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地铁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17•【文号】发改基础〔2020〕431号•【施行日期】2020.03.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431号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转来《关于审批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8〕677号)和《关于调整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9〕541号)文件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
一、为落实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原则同意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等6个项目,总里程109.96公里,总投资798.08亿元,规划期为2020~2025年。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三、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快线运营速度和网络服务水平。
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应避开文物本体,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设的项目,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保护。
进一步研究有关项目穿越高速铁路的建设方案,加强铁路路基、桥梁防护,尽可能减小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合肥西站、肥东火车站、北城高铁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的衔接,做好换乘设计。
统筹衔接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的规划建设,深入研究站点枢纽综合开发,做好站点与周边客流密度较大的商城、社区、学校等的衔接,科学合理布设出入口,提升旅客出行安全性、便捷性,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地铁监测技术方案

天津天河城购物中心项目 地铁3号线(和平路站) 地铁保护区监测技术方案编 写:审 核:审 定:天津市勘察院2014年1月目 录1.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1.2.1 工程地质 .................................................................1.2.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2.3 水文地质 .................................................................1.3和平路站概况 .................................................................1.4基坑支护方案 .................................................................2.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3.监测目的、范围及相关监测项目报警值 ...............................................3.1监测目的 .....................................................................3.2监测范围 .....................................................................3.3监测项目 .....................................................................3.4控制值及报警值 ...............................................................4.工期计划 .........................................................................5.拟投入人员情况 ...................................................................6.拟投入的仪器设备清单 .............................................................7.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8.应急预案 .........................................................................8.1预案编制目的 .................................................................8.2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源分析 ...............................................8.3监测预报警及消警 .............................................................9.信息反馈 .........................................................................10.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10.1监测重点 ....................................................................10.2监测断面布置 ................................................................10.3 监测方法 ....................................................................10.4监测系统的构成 ..............................................................11.信息化监测 ......................................................................11.1监测信息化 ..................................................................11.2 监测数据管理 ................................................................11.3提交监测成果 ................................................................附图: .............................................................................1.概况1.1工程概况天津天河城购物中心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和平路步行街东端,东至赤峰道,西至哈尔滨道,南至和平路,北至大沽北路,基坑总平面图如图1-1所示。
温州地铁m1线开工仪式

温州地铁m1线开工仪式
摘要:
1.温州地铁M1线简介
2.开工仪式的背景和意义
3.开工仪式的具体情况
4.地铁M1线建设的影响和期待
正文:
温州地铁M1线是温州市第一条地铁线路,全长约53.5公里,共设车站32座,连接温州市瓯海区、鹿城区、龙湾区和瑞安市等多个区域,对于优化城市交通布局、缓解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温州地铁M1线的开工仪式于2021年举行,标志着温州市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开工仪式现场,温州市政府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了地铁
M1线建设的重要性和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同时,施工方代表也表达了将全力以赴、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的决心。
在开工仪式现场,还展示了温州地铁M1线的详细规划图和效果图。
据悉,地铁M1线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温州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车站装修和周边环境将紧密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地铁空间。
温州地铁M1线的建设将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地铁M1线的开通将大大提高温州市民的出行效率,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
其次,地铁M1线将串联起温州市各大商业圈、文化景点和居民区,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最后,地铁M1线的建设还将带动温州市相关
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总之,温州地铁M1线的开工仪式标志着温州市交通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1
博望区城市发展之需要
5
博望特征 1、近水而不亲水; 2、团状城市不适宜生态城市建设,不能充分体现山水特征; 3、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差。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6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工作内容
01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02
现状分析
03
新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04
行政中心规模与布局研究
05
规划依据、理念、目标
06
博望片区规划梳理(调整)
07
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中心湖 2、山水廊道——控规未落实
10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02
现状分析
11
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
马鞍山博望区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The design of regulatory detail plan in Bowang
NO5:完善文化休闲设施是新城提升吸引力的优势所在
文化设施能够体现新城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对于新 城特点的彰显、品位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营 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利于人口聚集。
上海各个新城经过十年的建设,均有公园、影院、体育 中心、图书馆等文化休闲设施,已构建了基本文化设施体系。 但与中心城区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马鞍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修正)-

