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典型错题汇总

二年级数学典型错题汇总
二年级数学典型错题汇总

小学数学典型错例汇编

二年级上册

一、错例目录

二、原始错例

附1:原始错例大样本调查汇总表

附2: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知识结构分布表

一、错例目录

1.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孔巧英)4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胡宏)6 认识米用米量………………………………………………………………(胡宏)7 认识线段量、画线段……………………………………………………(赵雅丽)8认识线段量、画线段……………………………………………………(胡宏)10

以内加减法(二)

退位减法……………………………………………………………………(胡宏)11退位减法……………………………………………………………………(卢婷)12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叶跃萍)14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卢婷)15加减混合………………………………………………………………………(孔巧英)18加、减法估算………………………………………………………………(王毓敏)21加、减法估算………………………………………………………………(孔巧英)22加、减法估算………………………………………………………………(胡宏)25整理和复习…………………………………………………………………(胡宏)26整理和复习…………………………………………………………………(胡宏)27

3.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角、画角…………………………………………………………………(叶跃萍)28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叶绿)29

4.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叶绿王毓敏)30乘法的初步认识……………………………………………………………(叶跃萍)32

整理和复习…………………………………………………………………(胡宏)33

5.表内乘法(二)

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叶绿)3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胡宏竺柏明)35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胡宏)37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胡宏)38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竺柏明)39乘法口诀表…………………………………………………………………(王毓敏)40

6.总复习

…………………………………………………………………………………(胡宏)41二、原始错例

采集样本106错误率%采集者孔巧英采集

学校

嵊州育英小学

错题来源第一单元

型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教科书第2页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统一长度单位、估测长度拓展总复习复习课

教学简述

这是第一单元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时,学生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长度单位来估测其他物品长度的一个练习。学生需要掌握估测的方法,同时有赖于其空间感觉的发展。

题目:

学生错解:

小刀大约()个长。橡皮大约(3或4)个长。

回形针大约(1或2或3)个长。蜡笔大约(4或)个长。

典型错解:

蜡笔大约()个长。错误率占到%

◆原因分析

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虽然给了学生用测量物体长度的体验,但对如何测量没有做细致的指导,当作业本中出现这一立体图形时,部分学生还不知道以它哪一面哪条边作为长度的单位来测量,而是直观地以图的最左边到最右边作为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把它看做一个立体图形在思考;其次是缺乏一定的方法指导,比如用铅笔画一画分一分,看看大约要几个。

造成典型错解:蜡笔大约(4)个长的原因是学生以橡皮为参照物,而橡皮的真正长度,学生又不能正确地确定(也是从最左边到最右边为它的长度了)造成的。这就和学生空间发展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了。

◆教学建议

1.新授课教学中,要给学生讲清楚如何确定立体图形的长(高)度,如正方体、长方体的长度是以某个面的边长;

2.在学生进行操作时,要给予细致的指导,使每一位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来测量,在进行相关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用划一划等方法来估测。

◆资源链接

相关习题选练:

1.

第一支铅笔大约()个高。

第一支铅笔大约()个高。

回形针大约()个高。

橡皮大约()个高。

2.

大约()个长。

大约()个长。

大约()个长。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

◆典型错题

题目: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小明的身高是130()。

2.字典的厚度是3()。

3.教室门的高度是2()。

学生错解:

1.小明的身高是130(米)。

2.字典的厚度是3(米)。

3.教室门的高度是2(厘米)。

◆原因分析

由于刚接触长度单位,还不十分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不深,所以难以在实际中应用。

◆教学建议新-课-标- 第- 一-网

1.让学生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体验感受1厘米有多长;利用食指甲宽大约1厘米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让学生寻找身边大约1厘米长的例子来加深对1厘米长的认识。

2.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并用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米尺的长度,再让他们四人小组讨论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得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1米长的绳子,两手张开拉直绳子,充分利用自己身体的长度,张开双臂的宽度大约1米来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表象。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大约1米长的例子来加深对1米长的认识。

3.先估测,再实测。

4.对比法,理解选择哪个单位更合适。

◆资源链接

相应练习: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8()黑板宽()

弟弟的身高110()课桌长( )

后测情况反馈:

学生知道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但还不能灵活运用,需要加强练习。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

题目:

30厘米+70厘米=()米

100厘米+9米=()米

学生错解:

30厘米+70厘米=(100)米

100厘米+9米=(109)米

◆原因分析新课标第一网

1.看看这些题目,好像计算都对,可是学生在写单位时粗心及没看清单位是否统一,出现错误。

2.学生对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不明确,凭感觉做。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明白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1米=100厘米,长度单位不同也要转化为相同的长度单位再进行比较大小。

2. 让学生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1米=100厘米,在计算出结果时,确定应该写什么长度单位。

◆资源链接

强化训练:

1米-40厘米= 60厘米-10厘米= 100厘米+5米=

26米+7米= 31米-3米= 4米-50厘米=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

采集样本54错误率46%采集者赵亚丽

采集

学校

诸暨市实验小学

错题来源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练习一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拓展总复习复习课

教学简述

这是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学习后编排的一个练习,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线段,并且会量和画线段,而《课堂作业本》上也曾经出现让学生先估一估线段的长,再量

一量的前期题型。

题目:

学生错解:②号长

◆原因分析

【教学片段】

不打开书,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先出示该题中的两条线段

师:你能看出这两条线段是哪条长吗

生1:②号长

生2:一样长

师:现在大家看清楚了吗那么同意②号长的请举手。生举手有25人

师:同意一样长的请举手

生25人举手

师:还有4人没举手是表示还没想好是吗(生点头)

师:现在我发现我们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同意②号长,一种是表示一样长,谁有理由能说服对方我们先请表示②号长的观点来说说——

生3:②号是平的,平的就要比竖的长,所以我觉得比①号要长。

生4:我看过去就觉得①有点短,就是②号长。

师:那觉得一样长的有意见吗

生2:我看看反正是一样长的。

……

【课后分析】

从上述教学片段看,我觉得从问题的抛出到学生的回答仅仅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学生作出的判断完全只是他肉眼所直接观察到的一个表象,而科学事实证明:人的感官判断事物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因此,有46%的学生觉得是②号长的错误还是可以理解的。而这个题目的本身我想除了让学生正确量线段外,也旨在说明这个道理。但是这个错误是否可以尽可能少的避免呢接下去我在其他班修改教学过程后重新做了尝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教学片段】

1.直接观察书中题目,明白题意

(1)指名读题,想想题目先让我们干什么再让我们干什么

生:先让我们看看哪条线段长再让我们量一量。

师:现在你有办法不量这两条线段估计出是哪条长吗

(很多学生试着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有的在仔细观察,有的用两只手指在比划,有的用自己脑海中的一厘米在判断着……教师等待着)

生1:我知道是一样长的,因为我用手指去比划过了。

生2:我也觉得是一样长的,因为我用我的指甲一厘米一厘米去试过了。

生3:我觉得看起来是②号长。

这时很多学生都叫起来:“是一样长的。”

师:现在同意②号长的请举手。

生举手7个。

师:我们不忙着下结论,如果想知道这两条线段究竟是谁长,我们有什么办法吗

生(齐答):用尺子量。

师:好,我们一起去验证一下究竟正确答案是什么——

学生立即动手测量。

“一样长的!”判断对的学生异常兴奋。

师:是啊,有时我们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是对的,会受产生错觉呢!

