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行业相关定义与概念
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概述1. 水利工程的定义和概念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通过建设和管理水库、水电站、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设施,调节、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的工程领域。
水利工程涉及水文学、水力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工程学科。
2. 水利工程的分类水利工程可以根据用途、规模、功能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2.1 根据用途分类根据用途的不同,水利工程可以分为灌溉工程、排水工程、水电工程、水资源调配工程等。
•灌溉工程:主要用于农田的灌溉,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资源。
•排水工程:主要用于排除地下水、雨水和污水,防止水灾和水logging。
•水电工程:利用水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用于发电。
•水资源调配工程:通过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2 根据规模分类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水利工程可以分为大型水利工程、中型水利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
•大型水利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规模庞大,影响广泛。
•中型水利工程:如大型水库、大型灌溉系统等,规模适中,服务于特定区域。
•小型水利工程:如小型水库、小型灌溉系统等,规模较小,服务于局部地区。
2.3 根据功能分类根据功能的不同,水利工程可以分为调蓄工程、防洪工程、治河工程等。
•调蓄工程:主要用于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保证水资源的供应。
•防洪工程:主要用于预防和减轻洪水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治河工程:主要用于河道的整治和水流的控制,改善水环境。
3. 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作用水利工程在现代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3.1 经济作用水利工程可以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供应,满足农业、工业、城市等领域的用水需求。
灌溉工程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发展;水电工程可以提供清洁的能源,推动工业发展;水资源调配工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3.2 生态作用水利工程可以改善水环境,保护生态系统。
城市水利的概念

城市水利的概念城市水利是指为城市提供安全、充足、高质量的水资源以及有效排水的系统和措施。
它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水利的概念首先包括供水系统。
城市的供水系统主要由水源、水库、水厂、水管网以及相关设备等组成。
供水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包括生活用水、饮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等。
供水系统需要充分利用并保护可持续水资源,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加强水源保护、改善供水设备、提高供水管网的水质和运行效率等。
城市水利的概念还包括排水系统。
城市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水设备、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组成。
排水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有效排除城市生活污水和雨水,保持城市的卫生环境和防洪能力。
排水系统需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管网,提高排水设备的运行效率,加强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等。
同时,城市排水系统也需要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例如考虑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
在城市水利的概念中,还应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和管理。
由于城市水资源有限,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这可以通过提高供水系统的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污水处理和回用、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等途径来实现。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了解水资源的状态和趋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水资源的变化。
城市水利的概念还涉及到水环境的保护。
城市的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和破坏。
因此,城市水利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质。
这包括加强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价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面,城市水利的概念还应包括水灾防治和水安全的内容。
在城市水利规划和设计中,要考虑防洪、抗旱和排涝等方面的需要,确保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还要加强饮用水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管理,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水利工程的概念

水利工程的概念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的工程项目。
它涉及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文水资源的调查研究、水文水资源的评价和预测、水文水资源的规划和设计、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
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保障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水利工程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满足人类对水的需求。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水库建设、引水工程、灌溉工程、供水工程等。
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储存、调节、分配和利用,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
2. 水文水资源的调查研究:水利工程需要对水文水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利用状况。
通过水文水资源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水文水资源的评价和预测:水利工程需要对水文水资源进行评价和预测,以了解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和未来的变化趋势。
通过水文水资源的评价和预测,可以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确保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4. 水文水资源的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需要对水文水资源进行规划和设计,以确定工程的建设目标、布局和技术方案。
水文水资源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利用需求,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5. 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满足人类对水的需求。
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水库建设、引水工程、灌溉工程、供水工程等。
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储存、调节、分配和利用,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
6.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利工程需要进行工程建设和管理,以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
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需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
水利工程的管理包括工程的日常运行、维护和保养等,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水利工程概念

水利工程概念水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学科,旨在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和防治水害的科学技术。
水利工程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防洪与治水、水力发电与输配电、农业水利与灌溉、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水文监测与水资源管理、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等方面。
一、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水利工程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用水需求。
水利工程通过修建水库、引水工程、抽水站等水利设施,能够有效地调节和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水利工程的核心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如何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利工程,确保水利设施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考虑到河流地貌、水文气象、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采取有效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法,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三、防洪与治水防洪与治水是水利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防治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水利工程通过修建堤防、河道整治、水库等设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洪水,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四、水力发电与输配电水力发电与输配电是水利工程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和输配电,满足人们的能源需求。
水利工程通过修建水电站和电网等设施,能够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五、农业水利与灌溉农业水利与灌溉是水利工程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水资源进行农田灌溉和排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水利工程通过修建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等设施,能够实现农田的有效灌溉和排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六、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是水利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主要研究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水利工程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利行业宣传册 (2)

