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构造与成矿浅析

合集下载

219391023_广西田林县八渡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浅析

219391023_广西田林县八渡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浅析

2023年 3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91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广西田林县八渡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浅析阮 荻,杨泽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广西 南宁 530033)摘 要:广西田林县八渡地区是桂西重要金矿成矿带上的典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产出区域之一,其成矿类型可划分为辉绿岩型、石英脉型及断控型三种,本文依托野外矿产地质调查项目,通过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为区域找矿提供新的找矿思路和找矿方向。

关键词:八渡金矿;微细粒侵染型金矿;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6-0091-3Analysis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etallogenic Laws of Gold Depositsin the Badu Area of Tianlin County, GuangxiRuan Di, YANG Ze-jin(The Fourth Geological Team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530033,China)Abstract: The region named Badu is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fine grain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the important gold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west of Guangx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mineralization of gold mineral,There are three type of them—the type of Diabase,the typ of Quartz vein and the type of fault.Based on the recent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we try to analysis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setting and condition of the region, summarize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gold deposits,provide the new thought of the mineral exploration.Keywords: Badu gold deposit;fine grain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收稿日期:2023-01作者简介:阮荻,男,生于1987年,壮族,广西靖西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区域矿产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

区域矿产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区域矿产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董红伟(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天津 300170)摘 要:矿产资源丰富多样,而不同的矿区形成的条件、地理分布等都有所不同,其所处地质环境及其他成矿条件共同决定了矿产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文章重点对矿产区域的形成原因、条件、背景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为日后的矿产勘查探测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岩浆岩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1-0120-2Analysis of Regional Miner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sDONG Hong-wei(Tianjin North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General Institute,Tianjin 300170,China)Abstract: Mineral resources are rich and diverse, and the conditions of formation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mining areas are different. Their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together determine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reasons, conditions and background of mineral areas, hoping to provide help for future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exploration.Keywords: geological backgrou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magmatic rocks在地质学中有一个分支学科,就是区域地质学,在广义上讲,这门学科主要研究大区域内地层特征、岩石类型及其分布、地质构造及成矿地质背景等内容,而另一种狭义的解释主要认为区域矿产地质主要研究特定勘查矿区域的地质地层以及岩石、矿产分布形成、构造等小范围内容。

211169342_鄂东南丰山矿田构造与成矿关系浅析

211169342_鄂东南丰山矿田构造与成矿关系浅析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鄂东南丰山矿田构造与成矿关系浅析蒋型义1,蔡克杰1,杨 朋2,岑志辉1,冼道学3,肖德长1摘要:为总结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鄂东南丰山矿田内构造与成矿关系,对丰山矿田区域地质特征及矿田内分布的封三洞铜钼矿、鸡笼山金铜矿、李家湾铜金矿、曹家山金矿等典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区域构造决定了丰山矿田各矿床的展布,而矿区构造决定了矿床内矿体的产状。

关键词:鄂东南;丰山矿田;构造;成矿鄂东南丰山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九瑞矿集区西侧,即成矿带东西两侧转折端附近,矿田内分布有封三洞铜钼矿、鸡笼山金铜矿、李家湾铜金矿、曹家山金矿等典型铜金矿床。

前人对矿田内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颇多,因矿田内褶皱、断裂等构造发育且复杂,对矿田内矿床的展布、矿体的产状影响明显,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区域构造、矿区构造特征阐述丰山矿田构造与成矿关系。

1 矿田地质特征矿田内地层自志留系下统至三叠系中下统均有较好发育,以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分布面积较为广泛,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其中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第一至三段(T1dy1-3)灰岩及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第一、二段(T1-2j1-2)灰质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与矿田内矿床成矿关系密切。

矿田内褶皱构造均为倒转褶皱,其中立头复式倒转向斜是矿田内最主要,也是最复杂的褶皱构造,其轴向东端呈60°~80°,西端为250°~280°,两翼倾角为40°~60°。

