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游踪遗迹一览表

合集下载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白墓
李白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

唐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

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

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墓葬附近地貌为江南丘陵,东高西低,东面为当涂县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处于青山西麓陇地上,坐北朝南。

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竹香。

假装寻迹李白在当涂

假装寻迹李白在当涂

假装寻迹李白在当涂十几年前了吧,去过一次马鞍山,觉得不陌生,也许毕竟是江南。

确切地说,这里是江东。

长江自芜湖到南京,已是很陡的南偏西至北偏东走向。

马鞍山一段,几乎是南北走向。

说江东会让人想起“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古话。

马鞍山还真的与此有关。

江对岸就是和县,境内有条乌江。

当年楚霸王项羽就在对岸,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别姬、而自刎。

据说他座下的乌骓马,因此惊而一跃过江,在江东踩下了一个马鞍型的蹄印,后化作山,便称马鞍山。

项羽死于乌江,而李白是死于当涂(今属马鞍山市)的。

李白留给当涂的诗有十多篇。

而我最喜欢的则是这样一个传说:他老兄喝醉酒后竟爬到采石矶上要去捉月,险些坠江,可爱得紧。

四十多年前,家父谪贬南京时,曾来此游历。

在那样的年代,家父和几个同事还临江当场赋诗,很是风雅。

今天,我只身而来,诗句只在心头,无人应和,心有戚戚焉。

转而一想,这里的山水日月,项羽见过,李白也见过,家父和我竟还能见到,岂非幸事。

到得太白镇,才八点刚过,景点刚开门,当年门票30元。

我必须说,李白很寂寞。

从我进去到出来,约一个半小时,加我拢共三个游客。

这还是周末。

景点修得有点太新了,新得让人无法一下子就发出“思古之幽情”来。

只有石径间那葱绿的草皮,因为少人踩踏而松软无比,好像一不小心就会一脚陷进唐朝去似的。

李白怎能不寂寞。

李白只会“床前明月光”,不会直播,更不会带货;李白不要功名,朝廷招贤,他连“高考”都不参加;李白官运也不济,25岁离乡进京,混到42岁才谋到个一官半职,且属花瓶;李白更不懂得珍惜,好不容易混到皇上身边,还夜夜醉酒,桀骜不驯,令高力士脱靴。

仅三年,便赢得“赐金放还”;李白还不格山水,弄弄就站错队,同情永王璘,终被流放夜郎。

在这个实惠至上的时代,来看李白的人当然就更少了。

站在墓前,竟想说几句话,但谁来作证?我来不是秋夜,如有秋月当空,那这秋月是照见过前贤的。

正沉思间,一阵轻风掠过,也好,就请轻风带信。

想起我23岁时写过一首关于李白的旧诗,抄录在下,以为祭奠。

马鞍山周边景点

马鞍山周边景点

马鞍山周边景点
马鞍山周边的一些景点包括采石矶、李白文化园、雨山湖公园、褒禅山景区、凌云山等。

●采石矶: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依山傍水,自然风光无比瑰丽,有着“千
古一秀”的美誉。

古往今来,采石矶都是文人骚客浓墨重彩的地方,也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

景区很大,景点众多,可以安静寻访诗仙足迹,一睹秀丽的园林景观和壮阔的长江水色。

●李白文化园:是诗仙李白的诗意栖居地,是在当涂的李白青山墓地扩建而
成,走近诗仙闻风骨。

园内环境清幽雅致,峰峦叠嶂,山清水碧。

可以逐一打卡太白碑林、李白墓、太白祠、青莲书院等美景。

●雨山湖公园:是马鞍山的宝藏打卡地,也是城中的老牌公园,宁静又温馨。

●褒禅山景区:位于马鞍山市东郊,森林面积18平方公里,是集运动、健康、
文化和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景区主要景点有紫藤花廊、浪漫心湖、亲密花园、回音壁、铁皮巨人集装箱酒店等,展现“市外濮塘,返璞归真”
的自然风光和休闲度假的美好新体验。

整个景区层峦叠嶂、竹海茫茫,森林覆盖率达到70%。

●凌云山:如诗如画的凌云山,亭台楼阁,处处皆是美景。

●香泉温泉:位于马鞍山市和县香泉镇,是纯天然的地下温泉,具有丰富的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

●鸡笼山:因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得名。

鸡笼山是马鞍山的一处
游玩圣地,因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得名。

采石矶 讲解

采石矶 讲解

采石矶讲解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西南部,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采石矶以其险峻的山势、绮丽的风光、众多的古迹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采石矶原名牛渚矶,传说中是因为古时有金牛出渚的神奇故事而得名。

在三国时期,有僧人在这里掘井时得到五彩宝石,因此改名为采石矶。

采石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采石矶内有众多景点,如翠螺湾、太白楼、谪仙园、林散之艺术馆、三元洞、延园、圆梦园、万竹坞、三台阁和李白纪念馆等。

