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张拉计算例题

合集下载

张拉计算实例

张拉计算实例

CK0+667.275立交桥箱梁,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Ag=139mm2,弹性模量Eg=1.95×105MP。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

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2附表G-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及平均张拉应力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取0.25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39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取1.95×105N/mm21、N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直=3.5m;X曲=2.35mθ=4.323×180=0.25radKX曲+uθ=0.0015×2.35+0.25×0.25=0.066Pp=193905×(1-e-0.066)/0.066=187644N△L曲=PpL/(ApEp)=187644×2.35/(139×1.95×105)=16.3mm △L直=PpL/(ApEp)=187644×3.5/(139×1.95×105)=24.2mm △L曲+△L直=16.3+24.2=40.52、N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直=0.75;X曲=2.25mθ=14.335×π/180=0.2502KX曲+uθ=0.0015×2.25+0.25×0.2502=0.0659Pp=193905×(1-e-0.0659)/0.0659=187653N△L曲=PpL/(ApEp)=187653×2.25/(139×1.95×105)=15.6mm △L直=PpL/(ApEp)=187653×0.75/(139×1.95×105)=5.2mm (△L曲+△L直)*2=(15.6+5.2)*2=41.6mm第二章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2、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53、Ap—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139mm24、Ep—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1.95×105N/mm25、锚下控制应力:σk=0.75Ryb=0.75×1860=1395N/mm26、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σkAp=193905N7、千斤顶计算长度:60cm8、工具锚长度:7cm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以N1束钢绞线为例:N1束一端的伸长量: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P=P1时,(1)15%σcon=232.7KN时:P=-0.48+0.021PF=-0.48+0.0219×232.7=4.6MPa (3)30%σcon=465.4KN时:P=-0.48+0.021PF=-0.48+0.0219×465.4=9.7MPa (4)100%σcon=1551.2KN时:P=-0.48+0.021PF=-0.48+0.0219×1551.2=33.5MPa(5)103%σcon=1597.7KN时:P=-0.48+0.021PF=-0.48+0.0219×1597.7=34.5MPa P=P2时,(1)15%σcon=203.6KN时:P=-0.48+0.021PF=-0.48+0.0219×203. 6=4.0MPa (3)30%σcon=407.2KN时:P=-0.48+0.021PF=-0.48+0.0219×407.2=8.4MPa (4)100%σcon=1357.3K N时:P=-0.48+0.021PF=-0.48+0.0219×1357.3=29.2MPa (5)103%σcon=1398.0KN时:P=-0.48+0.021PF=-0.48+0.0219×1398.0=30.1MPa 三、2407号千斤顶张拉,千斤顶回归方程:P=0.02247F+0.08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P=P1时:(1)15%σcon=232.7KN时:P=-0.2247F+0.08=0.08+0.02247×232.7=5.3MPa (3)30%σcon=465.4KN时:P=-0.02247F+0.08=0.08+0.02247×465.4=10.5MPa (4)100%σcon=1551.2KN时:P=-0.02247F+0.08=0.08+0.02247×1551.2=34.9MPa (5)103%σcon=1597.7KN时:P=-0.02247F+0.08=0.08+0.02247×1597.7=36.0MPa P=P2时:(1)15%σcon=203. 6KN时:P=-0.2247F+0.08=0.08+0.02247×203.6=4.7MPa (3)30%σcon=407.2KN时:P=-0.02247F+0.08=0.08+0.02247×407.2=9.2MPa (4)100%σcon=1357.3KN时:P=-0.02247F+0.08=0.08+0.02247×1357.3=30.6MPa (5)103%σcon=1398.0KN时:P=-0.02247F+0.08=0.08+0.02247×1398.0=31.5MPa。

