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矿学阶段性作业4

合集下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床与区域成矿考试博士考试题集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床与区域成矿考试博士考试题集锦

1、怎么样研究区域成矿?明确了区域成矿学的目的和任务,即深入认识区域成矿规律,提高普查找矿和矿产资源评价的科技水平和工作成效;全面总结了区域成矿学的研究现状、动向;提出成矿系统及演化研究是区域成矿学核心内容,全面论述了成矿系统及演化的研究要点和成矿系统研究的找矿评价意义;深入探讨了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区域成矿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遥感信息、区域成矿系统结构分析、区域成矿模型建立(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区域成矿编图以及综合信息预测等内容。

2、区域成矿的条件?3、区域成矿研究内容、意义和特点?区域成矿学是研究区域的成矿环境、成矿条件、成矿过程和成矿演化,阐明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地球系统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以区域成矿系统为核心内容,运用矿床学、区域地质学、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知识,来阐明区域成矿系统的发生和演变,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

区域成矿学研究内容相当广,涉及多个方面,基本研究内容包括下列诸方面。

研究区域中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环境,包括区与岩石圈组成、结构和演化,主要地层和构造单元,区域地质发展史,主要的地质成矿事件。

研究区域的控矿条件和因素,包括地质学乃至整个地学的各个方面,有构造、沉积、火山、岩浆、变质、流体、生物、地貌、气候、水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作用及其制约因素。

含矿岩石建造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研究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区域内已知的矿种和矿床类型。

研究区内各矿种、各矿床类型之间的相互关联,包括其成因、时间、空间的联系;划分区域成矿时代和期次,查明成矿的空间分带(三维的),建立起区域成矿系列。

研究和建立区域成矿系统。

研究区域内主要成矿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包括进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试验模拟和数学模拟。

综合研究和阶段性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包括区域成矿的时空结构和演化,即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对区域矿产资源的潜力和前景作出基本评估,提出矿产资源量增长的途径,提取区域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在必要和可能时,提出有关区域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等。

课时作业4:4.2 资源跨区域调配

课时作业4:4.2 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炭比重不断上升B.天然气比重先降后升C.水电比重不断下降D.石油比重不断下降2.未来该地区天然气的来源最可能是( )A.青藏高原B.准噶尔盆地C.塔里木盆地D.内蒙古高原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四川省、青海省B.吉林省、北京市C.云南省、陕西省D.上海市、广东省读图,回答4~6题。

4.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从甘肃东南部穿过,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其主要原因是(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C.补充气源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5.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6.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A.俄罗斯B.欧洲C.中亚D.波斯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为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三项工程,回答7~8题。

7.西气东输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用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好处是(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消除污染D.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8.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线路,最先启动的是东线,其原因是 ( ) A.东线水可以自流,减少工程量B.东线水质明显优于中、西线C.东线有可利用的河道,工程量较小D.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川气东送(下图)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东至上海市。

下表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表。

据此回答9~10题。

年份原煤(%)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1978 70.7 22.7 3.2 3.4 2000 66.1 24.6 2.5 6.8 2007 69.4 20.0 3.4 7.2 2011 70.4 17.7 4.5 6.0A.修建时可能带来水土流失问题B.影响管道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分布C.可以带动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D.经过的高原和山地多、工程难度较大10.下列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煤的消费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B.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C.2000~2011年,原油消费量逐渐下降D.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11.继南水北调之后,国家正在筹划引渤海水入新疆的海水西调工程。