◆教学建议

通过比较两个片段,我觉得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首先还是要学会等待,问题抛出后学生需要有思考的时间,去判断的时间。其次,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比较欠缺,用实物投影仪呈现的两条线段与学生本身座位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这给学生的判断造成了更多的困扰,因此让学生直接观察书本上呈现的两条线段相对而言判断起来容易些。最后,可以用相关变式练习给学生加深印象,明白视觉误会在学习和生活中还是存在的。(见资源链接)

◆资源链接

1.如右图: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

图一图二2.生活中去观察同一条上坡路:站在路的一头正面观察和侧面观察,你看到了怎样的结果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35 %

采集样本320错误率16%采集者胡宏采集

学校

绍兴市鲁迅小学

错题来源第一单元

型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过关检测》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拓展√总复习复习课

教学简述

这是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学习后的一道拓展题。课堂作业本P4页的第四题已经出现过类似的习题,只不过是以图画的形式出现的,学生掌握情况尚可。

题目:

小军拿了一根长10米的竹竿插到井底去测井深,结果竹竿还有4米露出井口,这口井深()米。

正确答案:10-4=6(米)

学生错解: 10+4=14(米)

◆原因分析

1.学生对于本知识点掌握不好,出现知识点混淆现象。因为这种类型的题目在指导丛书和课堂作业本里都出现过,并且是以对比形式出现的,如:小军拿了一根长10米的竹竿插到井底去测井深,结果竹竿还有4米露出井口,这口井深()米;小军拿了一根长10米的竹竿插到井底去测井深,结果竹竿离井口还有4米,这口井深()米。

2.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弱。这类题目在作业本出现的时候有图形辅助,学生答题情况比较好,而试卷上只有文字出现时,则答题情况不佳,说明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是很发达。

3.对于那些优秀生出现错误的情况,她们不是知识点没有掌握,也不是题目意思不理解,而是粗心大意,导致最终的错误。

◆教学建议

首先,让学生反复阅读这道题,理解题目意思。

其次,让学生回忆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以前做到过吗哪里出现过当时我们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第三,比较这道题与以前出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之处

第四,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第五,学生独立画图作答。

第六,反馈交流,总结做题方法。

◆资源链接

强化训练:

一根竹竿12米,把它插在水里,露出来

8米,水深多少米

拓展训练:

小明用一根绳子去测量一口井的深度。他

把绳子三折后去测量井深,结果井口外余3 米;他又把绳子四折后去测量井深,结果井口外余l 米。这口井深几米这条绳子长几米X k B 1 . c o m

对比下面的示意图不难看出,把绳子三折后,井口外余3 米,那么井口外绳子的总长就是3×3=9 米;把绳子四折后,井口外余1 米,那么井口外绳子的总长就是1×4=4 米。从9 米中减去4 米,剩下的绳长恰好就是井的深度。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

题目:

66-49=

学生错解:

6 6

-4 9

3 7

◆原因分析

1. 知道个位减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作十再减,但计算十位时,没有去掉被借走的一个十。

2.个位不够减,用减数的个位数去减被减数的个位数。

3.看错运算符号,也存在计算粗心。

4.二年级学生刚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特别是马虎的学生,更容易出错。

◆教学建议

1. 通过摆小棒,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借一作十”的算理,如计算67-39时。把其中的1捆小棒拆开,从里面拿2根加上另外的7根就是9根,9-9=0,还剩下两捆和八根就是28根。

2. 给合竖式来进行讲解使学生更清楚地明白这一退位的数理。并介绍这退位点的重要性。个位7减9,不够减,从十位退1,17减9得8,在个位写8;十位6退1剩5,5减3得2,十位写2,差是28。

◆资源链接

强化练习:

84-35= 90-65= 48-29= 100-28= 91-38=

后测情况反馈:

学生懂得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把被减数分成“几十”和“十几”之后,用十几减去减数的个位数,计算十位时也记得去掉被借走的一个十,再去减减数的十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之后,进一步理解退位减的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

题目:

列竖式计算。

学生错解:

1.个位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后,忘记在十位减1。

如43

- 18

35

2.个位不够减,用减数的个位去减被减数的个位。如

56

- 27

31

3.两位数减一位数,忘记写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如

22

- 9

3

4.个位数相减,十位数相加。如

49

- 36

73

5.数字、得数抄错或漏写。

◆原因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都是粗心引起的。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往往会忽视细节,不容易关注一些细节问题。由于学生的粗心,因此我们在作业的批改时,试卷的批阅中会发现许多错误都是类同的,如数据的抄错,横式漏写结果,基本的口算出错,忘了退位等等。这些错误都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紧密相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都是粗心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情感不稳定引起读题不仔细。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是特别枯燥、繁琐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计算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得特别不耐烦,做题时不认真读题、没耐心审题,经常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导致错误。对于简单的题目,有些学生又太过于轻心,产生轻敌思想,结果还是会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

2.注意品质差引起做题过程中数字、符号看错、抄错。我们都知道注意的稳定性和分配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计算过程中常常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可是低年级小学生恰恰不能持久注意,也不稳定,注意范围较小,比较容易被一些干扰因素吸引而“分心”,造成很多“遗忘式差错”,很多计算题不是学生不会,而是做题过程中数字、符号看错、抄错,这种由于注意品质差引起的错误往往学生自己很难发现。

3.不良学习习惯的引起的错误。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是首当其冲的坏习惯,一部分学生连自己草稿时写的“6”和“0”、“5”和“8”都分不清楚了;没有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

4.个别学生没有理解算理,没有掌握方法。

◆教学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学生情感不稳定、注意品质差、学习习惯差等都是引起粗心的主要原因,粗心其实就是学生没有能很好的关注到自己的细节,也就是缺乏一种良好的,严谨地学习态度。因此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告别“粗心”,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可以采用下列的措施:

1.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检查方法。学生如果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就能及时的纠错,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检查也只是从头到尾囫囵开一遍,即使有错也发现不了。最主要就是学生不会检查。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检查方法。题目抄好后把数字符号对一对,看一看得数有没有写。

2.多温习旧知。在讲退位减法之前,多复习一些20以内的退位减法,加强对旧知识的巩固,为教学退位减法做好铺垫。

3.针对常出现的几种错误反复练习。讲完新课后,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错题,通过同桌互相讨论或分组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因而减少了类似错误的发生。

4.开展“一周无错题”竞赛活动。每节课抽几分钟时间,练习几道题,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并对学生的做题情况做好记录,周末评选出“一周无错题”的学生,进行表扬或奖励,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资源链接

优秀文章推荐:

1.陶雪鹤《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西南师范大学 2005年版。

2.唐华军《小学数学新教材“数与代数”编写与实验的调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

3.杨章宏《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斯苗儿《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介》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

题目:

一本字典12.30元,小玉想买1本,还差3元。小玉攒了多少钱

学生错解:

﹢3=(元)

◆原因分析

1.对于二年级初次接触小数减整数,学生还是有些不知所措,用算式表示更是不易。

2.在答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读题能力也欠缺,看到两个数就直接相加,对于“差3元”没有理解到位。

3.还有学生可能在生活中实际用钱经验不足。

◆教学建议

1.帮助学生理解“元”的真正含义。在小数点前表示12元,小数点后一位是表示角后第二位是表示分,所以元实际就是12元3角。

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理解题意。买一本字典还差3元,说明攒的钱比字典的价格要少,不够买的。

3.这里也可以设计买东西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攒钱和开支零花钱,用平时学生实际算钱的经验得出答案。

◆资源链接

强化训练:

一辆玩具小车有元,我攒了8元,还要攒多少才可以买到这个玩具

一盒彩色笔的价格是元,小明想买一个,可是还差5元,现在他攒了多少钱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15 %

题目:

解决问题

=□

学生错解:

求B盒中玻璃球的个数:

25+15=30(个)

求C盒中玻璃球的个数:

错误1: 40+18=58(个),11个,占%。

错误2:30+18=48(个),1个,占%

◆原因分析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求B盒中玻璃球个数时,解答错误的很少,其中有一位学生因忘记进位而导致结果计算错误外,其他的学生都能正确列式解答。而在求C盒中玻璃球的个数时,有一部分孩子出现了一样的错误情况,那就是用“加法”来解决问题,究其原因我想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1.从学生学的角度看。