马鞍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修正)正文:----------------------------------------------------------------------------------------------------------------------------------------------------马鞍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6月16日马政办〔2015〕30号发布根据2018年12月24日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马政秘〔2018〕84号)修正)第一条为规范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科学评价建设项目建成后对交通环境产生的影响,更好地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和交通管理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马鞍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扩)建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是指在对建设项目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周边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并依据交通影响评价要求,对建设项目的内部和外部交通组织、出入口设置、停车场规模、行人和公交系统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消减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一种技术方法。
第四条交通影响评价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为依据,编制交通影响评价报告除应执行本办法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五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在建设项目选址阶段或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报审阶段进行。
第六条符合下列要求的建设项目,应当在选址阶段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一)新建大型交通枢纽、大型公共停车场及重要公共设施等项目;(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在选址阶段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城市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城市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7.11•【字号】•【施行日期】2003.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城市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当涂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马鞍山市城市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6月26日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二00三年七月十一日马鞍山市城市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城市管线工程建设的规划管理,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管线工程,是指建设于地下或地上的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信、有线电视、信息网络、交通信号和路灯等市政公用管线工程,以及热力、油料和化工物料等特种管线工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马鞍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管线工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构筑物用地范围内配套管线工程的建设除外)。
第四条市规划局是本市管线工程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管线工程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管线工程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安全和市容景观要求。
不得新建架空管线设施,各类管线均应入地规范敷设。
现有架空管线应逐步改造入地。
管线工程应当与城市道路、公路及沿线建设项目工程统一规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协调建设。
第六条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管线专业系统规划,经市规划局综合平衡后,报市政府批准。
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应与管线专业系统规划相协调,对各类管线工程及其附属设施做出综合安排。
第七条管线建设单位应将下一年度管线建设计划在当年年底前报送市规划局,市规划局结合下年度的城市道路建设、改造计划进行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马鞍山地铁近期规划

2号线(一期)
滨江新区站、雨山工业园站、印山西路站、湖西路站、雨山路站、江东大道站、国际பைடு நூலகம்城站、马鞍山东站站、霍里山大道站、秀山新区站、向霍路站
15.69km
2017年6月30日~2020年7月1日
艳红色
马鞍山地铁近期规划
线路
站点
线路总长
建设周期
(开工日期~运营日期)
标志色
1号线(一期)
北环路站、慈湖站、曙光路站、幸福路站、花山路站、湖北路站、安工大老校区站、团结广场站、雨山路站、印山路站、九华路站、梅山路站、节庆广场站、黄梅山路、长山路站、姑山路站、釜山湖站、太白路站、青莲路站、提暑路站
24.86km
2016年6月30日~2020年5月12日
芜湖轨道交通

