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05主要的心理学实验B

合集下载

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

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

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在儿童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经典的实验被用来探究孩子们的认知和行为。

这些实验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孩子们参与,从而揭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反应。

其中一些实验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我们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学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见解。

一项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是皮亚杰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被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操作按钮,以得到一种奖励。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行为,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他们对奖励和惩罚的反应,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这个实验揭示了儿童在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发展特点,对儿童教育和心理健康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

另一个经典的实验是巴德利的婴儿镜像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婴儿被置于一个镜子前,并观察他们对自己的反应。

通过观察婴儿的行为,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婴儿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意识。

这个实验揭示了婴儿在自我意识方面的发展过程,为我们理解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洛特夏尔的假象实验也是一项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被给予一个假象任务,例如告诉他们一只玩具是一个“水瓶”,而不是一个“杯子”。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言语和行为,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他们对语言和符号的理解能力。

这个实验揭示了儿童在语言和符号认知方面的发展过程,为我们探究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的来说,这些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为我们揭示了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奥秘,为我们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学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见解。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反应,还为我们提供了促进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启示。

通过不断进行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情绪对人们记忆的影响,了解情绪对记忆的调节作用。

实验对象,50名大学生。

实验时间,2021年9月1日。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器材,计算机、实验问卷。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给实验对象播放不同情绪的视频片段,然后让他们填写相关的记忆测试问卷,以了解不同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实验步骤:1. 招募实验对象,并告知实验目的和步骤。

2. 给实验对象播放一段悲伤情绪的视频片段,让他们观看5分钟。

3. 让实验对象填写与视频内容相关的记忆测试问卷,包括视频中出现的物品、人物、情节等。

4. 给实验对象播放一段愉快情绪的视频片段,让他们观看5分钟。

5. 让实验对象填写与视频内容相关的记忆测试问卷。

6. 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悲伤情绪对记忆有显著的影响,实验对象在观看悲伤视频后的记忆测试问卷得分较低,记忆能力减弱;而观看愉快视频后的记忆测试问卷得分较高,记忆能力增强。

实验结论:情绪对记忆有着显著的影响,悲伤情绪会削弱记忆能力,而愉快情绪会增强记忆能力。

这表明情绪在记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于情绪的调节可以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

实验局限性:本实验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另外,实验对象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实验建议:未来可以结合脑电图等生理学指标进行实验,以更准确地探究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同时,可以拓展实验对象的范围,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实验结果。

实验意义:本实验结果对于了解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调节情绪以提高记忆能力,对心理健康和学习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情绪对记忆确实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实验

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实验

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实验实验名称:教育心理学实验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教育学专业中的教育心理学相关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促进教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自我认知实验、学习动机实验和教学评价实验。

第一部分:自我认知实验自我认知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部分旨在通过自我评价实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并进一步探索自我认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实验步骤如下:1. 学生填写相关问卷,包括学习风格、学习偏好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的问题。

2. 学生根据问卷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分析,探讨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潜在改进空间。

3. 学生根据自我评价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记录实施过程和结果。

第二部分:学习动机实验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对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部分旨在通过学习动机实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动机类型,并探索学习动机对学业表现的影响。

实验步骤如下:1. 学生参与学习动机测试,并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类型(如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成就动机等)。

2. 学生根据学习动机类型,分析其对学习和成绩的影响,并寻找提升学习动机的方法和策略。

3. 学生进行个案研究,选择一个学习动机类型较强的同学进行观察和访谈,了解其学习动机的来源和对学业的影响。

第三部分:教学评价实验教学评价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教育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部分旨在通过教学评价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流程,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

实验步骤如下:1. 学生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标准,熟悉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和流程。

2. 学生模拟进行教学评价,包括课前准备、教学实施和评价反思等环节。

3. 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个人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

结论:通过教育心理学实验的开展,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在课堂上可以做的心理实验

在课堂上可以做的心理实验

在课堂上可以做的心理实验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心理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在课堂上可以进行的心理实验的示例:1. 注意力实验,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注意力的分配和集中。

例如,通过给学生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然后要求他们在其中找出特定的目标物体或信息。

