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一、PPPD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 1871年德国Karl Westphal首次提出“广场恐怖症”。
• 1986年德国Brandt和Dieterich提出“恐惧性姿势性眩晕”(Phobic Postural Vertigo, PPV)。
• 1989年美国Jacob等提出“空间运动不适(Space-Motion Discomfort, SMD)” 其特征是空间定向不适和对运动刺激感觉增强。
的核心症状,二者是并存关系。 大多 PPPD 患者伴有焦虑,据此 PPPD
可与心因性头晕鉴别,因为后者主要有两大 表现:焦虑症和抑郁症。
27
三、PPPD的临床特征和类型
• PPPD 可以根据 CSD 分成三种类型:
• 1) 心因性:患者无前庭疾病史,心理因素 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约14.8%为心因型。
23
三、PPPD的临床特征和类型
• PPPD 的基本临床特征与 PPV 和 CSD 大 体一致:
• 1) 存在持续的非旋转性头晕、摇晃或不 稳感,持续时间 3 个月或以上,一个月至 少发作 15 天;
• 2) 对自己身体的运动(无方向特异性)、周 围环境中物体的移动高度敏感,持续时间 3 个月或以上;
并不是一种焦虑障碍,但研究表明与焦虑 相关的人格特质如神经质和内向性格与 PPPD 密切相关,而韧性、乐观和自信则 能降低急性前庭事件后持续头晕的风险 , 在正常人的大脑中前庭和焦虑相关机制部 分重叠是 PPPD 的神经病学基础。
19
二、PPPD的发病机制
• 4) 前庭和疼痛机制之间存在重叠。平衡–偏 头痛–焦虑症的概念可能是 PPPD 的合适的 病理生理学框架。中枢机制和外周机制都 涉及叠加症状的发生,如5-HT,辣椒素受 体(TRPV1) 和嘌呤能受体可见于三叉神经、 前庭和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
容,并用以取代PPV及CSD。
14
• 2017年10月,巴拉尼协会发布PPPD诊断标准 。
二、PPPD的发病机制
• 从本质上看,CSD大部分是前庭功能障碍和 精神性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一种病态 性代偿症候;焦虑是CSD症状的核心内容, 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为与精神心理相关的慢性头晕,PPV与 CSD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均有相 似之处,但二者也略有不同,PPV由于恐惧 回避行为的存在而区别于CSD。
• 其特征是空间定向不适和对运动刺激感觉 增强。在视觉刺激丰富的环境中(如在超 市的过道中或骑自行车)及在静止状态下 看移动的景物,出现症状。
• 具有主观性、波动性的对空间位置、运动 性环境不耐受以及对运动刺激、复杂视觉 刺激高度敏感而产生头晕/眩晕症候的特点。8
一、PPPD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 1995年伦敦帝国大学神经耳科Bronstein提 出“视觉性眩晕(Visual Vertigo, VV)”。
• 2) 耳源性:患者无焦虑障碍病史,神经耳
科疾病的发生促进了焦虑障碍疾病的产生。 24.7%为耳源型。
• 3) 交互性:在出现任何头晕症状之前,患
者有焦虑障碍病史或存在焦虑易感性,在
神经耳科学疾病导致头晕后,焦虑症状加
重。60.5% PPPD 为交互型。
28
三、PPPD的临床特征和类型
• 上述构成比表明约 75%的患者在他们的症 状发展之前都有典型的焦虑症状。
11
一、PPPD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Staab 等还发现,大多数 CSD 患者都患有 一种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头晕症 状,特别是焦虑症,是目前已经确定的最常 见的精神障碍。
•2012 年 Staab 更新此定义,增加了一个类 似 PPV 的姿势标准,即患者处在站立的姿势 中症状更加严重,坐着的时候不很严重,躺 下时没有或极少出现症状。
• 首次将头晕症候与“惊恐发作 (panic attack)”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4
一、PPPD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 1986年德国Brandt和Dieterich对这一类非 眩晕性头晕、且不能用已知的神经耳科疾 病所解释的患者进行研究,提出“恐惧性姿 势性眩晕”(Phobic Postural Vertigo, PPV) 的概念。
