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专项复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词五首必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词五首必考知
识点总结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下面
是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中五首古代诗词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1. 《秋思》
作者:杜牧
- 内容:诗人写了一幅秋天的情景,描绘了秋天的辽阔和寂寥。
- 标示:通过描绘秋天中的景色和意境,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
和亲人的心情。
2. 《悯农》
作者:李绅
- 内容:诗人描绘了农民辛劳的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表
达了自己对于社会不公平的痛心和对农民的同情。
- 标示:通过描绘农民生活和表达作者情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对农民的关怀。
3.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 内容:诗人描写了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于长安城的赞美和对过去的怀念。
- 标示: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表达了对于古代美景和过去时光的向往。
4. 《望岳》
作者:杜甫
- 内容:诗人望着岳阳楼,思念故乡的山川和亲人,表达了怀念家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 标示: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表达了对于故乡和对国家的情感。
5. 《静夜思》
作者:李白
- 内容:诗人在安静的夜晚思念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
对现实生活的消沉之情。
- 标示:通过描绘夜晚的安静和表达情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
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希冀。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中五首古代诗词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古诗文专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古诗文专项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古诗文)5.《伤仲永》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一、词语积累。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
()(二)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三)重点字词解释。
①世隶耕()②未尝识书具()③并自为其名()④指物作诗立就()⑤稍稍宾客其父()⑥或以钱币求之()⑦环谒于邑人()⑧不能称前时之闻()⑨泯然众人矣()⑩受之于天()⑾贤于材人远矣()⑿得为众人而已耶()(四)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2.宾客其父:3.利其然:4.父异焉:二、重点句子翻译。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5.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问题探究。
1..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为什么祥写方仲永才能初现时的情形?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4.“余闻之也久”在本文叙事中有何作用?5.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之情。
第二部分:比较阅读比较一【甲】《伤仲永》【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古诗文复习要点》

•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 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 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 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 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 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 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 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 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 他们的性格特点。
•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 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二)重点句子翻译
•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 2.卿言多务,孰若孤? •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 4.孤岂欲卿治为博士邪! •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一、直接型默写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木兰诗》)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5.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木兰诗》)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1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1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17.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19.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20.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二、理解型默写1.《木兰诗》中借黄河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含答案)古诗专项试题(答案)1.XXX在《登幽州台歌》中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诗人在《登幽州台歌》中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望岳》中“造化XXX,阴阳割昏晓”一句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和秀丽景色。
4.诗人在《望岳》中表现了勇攀高峰的壮志和气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追求卓越的哲理。
6.XXX在《游山西村》中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话不仅描绘了山西村的美景,还寓意着希望在困境中仍然存在。
7.XXX在《己亥杂诗(其五)》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他不畏挫折、坚强献身的精神。
1.XXX在《竹里馆》中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表现了她孤独的情感;同时,“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则描绘了夜晚的美景。
2.《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听到《折杨柳》的曲调,不禁思念家乡和亲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XXX在《逢入京使》中表达了思乡怀亲之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中,诗人用杨花XXX的托物来表现自己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XXX。
”1.XXX在《泊秦淮》中反映了官僚贵族以声色、歌舞、纸醉XXX来填补内心空虚的现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XXX在《贾生》中表现了当权者表面上重视人才、求贤若渴的态度:“宣室求贤访逐臣,XXX才调更无伦。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的“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富有哲理,表达了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
4.《约客》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
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1.《木兰诗》写道,XXX从军是因为她看到了可汗大点兵的军令:“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词字总复习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31分〕世隶.耕〔〕见.往事耳〔〕恩赐百千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固.众人〔〕弛.担持刀〔〕会.宾客大宴( ) 传一.乡秀才观之〔〕问其故.〔〕盖.以诱敌〔〕顾.野有麦场〔〕蒙辞.以军中多务〔〕方.欲行〔〕缀.行甚远〔〕曳.屋许许声〔〕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屠暴.起〔〕但.当涉猎〔〕孔子不能决.〔〕及.日中那么如盘盂〔〕意.暇甚〔〕狼亦黠.矣〔〕宾客意少.舒〔〕孰.为汝多知乎〔〕孔子东.游〔〕策.勋十二卷〔〕及鲁肃过.寻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两狼之并.驱如故.〔〕〔〕二、通假字。
〔7分〕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对镜贴.花黄通出门看火.伴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满坐.寂然通孰为汝多知.乎?通止.有剩骨通三、古今异义词〔16分〕双兔傍地走.古:今稍稍..宾客其父古:今:见往事耳古:今虽.人有百手古:今:日始出去.人近古:今:日中如探汤.古:今:两股.战战古:今: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今四、词类活用。