本册教材编写的《比较两个数的多少》一课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很显然不管是求B盒还是求C盒中球的个数,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数学问题,之所以在学生解答时会出现如此大的对错差异,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题目在两个量关键句的表述方式上不同。即:

求B盒时,关键句把未知量放在前面,表述为未知量比已知量多15个,求未知量;

求C盒时,关键句把已知量放在前面,表述为已知量比未知量多18个,求未知量;

从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来说,他们很容易被一个“多”字所误导,看见“谁比谁多几”,想当然的就用“加法”来解决问题,而并没有去考虑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且这样的孩子在解决完问题后,也很少会把自己求的结果再放回到题目中,检查一下是否符合题目,他们认为有了结果就完事了。

另外从试题的编题形式看,学生需要自主选择所需的条件来解决问题,这无形之中又加大了解题的难度。特别是在求C盒时,必须通过已知B盒的前提下进行。这种中介桥梁关系的建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数量关系的转化和联系是一个持续思考的过程,思考和分析能力薄弱一些的孩子,往往没有耐心去花时间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拿到一个问题找到条件后,就是为了快些得出答案,而不关心这个答案是否正确、是否合理。

2.从教师教的角度看。

学生在解决C盒问题时出现这样的错解,很显然是对应用题已知条件的分析能力不够,所以在学生一开始接触这种类型的应用题时,教师就应该让每个孩子经历分析、思考解决应用题的过程。特别是在两个量数量关系的分析上,不能总是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表面形式上。怎样让学生感受到分析问题的重要性怎样的分析解决过程才是正确有效的在新授课伊始就应该逐步渗透下去。

◆教学建议

在教学此类应用题时,能让学生根据差的表达句,判断大小,决定算法:建立起“问题——条件——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还要进行一定的数学表达训练:根据,知道()和()比,()大,()小,要求(),用 (算式)求。语言训练的目的不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是要理清学生的推理过程,养成学生有理有据的思考习惯。

◆资源链接

其他教师建议:

教师甲:应用题的分析中,可让学生学会找关键句,能通过对关键句的分析,试着画简单的线段图,来表示两个量的多少,并用图形结合的方式来直观理解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教师乙:.可以先试着给孩子们一个分析的模式:根据(关键句),知道( )和( )比,( )多( )少,要求( ),就是求(较多量),用(加法).每个应用题呈现后,都能让孩子们试着这样说一说.如果能做到这样分析,解决两个数比较的逆向应用题也就不在话下。

其他教师建议的共性是:解决此类应用题时,要给学生一个分析关键句(已知条件)的模式,让学生在看到一个应用题后,不是盲目地根据“多或少”这样的字眼,就决定计算的方法,而是通过分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解答,并可以适当借助线段帮助理解。而且要养成及时检查的习惯。

鉴于前面的思考,解决此类应用题可以借鉴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一说,谁和谁比谁多谁少

(1)钢笔比圆珠笔少6支。

板书:()和()比,()多()少

(2)篮球比足球多8个。

(3)红花再加5朵,与黄花的朵数同样多。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比较两个数的多少”展开。(板书课题)

二、展开

(一)看图提出问题。(课件呈现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蓝车行驶了53米

(2)红车比蓝车多行驶了17米。

2、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红车行驶了多少米

小结:这样两个信息和一个问题就构成了一道基本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而在应用题中这两个告诉我们的信息就称之为“条件”,也就是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能组成一道最基本的应用题。

3、解决“红车行驶了多少米”这个问题的关键句是那句(红车比蓝车多行驶了17米。)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用()和()比,()多()少说一说。

4、根据这句关键句,我们还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更清楚地表示出红车和蓝车之间的关系。

老师示范画线段图

师:我们用这样一段长度的线段来表示蓝车行驶的53米,那红车行驶的路程应该怎么画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依据红车比蓝车多17米得出红车的线段比蓝车画得长一点。

5、要求红车行驶了多少米在线段图中指的是哪一段

小结:从线段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表示蓝车的线段短,说明蓝车行驶的路程少,(板书:少)表示红车的线段长,说明红车行驶的路程多。(板书:多)

6、列式

师:现在看着线段图,你能列式解答吗(口答)

师:为了更完整地解答应用题,我们在列式计算后,还需要写“答”。

板书完整解答过程,并强调冒号写在“答”字的右下角,写完后最后写上句号。

(二)师:主题图中除了呈现了红车和蓝车,还有绿车呢!我们来看看绿车行驶的情况吧!

1、直接呈现问题

红车行驶了70米,绿车比红车少行驶32米。绿车行驶了多少米

2、分析在这个应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3、根据这样的条件和问题,我们试着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请仔细阅读学习要求,按照要求的3步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要求:

(1)找出关键句,先判断谁和谁比谁多谁少

(2)根据题意,你能试着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吗

70米

红车

绿车

(3)列式计算,并写答。

4、反馈交流。

师一边画线段图,一边反馈,让学生想象绿车应该怎样画怎么想的

线段图完成后也在后面标注“多,少”。

5、比较两道题的异同。

两道题都是求行驶的路程为什么一个用加法解决,一个用减法解决呢

预设:要求较多的量,用加法;求较少的量,用减法。

6、课堂总结

练习设计:

三、应用

1、书上45页练习第1、2题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解决第一个问题

用上句式:根据_____________,知道()和()比,()大,()小,要求(),用____________(算式)求。

2、口答:(补充条件、问题后解答)

(1)圆珠笔有10支,钢笔比圆珠笔少6支。(补问题)钢笔有多少支

(2)(补条件)足球有7个,篮球比足球多8个。篮球有多少个

*(3)篮球有15个,篮球比足球多8个。足球有多少个

(设计意图:比较两个数的多少,在课本和练习中出现的题目,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多用加,少用减”。在课的尾声让学生接触这样一个变式练习,是对学生思维层次的一种提升,暗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看“多或少”这两个字眼就下结论,而是应该从问题出发,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先判断谁和谁比,谁大谁小后,再作解答,才是正确的做法。)

板书设计:比多少

53米 70米

蓝车红车

17米

红车绿车

米米 32米

53+17=70(米) 70-32=38(米)

答:红车行驶了70米。答:绿车行驶了38米。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

二年级上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106错误率%采集者孔巧英采集

学校

嵊州育英小学

错题来源第二单元

型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教科书第30页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10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拓展总复习复习课

教学简述

这是学生在一年级学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其知识基础直接影响着本章内容的学习,而本单元的内容又直接影响着二(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同时,进位和退位教学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知识难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而许多学生并不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此类接龙式的计算题对学生口算能力要求比较高,教材中出现的次数并不是很多,题目没有明确提出笔算的要求,所以学生往往用口算解决,再加上连贯作用,错率就显得比较高了。

◆典型错题

题目:

学生错解:

从第一步开始,几乎每一步都有人做错。

典型错解:

1.25+36=51(或71),

2.61-47=4(或24获26或19),

◆原因分析

1.当学生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常存在搞不清该进几(退几),以及忘进一(退一)的现象,如上面错解1和错解2中4、24这几个解。这是因为学生虽然理解了算理,但是从直观到抽象,再到脑中形成一个清晰地解题模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受到个体智力发展的影响,也受到初次接受相关知识时,是否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感知,还受到练习的量是否足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错解2中61-47=26,是由于受到数据的干扰(7比1大),同时对算理也不是特别清晰。61-47=19的原因是把47看成了42。

3.连续的几个算式,且加减混合一起,增加了数字信息,对学生的准确计算造成干扰,加上其连贯作用,错率相对又会高一些。

◆教学建议

1.加强口算教学。许多教学专家已经通过实验证明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则笔算能力强,笔算错误率也明显降低。

