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
我曾受到古典诗词的熏陶,而对于其中的“吟唱”更是深受感动。

在教学古典诗词时,我认为,将“吟唱”融入其中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加深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和理解。

“吟唱”不仅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提高文学品味和修养的活动。

通过吟唱古典诗词,能够更深刻地领略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力和
鉴赏力。

同时,吟唱也能加深对诗词韵律、音律等方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然而,在教学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吟唱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向他们展示吟唱的魅力。

其次,应该注重诗词朗读的基本功,如发音、语调、声音控
制等。

在学生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学会吟唱,使吟唱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一
种习惯和价值观。

除了教学过程的掌握,还需要营造良好的诗词阅读氛围。

可以在课堂上设计相关的活动,如诵读比赛、自由吟唱等,让学生在氛围中学会欣赏、体验和创造。

此外,其它领域
的教学也需要与吟唱相结合,例如音乐课、语文课等,以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多方面理解
和欣赏。

通过“吟唱”,我们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
修养,同时也能开拓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相信,在“吟唱”
的魔力下,古典诗词的学习将更有意义和价值。

谈古诗词的歌唱与吟诵

谈古诗词的歌唱与吟诵

50音乐表演艺术谈古诗词的歌唱与吟诵摘 要】【我国入乐歌唱的唐诗宋词,元曲清歌,都是以传辞为主要目的,从而表现歌词的含义和思想感情,因此,字的声调音韵,语调音响,不仅影响着旋律的进行,同时又关联着乐句的节奏。

如歌词的体式、韵断、句式、句读、句子平仄,以及思想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旋律和节奏。

关键词】【古诗词 歌唱 吟诵古代文献早就记载,诗是乐心,这句话表现了诗歌的内在属性。

我国古代人们创作古诗词,多半就是为了吟唱,从吟唱的角度来理解古诗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古诗词不仅能歌唱,还能吟诵,展现了古典文化之美。

从诗歌的产生与发展来看,早先《诗经》里的“风”、“雅”、“颂”几乎都是民间的歌谣,《楚辞》里大多数也都是民歌和乐歌。

《九歌》就是民间祭祀用的乐歌。

一、词可以入乐歌唱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出了璀璨的历史和辉煌的事迹,在世界文明的范围内影响深远。

中文当中体现了我国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对民族繁衍和生存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脉,因此重视发掘其中的核心理念,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柳永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水调歌头》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可见,词可以入乐歌唱。

二、古诗词歌唱的调式昆腔音乐以宫调式音乐为主,这种音乐占据大量的作品中,几乎随处都可看到,可见这种调式极具代表性。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在音乐乐段的结尾处使用,听起来特别明亮,者都是宫音起到的作用。

一般来说,昆腔音乐作品里面的高音主要运用在音乐的前面部分,以徵音为主,最后以宫音结束。

而低音则运用在了偏后的部分,以角音为主。

但总的来说,结束在宫音。

比如《端正好》,它的音乐形式就是如此,让人听了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对比感觉,有一种浓浓的民族情怀。

同时,音乐的主和弦半终止在徵音、宫音上面,而主属音就起到了对主音的强烈扶持作用,比如《朝天子》这首作品很有和弦的代表性。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在古典诗词“吟唱”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以及其对学生的熏陶和启发。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强调的是声韵格律和情感表达。

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我发现它所具有的独特的音乐感和韵律感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通过吟唱古典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每个字的发音和拼读的准确性,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语音的准确性。

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情感饱满,通过吟唱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其中的美感和情感,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力和表达欲望,提高他们在写作中的情感表达能力。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注重的是文化传承和思维培养。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我国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过吟唱古典诗词,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

古典诗词的吟唱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格品质。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追求的是“君子之行”,即通过学习古典诗词,使学生在品味美的过程中,接受美的洗礼,培养出敏感美的能力和对美的热爱。

