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及翻译
孟子许行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孟子许行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孟子许行》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如下:原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翻译: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
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
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膝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主张,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
人物介绍许行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之言,主张种粟而后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打草织席为生。
滕文公元年,许行率门徒自楚抵滕国。
滕文公根据许行的要求,划给他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经营效果甚好。
大儒家陈良之徒陈相及弟陈辛带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拜许行为师,摒弃了儒学观点,成为农家学派的忠实信徒。
同年孟轲游滕,遇到陈相,展开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农、儒论战。
许行农家思想的核心是反对不劳而食,他以农事为主业,同时也从事手工业生产,他还意识到市场货物交换的重要作用,并对物价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认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许行关于孟子的古诗孟子的名言名句汇总如下1、尽信书,不如无书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7、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8、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1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14、以五十步笑百步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孟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
代表作有《》、《,》和《》、《》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行;学说上,他推崇,反对、。
他主张仁政,提出“”的,游历于、、滕、、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述(即孔子)之意,作《》七篇”。
孟子“善养吾“。
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
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
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
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后世追封孟子为“”,尊称为“”,受儒教祭祀。
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选读内容:【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孔子登山原文及翻译内容

孔子,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孔子登山的故事也是很出名的。
下面是为你搜集孔子登山原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登山原文“孔子名丘,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思想学派的创始人登山”打一字谜:字谜解析,孔“丘”登上“山”之后,“山”被“丘”压在下面,上“丘”下“山”,二者就组合成字“岳”。
“孔子登山”一词观于海者难为水>,其原文和译文如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不成章不达。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之后就觉得鲁国缩小了,登上了泰山之后又觉得天下缩小了。
因此,对于看过大海的人,对于一般的水都不会轻易产生兴趣,在圣人指导下学习受益的人也很难对其它学说感兴趣。
观赏水也是有讲究的,必须观赏那波涛汹涌的壮阔。
太阳和月亮都有耀眼的光辉,哪怕再细小的缝隙也能照射到。
流水在地面上流是有规律的,不注满低洼之处就不往前流,君子立志行道,事物不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通达。
”这篇文言文深富哲理,启示我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要有博大的胸襟,同时也要注重扎实的基础,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文章和字“岳”也喻指了孔子的强大,他的志向、胸襟、智慧、成就非常人能及,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智者登一座山,哪怕是一座不知名的山,依旧可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更何况是孔子。
他胸怀天下,“一览众山小”,所说的话都是富有哲理的语言,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政治主张对以往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吸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新的领域,形成以“仁”、“礼”为中心的政治主张。
孔子政治主张下的“仁”:仁者爱人。
仁者的爱,是大爱,包含一切的美德。
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平友善,大家相亲相爱,互帮互助。
“仁”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在享受到别人关爱帮助的同时,也要学会对身边的人进行回馈。
最重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施仁的同时不能把自己不想要的、不好的事物或思想强加于人。
《五子之歌》原文及翻译内容

一、 《五子之歌》原文及翻译内容《五子之歌》作为道德警醒文章,记录在 《尚书. 夏书》里。
1.《五子之歌》原文: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
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
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
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关石和钧,王府则有。
荒坠厥绪,覆宗绝祀!」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
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
弗慎厥德,虽悔可追?」2.《五子之歌》译文 :太康处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乐,丧失君德,众民都怀着二心;竟至盘乐游猎没有节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猎,百天还不回来。
有穷国的君主羿,因人民不能忍受,在河北抵御太康,不让他回国。
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他们的母亲跟随太康,在洛水湾等待他。