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时间和准确性,可以讨论注意力的注意力的可塑性和注意力的分配策略。

2. 记忆实验,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记忆的过程和效果。

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系列的单词或图片,然后要求他们在一段时间后回忆出尽可能多的内容。

通过观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和遗忘曲线,可以讨论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检索过程。

3. 权威性实验,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权威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例如,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份看似权威的调查问卷,其中包含一些不合理的问题或指令。

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遵从程度,可以讨论权威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和从众效应。

4. 社会认知实验,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情境描述或短片,然后要求他们推断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和意图。

通过观察学生的推断和解释,可以讨论社会认知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5. 情绪实验,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例如,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不同情绪的音乐或视频片段,然后观察他们的情绪反应和情绪调节策略。

通过讨论学生的情绪体验和应对方式,可以探讨情绪的产生机制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这些实验只是一些示例,具体的实验设计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进行调整。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确保学生的参与是自愿的,并且遵循伦理原则。

同时,教师应该对实验的目的和过程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讨论,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的意义和结果。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讨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了解情绪对记忆的作用机制。

实验对象,20名大学生。

实验材料,实验室、电脑、视频剪辑软件、问卷调查表。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向实验对象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实验对象的情绪状态。

2. 实验对象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看悲伤情绪的视频,另一组观看愉快情绪的视频。

3. 视频结束后,实验对象进行记忆测试,记忆视频中出现的物品。

4. 记忆测试结束后,再次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实验对象的情绪状态。

5. 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看悲伤情绪视频的实验对象,在记忆测试中的表现明显优于观看愉快情绪视频的实验对象。

而且,在记忆测试后再次填写问卷调查表时,观看悲伤情绪视频的实验对象情绪得分也较高。

实验结论:情绪对记忆有着显著的影响。

悲伤情绪能够提高记忆的表现,而愉快情绪则可能会对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结果与实验假设相符,说明情绪对记忆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分析: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情绪能够激活大脑中的杏仁核和下丘脑,进而影响海马体的活动,从而影响记忆的形成和存储。

悲伤情绪能够增强大脑的注意力和认知功能,有利于信息的加工和存储,而愉快情绪可能会降低大脑的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导致记忆的减弱。

实验局限性:本实验只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小规模实验,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对象个体差异的影响。

未来可以扩大实验规模,拓展实验对象的范围,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实验结果。

结论:情绪对记忆有着显著的影响,悲伤情绪能够提高记忆的表现,而愉快情绪可能会对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结果对于我们了解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情绪与记忆之间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4(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这一研究属于(分数:2.00)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价值研究√D.事实研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

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

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

(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

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旨在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本题的命题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采用思辨的方法。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3.在研究“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上,研究者的理论基础有: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

但论文中两个理论都没有恰当使用。

这一研究违反了(分数:2.00)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创新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心理学经典实验篇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经典实验篇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经典实验篇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实验一:思维定势梅尔的绳子实验和卢钦斯的量杯实验1.含义思维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定势使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

2.实验请试解水罐问题:实验中要求个体用容积不同的3种容器(A,B,C)去量所要求的水量,并且试用公式的形式表明你所用的方法。

3.结论进行之前练习(即先做1至6题)、获得一定经验的个体倾向于用三杯(B-A-2C)方法来解决第7和第8题,表明形成了定势。

没有进行事先练习的个体则更倾向于用更简单的办法(A+C或A-C)去解决第7题和第8题。

由此可见,定势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在情况不变时,有助于人们问题解决;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实验二:功能固着邓克尔等人的蜡烛实验1.含义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2.实验(1)梅尔(N.R.F. Maier,1933)演示了功能固着现象。

被试进入一房间,内有两根绳子从天花板垂下,实验人员要求被试将两根绳子结起来(两绳长度可以连结)。

室内另有一张椅子子,桌上有榔头和钳子。

被试可能试着一手握住一根绳,再去抓另一根绳,但是够不着,在此情况下被试应如何办呢?研究表明,被试不易想到用榔头或钳子作摆锤,通过绳子摆动,以便同时够到两根绳子。

(2)邓克尔经典的点蜡烛实验来验证功能固着的存在。

心理学家邓克尔设计了一个蜡烛实验。

在桌子上有三个硬纸盒,盒里分别装着图钉、火柴和蜡烛。

要求被试者用桌子上的这些物品将蜡烛固定在木板墙上。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把纸盒钉在墙上,再以它为台基竖立蜡烛。