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崇高的思想情操也能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格品质,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塑造他们的良好人格。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与学生们一同吟唱古典诗词,我发现他们在音乐感受、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每一次听到学生们婉转悠扬的吟唱声,我都感到无比欣慰和骄傲。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艺术修养,通过研读诗词的解读和探索,加深了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手段。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是一种既有教学效果又有艺术魅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吟唱古典诗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格品质,而且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乐趣。

关于吟诵的界定

关于吟诵的界定

关于吟诵的界定一、汉语古代诗词文赋的创作、传承、学习的语音方式,主要有唱、吟、诵、念四大类。

念,就是用口语读。

诵,是艺术化的念,强调清晰准确和语气情感,但没有音阶。

吟,有音阶,是像唱歌一样地诵读。

吟和唱的区别是:唱是音乐为主,语言为辅,目的在于欣赏曲调;吟是语言为主,音乐为辅,目的在于更准确地表达语言内容。

二、吟诵的概念历来不甚统一,没有固定的指称,有吟唱、吟咏、吟哦等多种说法。

我们根据文献考证和采访调研,得出如下结论:吟诵是吟和诵的合称。

在古代人的概念里,吟,即吟咏;诵,即诵读。

吟咏的对象多是诗词,诵读的对象多是文赋。

吟咏一般有音阶曲调,但是也有个别的没有音阶曲调。

诵读很多没有音阶曲调,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有音阶曲调的。

为此,我们现在按有无音阶曲调,来区分吟和诵。

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言之不足故有咏歌。

文学本来就是通过非口语的形式来表达口语不能“尽”之“意”。

诗词文赋,哪里有用口语形式写成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本是一种声音。

文字只能反映语音的音质,却不能说明语音的音长、音强、音高。

把文学当作文字来解释,或当作口语来阅读,又怎能体会文学的涵义?用什么声音形式创作,就当用什么声音形式欣赏。

古代的诗词文赋,是用唱、吟、诵三种形式创作的。

昆腔之前的唱已基本不存,所以唯有吟诵的形式最能接近原貌,最可体会涵义。

古代的诗词文赋,皆可吟诵。

四、吟诵之诵,不是朗诵之诵。

吟诵的诵,遵循传统的规则。

朗诵是从西方传入的,在中国还不到百年的历史。

百年之前,但识字者皆会吟诵,不会朗诵,与今日之情况恰好相反。

五、吟诵有广狭之分。

广义吟诵,当指世界上所有语言中的吟诵现象。

吟诵不独汉语所有。

次广义吟诵,当指各民族对于汉语古典诗词文赋的吟诵。

比如日本、朝鲜、越南以及中国多个少数民族都有汉诗文吟诵。

狭义的吟诵,当指次广义吟诵中的“私塾调”,即通过私塾、家学等教育系统代代相传的吟诵,而非直接用民歌、戏曲等方式来吟诵诗文。

狭义吟诵即“中华吟诵”,是中华吟诵学会的主要工作内容。

中国古典诗词吟唱特点

中国古典诗词吟唱特点

中国古典诗词吟唱特点中国古典诗词吟唱特点“吟唱”,顾名思义,半吟半唱,⼀听来易懂。

⼆情绪缓急短长抑扬,因⼈⽽灵活,可不受节拍限制,故多散板。

这就是与歌曲不同之处,诗词吟唱不可视为歌唱,它⾃有规律。

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不会写诗也会吟。

古诗词是可以吟唱的。

所谓吟,就是诵读,⼀种不急不慢,韵律性、节奏性极强的诵读。

所谓唱,按国际标准汉字⼤词典的解释,是依照乐律发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歌唱。

看来,吟和唱是有区别的。

可以⽤乐谱记录其声,则为唱;⽆法⽤乐谱记录,则为吟。

但吟和唱⼜不能截然分开,它们是有联系的。

吟是没有⾳符的唱,唱是有⾳符的吟。

有时候还可以吟中有唱,唱中有吟。

⼆者合⼆⽽⼀,相辅相成,辩证统⼀。

古诗词不但都可以吟,⽽且很多还可以唱。

如乐府诗都可⼊乐演唱,词在古代就是⽤来演唱的歌词。

但是古⼈究竟是怎样吟唱诗词我们知之甚少。

所以现代⼈吟唱诗词,显然⽆法做到和古⼈⼀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词吟唱的⽅法也应有所变化与发展。

