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治疗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诊断与治疗

2型糖尿病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筛查和管理策略
筛查
定期检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等指标,以及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
管理策略
控制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减少蛋白质摄入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需采 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如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等。
视网膜病变监测和干预手段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治疗
对于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禁忌症的 患者,可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需注意胰
岛素的种类、剂量和注射方法。
口服降糖药
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包括双胍类、 磺脲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 剂等,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
选用。
A
B
C
D
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血 糖变化和其他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管 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心血管并发症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风险评估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等手段,评估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 症的风险。
干预措施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 因素,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 限酒、适量运动等。对于高风险患者 ,还需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进行一级预防。
诊断流程
包括初诊怀疑糖尿病时的筛查,确诊糖尿病后的分型诊断,以及并发症和合并 症的评估。
实验室检查项目
血糖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 等,用于评估患者的血糖水平。
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 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胰岛功能检查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

运动风险评估
运动风险评估:糖尿病患者可通过PAR-Q+进行运动风险评估,了解自身 运动能力和安全程度。
跌倒风险自评问卷:老年患者可通过跌倒风险自评问卷(self-rated fall risk questionnaire,self-rated FRQ)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运动能力评估
心肺耐力评估
采用运动负荷试验或运动心肺试验进行评估,以了解 人体的整体活动能力。
进行更大强度的运动。
每次运动10分钟
推荐T2DM患者每次运动时间不 少于10分钟,每天累计30~60分 钟,每周累计至少150分钟的中
等强度有氧运动。
步行6000步/d
推荐每周不少于3天、6000步/ 天的步行,步频根据自身情况不 低于60~90步/分,最好能达到
100步/分的步行运动处方。
不同运动类别的推荐意见
运动治疗糖尿病:指南与实践

2 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概述

2 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 定原则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前评估

不同运动类别的推荐意见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与运动

2 型糖尿病常见共患疾病与运动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运动

2 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运动

2 型糖尿病运动时机的选择
11 运动中的血糖监测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运动过程中的用力程度,是决定运动量的核心因素。增加 运动强度可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包括单次运动时间和累计运动时间。推荐的运动时间可根据个 体差异和目标设定。
运动方式 根据改善身体运动能力的不同,有氧运动可分为低、中、高强度。推荐根 据个人情况和目标设定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2型糖尿病如何治疗

2型糖尿病如何治疗

2型糖尿病如何治疗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

目前,国内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5000多万,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

2型糖尿病的诊断我国多采用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标准如下:1.糖化血红蛋白A1c≥6.5%;2.空腹血糖FPG≥7.0 mmol/L。

空腹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 mm ol/L;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符合1~3标准之一者,重复检测仍符合1~3标准之一者,可诊断为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传统治疗方式糖尿病常合并高血脂和高血压,它所带来的心血管疾病、肾功损害、肢端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期寿命,给患者本人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目前2型糖尿病以内科治疗为主,包括饮食控制、运动与生活方式干预、口服各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但效果不理想,易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另外这些治疗不能完全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药物治疗容易产生药物的耐受性与依赖性。

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的方法因移植排异、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及手术并发症等诸多因素制约了其临床应用及效果。

胚胎干细胞和胰腺干细胞移植,又分别受到伦理学争论及取材不便的影响而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2型糖尿病还具有进展性,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以每年20%的速度迅速下降,因此大多数患者使用药物治疗5年后,即使联合应用降血糖药物,也难以保证病人血糖恢复正常和避免糖尿病所致的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胰岛素使不少患者受益,但到了后期会出现胰岛素抵抗,使治疗面临困境。

2型糖尿病治疗最佳方式--胃转流手术经过全球糖尿病领域权威糖尿病专家不断的研究和临床试验长达20多年,终于将胃转流手术发展为成熟的糖尿病治疗技术,且是如今唯一能够起到治愈糖尿病的效果,虽然只能够治愈2型糖尿病,但是不得不说,这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意义。

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

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

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掌握关键,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2型糖尿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和管理这种疾病。