2.在新授教学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操作小棒来帮助理解算理的过程。新授之后还要在练习中,如出现错题时,再一次体验这一过程,从而帮助学生逐渐从直观到抽象,建立笔算模型的。

3.适当增加类似题型的练习量,并要求学生每步笔算。

◆资源链接

相关习题:

树上原有的苹果摘了的苹果烂掉的苹果剩下的苹果90个35个18个()个

2. 18 + 26 43 – 27 29 + 34 87 - 48

-+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

采集样本56错误率%采集者王毓敏采集

学校

新昌实验小学

错题来源第二单元

型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人教版数学书P32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拓展总复习复习课

教学简述

这是在学习完100以内口算、笔算加减法以后学生接触到的一个内容,在前面教师过分强调了笔算,而学生习惯于口算,到这时再来学习估算,对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势必引起干扰,而后续的学习中,仍然以笔算和口算(精算)为主,很少有相应的估算练习。

◆典型错题

题目:

小亮计划三天写100个大字。昨天写了29个,今天要写42个,两天大约写了()个。小亮大约还有()个字没写。

学生错解:

两天大约写71个,

还有29个字没写。

◆原因分析

1.《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一年级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但在这一册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没有出现约等号。因此,虽然已经上过一堂估算的新授课,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全面,深刻的掌握估算的方法。

2.学生没有仔细读题目,好几个孩子没有看到大约这个词语,以为是精确计算。

◆教学建议

1.让学生说说平时哪些情况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那么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哪些也只要估算就可以了呢如:大概,大约等。让学生有估算意识。

2.解决估算一类的问题时,先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估算,并全班交流,尽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现出来,并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教师对于学生的策略不可急于评判,只要学生能运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就要进行鼓励,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

◆资源链接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

采集样本106错误率%采集者孔巧英采集

学校

嵊州育英小学

错题来源第二单元

型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教科书第35页综合单元√练习课

相关知识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拓展总复习复习课√

教学简述

这是在学习完100以内口算、笔算加减法以后学生接触到的一个内容,在前面教师过分强调了笔算,而学生习惯于口算,到这时再来学习估算,对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势必引起干扰,而后续的学习中,仍然以笔算和口算(精算)为主,很少有相应的估算练习。

◆典型错题

题目:

爸爸给方方买一个台灯和一双运动鞋,大约需要多少元

学生错解:

51+38=89元 51+38≈89元 51+38=90(或80)元

◆原因分析

1.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估算的重要性,常常为教估算而教估算,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估算的必要性,也没有引导学生去感受估算的价值。如教学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新授课中,教例一时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先估算,再笔算,而例二或练习中却有意的忽略了,一方面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但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一种错误的指引,使学生不能较好地养成先估算再笔算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也往往忽略了估算。

2.其次学生对“≈”的运用还是比较陌生,不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怎么用。

◆教学建议

1.精心设计估算教学新授课,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估算的必要性和价值。

2.在后续笔算和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逐渐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每题尝试先估算再求实际结果。

3.二年级的学生读题的能力不是很强,常常不能留意到一些关键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在平时加强读题、审题指导,比如要求学生必须至少读三次题目再解答;通过划出关键词提示重要信息等等。 4.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学习完100以内口算加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之后先学估算,再学笔算。

◆资源链接

选自绍兴市东湖站中心小学高卫芳学术主题报告《估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探索》

一、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片断一](摘自吴正宪老师的估算示范课)

课件展示实际购物的情境:妈妈选了五种商品,价格分别是48元、16元、 23元、69元、31元。

师:下面哪种情况下,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

A、妈妈考虑200元够不够时

B、营业员要将每种商品的价钱输入收银

机时

C、妈妈被告知要付多少钱时

……

[片断二](摘自吴正宪老师的估算示范课)

课件展示曹冲称象的情境:以石头代替大象,分6次称了石头的质量,分别是328千克、346千克、307千克、377千克、398千克、352千克。

师:估一估,大象有多重(学生独立思考尝试)

生1:都看成300千克,300×6=1800(千克)。

师:都往小里估,能给这方法起个名吗

生:小估。(师板书:小估)

生2:都看成400千克,400×6=2400(千克)。

(与“小估”的教学相同,水到渠成地在学生齐声的认可下板书:大估)

生3:都往350千克靠拢,350×6=2100(千克)。(师板书:中估)

生4:都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如328千克看成330千克、377千克看成380千

克……

(师板书:四舍五入估)

生5:300×7=2100(千克)。

师:第7个300在哪儿

生5:原来有6个300,300后面的加起来大约又是一个300。

(在学生的建议下,起名并板书:凑调估)

……

[片断三 ](摘自吴正宪老师的估算示范课)

师出示大象的重量:2108千克。

师:看了大象重量的精确值,再想想你的估算方法,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中估、凑调估算出的结果与精确值差不多。

生2:四舍五入估更好一些。

生3:小估只考虑了较小的数,而没考虑接近400的数,我以后最好用中估或凑调估的方法

进行估算。

……

二、注重学生估算策略的体验

[片断四 ](摘自吴正宪老师的估算示范课)

问题情境1: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师:对于这种问题,大估、小估……哪种估算方法好啊

三、注重学生估算结果的评价

首先我们把估算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的估算;一种是纯算式的估算。

( 1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结果合理方为正确。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那这个估算结果就应该是合理的。

( 2 )纯算式的估算,结果落在区间内方为正确;但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

如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估算,它的估算结果落在区间内,但是范围比较大,我们觉得也是可以的。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估算经验,就要引导他们不断地进行反思、调整,使估算的结果能落在更合理的位置上。举个例子:78×365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可能这样估:70×300,80×300或者80×400,我们都可以视其为合理的。等有了一定的计算技能以后,老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例如,可以估成80×350,这时候的范围就比原来要小多了。如果对估算的结果不作任何限制,势必造成学生的盲从和无助,如52×9估成60×10也算一种正确估算方法的话,如果遇到51×6是不是同样可以估成60×10呢这种与实际值几乎相差一半的结果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到底有多少价值。如果不能的话,学生在估算时又如何把握这个“度”呢把52估成60,已经把结果估大了许多,60×9计算已经十分简便,还有必要把9估成10吗事实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估算结果只是问题解决的参考数据,其越接近精确得数,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大幅偏离精确得数的估算结果反而会对解决问题产生干扰,如果因外出购物需要多准备些钱的话,那也应属于根据现实情况自主调整的范畴,并非完全取决于估算结果。

◆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错误率 %

采集样本320错误率24%采集者胡宏采集

学校

绍兴市鲁迅小学

错题来源第二单元

型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课堂作业本》P21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加、减法估算后的作业拓展总复习复习课

教学简述

这是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堂作业本中的一道题。学生之前已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年龄差不变还没有具体涉及。新课标第一网

题目:

淘气今年7岁,妈妈比他大25岁。

(1)妈妈今年几岁了

(2)三年后,淘气和妈妈相差()岁。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集锦 集锦一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把()对齐,从()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向()位进1;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应向()位退1。 2、判断:计算加减法时,是从高位算起最方便。(对错) 3、姐姐今年31岁,妹妹今年19岁,再过10年,姐姐和妹妹的年龄相差()岁。 4、计算7×8-7时,可用乘法口诀()求得数。 5、一支钢笔8元,妈妈买了4支,还剩18元,妈妈带了多少钱?() 6、从一个点,用尺子向()的方向,画()条笔直的线,能画成一个()。 7、()大格=()小格 8、时针走一大格是(),走5小格是();分针走1大格是(),走1小格是()。 9、6×7读作(),表示()个()相加的和是()。计算时所用的口诀是() 二、 = 或= 2、

