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

合集下载

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⑴⑵

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⑴⑵

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⑴⑵制冷系统管道设计包括管径的确定、管道和设备的防腐、保温以及管道的布置问题。

管道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制冷装置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安装操作的简单方便程度。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公式法和图表法确定系统管径以及管材、阀件的正确选用、管道安装布置时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氨制冷系统管道设计要求(一)对管道、阀件及连接件的一般要求1、管道氨制冷系统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

2、阀门制冷管道系统应采用氨专用阀门,氨系统所用阀类不允许有铜和铜合金的零部件。

阀体应是灰铸铁、可锻铸铁或铸钢的。

其公称压力不应小于2.5Mpa(表压),应有倒关阀座,当阀开足后能在运行中更换材料。

3、连接件氨系统管道一律采用焊接,一般管壁厚度小于4mm者宜用气焊,管壁厚度4mm以上者可用电焊。

(1)弯头一律采用煨弯。

(2)法兰用A3镇静钢制作,应带凸凹口。

(3)两根管子做T形连接时,应作顺流向的弯头。

若两根管子管径相同,则应在结合部位加一段较大的管子,如图7-1 (4)小口径阀门用丝扣连接时,连接管车削螺纹后剩余厚度不小于2.5~3.0mm,应先用一短管与阀门连接后,再与系统管道焊接,丝扣连接时不得使用白油麻丝,应采用纯甘油与黄粉(氧化铅)调和的填料。

(5)支管与集管的连接,支管管头应开弧形叉口与集管平接,不应插入集管内。

一、管道内允许的流速和压降在工程设计中,一般是采用限定管段流动阻力损失来确定对应管径的大小,氨制冷系统的吸气管道的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蒸发温度降低0.5℃,排气管道的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冷凝温度升高0.5℃。

二、氨管道布置原则氨与润滑油几乎是不互溶的,因此,在氨制冷系统中,设置氨油分离器,并在可能集油的设备底部装设放油阀,制冷系统中应有放油装置。

(1)吸气管为防止氨液滴进入压缩机,氨压缩机的吸气管应有不小于0.5%的坡度,坡向蒸发器。

(2)排气管为防止润滑油和冷凝液氨回流至压缩机,压缩机的排气管道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油分离器。

19制冷系统管道设计

19制冷系统管道设计

保证各蒸发器充分供液; 1. 保证各蒸发器充分供液; 避免压力损失过大; 2. 避免压力损失过大; 防止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 3. 防止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 防止压缩机润滑不足; 4. 防止压缩机润滑不足; 应考虑操作和检修方便, 5. 应考虑操作和检修方便,适当注意 整齐。 整齐。
五、氨管道的布置要求 管道的布置要求
制 冷 技 术
第19讲 讲 制冷系统管道设计
一、制冷系统管道
1. 2. 3. 4. 制冷剂管道: 制冷剂管道:氨或氟里昂 载冷剂管道: 载冷剂管道:水或盐水 冷却水管道: 冷却水管道:水 润滑油管道: 润滑油管道:制冷剂及润滑油
二、制冷剂管道设计----氨系统 制冷剂管道设计 氨系统
1. 管材:无缝钢管 管材: 2. 管道连接:管与管焊接,管与管件法兰连接 管道连接:管与管焊接, 3. 密封材料:普通橡胶 密封材料: 4. 管径确定: 管径确定: 4 M R ⋅υ Dn = ⋅ 1)公式法: )公式法: w π 2)图表法:根据工况条件,确定选用的计算图表。再 )图表法:根据工况条件,确定选用的计算图表。
1.总要求: 系统安全运行 , 方便操作检 总要求:系统安全运行, 总要求 经济合理,使用氨用仪表。 修,经济合理,使用氨用仪表。 2.重力供液水平管不能上凸下凹, 防止 重力供液水平管不能上凸下凹, 重力供液水平管不能上凸下凹 气囊”“液囊” ”“液囊 “气囊”“液囊”。 3.管道坡度和坡向要求: 一般坡向与制 管道坡度和坡向要求: 管道坡度和坡向要求 冷剂流向一致,注意氨吸气管逆向 注意氨吸气管逆向; 冷剂流向一致 注意氨吸气管逆向;坡 度的建立靠管架进行调整。 度的建立靠管架进行调整。
六、氟里昂管道的布置要求 氟里昂管道的布置要求 管道的布置

