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pt实用课件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pt实用课件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
声 慢 》 李
寒时候,最难将息。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
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境遇不同 诗情 • 《如梦令有》别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
盛唐送别是乐观
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迥异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汉末送别诗哀怨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评析】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 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 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 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 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 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PT6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PT6

☆结构梳理:
⑵这首诗歌是谁在恨,他们长恨的是什么 呢?
李隆基和杨贵 妃,他们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最 终杨贵妃身死,而 李隆基退位。
☆结构梳理:
⑶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写长恨呢?如果 没有还写了哪些内容?
☆结构梳理:
⑶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写长恨呢?如果 没有还写了哪些内容?
李、杨会合经过及李 对杨的眷恋宠幸。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十月,白居易与好友陈鸿、 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偶然谈及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悲剧故事, 都感慨万千。于是,王质夫提议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 (《长恨歌》),陈鸿写一篇传记(《长恨歌传》)。从此, 传记与长诗二者相辅相成,流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 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 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当他看到诗卷 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 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只是听说您 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要是您重任在身, 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说罢,白 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 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 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 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 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
关于白居易的小故事
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 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 善于对句了。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 步成诗。”
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 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 并收白居易为弟子。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 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PT课件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PT课件
真的好想做一个隐者,从此万念俱寂,醉卧山间,不究世事。 惟把这份淡泊,这份纯美,这份幽静而飘渺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最 深处。
n
一剪梅
n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n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
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出了 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 了诗歌理解的一种方法——
赏 析 指 导
“意”,有人认为是作者之“意”,也有人认为是
读者之“意”。后者的看法更合理些。 “志”,
有人认为是作者之志”,也有人认为是作品之“志”,还 有人认为是“记载”的意思。这三种意见并无本质的不同,
《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 “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 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 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严州(今浙江建德)。 《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 国的双重感情。全诗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泊秦淮 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 烟笼寒水月笼沙,
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 解,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品 夜泊秦淮近酒家。 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 商女不知亡国恨, 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买笑, 隔江犹唱后庭花。 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 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 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 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共70张PPT)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共70张PPT)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什么是“以意逆志”:
用 推测
意象及主 观感受
作者写作 诗歌的本意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
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
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 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 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 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在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府第见寿王妃 杨玉环花容月貌,盖世无双,立即禀报玄宗。玄 宗派人把杨玉环接到临潼温泉宫。见杨玉环果然 姿色倾国,而且能歌善舞,聪颖过人,尤善逢迎。
玄宗不顾礼义廉耻,先令杨玉环出家为女道 士,赐号“太真”,而后选入宫中。过了5年,在 天宝四年(745年)的8月,册封杨太真为贵妃。 其时唐玄宗61岁,杨玉环27岁。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 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长恨歌》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
年,当时,白居易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
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
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
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 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虽然作者的
•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最 终以刑部尚书离职。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 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 弊。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 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 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pt课件完美版共73页文档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pt课件完美版共73页文档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pt课件完美版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通用课件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通用课件

第一讲
以意逆志的基本概 念和内涵。
第三讲
以意逆志在文学作 品中的应用。
第五讲
综合运用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分析文学作品。
01
以意逆志
什么是“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通过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来 推求作者的创作意图。
以意逆志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强调读者应该通过深入理解 作品的意义来推求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种方法认为,读者应 该通过作品本身的意义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仅 仅根据外部因素或个人偏见来解读作品。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通 用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课程介绍 • 以意逆志 • 知人论世 • 通用课件制作技巧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 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与难点解析
课程重点在于如何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解读文本,难点在于如何 结合“知人论世”的视角,全面理解文本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03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文本,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课程详细
展示了如何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际操作。
下一步学习建议
深化理论学习
建议学习者进一步阅读相关理论 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
》等,以增强理论基础。
实践操作
多进行文本解读实践,尝试运用所 学方法解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本 ,提高解读能力。
拓展阅读
推荐学习者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并关注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以拓 宽视野。
未来发展展望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件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件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
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 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原因?
盛唐强盛的国势,开放的思想文化, 与中晚唐的颓势,宋长期的积贫积弱 的国势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时代的风 气和时代精神。
小结: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 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 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 相通的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一定要注意: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 李白——豪放飘逸 (壮美,丰富多彩,变 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 )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
忧愤﹑蕴藉;语意的停顿挫折。)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欣赏李清照的两首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 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业:请大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 诗歌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本单元杜甫的一首诗: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盛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豪迈,勇敢
中晚唐:李益《从军北征》
悲壮, 惋伤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注:碛(qì)里:沙漠)
宋代:陆游《书愤》
愤懑,哀痛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精选教学PPT课件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精选教学PPT课件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河北三河市第二中学 赵鹏
什么是“以意逆志”:
用 推测
意象及主 观感受
作者写作 诗歌的本意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
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
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 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 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 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 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 渔阳鼙鼓动地来, ❖ 惊破霓裳羽衣曲。 ❖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
❖ 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起兵叛乱。“渔阳”是 郡名,辖今北京平谷区和河北蓟县等地,当时是 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
❖ “鼙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这里泛指战场上 的鼓声。
诗人以时光和景物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离地观照、对比,使 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地表 现出来,给读者以更强烈的心灵震撼。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蜀江一片碧绿,蜀山一派青葱,日日夜夜触 动着君王的相思之情。上句写连绵不断的碧水青 山, 下句写李隆基的内心世界。
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反衬回肠荡气的相思之情。 “朝朝暮暮”,用叠词循环往复的动态变迁,衬 托李隆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此时的“圣主”玄宗,“朝朝暮暮”思念的是 什么呢?是他的江山、他的人民、他的爱人、还 是。。。。。。。
怎样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鉴 赏诗歌?
首先,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 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 界。 其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 要的。
另外,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林
?,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 充满秋意的山峦。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 风光。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 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 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 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 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 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 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 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 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
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 怀和深切忧虑。
21
山 行 杜牧
悠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闲步 看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
思 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乡 3、边关思乡
怀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人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8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生 活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感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
9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④ 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
杂 头·明月几时有》
感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10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⑤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长 亭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别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 害辞。“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 可硬拆来理解。
.
20
(3)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 求“商女”。你认为呢?
➢ 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 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 去理解,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 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 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
14
➢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 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 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 (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 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 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 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
15
二、读出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
16
什么是“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 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推测作者的本意。
.
17
➢ 是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 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诗歌之部
2017、2、6
.
1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
2
重点:鉴赏诗歌主旨(思想情感)
.
3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
4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
11
古代诗歌中思想内容常见类别
一、写景诗 二、咏物诗 三、思乡诗 四、边塞诗 五、怀古诗 六、感怀诗 七、山水诗 八、送别诗 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 其他:爱国诗 伤春诗 讽喻诗等
.
12
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 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 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 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 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叹等。
如: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伤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岳阳楼》
.
5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建 如:王昌龄《从军行》
功 3、报国无门的悲伤
报 国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
6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建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功 报
如:杜甫《兵车行》
国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
7
1、羁旅愁思
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
18
课堂活动 (1)“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李白在说梦话吗?
➢ 没有“以意逆志”,不了解诗人创作的目的 和表达的特点。由于诗人向黄河上游望去,看到 水天相接的磅礴气势,写出他真实的内心感受和 体验,也符合常人的感觉。用意并不注重说明黄 河的真正源头在那里。
.
19
(2)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 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 问。你认为他的错误出在哪里?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 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 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 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
意,推陈出新。)
➢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
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