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脑脊液常规

脑脊液常规

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常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是通过采集和检测脑脊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和细胞成分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相关疾病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对脑脊液常规的临床意义、检查方法和结果解读进行综述。

一、脑脊液常规的临床意义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性、出血性和肿瘤性疾病,并对病程进行监测和疾病的预后进行评估。

1. 炎症性疾病:脑脊液常规检查是炎症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金标准之一。

在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升高,且以淋巴细胞为主,提示炎症性病变。

2. 出血性疾病:脑脊液常规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蛛网膜炎。

出血性病变时,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增高,颜色变红,且蛋白质含量也会升高。

3. 肿瘤性疾病:脑脊液常规检查有助于判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存在和种类。

肿瘤性病变时,脑脊液中出现异常细胞,以及细胞核增大和核仁增多等变化。

二、脑脊液常规的检查方法脑脊液常规检查主要包括脑脊液采集、标本处理和实验室检测三个步骤。

1. 脑脊液采集:脑脊液通常通过腰椎穿刺采集。

患者取侧卧位,暴露腰部皮肤,消毒后麻醉,医生使用腰麻针引导腰椎穿刺针进入腰椎间隙,通过穿刺针引出脑脊液。

2.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脑脊液标本一般分成三份,分别用于生化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测。

其中,生化学检测常包括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等指标的测定;细胞学检测包括脑脊液细胞计数、染色和细胞分类;微生物学检测主要是培养和鉴定病原体。

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包括生化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测。

生化学检测主要是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标本进行定量分析;细胞学检测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脑脊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微生物学检测则是通过培养和鉴定病原体,寻找致病菌。

三、脑脊液常规的结果解读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结果根据不同指标的变化来进行解读,常见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类含量等。

1. 白细胞计数:正常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一般应该在0-5个/μL,白细胞计数增高可以提示炎症性疾病或感染存在;但也有少数正常人脑脊液中白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称为“乳糜脑脊液”。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1题目
2简介
脑脊液检查是检测患者生物样本中微量物质配合病理检查等检测手段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检测结果往往是诊断神经系统急性和慢性病变的重要提示。

经医务人员综合检查病理状况及检测结果,最终确诊神经系统疾病。

3脑脊液检查的内容
脑脊液检查是通过硬膜外穿刺、颅脑针穿刺等方法采集脑脊液,所采集的脑脊液结果可以通过化学成分检测、细胞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等方式分析,对检测到的细菌、病毒、凝血因子浓度、蛋白质比值等进行分析。

4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1.化学成分检测:有些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引起脑脊液中微量物质的改变,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炎可能会在脑脊液中增加蛋白质、着陆素、抗体、凝血因子等微量物质,从而成为诊断基准。

2.细胞学检测:通过脑脊液中细胞分析可以检测到患者早期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从而及早发现病因,实行病情治疗,也可以排列和移除恶性肿瘤。

3.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器官植入病原体表位点,检测抗原抗体对,来进行证实性诊断,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某种特定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

5结论
脑脊液检查是检测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测手段,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病变,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化学成分、细胞学成分和免疫学成分,来进行分析,进而及早发现、治疗病因,从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11例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11例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膜炎 。 外 , 典型症 状或脑 脊液化 验不典 型伴有 脑 此 无
核治疗 后病情 好转 即可确诊 。 对于在 C F或 C F以 S S
外 标 本 中发 现 结 核 杆 菌 的 慢 性 脑 膜 炎 患 者 , 即 可 确 诊 为结 核 性 脑 膜 炎 。
结 核性脑 膜炎 是结 核杆 菌引起 脑膜 和脊髓 膜 的 内感染 性疾病 。最近统 计 约 3 %的结核 性脑 膜炎患 0 者在 抗结 核治 疗无 效后 死 亡,诊 断不及 时 造成 的治 疗延误 是导致 治疗无 效 的主要原 因l 近年 来患该病 2 l 。
( D 检测 :1 A A) 1 例患者 中 , D > / A A 8 UL者为 1 0例 , 其
脑膜强化 、 脑积水或颅内结核瘤。 符合上述①+ ③ 中最 高者为 4 / , D < / ②+ 3 U L A A 8 UL者为 1 。 例 或①十 ④ , 4条均符合 , ②+ 或 可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 3 讨 论
由于 投 入 小 , 于 开 展 , 结 核 性 脑 膜 炎 的 临 床 诊 断 易 对
等 , 对患 者的 以上资料进 行分析 和评估 。 并
2 结 果
有较大 的参考 价值 。
本 次研究 老年结核 性脑 膜炎患 者 C F检查 的不 S
外结 核病者 , 也为可 疑结脑 患者 , 若患 者经 经验抗 结 非化脓 性炎 症 .是一种 好发 于儿 童及青 壮年 人 的颅
1 方法 所 有患 者 在 正 规抗 结 核 治 疗 前均 接 受 的老年 人逐渐 增多 。 . 3 老年患者 由于发病年 龄较大 , 临
腰穿行 C F检查 , S 检测 指标有 : S C F性 状 、 力 、 压 细胞 床往往 表现不 典 型 , 尤其 是患 者合 并症较 多 , 常与结