轴部地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组碳酸盐岩构成。

两翼均有若干次一级倒转背向斜组成,形态复杂。

矿田内主要铜金矿床都位于该褶皱构造的轴部及其两翼附近。

矿田内断裂构造主要为南部阳山—苗母山逆断层,断层走向约260°,倾向北西,倾角约45°。

沿断层面附近分布角砾岩,其将立头复式倒转向斜分成不同的两个部分,断层以南褶皱向东倾伏,断层以北褶皱向西倾伏。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矿床的形成需要多方面有利的地质和物理化学因素的结合,构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在具有足够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前提下,构成对成矿经常起到基本的、甚至是主导的作用。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按其作用规模可以划分为若干级别。

全球性构造带控制全球性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大区域或区域构造控制区域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而矿田和矿床构造则控制着矿床和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分布。

在已有的研究矿田构造的文献中,对于构造的控矿作用,只是讲到其作为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矿液运移的通道、矿石堆积的场所和成矿后的构造破坏等四个方面的作用,而缺乏对构造控矿作用全面的历史分析。

从成矿作用的全过程看,我们将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1)作为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

如各种类型的构造盆地常是堆积沉积矿床包括火山沉积矿床的有利构造环境,而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带则是多种内生矿床的产出地带。

(2)构造运动为成矿作用提供能源,还可以作为含矿流体运移和聚集的驱动力;实际地质资料和有关模拟实验均表明,岩石中的水、油、气等的动态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构造因素控制的。

(3)有构造作用形成的各种孔洞、空隙和渗透带等是含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路,一般将这类构造称为导矿或运矿构造。

岩浆或变质成因热液向上部运移时需通过导矿构造,而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向深处运移并沉淀成矿也需要导矿构造作为通道。

(4)各种构造形成的开发空间,如断层和裂隙的启张部位、各种空隙和疏松破碎带以及地表分布的各样洼地等均可作为内生矿床或外生矿床的就位场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矿床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

(5)岩石的应力状况和应变作用影响着成矿的物理化学参数。

这些参数在构造应力场的不同部位是有差别的,因而对矿质在介质中的赋存状态和运移机理以及矿质沉淀都起着不同的作用。

(6)在不同的构造类型中可以发生不同的成矿方式,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

例如,矿床在断层或裂隙中充填后形成脉状矿床。

(7)构造的多期次、多阶段活动是导致成矿作用脉动性的基本因素,是划分成矿期和成矿阶段的重要依据,这在汽化热液矿床中表现尤为明显。

浅析湘东万古金矿成矿

浅析湘东万古金矿成矿

浅析湘东万古金矿成矿湘东万古金矿受区域构造断裂控制,矿体分布于含矿破碎带中,在走向和倾向方面,矿体具有透镜体的特点。

北东向深大断裂带虽然为导矿构造,对矿脉也具有一定的破坏;次一级北西西向断裂构造表现拉张特性,大部分属于控矿、容矿构造。

主要为构造角砾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构造角砾岩型这几种矿床类型。

金矿中的矿化主要有硅(Si)化、黄铁矿(FeS)化、毒砂(旧称白砒石)化等蚀变标志。

Lengjiaxi Gr是金的主要矿源层,金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湘东万古金矿是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标签:湘东;万古金矿;断裂;控矿前言湘东万古金矿的黄金产量很高,为主要生产矿物,伴生的金属矿床包括银、铜、铅、锌等多种。