25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张拉计算

25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张拉计算

四、张拉设备及检验1、张拉设备的选用设备能力计算:3束:P=1860*0.75*140*3/1000=585.9KN4束:P=1860*0.75*140*4/1000=781.2KN5束:P=1860*0.75*140*5/1000=976.5KN张拉采用两端对称张拉,选用两个YDC1500型穿心液压千斤顶,其张拉力150T.压力表的选用:压力表选用最大读数为60MPa,千斤顶同油压表的关系必须经省级计量单位标定.2、在下述情况下,应对油表、千斤顶进行配套校验.油泵、千斤顶、油表之中有一件是进场后修复过,第一次使用的;使用超过六个月或连续张拉200次以上的;在运输和张拉操作中出现异常时.五、张拉有关数量值计算张拉时应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控制以张拉力为主,伸长值为校核控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控制在±6%以内.锚下控制应力计算:σcon=1860mpa*0.75=1395mpa.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ΔL=<P p L>/<A p E p> (1)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 p=P;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本工程采用每根A p=140mm2;E 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本工程采用E p=197444mpa.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应力按下式计算:P p=P<1-e-〕kx+μθ〔>/<kx+μθ> (2)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由于本工程采用的是预埋金属螺旋管道,故采用0.0015;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本工程采用0.25.六、张拉伸长量计算:<一>中跨半跨计算方法如下:1、N1#束:分为工作段长65cm+直线长789.2cm+曲线长349.1cm<5º>+直线90.7cm;2、N2#束:分为工作段长65cm+直线长628.5cm+曲线长349.1cm<5º>+直线252.9cm;3、N3#束:分为工作段长65cm+直线长467.8cm+曲线长349.1cm<5º>+直线415.1cm;4、N4#束:分为工作段长65cm+直线长106.6cm+曲线长73.3cm<1.4º>+直线1040.1cm;<二>边跨非连续端半跨计算方法如下:1、N1#束:分为工作段长65cm+直线长617.2cm+曲线长349.1cm<5º>+直线266.7cm;2、N2#束:分为工作段长65cm+直线长456.7cm+曲线长349.1cm<5º>+直线426.7cm;3、N3#束:分为工作段长65cm+直线长296.2cm+曲线长349.1cm<5º>+直线586.7cm;4、N4#束:分为工作段长65cm+直线长106.6cm+曲线长73.3cm<1.4º>+直线1050.1cm;<三>边跨连续端半跨N4计算方法如下:1、N4#束:分为工作段长65cm+直线长106.6cm+曲线长73.3cm<1.4º>+直线1040.1cm;七、张拉计算结构名称:长**河桥25米后张法预制箱梁<一>、中跨中梁半跨计算结果如下:1、N1束4股预应力钢绞线特性截面面积Ap〕mm2〔560,弹性模量Ep〕N/mm2〔195000,张拉控制力Pk<KN>781.2.伸长量计算2、N2束4股预应力钢绞线特性截面面积Ap〕mm2〔560弹性模量Ep〕N/ mm2〔195000张拉控制力Pk<KN>781.2.伸长量计算3、N3束4股预应力钢绞线特性截面面积Ap〕mm2〔560弹性模量Ep〕N/ mm2〔195000张拉控制力Pk<KN>781.2.伸长量计算4、N4束3股预应力钢绞线特性截面面积Ap〕mm2〔420弹性模量Ep〕N/ mm2〔195000张拉控制力Pk<KN>585.9.伸长量计算<二>、边跨非连续端半跨计算结果如下:1、N1束4股预应力钢绞线特性截面面积Ap〕mm2〔560,弹性模量Ep〕N/mm2〔195000,张拉控制力Pk<KN>781.2.伸长量计算2、N2束4股预应力钢绞线特性截面面积Ap〕mm2〔560弹性模量Ep〕N/ mm2〔195000张拉控制力Pk<KN>781.2.伸长量计算3、N3束4股预应力钢绞线特性截面面积Ap〕mm2〔560弹性模量Ep〕N/ mm2〔195000张拉控制力Pk<KN>781.2.伸长量计算4、N4束5股预应力钢绞线特性截面面积Ap〕mm2〔700弹性模量Ep〕N/ mm2〔195000张拉控制力Pk<KN>976.5.伸长量计算<三>、边跨连续端半跨N4计算结果如下:1、N4束5股预应力钢绞线特性截面面积Ap〕mm2〔700弹性模量Ep〕N/ mm2〔195000张拉控制力Pk<KN>976.5.伸长量计算八、25米箱梁预应力钢束材料数量及伸长量计算表。

梁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已编公式,自动计算)

梁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已编公式,自动计算)

