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案完整版
小学语文《梅花魂》教案

小学语文《梅花魂》教案小学语文《梅花魂》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梅花魂》教案(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梅花魂》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学法]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挂图。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
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梅花魂的教案优秀8篇

梅花魂的教案优秀8篇《梅花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3、整体感知内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课后拓展延伸。
教学重点:了解梅花的秉性,品味“三哭”,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导入1、复习重点字词。
2、全班齐读古诗《梅花》。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梅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它的精神是什么?“魂”是什么意思?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2、思考古诗的出处和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情感。
(借古诗抒发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
)3、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讨论、交流:文中哪三次提到外祖父“落泪”,表现了外祖父怎样的情感?教念古诗,悲伤落泪无法回国,痛哭失声爱国心送别亲人,泪眼朦胧三、小组合作、交流评析1、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提示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
)2、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出示)(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梅花魂》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7篇

《梅花魂》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7篇小学语文《梅花魂》优质教案设计篇一学习内容:课文《梅花魂》,古诗词《卜算子·咏梅》、《梅花绝句》(之三)、《白梅》,拓展阅读《苏武的故事》。
学习目标:1、理解“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念祖国的情感。
2、了解梅花的品格,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3、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心、思乡情,领悟这种感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1.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理解华侨老人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梅花的幻灯片12、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
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品花,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
1、学生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梅花的古诗词。
2、出示幻灯片2朗读古诗词《卜算子·咏梅》、《梅花绝句》(之三)、《墨梅》。
师:课文中也有几处写梅花的句子,请大家找找看。
出示幻灯片33、默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4、梅花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学习的古诗词和课文说一说。
出示幻灯片4,重点朗读写梅花特点的一段话“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师:这段话哪些地方应该重读?指名读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总结梅花的特点(坚强不屈,不畏严寒)齐读这段话三、悟魂,感悟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气节。
师: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出示幻灯,51、自由读《苏武的故事》,苏武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五年级语文梅花魂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梅花魂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梅花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梅花魂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3.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导入明标: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中最让人留念的怕是春天了。
春天是花的季节,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人。
其实啊,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
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也曾写下词盛赞她。
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板书课题《梅花魂》齐读课题。
生:梅花魂。
师:请同学们带着预习的感受再读题目。
(生读体会语感)生:梅花----魂-------二、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完成导学案第一题2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写了“我”的外祖父爱梅花。
师:“我”是谁呢?生:“我”是指作者陈慧英。
生:我觉得是文中的小主人公莺儿。
《梅花魂》教学设计(6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这里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理的《梅花魂》教学设计(较新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会写。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质。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以及爱国情谊。
教学重难点: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花吗?(PPT出示梅花)你们学过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字苦寒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看了图和古人关于梅花的诗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梅花有什么特点呢?(不畏严寒,不怕风雪欺压)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绽放自己的美丽,而梅花却是顶着严寒,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独立。
可见它具有非常不屈的品质。
梅花不仅是花中的君子,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黄子孙的品格。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第六课《梅花魂》。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谁能来解释一下“魂”这个字的意思。
(灵魂,精神)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梅花有魂吗?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呢?我们先保留着这个问题,带着这个疑问共同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想一想,本文作者围绕梅花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首先进行生字词的检查(PPT出示词语)灵魂腮边训斥玷污呜咽欺凌秉性蒙眬梳理衰老手绢华侨白杭绸抹干净凉飕飕不甚在意颇负盛名风欺雪压眷恋缕缕幽芳葬身异国漂泊他乡(注意蒙眬、曚昽和朦胧的用法,蒙眬、朦胧:指模糊不清;曚昽:指日光不清)3、你能用较后一排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
小学语文梅花魂教案【三篇】