= 3、相同数相加可以用()计算;四只兔子有()条腿 任何一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对错) 4、动物园售票处,成人票6元,儿童票3元,小兰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一共用多少钱?() 画表示4×3 6×2 三、 1、2×7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2、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的和(对错) 3、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 4、3个8相加,和是(),3与9的和() 5、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4,乘法算式是()。 6、7和9的和是(),7个9的和() 7、4+4+4+4+3可以改写成算式()或() 5+5+5+4可以改写成()或() 8、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5,积是(),6个9相加,和是()。 9、三七二十一,乘法算式()和() 10、积是28的算式是()11、一只猴子4条腿,6只猴子()条腿。 11、

【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集锦

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集锦(一) 一、直接写出得数 3×7= 40÷5= 120—80= 840—800= 70—5= 500+80= 9×7= 63÷7= 49÷7= 600+270= 51—6= 0÷4= 100—26= ()—340=260 157+43= 35—4×8=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①204 ②2040 ③2400 ④2004 2、550比150多()①600 ②700 ③400 ④500 4、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①10 ②100 ③1000 ④10000 5、3000前面的一个数是()①3001 ②2900 ③3100 ④2999 三、填空。(30分) 1、按规律填数。()、596、()、598、()、()、() 2、写出下面各数。六百二十七()三千零四十()九千三百()五千零四() 3、读出下面各数。 8040 读作()5812读作() 4、 2时=()分180秒=()分1分=()秒 5、6705是()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最低位的数字是(), 表示()个()。 6、第一个数是800,比第二个数多100,第二个数是()。 7、把1678、897、699、1128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依次是()〈()〈()〈()。 8、7乘以4的积是(),再减去18,差是()。 9、在○里填上〉、〈或=。 2时〇120分 40秒〇1分42—18 〇35 24+17 〇39 70+90 〇160 38+25+20 〇85 35 〇48÷8×5 10、6503=()+()+() 8001=()+ () 11、爸爸上午8:00外出,下午5:00回家,爸爸离家时间有()小时。 12、比524少38的数是(),604比338多()。 四、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中考数学易错题集锦

期末复习推荐试题 推荐理由:这篇材料主要推荐一些经典的,容易出错的题目,一些太过简单的必考点就不再这里推荐了,比方说类似于“-4的相反数是 ”这类的 摘自第一讲《树形结合话数轴》 1.将一刻度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使刻度尺上“0cm”和“8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 和x,那么x 对应的值可能为()A.5B.8C.-11D.5或-11 【答案】x-(-3)=8,解得x=5,-3-x=8,解得x=-11, 故选:D. 2.已知b≠0,且a 与b 互为相反数,下列各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A.1a b =-B.|a|=-b C.ab=-a 2 D.a+b=0 【答案】b>0时,B 错误; 3.已知a 和b 互为相反数,m 和n 互为倒数,(2)c =-+,求22mn a b c ++ 的值【答案】解:由相反数和倒数的定义可得0a b +=,1 mn =∵(2) c =-+∴原式112()022 mn a b c =++ =+=--4.设a 、b 同时满足(a -2b )2+|b +1|=0;.那么ab =___________ 【答案】∵2 (2)0a b -≥,10b +≥,且(a -2b )2+|b +1|=0 则b=-1,2 (2)0a b -=∴2a b =,a=-2,ab=2 5.已知a 、b 为有理数,且0a >,0b <,0a b +<,将四个数a 、b 、a -、b -按由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________【答案】b a a b <-<<-6.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1,点A 与原点O 的距离为3,那么点B 对应的数是 __________ 【答案】4或2或-2或-4 7.数轴的原点O 上有一个蜗牛,第1次向正方向爬1个单位长度,紧接着第2次反向 爬2个单位长度,第3次向正方向爬3个单位长度,第4次反向爬4个单位长度……,依次规律爬下去,当它爬完第100次处在B 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总汇 1、先画一画,再填空。 (1)14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还剩()个。 列式: (2)1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还剩()个。 列式: 、 算式:□○□=□(盘)……□(个) □○□=□(个)……□(个) 3、余数可能是哪些数?请写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5=□……□□÷5=□……□ □÷5=□……□□÷5=□……□ 4、□里可以填哪些数?请写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5......3 □÷□=5 (3) □÷□=5......3 □÷□=5 (3) 5、有车轮25个,最多可以装多少辆三轮车?

6、有3盒乒乓球,每盒8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还剩几个? 7、有53个玉米,小猴每次可以运8个,如果全部运完,至少要运多少次? 8、在□÷○=8……6中,○最小是(),此时□是()。 在□÷8=6……○中,○最大是(),此时□是()。 9、在□÷□=□……1中,除数最小是()。 在□÷□=□……2中,被除数最小是()。 10、○○□□□○○□□□○○□□□……,第30个图形是()。 1,3,5,1,3,5,1,3,5……,第19个数是()。 11、用2、5、8这三个数字,你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写出来。 305里面有()个百和5个()。 985由()个十、9个()和()个()组成。 最小的三位数是(),它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12、□里最小可以填什么数字? 500<□99 □55>156 695<69□ 34□>344 400<□98 735<7□9 63□>637 □37>645 13、 14、直尺的厚度大约是2()。一根筷子大约长2()。 一支粉笔的长度大约是1()。一只蚂蚁身长4()。 图钉长约8()。一个文具盒的宽大约是6()。

推荐--初中数学经典易错题集锦及答案

数学错题集

一、选择题 1、A、B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A、互为相反数 B、绝对值相等 C、是符号不同的数 D、都是负数 2、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A、2a B、2b C、2a-2b D、2a+b 3、轮船顺流航行时m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A、2千米/小时 B、3千米/小时 C、6千米/小时 D、不能确定 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 A、1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C 、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 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 6.函数y=(m 2-1)x 2-(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 A.当m ≠3时,有一个交点 B 、1±≠m 时,有两个交 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 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 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切 B 、外切 C 、内切或外切 D 、不能确定 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锦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锦 1.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乘几个角? 2.小明给小军4个苹果后,两人一样多,小明比小军多几个苹果? 3.哥哥有32张邮票,他送给弟弟5张后,两人邮票一样多,弟弟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4.一根木棒,锯成4段,每锯一次需要5分钟,锯这根木棒要多少分钟? 5.两个书架上共有20本书,从第一个书架上拿4本书放入第二个书架,两个书架一样多,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6.爸爸今年28岁,小华今年6岁,8年后爸爸比小华大多少岁? 7.芳芳今年比小华大3岁,20年后,芳芳比小华大多少岁? 8.下列图形最多可以分出多少个三角形:

9.2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 10.李老师带领4个同学去公园,每张门票4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1.2个乘数都是5,积是多少? 12.题目 ○○○○○○ ()个 ( ) 13.2011年的2月刚好是4个星期,那么这个2月份一共有多少天? 14.画一画,第一行○的个数是第二行的2倍. 第一行:○○○○ 第二行:------------------------- 15.窗台上有两盆菊花,一盆开了3朵,另一盆开了5朵,一共开了几朵? 16.2个3相乘,积是多少? 17.将下列乘加变为乘减 4+4+4+2 5+5+5+5+3 18.画O:3个5,4个2 19.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一套桌椅多少钱? 20.学校有一个正方形花圃,花圃每边都种