梁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已编公式,自动计算) 1:1. 引言1.1 背景1.2 目的2. 预应力梁的概述2.1 定义2.2 组成部分2.3 原理3. 梁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方法3.1 公式推导3.2 计算步骤4. 系统参数4.1 材料参数4.2 几何参数4.3 边界条件5. 示例计算5.1 输入数据5.2 计算结果6. 结果分析6.1 张拉力对伸长值的影响6.2 材料参数对伸长值的影响7. 结论8. 参考文献附件:包括示例计算用到的数据表、图片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预应力梁:指在混凝土构件预制过程中加入预应力钢束,通过张拉力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以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裂能力。

- 张拉力:指预应力梁中的预应力钢束所施加的拉力。

- 伸长值:指预应力梁在受到张拉力作用后产生的变形量,通常用于衡量预应力钢束的拉伸程度。

- 材料参数:指在伸长值计算中所涉及到的混凝土、钢束等材料的性质和特性,如弹性模量、截面面积等。

- 几何参数:指预应力梁的尺寸和几何形状特征,如梁板的长度、宽度、高度等。

- 边界条件:指伸长值计算中所假设的预应力梁的边界约束条件,如固支边、自由边等。

---2:1. 研究目的2. 预应力梁的基本原理2.1 概述2.2 预应力钢束的作用2.3 预应力梁的计算方法3. 梁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值的推导3.1 假设与前提条件3.2 公式推导过程4. 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步骤4.1 输入梁板参数4.2 计算预应力钢束长度4.3 计算伸长值5. 数值计算实例5.1 输入数据5.2 计算结果6. 结果分析与讨论6.1 不同参数对伸长值的影响6.2 伸长值的应用和限制7. 结论8. 参考文献附件:包括示例计算用到的数据表、图片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预应力梁:指在混凝土构件预制过程中加入预应力钢束,通过施加拉力使混凝土产生压应力,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能力。

- 张拉理论伸长值:指预应力梁在受到张拉力作用后产生的变形量,通常用于衡量预应力钢束的拉伸程度。

预制梁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

预制梁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

预制梁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一.预应力概况简介1.全梁纵向预应力钢筋分两处设置,分别为腹板束和底板束。

腹板束每边五层,每层两束,编号从下到上分别为:N2、N7,N3 、N8,N4 、N9,N5 、N10,N6 、N11;底板共有七束编号从中间到两边N1a,N1b,N1c,N1d。

示意图如下所示:2.全梁预应力张拉分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三次进行。

三次张拉的钢束分别为:预张拉:N6 、N2、N1b;初张拉:N1d、N4 、N10、N8、N1c、N1a;终张拉:N9、N1c、N1a、N11、N5 、N3 、N7、N1d 、N1b、N6 、N10、N4 、N8、N2。

3.预张拉和初张拉的的锚外控制应力为930Mpa,终张拉N9、N11、N10、N8的锚外控制应力为1346.74Mpa; N1c、N1a、N1d 、N1b为1339.20Mpa; N5 、N3 、N6 、N4 为1376.37Mpa; N7为1353.47Mpa; N2为1392.28Mpa。

二.伸长量的计算纵向预应力筋钢绞线的伸长值可以按照整束计算也可以按照单根计算。

在此采用整束计算。

平均张拉力为:()[]()μθμθ+-⨯=+-kLepPkL1,伸长值ΔL为:AyEgLPL⨯⨯=∆;每米孔道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取值为0.0015,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值µ为0.55;弹性模量Eg取值根据钢绞线出厂合格证数据取值为1.98×105 MPa。