〔10分〕父异.焉〔〕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愿为市鞍马〔〕不能名.其一处也〔〕恐前后受其敌.〔〕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五、一词多义。
〔18分〕愿.为市鞍马〔〕昨夜见军帖.〔〕出郭相扶将.〔〕愿.驰千里足〔〕对镜帖.花黄〔〕将.军百战死〔〕木兰当户织〔〕妇扶儿乳.〔〕手有百指.〔〕但当.涉猎〔〕儿含乳.啼〔〕不能指.其一端也〔〕以为妙绝.〔〕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投以骨〔〕众响毕绝.〔〕蒙辞以军中多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六、重点句子翻译。
〔18分〕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七:古诗文阅读 课件ppt

2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 【答案】这个人一定是听说了这件事才请求觐见,又希望得到我的 奖赏。 23.你是否赞同宋元君的做法?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赞同。宋元君作为一国之君喜怒无常,高兴时赏 赐艺人金帛,不高兴时就随便关押百姓,处以极刑。由此可见,他并不 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六)[17株洲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论诗
[南宋]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13.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__忧国伤时__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 度作答) 14.诗歌第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比作高亢清亮的鹤 鸣,将大量与之相反的诗歌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对比鲜明, 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类诗歌的推崇与厌恶之情。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案】你现在当权掌管政务,不能不学习。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答案】(对于)有志气的读书人分开多日,就应当用新的眼光来看 待。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个人各自的形象特征。 (1)孙权:__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近人,有幽默感的一位明 君。__ (2)吕蒙:__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__ (3)鲁肃:__忠厚的长者。__
16.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结合写法作简要赏析。 【答案】桃花溪太浅,怕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此句运用了反衬手 法,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重。(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看不见 摸不着的“愁”赋予重量感,写出了愁之深重;或:运用夸张手法,将 “离愁”夸大,担心溪水浅,载不动,进而写出离愁之深之多。) (八)[17金华中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复习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ī):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文】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作者介绍】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庠。
《山中杂诗》选自欧阳询的《艺文类聚》。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
家事寒微,好学有才,工诗文,颇受沈约赏识。
官奉朝请。
其文善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词清拔古朴,时人或仿效其体,称之为“吴均”体。
明人辑有《无朝请集》。
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
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吴均出生在贫寒家庭,性格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
他勤奋好学,很有才艺。
梁武帝天监初,柳恽任吴兴郡太守时,召他为郡方簿,主管文书簿籍,常一起赋诗、酬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四·开我东阁门,对镜贴花黄一·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与家人团聚,成为女孩的急切心情。
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五·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胡骑鸣啾啾。
辨我是雌雄?①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中途景物,侧面描写木兰对亲人①比喻做结,对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从未被发现的的思念,丰富人物形象。
奥秘和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又令人回味。
赞扬了②黄河流水,燕山胡骑,写出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紧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急让人感到紧张的战斗氛围,衬托起木兰的思亲之情。
②扑朔迷离:比喻事情综错复杂,难于分辨。
二·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六·【木兰的形象】表现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激烈悲壮。
木兰既是女子,又是普通人;是巾帼英雄,又是平三·磨刀霍霍向猪羊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勤劳善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弟难以抑制的欣喜之情。
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生活。
七·梳理故事情节,哪些地方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一、文章主要写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全诗的各个情节,并说说其卖油翁什么样的形象?中详略)①陈尧咨善射;②卖油翁酌油替父出征(详)--征战沙场(略)--凯旋受封(详)陈: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理的狂者形象,知错能—辞官回家(详)改。
原因:①突出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勇担重任的性格卖: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高超谦逊的智者。
二、陈尧咨对卖油翁前后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②略写战争残酷,详写回乡团聚,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心理。
反感--忿然—佩服八·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看到卖油翁的酌油技术娴熟而从不以此自矜。
买长鞭。
三、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自己的短处?互文、排比。
写出木兰紧张有序的购买战马、骑马用具,证明木兰镇定与从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卖油翁处,不能因为自己有什么长处而骄傲自满,对于他人的七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资料第 3 页共12 页长处要虚心学习,要谨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统领全文,点明主四、本文有什么道理?旨)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熟能生巧,同时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不应恃技而骄的道理。
类比,引古贤名家,以证陋室。
表明陋室主人也具五、为什么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证明陋室不陋。
四、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如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技艺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高超,突出他以礼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各自性格,①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文章中心也十分突出。
②巧妙的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短文两篇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陋室铭》《爱莲说》一、【中心】本文通过对居情景的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一、【中心】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
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二、【启示】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五、本文主要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人格上保持独立,衬托手法,用菊花的傲然凌霜,从正面衬托莲的质朴自不随波逐流。
然,通过不同角度的衬托突出莲花高洁,彰显文章主题。