但许多被试者不会这样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把装有东西的纸盒当做容器,看不出纸盒还有别的用途。

3.结论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磁共振成像,MRI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MRI成像技术的发展而出现 – 结构像与功能像 – 利用BOLD(基于血氧水平)信号成像
~
大小常性测量器 – 测定大小恒常性
速示仪:P105 – 短时间呈现视觉刺激 记忆鼓:P106 – 研究记忆
~
~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24
常用心理实验仪器
~ 棒框仪 – 棒框测验 – 认知方式: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动作稳定器,九洞(孔)仪 – 测定手的动作稳定程度 – 间接测量情绪波动程度 反应时测定仪:P107
~
~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25
常用心理实验仪器
~ 双手调节器 – 研究注意分配和双手协调功能
~
警戒仪:P109 – 测定个体警戒状态
镜画仪:P110 – 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 音笼 – 测定人对声音的定位能力
~
~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26
眼动技术
~ 眼动仪 – 测试人的眼球运动,从而推断其心理过程 数据处理 – 注视点 – 注视时间(首、总) – 回扫次数 – 眼动轨迹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18
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
~ Flanker任务 / 侧抑制任务 – 任务:只对刺激中央的刺激(靶刺激)做出反应,而忽视两 侧的干扰刺激。 – 结果:与靶刺激和干扰刺激相一致的条件相比,不一致条件 下,反应时更长,ACC更低。即Flanker效应。
<<<<< >>>>>
实验心理学PPT 9
~
黄山学院教育系
过滤器模型&双耳分听实验
~ Treisman的衰减模型
~
Treisman的双耳分听追随耳实验 – 被试报告为: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 并声称是从一只 耳朵听到的。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10
过滤器模型&双耳分听实验
~ 知觉选择模型 – 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都认为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 不是所有的输入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 反应选择模型 – 过滤器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凡进入输入通道的信息都可以 识别,但只有一部分信息才可引起反应。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17
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
~ 刺激反应一致性 – 在空间探测和辨别任务中,当目标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与正确 的反应按键位置一致时,反应时明显小于不一致情况。这种空 间维度的刺激-反应的同侧易化现象就是刺激-反应一致性效应。 – 经典研究范式主要有四种: • Stroop任务:书写颜色与词义信息间的冲突 • Simon任务:目标位置和反应方位间的冲突 • Flanker 任务: • 反向眼跳(反眼动)任务:朝向眼动和反向眼动两种作业。 前者要求被试注视方框闪烁位置,后者要求被试注视与闪烁 方框相反的镜像位置。后者反应时更长,错误率更高。
双加工理论
~
两种加工过程 – 控制性加工:需要注意资源,容量有限,可以灵活地用于 变化的环境,受人的意识控制。 – 自动加工:无需注意资源,无容量限制,不受意识控制, 一旦形成就难于改变。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14
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
~ 注意的促进与启动效应 – 要求被试只注意目标,而不理会分心物。 • 目标重复启动:T0和T1相同 • 目标语义启动:T0和T1语义相关 • 控制条件:T0和T1无关 – 启动效应是指目标重复启动条件中 T1的反应时短于控制条件。 这种启动效应不仅存在于目标重复启动条件中,而且存在目 标语义启动条件。
程序:实验时只让被试复述靶子词,实验结束后,意外地让被 试回忆非靶子词。 结果:无论语义可辨度的高低,感觉可辨度低时,回忆数量都 高于感觉可辨度高条件。 解释:非专注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工;感觉可辨度 低条件下,对非靶子词加工需要较多的资源,因此回忆数量多。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13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29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 ERP扫盲 – 刺激显示装置、反应盒、电极帽、放大器、数据处理软件 – 64导、128导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30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 ERP扫盲 – 左奇右偶 – Z:中线电极 – C:两耳连线 – F:额 – T:颞 – P:顶 – O:枕 – 眨眼伪迹
~ 面部表情测量技术 – 早期技术:由未经训练的被试对面部表情进行整体判断。 –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艾克曼 • AU1—额眉心上抬 • AU15—唇角下压 • 只是利用解剖学原理 对面部各部位进行测量, 而不是对情绪的测量。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5
面部表情测量
~ 面部表情测量技术 – 两个互为补充的测量系统:伊扎德 • 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以面 部肌肉运动为单位,是用以测量区域性面部肌肉运动 的精确图式。 • 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提供了关于面部 表情模式的总概貌。
>><>> <<><<
LLLLL
RRLRR
RRRRR
LLRLL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19
(八)常用心理实验仪器与技术(孟,杨) • • • • 常用心理实验仪器 眼动技术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20
常用心理实验仪器
~ 色轮,混色轮 – 色光混合,颜色后效,闪光融合 听力计:P101 – 测定个体对各种频率感受性大小 声级计 – 测量分析声音的强度,单位分贝 语图仪 – 将复合音或语音分析为频率、强度、 时间变化。
~