每束钢绞线的伸长值按照分段取值的原则进行计算。

2、实际伸长值的量测及计算:预应力筋张拉前需先调整初应力σ(一般取值为控制应力的10%-20%),在开始张拉时量测伸长值。

实际伸长值除张拉时量测的伸长值外,加上初应力的推算伸长值即:ΔL=ΔL1+ΔL23、张拉设备:全梁张拉时采用4只300吨油顶。

纵向预应力钢筋采用12-7ф5和10-7ф5预应力钢束,每束采用一只300吨的油顶及其对应的油表。

预应力混凝土梁算例

预应力混凝土梁算例

铁路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计算内容一、设计依据及计算资料(一)设计依据:(所用规范名称及编号)(二)设计活载:双线、(三)梁别:直线梁,箱型截面(四)材料:(注明材料、强度等级及强度值)1、预应力钢筋:2、普通钢筋:3、混凝土:(五)锚固及张拉体系:预应力锚固体系(六)混凝土及钢筋的各项数据:(弹性模量、设计强度及容许应力)二、结构尺寸拟定(附图)描述梁体细部构造,查教材、规范规定(一)梁高:(二)上翼缘1、翼缘宽度:2、翼缘厚度:(1)构造要求:(2)受力要求:(3)截面重心接近腹板中心线要求:(三)腹板1、抗剪要求:2、构造要求:3、腹板稳定要求:(四)下翼缘1、构造要求:2、运输、架梁时,梁的稳定要求:(五)梁腹中心距1、腹板两侧悬臂板固定弯矩接近相等2、截面重心尽量接近腹板中心线,减少横向预应力偏心三、荷载内力计算(一)恒载(梁)1、梁体自重g12、道砟及线路设备重g2(二)活载1、活载采用值:2、冲击系数μ:(三)弯矩及剪力计算计算过程及结果列入下表最大弯矩表注:(1)弯矩影响线图(2)加载长度即为计算跨度注:(1)剪力影响线图四、钢束布置(一)确定钢束根数,根据跨中荷载弯矩计算所需预应力束面积,并拟定预应力束数及布置。

(二)钢束在跨中截面的布置(附图)(三)钢束在梁端截面的布置(附图)(四)钢束沿梁长布置(附图)1、布置原则:(查相应规范:半径、弯起角,间距等)2、布置计算:(1)钢束长度计算(2)钢束计算位置,计算截面处预应力束的位置五、跨中截面强度计算:六、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计算截面处的净截面特性及换算截面特性等。

七、预应力损失与有效预应力计算(一)预加应力是钢束控制应力σk(二)预应力损失计算1、锚头变形计钢丝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s32、钢丝束与管道间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s43、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s54、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σs25、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σs16、传力锚固时预应力束的有效预应力值σy,(三)有效预应力计算1、传力锚固时2、张拉后二天3、全部损失完后八、跨中截面抗裂性计算九、预加应力阶段的计算(一)按《桥规》检算传力锚固时预应力钢束应力(二)按《桥规》检算存梁阶段1、存梁阶段预应力在截面上下边缘产生的混凝土应力2、梁自重在上下边缘产生的混凝土应力3、由预应力及自重产生的混凝土应力十、运营阶段计算(一)按《桥规》检算运营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应力1、由自重、道砟及活载在跨中截面产生的混凝土应力2、有效预应力在跨中截面上产生的混凝土应力3、由自重、道砟、活载及有效预应力共同产生的混凝土应力(二)按《桥规》检算最外排钢束应力十一、剪应力计算十二、主应力计算(一)计算内容1、计算运营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主拉应力2、斜截面抗裂性检算(二)检算部位1、计算公式2、具体计算(1)荷载内力计算a、恒载弯矩和剪力b、最大活载弯矩和相应剪力(跨中截面相应的活载剪力和变截面相应和活载剪力)c、截面内力汇总(跨中截面和变截面)(2)预加应力产生的内力计算(3)剪应力计算(4)正应力计算(5)抗裂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最大主应力计算十三、箍筋计算十四、运输及安装阶段的计算(略)(一)运输阶段的计算(二)安装阶段的计算十五、锚下混凝土的抗裂性和局部承压强度的计算(略)(一)锚下混凝土抗裂性计算(二)局部承压强度计算。

30M梁板张拉计算算例

30M梁板张拉计算算例

30m预应力T梁张拉及灌浆施工技术方案一、计算依据1、张拉采用M15-7型和M15-8型两种锚具,张拉设备采用YDC350DX 型配套千斤顶,已通过质量监督局检验所检验合格并标定,检验证书附后。

2、本桥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单根钢绞线为15.2mm (钢绞线面积A=140mm2),标准强度Rby=1860Mpa,弹性模量Eg=1.95×105Mpa。

锚下控制应力:σcon =0.75×1860=1395Mpa。

3、张拉油泵采用ZB4-500型高压油泵,油表应具有不小于150mm 直径的刻度盘,精度不低于1.5级,表面最大读数为60Mpa以上的压力表,读数精确度在±2%以内,一般千斤顶配有两块表。

4、张拉时采用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与预应力筋的伸长量双控,并以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控制为主,以延伸量校核。

5、国道318线邛崃至名山高速公路E段两阶段施工图纸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二、张拉程序1、T梁钢绞线张拉程序①中板张拉顺序:N2→N1→N3左(右)②边板张拉顺序:N2→N1→N3左(右)采用单根两端对称、均匀张拉,接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龄期达到7天后)时张拉。