《梅花魂》⼀课它有着⾮常积极的教育意义,这篇课⽂,写的是⼀位⽼华侨⼗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的梅花⼿绢郑重地交给外孙⼥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
⼩编整理了⼩学语⽂梅花魂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梅花魂教案1 设计理念:《语⽂课程标准》指出“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
因此,这节课上,我将积极创造⾃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进⾃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个“魂”字,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真⾄纯的爱国深情。
设计特⾊:本⽂教学尊重学⽣独特的情感体验,按“质疑——释疑——升华”这样的主线展开学习,奏响情感教学的⾳。
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引题质疑 1、师⽣谈话,引导学⽣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揭题,读题。
引导学⽣紧扣课题中的“魂”质疑。
俗话说,兴趣是学⽣的⽼师,在学习新课前,让学⽣通过交流有关梅花的相关知识,和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学习的兴趣。
⼆、读⽂质疑 1、初读课⽂,整体感知课⽂内容。
要求学⽣交流,读完课⽂后,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的话概括地谈⼀谈初读课⽂的感受? 2、讨论课⽂围绕外祖⽗写了哪⼏件事情? 3、围绕这五件事情,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结合学⽣的问题,⽼师适时在事情后加上问号。
这个环节的设计,⽬的在于使学⽣对⽂章有个全⾯的了解,对⼈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
这⾥的质疑为学⽣创造了⾃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为完成下⾯的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标打下基础。
三、逐步释疑 (⼀)解读“梅花魂” 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的疑惑这很好,但是真正会学习的⼈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解决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归结在课题中的⼀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读读课⽂,找到课⽂中能解释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句⼦: “是啊,莺⼉,……⼀个中国⼈,⽆论在怎样的境遇⾥,总要有梅花的秉(bǐng)性才好!” 层次⼀: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 1、简单地说,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秉性”是什么意思?⽂中指什么? 2、这段话中哪⼏句是介绍的梅花的精神?(出⽰句⼦)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能引导学⽣说出古⼈描写梅花的诗句更好。
梅花魂教案(精选多篇)

梅花魂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梅花魂教案梅花魂(鄂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韩亚莉小教一班一、教学目标1、理解相关诗词2、学会撩乱、眷恋、玷污、血色的读音和颇负盛名、葬身异国、文坛、气节意思3、理解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包括的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4、理解《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二、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字词读音与意思2、积累有关梅花的诗句三、课前导入1、现在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梅花的诗词,试着朗诵或者背诵出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王安石《梅花》等等2、引出学习有关梅花的文章,并检查预习情况,包括重点字词的读音与意义,板书课题<梅花魂>点同学读撩乱、眷恋、玷污、血色,解释颇负盛名、葬身异国、文坛、气节四、课文理解1、再打开课文,迅速浏览课文,找找文章讲了哪几件事,可以分小组讨论生答:(1)、外祖父读思念家乡的诗会落泪(2)、外祖父训斥“我”不该弄脏墨梅图(3)、外祖父打算送我回祖国(4)、外祖父赠送墨梅图(5)、外祖父赠送梅华娟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的时候是现在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3、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已经离开了祖国,那她是几岁离开的?我5岁那年??、我很小的时候4、这说明对外祖父的记忆的很小的时候,作者只是记住了外祖父的一些事,并记录了下来,但是她还是有许许多多的疑问,都是哪些疑问呢?“外公哭了,外公哭了”。
你还小,不懂呢??、外公问什么对其他的古玩不甚在意,却训斥我弄脏了墨梅图,更不懂为什么后来又把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也不懂外祖父为什么非要把我送回去??、为什么老人一下子衰老许多??5、那么一个小小的孩童怎么能明白一个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的心呢?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长大了,长大了的她读懂了吗?怎样看出来他读懂了多少年过去了??6、再把这一段读一遍。
梅花魂教案(5篇)