一、了解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血糖升高。

这种疾病通常与肥胖、缺乏运动、遗传等因素有关。

2型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在疾病早期出现,但也可能在后期才被察觉。

二、2型糖尿病的诊断对于怀疑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1、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2、其他检测:包括血压、血脂、肾功能等检测,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三、2型糖尿病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饮食控制: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

2、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

3、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4、自我管理: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定期就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2型糖尿病的预防预防2型糖尿病的措施包括: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

2、定期检查: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早发现血糖异常。

3、控制血糖: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五、结论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详细介绍了2型糖尿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种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以降低疾病对我们身体和生活的负面影响。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

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一、2型糖尿病的诊断诊断2型糖尿病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血糖值和糖耐量试验来判断。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国糖尿病预防控制联盟(CCDPC)的一致性推荐,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

二、2型糖尿病的治疗1.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方法。

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

饮食控制要求患者限制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调整体重。

2.药物治疗当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时,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药物有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分泌促进剂、降糖胰岛素抵抗剂和降糖吸收抑制剂等。

胰岛素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病情发展进行调节。

3.个体化治疗三、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1.心血管病预防2.肾病预防糖尿病是慢性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医生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及时干预,减少肾病的发生。

3.眼底病变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医生要定期对视网膜进行检查,及时干预,减少视力的丧失。

4.神经病变预防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医生应关注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来预防神经病变的发生。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的基层诊疗涉及到诊断、治疗和并发症预防等多方面内容,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系统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2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2型糖尿病能治好吗文章目录*一、2型糖尿病能治好吗1. 2型糖尿病能完全治好吗2. 2型糖尿病如何治疗3. 2型糖尿病治疗偏方*二、2型糖尿病如何饮食*三、2型糖尿病不能吃什么2型糖尿病能治好吗1、2型糖尿病能完全治好吗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治疗,目前医学水平还达不到根除,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病人一经确诊,就要正规治疗,只要接受规范治疗,就可以不可以获得和正常人相同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但是,糖尿病的疗法,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病人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疗法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2、2型糖尿病如何治疗 2.1、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可以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主要有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注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等。

药物疗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糖尿病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消瘦、腹痛等不良反应,因此,要慎重选择。

2.2、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每一天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

2.3、运动疗法合理适量的运动锻炼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可以促进患者对糖的利用,能有效地减少胰岛的负担。

平时可以做一些适量的家务、慢跑等运动,每个星期至少锻炼5次,每次锻炼大概30分钟左右即可,但切忌做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以免影响了病情。

3、2型糖尿病治疗偏方 3.1、木耳、扁豆各60克。

将黑木耳,扁豆共研成细面粉,每服9克,1日2--3次。

3.2、大田螺20个,养于清水盆中,漂去泥沙,取出田螺肉加黄酒半小杯,拌和,再以清水炖熟,饮汤,每日1次。

3.3、猪胰1条,淡菜45--80克。

先将淡菜(干品)洗净后用清水浸泡约20分钟,然后放入煲汤,待煮开10分钟后加入猪胰同煲。

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治疗有哪些方法比较好,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2型糖尿病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形成的,虽然胰岛素治疗能暂时使症状缓解,但长期应用易诱发感染并产生诸多副作用。

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造成2型糖尿病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果不注意就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在生活中要注意2型糖尿病的影响,要注意及时的治疗。

糖尿病专家王健带我们来看看2型糖尿病治疗有哪些方法比较好:
1、积极治疗: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控制总热能:这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

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

2、加强对糖尿病的治疗,要使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达标,以减少其慢性和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以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维持正常体重: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3、综合调整: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

对糖尿病的易感人群为预防对象,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措施,使易感人群及早改变生活方式,降体重、降血压、降血脂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4、及早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者,并给予干预治疗如拜唐苹或二甲双胍,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社区开展人群筛查,建立防治网。

2型糖尿病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要及时检测血糖,及早发现及早采取饮食加运动或服用药治疗,干预血糖异常升高,减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要尽快到医院去进行诊治,要相信科学的治疗才是最有效的。