这些景点各有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游览体验。

其中,太白楼是采石矶的标志性建筑,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而建。

谪仙园则是以李白为主题的文化园区,有李白的雕像和诗碑等。

林散之艺术馆则展示了中国近现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的艺术成就和作品。

三元洞则是一处自然景观,洞内有三元石,洞顶有天然石刻佛像。

延园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有奇石、假山、池塘等。

圆梦园则是一个以梦文化为主题的园区,有梦溪笔谈、梦之桥等景点。

万竹坞则是一处竹海,有各种珍稀的竹子品种。

三台阁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古建筑,是采石矶最高的建筑之一,可以俯瞰整个景区。

李白纪念馆则是一处全面展示李白生平和诗作的专馆。

除了以上景点外,采石矶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游览的地方。

如采石矶长城,是仿照八达岭长城建造的一处景观,虽然规模较小,但也有着独特的韵味。

此外还有翠螺湾、古栈道、牛渚塔等景点,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说,采石矶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底蕴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无论你是喜欢山水的清新还是文化的厚重,都能在采石矶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

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

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在历史上论与安徽关系的密切、影响的巨大、知名度高的诗人文学家,当非李白莫属。

而关于李白与安徽的关系在民间、在学术界多年来也存在一些不同说法或不甚了然的问题,去年笔者发表了一篇《李白在安徽留下哪些疑问》,就四个热点问题作了解答。

关于李白与安徽的关系值得认真而深入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比如人们都认为李白对安徽贡献很多,功劳很大,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但到底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数量如何、价值如何,恐怕也说不大清楚。

这里就这个问题再做一篇《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算是上文的续篇。

一、诗文作品是李白留给安徽最大的一宗文化遗产李白先后五次游历安徽,时间累计十余年,并且在这里走向人生终点。

在安徽东西南北各地游历中写下了大量诗文,我在给李白于安徽写作的诗文作编年时,共编入李白诗192首,文9篇,这个数量是很大的,占其一生创作总量近五分之一,占其可以确定写作地点的诗文数量近三分之一。

李白的诗文可以考知写作地点的有650篇左右,而在安徽写作的共201篇,远远多出他在他的家乡蜀中以及另两个寓居地安陆、兖州一带所写数量,也多出他在京洛、吴越、金陵、江夏一带写作数量,可以说李白对安徽情有独钟,文思诗兴独多。

至于具体在安徽各个地方李白写了多少,历代地志和近年各地的有关宣传介绍都显得有些粗疏和随意,经笔者仔细检核,可以给出以下数字:当涂诗48首、文5篇,和县诗9首,宣城诗40首、文4篇,泾县诗19首,南陵14首(其中8首属铜陵,时南陵包括铜陵),秋浦(贵池)41首,青阳3首(2首属九华山),宿松5首,太湖2首(司空山,应属岳西),庐江郡(合肥)6首,寿春1首,砀山1首,江上作3首。

这些作品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有许多名篇,诗如《南陵别儿童入京》、《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六首》、《独坐敬亭山》、《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城见杜鹃花》、《哭宣城善酿纪叟》、《赠汪伦》、《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铜官山醉后绝句》、《秋浦歌十七首》、《清溪行》、《望九华山赠韦青阳仲堪》、《临路歌》等。

李白描写马鞍山的诗词,李白咏马鞍山诗词

李白描写马鞍山的诗词,李白咏马鞍山诗词

李白描写马鞍山的诗词,李白咏马鞍山诗词
李白62岁时终老在马鞍山市的当涂县,在当涂县的青山脚下,埋葬着诗人的仙骨。

李白生前至少7次居留在当涂,在他的诗中反映出的地点就有22处之多,有时隐居采石矶,有时隐居横山的石门,尤其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定居于马鞍山的当涂。

李白《望天门山》诗人: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①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

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②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

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一人道横江好 ( 道一作言 )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 ( 三日一作一月) ( 一作猛风吹倒天门山 )白浪高于瓦官阁其二海潮南去过浔陽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其三横江西望阻西秦汉
水东连扬子津 ( 汉一作楚 ) ( 连一作流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其四海神来过恶风回 ( 来一作东 )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其五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其六月晕天风雾不开 ( 月一作日 )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李白为马鞍山写过的诗

李白为马鞍山写过的诗

李白为马鞍山写过的诗引言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以豪放的诗风和浪漫的情怀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景的诗歌,其中也包括了对马鞍山的描绘。

马鞍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北市,被誉为“淮北第一山”,是一座历史悠久、景色秀丽的名山。

本文将围绕李白为马鞍山写过的诗歌展开,探讨其中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马鞍山之美马鞍山位于淮北市区西南,横跨马鞍山、盘山两个区域,山势险峻,峰峦叠翠。