《梅花魂教案》梅花魂教案(1):《梅花魂》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需充足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
因而,这节课上,我将用心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魂字,按质疑---释疑---升华这样的主线展开学习,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高洁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引题质疑1、揭题,读题。
引导学生紧扣课题中的魂质疑。
2、复习课文围绕外祖父写的五件事情。
3、围绕这五件事件,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设计意图:俗话说,兴致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那里的质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为完成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维感情,并琢磨这种感情是怎样抒发出来的教学目的打下基础。
)二、逐渐释疑(一)解读梅花魂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说明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示句子:是啊,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层次一: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
1、简略地说,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2、这段话中哪几句是介绍的梅花的精神?(出示句子)3、那该怎样读出梅花的精神呢?指名读――齐读原先外公爱好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精神)层次二:梅花魂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
1、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再找句子读。
(出示句子)2、播放课件:歌曲《红梅赞》告知学生:这首歌是影片《江姐》的主题曲,歌曲唱的是梅花,歌颂的却是江姐。
那么在你的记忆中像江姐那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还有吗?3、是啊,他们就像这昂首盛开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带着这种感情,自我再好好读读。
4、外公赞扬梅花,就是赞颂――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而他们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6、《梅花魂》第二课时华师附属梧桐湖学校杨文凯题记: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提高习作能力。
教案简析:从课题“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
这样的教学构想,抓住了课文的关键,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中先指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的难点:老人爱梅花是爱祖国的表现。
扫除学生自己阅读上的障碍。
再放手让他们从文中的几件事中,寻找表现老人爱祖国、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内容。
体现阅读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生成为主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在教学中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歌曲《红梅赞》,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起到了很好地作用。
针对本文内容含蓄、思想性深刻的特点,采用情感朗读来配合教学。
让学生从读中悟情悟理。
加之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一定能透彻地理解全文。
学情分析本文的主题为“梅花魂——赤子魂——国魂”。
本文体现的是思乡之情,这是生活在父母身边、对社会缺乏认知的孩子们难以深刻体会的,特别是“梅魂”与“国魂”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同时,这一课又是一篇语言非常有特色的美文,更要求孩子们充分运用以前使用过的阅读理解办法,更好地去阅读,去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孩子们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本文的教学将努力做到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充分挖掘课文的兴趣点和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主动积极的情感空间,真正做到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目标A、知识目标:1、进一步生字。
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积累有关梅花的优美词句,背诵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借物喻人”的特点。
B、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2、继续进行默读、品析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
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C、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是怎样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2、懂得“梅花魂”的深刻内涵,并受到这种品格感染。
学习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了解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借物喻人”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梅魂-赤子之魂-国魂)。
学习准备1、教师:准备导学案2、学生: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3、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部分习题。
学习指南:【互动一】一、我会用心地把课文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二、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我还想把这些好词抄写两遍,并会用上其中的一两个造句。
三、通过预习,我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可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去概述。
)四、课前积累有关梅花的古诗文。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此教案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在第一课时完成初读感知及字词教学的前提下进行。
)一、【互动二】课前播放《红梅赞》,导入新课。
学生谈感受(梅花是我国的一种名花,这首歌不仅唱出了梅花的美,还唱出了梅花的品格,也就是我们即将学到的“梅花魂。
”)二、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互动三】用小标题的形式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思国伤感;(4)赠送梅图;(5)送梅花手绢;2、【互动三】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梅魂又是怎样的呢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又是怎样来表现“梅花魂”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说出与梅花直接相关的事件)三、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
1、【互动四】质疑: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2、【互动五】自由读。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通过对老人语言、行动的描写,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PPT出示删掉“轻轻、慢慢”与原句的对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3、【互动六】“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互动七】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学生带着问题在读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
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集体背诵(“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作为中国人,我们也应该像梅花一样。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
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
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
)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四、总结方法,放手让学生学习第一、三、五件事。
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默读第一、三、五件事:2、【互动八】思考讨论:“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A、体现在“吟诗落泪。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
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B、还体现在外祖父的言行里;(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互动九】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2、【互动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
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这样前后呼应,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互动十一】拓展阅读:课本P29“阅读链接《故乡》”。
6、【互动十二】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六、分层作业设计:(陈达、张鑫等7名同学完成一至五题;杨帆、龚蓓等27名同学完成一至七题;刘畅、丁良丽等13名同学完成一至八题。
)一、读读写写。
幽芳诗词训斥玷污脾气葬身异国颇负盛名慈祥稀罕秉性衰老眷恋飘泊他乡顶天立地二、用线段将左右两边的字恰当地搭配起来。
三、把带点字的读音写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偶然( )( ) 爱惜( )( )希罕( )( ) 快乐( )( )五、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 )的梅花( )的品格( )的泪珠( )的外公六、将下列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2.一枝梅花,有什么希罕呢3.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七、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13段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1、外祖父之所以爱梅花,爱的是梅花的精神——有、有、有。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坚强不屈的秉性。
()B.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