张拉分级:0-σ0(10%σcon)-20%σcon-100%σcon(持荷2min锚固)张拉过程中为保证T梁整体受力平衡注意对称施工。

四、具体计算(一)、已知条件因30m正交预应力T梁为简支体系,梁体两端对称,故计算至跨中。

该T梁是一端简支一端连续梁,梁长:L=2994 (cm)。

该T梁设有4束钢束,①号钢束设有8根φ15.2钢绞线,钢束长度(包括每端预留工作长度70cm):L1=L+125cm;②号钢束设有7根φ15.2钢绞线,钢束长度(包括每端预留工作长度70cm):L2=L+123.1cm;③号钢束有2束每束设有8根φ15.2钢绞线,钢束长度(包括每端预留工作长度70cm):L3=L+116 cm。

预应力混凝土 例题

预应力混凝土 例题

预应力混凝土例题1.一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为200mm×400mm,混凝土强度为C50,钢筋强度为1770MPa。

预应力力度为fpu=1200MPa,预应力钢筋的截面积为Apu=157mm,预应力钢筋数量为4根。

计算该梁的极限承载力。

解: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的受力特点,该梁的极限承载力可分为混凝土的受压区域和预应力钢筋的受拉区域两部分。

混凝土受压区域的极限承载力可根据公式计算:fcu=0.67×C50=33.5MPaAc=200×400=80000mmNc=Ac×fcu=80000×33.5×10=2.68MN预应力钢筋受拉区域的极限承载力可根据公式计算:Ap=4×157=628mmNp=Apu×fpu×n=157×1200×4×10=7.536kN根据受拉区域的受力平衡,可得:Nc=Np2. 一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跨度为6m,截面尺寸为300mm×600mm,混凝土强度为C60,钢筋强度为1770MPa。

预应力力度为fpu=1300MPa,预应力钢筋的截面积为Apu=200mm,预应力钢筋数量为6根。

计算该梁的最小预应力力度。

解: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的受力特点,最小预应力力度应该满足以下条件:fpu≥Np/(Apu×n)其中Np为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力度,n为预应力钢筋数量。

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力度可根据公式计算:Np=0.85fpu×Ap×(L-0.5h)/n其中L为梁的跨度,h为截面有效高度。

截面有效高度可根据公式计算:h=0.95×d-0.5×p-20其中d为梁的截面高度,p为预应力钢筋的直径。

代入数据可得:d=600mmp=28mmL=6000mmn=6h=0.95×600-0.5×28-20=533mmAp=6×200=1200mmNp=0.85×1300×1200×(6000-0.5×533)/6×10=12.14MN 最小预应力力度可计算为:fpu=Np/(Apu×n)=12.14×10/(200×6)=1011.67MPa 因此,该梁的最小预应力力度为1011.67MPa。

预应力梁板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梁板张拉计算书

水榭桥中板N1、边板N1张拉控制计算:中板N1边板N1均为4根钢绞线形成,计算长度均为:15607mm 。

预应力钢筋绞线采用低松驰且直径为ф15.2mm ,钢绞线公称截面积为A=140mm 2,标准强度MPa f pk 1860=,弹性模量MPa E P 51095.1⨯=。

对称张拉所用的151#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3998.14D ,152#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分别为1218。

151#通过标定对应得出对应的回归方程均为:f(p)=28.68X+8.61。

152#通过标定对应得出对应的回归方程均为:f(p)=28.3X+7.96。

钢束张拉程序:0→初应力(0.10con δ)→con δ00.1(持荷2min )→con δ(锚固)。

张拉顺序:左N1→右N2→右N1→左N2锚固张拉应力(100%con δ):MPa con m 1395139500.100.1=⨯==δδ;控制应力con δ=N A p C con ⨯⨯δ,N 为钢束中钢绞线的股数。