上6株花.则最少一共要种多少株花? 21.说出下列乘法算式的含义: 3x2 4x5 6x6 22.说出下到除法算式的含义: 12÷3 15÷5 21÷7 23. 加法算式_____ 乘法算式_____ 除法算式_____ 24.你可以填多少数字 口x口=12 囗x囗=6 囗x囗=16 囗÷6=口囗÷口=6 12÷囗=囗 25.有一堆糖,比30块多,比40块少.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人分得的块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有多少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得几块?一共有多少块糖? 26.二年级同学去公园划船,每条小船的租金是3元,限坐4人;每条大船的租金是5元,限坐6人. (1)若二(1)班租的全部是大船,且正好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指导教师:任宝安 参加学生:路栋胡思敏 李梅张大山 ?【例1②×2①×2③+b a 和 993)3(f ∴3 3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解下列各题 (1) 设βα、是方程0622=++-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2)1()1(-+-βα的最小值是 思路分析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6,2+==+k k αββα 有的学生一看到4 49 - ,常受选择答案(A )的诱惑,盲从附和,这正是思维缺乏反思性的体现。如

果能以反思性的态度考察各个选择答案的来源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能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原方程有两个实根βα、 ∴0)6k (4k 42≥+-=??.3k 2k ≥-≤或 当3≥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8; 当2-≤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18 这时就可以作出正确选择,只有(B )正确。 (2)已知(x+2)2+=1,求x 2+y 2的取值范围。 错解∴当分析∴ x 2 【例3错解)2的最小 值是分析2 1 ,第二 原式 由ab ∴原式≥2×17+4=2(当且仅当a=b=2时,等号成立), ∴(a+a 1)2+(b+b 1 )2的最小值是。 ●不进行分类讨论,导致错误 【例4】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求.n a 错误解法.222)12()12(1111----=-=+-+=-=n n n n n n n n S S a 错误分析显然,当1=n 时,1231111=≠==-S a 。 错误原因:没有注意公式1--=n n n S S a 成立的条件是。

(完整)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集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集 一、填空题 1. 63厘米长的绳子分成7份,每份长9厘米() 2. 有一条40厘米长的绳子,每7厘米剪成一段,至少可以剪成()段。 3. 一根绳子长12米,对折两次剪开,平均每段长()米。 4. 25个篮球,如果每6个,放一筐,至少需要()个筐? 5. 小明有35枚棋子,小亮有25枚棋子.小明比小亮多( )枚,小明给( )枚棋子给小亮,两人的棋子数就同样多了 6. 20个苹果,至少要再买()个,才能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 7. 付28元钱,至少付()张5元。如果改付10元,至少付()张。 一支铅笔8角,4元可以买( )枝这样的铅笔。 8. 经过两点可以画( )条线段。 10.七巧板中有()、()(),共()种图形。其中三角形有()块。 11. 20÷4=5,读作:(),20是(),5是(); 4乘9等于36,写作:(),4和9是(),36是()。 12. 4个6相加的和是(),4和6相加的和是()。 2个3相加是(),2个3相乘是()。 13.写出四道商是6的除法算式。 ()()()() 14.从“18、27、3、9、6”中选3个数,选出3个数,写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 ( ) ( ) ( ) ( ) 15.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16. 8和8相加是(),8个8相加是(),8和8相乘是(),8和8的积是()。 17.在一张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形、()形、()形。 18.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或();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或()。 19. ()+()+()=()×()=6 20. 寒假是3个星期,一共有( )天,暑假是8个星期,一共有( )天. 21. 有一堆糖比20块多比40块少,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人分得的块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这堆糖可能有()块,也可能有()块。 22. 10根胡萝卜分给2只小兔,一只小兔分3根,另只小兔分得( )根. 23. 找规律填数: (1)63、56、()、42、35、() (2 ) 5、8、10、16、15、24、()、() 24.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一步长大约是45( ), 爸爸身高是1( )76( ),课桌长大约120( ). 量教室的宽用( )作单位,量铅笔的长用( )作单位. 25.■■■■■■■■■■■■()个()相加, ▲▲▲▲▲▲▲▲▲▲▲▲▲▲▲▲▲▲▲▲()个()相加。

最新整理中考数学易错题集锦及答案

初中数学选择、填空、简答题 易错题集锦及答案 一、选择题 1、A 、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C ) A 、互为相反数 B 、绝对值相等 C 、是符号不同的数 D 、都是负数 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A ) A 、2a B 、2b C 、2a-2b D 、2a+b 3、轮船顺流航行时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B ) A 、2千米/小时 B 、3千米/小时 C 、6千米/小时 D 、不能确定 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 B ) A 、1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C 、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 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 6、函数y=(m 2-1)x 2 -(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C ) A 、当m ≠3时,有一个交点 B 、1±≠m 时,有两个交 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 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 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B ) A 、内切 B 、外切 C 、内切或外切 D 、不能确定 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集锦

2017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集锦 一.填空题 1、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余数是4.除数最小是().如果除数是4.余数最大是() 2、一个数除以5商7余数是4.这个数是() 3、76…….最大是() 4、7……6. 最小是() 5、比较数位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时,我们首先比较()位. 6、一个数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数。 7、用2、4、6能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 8、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被减数和减数一样多,差是()。 9、表示物体质量一般用()和()作单位。一只兔子大约重3()。 10、由7个千和85个十组成的数是(),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11、1、3、7、13、()、31、……。 12、35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还可以表示()里面有()个()。 13、口算笔算加减法都要把()对齐。 14、用6、0、0、8组成四位数,最大的一位是(),最小的一位是(),读数时,只读一个零的是()、()、()和()。一个零也不读的是()和()。 15、与3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6、录音机原价是398元,现价是288元,便宜了约()元。 17、8个碗,14根筷子,可以分给( )位客人. 18.从45里面连续减去5,减()次还剩5. 19、从63里面连续减去9,减()次还剩0. 20、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它是一个()位数。21、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是7,余数最大是()。 22、写出3998后面的第3个数是()。 23、写出两道商是6的除法算式()、()。 24、在一道除法算式里,除数和商都是7,余数是3,被除数是()。 25、一个鸡蛋的重量比一个西瓜的重量()得()。 26、“神州8号”升空时()现象,“神州8号”绕地球飞行是()现象。 二.判断题。 1、计算78和567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2、91比91小。() 3、111 1. () 4、在调查本班周末愿意去动物园、游乐园、海滨公园3个地方的人数时,可以采用画“??正的办法统计。() 5、在除法运算中,余数可以比除数大。() 6、4444中所有的4表示的意义都相同。() 7、大三角尺上的直角比小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8、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三位数,差一定是三位数。() 9、三个锐角和起来一定是钝角。() 10、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最高位读起和写起。() 11、所有的长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2、老师有20块糖,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的4块。() 13、统计中的一格只能代表一个单位。() 三、用竖式计算 789= 39+65= 9026= 78= 728 精选文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汇总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一) 1、奶奶今年63岁,小芳今年7岁。奶奶比小芳大多少岁? 36-7=29(岁) 错因分析:把63看成36了,也就属于看(抄)错数字 2、二年级有3个班。2班比1班多5人,3班比1班多3人。3班人数最少。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3、大青拍了135下皮球,小青拍的比大青少一些,小红拍的比大青多一些。 1)小青最多拍多少下?135-10=225(个) 2)小红最少拍多少下?135+10=145(个) 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4、做一道加法算式,小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1看作7,得到604,正确得数是(588)。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个位、十位分别看错的数实际是多余的数,而直接减掉了16。 5、有三根绳共长60米,其中一根比最短的一根长5米,比最长的一根短5米,最长的一根长多少米?最短的一根长多少米?(这题是试卷的附加题) 最长的60米,最短的5米。 错因分析:假设3根绳子一样长,60÷3=20,则最长:20+5=25 最短:20-5=15 6、每根甩绳长5米,将42米的绳子剪成8根甩绳,够不够? 43÷5=8(根)……3(米)不够 错因分析:把42看成43,算法正确结论错误。 7、全班有60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你知道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吗? 错因分析:这是个和倍问题。三年级学习了以后就会明白。 8、为了吸引顾客,超市准备用“2盒牛奶,3盒酸奶”组合,制成礼盒再销售,最多可以制成多少礼盒?