分化情绪量表:见P576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7
(七)注意实验(朱) • • • • • • 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 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 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 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 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 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目标 启动刺激 分心物
探测刺激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16
注意的返回抑制
~ Posner & Cohen(1984)的返回抑制(IOR) 范式 – 实验中要求被试眼睛盯住中间小框。首先,某一边缘小框变亮 (线索化);其次,间隔一段时间后中间小框变亮(将注意从 线索化位置移开);最后,在某一周边小框(线索化位置/非线 索化位置)出现靶子,要求被试对靶子尽快做出反应。 – 返回抑制:第一次线索出现到靶子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 SOA) 100ms内时,C1比C2反应时短,出现易化作用;SOA达到200300ms时,则出现抑制作用,即C1比C2反应时长。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32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 ERP评价 – 极高的时间分辨率,几乎达到实时;完全无创性;造价较低, 使用、维护较为方便 – 空间分辨率相对不高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33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

正电子发射层析照技术,PET
示踪同位素注入人体,同位素释放出的正电子与脑组织中的电子相遇 发生湮灭,产生一对方向几乎相反的γ射线,可以被专门的装置探测 到,据此得到同位素的位置分布。 局限性:成像时间长;基本无创,但有反射性物质剂量限制;造价高
实验心理学PPT
22
常用心理实验仪器
~ 动景器,动景盘 – 演示似动现象
~
深度知觉仪:P102 – 研究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测定仪:P103 – 研究时间知觉。 空间知觉测定仪:P104 – 研究空间知觉。
~
~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23
常用心理实验仪器
~ 速度知觉仪:P104 – 测量人的速度判断能力
~
~
~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21
常用心理实验仪器
~ 两点阈量规 – 测定人体各部位两点阈限
~
动觉计 – 测定动觉感受性,或关节活动控制能力。
实体镜,立体镜:P101 – 证实双眼视差,产生立体知觉。 长度和面积估计器 –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的感觉阈限, 或进行面积估计
~
~
黄山学院教育系
~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28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 EEG对ERP的淹没与叠加基本原理 – 刺激诱发的ERP波幅比EEG小得多,二者构成小信号与大噪 音的关系,因此无法测量 – ERP有两个恒定:波形恒定、潜伏期恒定。通过叠加,可以 从EEG中提取出ERP – 叠加方法:对被试者施以多次重复刺激S,将每次S产生的含 有ERP的EEG加以叠加与平均。由于EEG与刺激间无固定 关系,而ERP有两个恒定,所以ERP与叠加次数成比例增大。 叠加后的ERP数值除以叠加次数,平均值即还原为一次S引 发的ERP值
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续)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1
ONTLINE
• • • • • • • •
听觉实验 视觉实验 知觉实验 学习实验 记忆实验 情绪实验 注意实验 常用心理实验仪器与技术
黄山学院教育系
实验心理学PPT
2
(六)情绪实验(杨) • 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
• 面部表情的测量
• 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