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仙人掌的刺说课稿

合集下载

仙人掌的刺教案

仙人掌的刺教案

《仙人掌的刺》教案张家口市高新区姚家庄中心校刘洋活动目标:1.能观察比较仙人掌与莲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点并记录下来。

2.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教学重点:1、能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到启发。

2.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教学过程:1.提前1天做好如29页所示的对比实验,即:将1株仙人掌和天竺葵分别浇透水,用大塑料袋罩住,在基部扎紧,备用。

2.上课开始,可分别展示一组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两种相差悬殊的环境——沙漠和水塘及两种生活环境中的代表植物。

3.利用仙人掌和莲的图片或实物,比较它们在形态上的区别,并将比较的结果在教材的表格内记录下来。

例如,仙人掌的叶子全部变为尖尖的叶刺,干茎厚实、丰满;莲的叶宽阔肥大,茎内有很多空洞。

4.指导学生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时,可先让学生尝试分析,如果学生感觉困难,可出示提前做好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罩着仙人掌的塑料袋内水珠很少,罩着天竺葵的塑料袋内有很多水珠,相信学生会因此受到启发。

5.一般学生会想到,仙人掌肥厚的茎能贮存水分,变成刺状的叶能减少水分蒸发;莲的叶子有利于水分的散失,茎内的空洞有利于在水下吸收空气和水分运输。

6.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再分析一至两种植物的形态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教材第29页有四幅图,左侧两幅为旱生植物光棍树和百岁兰,右侧两幅为水生植物睡莲和菱。

7.活动最后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两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发生对调后所能出现的情况。

注意启发学生不要仅满足于能说出会影响植物的生存,更要说出为什么换了环境后这些植物就不能生存,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个体现。

身体结构的适应性活动目标1.能根据观察结果或查阅资料,推测出动物某种形态结构的作用。

2.能至少提出两个关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摄食方式、运动方式、求偶方式等等)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问题。

3.能举例说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是如何相适应的。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仙人掌的刺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仙人掌的刺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仙人掌的刺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2.能根据观察结果或查阅资料,推测出动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能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

3.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课前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知道仙人掌为什么长着这么多的刺?二、指导学生认识仙人掌与莲的外部形态特征。

1.仙人掌与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2.让学生仔细观察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

3.学生互相交流。

4.让学生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课文的表格中。

5.让学生试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

6.让学生展开讨论。

7.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8.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9.让学生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三、指导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的适应性。

1.让学生把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与手掌紧贴在一起,试着做些简单的事。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让学生说说身体的其他结构是怎样适应生活需要的。

4.让学生讨论:其他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四、指导学生对狐狸进行研究。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三种狐狸头部特写的插图。

2.让学生推测它们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并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推测。

4.总结全文。

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传热比赛 1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热是如何传递的。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仙人掌的刺教学设计

仙人掌的刺教学设计

仙人掌的刺教学设计一、引言仙人掌是一种特殊的多肉植物,其刺是其特色之一。

仙人掌的刺不仅具有避敌和防护的功能,同时也可以成为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有趣的话题。

通过研究仙人掌的刺,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个仙人掌的刺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在生物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理解仙人掌的刺是什么以及其功能;2. 了解仙人掌刺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3. 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实物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仙人掌的图片,并问学生是否了解仙人掌的刺是什么以及起到了什么作用。

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传授(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仙人掌刺的功能和适应性。

可以分别介绍它们的避免水分散失、保护机制和防御功能,并通过图示和实际示范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验设计(3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个或多个仙人掌植株。

教师提供一些实验器材和材料,供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可以设计为:观察不同条件下仙人掌刺的表面形态和触感变化;测量仙人掌刺在不同环境下的硬度;观察仙人掌植株表面液滴的形成和保持。

4. 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思考仙人掌刺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教师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小组代表向全体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并讲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仙人掌刺的重要性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本次教学设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 学生讨论和展示: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评估,考察他们对仙人掌刺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仙人掌的刺

仙人掌的刺

<<仙人掌的刺>>教学设计吴桥县何庄学区大魏小学林智勇一、活动目标:1 .能观察比较仙人掌与莲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点并记录下来。