6
一、PPPD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 PPV的提出使人们对神经耳科疾病所致头 晕的认识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它仍然没 有详细地解释其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提出对 应的治疗方案。
7
一、PPPD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 1989年美国匹茨堡大学精神科Jacob等提 出“空间运动不适(Space-Motion Discomfort, SMD)”
20
二、PPPD的发病机制
• 5) 分子病理学机制:
• a) PPPD 患者往往具有焦虑、神经质人 格等临床特点,而多巴胺D2 受体基因决定 了神经质人格特点,故 PPPD 的发病机制 可能与多巴胺受体 D2 基因有关;
• 其次,DNA 甲基化也是许多精神心理疾 病的发病原因之一,而 PPPD 也与心理因 素有关,所以 DNA甲基化可能是 PPPD 发
• 1995年英国Bronstein提出“视觉性眩晕(Visual Vertigo, VV)”。巴拉尼协 会前庭国际分类委员会将 VV 改名为视觉诱发性头晕(visual induced dizziness, VID)
• 2004 年,美国Staab和Ruckensteind提出“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 CSD)”。临床特征为慢性非旋转性头晕或主观不稳感、 运动刺激的高敏感性、精细视觉任务的不耐受性,客观检查无明显的前庭功能 障碍。
• 其特点是在周围及中枢前庭急性病变之后, 患者在复杂视觉刺激或移动视觉刺激环境 中,出现不稳或头晕。患者急性前庭病变 似乎恢复,但视觉性眩晕通常持续存在。
• 巴拉尼协会前庭国际分类委员会将 VV 改名 为视觉诱发性头晕(visual induced dizziness, VID)
9
一、PPPD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病的另外一种机制。多巴胺能的缺陷可能
在 PPPD 中发挥很大作用;
21
二、PPPD的发病机制
• 5) 分子病理学机制: • b)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是引起头晕的
重要原因之一,它们的发生与 5-HT 系统功 能异常有很大的关联,研究发现,5-HT转 运体启动子(5-HTTLPR)多态性与 CSD 有 相关性。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5HT 能通路以及多巴胺通路可控制人们焦虑、 抑郁等情绪的变化,进而对头晕症状产生 影响。
15
二、PPPD的发病机制
• 2013年Bisdorff等通过对PPV患者的姿势步 态研究证实了它并非属于单纯的神经耳科 疾病的范畴。
16
二、PPPD的发病机制
• PPPD这一术语,系根据PPV和CSD的核心 特征,将两者整合而来的一个综合征。
• PPPD涵盖了PPV、CSD、VV、SMD等病 症的特点,成为精神源性头晕。PPPD处于 生理和心理的交界面,是一个可产生心理 性后果的生理性疾病。
• 2012 年 Staab 更新CSD定义,增加了一个类似 PPV 的姿势标准,即患者处
在站立的姿势中症状更加严重,坐着的时候不很严重,躺下时没有或极少出
现症状。姿势症状现在被认为是 CSD 的核心要素。
• 2015年Bisdorff 和Staab提出PPP现,PPV患者具有强迫人格、焦虑 抑郁情绪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行为特点。
• 多源于神经耳科疾病与精神因素之间的相 互作用。
5
一、PPPD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PPV是一种最常见的躯体形式头晕,临床特 点包括:
•①病人伴有不为人察觉的姿势性眩晕和主观不稳感,害怕跌 倒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跌倒,神经耳科学检查往往是正常的; •②常常继发于器质性前庭疾病(如:治疗后的前庭神经炎、 BPPV),并发作于周围环境刺激(桥、开车,空荡荡的房 子、长长的走廊、餐馆或百货店以及社交场合)以及视觉刺 激(电影,电视,商店); •③在体育活动(骑车,打网球)或更复杂的平衡条件下以及 少量饮酒后症状会改善,反而在休息或是简单的平衡条件下 症状会再次出现。
24
三、PPPD的临床特征和类型
• 3) 当患者头部运动时或处在有复杂视觉刺 激的环境中(如商店、购物中心等)或进行精 细的视觉任务(如阅读等)时会加重症状;