2型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

2型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
监测药物:记录每天的药物使用情况, 了解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监测心理状态: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心理 状态,及时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 态度
饮食调整:控 制总热量摄入, 合理搭配膳食, 减少糖分和碳 水化合物摄入
运动计划:制 定适合自己的 运动计划,如 散步、慢跑、 游泳等,增加
身体活动量
监测血糖:定 期监测血糖, 根据血糖变化 调整饮食和运
预防进展:通过 生活方式改变、 早期筛查和干预 ,降低并发症的 发生率
糖尿病的预防: 健康饮食、适量 运动、控制体重 等生活方式的改 变
糖尿病的管理: 血糖监测、药物 治疗、胰岛素治 疗等综合管理方 式
新型药物:如 GLP-1受体激动剂 、SGLT2抑制剂等 新型药物的研究 和应用
糖尿病教育:提 高患者对糖尿病 的认识,增强自 我管理能力
汇报人:XX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增加,通常在40 岁以后发病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 岛素分泌不足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 口渴、多尿、疲劳、视力模
糊等
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 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和
胰岛素治疗
遗传因素:家族 中有糖尿病患者 的人更容易患病
控制体重:保 持正常体重,
避免肥胖
腰围管理:保 持腰围在正常 范围内,避免
腰围过大
健康饮食:均 衡饮食,减少 高糖、高脂肪、 高盐食物的摄

适量运动:坚 持适量运动, 提高身体代谢
率和免疫力
控制血压:通过饮食控制、 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式, 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 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式, 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岛素等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皮下 注射、静脉注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糖
肝脏 ↑HGP ↓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
↓葡萄糖摄取 ↑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
肌 肉 脂 肪
磺脲类( ) 磺脲类(SU)
• 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
– 主要作用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主要作用: 刺激胰岛β – 胰外作用: ↑胰岛素敏感性 、促糖利用 胰外作用 胰岛素敏感性
• 适应症: 适应症:
双胍类( ) 双胍类(BG)
• 种类: 种类:
– 苯乙双胍(Phenformin) 苯乙双胍( ) – 二甲双胍(Metformin):现唯一应用 二甲双胍( ):现唯一应用 ):
双胍类——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 双胍类
• • • • • • • 改善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增加葡萄糖利用 抑制肝糖异生 促进无氧糖酵解 减少肠道葡萄糖吸收 降体重,不刺激β细胞、 降体重,不刺激β细胞、不增加高胰岛素血症 单用不引起低血糖
– 有一定β细胞功能,经饮食运动治疗未获良好 有一定β细胞功能, 控制非肥胖 2型糖尿病 型糖尿病 – 年龄 年龄>40岁,空腹血糖 岁 空腹血糖<10mmol/L,病程 年 ,病程<5年