2021年,芜湖轨道交通累计客流294.4万人次,日均客流5.1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为2022年2月5日的19.36 万人次。
芜湖轨道交通
中国安徽省芜湖市境内跨座式单轨系统
01 历史沿革
03 乘坐导引 05 建设规划
目录
02 运营情况 04 文化特色 06 价值意义
芜湖轨道交通(Wuhu Rail Transit)是服务于中国安徽省芜湖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首条线路于2021 年11月3日开通运营,使芜湖成为中国内地第49座、安徽省第二座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
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运营意味着芜湖成为继合肥之后,安徽第二座迈入轨道交通时代的地级市,也将使 得芜湖在交通领域优势明显。加上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的芜宣机场,不仅缓解了局面交通压力,缩短城市组团之 间的距离,还能促进要素快速流动,助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继而完善城市功能,让芜湖得以更好地融入长三角 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央广评)
建设规划
芜湖轨道交通线规划市区线和市域线共9条,共285千米,其中市区轨道交通由5条线路组成,总长138千米; 市域轨道交通由4条线路组成,总长147千米 。
价值意义
芜湖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是芜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仅中心城区的出行压力进一步缓解, 谱写芜湖交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也提升了城市品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芜湖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对芜湖 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芜湖市人民政 府评)
芜湖轨道交通吉祥物——“鸠鸠”芜湖轨道交通的吉祥物为“鸠鸠”。“鸠鸠”耳朵部分根据鸠鸟的羽冠形 状演化形成;脸部可爱的表情表达朝气、时尚;肚子中间的logo图形是芜湖轨道交通的标准标志;身体由芜湖单 轨交通的LOGO中H变形而来;腿部由logo中的W变形而来;腰带部分从鸠兹鸟摘取翅膀元素,赋予其展望美好未来 的寓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鞍山地铁
规划中的1、2号线将覆盖城区东西、南北向主要客流
规划中的1、2号线
早晨,不用再挤公交车,从从容容起床,乘着地铁去上班;假日,在地铁的无缝对接中,带着家人直奔南京……
近年来,随着马鞍山城区人口的增长和机动车保有量的上升,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越来越明显。
出行“添堵”,让市民渴望地铁开通的心情更加迫切。
地铁梦离马鞍山还有多远?9月19日,记者从马鞍山市发改委了解到,目前,该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已上报省发改委,待组织预审并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
我们期待着,若干年后,马鞍山地铁梦有望由多年的翘首以盼变成现实。
轨道交通,将给马鞍山带来什么?
“无地铁,不城市。
”轨道交通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方式,也是一座城市彰显治理水平,体现城市现代化水准的重要标志。
随着马鞍山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姑孰、博望副城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产业转移示范区、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带来就业岗位外移,组团间联系将逐渐加强,出行距离不断拉长,而通道资源十分有限。
伴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突飞猛进,特别是私人小汽车呈爆发式增长,跨区通道与节点交通拥堵问题将更加突出,单一的地面交通系统将难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马鞍山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轨道交通,不仅能给市民出行带来更多的便捷,减少了城市环境污染;同时,也增强了城市对外交通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联通,有利于促进城市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期建设的1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工程,覆盖了马鞍山中心城区的南北向与东西向主要客流走廊,共同构成了马鞍山中心城区内的公共交通骨干客运线路,1号线一期与2号线一期在雨山路站进行无缝换乘,极大地提高了中心城区内公共交通的出行便捷性。
此外,“十字形”轨道交通骨架网中的2号线一期与宁安城际铁路马鞍山东站相衔接,可通过宁安城际与沪宁城际快速到达南京与长三角其他城市。
1号线在慈湖地区,还可与南京地铁实现无缝对接。
届时,市民只需通过换乘,就可“坐着地铁到南京”。
因此,修建轨道交通将有利于马鞍山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高效快速衔接,加快融入长三角。
未来的轨道交通将如何建?
马鞍山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共规划了6条轨道交通线路。
而根据马鞍山的城市布局、市民实际出行需求以及城市建设能力,近期重点将规划建设1、2号线一期工程,总里程40.55公里,总投资约219.50亿元。
其中,1号线一期工程(北环路站—提署路站)为南北走向,线路长度24.86km,设车站20座,预计建设工期5年。
沿区域发展轴及城市发展轴布置,是马鞍山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骨架线,向北连接了南京的轨道交通8号线,实现了与南京的大容量公共交通互通互延,衔接了慈湖物流园区、新老城接合部、解放路老商业中心、老体育中心、两山一湖主要风景区、安工大老校区、城市CBD中心—大华广场、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银塘片区、当涂县城、姑孰副城等重要的功能中心,覆盖城市南北向主要客流走廊,主要沿湖东路商业街敷设,促进城市全面发展,引导中心城区南北向拓展。
2号线一期工程(滨江新区站—向霍路站)为东西走向,线路长度15.69km,设车站11座,预计建设工期4年。
沿城市东西向主要发展轴布置,衔接了濮塘休闲度假区、秀山新区中心、城际马鞍山东站、城市CBD、滨江新区中心、江心洲绿核、郑蒲港新区等重要的功能中心,覆盖城市东西向主要客流走廊,是一条跨江线路,有助于促进一江两岸和谐发展,促进马鞍山市全面发展,串联马鞍山市中心城区与两个新区,可以加快新区建设,提升新区的开发密
度与强度,串联马鞍山市主要的对外交通枢纽,方面市民交通出行,引导中心城区东西向拓展。
欲圆地铁梦,马鞍山需要再等几年
“地铁建设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马鞍山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大桥办主任陈硕打趣道,现在,只能说是“万里长征刚走出了第一步”,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任务,也十分繁重。
包括城市规划、项目规划、客流量预测等,各种专题研究达10多项。
”陈硕介绍说,目前,各种规划设计方案已基本备齐,并已上报省发改委审批;届时,省发改委将委托相关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预审查,然后,设计单位再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待省发改委审查通过后,上报国家发改委,并最终上报国务院批准。
“若能通过审批,正式开工建设,至少要在二三年以后。
”
而每条线的建设周期大约需要四五年时间,不仅地铁轨道工程建设,相关配套建设也要到位,如配电房、地铁站场、车辆保养场、人员安全疏散场地建设等,所以,乐观估计,最快也要在6年以后才能基本建成。
因而,马鞍山欲圆地铁梦,需要再耐心地等几年。
(皖江在线)。