脑脊液实验检查实验报告

脑脊液实验检查实验报告

脑脊液实验检查实验报告脑脊液实验检查实验报告脑脊液实验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脑脊液中的生化指标和细胞成分,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本文将介绍脑脊液实验检查的一般过程和结果解读。

一、脑脊液实验检查的过程脑脊液实验检查需要进行腰穿,即将一根细长的针插入患者的腰椎间隙,以取得脑脊液样本。

在进行腰穿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检查,并排除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通常,患者需要采取特定的体位,如侧卧位或坐位,以便医生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腰穿。

在腰穿过程中,医生会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穿刺点,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然后,医生会小心地插入针头,直到进入脊髓腔,并开始收集脑脊液样本。

通常,医生会收集3-5毫升的脑脊液,足够进行各种实验检查。

在采集样本后,医生会缓慢地将针头拔出,并对穿刺点进行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脑脊液实验检查的结果解读脑脊液实验检查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脊液实验检查指标及其解读:1. 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为5-15厘米水柱。

异常的脑脊液压力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如脑肿瘤或脑积水。

2. 脑脊液外观:正常脑脊液呈清亮无色,类似于水。

异常的外观可能暗示感染、出血或其他病理变化。

3. 脑脊液细胞计数:正常脑脊液中的细胞数通常很低,正常值为0-5个/微升。

增高的细胞计数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肿瘤。

4. 脑脊液蛋白质:正常脑脊液中的总蛋白质浓度通常在15-45毫克/分升之间。

异常的蛋白质水平可能暗示感染、炎症、出血或肿瘤。

5. 脑脊液糖和乳酸:正常脑脊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通常与血糖水平相似,而乳酸浓度较低。

异常的糖和乳酸水平可能提示脑脊液感染或代谢紊乱。

除了上述指标外,脑脊液实验检查还可以进行其他特殊检测,如脑脊液免疫球蛋白、肿瘤标志物和病毒DNA检测等,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

三、脑脊液实验检查的临床应用脑脊液实验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02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腰椎穿刺术
01
定义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通过腰椎间隙插入针头抽取脑脊液的方法。
02 03
操作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选择腰椎间隙,局部 消毒后,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皮肤和椎间韧带,进入蛛网膜下腔,抽 出针芯,缓慢抽取脑脊液。
注意事项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有创性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如颅内压 升高、脊柱畸形等。术后需平卧4-6小时,以防低颅压头痛。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定义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是一种通过枕骨大孔穿刺小脑延髓池抽取脑脊液的方法。
操作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患者取侧卧位,头部前屈。选择枕骨大孔部位,局部消毒后,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皮肤、肌肉和椎 骨,进入小脑延髓池,抽出针芯,缓慢抽取脑脊液。
注意事项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风险较高,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如脊柱畸形、颈椎外伤等。术后需平卧2-4小 时,以防低颅压头痛。
04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细胞计数
正常值一般在(0-8)×10^6/L,若 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肿瘤、脑出血等疾病。
葡萄糖测定
正常值一般在2.8-4.5mmol/L,若葡 萄糖含量降低,可能提示细菌性脑膜 炎或真菌性脑膜炎。
蛋白质测定
正常值一般在0.15-0.45g/L,若蛋白 质含量升高,可能提示炎症、肿瘤或 脑脊液循环障碍。
差。
检查后的护理与观察
休息观察
患者在接受脑脊液检查后应卧床休息,观察是否有头痛、恶心、 呕吐等不适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饮食护理
患者在检查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 加重身体负担。