大型氨制冷系统(离心压缩机)设计技术条件-2023最新

大型氨制冷系统(离心压缩机)设计技术条件-2023最新

大型氨制冷系统(离心压缩机)设计技术条件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型氨制冷系统压缩机、氨制冷系统及其配套设备的设计条件及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蒸发温度-40℃及以上,水冷冷凝或空冷冷凝的大型离心式氨制冷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237《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运行》GB/T 17213《工业过程控制阀》GB/T 4213 《气动调节阀》IEC 60534《Industrial-process control valves》GB/T 150.1~150.4《压力容器》GB/T 151《热交换器》TSG 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NBT 47012《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HG/T 20580《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范》GB/T 20801《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 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36894-2018《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GB/T 3215-2019 《石油、石化和天然气用工业离心泵》GB 18613《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HG/T 20570.5《泵的系统特性计算和设备相对安装高度的确定》HGJ 532《化工管道过滤器》ANSI/FC170-2《Control Valve Seat Leakage》AGMA 6011《Specification for High Speed Helical Gear Units》GB 8542《透平齿轮传动装置技术条件》GB/T755《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GB/T30254《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50016-20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H/T 3206-2019 石油化工设计安全检查标准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6075《机械振动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评价机器的振动》IEC 61131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GB/T 15969 《可编程序控制器》ISA75.01.01《Flow Equations for Sizing Control Valves》MSS SP-61-2013《Pressure Testing for valves》以上标准以最新标准为准。

毕业设计--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题目:小型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类别是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目录目录 (1)摘要 (1)第一章库址选择 (1)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气侯情况 (1)第二章冷库隔热防潮设计 (2)第一节冷库的结构 (2)第二节隔热与防潮的基本要求 (2)第三节维护结构的材料及选择 (3)第三章冷负荷计算 (3)第一节计算各传热层系数 (4)第二节设备负荷计算 (5)第三节各房间的负荷汇总 (9)第四章冷库制冷方案的确定 (10)第五章制冷机及辅助设备的选择 (11)第一节制冷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11)第二节制冷系统辅助设备选型计算 (12)第六章制冷系统管道 (18)第七章制冷系统的试压、试漏及管道保温 (19)结论 (21)参考文献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对南京的某冷库进行设计。

设计分为七个过程,首先给冷库进行选址,根据冷库提供的要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选址。

然后进行冷库隔热防潮设计,包括结构,要求及材料的选择。

冷负荷计算是本设计的重点,根据结构材料和传热系数计算出各房间的负荷及汇总。

确定冷库设计方案,包括压缩形式,冷凝器的配置,及系统的供液方式和冷间的冷却方式,而后简单的对冷间工艺设计和系统管道及管道的试压、试漏及管道保温的一些说明。

关键词:冷库设计制冷系统负荷计算选型计算第一章工程概况与原始资料第一节工程概况此次毕业设计为南京某公司进行制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制冷机房、冻结间及冷库。

该工程包括冻结间 ( -23℃),低温冷藏间( -18℃)两项制冷系统。

此设计题目是我们专业主要发展方向,通过毕业设计对我以前学习的专业知识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本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本制冷系统设计原始资料概况如下:一、冻结间、冻结物冷藏间冻结间:设计温度-23℃。

,总建筑面积为8×18= 144㎡,冻结能力20吨/小时。

冻结物冷藏间:设计温度-18℃。

库房内净高5 m,总建筑面积为20×24 =480㎡,低温冷藏总能力为500吨。

闪发式经济器氨制冷系统的设计分析

闪发式经济器氨制冷系统的设计分析
s y s t e m d e s i gn whe n us e t h e la f s h e c o n o mi z e r . Ke ywor d s: Th e la f s h e c o n o mi z e r ; Twi c e t hr o t t l e; Th e a n a l y s i s o f a m mo n i a r e f r i g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L o g P—H 图。从 蒸 发 器 G 吸入 的低 温 低 压 的制 冷
日 J 吾 I
剂 气 体 ,经压 缩 机 A压 缩 成 高 温 高 压 的 制 冷 剂 气
体 ,经 过 油分 离 器 B分 离 出 润 滑 油 后 ,送 入 蒸 发
两次 节流 制 冷 循 环 与 一 次节 流 制 冷循 环相 比, 制 冷 系统性 能会 有所 提 高 ,系统 设计 结 构 简单 ,设 备 初投 资 省 。因此 ,两 次节 流制 冷循 环 正 在成 为 发 达 国家 冷 库制 冷循 环 的主要设 计 趋 势之 一 。美 国和
发式 经 济 器 的选 型计 算 方 法 , 以及 不 同 的 系剂气 体 被 压 缩 机 A 吸走 ,完 成 一 个 制 冷
循环 。
在 闪发 式经 济器 中 ,节流过 程 中 的产 生 的 闪发
气 体进 入压 缩 机 A 的 中 间补 气 口,在 压 缩 机 A 内
式 冷 凝 器 C冷凝 成 高压 液 体 ,并 依 靠 重 力 流 人 贮
液 器 D,从 贮 液 器 D 出来 的 高 压 液 体 经 节 流 阀 E 节 流 成 中 问 压 力 的 液 体 ,进 入 闪 发 式 经 济 器 F 。