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产金量可观,众多地质工作者对其构造成矿规律都颇有研究。

作者根据对湘东万古金矿地质构造及成矿特征的研究专题,结合在该区实习工作的经历整合了矿区构造控矿及成矿的特征,在这里做一个浅析。

1 区域地质背景万古金矿位于湖南省的东北部,北临扬子地台,江南断陷盆地中部(图1),处于扬子地台与华南褶皱系的边界。

湖南省对这条金、铜、钴、银等金属丰富的综合矿带十分看重。

这条成矿带走向南西,大致起于湖南西南部,发育至江西北九岭、怀玉山区域。

扬子成矿域和华南成矿域分别位于万古金矿的北西和南东部,扬子成矿域多发育低温、中低温热液矿床,华南成矿域多发育高温多金属热液矿床。

图1 湘东万古金矿大地构造位置(董国军,2008)研究区内,断裂构造走向多为NE向(包括西江-江家咀断裂、金井压断裂、戴公岭断裂和万古-双口斋断裂等),其次为近EW、NW向及SN向的断裂构造。

黄金洞金矿,矿体万古金矿等已知的金矿体,都在这类构造破碎带内。

强烈的构造运动,使我国湖南东北地区的岩浆活动剧烈,而有色金属矿产和稀有元素矿产、燕山期的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1]。

2 成矿浅析2.1 Lengjiaxi Gr与金矿化的关系万古矿区金矿体都处在Lengjiaxi Gr地层中。

区域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矿

区域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矿

与运动的关系。矿床常出现在几种基本控矿 因素耦合 的部位 : ①矿源区 ( 成矿物质基础 ) ②构造 、 、 流体 热能及物理化学空间等促成矿质汇聚的多种要素 因此 , 成矿构造与区域地球化学 、 地质 流体研究 相结 合将是 正
确 的方 向 。 从构 造成矿作用看 , 缘成矿 、 边 界面成矿 、 交会成矿 、 变成矿 转 是几种基本 的成矿机制。 这些 局部 的时空域 中有利于成矿 的原因在 于 , 这些 特 定 构 造 部 位 在 ①有 利于基本控矿因素的同时出现和耦合作用
( ) 造 成 矿 研 究 简 史 一 构
人们很早就 已经注意到构造与矿体 的关系 , 据文献记载 , 一些 文明古 国的古采矿坑 , 多数是沿着 断层 和裂隙延伸 的, 明古代 大 说 矿工已能利用断裂的产状作为探矿的标志。 随着矿业开发和地球科 学 的不断进步 , 人们对构造 的研究从对单个形态 的几何学描述发展 到对区域构造的全方 位、 多尺度 、 多层次、 多体制和多世代的综合解 析, 对构造 与成矿 关系的认识也不 断深 化 , 即从单一构造成矿一 构 造体系控矿一 构造动力成矿一构造成矿动力学 不断发展 , 从几何学 研 究向运动学 、 动力学研究 , 定性研究 向半 定量、 定量研究 , 静态研 究型构造—全球成矿构造 ,是一个 由小 到大 、 由局部 到整 体 、 由整 体 到 局部 的逐 步实 践 和 反复 认识 过 程。矿床 、 田构造研究以具体事物为主, 矿 大地构造控矿和全球构造 控矿研究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更明显。 两方面的研究是互 为补充 、 相互 渗透的。 从研究内容看 , 由单个构造控矿一综合构造控矿一构造成矿 研究 ( 构造地球化学 为基础 ) 一成矿构造 动力学研究 , 应处理好物质
维普资讯

江西省信江盆地构造特征及与成矿关系浅析

江西省信江盆地构造特征及与成矿关系浅析

江西省信江盆地构造特征及与成矿关系浅析赖长洁1,2,方 平1,2,彭 琴2(1.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2;2.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2)摘 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广域电磁法勘探、二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等手段,总结了信江盆地断裂及构造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研究表明:信江盆地发育规模较大的Ⅰ、Ⅱ级断裂有9条,其中五条Ⅰ级断裂(F1-F5)对控制盆地的形成和发育。

在此基础上,将信江盆地重新划分为鹰潭-贵溪坳陷、汪二-横峰隆起以及铅山-上饶坳陷3个一级构造单元,对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资料较丰富的鹰潭-贵溪坳陷进一步划分出贵溪坳陷、鹰潭坳陷、石鼓渡低凸起及锦江斜坡4个二级构造单元,贵溪坳陷又进一步划分为弋阳次凹、罗塘次凹以及贵溪南次凸三个三级构造单元。