这时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叙述大禹的教导而写了歌诗。
其中一首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明训,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看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
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妇都能对我取胜。
一人多次失误,考察民怨难道要等它显明?应当考察它还未形成之时。
我治理兆民,恐惧得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怕?”其中第二首说:“禹王的教诲这样昭彰,可你在内迷恋女色,在外游猎翱翔;喜欢喝酒和爱听音乐,高高建筑大殿又雕饰宫墙。
这些事只要有一桩,就没有人不灭亡。
”其中第三首说:“那陶唐氏的尧皇帝,曾经据有冀州这地方。
现在废弃他的治道,紊乱他的政纲。
就是自己导致灭亡!”其中第四首说:“我的辉煌的祖父,是万国的大君。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庄子二则出自庄子所著的《庄子·秋水》,下面一起来看看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的详细内容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前往去拜访他。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译文】有的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要代替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于是惠施害怕了,在国都搜寻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庄子前往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鵮,你知道它吗?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在这时猫头鹰得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鵮经过它,猫头鹰抬头看着鹓鵮,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庄子说:“白鲦在河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自然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确定的!”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来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快乐的。
”庄子二则惠子相梁原文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yuān chú)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译文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yuān chú)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yuān chú),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 吓我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论语是一部中国古代传世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思想源头,对于人们的成长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十则是论语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原文及翻译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习并努力练习,这难道不是极好的吗?”2、子曰:“攻乎畏途,施诸己而不愿,施于人而不必,此之谓大丈夫。
”子曰:“勇于开拓新领域、不自私地给别人所希望的、不附和即便别人不需要的,此之谓大丈夫。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统治一个由千多个部落组成的国家,要守礼敬、可信任、勤俭持家、爱护百姓、据时应变。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子曰:“弟子,走进家门要孝顺,出去要友善,谨慎而可信任,要普爱众人又要特别爱仁义。
”5、子曰:“事父母平,可谓孝;言而有信,可谓仁;行有余力,可谓知。
”子曰:“对父母表示一致的尊重,这可谓孝顺;能够如实说话,这可谓仁德;日常行为要有余力,这可谓明智。
”6、子曰:“事君尽礼,言而有信,雅正,不失辨,可谓仁。
”子曰:“对君主尽心尽力,言语必实,雅正,不会有失败,这可谓仁义。
”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审视其所做之事的目的、探究其动机、探测其情绪的安稳,然后再论断其人,人们怎会乐意这样呢?怎会乐意这样呢?”8、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一个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勇于担当,任劳任怨、路很远。
”9、子曰:“君子慎其独也。
”子曰:“君子在独处时要小心谨慎。
”10、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子曰:“说话要忠实,行动要有果效。
”通过论语十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提倡的道德准则和人生 path、values 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道德准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努力做到“学而时习之”,不断改善自我;以“攻乎畏途”来开拓新领域,勇于接受挑战;孝顺父母,爱护百姓;尽心尽力辅佐君主;经常审视自己,坚持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够走上人生的正道,真正实现“大丈夫”。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内容简介:《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
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
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狼子野心》原文及翻译

《狼子野心》原文及翻译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翻译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倒也和狗平安相处。
(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也还是很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
有一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
于是又躺下,快睡着了,狗又像刚才一样叫。
他便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它们靠近主人。
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它们的皮扒了。
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
野兽(的凶残本性)不值得多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字词翻译杂畜:混在一起喂养。
畜:圈养。
稍:渐渐地。
颇:很。
驯:顺从,驯服。
为狼:是狼。
就:靠。
作:发出。
伺:窥探。
未觉:没有醒。
信:确实。
贻:留下逸:逃走。
阳:表面上。
阴:背地里。
不测:这里指难以揣测的阴谋和企图。