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的分析

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的分析

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的分析翟杰【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病原菌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2例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总结患者脑脊液特征.结果本研究统计得出,病毒性脑膜炎、脑脓肿、病毒性脑炎等患者的脑脊液改变情况较轻,而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患者进行多次病原学检验,最终显示结果均为阴性;而化脓性脑膜炎经过检验得出,其脑脊液的表现主要是蛋白与白细胞明显升高,而糖与氯化物则明显降低,通过有效的治疗以后,患者迅速好转.关于急性与亚急性发病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其脑脊液的改善情况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改变存在着一定的相似处,但是二者之间的白细胞个数与蛋白升高情况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其持续治疗的时间都相对比较长,对于治疗所表现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结论从本研中能够得出,不同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的不同时期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对颅脑感染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而对患者颅内感染进行确定的依据主要为病原学检验,但是这种检验阳性率较低,所以临床上需注意不要过于依赖.【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07【总页数】2页(P118-119)【关键词】颅内感染;脑脊液检测;脑膜炎【作者】翟杰【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辽宁抚顺113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5.2对患者的脑脊液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判断并治疗患者的颅内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1]。

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情况和变化特点,以便于更好的提升临床关于颅内感染的相关诊断,本研究据此进行调查,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1.1 一般资料: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中,抽取502例进行脑脊液的病原学检查。

其中男性249例,女性253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38.7± 14.8)岁。

脑脊液分析报告

脑脊液分析报告

脑脊液分析报告脑脊液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液体,包含在脑脊液腔内,环绕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的分析报告可以提供有关患者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脊液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解读,对于帮助医生及时确定疾病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脑脊液采集和检测方法脑脊液采集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操作,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常用的脑脊液采集方法有腰穿法和脑室穿刺法。

对于腰穿法,医生会让患者侧卧或坐位弯腰,经过局部消毒麻醉后,将针头插入患者的腰椎间的脊椎间隙,采集脑脊液。

而脑室穿刺法则需要在头部进行手术切口,直接进入脑室进行脑脊液采集。

脑脊液的检测通常包括理化性质、细胞计数、生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检验等多个方面。

其中,理化性质检测主要包括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和比重等,这些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脑脊液的异常情况。

细胞计数则通过显微镜观察脑脊液中的细胞数量和类型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等问题。

生化指标方面,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蛋白质含量、糖含量和氯离子浓度等。

微生物学检验主要是为了检测脑脊液中是否存在细菌、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感染。

二、脑脊液分析报告解读脑脊液分析报告通常包含多个指标,下面将详细解读其中几个重要的指标。

1. 理化性质:脑脊液的颜色正常情况下应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并具有清澈的外观。

异常情况下,脑脊液的颜色可能呈现混浊、浑浊或呈现其他颜色,这可能与感染、出血或其他疾病有关。

2. 细胞计数:正常情况下,在脑脊液中的细胞数量应该很少或者没有。

高细胞计数可能是感染、炎症、出血或肿瘤等疾病的指示。

同时,细胞类型也是重要的指标,不同类型的细胞可能对应不同的疾病。

3. 蛋白质含量: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正常情况下应该较低。

增高的蛋白质含量可能与炎症、感染、出血或肿瘤等疾病有关。

4. 糖含量:脑脊液中的糖含量通常与血液中的糖含量保持一致。

降低的脑脊液糖含量可能提示糖代谢异常,如脑脊液与血糖比值低于0.4,可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培训课件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培训课件
脑膜炎
脑水肿
脑脊液吸收受抑
颅内占位病变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12




蛛网膜下腔阻塞
脱水
循环衰竭
脊液漏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13
3)收集标本: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
①第一管:1-2ml→细菌学检查
②第二管:1-2ml→生化和免疫学检查
③第三管:1-2ml→细胞计数、分类
标本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一般不能超过
CSF中肿瘤C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原发性肿瘤C.
继发性肿瘤C.
白血病C

L瘤C.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38
5.CSF肿瘤C
肿瘤C的异常特征:
(1).C本身的改变:

A.核的改变:

▲ 核大,核浆比例失常核的染色质增多.

▲ 核的形态和结构异常.

▲ 核分裂的活跃.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39
可呈弱阳性
原理:蛋白 + 碳酸→蛋白盐→混浊或
沉淀
②定量试验
原理:蛋白 + 生物碱 → 混浊
浊度与蛋白量成正比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参考值:200-00mg/L
43
CSF蛋白含量明显低于血浆蛋白含量,
CSF蛋白含量仅相当于血浆蛋白的0.5%.
不同部位CSF蛋白含量也略有不同,不同
年龄CSF蛋白含量也有不同.
MS.病脑.GBS.脑囊虫病.
* 在MS患者CSF C计数正常情况下出现浆C
则有助于MS的诊断.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34
2.单核吞噬 C
A.单核样 C-为正常人CSF中的细胞.占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异常CSF C成分 1. 转化型L.C, L样C 2. 浆 C 3. 各种激活性单核吞噬 C 4. 多形核白C 5. 红C 6.肿瘤C、各种细菌
(四) CSF C学的分类 1.免疫活性C:均由L.C衍生而来,包括 A.小L.C:为正常人CSF中的主要细胞.无 特殊的病理意义.占C总数75% B.转化型L.C和L样C:提示局部的体液或C 介导的免疫反应. 临床意义:病脑、TBM、脑脓肿、MS等.
正常CSF蛋白成分绝大部分为白蛋白,而 球蛋白仅微量(不超过0.05 g/L),没有优 球蛋白和f.pr原. 混入血液时CSF蛋白含量的计算,有损伤 或其它情况使血液CSF时. CSF蛋白含量 随之升高,掩盖了真正的CSF蛋白含量,应 减去血液混入的蛋白含量.