其中盆地西部弋阳次凹、罗塘次凹及鹰潭坳陷是盆地勘探的有利地区。

研究成果对信江盆地找矿远景评价及下一步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江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坳陷中图分类号:P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4-0189-2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lationship of Xinjiang basin in Jiangxi ProvinceLAI Chang-jie1,2, FANG Ping1,2, PENG Qin2(1.Central South Jiangxi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Nanchang 330002,China; 2.Jiangxi Geolog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Nanchang 330002,China)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by means of wide area electromagnetic exploration and two-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re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s and structur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mineralization in Xinjiang basin are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9 large-scale grade I and II faults in Xinjiang basin, among which five grade I faults (F1-F5) control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 On this basis, the Xinjiang basin is subdivided into three first-order structural units: Yingtan Guixi depression, Wanger Hengfeng uplift and Qianshan Shangrao depression. The Yingtan Guixi depression with good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abundant data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four second-order structural units: Guixi depression, Yingtan depression, shigudu low uplift and Jinjiang slope, The Guixi depression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structural units: Yiyang sub sag, Luotang sub sag and Guixi South sub sag. Yiyang sub sag, Luotang sub sag and Yingtan depression in the west of the basin are favorable areas for explor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ore prospecting prospect and the next exploration in Xinjiang basin.Keywords: Xinjiang basin; faul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pression信江盆地位于江西省中东部,地处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属于晚中生代内陆断陷盆地,总面积约3600km2。

新疆托里县别鲁阿嘎希金矿区构造与成矿之间关系初探

新疆托里县别鲁阿嘎希金矿区构造与成矿之间关系初探

新疆托里县别鲁阿嘎希金矿区构造与成矿之间关系初探新疆托里县别鲁阿嘎希金矿区构造与成矿之间关系初探发表时间:2016-06-13T15:27:17.6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4期作者:王彦新[导读] 别鲁阿嘎希断裂是该矿区的主干断裂,长度和延伸均较大,该断裂贯穿整个矿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三队伊宁 835000摘要:别鲁阿嘎希断裂是该矿区的主干断裂,长度和延伸均较大,该断裂贯穿整个矿区,为该矿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导矿、配矿、容矿的地质环境。

该断裂上盘发育有派生的近东西向、北北东向二组断裂、裂隙构造。

主干断裂和多组次级断裂构成了“入”字形,构造格架。

关键词:别鲁阿嘎希断裂;构造破碎带;黄铁矿;复背斜目录1 前言1.1 区域地质概况1.1.1 大地构造位置本区大地构造处于海西期弧后海盆快速拉张环境。

构造位置位于准噶尔界山华力西褶皱带扎依尔-达尔布特复向斜东段南翼。

(见图1)。

1.2 区域地层区内主要地层为石炭系和泥盆系地层,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出现于山前及沟谷中。

1.2.1 泥盆系(D)分布于哈图山地区及黑苏断裂一带。

在图幅内仅见中泥盆统巴尔雷克组(D2b)及库鲁木迪组(D2k)分别出露于图幅的西北及东北角。

为一套巨厚的火山碎屑沉积复理石建造。

1.2.2石炭系(C)主要分布于哈图山以南广大地区,是组成扎依尔复向斜的主要地层。

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C1x):分布于哈图断裂之北。

1.2.3 第三系上新统昌吉河组(N2ch)分布于哈图山南麓个别地段,出露面积不大,岩性主要为褐红色砾岩、细—中粒泥质砂岩、粉砂岩夹石膏。

1.2.4 第四系(Q)分布于哈图山南麓及山前地段。

在丘岭低凹处亦有分布。

主要有:下更新统砾石层(Q1l),上更新统洪积层(Q3pl),0上更新统—全新统(Q3-4pl)。

其中以(Q3-4pl)分布比较广泛,以砂、砾石、碎石、厘米砂质粘土为主,视厚0.5-3米,个别达6米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构造与成矿浅析
区域构造是控制成矿的基本要素,成矿是一种复杂的地质作用。