中国古⼈在读诗时不仅“⾼声朗诵,以昌其⽓”,在⾼声朗读之后,古⼈⼜通过吟唱的⽅式,进⼀步⼊诗境、悟诗⼼、品诗味,这⼀点值得后⼈认真学习和借鉴。

唱,最能打动孩⼦的⼼。

唱诗需要⾳乐的配合,更多的古诗需要⽼师⾃⼰选曲配唱。

我认为选曲应遵循这样⼏条原则:①准确理解诗意,曲⼦要和诗歌的情调吻合;②弦律要简单,易于吟唱;③弦律应⾼雅古朴,⼀般不宜选流⾏歌曲。

这也是唱诗的原则。

诗歌是语⾔的艺术,字⾳⾼低升降的变化使得语⾔具有了声调,调形的变化形成了歌唱⼀般韵律,与诗句的⽂义、词采、思想意境、情绪都有⼀定的内在联系。

⽩居易在《与元久书》中道:“⾳有韵,义有类。

韵协则⾔顺,⾔顺则声易⼊;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

”以唐诗为例,诗的平仄格式与律句节奏构成了吟诵的基本部分,掌握了它们的规律,也就掌握了吟诵的基本⽅式。

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四类,在《康熙字典等韵》中载有《分四声法》的歌诀,说明了“平、上、去、⼊”四声调的特点: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声短促急收藏。

如何吟唱古典诗词

如何吟唱古典诗词

如何吟唱古典诗词当前,国学热、诗词热已然成为新兴的社会浪潮,如何更好地将经典与时尚融合,让古典诗词吟唱推广开来,并重新绽放艺术的光彩,是许多文艺工作者的夙愿。

一般来说,古乐谱的记录比较简约,只有大概的曲调轮廓,调式、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都不清晰;传统吟诵调的音乐表现又相对自由,在传唱过程中加入了吟诵者各自的主观即兴成分,曲式结构不甚规范。

那么现代人吟唱古典诗词,有两方面值得特别注意:第一是“古”,古典诗词的文辞与文体是经过历史沉淀的,曲调也出自古人吟唱诗词的乐谱或代代相传的吟诵调,我们必须从其产生的历史文化环境出发,准确把握古代诗人的精神世界。

第二是“新”,经典是常在常新的,我们也应该立足于现代土壤,以现代的声音艺术语言来诠释古典诗词,实现古典与现代的精神沟通,而不是单纯的复古。

只有沟通古典与现代,才能在歌唱中全面展现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境。

因时代邈远、文献记录不足,对于古人究竟是怎样吟唱诗词,我们知之甚少。

再加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语音的变化,现代人吟唱诗词,显然无法百分百复原古人。

在坚持还原古人诗词吟唱乐谱的前提下,诗词吟唱的方法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应有所变化与发展:一、用普通话吟唱。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仅汉语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语言。

用这些方言吟唱、吟诵诗词,平仄分明,节奏抑扬,很有韵味。

但这对于普及中华文化是不利的。

而且古诗词中的语词有属于其特定时代的发音,现代汉语的语音与古汉语的语音已有很大区别,不可能在现代完全复原古汉语的发音。

所以,在推行普通话的今天,无论吟诵还是吟唱,都要倡导以普通话的方式推广。

二、体悟诗词意境。

古诗词言简义丰,吟唱诗词,首先要了解其作者和创作背景,这样有利于我们理解诗词里的情感。

体会了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之后,我们就能确定吟唱的感情基调。

确定了感情的基调,我们还要咬文嚼字,从古代汉语出发,了解每一个字背后的深厚情感内涵。

只有在情感上贴近诗词,才能在吟唱时完美呈现。

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合集五篇)

