原种)。

三、置床处理与床土配制置床处理:每平方米置床施用腐熟有机肥8~10kg、尿素20~25g、磷酸二铵50~60g、硫酸钾25~30g,并混拌在3~5cm深的土层内,做到床平、土细、肥匀。

在摆盘播种的前一天,置床浇1浓度的硫酸水3kg/m,使置床土壤ph值达到4.5~5.5,并用杀菌剂消毒。

床土配制:将酵素有机肥、过筛旱田土按1:2拌匀,每平方米床土用硫酸铵40~50g、磷酸二铵50~60g、硫酸钾20~30g并拌匀。

四、蒸汽催芽和适期播种种子经比重1.17盐水选后,浸种6~7d,水温为11~14℃,当达到浸种标准时,进行蒸汽催芽。

4月5日,机械播种,每盘播芽种105g,覆土厚度0.5~0.7cm。

后覆膜。

种子通过蒸汽催芽及精确播种,表现芽齐、芽壮和苗匀、苗齐、苗壮,提高了秧苗素质。

苗后除草100m用千金9ml.五、加强秧田管理,确保旱育壮苗按旱育壮苗模式,以调温、控水为手段,重点抓好4个关键时期,使秧苗地上和地下均衡发展,育成标准壮苗。

1.控制好温度1叶期棚温控制在25℃左右,2叶期控制在22℃左右,3叶期控制在20℃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寒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摘要从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培育壮秧、精细早整地、适时早插秧、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北方寒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期为北方寒地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北方寒地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034-01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水稻的用途广,稻谷大米营养价值高,食味好,易消化,是人民喜欢食用的粮食;稻草可用于打草绳、草苫子,也可用作饲料和有机肥;米糠可用于提取维生素和调制酱油、味精等。

在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的平均产量最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水稻产量高、品质好,满足人们对稻米的食味要求。

但是在水稻生产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产量低、品质差。

因此,掌握科学的水稻优质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稳产,提高稻米品质,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东丰县水稻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优质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技术。

1 选择优质高产品种
适宜选择在东丰县8月5日能够安全出穗,≥10 ℃积温2 650~2 750 ℃,生育期135~140 d,抗性强,米质优,商品率高,丰产性好的中熟品种和中晚熟优质品种,不适于选择种植生育期140 d
以上的晚熟品种。

2 培育壮秧
采用先进的育苗方式,科学管理秧田,是培育水稻壮苗的首要条件。

因此,在水稻育苗过程中,必须采用合理的育苗方式,适时播种,加强苗床管理,才能提高秧苗的素质,培育出水稻壮秧。

壮秧的标准:秧龄35~45 d,叶龄4.5~5.0叶,苗高15~17 cm,根数13~15条,百株地上干重3.0 g以上,20%的秧苗带1~2个分蘖,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结好,返青快[1]。

2.1 育苗方式
在水稻育苗方式上,适宜采用大棚育苗或中、小棚扣膜保温育苗方式。

采用透气膜、无纺布、平铺膜等育苗方式,苗床保温效果低,昼夜温差大,出苗慢,出苗不齐,容易受不良环境影响。

特别是遇到低温、霜冻等不良天气时,秧苗容易出现冻害现象。

因此,在东丰县水稻生产上不宜采用透气膜、无纺布、平铺膜等方式进行水稻育苗。

2.2 苗床准备
苗床地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地块。

苗床地最好在秋天进行浅翻,秋天做床。

春季做床,可于早春解冻10 cm时开始细做床。

结合做床施入腐熟农家肥和苗床调制剂,施后用耙子均匀平铺在床面上。

2.3 适时播种
水稻发芽最低温为10~12 ℃,因此当气温稳定通过5~6 ℃时,
应采用弓棚农膜覆盖育苗的方式适时进行播种,做到适期早播种。

东丰县一般在4月8—15日集中播种。

播种时应严格控制播种量,旱育苗的播种量一般控制在100~150 g/m2,简塑盘每盘50~60 g,隔离层育苗200 g/m2,稀播培育壮秧[2]。

3 精细早整地
翻耕整地要求:土地平整,耙碎耙细,每个田面内高低差不过寸,有利于水稻抛、摆秧。

翻耕整地越早越好,秋翻好于春翻,早翻好于晚翻。

因为秋翻冬冻春化,冻融作用,土块细碎,草籽、病菌和害虫冻死,减少病虫草的危害。

翻地深度秋翻地要求20~25 cm,春翻要求15~18 cm,冷浆地深些,砂土地可浅一些,要求扣垡严,不漏耕,精细整地,水找平,达到寸水不露泥为止。

4 适时早插秧
插秧时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水稻生长最低温度14 ℃,泥温
13.7 ℃,叶片生长温度是13 ℃。

东丰县一般在5月18—25日集中插(摆)秧,坚决做到不插6月秧。

插秧或摆秧密度为30 cm×(20~27)cm,每穴插基本苗2~3根。

采用抛秧技术,抛秧密度严格控制在12~20穴/m2。

5 肥水管理
5.1 科学配方施肥
在水稻施肥技术上,要做到农肥与化肥相结合,氮、磷、钾等多种元素肥料相结合,配施微量元素,确保水稻正常生育。

根据东丰县水稻田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最佳施肥量
为施纯氮110~130 kg/hm2、纯磷75 kg/hm2、纯钾100 kg/hm2。

其施用方法:一是一次性全层施肥法。

在水田整地前把水稻复混肥一次性施入,利用机械翻耕或旋耕作用,将农肥和复混肥一次性均匀地施入耕层中,达到全层施肥的目的[3]。

二是分期施肥法。

将水稻复混肥分期施入水田中,即70%的复混肥在水田翻地、旋耕或耙地前施入,作为复混肥全层施肥。

剩余30%的复混肥,在水稻插秧返青后及时追施,以促进水稻前期分蘖。

三是化肥施用方法。

磷肥全部作底肥施用,钾肥2/3作底肥耙地时施用,1/3作第1次穗肥施用,氮肥以底肥、分蘖肥、补肥、穗肥、粒肥按20∶20∶30∶25∶5的比例施用。

5.2 合理灌溉
用水管理上,适宜采用浅水分蘖、湿润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

即水稻返青阶段灌3~4 cm深水护苗;水稻分蘖阶段灌2~3 cm浅水,以利提高地温,促进分蘖;水稻分蘖末期至成熟期采取间断灌溉的方式,每隔3~5 d灌1次跑马水,至黄熟期排水,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根系活力,保证后期成熟[4]。

6 病虫草害防治
及时防治病虫害,全面实行化学药剂除草,保证水稻正常生育。

7 参考文献
[1] 王丽红,柴洪燕.高寒冷凉山区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32.
[2] 周丽芳,毛盛河,王小明,等.水稻免耕抛秧技术[j].内蒙
古农业科技,2007(6):115-117.
[3] 姬同化,尹海庆.郑稻18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11):41-42.
[4] 刘梅.水稻富源4号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