水利行业宣传册
标题:水利行业宣传册
引言概述:
水利行业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宣传册作为水利行业推广的重要工具,承载着传递信息、增强认知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水利行业宣传册的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内容:
1. 水利行业概述
1.1 水利行业的定义和范围
1.2 水利行业的发展历程
1.3 水利行业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水利工程项目介绍
2.1 水库工程
2.2 河道治理工程
2.3 水闸工程
2.4 水电站工程
2.5 水资源调配工程
3. 水利行业的科技创新
3.1 智慧水利技术
3.2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技术
3.3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
3.4 水利环境保护技术
3.5 水利灾害预防与减灾技术
4. 水利行业的社会影响
4.1 经济发展
4.2 农田灌溉
4.3 水资源保护
4.4 生态环境保护
4.5 水利灾害防治
5. 水利行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5.1 水利行业的国际合作形式
5.2 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5.3 水利行业的国际标准与规范
5.4 水利行业的国际组织与会议
5.5 水利行业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结:
水利行业宣传册作为传递水利行业信息的重要工具,通过概述水利行业的概况、介绍水利工程项目、展示水利行业的科技创新、阐述水利行业的社会影响以及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公众对水利行业的认知和了解。
同时,宣
传册的内容应准确、详细,并注重专业性,以便更好地传递水利行业的价值和意义。
水利工程与水资源管理

水利工程与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与水资源管理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过程。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水资源管理则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水利工程与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技术应用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相关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基本概念1.1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是指通过建设各种设施和采取相应措施,对地表和地下水进行调控、开发和保护,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需求的一种综合性工程。
它包括灌溉、排灌、河道治理、河口治理等多个方面。
1.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分配,对地表和地下水进行综合性管理与调度,以实现最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它包括供需平衡分析、节约用水措施推广等多个方面。
二、历史发展2.1 古代文明中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水资源的管理。
例如,中国古代的灌溉工程和水利管理制度就具有悠久的历史。
古罗马时期,罗马人也建设了一系列供水系统,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用水资源。
2.2 现代水利工程与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水利工程和管理得到了长足发展。
例如,大型水库建设、抗洪排涝工程、城市供排水系统等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技术应用3.1 智能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与管理中的应用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将其应用于水利工程与管理中。
例如,在灌溉系统中使用智能传感器进行土壤湿度监测和自动化灌溉控制,在城市供排水系统中使用智能监测设备进行泄洪调度等。
3.2 水资源保护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为了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人们开发出一系列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技术。
例如,在农业灌溉中推广滴灌技术和微喷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盐碱化。
四、未来趋势4.1 绿色水利工程与管理未来,水利工程与管理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的发展。
例如,推广生态灌溉和生态护岸等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利枢纽、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定义

