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的异同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在谈论中国诗歌创作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之前,我想先得看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定义是什么。
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而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偏向于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心理感受及理想抱负,现实主义则是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们生存现状的描写。
可以说虽然同为艺术创作类型和思潮,二者却各走各路分向而驰以至于截然不同。
我们要知道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说法是在20世纪才从外国传入中国的,也就是说这两个概念是西洋舶来品,传入我国后遂得以广泛流行为人所用。
如此说来在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说法,我们现在说古代的谁谁是浪漫主义诗人或现实主义诗人都是我们在知道这两者的定义之后给古人的文学创作风格类型下的定义贴的标签。
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就通过一些具体例子去看看中国诗歌创作历史上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第一位诗人是屈原,他的《离骚》开创了“楚辞”和“香草美人”的传统。
其诗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多用香草美人比喻君王美政,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个人情感。
套用二者概念可得《诗经》和屈原的诗歌都是浪漫主义作品。
不过在屈原生活的时代由于诗歌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绝大部分诗歌都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个人理想,鲜有现实主义诗歌作品的出现。
因此我们直接跳到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去比较二者的区别。
众所周知唐代“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其诗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这点表现在“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和“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中,而最有名的诗句莫过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了,他渴望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心理可见一斑。
还有,李白为人狂放不羁生活上纵酒狂歌“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花开两朵_各表一枝_从穆旦的诗歌和五四浪漫主义诗歌的区别联系_胡珀

962009年5月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胡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穆旦的诗歌常表现三个基本的主题之一"残缺的我"是最具现代意味的。
它来自写于1940年的《我》,传达了现代社会个体命运的残缺及孤独本性。
本文试通过对其中"我"的内涵,意象选取,对当下看法,思想情感表达等四方面与浪漫主义诗歌的比较分析,一窥由两种不同思潮引导下的诗歌的区别联系。
关键词:穆旦;《我》;五四浪漫主义;诗歌;现代主义诗歌;区别联系庞德说:"诗人是一个民族的触角"。
作为上世纪4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处在大发展时期"有着最鲜明的现代诗风"的诗人穆旦,他的作品表现出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前驱李金发戴望舒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不限于用象征隐喻的手法书写于孤独中挣扎的知识分子的灵魂,而是用理智和哲思烛照情感的炽热和悠长,既表现出强烈的抒情气质,又如格言警钟般震撼读者的思想。
穆旦的诗歌常表现三个基本的主题:"一个民族已经站起来","丰富"和"丰富的痛苦"及"残缺的我",而最末一个是最具现代意味的。
它来自写于1940年的《我》,传达了现代社会个体命运的残缺及孤独本性,被认为是穆旦诗中现代意味最为强烈的一首,本文试通过对其中"我"的内涵,意象选取,对当下看法,思想情感表达等四方面与浪漫主义诗歌的比较分析,一窥由两种不同思潮引导下的诗歌的区别联系。
"自我"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反复出现在五四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中。
《我》中采取迂回的方式,通篇都用"自己"将"我"取代并扩张"我"的内涵。
起首就统摄全诗表明"我"的不完整现状:"从子宫里分裂"、"是残缺的部分"。
浪漫主 义现实主 义现代主 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文学,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着丰富多彩的篇章。
其中,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为三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各自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相互交织和区别之处。
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兴起于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它犹如一场激情四溢的风暴,席卷了整个文学领域。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追求自由、想象和超越现实的境界。
在浪漫主义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自然不再是简单的背景,而是成为了灵魂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园。
诗人和作家们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广袤的天地之间。
例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水仙》,他用细腻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湖边水仙花的美丽景色,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喜悦。