• 4) 在站立位症状加重,坐位时症状减轻, 卧床时症状很轻微甚至消失;
• 5) 在发病前曾患某种疾病或遭受情感打击; • 6) 合并疾病也可能导致症状加重;
17
二、PPPD的发病机制
• PPPD 的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根 据之前对 PPV 和 CSD 的研究,PPPD 可 能跟以下病理生理机制相关。
18
二、PPPD的发病机制
• 1) 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假说; • 2) 姿势控制系统的再适应失败假说; • 3) 尽管PPPD 与 PPV 和 CSD 一样,本身
• 2004 年,美国Staab和Ruckensteind重新 修订及更新了PPV的概念,提出慢性主观 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 CSD)。
• 慢性主观性头晕(CSD)临床特征为慢性 非旋转性头晕或主观不稳感、运动刺激的 高敏感性、精细视觉任务的不耐受性,客观 检查无明显的前庭功能障碍。
25
三、PPPD的临床特征和类型
• 7) 临床检查结果正常。 缺乏引起当前症状的结构性神经耳科疾病、
其他明确的医疗条件,也没有使用可能导致 眩晕的药物;
从大脑的放射成像中排除了神经系统明 显的解剖性病变;
平衡功能测试的结果正常或没有明确的 结构性前庭缺陷。
26
三、PPPD的临床特征和类型
• 8) 焦虑。 焦虑是主要的情绪障碍,却不是 PPPD
•姿势症状现在被认为是 CSD 的核心要素。
12
一、PPPD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 2015年Bisdorff 和Staab进一步整合了PPV 及CSD的临床症状及行为特点,提出了 PPPD的概念,它的提出是为了和美国精神 障碍疾病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兼 容,并用以取代PPV及CSD。
• 2017年10月,巴拉尼协会发布PPPD诊断 标准 。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 神 经内 科
熊勋波
目录
1. 概念及历史演变 2. 发病机制 3. 临床特征和类型 4. 诊断标准及解释
5.临床过程 6.PPPD性质 7.鉴别诊断 8.PPPD治疗
2
一、PPPD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 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头晕形式,也是中 年慢性头晕患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 涉及神经科、耳科、精神科多学科。 • 2015年被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beta
草案(ICD-11 beta draft)收录,但在国内 受关注不多。
3
一、PPPD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 1871年德国神经病学家Karl Westphal首次 提出“广场恐怖症”(Agoraphobia):当 患者处于开阔的空间或城镇广场的车流人 流繁乱的环境时,容易出现空间定向障碍 及焦虑症状,并发展为慢性头晕。
22
二、PPPD的发病机制
• PPPD 涉及前庭–丘脑通路。此病在神经系 统和精神疾病界面之间存在,患者前庭反 射正常,同时保持警惕的姿势控制模式, 这对患者来说非常痛苦。
• PPPD 患者的姿态稳定维持系统对动作反 应过度,尤其是在视觉要求较高的环境中 更为明显。这种敏感性增加了行为障碍如 焦虑、恐惧和抑郁的风险。
• 心因型 PPPD 患者有惊恐障碍发作。 • 广泛性焦虑症更常见于交互型 PPPD。 • 轻度焦虑症更常见于耳源型。 •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患者需要精神支持。
29
四、PPPD的诊断标准及其解释
10
一、PPPD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 虽然PPV(恐惧性姿势性眩晕)与慢性主观性 头晕(CSD)的临床症状有广泛的重叠, 但仍有不同,CSD更强调持续性不稳感和 头晕症状,以及诱发症状的视觉刺激,而 不是与PPV 相关的姿势改变。
• 患者几乎每天都有非旋转性头晕、头昏或 主观感觉不稳,且对运动高度敏感。许多 患者表示早上刚起床时症状较少,在一天 当中症状越来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