水利枢纽科技名词定义为实现一项或多项水利任务,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场所修建若干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组合体,以控制调节水流。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学总类(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目录简介划分等级水利枢纽工程简介水利枢纽water control project;hydraulic complex葛洲坝水利枢纽为满足各项水利工程兴利除害的目标,在河流[1]或渠道的适宜地段修建的不同类型水工建筑物的综合体。
水利枢纽常以其形成的水库或主体工程——坝、水电站的名称来命名,如三峡大坝、密云水库、罗贡坝、新安江水电站等;也有直接称水利枢纽的,如葛洲坝水利枢纽。
水利枢纽按承担任务的不同,可分为防洪枢纽、灌溉(或供水)枢纽、水力发电枢纽和航运枢纽等。
多数水利枢纽[1]承担多项任务,称为综合性水利枢纽。
影响水利枢纽功能的主要因素是选定合理的位置和最优的布置方案。
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一般通过河流流域规划或地区水利规划确定。
具体位置须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使各个水工建筑物都能布刘家道口水利枢纽置在安全可靠的地基[1]上,并能满足建筑物的尺度和布置要求,以及施工的必需条件。
水利枢纽工程的布置,一般通过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确定。
枢纽布置必须使各个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在位置上各得其所,在运用中相互协调,充分有效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各个水工建筑物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水流条件良好,上下游的水流和冲淤变化不影响或少影响枢纽的正常运行,总之技术上要安全可靠;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力求建筑物布置紧凑,一个[2]建筑物能发[2]挥多种作用,减少工程量和工程占地,以减小投资;同时要充分考虑管理运行的要求和施工便利,工期短。
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总体布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按系统工程的分析研究方法进行论证确定。
划分等级水利枢纽常按其规模、效益和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大小进行分等,并将枢纽中的建筑物按其重要性进行分级。
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水利工程可以调 节水资源的质量, 提高水质,保障 人民生活用水和
生态环境用水
水利工程可以调 节水资源的流量, 防止洪涝灾害, 保障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
水能利用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的特点 水能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水能利用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提高能源安全 水能利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按照工程作用,可以分为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水力发电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等
水利工程发展历程
古代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主要用于防洪、灌溉和运输
近代水利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主要用于发电、防洪和供水
现代水利工程:如海绵城市、生态水利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水利工程:如智能水利、数字水利等,将更加注重科技和创新,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率 和效益
更新改造阶段:根据需要进行工程更新改造,提高工程效 益和延长工程寿命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管理机构:水利部、 流域管理机构、地 方水利部门
管理职责:规划、 建设、运行、维 护、监管
管理方式:统一 管理与分级管理 相结合
管理目标:保障水 利工程安全、高效 、可持续运行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原则: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
04
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程序
规划阶段:确定工程规模、选址、设计方案等
设计阶段:绘制工程图纸,制定施工方案,进行工程预算 等
施工阶段: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包括土方工程、混凝 土工程、金属结构工程等
验收阶段: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和相关标准
运营阶段:对工程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和 发挥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
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水务一体化:
水务,即涉水事务。
水务一体化即涉水事务统一管理。
亦即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统一管理。
它是加快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产物。
水平衡测试:
水平衡测试是对用水单位进行科学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进一步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基础。
水平衡也称水量平衡,是指在一个确定的用水系统内,输入水量之和等于输出水量之和。
水资源变化量(△S)=|P+R入-E-R出| 降水(P),径流流入(R入)。
蒸发 (E),径流流出(R出)。
水平衡测试是加强用水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有水和合理用水的一项基础工作。
它涉及到用水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技术性。
通过水平衡测试应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单位用水现状。
如水系管网分布情况,各类用水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分布及运转状态,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获取准确的实测数据。
对单位用水现状进行合理化分析。
依据掌握的资料和获取的数据进行计
算、分析、评价有关用水技术经济指标,找出薄弱环节和节水潜力,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和规划。
找出单位用水管网和设施的泄漏点,并采取修复措施,堵塞跑、冒、滴、漏。
健全单位用水三级计量仪表。
既能保证水平衡测试量化指标的准确性,又为今后的用水计量和考核提供技术保障。
可以较准确地把用水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用水单元,把计划用水纳入各级承包责任制或目标管理计划,定期考核,调动各方面的节水积极性。
建立用水档案,在水平衡测试工作中,搜集的有关资料,原始记录和实测数据,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分析和计算,形成一套完整详实的包括有图、表、文字材料在内的用水档案。
通过水平衡测试提高单位管理人员的节水意识,单位节水管理节水水平和业务技术素质。
为制定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量指标提供了较准确的基础数据。
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是倡导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提高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全面实行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社会。
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参与下,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的合理用水和高效益用水。
1998年,为了加大节水工作的力度,水利部提出了开展跨世纪节水行动。
从2000年开始,这项工作得到了财政部的重视和支持,将跨世纪节水行动项目
列为财政专项,给予资金支持。
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项目的工作内容涉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政策制定、改革管理体制、试点工作开展、技术推广和加强宣传等方面。
“百千千”工程:
2012年1月水利部印发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在非常规水源利用方面,《规划》提出建设“百千千”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工程.包括300个大中型灌区、3000个高用水工业企业、3000个生活服务业用水单位。
水功能区划:
水资源论证是指依据江河流域或者区域综合规划以及水资源专项规划,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取水、用水、退水的合理性以及对水环境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的专业活动。
我国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
《水利产业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水资源论证法规。
1、概念定义:饮用水水源地概括了提供城镇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餐饮业、旅游业等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
2、分类:以供水人口数为分界线,供水人口数小于1000人的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大于1000人的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3、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水质保证饮用水卫生要求;
二级保护区:主要在满足水质要求的正常情况下,出现污染饮用水水源的突
发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采取紧急措施时间和缓冲地带;
准保护区:为了在保障水源水质的情况下兼顾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对其提出一定的防护要求来保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系统尤其是水生态系统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部分地区出现河道断流、水体污染、湿地萎缩等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2004年起,水利部开始部署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立足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通过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遏制局部地区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5年10月,水利部正式批复武汉市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首批试点城市。
2005~2008年间,除武汉市外,江苏无锡市、广西桂林市、山东莱州市、浙江丽水市、辽宁新宾县、湖南凤凰县、吉林松原市、河北邢台市、陕西西安市等9个地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试点。
目前,试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节水“三同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此为节水“三同时”制度。
非常规水源:
是指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地表水、地下水的(常规)水资源,主要有雨水、再生水(经过再生处理的污水和废水)、海水、空中水、矿井水、苦咸水等,这
些水源的特点是经过处理后可以再生利用。
监测种类(6类):
视频监测、水功能区监测、取水口监测、地下水监测、断面流量监测、入河排污监测。
召测
召测:也叫点测或者数据召测。
(interrogation),由中心站呼叫某个遥测站,发出取数指令后,收集该遥测站送来的数据。
DO(环境监测氧参数)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 )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COD(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可大致表示污水中的有机物量。
COD是指标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
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
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
一般测量化学需氧量所用的氧化剂为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使用不同的氧化剂得出的数值也不同,因此需要注明检测方法。
为了统一具有可比性,各国都有一定的监测标准。
化学需氧量还可与生化需氧量(BOD)比较,BOD/COD的比率反映出了污水的生物降解能力。
生化需氧量分析花费时间较长,一般在20天以上水中生物方能基本消耗完全,为便
捷一般取五天时已耗氧约95%为环境监测数据,标志为BO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