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一、【中心】本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以慷四、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这表现了他慨悲凉的基调,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怀。
(诗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到赏识人才的仁相同点:都表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态君,进而聚想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度。
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现实,采取消极避世,选择了归隐;而周敦颐要在污浊的环境中独立不移,永远保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的热爱之情,更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和气概。
①与人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本诗通过从不同角度写景,描绘了泰山巍峨高大和阔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从而生神奇秀丽的雄伟气势,进而表现了诗人气象宏伟的伟大出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志向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二、阴阳割昏晓来者: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写出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面对茫茫的天宇和原野,诗人怆然而涕下,思绪进三、决眦入归鸟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生命短促,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的活灵活现,写望时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
的这种全神贯注、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望岳》令人震撼的力量一、【主题】全诗围绕“望”字来写,描绘了泰山巍峨高大四、会当凌绝顶(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某人对祖国河山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前途充满自二、【中心】本诗先写景,后议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信的雄心为实现政治抱负而无所畏惧,充满自信的进取精神。
五、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进行赏析。
《游山西村》钟:聚集,“钟”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多情,也一、【中心】本诗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生动形象地描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的美景的赞美。
绘了农村优美的景色和淳厚的民风,刻画了农民纯朴好《登飞来峰》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丰年留客足鸡豚①表面看即景说理: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不仅表现了菜肴丰富,而且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的。
其所有的盛情。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用典:直抒胸臆,“浮云”常代指奸邪小人,这句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③哲理:掌握正确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然出现了一个柳暗花红的小山村。
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的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幽静融合,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全诗用字造《己亥杂诗》语、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一、【中心】这首诗首先抒情叙事,然后移情产物,表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甘心奉献国家的精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神。
写出了夜深人寂,竹林幽静,诗人与明月相伴的景象。
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夜洛城闻笛》①诗人以落花自喻(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一、【中心】由笛声引起思念家乡之情。
前途和命运)二、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②哲理:现在多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暗:写出毫不经意的情态。
课外古诗阅读飞: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出乎意料。
课外古诗阅读满:夸张写笛声随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极《竹里馆》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更体现出诗人的感触之深、一、中心(老师在诗底下画的):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思乡之切和孤寂的心情。
《逢入京使》《晚春》一、【中心】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一、【中心】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诗人对“杨花榆荚”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对家人和的揶揄,是更深层次的赞许。
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家乡的思念之情)。
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
二、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百般红紫斗芳菲体现出浓厚边塞气息、军旅生活特色,描绘出彼此请写出“斗”字表现手法并简朴其妙处。
行色匆匆的情景:因为无纸笔而用口信带家书,合情合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奇斗艳的美理,又新鲜实感。
丽景象。
三、描绘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三、请发挥想象,描绘出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龙钟泪不干)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青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扬。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瞥,只说长路漫漫四、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尽头,诗人又思念远方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惜春之情,同时也提示人们抓住时机乘势而进,创造美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衣袖。
七年级(下)古诗文复习资料第9 页共12 页么画面。
好的未来。
课外诗①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泊秦淮》②互文,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和细沙。
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一、老师书上画: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后两句由贴切传神的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色,创设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了亡国之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出冷清愁寂的氛围。
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们表示忧虑与愤慨。
古诗中常有感三、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作者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慨国家兴亡的主题,像这首诗,就将对历史的咏叹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
运用融情于景的四、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手法,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表达了作者忧二、“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好在哪里,描绘了什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贾生》四、诗中的“可怜”是什么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可一、老师画:首句的一“求”一“,访似”乎能够表现汉文帝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有什么不同?的诚意。
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这首诗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孔雀东南飞》是可爱的意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思。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这首诗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请赏析一、老师画:诗人早行在崇山峻岭中,充分领略着山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野的乐趣。
因为心情闲适,感受更为空灵、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