商品名称数量 牛奶 18盒 酸奶 24盒 可以制成20个礼盒。 错因分析:先分别计算牛奶2盒一份可以分9份,酸奶3盒一份可以分8份,组合起来只能选择较少的搭配,答案应为8个礼盒。可以用花生和糖果搭配实际操作一下。 9、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一瓶药够吃几天? 18÷3=6(天) 错因分析:没理解“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2×3。 10、一辆小轿车上有4个轮子和一个备用轮,现在有38个轮子,能装几辆这样的车?还剩几个轮子? 38÷4=9(辆)……2(个) 错因分析:没有能正确理解“一辆小轿车上有4个轮子和一个备用轮”的意思,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 1、每3只皮球装1盒,17只皮球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能装下? 17÷3=5(盒)……2(个) 错因分析:有余数的问题,建议用实物让学生装一装。 2、小军拍球拍了31下,小丽拍的比小军拍的3倍少20下。小丽拍了多少下? 31×3=93(下) 93+20=113(下) 错因分析:比多(比少)的叙述方式,学生不太适应。 3、一捆电线上午用去68米,下午用去76米,还剩210米没有用。这捆电线比原来短多少米? 68+76=144(米)

(完整word版)比较全面的小学数学易错题集锦--汇总

小学毕业考试易错题集锦 一、填空 1. 20千克:0.2吨的比值是()。 2. ():20= 12/( ) =24÷()=()%=二成=()折 3. 在第15届亚运会上,我国香港特区运动员获得6枚金牌,12枚银牌,10枚铜牌。所获金牌、银牌和铜牌的数量之比是(),把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4. 一种商品先降价10%,再涨价10%。现价是原价的()% 5. 一只挂钟的分针长15cm,经过1小时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cm,分针所扫过的面积是() 6. 把15米长的电线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米,一份占全长的()。 7.400米的25 是()米;比24吨多38 是()吨。 8.一袋大米25kg,已经吃了它的2/5 ,吃了()kg,还剩()kg。 9.大圆的半径相当于小圆的直径,这两个圆的面积和是100平方厘米,大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用一个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剪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11、往30千克盐中加入()千克水,可得到含盐率为30%的盐水。 12、在一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 13、两正方体棱长比为1∶3,这两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体积比是()∶()。 14、一个三角形的底角都是45度,它的顶角是()度,这个三角形叫做()三角形。 15、一个数的20%是100,这个数的3/5是()。 16、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这天的出勤率是()%。 17、甲数的5/8等于乙数的5/12,甲数∶乙数=()∶()。 18、把4∶15的前项加上2.5,为了要使所得的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上()。 19、6/5吨:350千克,化简后的比是(),比值是()。 20、把甲班人数的1/8调入乙班后两班人数相等,原来甲、乙两班人数比是()。 21、一个数由500个万,8个千,40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改写成万为单位的数写作()万,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作()万。 22、一根绳子长4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长()米,等于1米的()。 23、一根长2米,横截面直径是6厘米的木棍,截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原体积是()。 24、x=5b-2b B和X成()比例 25、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的长分别是6厘米、8厘米、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6、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测得内直径是10厘米,内装药水深度有16厘米,正好占杯内容量的80%。如果装满药水,应是()毫升。 27、4/11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28、A和B都是自然数,且A>B,如果A-B=1,那么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9、一个两位数,能同时被3和5整除,这个数如果是奇数,最大是();如果是偶数,最小是()。 30、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m,个位上的数字是n,这个数是()。 31、一个两位小数,它的近似值是4.0,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32、分母是6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33、5/7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和最小的质数相等。 34、甲数是乙数的60%,甲数比乙数少()%,乙数比甲数多()。 35、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的速度与客车的速度的比是(),货车的速度比客车的速度快()%。 36、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分米,它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棱长是()分米。 37、一根长1.5米的长方体木料,底面是正方形,把木料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0.18平方分米,

二年级数学全册易错题整理带答案

二年级上册易错题整理 一、计算 1、30+38=37+17=39+52=85+7=94-32= 83-32=26-10=54-15= 2、42+23=()+25=19+()=32+()=27+() 78-16=()+24=()+15=()+40=()+3 3、 3 2 4 3 2 4 4 5 + 2 7 +2 5 +2 5 +5 4 ———————————————— 4、 7 () 2 4 ()1 —( ) 3 + 3( ) - 4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8 () 2 4 2 5、你会按规律填数吗?

6、连线 72-16-29 50 83-56 18+19+13 22 24+26 80+12-29 27 35+28 67-23-22 63 49-27 7、仔细观察,找规律填一填! (1)17,29,41,(),(),(),()。 (2)90,80,70,(),(),(),()。 二、长度单位 1、 1米=()厘米400厘米=()米 15厘米+8厘米=()厘米30米+6米=()米 10米-9米=()厘米6米-5米=()厘米 1米--30厘米=( )厘米40厘米+60厘米=()米 2、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这支铅笔长( )厘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本书厚1()②手掌的宽约8() ③操场长约60()④课桌的高65() ⑤一条跳绳长2()⑥哥哥的身高1()28()

4、 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下面线段短2厘米的线段。 5、 一根绳子剪去28厘米,还剩50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一块布长12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米?1米长的绳子,用去40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玲玲有红、黄两条彩带,各50厘米,两条彩带一共长多少米?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集锦数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集锦数学 2、下图中有()个角,有()个直角. 3、把一根绳子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段. 4、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段. 5、一小时=()分 6、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 7、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分钟.时针从12走到3走了()时. 8、分针从4走到8走了()分钟,时针从4走到8走了()时. 9、三角板上有()个角,有()个直角. 10、9×8-8=()×8 7+7+7-7=()×() 11、2×5表示()个()或()个(). 12、3和5相乘写成算式是(). 13、3和5相加写成算式是() 14、3个5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15、2×5=(),()和()是乘数,()是积,读作()用口诀()计算. 16、

(1)数一数,上图中有()条线段,()个角,()个直角. (2)在上图中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3个直角. 我会判. 1、1时=100分() 2、口诀“四六二十四”表示4个6相乘.() 3、口诀“六七四十二”表示6个7相加.() 4、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5、半小时=30分() 6、口诀“五九四十五”改成加法算式是5+9=14.() 7、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它们的和.() 8、7个7相加得14.() 9、一个数乘6的积在10——20之间,积一定是12.() 10、在乘法计算里,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乘数都大.() 11、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12、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13、所有的直角都是相等的.() 14、直角比任何锐角都大.() 15、积是81的算式只有9×9.() 16、一个角只有一个顶点.()