区域成矿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4

区域成矿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4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11. 不同矿床的形成对不同成矿作用的元素浓集效率的要求不同。(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12. 洋中脊中发育强烈的热液活动直到 1979 年才发现和确定。(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13. 同一构造环境的不同部位或不同演化阶段,可能发生的地质——地球化学过 程的类型和性质大致相似,影响成矿带的发育特征。(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4. 世界上所有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分布在板块构造边界带附近。(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5. 不同的构造环境和同一构造环境的不同部位,地质-地球化学过程都有着不 同的物质来源和物理化学条件,形成不同的岩石组合和矿床系列。(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16. 板块之间的碰撞带包括陆-陆碰撞和海-陆碰撞。(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三、填空题 1. 从裂谷发展到洋中脊环境,一般经历了穹状隆起,___(1)___ ,___(2)___ 和 洋脊形成四个阶段。(4 分) (1). 参考答案: 断裂下陷 (2). 参考答案: 陆间裂谷形成 2. ___(3)___ 岩石性质对中低温热液矿床矿种影响显著。(4 分) (1). 参考答案: 基底 3. 金刚石矿床都出现在不同时代的___(4)___ 之中。(4 分) (1). 参考答案: 稳定地块
10. 花岗—绿岩带在美洲、印度、澳洲和非洲克拉通分布广泛,我国主要分布在 华南陆块和扬子陆块。(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1. 不成熟岛弧中的岩浆活动更多地受到上覆板块岩石圈成分的影响,成熟岛弧 中的岩浆活动更多地受到俯冲洋壳成分的影响。(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2. 俯冲带发生岩浆活动的部位是在其下部岩石圈厚度<40km 的位置,在前弧区 所对应的深度区域通常没有岩浆活动发生。(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3. 中国的两大黄金产地(胶东和小秦岭)也是产于花岗-绿岩带这套古老岩系 之中,主要为矽卡岩型金银矿床。(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4. 与科马提岩有关的硫化镍矿床是发育于花岗-绿岩带中。(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15. 在加拿大的 Abitibi 绿岩带,75%以上的矿床与长英质火山岩伴生产出。(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6. 全世界 60%左右的黄金产量来自花岗-绿岩带中的脉状金银矿床及与含铁建 造有关的层状金矿床。(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17. 阿尔戈马型矿床是与绿岩带中的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相伴产出。(4 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三、填空题 1. 区域岩石圈物质组分的___(1)___ 控制了一定区域可能出现的优势矿种。(4 分) (1). 参考答案: 不均一性 2. 进入显生宙,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中___(2)___ 的性质更为突出。(4 分) (1). 参考答案: 多种元素复合成矿

区域成矿学综合测试2

区域成矿学综合测试2

区域成矿学综合测试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区域成矿学课程综合测试2学习层次:专升本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共40分)1(区域成矿过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2(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形成的构造环境、部位及与岩浆活动的关系。

3(进入显生宙,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中多种元素复合成矿的性质更为突出的原因。

4(裂谷-洋中脊构造环境的主要演化阶段与相应的矿床成因类型的关系。

二、论述题(共60分)1(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演化对区域成矿带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2(地质历史中,外生成矿作用演化总趋势和原因。

3(根据读书报告的内容,对其设计一个区域成矿分析的方案,针对已有资料的状况,提出需补充资料的意见和获得它们的途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参考答案一、简答题(共40分)1(区域成矿过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区域成矿过程分析的基本方法:以不同板块构造环境为第一级分类~以不同构造作用的演化为第二级分类~以区域地球化学的基本思想为主线来分析区域成矿带各类矿化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将一个区域的成矿问题转化为四个方面去考虑:成矿带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和性质~物源系统中成矿物质的浓度和赋存状态~成矿系统中成矿物质的浓度和赋存状态~成矿物质的浓集、沉淀机制和控制因素。

根据具体的研究重点和资料水平~再进行针对性的整理、归纳和演绎~对在这个特定区域构造环境下发生的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对形成不同矿化所作贡献和控制的规律性提出认识。

2(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形成的构造环境、部位及与岩浆活动的关系。

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位于中生代早期华北与扬子陆块碰撞形成造山带的前陆褶皱带内~燕山期抬生隆起阶段发育了早阶段中酸性和偏碱性火山-侵入岩类和晚阶段酸性火山-侵入岩类~前者与SK 型、玢岩型和斑岩型 Fe-Cu 矿化有关~后者则与液型的 W, Sn, Au, Sb 等矿化有关。