血液混入的蛋白含量的估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C数量 增加蛋白量 750-1000/ul 0.01 g/L 5000/ul 0.04 g/L 10000/ul 0.15 g/L 100000/ul 1.40 g/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鉴别要点 损伤性出血 病理性出血 ———————————————————————— 三管试验 逐渐变淡 均匀一致 放置试验 可凝成血块 不凝 离心试验 上层液无色 上层液红色或黄色 潜血试验 阴性 阳性 细胞形态 正常、完整 皱缩有含红C的吞噬C CSF压力 正常 常升高 ————————————————————————
禁忌证
①疑有颅内压升高,有明显视乳头水肿
②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
③局部皮肤有炎症
④ 颅后窝占位、脑干症状
标本采集
1)穿刺部位: 腰椎穿刺 小脑延髓池穿刺
侧脑室穿刺
2)压力测定:
成人:0.78~1.76kPa(80~180mmH2O)
儿童:0.4~1.0kPa(40~100mmH2O)
压力
压 力 过 高
蛛网膜下腔出血 红细胞溶解→氧合血红蛋白 血 清 中胆红素 >256mol/L
脑脊液中胆红素 >8.6mol/L
通常蛛网膜下腔出血4-8小时后即呈 色,48小时最深,至3周左右消失.出血性 黄变的持续时间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 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程度; 2.红C溶解的速度; 3.溶血的分解产物的多少; 4.组织C反应的活性 ; 5.对CSF循环的影响 ; 6.个体的特异性.
铁蛋白(Ft) CSF-tau蛋白 ApoE S-100蛋白 MBP
髓鞘碱性蛋白 (MBP)-髓鞘脱失
中枢髓鞘的主要蛋白质 中枢型 CNS 少突胶质细胞 周围型 雪旺细胞 临床意义 MS 急性脑血管病 脑肿瘤 病脑 癫痫 其他

B.胞浆的改变:可有胞浆色素颗粒 C.整个C的改变:C大.小不一,C形态不一等, (2).C与C间关系的改变: A.排列不整. B.C和C核大小不均一是肿瘤重要特征 C.C常成丛集状排列.是肿瘤的常见特征

6.污染C 1.软骨C 2.骨髓C 上述两类C是由于穿刺不当(损伤) 引起,一般无临床意义.
三管试验
① 第一管红色、第二管、第三管变淡;
离心后上清无色透明;
上清液隐血试验阴性:
穿刺所致
②三管均红色;离心后变淡红、黄色;
上清液隐血试验阳性:
蛛网下腔出血、脑室出血
目测CSF红C数目的判断标准
——————————————————
外观变化 红C数量 ————————————————————— 无外观改变 <360/mm3 轻度混浊 500-1000/mm3 粉红色 1000-3000/mm3 明显红色 5000-10000/mm3 血性 >10000/mm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色 CSF呈现黄色或淡黄色-棕黄色,也称 为黄变症.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1)出血性黄变症: 脑或脊髓出血(特别是蛛网膜下腔 出血)以后,进入CSF的红C遭到破坏.溶 解.使HB分解,胆红质增加,深的黄变症 常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结果.