中考数学易错题集锦汇总及答案

中考数学易错题集锦汇总及答案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如图,能判定 AB ∥CD 的条件是( ) A .∠1=∠2 B .∠1+∠2= 180° C .∠3=∠4 D .∠3+∠1=180° 2.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a+3)(a-3)=a 2-9; B .x 2+x-5=(x-2)(x+3)+1; C .a 2b+ab 2=ab (a+b ) D .x 2+1=x (x+ x 1) 3.用科学记数方法表示0000907.0,得( ) A .4 1007.9-? B .5 1007.9-? C .6 107.90-? D .7 107.90-? 4.小马虎在下面的计算中只做对了一道题,则他做对的题目是 ( ) A .2 2 2 )(b a b a -=- B .6 2 34)2(a a =- C .5232a a a =+ D .1)1(--=--a a 5.方程 x 3=2 2-x 的解的情况是( ) A .2=x B .6=x C .6-=x D .无解 6.已知2 35x x ++的值为 3,则代数式2 391x x +-的值为( ) A .-9 B .-7 C .0 D .3 7.下列事件中,届于不确定事件的是( ) A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B.太阳从西边升起 C.在1,2,3,4中任取一个教比 5大 D.打开数学书就翻到第10页 8.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5cm,3cm,1cm B.6cm,4cm,2cm C. 8cm, 5cm, 3cm D. 9cm,6cm,4cm 9.在下面四个图形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又有图形的轴对称设计的是() A.B.C.D.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已连续抛掷了 2000次,其中抛掷出 5点的次数最少,则第2001次一定抛掷出 5点 B.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因此买100张该种彩票一定会中奖 C.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概率是50%,所以明天将有一半时间在下雨 D.抛掷一枚图钉,钉尖触地和钉尖朝上的概率不相等 11.某地区10户家庭的年消费情况如下:年消费l0万元的有2户,年消费5万元的有l 户,年消费1.5万元的有6户,年消费7千元的有1户.可估计该地区每户年消费金额的一般水平为() A.1.5万元 B.5万元 C.10万元 D.3.47万元 1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13.下列图形中,由已知图形通过平移变换得到的是()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总结 一、培优题易错题 1.用0、2、4、6组成三位数 【答案】解:246,264,240,260,460,406,420,402,640,620,604,602 【解析】 2.用0、1、2、3四个数字,写出五个不同的四位数,再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答案】解:1230,1320,1023,1032,3210,3120,3012,3021,2310,2130,2013,2031; 1023<1032<1230<1320<2013<2031<2130<2310<3021<3012<3120<3210 【解析】 3.在下面图形的“?"处,应该是哪一个图形? 【答案】,剩下的图形是②号。 答:在下面图形的“?"处,应该是②号图形。 【解析】【分析】观察图可知,上面一行的图形分别顺时针旋转45°得到下面一行的图形,据此判断。 4.行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把出行方式和相应的时间连接起来。

【答案】解: 【解析】 5.邻数 小胖与同学进了大剧院,戏还没有开场 小丁丁坐在小胖的后面,他个子太小,无法越过小胖的头看到舞台上…… (1)小丁丁坐在哪个位子上? (2)小丁丁的邻座的号码是什么? 【答案】(1)217 (2)216,218 【解析】【分析】(1)观察图可知,有一个小孩看不见,向前排小孩提出意见,可以推理出小丁丁坐在217号位置; (2)观察图可知,小丁丁的邻座的号码分别是216,218。 6.把3、6、9、12、15、18、21、24、27填在合适的方格里,使每横行、竖行、斜行的3

个数相加都得45. 【答案】解: 【解析】 7.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 【答案】解: 【解析】 8.一瓶油,连瓶带油重5千克,吃了一半油,连瓶带油还有3千克,瓶里还有多少油?瓶有多重? 【答案】解:5-3=2(千克) 3-2=1(千克) 答:瓶里还有油2千克,瓶重1千克。 【解析】【分析】瓶和油总重-吃了一半油后剩下的油和瓶的总重=一半油的质量;剩下的油和瓶的总重-一半油的质量=瓶的质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易错题锦集》,非常全

二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集 一、数据收集整理 1、《课堂作业本》P3第2题 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 A品牌(箱)12 10 15 13 B品牌(箱)8 9 7 10 (2)从B品牌牛奶9月份的销售情况看,售出最多的是第()周,售出()箱;售出最少的是第()周,售出()箱。 (3)两种品牌的牛奶销售箱数相差最大的是第()周。 (4)如果超市想再进一批牛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5)从上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6)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吗? 二、表内除法(一) 1、《课堂作业本》P10第2题 根据算式填一填,圈一圈。 10÷2=5 一共有()朵花,平均分成()一共有()朵花,每份有()份,每份()朵。朵,分成()份。 2、《同步练习》P7第4题

3、《同步练习》P8第4题 筐里有24个桃子,每次取出的个数一样多,几次可以取完?每次可以取几个? 4、《同步练习》P14第5题 读一读,想一想,分一分。 45只兔子9个家,家家只数都相差,最多最少差8只,你说如何来分家? 四、表内除法(二) 1、《同步练习》P25第4题 老师手上有5张扑克牌,分别是8、6、2、3、4,你能照样子拼出商是7、8的除法算式吗?看谁拼的多? 例:24÷3=8 2、《同步练习》P27第4题 一条长32米长的彩带,每次剪下8米,要剪几次才能剪完? 三、图形的运动(一) 1、《课堂作业本》P20第4题 五、混合运算 1、《同步练习》P33第3题 公共汽车上原来有40人,到和平站下车8人,上车1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同步练习》P34第5题 一辆公共汽车停靠在A站,下车10人,上车9人,这时车上有30人。停靠A 站前这辆公共汽车上有多少人? 3、《课堂作业本》P37第5题 张伯伯原来比李叔叔多22盆花,张伯伯送给了李叔叔8盆花,这时张伯伯比李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集锦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集锦 集锦一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把()对齐,从()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向()位进1;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应向()位退1。 2、判断:计算加减法时,是从高位算起最方便。(对错) 3、姐姐今年31岁,妹妹今年19岁,再过10年,姐姐和妹妹的年龄相差()岁。 4、计算7×8-7时,可用乘法口诀()求得数。 5、一支钢笔8元,妈妈买了4支,还剩18元,妈妈带了多少钱?() 6、从一个点,用尺子向()的方向,画()条笔直的线,能画成一个()。 7、()大格=()小格 8、时针走一大格是(),走5小格是();分针走1大格是(),走1小格是()。

9、6×7读作(),表示()个()相加的和是()。 计算时所用的口诀是() 二、 = 或= 2、 = 3、相同数相加可以用()计算;四只兔子有()条腿 任何一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对错) 4、动物园售票处,成人票6元,儿童票3元,小兰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一共用多少钱?() 画表示4×3 6×2 三、

1、2×7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2、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的和(对错) 3、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 4、3个8相加,和是(),3与9的和() 5、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4,乘法算式是()。 6、7和9的和是(),7个9的和() 7、4+4+4+4+3可以改写成算式()或()5+5+5+4可以改写成()或()8、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5,积是(),6个9相加,和是()。 9、三七二十一,乘法算式()和() 10、积是28的算式是()11、一只猴子4条腿,6只猴子()条腿。 11、 过半小时过5分钟5分前过1时 12、钟表上显示6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对错) 13、钟表上显示12时,时针和分针()。 14、()时整,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直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汇总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归纳 1、黑板长是300()一棵大树高12() 2、一幢楼房高48()一支铅笔长18() 3、操场直跑道长100() 4、一根灯管长60() 5、200厘米()2米100厘米()10米 1厘米()1米 2米()150厘米 35厘米+6厘米()40厘米 6、灰鸽子有28只,黑鸽子比灰鸽子少12只,白鸽子比灰鸽子多26只,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吗?

7、我们班有男生26个人,女生比男生少12只,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8、玩具汽车32元,文具盒16元,两样物品大约需要多少钱? 9、一个角有()顶点,()条边。 10、一个长方形中,有()个角,有()直角 11、一张长方形纸,减去一个直角,结果可能还有()个角。 12、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上的角大小(),都是()角,一共有()个直角。 13、2米()20厘米10米( )100厘米 14、一米里面有()个厘米。 15、连接两个点,能画()条线段。

17、停车场上有27辆货车,大客车比货车少8辆,小汽车比货车多六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计算。 18、篮球55元,足球46元,排球38元,(1)篮球比足球贵多少元?(2)足球比篮球便宜多少元? (3)100元可以买哪两种球? 19、学校合唱队原来有64人,有7人毕业了,新参加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20、小方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看电影,一张票5元,(1)买3张票多少元?买4张呢? (2)、小方拿出30元,买五张够不够? 21、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左往右数小红是第6个,从右往左数小红也是第6个,算一算,这一排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2、小朋友们做游戏,拍成十字队形,小明恰好排在中间。无论从前往后梳,还是从后往前数,小明都是第四个,无论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晓明也是第4个。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做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