冷库系统管道安装要求

冷库系统管道安装要求

冷库系统管道安装要求一、管道材料制冷工程常用管材有钢管和铜管两类。

钢管又分为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两种。

无缝钢管的特点:是质地均匀、强度高、易于加工、内壁光滑,有热轧和冷拔之分;焊接钢管又称有缝钢管,按其表面处理与否有镀锌管和不镀锌管之分。

制冷工程中常使用热轧无缝钢管。

铜管又分为纯铜管和黄铜管两种,纯铜管的特点:是质软、易弯曲加工、耐腐蚀、管壁光滑,但强度稍弱。

制冷系统中较多使用纯铜管。

(1)氟里昂制冷系统的管材常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一般管径小于25mm时用紫铜管,管径较大时,用无缝钢管。

氨制冷系统则全部采用无缝钢管,当工作温度低于-40℃时采用低合金钢管;盐水管压力不高,可采用镀锌钢管;冷却水管一般也采用镀锌钢管。

(2)当紫铜管采用烧红退火时,管内易产生氧化皮。

为清除氧化皮,可用铁丝绑上棉纱反复拉洗,直至拉洗干净为止。

(3)氟里昂及氨制冷装置的阀门、安全阀、压力表等,都是专用的,由厂家配套供应,不可随意取代。

二、安装前管道的清洗(1)制冷管道在安装前必须进行除锈、清洗和干燥,管内要清洁且不能有水分。

(2)对于钢管,可用人工或机械方法清除管内污物及铁锈,再用棉纱、破布反复拉洗干净。

(3)对于铜管和灌砂煤制的弯管,应用吹洗的方法将管腔清洗干净。

三、制冷管道安装(1)制冷管道通常沿墙、柱架空敷设,需要采用地下敷设时,通常为不通行地沟,并设活动盖板。

(2)液体管道,不得有局部向上的凸出部分,以免形成'气囊';气体管道不得有局部向下的凹陷部分,以免形成'液囊'。

(3)从液体干管引出支管时,应从干管底部或侧面接出;从气体干管引出支管时,应从干管顶部或侧面接出。

(4)吸气管安装在排气管下面(同架敷设),平行管道之间净距为200~250mm。

压缩机的吸气管和排气管的配管,尺寸要准确。

管道支架要牢固,以承受压缩机运转时的振动;制冷管道穿过墙壁、楼板,应装套管,套管与管道的间隙用不燃柔性材料填塞。

氨制冷管道设计、安装、使用运行过程的问题探讨

氨制冷管道设计、安装、使用运行过程的问题探讨

氨制冷管道设计、安装、使用运行过程的问题探讨发布时间:2022-11-08T07:35:33.812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22期作者:黎才翔[导读] 里面明确对于冷库得设计和制冷管道安装必须满足国家相关压力管道规范的要求,下面将从实际检验中探讨氨制冷管道设计、安装、使用运行过程的问题。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阳江检测院广东阳江 529500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我们国家又是一个渔业资源丰富的地方,冷库和冷藏事业发展也是突飞猛进,而以氨作为冷媒介质的冷库得到普遍的应用,而作为冷库配套的氨制冷压力管道也随着国家把制冷管道纳入特种设备压力管道的分类目录中也越来越备受安全的重视。

关键词:氨制冷管道;设计;安装;使用过程引言配套的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21也随之颁布并实行,里面明确对于冷库得设计和制冷管道安装必须满足国家相关压力管道规范的要求,下面将从实际检验中探讨氨制冷管道设计、安装、使用运行过程的问题。

1、氨制冷管道设计1.1设计压力氨制冷压力管道的设计压力应当根据当地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和工作压力确定,其中高压侧应不小于冷凝温度加5℃多对应的制冷剂饱和压力及当地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加5℃制冷剂饱和压力的最大值,低压侧不小于当地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加5℃制冷剂饱和压力及最高工作压力加循环泵扬程中的最大值并且高、低压侧都不应小于2.0MPa。