凝固性
正常→静置24h→不凝固、无薄膜形成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静置1-2h→凝块沉淀物 结核性脑膜炎→静置12-24h→表面有纤细薄膜
蛛网膜下腔阻塞时→黄色胶胨状
化学检测
1 蛋白质测定
①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0.25g/L 可呈弱阳性 原理:蛋白 + 碳酸→蛋白盐→混浊或 沉淀
②定量试验 原理:蛋白 + 生物碱 → 混浊
(2) 梗阻性黄变症 : 见于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同时CSF 蛋白显著升高,当蛋白升高超过1.5g/L 时,CSF可呈黄变症.黄变程度与CSF蛋白 含量成正比,且梗阻部位越低,黄变越明 显.
CSF黄变症的鉴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变程度 腰穿动力学 CSF红C 蛋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梗阻性黄变症 最显著 椎管有梗阻(完 无 最显著↑ 全.或部分) 出血性黄变症 中度 无梗阻 大量 轻.中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SF肿瘤C 在CSF脱落C中,肿瘤C最具有诊断价值. CSF中肿瘤C多为转移肿瘤C. CSF中肿瘤C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原发性肿瘤C. 继发性肿瘤C. 白血病C
L 瘤C .
5.CSF肿瘤C 肿瘤C的异常特征:
(1).C本身的改变: A.核的改变: ▲ 核大,核浆比例失常核的染色质增多. ▲ 核的形态和结构异常. ▲ 核分裂的活跃.
3.多形核白 C:
A.嗜中性粒C-为病理性,与CSF渗透力关, 趋化因子起重要作用. CNS各种感染. B.嗜酸性粒C-为病理性,多见于 CNS寄生 虫感染. C.嗜碱性粒C-参与I型变态反应或C导的免 疫反应.如EP大发作.
4. CSF腔壁 C:
CSF腔壁 C是由脑脊髓腔壁的C 脱落 所致,正常和异常CSF均偶见此类C. A.脉络丛C B.室管膜C C.蛛网膜C 临床意义:见于气脑造影,小儿脑积水.
(3).其它颜色 棕色或黑色: 见于CNS(尤其是脑膜)黑色素肉瘤或黑 色素瘤. 绿色混浊: 见于绿脓杆菌性脑膜炎或急性肺炎双 球菌性脑膜炎. 米汤样混浊: 见于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乳白色:白细胞增多 (化脓性脑膜炎)
透明度: 正常→清晰透明
白细胞 >200×106/L 红细胞 >400×106/L 细菌、真菌等较多 病毒性脑炎 中枢神经梅毒 细胞数轻度↑→微混 结核性脑膜炎→细胞数中度↑→毛玻璃样混浊 化脑性脑膜炎→细胞数大量↑→乳白色混浊 腰椎穿刺损伤出血时→红色混浊 混浊
增 加 见 于
颅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梗阻 颅内占位性病变 损伤性腰椎穿刺 脊液更新加快
减少见于
损伤或腰穿引起的脊液漏
颅内压增加
甲亢
脑脊液几类蛋白质
白蛋白 β2-Mg 指示性蛋白 CNS感染(结脑、细菌) 肿瘤(复发)、 变性病(HIV-痴呆) CNS恶性肿瘤 AD (早期) AD(早期) 急性脑梗死、MS、脑外伤 MS、脑外伤、脑肿瘤、 急性脑血管病
浊度与蛋白量成正比
参考值:200-00mg/L
CSF蛋白含量明显低于血浆蛋白含量, CSF蛋白含量仅相当于血浆蛋白的0.5%. 不同部位CSF蛋白含量也略有不同,不同 年龄CSF蛋白含量也有不同.
不同部位CSF蛋白含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位 蛋白含量(g/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脑室 0. 05-0.15 脑池 0. 1-.25 腰部脊髓蛛网膜下腔 0.15-0.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正常CSF C成分: 正常成人CSF C (0-5个/mm3). 儿童CSF C(0-10个/mm3). 其C学分类为小L.C,M.C(二者之比为7:3). 比例相当恒定.仅占1-3%激活性单核样C. 正常人CSF中不含红 C.

(二).CSF的正常C及其演变C 正常CSF中只有小L.C和M.C. 但在病理情况下,小L.C可演化成转化型 L.C.L样C和浆C; M.C可演变成激活M.C和巨噬C. 这些演变后的C均视为异常C.
CSF检测的几个问题

.CSF标本应立即化验,不要超过1小时,放 置时间过久,C可破坏或沉淀后与f.pr凝集 成块,导致C分布不均而使计数不准确. .CSF中的C离体后迅速变形,而且逐渐消失, 影响分类计数. .细菌溶解,影响细菌检出率(尤其是脑膜 炎双球菌最明显.)


CSF细胞学的检测与诊断
不同年龄CSF蛋白含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 蛋白含量(g/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 童 0.1-0.2 成 人 0.2-0.4 老年人 0.3-0.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SF外观 CSF各种颜色的临床意义
1.血色: 提示CSF混有红C,见颅内或椎管内病 理性出血以及腰穿时外伤导致的出血. 据红C的多少和时间的不同,而呈现红、 红褐、淡红、柠檬黄或淡黄.是由于CSF 中氧合HB(红色)和胆红质(黄色)比例的 不同所致.
CSF穿刺损伤与病理性出血的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