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化和异化谈哈利波特专有名词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归化和异化谈哈利波特专有名词翻译

【摘要】《哈利波特》是英国畅销作家J·K·罗琳创作的七部魔幻系列小说,在全球不同语言、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中广受欢迎。作者J·K·罗琳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扎实的古英语功底“创造”了大量专有名词。本文将选取国内大陆译本和台湾译本,采用本内对比和本间对比两种方式,探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在这些名词翻译中的使用。

【关键词】哈利波特专有名词翻译归化异化

一、引言

异化与归化的问题在文学作品的名词翻译方面尤为突出,在翻译专有的名词的时候,采取哪一种处理方式更为合理,是多年来各国译者不断讨论的问题。在《哈利波特》中,由于存在大量的生造词汇,对译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不同译者在翻译这些词汇时选用的异化与归化策略也不尽相同。本文选取大量实例进行对比,浅析不同翻译策略带来的不同效果。

二、文献综述

在文学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策略选择成为近年来国内的热门话题。首先来看什么是归化和异化。

从葛校琴(2002)的文章来看:“1997年英国出版的《翻译研究词典》(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认为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归化)和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异化)是劳伦斯·韦努蒂在1995年使用的术语,直接来源于德国早期思想家斯莱尔马赫(Selileiermaeher) 1813年6月24日在柏林皇家科学院(Royal Academy of Sciences)作的《论翻译的方法》(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演讲。斯莱尔马赫说‘翻译只有两种方法,不是译者不打扰作者,尽可能让读者靠拢作者,就是译者尽量不打扰读者,让作者靠拢读者。’(Sehulte&Biguenet,1992:42) 韦努蒂从他那里得到了启发,在他1995年出版的专著《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将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植入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历史等大背景中,考察了从十七世纪到当代的西方翻译状况。这位美籍意大利学者发现在英美文化中外国文学的译入通常采取的是归化的策略,即采用通顺、流畅、自然的英语进行翻译,译作看上去好像是译语的原作,不见翻译的痕迹,译者隐而不见(invisible),翻译因此而变得透明(transparent)。”

归化和异化的策略选择对文学作品翻译尤为重要,这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它,朱安博在其博士论文中引用Bassnett的观点:“翻译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他认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的等值。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这两种策略从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应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和文本目的。”

归化和异化实际上是跨文化理论中重要的宏观概念,并非针对一词一句提出,但本文选取了较为细致的角度,就专有名词的翻译,谈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具体应用。国内一部分学者对此有许多相关研究及成果:

二、作品、作者和译者简介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魔幻文学作品,共有七部,讲述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七年的学习生活与冒险故事。书中营造的魔法世界奇妙精彩,

人物繁多且形象真实生动,引起青少年读者广泛的共鸣。

作者J·K·罗琳有着非凡的创造力,同时又酷爱英国文学,对文字的把握更是炉火纯青,因此“她在设计专有名词时,借用了大量古英语和外来语的词素重新组合,使得书中的人名、魔法生物名称、甚至魔法名词都包含了多种含义。”

内地版亦称为中文简体版,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主要译者为马爱农、马爱新姐妹;台湾译本亦称为中文繁体版,台湾皇冠文化集团翻译出版,主要译者是彭倩文。

三、异化和归化在专有名词翻译的应用

1. 《哈利波特》翻译的异化归化总述

不同时代和国家的学者对翻译的异化与归化这个问题持有不同看法。如在近代中国,鲁迅主张直译,而梁实秋则主张意译。英美传统翻译以归化为主导,勒菲弗尔认为“翻译是一种最为显著而易辨别的重写……反映出能够超越原语文化界限的那些作品的形象”(Lefevere, 1992a:9);而高举解构主义大旗的韦努蒂在1995年出版的《译者的隐形》(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率先对归化翻译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批判,他提倡异化“要求选择一个外语文本,并采用目的语文化价值观所排斥的翻译方法”(Venuti 1997:242)。

哈利波特作为典型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魔法故事,其恢弘庞大的体系具有神秘的吸引力,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理应采用异化的方法,尽量保留原作呈现出的西式风格。然而本系列小说的主要受众群体还是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讲述主人公哈利波特成年之前的几部作品,这就要求译者对受众群体的认知能力和语言习惯有一定的把握,这是归化的方法看起来更为恰当。

2. 人名的翻译

由于所处语系不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外文姓名被翻译成中文时主要采取异化的方式,即音译,基本不会采用完全意译的方式。《哈利波特》中人物姓名的翻译同样遵循这一原则。异化的好处是读者可以完全将人物姓名与原文对应,但缺陷是不能很好的让读者理解姓名隐含和暗示,难以理解作者创造姓名的精妙之处;下面以两个版本为例:

阿不思·邓布利多是小说中最伟大的巫师,也是站在正义一方的核心力量。他的名字实际被罗琳赋予了隐藏的含义:Albus在拉丁文中表示白色的意思,说明邓布利多是与黑魔法势不两立的白巫师;Dumbledore在古英语中是大黄蜂的意思,罗琳曾提到她在写作时想象他口中嗡嗡般念念有词的的样子,正符合他在书中的一贯形象。他的名字在翻译时完全采取了音译即异化的方式,有一定学识和文化背景的英文版读者很容易可以意会作者在姓名中对人物施加的含义,但是内地版的翻译就无法阐释出这种精巧的设计。

另一个例子是书中的狼人教师莱姆斯·卢平:在拉丁文中,Lup是“狼”的词根,Lupine 意味“与狼有关的”;Remus则是古罗马神话中罗马的两位双胞胎创建者之一,传说中这对双胞胎是被母狼养大的,Remus这个人物名字显然跟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英文读者一眼便知。然而,内地版译名显然没有译出这种关系。在这两人的姓名翻译中,繁体版也没有给出更好的翻译,因此音译在姓名内涵的阐释方面的弊端难以避免。

另外一位主要女性人物的姓名也存在同样的问题,Minerva McGonagall的名字取材于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