附:《狼子野心》阅读答案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2分)(1)将啮其喉__________(2)信不诬哉__________2.请在下句中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用原文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1.(1)咬(2)确实、的确2.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写这篇论文是因为我相信~。 ■我的主张是~。 ■关于~在这里不涉及。 ■~与课题(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没有关系。 ■对这个领域的探索,不是当前的课题。 ■详细的研究~,对这篇论文来说是没有必要的。 ■在这里,把议论限定在~的范围里。
■本稿の目的は~(する)ことである。
指出相关研究的不足和缺陷
■很奇怪,关于~的研究完全被批评家忽略了。 ■此前,关于~的研究太浅显了。 ■~的研究,在很多情况下,没有能把握住~。 ■这个问题,依然处在争论之中。
■这个作家(作品),在此以前完全被忽略了。
■~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家研究的对象,但是,关于~的 意见(观点)却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日语表述】
பைடு நூலகம்
在语料库中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日语句子: ■~は~である。 ■~とは~である。 ■~と言われている 。 ■~は少なくない。 ■~が(は)珍しい。 ■~に悩んでいる 。 ■~が(は)すぐれている。 ■~研究は~ための研究として始まった。
02、介绍先行研究
■~(する)ことが本稿の目的である。 ■この論文は、~を研究するためのものである。 ■そこで、本稿では~する。 ■以下では、~したい。 ■この論文のテーマ(目的、ねらい)は~である。 ■この論文で示したいことは~ということである。 ■本書は~するために書かれたものである。 ■二つの動機が組み合わさって私は~についての論文を書く ■ここでの目的は~をさらに探ることである。
■その問題は依然、論争中である。
■その作家(作品)はこれまで無視されてきた。 ■~は長い間、研究の対象であったが、~について、意見は少しも 一致していない。 ■~についてたくさんの研究がおこなわれてきたが、~については 少しもわかっていない。 ■~ついて多くの努力が傾けられてきた。しかし、欠けていると思 われることは、~である。
■~は~できない。
■~(について)は明らかでない。 ■~については、ほんのわずかの試み(驚くほどわずかの研究)し か、なされてこなかった。 ■~を試みた研究はいままで全くなかった。 ■~はこれまで全く研究されなかった。
■~については、ほとんど注意が向けられこなかった。 ■~の研究は批評家【ひひょうか】(科学者)によって、奇妙にも 無視されてきた。 ■~これまでのところ、~の研究は浅かった。 ■~の研究は多くの場合、~の把握ができていない。
三、结论部分
16、全文的总结与归纳
17、对论文的自我评价
18、遗留问题及其后续研究
01、研究背景的说明
【汉日翻译】 在用中文写作的论文中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或者是模拟论文写 作写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然后再译成日文: ■~是~。 例:《雪国》是一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 ■所谓~是~。 例: ■人们认为~。 ■人们都说~。 ■~是不少的。 ■~是不多见的;~是少见的。 ■为~所苦恼。 ■~是很出色的;~是很优秀的。 ■~的研究,是作为~的研究开始的。
04、提出疑问
■为什么~呢? ■果真是~吗? ■(实际上)不是~吗? ■问题是~。 ■这里有一个问题。问题出在这里。 ■我们就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个问题就会出 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的疑问是~。 ■~是可疑的。 ■遗留下的问题是~。 ■关于~必需要搞清楚。 ■~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05、说明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本文的目的是~。 ■~是本文的目的。 ■这篇论文是研究~。 ■因此,本文要~。 ■在下面(接下来)想~。 ■这篇论文的题目(目的)是~。 ■这篇论文要展示的是~。 ■本书是为了~而写的。 ■这两个动机的结合促使我写关于~的论文。 ■在此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索~。 ■把~作为题目。研究~。
【日语表述】 在语料库中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日语句子: ■どうして(どのように、いつ、どこで)~の(だろう) か。 ■果たして(本当に)~の(だろう)か。 ■(実は)~のではない(だろう)か。 ■問題は~である。 ■ここに問題が起こる。 ■~という問題に私たちを連れて行く。 ■~は疑問である。 ■~については疑わしい。 ■~の問題が残っている。 ■~について明らかに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の問題は未解決のままである。
【日语表述】
■~を明らかにしている。 ■~と述べている。 ■~と結論づけている。 ■~という観点からの分析が~ ■~の試みがなされてきた。 ■~の研究が行われた。 ■~の論説がいくつかあった。 ■~の議論を呼び起こした。 ■~は論議の的であった。 ■~について、多くのことが書かれてきた。 ■~に取り組んだ。 ■~は~の新しい分析(解釈)を出した。
03、指出相关研究的不足和缺陷
■没有关于~的研究;关于~的研究不充分。 ■没有谈到(研究到)~;~没有被谈(研究) 到。 ■仅仅停留在~(水平上)。 ■~上存在(有)问题。 ■~不清楚;~不明确。 ■关于~仅仅做了很少一点尝试。 ■尝试~的研究,迄今为止根本没有。 ■关于~几乎没有被注意到。
■关于~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却一点也没有搞清楚。
■关于~大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我认为不足是~。
■~の研究がない、十分でない。 ■~には言及【げんきゅう】していない、~は言及されていない。 ■~だけである、~に止まっている。 ■~は(に)問題がある、~には問題点がある。それは~のことで ある。 ■~は~が十分ではない、~が行われていない。
【汉日翻译】 在用中文写作的论文中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或者是 模拟论文写作写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然后再译成日文: ■搞清楚了~;把~的真相,展示了出来。 ■说~;阐释到~。 ■做出了~结论;结论说~。 ■从~观点的分析~。 ■做了~的尝试。 ■做了~的研究。 ■出现了一些~的议论。 ■~是议论的焦点。 ■唤起(引起)了~的议论。 ■关于~的著述很多。关于~费了不少的笔墨。 ■着手~;致力于~。
学术论文的翻译与写作;
一、序论部分;
01、研究背景的说明;
02、介绍先行研究; 03、指出相关研究的不足和缺陷;
04、提出疑问;
05、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06、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07、说明本论文写作的次序和概要;
二、本论部分(论文主体)
出示证据 08、一般事实的说明 09、使用数字数据 10、关于引文内容的说明 阐述见解 11、数据的解读与说明 12、表述自己的见解 章节说明 13、说明在某个章节里要做的研究内容 14、某个章节的总结与归纳 给出结论 15、关于结论的表述
■しかし、ここでは、議論を~に限定することにする。 ■~はこの論文の取り扱う範囲の中にある。 ■~を読者層として念頭においている。 ■対象としている読者は~である。
■~を取り扱う。 ■~を考察するためである。 ■私がこの論文を書いたのは、~と信じるからである。 ■私が主張したい点は~である。 ■ここでの目的は~である。 主題に関係のない事柄を除外する ■~についてはここでは取り扱わない。 ■~は問題とかかわりがない。 ■~しかし、これはいま取り扱っている問題とかかわり がない。 ■~しかし、この領域を探求するのは、当面の課題では ない。 ■~を綿密に研究することは、この論文の目的にとって 必要ではない。 取り扱う範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