浪漫主义者们相信,自然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让人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
浪漫主义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那些特立独行、充满激情和理想的人物。
他们不被世俗的规范和束缚所限制,勇敢地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爱情。
比如,在拜伦的《唐璜》中,唐璜就是一个敢于挑战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的人物,他的冒险经历和爱情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则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
现实主义作家们以冷静、客观的眼光观察社会,试图揭示社会的本质和问题。
他们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具有典型性的,他们代表了社会中某个阶层或群体的特点和命运。
例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通过众多人物的故事展现了 19 世纪法国社会的全貌,包括贵族、资产阶级、平民等各个阶层的生活和斗争。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细节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作家们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细致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质感。
在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精心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文学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流派。
其中,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三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流派,它们在主题、表现手法、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异同。
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兴起于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它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和自由。
浪漫主义作家常常将自然视为心灵的寄托和慰藉,对大自然的描绘充满了赞美和敬畏之情。
他们追求超越现实的美好,喜欢塑造理想化的人物和情节。
比如,在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作品中,自然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成为了诗人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载体。
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则在 19 世纪中叶兴起,它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强调客观、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
现实主义作家以冷静、犀利的目光审视社会的种种问题,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和生活困境。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是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众多人物和社会现象的刻画,展现了当时法国社会的全貌。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出现在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它是对传统文学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创新。
现代主义作品常常呈现出碎片化、荒诞、抽象的特点,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困境和迷茫。
比如,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复杂的结构,展现了现代人内心的混乱和迷茫。
在主题方面,浪漫主义文学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和追求理想,强调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感受。
它常常以爱情、冒险、英雄主义等为主题,充满了激情和幻想。
现实主义文学则聚焦于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矛盾,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现代主义文学更多地探讨人的存在意义、精神危机和现代社会的异化现象,主题往往较为晦涩和抽象。
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量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它注重情感的宣泄和表达,语言富有激情和诗意。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文学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生动表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众多的文学流派,其中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大流派。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
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兴起于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它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抒发。
浪漫主义作家常常将自然视为灵感的源泉和心灵的慰藉,他们赞美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认为自然能够激发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
比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他在作品中描绘了美丽的湖区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强调情感的自由表达。
作家们常常以激情和幻想来突破现实的束缚,追求理想和美好的境界。