2 .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3 .能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到启发。

4 .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二、活动准备:仙人掌与莲为代表的水生植物和旱生植物的图片或实物、一株多叶植物、大塑料袋。

三、活动过程:1.提前1天做好如29页所示的对比实验,即:将1株仙人掌和天竺葵分别浇透水,用大塑料袋罩住,在基部扎紧,备用。

2 .展示一组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介绍两种相差悬殊的环境——沙漠和水塘及两种生活环境中的代表植物。

3.利用仙人掌和莲的实物,比较它们在形态上的区别,并将比较的结果在教材的表格内记录下来。

例如,仙人掌的叶子全部变为尖尖的叶刺,干茎厚实、丰满;莲的叶宽阔肥大,茎内有很多空洞。

4 .指导学生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

先让学生尝试分析,如果学生感觉困难,则出示提前做好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罩着仙人掌的塑料袋内水珠很少,罩着天竺葵的塑料袋内有很多水珠,使学生会受到启发。

5 .引导学生得到结论:仙人掌肥厚的茎能贮存水分,变成刺状的叶能减少水分蒸发;莲的叶子有利于水分的散失,茎内的空洞有利于在下吸收空气和水分运输。

6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再分析一至两种植物的形态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教材第29页有四幅图,左侧两幅为旱生植物光棍树和百岁兰,右侧两幅为水生植物睡莲和菱。

7 .讨论:大胆想像两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发生对调后所能出现的情况。

注意启发学生不要仅满足于能说出会影响植物的生存,并说说为什么换了环境后这些植物就不能生存。

仙人掌的刺教案

仙人掌的刺教案

仙人掌的刺教案教案标题:仙人掌的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学习仙人掌的刺的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仙人掌植物。

2. 仙人掌的刺实物或图片。

3.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仙人掌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提问学生是否见过或了解过仙人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探究:1. 向学生介绍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包括干燥的沙漠地带、多刺的外表等。

2. 让学生观察仙人掌的刺,讨论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密度。

3. 引导学生思考仙人掌的刺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仙人掌需要刺。

讲解:1. 解释仙人掌的刺是植物的适应性特征,用于保护自身免受捕食者的侵害。

2. 说明仙人掌刺的结构,包括由细胞组成的刺体和刺尖的尖锐形状。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株小型仙人掌植物或刺的图片。

2. 让学生观察仙人掌的刺,描述刺的形状、颜色和密度,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包括仙人掌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刺的结构和功能。

2. 提醒学生刺是仙人掌的一种适应性特征,用于保护自身免受捕食者的侵害。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附近观察其他多刺植物,并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仙人掌的刺对于防御捕食者的有效性。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和描述仙人掌的刺的能力。

2. 对学生的笔记和讨论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仙人掌刺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可以将仙人掌的刺与其他植物的防御机制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仙人掌的其他特点和种类。

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课件下载

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课件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拓展活动:对狐狸的研究
精编优质课PPT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北极狐 华北赤狐 热带狐
热带沙漠 北极
温带森林
精编优质课PPT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试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 自的生存环境的 ?
总结:
仙人掌的叶子全部变为尖尖的叶刺, 干茎厚实、丰满; 莲的叶宽阔肥大,茎内有很多空洞。
精编优质课PPT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活动1:仙人掌与莲
在千差万别的环境中,生 存着形形色色的动物和植物。 我们观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 植物,它们的外部形态也有不 同的特征。 今天我们就以仙人 掌与莲为例,比较这两种植物 在形态上的区别。
精编优质课PPT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仔细观察下图中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 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

精编优质课PPT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五年级上册公开课- 仙人掌的刺丨冀教版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仙人掌的刺-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仙人掌的刺-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仙人掌的刺-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仙人掌及其刺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了解仙人掌的刺对人体的危害,学会正确避免伤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仙人掌的刺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三、教学重点1.仙人掌的刺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四、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地避免仙人掌的刺对人体造成伤害。

五、教学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情景法六、教学过程1. 师生互动(5分钟)师生互动,教师询问学生关于仙人掌的了解和经验,引起学生们对仙人掌的兴趣。