构造不仅控制矿床形成,同时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矿床的破坏与保存。

构造不仅仅是局部的控矿因素,它还能控制或影响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流体作用、变质作用……各类地质作用,文中简略叙述了构造成矿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大型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提出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是引发成矿作用的一种重要机制,总结提出构造研究的一些思路。

标签:区域构造控制成矿作用
地质构造有不同的级别和层次,从显微构造直到全球构造,它们影响成矿的范围,并且研究意义各不相同构造尺度成矿构造级别矿化单元研究应用目的微型构造显微成矿构造矿石、矿物选矿、冶炼中小型构造矿田矿床构造矿田、矿床、矿体找矿、勘探、采矿大型构造区域成矿构造成矿区(带)区域成矿与预测大地构造大区域成矿构造成矿域资源潜力评价全球构造全球成矿构造全球成矿域全球成矿分析。

1大型构造与成矿
大型构造通常是指规模达数百千米级的地质构造。

一般而言,大型构造不是一个单一的构造形迹,而是由与其拌生的或派生的一系列构造要素组合成的。

常见的大型构造可按其所反映的地壳变形场分为五大类端元:即反映地壳水平运动的伸展、收缩和走滑,反映垂向调整的隆升和沉降,其间可以有各种过渡或转化型式。

与同类型的小型构造相比,大型构造不仅是地壳或岩石圈受力变形的产物,而且它的形成和演化控制着与其有关的沉积、岩浆、变质等作用。

大型构造如裂谷、推覆构造、剪切带构造等都是岩石圈动力作用的产物。

大型构造的控矿作用主要表现在:(1)大型构造可为矿源场、中介场和储矿场的有机联通提供有利条件。

例如,深源的含矿流体可以大断裂为通道而到达地壳浅表,并在该大断裂的次级断裂裂隙中堆积成矿;(2)大型构造的长期性、脉动性和继承性,有利于成矿物质的反复叠加富集,使它们汇聚在同一有限空间,这种多重富集作用有利于形成超大型矿床;(3)一些矿床尤其是大型矿床,其形成需要巨大、稳定的热液对流系统,支持这种系统正常运转的巨大岩石裂隙网络带,只有在大型构造的热动力作用下才能形成,如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4)大型构造因其贯通性而能连通位于不同深度和不同地质体内的不同类型的流体,并导致它们的混合,这有利于汇集成矿所需的矿质、挥发分和形成必要的地球化学障,因而有利于矿床的形成。

大型构造在源(控制岩石建造的形成的分布)、运(连通、驱动含矿流体)、储(提供多样的成矿环境)等方面控制了矿床的产生。

另外,其控矿作用还可表现为一些超大型矿床主要分布于一定的成矿构造环境中,而同一构造环境对不同类型成矿系统的作用不同。

近年来,由于深部探测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地球物理探测、地幔岩包体研究和区域地球化学以及一些碰撞造山带的研究,提供了有关
壳幔组成和结构的丰富信息,相应地促进了对深部构造、深部作用与成矿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地幔柱与成矿,岩石圈中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突变带对成矿区带的制约等观点,并有将岩石圈演化、构造—岩浆活动、元素转移与成矿作用从宏观上与动力学过程联接起来的研究趋势。

2構造体动力学体制转换与成矿
不同环境、不同尺度、不同形式的成矿参数的临界转换,常是很多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对很多矿床的成矿条件和作用过程的研究显示,在制约成矿临界转换的多种参数中,构造应力场的转换可能起着根本的作用。

这是因为,构造不仅仅是局部的控矿因素,它还能从大区域上控制或影响各类地质作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流体作用、变质作用……)。