3(进入显生宙,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中多种元素复合成矿的性质更为突出的原因。

论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论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论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摘要:我们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同时结合以往多种勘查手段,以期提高矿床发现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利用单一找矿方法存在许多问题,有时甚至会给某个有望地区判处死刑,致使其他地质部门不再对其进行继续查证工作,这对有限的矿产资源无非是一个巨大损失,因此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建议在当今的找矿工作中,综合多种勘查方法加以查证,以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区域成矿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了,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之后分析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

关键词:区域成矿学;找矿;新思路利用单一找矿方法存在许多问题,有时甚至会给某个有望地区判处死刑,致使其他地质部门不再对其进行继续查证工作,这对有限的矿产资源无非是一个巨大损失,因此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下面,对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指出其在寻找新矿藏时的重要作用,供同行参考。

1.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1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和变质作用及地质发展史;区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成矿意义;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及岩石圈组成与结构。

二是含矿岩石建造的种类、形成与分布;构造2成岩2成矿作用。

三是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基岩、土壤、水系物质的成矿元素丰度,主要地质体的元素丰度,壳幔的主要元素丰度;作为成矿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块体及其成矿意义。

四是区域地质流体:古含矿流体的类型、来源、输运和停积;区域尺度含矿流体的示踪标志;构造-流体-成矿作用。

五是已知矿种、矿床类型和成矿条件,主要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成矿特征。

六是区域的综合地质异常(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原生异常与后生异常,各类异常间的关联及其示矿意义。

七是区内的成矿系统(一个或数个)及各成矿系统间的联系;按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继承性建立区域成矿谱系。

区域成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区域成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区域成矿学的概念:区域成矿学是研究区域的成矿环境、成矿条件、成矿过程和成矿演化,阐明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地球系统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进行区域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的理论基础,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储矿场的概念:是在一定成矿地质构造背景上产生的有利成矿的地质、物理、化学因素的耦合场,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概念,而是各种异常控矿因素的汇聚,以达到成矿物质巨量浓集的效应。

三.水岩反应:水岩反应是指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水溶液与矿物岩石间物质成分的相互交换作用的化学反应。

四.沉积建造的概念:沉积建造是一套具有一定沉积特征和纵向序列特点的岩类组合,它代表着地球动力演化过程中一定阶段的沉积作用的总体特征,其顶底界面常被假整合、不整合或沉积间断面所隔开。

五.矿源场:矿源场指在地球化学省中,某些金属相当富集,具有作为矿质来源条件的地区,从中可直接提供成矿物质。

六.矿床的成矿系列的概念: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单元内,在一定的地质发展时期,与一定地质作用有关,在不同或相同演化阶段,形成的有相互成因联系的一组矿床。

七.成矿圈闭:是指促使成矿物质在一个局部的构造-岩石中聚集而不被散失的条件和机制。

八.矿源体:指富含成矿物质并直接对成矿做出贡献的地质体九.成矿阶段的划分:原始地壳形成时期(2800—3500ma)微板块构造运动时期(1800—2800ma)地壳的快速增生时期(850—1800ma)古超大陆旋回时期(250—850ma)新超大陆旋回期(0---250ma)十.成矿作用演化的基本趋势:1.成矿物质由少到多2.矿床类型由简到繁3.成矿频率出低到高4.聚矿能力由弱到强十一.大型构造的类型:反映地壳水平运动的伸展、收缩和走滑;反映垂向调整的隆升和沉降,其间可以有各种过渡或转换形式。

十二.中国成矿域的划分:天山-兴蒙成矿域塔里木-华北成矿域秦-祁-昆成矿域扬子成矿域华南成矿域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