而在审查设计图纸当中,往往设计人员没有学习新的知识,还沿用老旧,想当然的思想,设计压力没有考虑上述的要求,特别低压侧沿用旧得标准使得设计压力过低或者没有匹配循环泵的量程,有可能造成这个氨制冷系统处于超压状态运行,匹配的压力容器没有按照最高工作压力和设计压力设置,造成超压爆炸的隐患。

1.2设计温度和蒸发温度氨制冷管道设计温度:高压侧管道应按压缩机最高排气温度加10℃确定,并且不低于150℃,而设计人员往往会忽视这个压缩机最高排气温度,直接套用150℃这个最低标准,造成高压侧设计温度的不匹配。

氨制冷系统安装规范

氨制冷系统安装规范

氨制冷系统安装规范氨制冷系统安装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ammoniaer fr ig er at ion s ys te mSBJ 12-2000J 38- 2州抽主编单位: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国家国内贸易局施行日期,2 0 0 0年9月1 日关于发布《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内贸局发产字〔2000〕第89号根据建设部(93)建标计字第8号文的要求,为满足我国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工作的需要,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运行,促进安装技术的进步,受我局委托,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经我局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SBJ 12-2000。

自200。

年9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与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联系。

国家国内贸易局=000年七月二+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工程建设中氨制冷系统安装施工及验收的需要,依据原国内贸易部司发产技字〔1997〕第23号文.由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组织编写。