2. 教授生词(5分钟)向学生解释仙人掌和刺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如热带和沙漠等地区。

同时,注重学生的生词积累,如蓬松、肉质等。

3. 观察仙人掌(10分钟)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观察仙人掌的刺的细长、锐利、棕色等特点,并了解仙人掌的射线状排列方式和数量。

4. 仙人掌的危害(10分钟)让学生了解仙人掌的刺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和常用的预防措施,如穿长裤、长袖衣服等。

5. 练习和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活动或讨论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询问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及其刺对人体的危害并解释预防措施等。

6. 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口头总结,让学生对仙人掌的了解和刺对人体的危害做出总结。

七、板书设计仙人掌的刺生长环境热带和荒漠刺的特点细长、锐利、棕色危害及预防穿长裤、长袖衣服等八、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知识文献。

2.观察周围有没有仙人掌。

3.撰写一个关于仙人掌的论文并提交。

九、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仙人掌的了解和警惕性有所提高,同时我们也应强调仙人掌刺对人体的危害,让学生们学会预防措施,让学生们有更加全面的科学知识。

仙人掌的刺

仙人掌的刺

《仙人掌的刺》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下册冯桂茹双塔山镇中心小学8、仙人掌的刺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观察、交流资料等活动,推测出动植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能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

2、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3、愿意与同学们交流并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相对最合理的推测。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三、准备:学生:查阅荷花、仙人掌、光棍树、芦荟睡莲、菱的有关身体结构及生活环境的资料并用不同形式整理。

教师:课件(图片、视频)板书课题:仙人掌的刺四、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5分)1、指导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与手掌心紧紧贴在一起,写出自己的名字并体会大拇指所起的作用。

生:谈感受(可能会说没大拇指不太方便,字写的不好等)师:我们身体的其他结构是怎样适应生活需要的。

生:交流、汇报。

2、小结:师:通过感受我们知道身体的各个器官对适应生活需要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它们的外部形态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

(二)探究活动1、植物的探究(20分)A:观察师:(出示仙人掌、莲的图片)请看这是我们熟悉的仙人掌、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给学生时间观察),观察好后说给小组同学听,并用简要的文字记录在记录表中。

B:交流汇报生:介绍仙人掌和莲(师根据生介绍需要将记录表用实物展展示。

师简要板书:叶:……,茎:……,根:……师要注意指导生有条理的介绍,对于学生进行表扬评价:有条理、用词准确、语言简洁)C:讨论1: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学生可能会在汇报特征时就说出其适应环境特点,此处师可视情况省去)师:看来仙人掌和莲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做了充分的准备。

讨论2:假如将仙人掌和莲的生活环境对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生讨论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仙人掌的刺》说课稿
蓝旗营学区三道河小学:佟艳双
我说课的内容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三课《仙人掌的刺》。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生物与环境》继续围绕“作用与平衡”这一概念,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方式及生态系统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进一步增强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切实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平衡)方式丰富多彩,还可为后续单元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奠定能力和知识的基础。

本课主要以生物与环境中水的关系为主线,引领学生探究生物的形态结构方面与环境的适应(平衡)。

我们要秉承“小学科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的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本课分为两个活动,活动1中的仙人掌和莲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植物,它们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分析两种植物的生长环境与身体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分析植物的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活动最后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植物形态与环境关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2从学生的自身体验活动开始,切身体会到大拇指的作用后,组织学生讨论身体的其他结构是怎样适应生活需要的,进而研究鱼的身体结构与水的适应关系。

拓展活动突出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与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2.根据观察结果或查阅资料,推测动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

3、能提出两个以上关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摄食方式、运动方式、求偶方式等等)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2.在交流中发现最合理的推测。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是如何相适应的。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五、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1、教法我将用到直观教学、情境教学法;2、学法以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分析法为主。

六、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设备,仙人掌与莲为代表的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图片或实物,热带草原(沙漠)、北极、温带草原三种自然环境中常见动物形态的图片或视频。

2、学生准备:提前1天将1株仙人掌和天竺葵分别浇透水,用大塑料袋罩住,在基部扎紧,备用。

七、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提倡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