10%con δ=10%×1395Mpa ×140mm 2×4=78.120KN20%con δ=20%×1395Mpa ×140mm 2×4=156.240KN100%con δ=100%×1395Mpa ×140mm 2×4=781.200KN152#千斤顶压力表(1218)直线方程为:f(p)=28.3X+7.9610%f(p)=78.120=28.3X+7.96=2.48Mpa20%f(p)=156.240=28.3X+7.96=5.24Mpa100%f(p)=781.200 =28.3X+7.96=27.3Mpa151#千斤顶压力表(3998.14D )直线方程为:f(p)=28.68X+8.6110%f(p)=78.120=28.68X+8.61=2.42Mpa20%f(p)=156.240=28.68X+8.61=5.15Mpa100%f(p)=781.200 =28.68X+8.61=26.94Mpa依设计图纸可知钢铰线一端理论伸长值△L=48.9mm水榭桥中板N2张拉控制计算:中板N2为3根钢绞线形成,计算长度为:15657m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4-2 张拉与锚固阶段曲线预应力筋沿长度方向建立的应力
注:实线为两端张拉:虚线为一端张拉
6) 预应力筋的张拉伸长值应按式 4-2 分段计算。
从 C 到 D 点段的预应力筋伸长值:
Δ L CD
= Pm ⋅ L CD = σ m ⋅ L CD
Ap ⋅ Es
ES
= (1252 + 1177 ) × 6347 2 × 1 . 95 × 10 5
= 39 . 5 ( mm )
其他各段的预应力筋伸长值见表 7.6。 采用两端同时张拉时,预应力筋的总伸长值为 224mm,每台千斤顶张拉速度宜同步,使 两端张拉伸长值基本一致。若先在一端张拉锚固后再在另端补拉,补拉时的张拉伸长值应是 两者之差,本例补拉时伸长值为 21mm。 7) 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的控制 量测张拉伸长值是在预应力筋建立初应力之后,曲线束初应力宜取 20%σcon,则实际 采用的张拉程序为:0→0.2σcon(量测初读数)→σcon (量测终读数)。张拉时实际伸长 值应与计算伸长值进行校核,其相对偏差应控制在±6%范围内,合格率应达到 95%,且最 大偏差不应超过±10%。 预应力筋从 0.2σcon 张拉至σcon 时实际量测的伸长值: 最大值(+6%):224×(1-0.2)×(1+6%)+C=190+C 最小值(-6%):224×(1-0.2)×(1-6%)+C=168+C 若量测的伸长值超出此允许值应暂停张拉,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 张拉。 设:预应力筋从 0.2σcon 张拉至σcon 时实际量测伸长值ΔL1=198mm,C=8mm(设工 具锚夹片内缩和千斤顶内钢绞线伸长各为 2mm)。 则实际伸长值可按下式计算:
0
9.4
26.8
1.0σcon 1276 42.2
43.5
(4-2)
式中 LT——从计算段起点至计算截面处的孔道曲线长度;
Lij——从计算段起点至计算截面处的水平投影长度。
AB 段:因是平直段,所以 LAB=350mm
BC 段:HBC=185mm,L=5400mm,LBC=2700mm。
LBC
=
⎡ ⎢1 + ⎢⎣
8 ×1852 3 × 54002
⎤ ⎥ ⎥⎦
= 0.137
(rad)
同理:θBC=θEF=0.137;θCD=θDE=0.211 (rad)
张拉端至预应力筋中部(即内支座)的夹角之和:(0.137+0.211)×2=0.696 (rad)
3) 计算孔道的曲线长度
孔道曲线长度可近似按LT下=式[1分+段83计HL算22 ](Li图j 4-2):
4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张拉计算例题 某工程采用双跨 2×18m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梁截面尺寸为 400mm×1200mm,
框架边柱 400mm×700mm,混凝土强度C40。预应力筋配置 2 束 7φs15.2 钢绞线束,张拉程序 为 0→σcon(锚固),布置见图 4 所示。
预 应 力 筋 强 度 标 准 值 fptk=1860N/mm2 , 张 拉 控 制 应 力 σ con=0.7fptk , 单 根 钢 绞 线 面 积 140mm2,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取 1.95×105MPa。
σ i = σ h ⋅ e −(kx+μθ )
(4-3)
式中 σh ——计算段起点截面处的应力,在张拉端处即为控制应力;
κ ——孔道局部偏差对摩擦影响系数,一般取 0.0015~0.003,本例取 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一般取 0.15~0.3,本例取 0.25。