在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他们勇敢地追求爱情、自由和正义。
例如,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虽然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且充满了对爱斯梅拉达的真挚爱情。
浪漫主义作品中的情节常常充满了传奇色彩和冒险精神,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意想不到的转折。
这种情节设置旨在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想象力。
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则兴起于 19 世纪中叶,它关注社会现实和普通人的生活。
现实主义作家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和描绘社会现象,试图揭示社会的本质和问题。
他们注重细节的真实和准确性,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来反映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不公。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揭露。
例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和腐朽。
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人物,他们的命运受到社会环境和阶级地位的影响。
作家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生活经历和遭遇,反映出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不同,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兴起于20 世纪初。
现代主义文学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特点。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的异同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的异同现代主义诗歌相关:“五四”时期,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孕育、萌发,直至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的出版,才真正标志着纯粹的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出现。
其后20年代象征派的诞生、30年代现代派的探索、40年代中国新诗派的开拓、50~60年代台湾现代诗派的喧嚣、70~80年代之交朦胧诗派的崛起、80年代中后期“新生代”诗歌的潮涌。
在20世纪20年代象征派诞生的时候,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人,由于受西方现代主义人文观念的影响,他们对“人”和社会的关注不同于同时代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新诗人,郭沫若们欢呼的是如凤凰再生般的“人”和国家民族的新生,而李金发们却从另外的向度向我们展示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即表现悲剧性的人生和对社会的绝望。
如李金发转向象征主义后的发轫之作《弃妇》。
这首诗“从一个受到荒野狂风的怒号而颤栗的妇女的遭遇,传达出一种人生命运的悲剧气氛。
”这个被命运所抛弃的妇女的形象“象征了人生不幸和悲苦的经历。
当人为命运所愚弄并最终被抛弃,仿佛就是诗中这位‘徜徉在近墓之侧,永无热泪’的‘衰老的裙裾’发出的哀吟。
”其后的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胡也频等象征派诗人大都以死亡、尸体、枯骨、荒冢等饱蘸颓废、没落气息的意象来象征悲苦的人生,对生命的价值表示怀疑,对生命的存在表示绝望,对个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流露出无所期待的浓厚的感伤意绪。
30年代的现代诗派植根于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现实,面对着时代的剧变—大革命由蓬勃热烈的高潮突然跌入沉寂的深谷,一群情感脆弱、神经敏感的热血青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人生挫折、命运打击,在理想幻灭之后,幽梦惊醒,无路可走,深感前途茫然。
一时陷入了极度的彷徨和苦闷。
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现代派诗就带上了浓重的这一特定时代下的特定的“时代情绪”,即施蛰存所谓的“现代的情绪”———感伤、忧郁、迷惘、彷徨、苦闷、绝望。
戴望舒的《我的素描》中的两句诗正是此时的现代派诗人的典型写照:“我是青春和衰老的结合体,/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
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的启示

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的启示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存在和演变,伴随着人类的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各种不同风格。
其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文学史上一个极富有争议的话题。
这两种文学风格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但是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着我们,引导我们思考和表达。
浪漫主义诗风,是一种追求自由、热情和感性的表现形式。
它诠释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类的一种美好幻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于情感和感情的描绘也更加深刻。
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作品有《雪梅》、《狂风雨夜》等。
浪漫主义作品常常通过诗歌反映内心世界的激动和情感,抒发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理性社会的反叛。
这种无拘束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浪漫和热情。
与之相反,现实主义则注重对现实的客观反映。
它追求真实、客观、冷静和理性,强调作品必须深入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制度结构和历史背景,呈现出真正反映现实状况的作品。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红楼梦》等就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现实主义作品常常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反思,通过对现实的客观分析,让人们有机会从中汲取到一些宝贵的智慧。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风格相辅相成,它们共同存在于文学中,激发了人们不同的思考和创造。
