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探析

商业模式创新来自企业界的实践,其理论基础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商业模式创新涉及对企业整体系统的基本认识,其包含的要素内容涵盖极其广泛。鉴于此,学者们一致采取了综合的观点,用战略、创业、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进行融会使用来解释商业模式创新。Amit和Zott(2001)[56]则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创新,尽管如此也是用多种理论来进行综合解释。“没有单一的理论能够充分解释企业的价值创造潜力”。他们利用虚拟市场、价值链分析、熊彼特创新、企业资源观、战略网络、交易成本等理论对价值创造的来源与作用进行了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常基于企业战略及相关理论的核心思想,比如价值链、战略定位等;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创立竞争优势产生作用,因此也涉及到企业内部的能力和资源;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还包括导致优异价值创造性的独特组合,对初创企业的经济性作用明显,因此符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有时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也是创业者将商业创意在实践中实施的过程,因此,也可把创业过程理论模型作为商业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来源较多,这是由于商业模式要描述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诸多方面,要阐明企业各部分间的独特组合,其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的充满复杂性的概念。所以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常根据自身组成要素而定,偏重于企业内部结构和关系的商业模式创新更重视价值链分析、资源观、系统论等理论,而涉及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商业模式创新则可从价值网络、定位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来解释。在此试着用几种更加直观清晰的理论分析工具,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及其演进机理进行全面的理论解释,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本土企业有效地进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1.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57]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在价值链分析中,基本价值链可以用来表明如何为一个特别的企业建立一个反映它所从事的各种具体活动的价值链。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售出,每一个过程都有与之对应的价值链。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不仅有赖于单个价值链的运作,更取决于企业整个价值系统的运作。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价值链各不相同。一个企业的价值链以及价值链中所涉及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该企业的历史以及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实际上企业进行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新渠道、新营销和组织结构的创新,这正是价值链创新的一部分内容,也可以说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部分内容。

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可以得到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延长自身基础价值链(如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价值链分拆;价值链延展与分拆相结合;或者不延长或缩短企业价值链,而是只针对基础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进行创新。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前三种方式中的一种与对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相结合来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从价值链的理论视角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界定,即在明确的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企业被界定在某一产业内)前提下,可以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视为企业价值链的一个函数,并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企业价值活动及对这些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全体利益方进行优化整合以实现企业超额利润的有效的制度安排的集合。实质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的有效整合。[58]

2.资源基础论

资源基础论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商业模式创新所需的资源有:

⑴企业家把握机会的能力。

奥地利学派企业家理论的代表学者柯兹纳对于企业家精神的论述也深刻地说明了商业模式创新租金的形成。在柯兹纳看来,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个人品质——“机敏”的化身,他们注意到其他人没有注意到的利润机会,并且通过对利润机会的敏感,重新界定了整个经济中的手段与目标的框架。在企业环境中,信息的不对称创造了机会,而企业家就是在机会出现的瞬间就抓住它。企业家对机会的分辨能力,也反映了企业家对于不确定的容忍程度和风险偏好,它往往是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第一步。

⑵企业的学习能力

企业学习能力是反映企业学习效率和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企业学习的研究由于侧重点不同,对其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观点是Yeu ng(1999)等学者从新思想的产生和应用方面对企业学习能力进行界定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学习能力包括具有影响力的新思想的产生能力、新思想的应用能力和学习障碍三个组成部分,即企业学习能力=新思想的产生能力×新思想的应用能力-学习障碍。

由于企业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每一个员工知识和能力的简单加总,而是员工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通过有组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而且

可以促进个人知识和能力向组织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使知识和能力聚焦,产生更大的合力。

⑶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

资源是企业的专用性资产,包括专利、商标、品牌、声誉、顾客基数以及员工。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单元,而且是一个有管理觉得决定的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伯格·维纳菲尔特(Birger Wernerfel t)提出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模式,认为企业能否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特点,强调要素市场而不是产品市场形成了决定企业是否成功的环境。

商业模式创新的着眼点在竞争对手忽视或难于模仿的资源或能力上,而不是把制定战略的重点放在外部环境的分析和行业选择上,正是基于资源论观点的体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使企业获得配置资源能力的“异质性”,由此决定了其获得高额经济回报率的可能。这是由企业或企业家在有缺陷的或不完全的要素市场中的开发战略性资产的能力决定的,戴尔的直销模式的典型的证明。

创新的方式整合资源也是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一种类型.对于资源以创新的方式整合能获得更低的成本或更好的差异化,而且资源的新组合涉及组织内部大量积累性知识,这些知识往往都具有公司专属的特征(如隐性知识)。通过资源的新组合,把输入的同质性资源转化为异质性输出,从而使公司获得竞争优势。

从资源理论的角度,由商业模式创新创造的租金要持久,还必须具有限制事后竞争的机制,即公司在建立起领先地位之后,随之要做的就是强制限制竞争,这样才能使得上述异质性的条件可能得以持久。资源理论对限制事后竞争的机制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导致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资源和能力具有社会复杂性的特点,信息的不对称,资产内部相关性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先动优势等特征使得商业模式创新所配套的资源和能力“难以模仿”。另外商业模式创新中的资源和能力的专有性和嵌入性特征,并且难以交易也使得商业模式创新中的资源由于以下原因具有不完全要素流动的特征。

综上所述,第一, 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异质性特征(企业家对机会的把握能力、创造性的认知模式、创新地获取和整合资源、组织的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公司获得超额回报;第二, 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由于存在对手的模仿障碍,即创新租金不会被竞争耗散掉;第三,商业模式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专有性和嵌入性特征、并且是难以交易的;第四,竞争的事前限制,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先动性往往构成对竞争的事前限制,使创新租金不会被成本抵消。所以从资源基础论来看由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是可以持续的。

3.系统理论

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单个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因为商业模式本身以看作是由产品流、服务流和信息流构成的一个系统流程。正如袁新龙和吴清烈(2005)提出,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由不同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组成一个互动的机制。具体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