注意
– 高血糖 高血糖→↓SU的吸收、↓药效 早期应用 的吸收、 药效 药效→早期应用 的吸收 – SU治疗效度与 FBG、 C肽曲线下面积(AUC)有关:FBG低、 治疗效度与 、 肽曲线下面积 肽曲线下面积( )有关: 低 AUC高,成功率高 高
磺脲类药物药代动力学
化学 成分 格列苯脲 格列奇特 格列吡嗪 ( 优降糖) (达美康) (美吡达 优降糖) 达美康 达美康) 美吡达 美吡达) 3~4h 6~12h 16~24h 50%尿 尿 50%粪便 粪便 有降糖作用 格列吡嗪控释片 格列喹酮 (瑞易宁 瑞易宁) (糖适平 糖适平) 瑞易宁 糖适平 2~3h 1.5~3h 8~12h 5%尿 尿 95%粪便 粪便 格列美脲 (亚莫利 亚莫利) 亚莫利 2~3h 9h 24h 60%尿 尿 40%粪便 粪便 达峰时间 半衰期 药效时间 清除途径 3~4h 1~2h 6~12h 6~12h 2~4h 2~4h 10~20h 8~12h 24 h 60~70%尿 90%尿 90%尿 尿 尿 尿 20~30%粪便 10%粪便 10%粪便 粪便 粪便 粪便 抑制血小板 聚集降血糖 ++ 抑制血小板 聚集降血糖脂 +++ +++ ++ ++++
双胍类——适应症
• 肥胖或超重 型DM病人首选 肥胖或超重2型 病人首选 • 与胰岛素(1型和 型DM)合用,可减少外 合用, 与胰岛素 型和2型 型和 合用 源胰岛素用量20-30% 源胰岛素用量
格列奈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Meglitinide) )
• 不同点: 不同点:
– 与SUR1的结合和解离速度更快、作用时间更短、 的结合和解离速度更快、 的结合和解离速度更快 作用时间更短、 亲和力更强 – 起效快,代谢快 起效快,
• 15分钟起效,1小时内达峰值浓度,半衰期仅 小时左右 分钟起效, 小时内达峰值浓度 半衰期仅1小时左右 小时内达峰值浓度, 小时左右, 分钟起效 约经4小时基本代谢清除 小时基本代谢清除, 约经 小时基本代谢清除,两餐之间不刺激胰岛素释放
格列喹酮--糖肾 糖肾( ♥ 格列喹酮 糖肾(适)平
主要经肝排泄,<5%经肾排泄 主要经肝排泄, 经肾排泄 可用于轻、 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肌酐清除率在30~ 肌酐清除率在 ~60ml/min 用法: ~ 用法:30~180mg,每天 ~2次 ,每天1~ 次
格列美脲--亚莫利 ♥ 格列美脲 亚莫利
磺脲类( ) 磺脲类(SU) ——禁忌症 禁忌症
• • • • • 1型糖尿病 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代谢紊乱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代谢紊乱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妊娠期间 感染、 感染、手术等严重应激状态
磺脲类( ) 磺脲类(SU) ——用药注意 用药注意
• 用药时间:餐前 用药时间:餐前30-45分 分 • 用药次数:生物学效应多持续 小时以 用药次数:生物学效应多持续12小时以 每天1-2次即可 次即可。 上,每天 次即可。 • 用量:小剂量→最大限量,可5-7天调整 用量:小剂量→最大限量, 天调整 一次 • 联合用药:同类不主张联用 联合用药:
治疗措施
• 控制血糖
– – – – 糖尿病教育 病情监测(血糖自我监测 血糖自我监测) 病情监测 血糖自我监测 医学营养治疗 体育锻炼
– 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应用
– 胰岛移植
• 并发症治疗
口服抗糖尿病药( 口服抗糖尿病药(OAD)类型 )
• SU胰岛素促泌剂(格列本脲,格列
降糖药 (OHA)
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格列齐特--达美康 ♥ 格列齐特 达美康
安全有效, 安全有效,低血糖少见 适应于老年DM患者 患者 适应于老年 ↓血小板粘附或聚集,对阻止糖尿病微血管 血小板粘附或聚集, 并发症有益 用法: ~ 或者30mg~120mg, 用法:40~240mg或者 或者 ~ , 常用剂量60~90mg ,每天1~2次 常用剂量 ~ 每天 ~ 次
2型糖尿病的治疗 型糖尿病的治疗
刘娟 中山一院内分泌科 2009-06-12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 长期治疗 综合治疗 治疗措施个体化
糖尿病治疗目标
长期稳定血糖于近正常水平,消除症状, • 长期稳定血糖于近正常水平,消除症状,提 高生活质量 • 严格控制血压 • 纠正血脂异常和肥胖 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病残率 和死亡率 保证病人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寿命 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胃肠道治疗系统( 胃肠道治疗系统(GITS)控制制剂 ) ↑B细胞对进餐刺激的反应促胰岛素分泌 细胞对进餐刺激的反应促胰岛素分泌 进一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每日一次给药,全天控制血糖,方便, 每日一次给药,全天控制血糖,方便,依从性高 用法:2.5~30mg,常用剂量10mg/d,每天1~2次 用法: ~ ,常用剂量 ,每天 ~ 次