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合集五篇)

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合集五篇)第一篇: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文吉颖颖摘要: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集格律美、意境美、辞采美和含蓄美为一身。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词和读文方法,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将文中意境从抽象、平面的文字中进一步延伸,在有声的空间里丰富发展。

诗词吟唱,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诗词音乐性的进一步升华。

诗词“吟诵”与“吟唱”不仅是我们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关键词:古典诗词唐诗吟诵吟唱吟诵是一门绝学,在我国历史悠久,与古典诗词相伴而生,但其音乐鲜有乐谱留存于世,资料甚为匮乏。

而今,会吟诵者少之又少,并且大都年逾古稀,吟诵艺术陷入了濒危的困境,而在我国邻邦,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吟诵汉诗的传统。

20世纪3、40年代,唐文治、夏丐尊、叶圣陶、朱自清、吴世昌、黄仲苏等一批学者积极努力恢复传统吟诵方法;1 9 2 5年,赵元任先生录制了6首诗词吟诵调,1 9 6 9年又录制了李白《静夜思》、张继《枫桥夜泊》、贺知章《回乡偶书》等5首吟诵调,除此之外,还根据自己的吟诵音调谱写了2 2首乐谱,大都收于《常州吟诗的乐调1 7例》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杨荫浏先生在1 9 6 1年写了《语言音乐学讲稿》,其中有关于吟诵调的论述,此文收录于《语言与音乐》一书中;在《杨荫浏音乐论文选集》一书中也有关于诗词吟诵的文章;1 9 8 6年,傅雪漪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乐曲教学札记》一文中对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进行介绍,此文载于《中国音乐》1 9 8 6年第4期;1 9 9 6年,傅雪漪先生的《古典诗词曲谱选释》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有关于古典诗词的演唱的文章;1 9 9 7年,南京师范大学陈少松教授的《古诗词文吟诵》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全面介绍了古典诗词吟诵的历史、方法、腔调,并附部分曲谱;2 0 0 2年,江苏常州第一中学的音乐教师秦德祥先生将其发表在国内各学报上的吟诵音乐研究的文章汇集成《吟诵音乐》一书,从音乐的角度进行了吟诵调的研究,并附C D,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古诗词的“吟唱”教学

古诗词的“吟唱”教学

古诗词的“吟唱”教学【摘要】“吟唱”是中华民族十分古老的文化艺术瑰宝,传统“吟唱”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综合性特点,融文学、语言与音乐为一体。

因此,在现代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和发展传统“吟唱”是实现“寓教于乐”和“寓教于美”有效途径。

通过对传统吟唱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现代发展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古诗词教学和传承吟唱艺术。

【关键词】传统吟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吟唱是传承中华民族经典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是体现中国文人内心情感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时时阻碍着师生对国学经典的热情。

一、传统吟唱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吟唱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可见吟唱教学对语文学科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现阶段了解或者接受过吟唱教学的师生却少之又少,开展吟唱教学的学校在本地区乃至全国也凤毛麟角。

虽然在中央文明办、国家语委和教育部的支持下,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吟唱的抢救与采录、研究与整理、宣传与推广等工作,但这种抢救和推广多为民间人士的自发行为,并没有从国家层面将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个别教师采用吟唱教学多源于自身对吟唱的喜爱而非义务和责任。

古诗词吟唱依照一定的腔调进行,是带着意义的声音,同时也是带着音乐性的声音,好的吟唱不仅要讲究平长仄短的规则,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内心的感情,让内心的情随着吟唱同时出来。

因此,吟唱在行腔使调时又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吟唱遵循“个性化、自由化”的原则,强调学习者在符合基本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意的尝试。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吟唱,学生多通过模仿教师、模仿视频的形式进行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教师或专家的吟唱腔调,乃至吟唱方式为标准,不断练习以达到这一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