十三.成矿单元的划分:全球成矿单元分成二级即成矿超带成矿域大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华力西成矿超带南非成矿区苏必利尔成矿区西奥成矿区乌拉尔成矿带中亚—蒙古成矿带斯堪的那维亚—波罗成矿区)十四.成矿流体的基本类型:岩浆热液变质热液热卤水地热水地下水海水石油和天然气地幔来源的流体。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区域成矿学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区域成矿学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区域成矿学》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答对一题得3分,共15 分)1、区域——指不同规模的成矿带:地壳中矿床集中分布和有利于矿床集中分布的地区,是各自在地质构造、地质发育历史、成矿作用方面具有共性的地区。

2、区域成矿学:研究具有不同构造演化历史的成矿带中,矿产的区域分布规律性,成矿作用发生的规律性和这些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

3、MSD:块状硫化物矿床的英文缩写4、BIF:条带状含铁建造的英文缩写5、MVT: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英文缩写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四小题20个空,每空2分,共40分)6、主要构造环境包括裂谷和洋中脊、————————、————————和————————。

答案在6页7、威尔逊旋回经历的五个阶段分别是胚胎期(东非裂谷)、————————、————————、————————和————————。

8、裂谷和洋中脊环境典型矿床类型包括:穹状隆起阶段与非造山花岗岩有关的——————————矿床、与斜长岩类有关的————————矿床;断裂下陷阶段主要矿床类型包括:————————、————————;——————————;——————————。

陆间裂谷形成阶段:——————————。

洋中脊发育阶段:————————————;————————————和——————————————。

答案在7页9、太古宇花岗岩-绿岩带主要矿床类型包括:与科马提岩有关的硫化镍矿床、与—————————————————————、与———————————————和———————————————。

答案在10页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题8 分,共24 分。

)10、俯冲作用下主要矿床类型如何?答案:8页11、南秦岭层状层控多金属成矿带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案:13-14页12、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如何?答案:20页四、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10分,14题11分,共21分)13、简述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答:斑岩铜矿床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

资源地质学阶段性作业4

资源地质学阶段性作业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资源地质学课程作业4(共 4 次作业)学习层次:专升本涉及章节:第8章——第12章一.名词解释1. 含煤岩系2.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3. 胶体化学沉积矿床4. 煤田5. 泥炭化作用6. 红土型风化壳7. 油气藏8. 成矿模式9. 成矿区域10. 叠生成矿作用二.选择题1. 对形成油气田最有利的地质构造环境是()A:盆地缓慢抬升;B:盆地持续下降;C:盆地持续下降并有震荡。