磺脲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
• 低血糖:不易早期察觉(和胰岛素相比)且 低血糖:不易早期察觉(和胰岛素相比) 持续时间长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 持续时间长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老年人使 用应从小剂量开始 各种药物低血糖危险
格列苯脲 格列齐特 格列吡嗪 格列吡嗪控释片 格列喹酮 格列美脲
低血糖 +++ + + + + +
格列吡嗪--美吡达 ♥ 格列吡嗪 美吡达
吸收迅速, 吸收迅速,降血糖作用快 刺激胰岛素分泌时间短,短效促泌剂 刺激胰岛素分泌时间短, 降血脂,增加纤溶, 降血脂,增加纤溶,有利于减少血管并发症 用法: ~ 用法:2.5~30mg,常用剂量 ,常用剂量15mg/d,每天 次 ,每天3次
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怡宁 格列吡嗪控释片 瑞怡宁
新一代SU 新一代 对胰岛B细胞选择性强 对胰岛 细胞选择性强 膜受体蛋白65Kda结合和解离快,亲和低 结合和解离快, 与SU膜受体蛋白 膜受体蛋白 结合和解离快 快速高效持久降血糖 • 每日一次可控制24h血糖 每日一次可控制 血糖 • 胰外作用:改善胰岛素受体和(或)受体后缺陷, 胰外作用:改善胰岛素受体和( 受体后缺陷, 增强靶组织(肝 骨骼肌、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 增强靶组织 肝、骨骼肌、脂肪 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 性 • 治疗剂量 治疗剂量1-6mg,常用剂量 ~4mg/d,每天 次 ,常用剂量2~ ,每天1次 • • •
磺脲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 药疹(不常见,较轻) 过敏反应—药疹(不常见,较轻) 药疹 • 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粒细胞缺乏 • 肝功能异常(偶见) 肝功能异常(偶见de) 格列奈类药物(Meglitinide)
磺脲类药物种类
第一代 甲磺丁脲 ( tolbutamide)( D860) 氯磺丙脲 ( chlorpropamide) 第二代 glibenclamide)(优降糖 优降糖) 格列苯脲 ( glibenclamide)(优降糖) gliclazide)(达美康 格列奇特 ( gliclazide)(达美康 ) glipizide)(美吡达 格列吡嗪 ( glipizide)(美吡达 ) gliquidone)(糖适平 格列喹酮 ( gliquidone)(糖适平 ) 第三代 格列美脲 ( glimepiride)(亚莫利) glimepiride)(亚莫利) 亚莫利
(2005年亚太 型糖尿病政策组) 年亚太2 糖尿病控制标准(2005年亚太2型糖尿病政策组)
控制目标 血糖( 血糖(mmol/l) ) 4.4-6.1 空腹 餐后2h 4.4-8.0 餐后 GHbA1C(%) ) <6.5 血脂( 血脂(mmol/l) ) LDL-C <2.5 HDLC >1.0 甘油三脂 <1.5 血压( 血压(mmHg) ) <130/80
• 作用机制
– 以瑞格列奈(诺和龙)为例,与SU比较: 以瑞格列奈(诺和龙)为例, SU比较 比较: – 相同点: 相同点: – 也是通过与SUR1结合,关闭 β细胞膜中 结合, 细胞膜中ATP依赖 也是通过与 结合 细胞膜中 依赖 性钾通道,使 细胞膜去极化 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 细胞膜去极化, 性钾通道 使β细胞膜去极化 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 增加,最终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最终促进 增加 最终促进 细胞分泌胰岛素
– 降低空腹血糖 降低空腹血糖4.1mmoL/L,降低餐后血糖 ,降低餐后血糖5.7mmol/L – 降低 HbA1c 1.8%
安全性
• 瑞格列奈 – 降低餐后血糖 • 较少发生低血糖 • 与双胍类,噻唑烷二酮,胰岛素联用, 与双胍类,噻唑烷二酮,胰岛素联用, 增加降糖效果 • 使用安全,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 使用安全,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 依从性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