本规范共分十章和一个附录,主要内容有:1 制冷设备及其管路、附件的质量检验要求和安装要求,并强调了对系统管路的焊接要求及检验。

2. 为确保氨制冷系统安装质量和安全运行,本规范对氨制冷系统排污、气密性试验、抽真空试验、充氨试验以及系统试运转等都做了较明确的规定。

3.对制冷设备及管路的防腐隔热做了明确的规定。

4 对工程验收的条件做了较详细的规定。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北京市右安门外大街99号,邮政编码:100054),主编单位: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杨一凡徐庆磊1 总则1.0.1 为确保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的安装质量和安全运行,促进安装技术的进步,特制订本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3.1 氨管管道阻力计算
单相流体的阻力计算
两相流体的阻力计算
4.1.3.1 氨管管道阻力计算
单相流体的阻力计算
由摩擦(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组成。
P Pf Pj
摩擦阻力计算
L v Pf dn 2
2
——管道的摩擦阻力系数,无因次;
L ——直管段长度,m; d n ——管道内径,m。 e =f ( Re, ) dn
正常间距:为最大间距的0.8; 管道净高:通过人行道时,管道下缘与道 面之间的净距离≥3m;通过车行道时,净距
离≥4.5m;低支架净距离≥0.3~0.8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1.3 氨制冷系统管道计算
管道阻力 管径 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有公式法和图表法。 管壁厚度 取决于管材、管径及工作压力。
管径确定程序
(1.6~32MPa),密封性好,可杜绝氨渗漏。
4.1.1 氟利昂制冷系统管材选用
氟利昂管采用无缝钢管或紫铜(铜合金,减 轻镀铜现象)管;管内壁不得镀锌;一般公 称直径在25mm以下宜用紫铜管;不得采用
铝镁管(对镁及含镁量超过2%的铝镁合金有
腐蚀作用)。
盐水管、冷却水管、润滑油管同上。
• 水分:有水分存在时,会加剧对金属的腐蚀, 氨与氟利昂皆如此。 • 镀铜的危害:会破坏轴封处的密封; • 镀铜现象的减缓措施:随系统中水分增加和
Z型自然补偿
伸缩弯弯曲半径的确定
4.1.2 氨制冷系统管道要求
管道加固
原因:制冷系统管道,因气流脉动会产生振 动,为防止管道开裂造成泄漏,所有管道必 须设置支架和吊架固定牢靠,不得有振动现 象。 最大间距:水平制冷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 应依据管道强度和刚度计算结果确定,并取 两者中的较小值作为支吊架的间距。
温度升高而加剧;故减轻或防止镀铜的方法
是设干燥器,使用与氟利昂制冷剂有良好热
化学稳定性的L-DRB级全封闭冷冻机油。
• 管材选用要点:
• 制冷剂的特性(安全性、与水溶解性、与 润滑油溶解性、对金属的腐蚀性、对塑料 的腐蚀性) • 管材的承压能力、导热性、经济性等。
4.1.2 氨制冷系统管道要求
管道坡度 管道热补偿 管道加固
-6
L ——管长,mm; t ——管道内外温差,℃
4.1.2 氨制冷系统管道要求
管道热补偿装置
形式:自然补偿装置与伸缩弯补偿器;
设置条件:低压直管段≤ 100m,高压直管段
≤ 50m,宜选用自然管道补偿装置;否则,宜 选用伸缩弯补偿器。
管道热应力的计算
管道热应力的计算
L型自然补偿
• 强度计算:管道在工作状态下,由内压和
持续外载产生的轴向应力之和,不应大于 钢材在计算温度下的基本许用应力值。 • 强度要求:管道不能受垂直作用力过大而 破坏。
• 刚度计算:管道在一定跨距下总有一定的
挠度,根据对挠度的限制而确定支吊架的 允许间距,称为按刚度计算。 • 刚度要求:管道不能因变形而达不到坡度 的要求,造成积液。
热应力被破坏,应设计管道补偿装置。
管道热应力产生原因
• 热胀受限:管道热胀时,受各种支架及其
所连接设备的约束,不能随温度变化而自
由伸缩,将产生热应力。
• 温度不均:轴向及管内外存在温度梯度, 也将产生热应力。
4.1.2 氨制冷系统管道要求
管道热补偿 计算:伸缩值与管材、温差及管长有关。
L KLt L ——管道的长度变化值,mm; K ——普通碳素钢的膨胀系数, K =12 10 mm / mm ℃
氨管一律采用无缝钢管,不得采用铜管或其
他有色金属管,内壁不得镀锌;
盐水管(CaCl2、NaCl溶液)多用焊接钢管,
也可用无缝钢管; 冷却水管一般用镀锌钢管; 润滑油管按冷剂管选材。
• 纯氨对钢铁不起腐蚀作用,但对锌、铜及
其铜合金(磷青铜除外)有腐蚀作用。
• 氨管采用无缝钢管的原因:承压能力高
CH4 氨制冷系统 的管道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氨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
对冷剂管系、冷媒管系及冷却水管系 进行水力计算、尺寸确定、管道敷设、 管道保温计算等。
4.1 氨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
管材的选用 管道的一般要求(坡度、热补偿、加固) 管道的计算 管道和设备的保温计算
4.1.1 氨制冷系统管材选用
4.1.2 氨制冷系统管道要求
系 统 管 道 坡 度 及 方 向
4.1.2 氨制冷系统管道要求
管道坡度及坡向的原则:
方便氨与润滑油的分离。
对于氟利昂系统,管道坡向原则则是方便系
统回油。
4.1.2 氨制冷系统管道要求
管道热补偿(原因、计算、装置)
原因:由于工作温度与安装时的温度不同,
管道必然会产生热胀冷缩,为防止管道由于
• 科学确定管径程序: 阻力较小 大管径 造价较低 小管径
• 最佳经济管径:系统使用寿命周期里,工 质流阻带来的电耗费用与管材成本之和为 最小的管径。 • 因价格在变,故最佳经济管径也在变,属 于动态管径。
管径确定程序
• 为简化计算,通常采用限定流阻法来确定
管径:将流阻产生的能耗限定为系统能耗
的1%~4%,从而限定了压降,限定了流速 ,以此来确定管径。
节流阀后液管中的流体、蒸发器中的流体 、氨泵供液系统中回气管中的流体均为两 相流体; 两相流体的流动阻力既大于纯液体,也大 于纯气体。
两相流体的阻力计算
阻力计算根据管路与外界是否有热交换分
别采用不同方法;
流动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气、液比 例不变(节流阀后管及回气管),制冷剂 在管内的流动阻力为:
Le ——管件的当量管长,m; Le = nd n n:当量长度系数。
把局部阻力造成的压力降折算成流体在 某一长度直管上的摩擦压力降。
各种管件的当量长度系数n
单相流体的总阻力
L Le v P Pf Pj = dn 2
2
两相流体的阻力计算
管路中气体和液体共存流动的流体称为两 相流体;
相对 粗糙 度
制冷剂在管道中的流态一般在紊流光滑区 和紊流粗糙管过渡区。
紊流光滑区可供选择的计算公式:

紊流过渡区可供选择的计算公式:


局部阻力计算
Le v Pj 2 dn 2
2
v
2
——管道的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 ——管道的摩擦阻力系数,无因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