构造动力转换也常能诱发突发地质事件(火山爆发、构造地震、流体沸腾与喷溢、流体混合等突(灾)变作用、能量释放、矿质与流体非常规运动、多组分和多过程耦合等),而这些突发事件又能构成有利成矿的环境和条件。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表现为不同环境和不同尺度,显示出自相似性。

(1)全球尺度的构造体制转换:古陆开合-散聚是构造体制转换的一种形式,据统计,古大陆汇合的末期到裂解初期这个转换时期是大陆上成矿的高峰朋。

(2)区域尺度的构造体制转换:典型的例子如侏罗纪与白垩纪时华北陆块发生构造体制转换,即由NWW~SEE挤压转为NE~SW向挤压,并随之产生岩浆活动并伴随大规模的成矿作用。

(3)矿田-矿床尺度的构造转换:如含矿剪切带中张剪断裂发生时的矿石堆积,含矿褶皱,如背斜脊部由挤压向拉张的转换时段,因虹吸作用导致的矿液注入与矿质堆积等。

(4)露头尺度的构造转换:岩层内部的引张裂隙发生时,溶有岩层自身物质的流体迅速进入裂隙中,并沉淀出过饱和物质形成小型脉体(阿尔卑斯型脉)。

例如石英砂岩层中的水晶脉,碳酸盐岩层中的冰洲石脉。

较大尺度的构造体系中包含有多种次一级的构造。

在构造动力体制的临界转换过程中,有时大尺度构造的整体动力性质与次级构造的局部动力性质不一致,这种局部的异常经常能构成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

在拉张构造场如裂谷中,其内封闭或半封闭的次级盆地可构成有利的成矿场所,形成SEDEX(沉积喷流)型矿床或VMS(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型矿床的堆积,例如,南秦岭中泥盆世西成碳酸盐岩台地中的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就位于该盆地西侧的次级洼地中。

再从更大尺度看,在大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带的挤压构造动力环境下,由于局部应力场转换,由陡倾斜板片和缓平板片间裂开造成的板片窗,是一种局部的剪张构造,沿此断裂通道有深部岩浆向上侵位,并可能构成相应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3成矿构造研究思路
由矿床矿田构造→区域构造大型构造→全球成矿构造,是一个由小到大,由
局部到整体、由整体到局部的逐步实践和反复认识过程。

矿床、矿田构造研究以具体事物为主,大地构造控矿和全球构造控矿研究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更明显。

两方面的研究是互为补充,相互渗透的。

从研究内容看,由单个构造控矿→综合构造控矿→构造成矿研究(构造地球化学为基础)→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应处理好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矿床常出现在几种基本控矿因素耦合(一起出现)的部位:(1)矿源区(成矿物质基础);(2)构造、流体、热能及物理化学空间等促成矿质汇聚的多种要素。

因此,成矿构造与区域地球化学、地质流体研究相结合将是正确的方向。

从构造成矿作用看,边缘成矿、界面成矿、交会成矿、转变成矿是几种基本的成矿机制。

所以在这些局部的时空域中有利于成矿,原因是在这些特定构造部位有利于基本控矿因素的同时出现和耦合作用;亦有利于实现各种控矿参量由渐变到突变的转换,从而导致原有物理化学平衡态的失稳,促使成矿物质的大量堆积。

将构造成矿与构造破矿研究相结合。

矿床形成后,在以后的地质演化中能否保存以及保存在何处,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主要是受构造运动控制的。

从历史演化观出发,将矿床的形成、变化、破坏或保存、产出现状来综合研究,有利于建立起对矿床的认识,以具体帮助勘查工作。

参考文献
[1]宋鸿林五十年来中国小型构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质论评,2002,48(2):158-167.
[2] 翟裕生.成矿构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质论评,2002,48(2):140-146.
[3] 翟裕生,张湖,宋鸿林等.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1-180.
[4] 翟裕生,林新多.矿田构造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