根据这一标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展示两组图片,向学生介绍两种相差悬殊的环境——沙漠和水塘及两种生活环境中的代表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地电化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

2、展示仙人掌和莲的图片或实物,请同学们观察后提出问题:
(1)、找一找它的叶子和茎在哪里呢?
(2)、它的外部形态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回答。

教师:你们知道仙人掌为什么长着这么多的刺?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仙人掌的刺。

(二)提出问题、新课教学
活动1:仙人掌与莲
1.指导学生认识仙人掌与莲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28,观察这两幅图,然后小组讨论,回答两个问题。

问题①:仙人掌与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问题②:仔细观察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

学生观察并相互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课文P28的表格中。

学生记录。

2.汇报交流。

教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他的观察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3、教师提出问题:试着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
的?
小组讨论。

可先让学生尝试分析,出示提前做好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罩着仙人掌的塑料袋内水珠很少,而罩着天竺葵的塑料袋内有很多水珠。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一般学生会想到,仙人掌肥厚的茎能贮存水分,变成刺状的叶能减少水分蒸发;莲的叶子有利于水分的散失,茎内的空洞有利于在水下吸收空气和水分运输。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回答,学生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

4、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再次分析植物的形态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5.讨论:假如将旱生和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对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两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发生对调后所能出现的情况。

注意启发学生不要满足于能说出会影响植物的生存,更要说出为什么换了环境后这些植物就不能生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活动2:身体结构的适应性
1、游戏导入:做拇指游戏
①让学生把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与手掌紧贴在一起,试着做些简单的事。

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活动从有趣味性的拇指游戏开始,当学生对习以为常的大拇指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了深刻的体验后,再让学生交流身体的其他构造是怎样适应生活需要的。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谈话:关于人体结构是如何适应生活需要的?这一话题可谈的内容很多,教师要适时找机会将话题转移到研究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上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举手发言,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

3、观察讨论:对鱼的观察这一活动,请学生观察养在鱼缸中的活鱼。

主要观察交流的内容为:流线形的身体有利于在水中运动,鳍可以在鱼流动时划水等,这些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形成了在水中生活的方式,以适应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观察后讨论自己的发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动物身体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实例。

可引导学生就有别于其他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自己带的材料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当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评)
1.填空。

(1)莲是我们熟悉的()植物(填水生、陆生),为了适应()的生活,它的茎中间有(),有利于水分运输和在水下吸收空气;叶面宽大有利于()。

(2)仙人掌适合生活在()的沙漠中,仙人掌的刺实际上是它的()。

仙人掌的茎比较(),有利于()水分。

(3)人们把骆驼的驼峰又叫做()。

2.选择(请你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下列植物中()为适应干旱环境叶子消失。

A.光棍树 B.睡莲 C.百岁兰 D.菱
(2)水中生活的鱼靠()运动,用()呼吸。

A.肺 B.腮 C.皮肤 D.鳍
(3)骆驼为适应干旱的沙漠,主要靠()储存脂肪转化成水分。

A.粗颈 B.驼峰 C.肚子
(4)流线型的汽车外形是仿生()。

A.鱼 B.骆驼 C.大象
3.问答题。

如果北极的气候发生变化,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长出茂密的植物。

推想十万年后生存下来的北极熊的体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四、拓展活动:对狐狸的研究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三种狐狸头部特写的插图。

2.让学生推测它们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并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推测。

板书设计:
第八课仙人掌的刺
一、仙人掌的刺
仙人掌的叶子全部变为尖尖的叶刺,干茎厚实、丰满;
莲的叶宽阔肥大,茎内有很多空洞。

二、身体结构的适应性
1.观察鱼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①流线形的身体有利于在水中运动。

②鳍可以在鱼游动时划水,尾鳍如船舵和螺旋桨发动机。

③鳃帮助鱼呼吸。

2.骆驼身体的哪些结构适于它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生活?
①驼峰:固体水库,隔热。

②蹄肥大,有肉垫:防陷、耐高温。

③眼耳鼻:辨方向、挡风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