浪漫主义能够引导我们超越现实界限,探寻内心情感;而现实主义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的客观描写,反映当代社会环境下的种种现实状况。
在这两种风格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的火花,探寻到不同的文化与精神富饶之地。
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方面来看,这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生理念和追求,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的恰当发展。
当我们仔细品味其中的诗句和意象时,我们不难发现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蕴含着,文学的深刻意蕴和人生的诠释。
或许正是这种富有哲思、内涵丰富的文学风格与作品,让我们更容易地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份安抚,成为在人生与艺术之间的极有价值的财富。
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 1 ) 简析一 、 二两句在诗 中的作用 。 ( 2 ) 对第 二 联 “ 掬水 月 在 手 , 弄花 香 满 衣 ” 所 运 用 的 艺 术手 法 做 简 要 分 析 。 [ 参考答案] ( 1 ) 一、 二句提纲挈领 , 统率全篇 , 以下六句是对 “ 胜事” 和“ 赏玩忘归” 的具体描述 。 ( 2 ) 第二联运 用了虚实结合 的手法将 明月 与泉 水、 花香与衣香融为一体 , 写出了泉水 的明澈和山花 的馥郁。另外两句情景交 融 , 在对水清 夜静 和月 白 花香的描 写 中, 又显 出诗 人 不灭 的 童 心和 悠 长 的 逸兴 。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 沛县张庄 中学)
格借醉态表露无遗。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 虽为两大流派 , 但 又不是 截 然 分 开 的 。在许 多诗 歌 作 品 中 , 两 者 是 兼 而 有 之 的 。如 辛 弃 疾《 永遇乐 ・ 京 口北 固 亭 怀 古 》 , 既 有 对 “ 想当年 , 金戈铁马 , 气 吞 万 里如 虎” 的英 雄 壮 举 的神 往, 又有“ 可堪回首 , 佛 狸祠下 , 一片神鸦 社鼓” 的深 沉 的 时代 悲 哀 。 了解 了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和浪漫主义诗 歌流派 的特点 , 在鉴 赏诗歌 时, 就容 易把握住 关键 , 准确解 答 。如李 白的《 古风 》 ( 西上 莲花 山) 和杜 甫的《 悲陈 陶》 , 同是写“ 安史之乱” 的, 写法 明显不同 。“ 西上莲 花山, 迢迢见 明星 。素手把 芙蓉 , 虚步蹑太清 。霓裳 曳广带 , 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 高揖 卫叔 卿。恍 恍与之去 , 驾鸿凌 紫冥。俯视洛 阳川 , 茫茫走胡 兵 。 流血涂野草 , 豺狼尽冠 缨。 ” 诗人在想 象 中见 到 了明 星仙 女 , 在 她 的邀 请 下 , 升 向天 际 。在 和仙 人 卫 叔 卿 长揖见礼后 , 恍惚 中又飞翔到太 空之上 , 看到了被胡 兵占据 的洛阳 , 百姓惨遭屠戮 , 逆臣却衣冠簪缨 。诗 人用游仙诗的形式 , 表现了他既欲超然 出世 , 又忧 国 忧民的矛盾感情 。 杜 甫 又 是 怎 样 写 的 呢 ?“ 孟 冬 十郡 良家 子 , 血 作 陈 陶泽 中 水 。 野 旷 天 清 无 战 声 , 四 万 义 军 同 日死 。 群胡 归来血洗箭 , 仍 唱胡歌饮 都市 。都人 回面 向北 啼, 日夜更望官军 至。 ” 诗人 以沉 重的笔调开端 , 书写 了悲 剧 发 生 的 时 间 、 牺 牲 者 的籍 贯和 身 份 , 惨 景 令 人 目不 忍睹 , 天地 好 像 也 在 哀 悼 “ 四万 义 军 同 日死 ” 这 样一个悲惨事件 。叛军凭着 残暴 的杀戮 , 取得 了暂 时的胜利 , 狂歌滥 饮尽显他们 的得 志骄横之 态。百 姓无法抑制悲伤 , 在哭声中渴望 官军 收复长安 , 显示 了 沉郁 顿 挫 的风 格 。 [ 练 习] 阅读 下 面 一 首 唐 诗 , 回答 问 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的异同
现代主义诗歌相关:
“五四”时期,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孕育、萌发,直至1925 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的出版,才真正标志着纯粹的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出现。
其后20 年代象征派的诞生、30 年代现代派的探索、40 年代中国新诗派的开拓、50~60年代台湾现代诗派的喧嚣、70~80年代之交朦胧诗派的崛起、80 年代中后期“新生代”诗歌的潮涌。
在20 世纪20 年代象征派诞生的时候,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人, 由于受西方现代主义人文观念的影响,他们对“人”和社会的关注不同于同时代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新诗人,郭沫若们欢呼的是如凤凰再生般的“人”和国家民族的新生,而李金发们却从另外的向度向我们展示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即表现悲剧性的人生和对社会的绝望。
如李金发转向象征主义后的发轫之作《弃妇》。
这首诗“从一个受到荒野狂风的怒号而颤栗的妇女的遭遇,传达出一种人生命运的悲剧气氛。
”这个被命运所抛弃的妇女的形象“象征了人生不幸和悲苦的经历。
当人为命运所愚弄并最终被抛弃,仿佛就是诗中这位‘徜徉在近墓之侧,永无热泪 '的‘衰老的裙裾 '发出的哀吟。
”其后的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胡也频等象征派诗人大都以死亡、尸体、枯骨、荒冢等饱蘸颓废、没落气息的意象来象征悲苦的人生,对生命的价值表示怀疑,对生命的存在表示绝望,对个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流露出无所期待的浓厚的感伤意绪。
30 年代的现代诗派植根于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现实,面对着时代的剧变—大革命由蓬勃热烈的高潮突然跌入沉寂的深谷,一群情感脆弱、神经敏感的热血青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人生挫折、命运打击,在理想幻灭之后,幽梦惊醒,无路可走, 深感前途茫然。
一时陷入了极度的彷徨和苦闷。
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现代派诗就带上了浓重的这一特定时代下的特定的“时代情绪”即,施蛰存所谓的“现代的情绪”———感伤、忧郁、迷惘、彷徨、苦闷、绝望。
戴望舒的《我的素描》中的两句诗正是此时的现代派诗人的典型写照:
“我是青春和衰老的结合体,/ 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