李白曾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诗篇,赞美了马鞍山的壮丽美景。

以下是李白为马鞍山写过的几首脍炙人口的诗句:1.马鞍山顶岳阳楼,大江东去忆楚州。

2.黄河源头马鞍山,两峰相对一水寒。

3.马鞍山上紫台梦,十思瑶台寒漫漫。

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出了马鞍山的雄伟壮丽,令人为之倾倒。

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这些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马鞍山与岳阳楼岳阳楼是楚国边塞的重要军事设施,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马鞍山位于岳阳楼之上,可俯瞰大江东去。

李白的诗句“马鞍山顶岳阳楼,大江东去忆楚州”通过联想,将马鞍山和岳阳楼联系在一起,展示了两个地点的壮丽和悠久历史。

这种意象的营造给人以视觉和情感上的双重冲击,使人们更能够感受到这片土地的伟大与宏伟。

马鞍山与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而马鞍山位于黄河源头,意味着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李白的诗句“黄河源头马鞍山,两峰相对一水寒”通过描绘马鞍山与黄河的关系,抒发了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这种景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艺术手法,使人们对马鞍山的景色产生更为深刻的感触。

马鞍山与紫台梦紫台,古代帝王的行宫,寓意尊贵与华贵。

而李白的诗句“马鞍山上紫台梦,十思瑶台寒漫漫”将马鞍山与紫台相提并论,突显了马鞍山的尊贵之美。

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使人们对马鞍山产生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联想,意境更加深邃。

李白的创作风格李白以豪放的诗风和浪漫的情怀而为人称道,他的创作多以自然景物为主题,体现了他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和追求。

关于马鞍山李白墓园的景观介绍

关于马鞍山李白墓园的景观介绍

马鞍山李白墓园的景观介绍
关于马鞍山李白墓园的景观介绍
李白墓园背倚的大青山,因李白多次来此停留游览,亦名为李家山,山高372米对径20余公里,山上鸟道迂回,林木葱郁,面临长江,地理位置显要,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青山文物古迹丰富,北麓有著名的`晋墓群及明代琉璃瓦窑址。

朱元璋建都南京古城时曾用此窑琉璃瓦。

南齐著名诗人谢?曾在山南筑室而居并修一池(谢公池)此井至今甘甜,终年不枯。

在其旧址旁有一石佛庵,大雄宝殿等众多寺庙,每年香火很旺,青山主峰有始建于宋代的云雾禅林寺庙。

登上主峰可以远眺长江,近观层层林海,视野开阔,是旅游登山的绝好去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游踪遗迹一览表
马鞍山山川灵秀,文风昌盛,自古诗坛艺苑,群芳云集,名流荟萃,留下了博大丰厚的文化底蕴。

尤其是以李白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成为马鞍山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色。

马鞍山是唐代大诗人终老之乡、绝笔之地。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所作诗文
2008年10月10日08时35分来源:
李白钟情于山清水秀的马鞍山,眷恋姑孰山水,驻足青山、采石,泛舟姑孰溪、丹阳湖,登临牛渚矶、天门山,留下了55首诗文、22处遗迹,广为人们传诵。

序号诗题作年备注
1 望天门山开元十三年(725)
2 夜泊牛渚怀古开元二十七年(739)一作开元十五年(727)
3 自金陵激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天宝七年(748)
4 赠丹阳横山周处土惟长天宝九年(750)一作天宝六年(747)
5 白辞三首天宝九年(750)一作开元十三年(725)
6 题东溪公幽居天宝元年至九年
7 横江词六首天宝十二年(753)一作李白放还后
8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天宝十三年(754)
9 当涂赵少炎粉图山水歌天宝十四年(755)一作天宝十二年(753)
10 登黄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
11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天宝十三年(754)
12 陪族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天宝十四年(755)一作天宝二年(743)
13 赠友人三首至德元年(756)一作越中剡溪作
14 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天宝十三年(754)一作上元年间作
15 姑孰十咏:姑孰溪、丹阳湖、谢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矶、灵墟山、天门山分别作于天宝后期至上元、定应年间(756—762)从《十咏》中所写春山、夏莲、秋涧、凋柳看,并非一时之作
16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上元二年(761)一作宝应元年(762)
17 春日独的二首宝应元年(762)一作开元二十五年(737
18 江南春怀宝应元年(762)一作上元元年(760)
19 下途归石门旧居宝应元年(762)一作天宝十三年(754)
20 览镜书怀宝应元年(762)
21 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22 日出入行宝应元年(762)一作天宝六年(744)
23 江上秋怀宝应元年(762)
24 田园言怀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25 九日龙山饮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26 九月十日即事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27 游谢氏山亭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28 古风其五十九恻惘泣路歧宝应元年(762)一作至德二年(757)
29 临路歌宝应元年(762)
30 笑歌行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31 悲歌行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32 天门山铭宝应十三年(754)一作天宝后
33 化城寺大钟铭并序天宝年间有作天宝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
34 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孰亭序天宝十四年(755)
35 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至德元年(756)
36 当涂李宰君画赞宝应元年(7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