2. 组成机械沉积矿床的矿物多是()性质稳定的矿物。

A:物理;B:化学;C:物理和化学。

3. 沉积赤铁矿矿床发育在海侵岩系的()。

A.中下部;B.中上部;C.底部4. 在风化壳中可形成淋积矿床的主要元素是()。

A.铅、锌;B.铁、锰、铝;C.铜、镍、铀5. 在风化壳中可形成残余矿床的主要元素是()。

A:铅、锌;B:铁、铝;C:铜、镍、铀。

6. 煤层气是由煤生成、以()为主的非常规气。

A:CO2;B:CH4;C:C3H87. 在煤矿床形成过程中,第一阶段发生的是()。

A:泥炭化;B:腐泥化;C:有机质降解。

8. 在油、气形成过程中,初期生气阶段的温度是()A:小于65℃;B:65℃~200℃;C:大于200℃。

9. 对形成油气田最有利的地质构造环境是()。

A:盆地缓慢抬升;B:盆地持续下降;C:盆地持续下降并有震荡;10. 霞石正长岩经过激烈、彻底的风化后易形成()。

A:残余铝土矿矿床;B:残坡积砂矿床;C:残余铁矿床;三.简答题1. 简述洋流上升区磷块岩的形成机理和含磷相的分布规律。

2. 海相沉积铁矿床含矿岩系有何特征?铁的矿物相有何分带规律?3. 试述成煤作用。

4. 形成盐类矿床必须具备哪些条件?5. BIF的一般特征6. 简述成矿区域的划分。

资源地质学课程作业4(共 4 次作业)一 .名词解释1. 含煤岩系:聚煤盆地中的一套含煤层的沉积岩系2.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指碎屑物质在水、风、冰川等营力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由于运动速度和搬运能力有规律地减弱,便发生按颗粒大小、形状、比重和矿物成分的差异而依次沉积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成矿学阶段性作业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区域成矿学课程作业4(共 4 次作业)
学习层次:专升本涉及章节:第4章一、名词解释
1原始地壳
2西太平洋俯冲带
3 BIF型矿床
4生物圈性质的转变
二、选择正确答案
1 元素的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表现不同,影响了相应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

2 太古宙早期的产热量和表面热流较之现今要高倍。

3 进入显生宙,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中的性质更为突出。

4中国大陆地壳是其基本特征,制约了中国大陆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T)与否(F)
1现在的大气圈是由地球早期的大气成分组成。

2 BIF 型矿床、金铀砾岩型矿床在显生宙不再出现。

3 进入显生宙,同一矿种出现的矿床成因类型多种多样。

4锰结核矿几乎覆盖了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深水粘土区。

四、回答下列问题
1 地质历史中,内生成矿作用演化总趋势是什么,原因何在,
2 什么样的环境控制着中新生代中国主要金属矿产的出现与分布,主要出现了哪些主要的成
矿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原始地壳:地球早期演化某一时期~橄榄岩质的地幔熔融形成基性岩浆上侵到地球表面~形成玄武岩类岩石覆盖在地球的表层所构成的最早的地壳。

2西太平洋俯冲带:这是指太平洋板块西部向欧亚板块、菲律宾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下俯冲所形成的一系列复杂岛弧系统的总称。

3 BIF型矿床:指由晚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系中发育的条带状硅铁建造中达到工业要求的部分。

4生物圈性质的转变:生物圈性质至少曾经历过两次大的转变:18亿年时由厌氧微生物变化到喜氧微生物~6-8亿年时由菌藻类生物为主转变为动物为主。

这些变化主要与大气圈中游离氧含量两次明显的增加有关。

二、选择正确答案
1 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表现不同,影响了相应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

2 太古宙早期的产热量和表面热流较之现今要高 3-5 倍。

3 进入显生宙,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中多种元素复合成矿的性质更为突出。

4中国大陆地壳活动性大于稳定性是其基本特征,制约了中国大陆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T)与否(F)
1现在的大气圈是由地球早期的大气成分组成。

F
2 BIF 型矿床、金铀砾岩型矿床在显生宙不再出现。

T
3 进入显生宙,同一矿种出现的矿床成因类型多种多样。

T
4锰结核矿几乎覆盖了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深水粘土区。

F
四、回答下列问题
1 地质历史中,内生成矿作用演化总趋势是什么,原因何在,
早期以与幔源岩浆活动有关和相关的特征元素的成矿作用为主~变化到晚期以地壳内部物质的再循环和相关的特征元素浓集的成矿作用不断增强的态势是一个总的趋势。

这是因为地球内部产热量和地表热流随着地质历史由高向低变化~大陆的汇聚与拼和成为大的陆壳~使得岩石圈厚度增加~地幔热能的耗散减弱~壳幔相互作用能力和强度不断降低~壳内物质分异和再循环作用增强~就使得与此相关的成矿元素的富集更为有利。

2 什么样的环境控制着中新生代中国主要金属矿产的出现与分布,主要出现了哪些主要的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矿带,
中新生代是涉及中国大陆的几个板块和陆块全面汇聚~大陆内部构造及与相邻板块相互作用强烈的时期~也是中国及邻区主要金属和非金属及能源矿产的主要形成时期。

华北、扬子陆块碰撞形成了从西向东的一系列成矿带,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从西向东的一系列成矿带,
西太平洋俯冲构造带和大陆内部构造复合形成的一系列成因和构造环境复杂~但矿化丰富多彩的成矿带。

,分别举例一些对应的重要成矿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