”但即使心灵遭受了重创,他们仍在寻找个体生存的意义和归宿。
救亡与民主是20 世纪40 年代中国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中国新诗派对此也有他们独异的思考。
20 世纪40 年代末现代中国政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此中国在政治版图上被迫一分为三,两岸三地分别进入了不同的发展轨道。
政治的分治,使得许多当时现存的机制被中断,当然也包括文化机制。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传统就进入了一个历史时段的真空状态,直至50 年代中期台湾现代诗运动的潮涌。
台湾现代派诗产生在民族分裂、家国隔绝的历史情势之下,面对台湾孤悬海外的政治现实和地理现实,诗人们更加关注个体的生存处境和民族的何去何从。
祈盼中华民族早日结束分离状态、思念故国家园而产生的精神还乡也就便成为台湾现代诗运动的永恒主题。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的朦胧诗运动,是作为对“文革”的消弭个体、反人道的倾向的反拨出现的,因而重新发现、肯定自我并表现、确立自我便成了朦胧诗的重要主题。
主体意识的觉醒成为朦胧诗的鲜明特征。
年轻的朦胧诗人们在经历了十年动乱之后带着被伤害了的浓重的怨愤和茫然的失落感在追求与寻找,寻求
人的自我价值的确认,追求心灵自由的获得。
同时他们还“始终自觉地坚持:
在主体意识之上还有时代意识和人民意识,并且,主体意识越鲜明,便越能表现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真实,越能为祖国与人民立言”。
中国在经历了经年的消灭自我、扼杀人性的黑暗岁月之后,终于迎来了自我挺身而出为民族承担命运的新时代。
年轻的诗人们纷纷敞开心胸、放开歌喉,纵情呐喊、歌唱。
北岛的《回答》以一句石破天惊的“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的呼号,喊出了新一代的心灵破土而出的声音。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集群式崛起的“新生代”诗人是以朦胧诗的反拨者的姿态出现的,他们尤其反感朦胧诗所追求的诗歌的社会性价值,致力于诗歌语言形式的实验,但从诗学主题的角度看,他们创作的着眼点仍在人的生存这一层面上,只不过他们“关心的是作为个人深入到这个世界中去的感受、体会和经验,是流淌在他血
液中的命运的力量。
”
现代诗歌的特点是: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浪漫主义诗歌相关: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是新诗移植西方浪漫主义之后在中国的产物,经历了新文
化运动时期、20世纪40 年代政治抒情诗时期、20世纪下叶的新生代时期。
郭沫若的
《女神》当推新诗、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中国浪漫主义继承了西方浪漫主义的文学理论。
二者同样推崇神秘的创造力,推崇天才,以自我为文学的中心,蔑视规则,强调情感的宣泄,提倡想像力的作用,对此,中国浪漫主义作家因中国现代社会的巨大变革而有清醒的自觉。
20 年代初,创造社诗人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等人,接受拜伦、雪莱、济慈、海涅、歌德、惠特曼、华兹华斯等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对初期白话新诗的拘谨、单调、缺乏想象与激情,对写实派过于拘泥于现实,对小诗派和湖畔诗派狭小的境界与格局,深感不满,起而强调诗歌创作的灵感、激情与想象,主张诗歌形式“绝端的自由”,由此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代浪漫主义诗学体系,创作了大量的现代浪漫主义诗歌。
《天狗》一诗一口气用了30 个“我”这,个我把日月星辰都吞了,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宣言。
这个“我”就是上帝,这个“我”是极度膨胀的自我,郭沫若在诗里形象地显示了浪漫主义的自我观。
政治抒情诗也在极力塑造一种“当代崇高”。
从50 年代开始的政治抒情诗,主张:
“首先是思想内容上强烈的政治性,以及对诗的政治功能的强调,它要求诗人服膺政治斗争的需要,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关注和表现国内外正在进行着的政治斗争,反映社会的重大矛盾。
题材的这种社会性和政治性的特点,使诗歌的主题通常是一个普遍性的政治主题,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常常不是富有独特个性的诗人自己, 而往往是一个作为阶级代言人的抽象的“大我”。
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有郭小川、贺敬之、严阵等。
共同点:
1 现代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都产生一定的时代背景,都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
2 现代主义诗歌吸收概况了西方的浪漫主义,追求个性的解放,重点突出人的作用,在思想上寻求个性的解放,在艺术上追求自由的抒发,在政治上提出民主。
3 浪漫主义诗歌往往以夸张手法见长。
诗人利用独特而新奇的现象, 从瞬息变化的世界中表现精神动荡不安的现实,加上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使浪漫主义诗歌色彩绚丽,注重节奏的自然明快,极富音乐性。
而现代主义诗歌和谐的音乐性是其特点之
4 浪漫主义文学时代最发达和最有成就的是抒情诗,而现代主义诗歌也有浓烈的抒情诗篇,两者具有一定的抒情性。
5 以主情与自然流露为主要内容的浪漫主义诗观也是与中国当时的社会、文化现状相关的,所以说它也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和现代主义诗歌反映内容有一定的共同性。
如五四时期的中国,一切都处于新旧交替之中,新的要战胜旧的就必须对新的东西特别张扬。
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就是在反叛旧有存在的同时大力张扬新思想、新观念,这时和新兴的现代主义诗歌反映了重叠的内容,有共同的主张。
不同点:
1 浪漫主义诗歌萌芽于“五四”时期之前,现代主义诗歌萌芽于五四时期,并且在“五四”时期成为诗歌主流。
2 浪漫主义诗歌主要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而现代主义诗歌主要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
3 浪漫主义诗歌,偏重于主观抒情,表现个人思想,特别注重对内心感情的表达,而现代主义诗歌具有民族性,现代主义诗歌除了吸收西方外来主义,还有揉合了传统文化,“诗言志”、“诗缘情”的传统,是对传统诗学“回归”主题的回归。
4 浪漫主义诗歌内容比较单一,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然,诗人歌颂大自然的丰富,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界的深切感受与心灵契合。
现代主义诗歌随
着时势变化呈现反映现实,反映现代情绪的思想内容,两者语言和内容侧重不同。
5 浪漫主义诗歌发展过程比现代主义诗歌要短,现代主义诗歌发展时间较长。
6 两者的流派不同。
浪漫派诗人较重视情和力,象征派较重视音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