预应力筋关键点的应力见表 4-1。
σ l1 = 2m1L1 + 2m2 (L f − L1)
m1——第一段曲线孔道摩擦损失斜率,本例中
(4-5)
σ −σ
m1 =
C
B
L1
= 1301 − 1252 2700
= 0.0185 N / mm 2 / mm
m2——第二段曲线孔道摩擦损失斜率,本例中
m2
=
σD −σB L2
= 1252 −1177 6300
至计算点应力 (N/mm2) 1301 1252 1177 1106 1064
张拉伸长值 (mm) 2.3 17.7 39.5 37.1 15.1
(5)正反抛物线形的预应力筋的锚固损失和影响长度,略去端部平直段的影响,可按下
Lf =
பைடு நூலகம்
aE S − m1L12 m2
+ L12
列两式计算:
(4-4)
式中
预应力筋孔道采用预埋φ70 金属波纹管成型,κ=0.0015,μ=0.25。预应力筋用 7 孔夹 片式群锚锚固,YCW-150B 型千斤顶两端张拉,标定记录见表 7.5,每端工作长度取 700mm, 张拉端锚固时预应力筋内缩值α=7mm。
图 4 双跨框架梁预应力筋布置 表 4 YCW150B 型千斤顶标定记录(千斤顶顶试验机)
表 4-1 预应力筋关键点的参数
线段
AB BC CD DE EF
X (m) 0.35 2.7 6.3 6.3 2.7
θ (rad)
0 0.137 0.211 0.211 0.137
κx+μθ
0.001 0.038 0.062 0.062 0.038
e-(κx+μθ)
0.999 0.962 0.940 0.940 0.962
的。
端部锚固损失:
σ l1 = 2m1L1 + 2m2 (L f − L1)
= 2× 0.0185× 2700 + 2× 0.0119× (11960 − 2700) = 320N / mm2
端部锚固后的应力: σ A0 = σ con − σ l1 = 1302 − 320 = 982 N / mm 2 ,见图 4-2。
8) 计算预应力筋张拉时的油压表读数见表 4-2 所示。
表 4-2 YCW-150B 型千斤顶油压表读数
张拉程序 张拉力(kN) YCW150B,701#千斤顶 126#压力表(MPa) YCW150B,702#千斤顶 281#压力表(MPa)
0
0.2σcon
0.6σcon
0
255
766
0
8.4
25.0
试验机表盘读数(kN) 0
YCW150B,701#千斤顶
126#压力表(MPa)
0
YCW150B,702#千斤顶
281#压力表(MPa)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6.5 13.5 20.0 26.0 33.0 39.5 46.5 7.5 14.5 21.0 28.0 34.5 41.0 47.5
=
0.0119N / mm2 / mm
L1、L2——相应曲线段的投影长度。
则:
Lf =
aE S − m1L12 m2
+ L12
=
7 ×195000 − 0.0185 × 2700 2 + 6300 2 = 11.96m 0.0119
由于锚固损失的影响长度 L f = 11 .96 m < L / 2 = 18 .0m ,本例采用两端张拉是合理
式中 θ——从计算段起点至计算截面处曲线部分切线的
夹角(rad);
H——抛物线的矢高;
L——抛物线的水平投影长度。
AB 段:因是平直段,所以θab=0
图 4-1 抛物线的几何尺寸
BC 段:HBC=950-765=185mm,L=2700×2=5400mm
θ BC
=θ 2
=
4H L
=
4 ×185 5400
×
2700
=
(1 + 0.0313) × 2700 =
2708(mm)
同理:LBC=LEF=2708(mm); LCD=LDE=6347 (mm)
张拉端至预应力筋中部的曲线长度: 350+(2708+6347)×2=18.46(m)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按式 7.8 计算,即 L= L = l + l1 + l2 =(18.46+0.7)×2=38.32m 4) 预应力筋任意处(i)的应力按下式计算
ΔL = ΔL1 − c k2 − k1
(4-6)
式中
k1——初应力占控制应力的比例,本例初应力为 0.2σcon,k1=0.2; k2——终应力占控制应力的比例,本例终应力为 1.00σcon,k2=1.0。
则:ΔL =(198-8)÷(1.0—0.2)=235.7 mm
相对偏差:(235.7-224)÷224×100%=+6.0% (满足)
1)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1860=1302 (N/mm2)
每束预应力筋的张拉力按式 7.9 计算:Pcon=1302×140×7=1275960 (N)=1276 (kN)
2)预应力孔道为抛物线型,其夹角可近似按下式分段计算(图 4-1):
θ≈ 4H (rad) 2L
( 4-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